经口鼻吸痰操作评分标准审批稿

合集下载

经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经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经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器、舌钳等;④快速手消毒液⑤治疗车(少一种扣1分)目的: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2、患者呼吸道分
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3、对清醒患者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经口插管深度为14~16㎝;经鼻腔插管深度为22~25㎝;气管套管为10~20㎝;2、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吸氧患者增加氧流量至6~10L\min,机械通气患者给予100%纯氧2~3分钟,以增加患者氧储备。

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 3~5 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经鼻、口腔吸痰法操作技术经验评分标准

经鼻、口腔吸痰法操作技术经验评分标准
①中心/电动吸痰装置
②治疗盘:治疗碗2个(内盛无菌生理盐水、分别用于吸痰前预吸以及吸痰后冲洗导管),无菌镊及缸,一次性治疗巾,手电筒,弯盘。
③必要时备压舌板,口咽气道、插电板
5
3、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准备用物。
2
(2)核对床号、姓名、评估患者
10
(3)检查吸引器储液瓶内消毒液(200ML),拧紧瓶塞。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调节合适的:
操作项目
操作内容
标准分
得分
一、操作目的
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
2、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5
三、实施要点
操作要点;
65
1、仪表:符合要求
3
2、操作用物:
3
(4)洗手、戴手套。
2
(5)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
3
(6)检查患者口、鼻腔、取下活动义齿。
3
(7)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略向后仰,铺治疗巾于颌下。
3
(8)戴手套,连接吸痰管,打开吸此器开关,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吸引管是否通畅,润滑导管前端。
4
(9)如果经口腔吸痰,告诉患者张口。对昏迷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帮助其张口,吸痰方法同清醒患者,吸痰毕,取出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
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F0分
5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蒸气吸入或雾化吸入;出现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应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经口鼻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经口鼻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注意:吸痰管、治疗碗每次更换1,其余吸痰用物每日更换一次1。贮液瓶内加消毒液,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不应超过瓶的2/3)1
10
再评估
呼吸1、氧饱和度1、痰鸣音1、听诊2
5
记录
安置病人与吸痰前后呼吸音改变及分泌物性质、清除状况和呼吸型态变化,病人反应。10
10
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3
5
解释
核对患者1。向病人(清醒)或家属(昏迷病人)解释取得合作2。体现人文关怀2。
5
吸痰前
准备
1.安置病人合适体位。1
2.予高流量氧气吸入1-2分钟(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1
3.开动吸引器,调试压力,1将压力调节至—,最大不超过。1
4.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1
5.生理盐水倒入一次性治疗碗内。(检查1,倒水1)
6.打开吸痰管外包装,暴露末端,戴上手套,一手保持无菌1,取出吸痰管1。将吸痰管的连接头与负压吸引管相连,试吸。1
10
吸痰操作
1.将吸痰管轻柔地插入口腔内,告诉患者张口(不要在负压的状态下2)。确定吸痰管插入的深度的方法2
2.作间歇性吸引:用食指和拇指旋转吸痰管1,边吸边提1,在痰多处停留以提高吸痰效率,切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5秒。1安抚患者不要紧张,指导其自主咳嗽。1
经口/鼻吸痰操作评分
项目
内容
姓名
素质要求
仪表1、态度2、规范洗手1、戴口罩1
5
用物准备
听诊器1、氧气、流量表、呼吸球囊1、无菌手套、一次性治疗碗、生理盐水1、一次性吸痰管、负压或电动吸引装置、橡胶手套1、治疗盘1
5
评估
痰多的征象:直接观察到呼吸道有分泌物1、肺部听诊可闻及痰鸣音(部位1,方法1)、氧饱和度下降1、呼吸频率过快1。

