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案与学案

导案与学案
导案与学案

学案与导案

课题9巨人的花园

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王会侠

学习目标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感受真理。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在朗读中感受真理。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感受真理。

知识链接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结合课后资料袋)

课前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教学

环节

学案导案

自主

学习

(一)我会自学生字词。

(二)我会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课

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学们,我们以前读过许

多童话,童话中那动人的

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使我们受到真、

善、美的熏陶。今天,让

我们再一次走进奇妙的

童话世界吧!

合作

探究

1、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在小组

内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

认读情况。

2、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合作学习,感受花园的美丽和

变化

(1)题目是巨人的花园,花园是巨人

的私有财产,你们觉得巨人的花园怎么样?

课文是怎么描述的?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

1、听写词语

鲜花盛开、绿树成

阴、鲜果飘香、洋溢、允

许、围墙、告示牌、隆冬、

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

舞、草翠花开、训斥、覆

盖、凝视、火辣辣、冷酷、

愉快、拆除

2.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

句子回答。

(2)巨人的花园是漂亮的,迷人的,但是,这巨人的花园的景色会发生变化,读课文思考:巨人的花园有孩子时什么样?没有孩子时什么样?从哪儿看出来的?画出有关句子。小组交流学生交流所画的句子。么事?

(巨人不允许孩子们到他的花园里玩,结果他过着冬天。最后在小男孩的启示下,他醒悟了。和孩子们幸福的生活。)

展示交流

感受花园的美丽和变化

(1)题目是巨人的花园,花园是巨人的私有财产,你们觉得巨人的花园怎么样?课文是怎么描述的?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回答。

(2)巨人的花园是漂亮的,迷人的,但是,这巨人的花园的景色会发生变化,读课文思考:巨人的花园有孩子时什么样?没有孩子时什么样?从哪儿看出来的?

达标检测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冷酷()凋谢()温暖()破损()

2、写一写,读一读

鲜花()盛开()狂风()绿树()

冰雪()洋溢()增添()

3、根据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2)喧哗热闹。()

(3)训诫,斥责。()

(4)指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5)聚精会神地看。()

盘点

收获

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有感情的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9巨人的花园》学单

【学习目标】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感受真理。

【预习任务】:

(一)我会自学生字词。

(二)我会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探究】1、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在小组内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合作学习,感受花园的美丽和变化

(1)题目是巨人的花园,花园是巨人的私有财产,你们觉得巨人的花园怎么样?课文是怎么描述的?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回答。

(2)巨人的花园是漂亮的,迷人的,但是,这巨人的花园的景色会发生变化,读课文思考:巨人的花园有孩子时什么样?没有孩子时什么样?从哪儿看出来的?画出有关句子。小组交流学生交流所画的句子。

【达标测试】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冷酷()凋谢()温暖()破损()

2、写一写,读一读

鲜花()盛开()狂风()绿树()

冰雪()洋溢()增添()

3、根据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2)喧哗热闹。()

(3)训诫,斥责。()

(4)指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5)聚精会神地看。()

【作业布置】

有感情的读课文。

河道学区四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导学案

课题9巨人的

花园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王会侠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感受真理,明白快乐与大家分享的道理。

学习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心理上的变化。

学习难点在朗读中感受真理,明白快乐与大家分享的道理。

知识链接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结合课后资料袋)

课前准备图片

学习过程教学

环节

学案导案

自主

学习

1、认真读课文,探究花园变化的原因

2、感受本文的表达特点,抄写自己喜欢的

句子,积累语言。

1、听写本课重点字词。

2、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

说课文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1、探究花园变化的原因

(1)同样是一座花园,为什么有孩子

时和没有孩子时,却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2)巨人对孩子们的态度前后有什么

不同?

(3)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词句,结合指

导朗读

(4)巨人看到了孩子们到他的花园里

玩,很生气,大声叱责孩子们,请你从文中

勾画出能看出巨人很生气词句。

(5)孩子再也不来这里了,可是,巨

人的花园里再也没有欢乐了,没有了笑声,

花园也不漂亮了,那花园是怎么样的景象

呢?

