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普通口鼻吸痰护理流程及质量标准

合集下载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1.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

2.预防术后肺不张。

二、物品准备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适当型号的无菌吸痰管两根、大小适中的面罩、薄膜手套、生理盐水、纱布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NICU护士×××,我操作的项目是新生儿吸痰护理,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查对医嘱或治疗单→备好用物及检查物品质量→推车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协助患儿头偏向操作者一侧,铺治疗巾于颌下→取大小适中面罩叩背,体位引流→打开负压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戴手套、连接吸痰管→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并湿润导管→吸净口腔及咽部分泌物(从下颌颊侧或臼齿后区插入至咽部)→吸鼻腔分泌物(吸痰管从鼻腔经下鼻道、鼻后孔插至咽部)→轻轻旋转吸痰管,边旋转边退,旋转180°-360°(避免动作生硬,时间小于15秒,一次未吸完时间隔3-5分钟,必要时滴入化痰药物、雾化吸入后吸痰)→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将吸痰管连同手套一并脱下弃去,撤治疗巾→擦拭口鼻分泌物(注意皮肤粘膜有无破损)→给患儿取舒适体位→关负压吸引器→核对床号、姓名→整理用物→记录于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洗手→报告操作完毕。

四、应知应会1.吸痰的注意事项?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每吸完一次痰应更换一次吸痰管,吸痰管必须保持无菌,先吸气道,再吸口、鼻腔分泌物,开包的生理盐水注明开包与弃去的日期、时间,并挂于病人床头,一人一用。

2.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怎样做?答:吸引时如痰液粘稠堵塞导管不易吸出,可叩拍其背,通过震动促进痰液吸出,或进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后吸出。

长期吸痰患儿、持续氧驱动雾化患儿常规吸痰前给予翻身叩背。

叩背手法:自下而上,自外而内。

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手臂的力量,避开肩胛骨和脊柱。

3.每次吸痰时间?答:一次吸痰时间不能大于15秒,以免引起窒息。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1。

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

2。

预防术后肺不张。

二、物品准备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适当型号的无菌吸痰管两根、大小适中的面罩、薄膜手套、生理盐水、纱布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NICU护士×××,我操作的项目是新生儿吸痰护理,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查对医嘱或治疗单→备好用物及检查物品质量→推车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协助患儿头偏向操作者一侧,铺治疗巾于颌下→取大小适中面罩叩背,体位引流→打开负压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戴手套、连接吸痰管→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并湿润导管→吸净口腔及咽部分泌物(从下颌颊侧或臼齿后区插入至咽部)→吸鼻腔分泌物(吸痰管从鼻腔经下鼻道、鼻后孔插至咽部)→轻轻旋转吸痰管,边旋转边退,旋转180°—360°(避免动作生硬,时间小于15秒,一次未吸完时间隔3-5分钟,必要时滴入化痰药物、雾化吸入后吸痰)→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将吸痰管连同手套一并脱下弃去,撤治疗巾→擦拭口鼻分泌物(注意皮肤粘膜有无破损)→给患儿取舒适体位→关负压吸引器→核对床号、姓名→整理用物→记录于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洗手→报告操作完毕。

四、应知应会1。

吸痰的注意事项?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每吸完一次痰应更换一次吸痰管,吸痰管必须保持无菌,先吸气道,再吸口、鼻腔分泌物,开包的生理盐水注明开包与弃去的日期、时间,并挂于病人床头,一人一用.2。

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怎样做?答:吸引时如痰液粘稠堵塞导管不易吸出,可叩拍其背,通过震动促进痰液吸出,或进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后吸出。

长期吸痰患儿、持续氧驱动雾化患儿常规吸痰前给予翻身叩背。

叩背手法:自下而上,自外而内.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手臂的力量,避开肩胛骨和脊柱.3.每次吸痰时间?答:一次吸痰时间不能大于15秒,以免引起窒息。

经鼻口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经鼻口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经鼻口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经鼻/口腔吸痰是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操作。

下面是经鼻/口腔吸痰操作的流程及评分标准。

操作流程:1.洗手。

2.准备评估用物,包括听诊器、电筒、压舌板、弯盘等。

3.核对病人身份,并对病人进行评估,包括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监护参数、进食时间等。

4.检查口鼻黏膜及分泌物,听诊呼吸音与痰呜音,解释操作目的和方法,调节合适的负压,如病人SpO2低吸痰前给予提高氧流量给氧,呼吸机病人给予纯氧。

5.再次洗手并戴口罩。

6.准备用物,包括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装置、无菌一次性吸痰杯、吸痰管、生理盐水、纱布、听诊器、电筒等,并根据需要准备开口器或压舌板、弯盘、医用垃圾袋。

7.携用物至床边,再次核对病人身份。

8.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头偏向一侧,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如排痰不畅者,需先行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9.给予吸氧者高流量(6-8L)吸氧2-3分钟。