经口鼻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经口鼻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3
终末质量15分
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动作轻柔敏捷,无损伤呼吸道黏膜,吸痰效果好。(做不到不得分)
4
2
负压调节符合要求,吸痰时间及方法正确。(做不到不得分)
4
3
吸痰导管应每次更换,不得重复使用。储液瓶内吸出液达2/3满时及时倾倒。(做不到不得分)
3
4
吸痰过程中能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吸出痰液的性状、量、颜色,如吸出的痰液带新鲜血液提示黏膜破损,应暂停吸痰。(做不到不得分)
10
9
吸痰完毕,分离并丢弃吸痰导管,关上吸引器的开关,将连接管头置于床旁盛有消毒液的瓶内(液面卜2-3Cm)。(少一项扣2分)
5
10
用纱布擦净患者面部后,连同手套一同置于医疗废物袋内。(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2
11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未做不得分)
3
12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少一项扣1分)
10
6
更换吸痰管,将吸痰管插至气管深部轻轻左右旋转(旋转180。〜360。),向上提拉边退边吸,吸尽气管内分泌物,每次插入吸痰的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患者缺氧。(方法不正确扣5分)
10
7
吸痰管退出后抽吸生理盐水冲洗,防止分泌物堵塞引流管。(未做不得分)
5
8
口述:吸痰时观察患者气道是否通畅,患者的反应,如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吸出液的性状、量、颜色,痰液粘稠者,可配合叩击背部,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率。(未做全,清洁适用,摆放有序,便于操作。(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2
操作流程质量70分
1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及腕带信息,向清醒患者或其家属告知操作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经口或鼻腔吸痰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经口或鼻腔吸痰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5分
1、操作时注意动作轻、快,避免损伤气管粘膜。
2、吸痰管、手套、杯子每次更换,其余吸痰用物每天更换,吸引瓶及时倾倒,水面不超过2/3满,特殊感染病人痰液倒掉前需用消毒液先浸泡半小时。
3、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避免缺氧。
4、听诊方法:用听诊器对比听诊病人左右肺尖、肺门、肺底部,
必要时听诊背部。
2)插管遇到阻力时,可适当转换病人头部位置后再进行插入,勿强行插入,以免损伤粘膜。
3)如自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插入。脑脊液漏病人禁止吸痰。
4)吸痰过程中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氧饱和度等,如发生缺氧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应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5)如果经口腔吸痰,告诉患者张口。对昏迷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管帮助其张口(吸痰方法同清醒患者,吸痰毕,取出压舌板或口咽管)。
5、告知病人适当饮水,以利于痰液排出(吸痰后指导)。
6.、中心吸引故障时改用备用电动吸引器或50ml针筒抽取。
5
少一条扣1分
5)试吸。
15
未检查扣3分,压力错误扣3分,吸痰管或手套污染各扣3分,未试吸扣3分
5、吸痰时:
1)插入吸痰管时将侧孔打开,待吸痰管插至有阻力或患儿出现咳嗽或恶心反应时,略上提后加负压,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旋转吸痰管,边吸边提,在痰多处停留以提高吸痰效率。切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一般不超过3次,有缺氧症状时应及时予以氧气吸入。
3)安置患者,整理床单位。
10
未包裹扣3分,未评估扣3分,未安置扣3分
7、分类整理用物。
4
处理不符扣3分
8、洗手。
3
未洗手扣3分
9、记录(吸痰效果、痰量、性状)。

经鼻、口腔吸痰法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

经鼻、口腔吸痰法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
考号:
得分:
经鼻/口腔吸痰法操作及评分标准(100 分)