(6)这时候,巨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联系上下文思考,巨人这时候在想什么呢?

2、巨人后来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你是

从哪知道的?请在文中勾画出来。

3、探究讨论:为什么巨人对孩子们的

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点拨一:

探究花园变化的原

(自私时风狂雪飞

无私时花开遍地)

点拨二:

你能谈谈对巨人的

看法吗?你喜欢巨人

吗?为什么?

展示交流

1、交流花园变化的原因

2、巨人后来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你是从哪知道的?请在文中勾画出来。

3、探究讨论:为什么巨人对孩子们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达标检测1、填空。

“墙”共()笔,右上边的笔顺是。“添”共()笔,右下边是()。“隆” 共()笔,第六笔是()。

2、比一比,组词。

疑()折()益()醒()凝()拆()溢()酷()3、用下面的词语写话。

洋溢——

盘点收获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畅谈今天学习课文后的收获。

作业布置

完成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9巨人的花园》学单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感受真理,明白快乐与大家分享的道理。【预习任务】:

1、认真读课文,探究花园变化的原因

2、感受本文的表达特点,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

【合作探究】

1、探究花园变化的原因

(1)同样是一座花园,为什么有孩子时和没有孩子时,却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2)巨人对孩子们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词句,结合指导朗读

(4)巨人看到了孩子们到他的花园里玩,很生气,大声叱责孩子们,请你从文中勾画出能看出巨人很生气词句。

(5)孩子再也不来这里了,可是,巨人的花园里再也没有欢乐了,没有了笑声,花园也不漂亮了,那花园是怎么样的景象呢?

(6)这时候,巨人的心情是怎样的?。联系上下文思考,巨人这时候在想什么呢?

2、巨人后来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你是从哪知道的?请在文中勾画出来。

3、探究讨论:为什么巨人对孩子们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达标测试】

1、填空。

“墙”共()笔,右上边的笔顺是。

“添”共()笔,右下边是()。

“隆” 共()笔,第六笔是()。

2、比一比,组词。

疑()折()益()醒()

凝()拆()溢()酷()

3、用下面的词语写话。

洋溢——

【作业布置】完成一篇日记。

河道学区四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导学案

课10* 幸福是

什么

课时一课时主备人王会侠

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的6生字词。

2、我能朗读课文,还能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我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学习难点我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童话根据人物形象类型不同,可分为常人体、拟人体、超人体三类。1.常人体童话:描述普通人的生活,但这些人的性格、行动、遭遇都特别离奇夸张,如《皇帝的新装》。2.拟人体童话:把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他们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性格行为。如《木偶奇遇记》、《去年的树》等等。3.超人体童话:借助超越常人与自然力的神仙、妖魔或宝物来展开神奇怪诞的情节。如《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等。

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欧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课前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教学

环节

学案导案

自主

学习

1、了解故事内容,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2、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

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3、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

些什么。

一位作家说,幸福是一

个谜,让一千个人来回

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

话故事《幸福是什么》,

看看我们能从故事中找

到什么样的答案。

合作探究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划出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结合结合

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人物寻找幸福

第一个牧童

第二个牧童

第三个牧童

3、表演这个故事。

2、划出智慧的女儿

两次说的话,结合结合三

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

是什么?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

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

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展示交流

1.文中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幸福的?他们又是怎样认识幸福的?完成以下的表格。

人物寻找幸福

第一个牧童

第二个牧童

第三个牧童

2、我要与同学合作演一演课文内容。

3、我要搜集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2—3句,并试着背诵下来。

达标检测1、读句子,联系课文回答问题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文中三个孩子各自对人们做了什么有益的事情?你认为幸福是什么?2、照样子,写句子。

例:医生说:幸福是我能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盘点

你学到了什么?

收获

完成小练习册习题。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 幸福是什么》学单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6生字词。

2、我能朗读课文,还能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我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预习任务】:

1、了解故事内容,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2、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3、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划出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结合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人物寻找幸福

第一个牧童

第二个牧童

第三个牧童

3、表演这个故事

【达标测试】

1、读句子,联系课文回答问题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文中三个孩子各自对人们做了什么有益的事情?你认为幸福是什么?