10.在无菌一次性吸痰杯内倾倒无菌生理盐水。

11.再次检查吸引性能,调节合适的负压。

12.打开吸痰管包装,戴手套,连接吸痰管,右手持吸痰管,保持无菌。

13.湿润冲洗吸痰管。

14.吸痰,将未带负压吸痰管插入口/鼻(右手持吸痰管端10cm、插入深度15-20cm、左手把吸痰管拉直抬高),有咳嗽反射后,按住负压孔,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痰管吸痰;对昏迷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帮助其张口,吸痰方法同清醒患者,吸痰毕,取出压舌板或口咽气道。

15.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

16.如未吸尽痰液,同法吸痰数次直至吸尽,同时观察病人面色、呼吸频率、监护仪参数、痰液性状等。

17.分离吸痰管,脱去手套一并丢在黄色垃圾袋内。

18.关闭吸引开关。

19.擦净病人面部及口、鼻分泌物,观察口鼻黏膜有无损伤。

20.评价吸痰效果,包括听诊患者呼吸音。

21.安置病人,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

22.指导患者,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除。

23.终末处理。

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评估】在进行口鼻吸痰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治疗等情况,是否有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可以嘱患者咳嗽),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

准备】在进行口鼻吸痰前,护士需要穿戴整洁,仪表端庄,准备好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吸引管、试管(内盛有0.5‰优氯净消毒液,置于床头栏处,可消毒吸引接头)、一次性使用吸痰管(内含无菌手套一只,消毒无菌润滑吸痰管1根)、听诊器、快速手消毒液、手电筒、护理记录单、卫生纸、医用垃圾袋等物品。

同时需要确保环境整洁、安静、安全,患者处于平卧位。

方法】在进行口鼻吸痰前,护士需要先进行七步洗手法洗手,戴上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并解释操作流程。

在吸痰前,需要先给予纯氧或高流量吸氧1~2分钟,并检查患者口腔、鼻腔,取下活动义齿。

将患者位置摆好,头转向操作者,侧身,消毒双手后,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连接吸痰管。

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并调节负压。

先吸口腔,再吸鼻腔(吸痰管使用后需要更换),手法为左右旋转,向上提拉。

吸痰完毕后,断开吸痰管,擦净患者脸部分泌物,将吸痰管放入医疗垃圾袋,将吸痰的接管插入盛有消毒液的试管中浸泡。

再次给予纯氧或高流量吸氧1~2分钟,消毒双手后进行评价、整理用物、洗手,并观察、记录患者情况。

评价】评价口鼻吸痰技术操作时,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准确、敏捷。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出,气道通畅,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呼吸功能改善,SPO2上升,缺氧症状得以缓解。

患者愿意配合,有安全感,痛苦减轻,康复信心增强。

同时需要确保呼吸道未发生机械性损伤。

注意事项】在进行口鼻吸痰时,需要注意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待SPO2上升后再吸。

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1次。

患者痰液黏稠时可以配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

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发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新生儿吸痰操作标准

新生儿吸痰操作标准

新生儿吸痰操作标准
1.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避免吸痰引起低氧血症。

密切注意外周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果低于85%,立即停止吸痰操作。

2.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两次吸痰的间隔时间应大于3分钟。

3.吸痰管大小合适,抽吸压力要适当。

吸痰管前端用生理盐水湿润,插入深度以15-20cm为宜,不宜过深或过浅。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次性吸痰管避免重复使用,吸痰包每日更换。

5.及时吸痰,吸痰频率根据分泌物量决定,以防止吸痰不彻底,引起炎症及形成痰痂。

6.吸痰时观察痰液性质和病人反应。

请注意,新生儿吸痰操作需要由专业医生或经过培训的家庭成员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1.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

2.预防术后肺不张。

二、物品准备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适当型号的无菌吸痰管两根、大小适中的面罩、薄膜手套、生理盐水、纱布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NICU护士×××,我操作的项目是新生儿吸痰护理,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查对医嘱或治疗单→备好用物及检查物品质量→推车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协助患儿头偏向操作者一侧,铺治疗巾于颌下→取大小适中面罩叩背,体位引流→打开负压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戴手套、连接吸痰管→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并湿润导管→吸净口腔及咽部分泌物(从下颌颊侧或臼齿后区插入至咽部)→吸鼻腔分泌物(吸痰管从鼻腔经下鼻道、鼻后孔插至咽部)→轻轻旋转吸痰管,边旋转边退,旋转180°-360°(避免动作生硬,时间小于15秒,一次未吸完时间隔3-5分钟,必要时滴入化痰药物、雾化吸入后吸痰)→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将吸痰管连同手套一并脱下弃去,撤治疗巾→擦拭口鼻分泌物(注意皮肤粘膜有无破损)→给患儿取舒适体位→关负压吸引器→核对床号、姓名→整理用物→记录于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洗手→报告操作完毕。

四、应知应会1.吸痰的注意事项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每吸完一次痰应更换一次吸痰管,吸痰管必须保持无菌,先吸气道,再吸口、鼻腔分泌物,开包的生理盐水注明开包与弃去的日期、时间,并挂于病人床头,一人一用。

2.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怎样做答:吸引时如痰液粘稠堵塞导管不易吸出,可叩拍其背,通过震动促进痰液吸出,或进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后吸出。