(一)评估与解释 1、了解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 2、了解患者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3、向病人/家属解释,以取得合作。 (二)准备 1、操作者准备:衣帽整洁,洗手(口述) 、戴口罩。 2、 用物准备: 负压吸引器一套, 电插盘, 治疗盘内置治疗碗、 无菌吸痰管、无菌生理盐水、纱布、无菌手套、手电筒、污 物桶,必要时备压舌板、舌钳、开口器。 (三)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至病人床前,核对床号及姓名。 2、准备电动吸引器,接通电源(口述 220V),打开开关,检 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压。 3、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头转向操作者一侧。 4、检查患者口腔,有义齿者取下活动义齿(口述) 。 5、右手戴手套,连接吸痰管,试吸生理盐水,a)大小。 6、将吸痰管插入患者鼻腔,吸净痰液。 7、更换鼻导管,嘱清醒患者张口,昏迷者可使用压舌板等, 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咽喉,轻轻左右旋转上提,吸净痰 液。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 15s,如痰未吸尽,休息 3~5min 再吸(口述) 。 8、间断吸取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9、 吸痰毕, 将吸痰管分离, 用手上的手套包裹, 丢入污物桶。 10、擦净病人口、鼻、面颊,观察口、鼻腔黏膜有无损伤,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11、关闭负压吸引器开关,撤电源。 12、对清醒患者做好指导。 13、整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口述) 。 2 2 6 (四)整体评价 1、操作规范、安全、有效、熟练,动作轻柔,患者/家属对 服务满意。 2 3 无菌观念强。 操作时间:6 分钟(评估—取舒适卧位) 。 一项不符合-2 每超过 30 秒-1 5 未及时关闭-1,未撤电源-1 未指导-2,指导不到位-1 未整理、未口述一项-2 2 8 10 未冲洗-2 处理不符合要求-2 未清洁、未观察、卧位不适各-2 4 10 其它一处不符合要求-2 4 3 10 75 4 10 位置不舒适、不符合要求各-2 未检查-2,义齿未取下-1(未口述) 未戴手套、导管不通、衔接不好、未检查吸 力各-2 痰液未吸净-2,插管时未关闭负压-2 一项未查对-2 缺一步骤-2,负压持续显示-2

经口鼻吸痰技术评分标准

经口鼻吸痰技术评分标准
经鼻∕口吸痰技术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
项目
内容
分值
扣分
原因
扣分
得分
仪表
(2分)
着装整洁、符合规范
2分
医嘱处理(3分)
核对医嘱
3分
评估
(10分)
1、洗手
2、准备评估的用物:听诊器、电筒、压舌板、弯盘
3、核对患者身份
4、评估
⑴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监测参数,进食时间
⑵检查口鼻黏膜及分泌物
⑶听诊呼吸音与痰鸣音
2分
3分
操作中
(60分)
1、携用物到床旁,再次核对患者身份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头偏向一侧,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如排痰不畅者,需先行排痰,促进痰液排出
3、吸氧者给予高流量(6—8L∕min)吸氧2—3min
4、灭菌一次性吸痰杯内倾倒生理盐水
5、再次检查吸引性能,调节合适负压
6、打开吸痰管包装,戴手套,连接吸痰管,右手持吸痰管,保持无菌
12、关闭吸引管
13、擦净患者面部及口、鼻分泌物,观察口鼻黏膜有无损伤
14、评价吸痰效果,听诊患者呼吸音与痰鸣音
15、安置患者,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
16、指导患者2分3分3分源自3分5分5分
3分
10分
3分
5分
3分
2分
3分
5分
2分
3分
操作后
(5分)
1、终末处理
2、洗手
3、记录
2分
1分
2分
整体评价
(10分)
⑷解释操作目的和方法
⑸吸引器装置性能完好,根据痰液粘稠度调节合适的负压,电源插座情况
⑹如患者spo2低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给氧,呼吸机患者给予纯氧