2、照样子,写句子。

例:医生说:幸福是我能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作业布置】

完成小练习册习题。

河道学区四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导学案

课题11 去年的树

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王会侠

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对话。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

4、对“遵守诺言,珍惜友情”有初步体会。

学习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2、感受小鸟与大树间的深厚情谊,对“诚信”有初步认识。学习难点感受小鸟与大树间的深厚情谊,对“诚信”有初步认识。

知识链接《去年的树》是日本已故童话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名作。

新美南吉——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情节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的童话作品。

童话的特点——童话这个特殊文体的特点是,它不像小说、报告文学那样直接描绘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而是通过想像和幻想的艺术手法,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行状和影像,以寄托某种情感及思想。和许多作品不同,这篇童话的故事结局不是“大团圆”,而是由于“树”的不幸遭际和“悲惨”结果,使整个作品蒙上一层凄婉的悲剧色调,从而更能产生一种情感震撼的效果。

课前准备课件,收集有关友情的名言。

学教学

环节

学案导案

自主

学习1、听写生词

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填空:(口头说)

鸟儿和树是(),鸟儿(),树()。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是它四处寻访,问了()、()和(),知道()。于是,鸟儿()。

3、名言、诗句对对碰:将有关友情、守信的名言诗句收集两三条(写预习本上)

合作探究1、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在小组内指

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

情况。

2、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快速读文,找出四组对话:小鸟和大树

的对话、小鸟和树根的对话、小鸟和大门的

对话、小鸟和女孩的对话。

4、小组合作学习,研读对话,体会情感

(1)树和小鸟是一对相依相偎的好朋友,

可是冬天的来临使小鸟不得不离开她的朋

友到南方去过冬。大家想想,这对好朋友在

分别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他们的

对话该用怎样的语调读出来呢?小组成员

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一组对话。

鼓励其中一组学生表演给大家看。

(2)为了找到曾经朝夕相处的好朋友,鸟

儿不停地飞来飞去,问了又问。请同学们在

小组里面分角色合作朗读这3组对话。(生

练读)

(3)指名一组。大家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4)鸟儿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

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

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

点拨一:

了解课文讲了一件

什么事。

点拨二:

树和小鸟是一对相

依相偎的好朋友,可是冬

天的来临使小鸟不得不

离开她的朋友到南方去

过冬。大家想想,这对好

朋友在分别的时候是一

种什么样的心情?

会这种情。(师生合作读3—12节)

展示交流1.在小组内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快速读文,找出四组对话:小鸟和大树的对话、小鸟和树根的对话、小鸟和大门的对话、小鸟和女孩的对话。小组合作学习,研读对话,体会情感。

达标检测1、辨字组词

代()融()乘()煤()

伐()溶()剩()媒()

2、表达情感:相处的日子里,鸟儿天天

给树唱歌,树天天听着鸟儿唱,因为它们是;分别时,是那么的依依不舍,因为它们是;面对着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唱完了歌,她又恋恋不舍地看了一会儿,带着忧伤飞走了,因为他们是朋友。

盘点

收获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的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1 去年的树》学单【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对话。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

4、对“遵守诺言,珍惜友情”有初步体会。

【预习任务】:

1、掌握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融入情景。

【合作探究】

1、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在小组内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快速读文,找出四组对话:小鸟和大树的对话、小鸟和树根的对话、小鸟和大门的对话、小鸟和女孩的对话。

4、小组合作学习,研读对话,体会情感

(1)树和小鸟是一对相依相偎的好朋友,可是冬天的来临使小鸟不得不离开她的朋友到南方去过冬。大家想想,这对好朋友在分别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他们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调读出来呢?小组成员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一组对话。

鼓励其中一组学生表演给大家看。

(2)为了找到曾经朝夕相处的好朋友,鸟儿不停地飞来飞去,问了又问。请同学们在小组里面分角色合作朗读这3组对话。(生练读)

(3)指名一组。大家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4)鸟儿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情。(师生合作读3—12节)

【达标测试】

1、辨字组词

代()融()乘()煤()