长期吸痰患儿、持续氧驱动雾化患儿常规吸痰前给予翻身叩背。

叩背手法:自下而上,自外而内。

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手臂的力量,避开肩胛骨和脊柱。

3.每次吸痰时间答:一次吸痰时间不能大于15秒,以免引起窒息。

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口鼻吸痰法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引言口鼻吸痰法是一种用于排除呼吸道分泌物的常用方法。

它通过将抽吸管置于患者的口腔或鼻腔中,通过负压抽吸的方式将痰液吸出,达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呼吸道通畅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口鼻吸痰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准备工作在进行口鼻吸痰法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 1. 洗手:保持双手洁净,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 配置器材: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包括负压抽吸设备、抽吸管、吸痰瓶、无菌手套和口罩等。

患者准备1.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过程,获得患者的配合。

2.让患者坐起来或半卧位,将患者的头稍微后仰,以便于痰液顺利流出。

3.为患者佩戴好口罩,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吸入细菌。

抽吸操作1.戴好无菌手套,拿起抽吸管,将其慢慢插入患者的口腔或鼻腔。

对于有气管切开或鼻胃管的患者,可以直接将抽吸管插入相应的导管。

2.检查抽吸管的位置是否正确,确保其没有刺激到患者的咽喉或气管壁。

3.打开负压抽吸设备,设置适当的吸引力,通常为80-120毫米汞柱。

4.轻轻吸痰,注意保持吸痰管的负压状态,避免痰液回吸或溢出。

5.在吸痰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在患者的背部轻拍或揉搓,以协助痰液流出。

6.吸痰时间应控制在15-20秒左右,每次吸痰可重复2-3次。

7.完成吸痰后,关闭负压抽吸设备,慢慢拔出抽吸管。

8.患者咳嗽或打嗝时,应及时停止吸痰,待咳嗽或打嗝结束后再继续吸痰。

收尾工作1.将吸出的痰液倒入无菌吸痰瓶中,并密封好。

2.将使用过的器材进行正确处置,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脱下手套,进行手卫生。

注意事项在进行口鼻吸痰法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呼吸道的通气状态,防止出现窒息。

2. 操作前后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恢复呼吸,避免过度刺激。

3. 患者的呼吸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应被临床人员随时观察,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新生儿科规章制度-新生儿口鼻吸痰法

新生儿科规章制度-新生儿口鼻吸痰法

新生儿室操作流程
新生儿口鼻吸痰法
洗手、戴口罩

核对评估病人(了解患儿病情、分泌物情况、口鼻腔等情况、了解吸引器的性能)

环境准备,个人准备

备齐用物(合适的吸痰管、手套、生理盐水、听诊器、一次性小药杯等)

核对唤醒患儿,将患儿头转向操作者,取合适体位

取管连接吸引器,调压0.013Mpa,试吸

阻断负压插入口或鼻腔,给予负压捻转向上提出,时间<15s,吸水冲管,吸净
痰液(先吸口腔后吸鼻器)

观察粘膜有无损伤,面色,呼吸情况,吸痰效果

擦净面部及口腔分泌物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浸泡1:2000PPM)

洗手,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无损伤
5
2.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达到吸痰目的,患者无不良反应
5
新生儿普通口鼻吸痰护理流程及质量标准
观察全面、仔细
10
8.擦尽患儿面部,检查患者的口鼻,整理床单元,使患儿处于舒适体位
面部清洁、卧位舒适
5



1.整理用物,及时倾倒贮痰瓶,定时清洗消毒吸引器
物品处理符合要求
2
2.按垃圾分类处理
3
3.洗手、记录:病情、痰液的色、质、量、粘稠度、spo2、离氧耐受情况
记录详细。正确
5
注意
事项
1.动作熟练、轻巧、稳重、准确
物品准备齐全;有效吸痰管型号合适、功能完好
5




1.根据医嘱,携用品至患儿旁,核对腕带床号,姓名,安置体位。
核对患儿信息正确
3
2.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压(新生儿小于100mmHg),根据新生儿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压力及吸痰管适合新生儿
10
3.戴手套,取出吸痰管,连接吸引器,启动吸引器,试吸
项目
护理流程质量标准分值操 Nhomakorabea作



1.核对医嘱
核对正确
2
2.评估新生儿: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评估仔细、全面
3
3.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
符合无菌规范要求
2
4.备物齐全,放置合理:电动吸引器(评估电动吸引器的性能,各部件连接是否完好)、吸痰管、治疗盘、无菌碗(盛无菌生理盐水)、弯盘、镊子、纱布、压舌板、棉签、听诊器、无菌手套等
吸引力量合适、通畅
5
4.阻断负压,将吸痰管插入口腔(插管动作轻柔,深度适宜),放开负压,将吸痰管旋转式提升,吸尽痰液
不带负压插管
20
5.先吸口腔,再吸鼻腔,吸痰时间<15秒
顺序。吸痰时间正确,按要求更换吸痰管
10
6.负压:早产儿、足月儿<100mmHg
负压正确
5
7.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呼吸道是否通畅、spo2、离氧耐受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