经口鼻腔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经口鼻腔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3
·妥善安置患者,整理用物
3
·六步洗手,脱下口罩
3
·记录痰液量、色、性状、粘稠度
3
根据案例准确记录
综合评价(12分)
·沟通有效、充分体现Hale Waihona Puke 文关怀2·无菌观念强
4
·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和职业防护
2
·垃圾分类处理
2
·按时完成
2
不超过10min
6
吸痰方法正确,动作轻柔
·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
3
·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口述心率和SpO2)
6
根据案例准确叙述,不能为了抢时间边吸边口述心率和SpO2
·将吸痰管与连接管断开
3
整理记录
(15分)
·将吸痰管连同手套弃于污染垃圾桶内,
关闭吸引器
3
脱手套方法正确,做好职业防护
·肺部听诊判断吸痰效果
3
无菌手套无污染,吸痰管无污染
·连接管与吸痰管连接
3
·试吸生理盐水,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
3
吸痰管头端无残余的生理盐水
·阻断负压,经口腔吸痰,吸净口咽部分泌物、痰液,冲洗管道;更换吸痰管,经鼻腔吸痰,吸净鼻腔及气道分泌物,冲洗管道
10
导管插入深度合适,鼻腔吸痰插入深度为20~25cm
·吸痰时左右旋转,自深部向上吸净痰液,每次吸痰<15秒
经口/鼻腔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操作流程
技术要求
分值
要点解析
评估解释
(17分)
·六步洗手,戴口罩
3
洗手规范,动作快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生命体征、SpO2
4
根据案例评估患者
·肺部听诊痰鸣音(带听诊器),部位正确(胸骨上窝;左右锁骨中线上、中、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吸痰管、治疗碗每次更换1,其余吸痰用物每日更换一次1。贮液瓶内加消毒液,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不应超过瓶的2/3)1
10
再评估
呼吸1、氧饱和度1、痰鸣音1、听诊2
5
记录
安置病人与吸痰前后呼吸音改变及分泌物性质、清除状况和呼吸型态变化,病人反应。10
10
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3
7.对昏迷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通气管帮助其张口,吸痰方法同清醒患者,吸痰毕,取出压舌板或口咽通气管。2
20
吸痰结束
后处置
立即予高流量氧气吸入1-2分钟1(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再根据病情及医嘱予适宜氧流量吸氧1。关吸引器1,分离吸痰管1,将吸引管头插入干净玻璃瓶中1,将手套反转脱去并包住用过的吸痰管1,手套及吸痰管按一次性物品处理。1
6.打开吸痰管外包装,暴露末端,戴上手套,一手保持无菌1,取出吸痰管1。将吸痰管的连接头与负压吸引管相连,试吸。1
10
吸痰操作
1.将吸痰管轻柔地插入口腔内,告诉患者张口(不要在负压的状态下2)。确定吸痰管插入的深度的方法2
2.作间歇性吸引:用食指和拇指旋转吸痰管1,边吸边提1,在痰多处停留以提高吸痰效率,切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5秒。1安抚患者不要紧张,指导其自主咳嗽。1
3.如痰液较多,予高流量氧气吸入1-2分钟(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后,再行吸引。(氧气流量1分,手法2分,病人沟通1分)
4.吸痰管取出后,抽吸生理盐水,冲洗管内痰液,以免阻塞2
5Hale Waihona Puke 如果口腔吸痰困难,可经鼻吸引,方法同经口吸引。吸引前要评估患者鼻腔情况。2
6.清洁患者的口鼻,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除。2
5
解释
核对患者1。向病人(清醒)或家属(昏迷病人)解释取得合作2。体现人文关怀2。
5
吸痰前
准备
1.安置病人合适体位。1
2.予高流量氧气吸入1-2分钟(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1
3.开动吸引器,调试压力,1将压力调节至—,最大不超过。1
4.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1
5.生理盐水倒入一次性治疗碗内。(检查1,倒水1)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4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4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4
15
经口鼻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经口/鼻吸痰操作评分
项目
内容
姓名
素质要求
仪表1、态度2、规范洗手1、戴口罩1
5
用物准备
听诊器1、氧气、流量表、呼吸球囊1、无菌手套、一次性治疗碗、生理盐水1、一次性吸痰管、负压或电动吸引装置、橡胶手套1、治疗盘1
5
评估
痰多的征象:直接观察到呼吸道有分泌物1、肺部听诊可闻及痰鸣音(部位1,方法1)、氧饱和度下降1、呼吸频率过快1。
熟练程度
吸痰后洗手1分,整理床单位1分,无菌操作观念4分,动作利索4分
10
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