伐()溶()剩()媒()

2、表达情感:相处的日子里,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着鸟儿唱,因为它们是;分别时,是那么的依依不舍,因为它们是;面对着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唱起了去年唱

过的歌,唱完了歌,她又恋恋不舍地看了一会儿,带着忧伤飞走了,因为他们是朋友。【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读课文。

河道学区四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导学案

课题11 去年的

树》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王会侠

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

2. 懂得鸟儿与树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 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学习重点继续学习默读的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好习惯,体会鸟儿失去朋友的悲伤感情,懂得大自然有自己发展的规律,人类不能破坏大自然,我们必须保护自然爱护我们的地球。

学习难点1. 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 懂得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

知识链接童话的特点——童话这个特殊文体的特点是,它不像小说、报告文学那样直接描绘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而是通过想像和幻想的艺术手法,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行状和影像,以寄托某种情感及思想。和许多作品不同,这篇童话的故事结局不是“大团圆”,而是由于“树”的不幸遭际和“悲惨”结果,使整个作品蒙上一层凄婉的悲剧色调,从而更能产生一种情感震撼的效果。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友情的名言。

学习过程教学

环节

学案导案

自主

学习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认真朗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鸟

儿和树是(),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树

()。第二年春天,鸟从南方回来,却发现

(),它四处寻找,问了(),(),(),

知道(),于是,鸟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

2、朗读课文,体会两个问题:鸟儿看到灯

火为什么要唱去年唱过的歌?鸟儿为什么

要两次盯着灯火看一会?

点拨一:体会鸟儿两次

“看”灯火的心理活动

点拨二:小鸟飞走了,带

着忧伤和惆怅。但她的歌

声、她的友情留了下来,

留在了每一个珍重友情

的人心中。如果大树有知

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

些什么呢?

合作探究1.“天天”说明了它们()。

2.当它们要分别时心情是()。

3.它们的约定是()。

4.当小鸟回来发现大树——它的好朋友不见了,心情怎样?小鸟在寻找好朋友的过程中都问了谁,是怎样问的?它们分别是怎样回答的?小鸟心情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小组交流并完成以下练习。

展示交流1、搜集有关诚信和友情的典故、事例等,对之有所感触。

2、朗读课文,体会两个问题: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要唱去年唱过的歌?鸟儿

为什么要两次盯着灯火看一会儿。

达标检测

一、缩写句子

1、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游泳池里游泳。

_____________

2、清澈的溪水流过美丽的小村庄。

____________

3、伐木人用锋利的斧子把一棵棵树砍倒了。

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列句子写成拟人句

1、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______________

2、雨刚停,太阳就出来了。

三、读了课文后,我想对鸟儿说

_______________

盘点收获

读完这篇感人肺腑,让人荡气回肠的美丽童话,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说些什么呢?同学之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作业布置

小练笔.读了课文后,我想对鸟儿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1 去年的树》学单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

2. 懂得鸟儿与树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 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预习任务】: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认真朗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鸟儿和树是(),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树()。第二年春天,鸟从南方回来,却发现(),它四处寻找,问了(),(),(),知道(),于是,鸟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因为()。

2、朗读课文,体会两个问题: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要唱去年唱过的歌?鸟儿为什么要两次

盯着灯火看一会?

【合作探究】

1.“天天”说明了它们()。

2.当它们要分别时心情是()。

3.它们的约定是()。

4.当小鸟回来发现大树——它的好朋友不见了,心情怎样?小鸟在寻找好朋友的过程中都问

了谁,是怎样问的?它们分别是怎样回答的?小鸟心情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小组交流并完成以下练习。

【达标测试】

一、缩写句子

1、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游泳池里游泳。

_____________

2、清澈的溪水流过美丽的小村庄。

____________

3、伐木人用锋利的斧子把一棵棵树砍倒了。

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列句子写成拟人句

1、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______________

2、雨刚停,太阳就出来了。

三、读了课文后,我想对鸟儿说

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小练笔.读了课文后,我想对鸟儿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道学区四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导学案

课题12* 小木偶

的故事课时一课时主备人王会侠

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的6生字词。

2、我能朗读课文,并能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4、我会合理地续编故事。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学习难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续编故事。

知识链接

什么叫木偶:①木偶,木头做的人像或形似其他生物的小东西,古代叫傀儡、魁儡子、窟儡子。用它来表演的戏剧叫木偶戏。②常用来形容痴呆的神情。例:他像个木偶。

课前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教学

环节

学案导案

自主

学习

1、了解故事内容,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2、这个童话故事中除了小木偶还有哪些人

物?他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读课

文,将人物的对话用不同符号表示出来。

3.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再联系生活

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

合作

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自主选择角色练习朗读,体会老

木匠的善良、小红狐的狡猾、熊警察的暴躁、

小兔子和老婆婆的粗心以及小女巫的乐于

助人。

3、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

是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

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①“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

地尖叫。②“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

地回答。③“脑袋很疼。”小木偶是一副()

的表情。④“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

()地说。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

解。

点拨一: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

什么事?

点拨二:

知识延伸:小木偶几

经挫折,拥有了人类的全

部表情,在他身上还会发

生什么事情呢?请大胆

想象,续编故事。

展示交流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自主选择角色练习朗读,体会老木匠的善良、小红狐的狡猾、熊警察的暴躁、小兔子和老婆婆的粗心以及小女巫的乐于助人。

3、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是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达标检测一、为下面的字再找一位看起来相似的“形近字”朋友,并为它们组词

扳睁慢

___

砍错忧

___

二、把下面的词语准确起搭配起来

快乐的街道亲热地跑

笑嘻嘻的双腿拼命地喊

热闹的表情兴冲冲地说

灵活的生活大声地走

三.我从文中积累了很多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这些就是文中所说的“人类所有的表情”。如(板着脸)、()、()、()、()、()、()等。

盘点

收获

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续写: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来接着编下去。

弹力-(导)学案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学习目标] 1.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2.学会利用列表法、图象法、函数法处理实验数据.3.能根据F-x,F-l图象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知识探究] 一、实验原理和方法 1.弹簧弹力F的确定:弹簧下端悬挂钩码,静止的钩码处于平衡状态,弹力大小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2.弹簧的伸长量x的确定:弹簧的原长l0与挂上钩码后弹簧的长度l可以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伸长量x=l-l0. 3.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作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分析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铁架台、毫米刻度尺(米尺)、轻弹簧、钩码(一盒)、三角板、铅笔、坐标纸等. 三、实验步骤 1.按图1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弹簧的长度l0. 图1 2.在弹簧下端悬挂一个钩码,平衡时记下弹簧的总长度,并记下钩码的重力. 3.增加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将数据填入表格.以F表示弹力,l表示弹簧的总长度,x=l-l0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1234567 F/N l/cm

x/cm 四、数据处理 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 图2 2.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函数 表达式中常数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这个常数也可据F-x图线的斜率求解,k=ΔF Δx. 3.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五、误差分析 1.偶然误差:由于读数和作图不准产生的误差,为了减小偶然误差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2.系统误差:弹簧竖直悬挂时未考虑弹簧重力的影响产生的误差,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用较轻的弹簧. 六、注意事项 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2.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刻度尺要保持竖直并靠近弹簧,以免增大误差. 3.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曲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 4.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典例剖析] 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如图3甲所示,图乙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毫

教学视导听课总结

教育视导个人总结 为了交流高效课堂经验,探索教改方法,提升教研水平,推进高效课堂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中心校组织了视导小组对全镇各个学校进行了视导,我很荣幸成为视导组的一员,跟随领导参加了该次从11月26日至12月10日,为期六天的视导工作,我听了十四位数学老师的课,对课堂教学、教案、作业、导学案进行了检查,现将我的体会汇报如下: 亮点: (一)课堂教学 随着高效课堂的进一步推进,广大教师对高效课堂精神的体会越来越深刻,大部分教师能采用高效课堂的模式教学,合理的使用班班通。教师的课堂组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教师的角色、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很多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由“演员”变成“导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促进者。如高皇小学的屈跃老师,中疃二小的张丽娟老师,能很好的采用高校课堂模式教学,教学方法灵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二)教案设计 视导发现,教师对教案的备写普遍重视,教案质量很高,绝大多数教案备课时数充足,内容详实,字体规范,项目齐全,三维目标、学法指导、教学方法得以体现,特别是教后改进,有闪光点、有不足、有改进措施。教后反思切合实际。如张板桥小学的葛倩楠老师、楚桥小学的胡晨老师。 (三)作业批改 大部分数学教师能认真批改,作业与教学同步,作业量足,批改次数符合要求,错题及时更正且二次批改。低年级有不同的鼓励性语言或鼓励性符号,中高年级有评价。曙光小学的朱筱玲老师,作业批改认真,作业量足,字体工整,书面干净,评价方式多样性。 (四)导学案 大部分三年级以上的老师有导学案,设计合理,环节紧凑,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自研和展示能力。如时信小学李广老师设计的导学案,目标明确,切合学生的实际,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

精品:《劝学》导学案(带答案)

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作家作品知识及一二段文言知识,能准确翻译句子,理解比喻的内涵。 2. 反复诵读,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完成对文意的初步理解。 3. 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借助导学案和书下注释充分预习文本,反复诵读,理解词句,把重点注释标注在相应位置, 并勾画疑难点。 2. 用时 30 分钟左右,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读读记记写写,完成下面知识的积累。 1、作者及其作品: 荀子 (约公元前 313- 前 238) ,名况,人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 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 想家、教育家。他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还认为 “人 定胜天 ”;在政治上,主张选贤任能,兼用 “礼 ”法“”术“”实行统治; 提出性恶论,注重后天教育的作 用。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卷, 共 32 篇。大多是他自己的著作, 一部分出自他的门人。 该书由 《论语》《孟 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 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自主学习】预习课文,完成下列练习题。 对无义的虚词要说明用法) 著作 有《荀子》 劝,鼓励。 1、诵读《劝学》全文, 注音: 中 ( ) 规 輮() 有() 槁 () 暴() 磨砺 ( ) 参()省() 知()明 须臾 () 跂 ()望 舆 ()马 舟楫() 生() 蛟()龙 跬() 步 骐()骥 () 驽( )马 锲()而不舍 镂()刻 )牙 蟹()螯() 蛇鳝() 洞穴( ) 靛()青 蓼()蓝 2、结合注释阅读第一、 二段, 疏通句意, 并掌握如下知识点。 如括号内无特别要求, 则解释词义, 君.子.(古义: )曰:学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 )蓝(句式: ),而.( )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 寒于.( )水。木直中.( ) 绳,輮.( 通 , ) 省略: )以.为.(古义:

一天的食物导学案(有思维导图)

一天的食物导学案(有思维导图)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天的食物 教材分析 《一天的食物》是《食物》单元的起始课,通过让学生回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完成一次全班性的调查活动,发现我们一天中吃到的食物是那样的丰富,而且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活动要从一天的食物开始,表现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要以分类为手段,紧密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活中要合理搭配食物,为孩子们在后面的学习中建立膳食营养搭配原则,建立健康饮食的意识打下良好地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要想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要,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关于食物,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与学习中有着较多的体验,这些体验都会构成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但孩子们对于食物的关注常常是零散的,想到和遇到的问题多是喜欢吃什么、吃的是什么等问题,即使涉及饮食健康问题,得到的解释也不尽全面,有的甚至是片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孩子们尝试用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眼光来看待“食物”,发现食物与人体生命活

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发现食物自身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科目 小学科学 年级 四年级下册 设计者 陈娉 课题 一天的食物 课型 新授课 案序 第三单元 学案 导案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 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还保持身体健康; 2、 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

、 记录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2、能通过对食物的分类,认识到生活中我们吃的很多食物,常常是搭配着吃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通过分类,认识到我合理搭配食物的膳食营养原则。 教学难点 将“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各类,认识食物搭配原则。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一天食物记录表,午餐食物分类表。 自 学 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 收集前一天所吃的食物。 二、知识回顾(播放视频)

8-1,8-2力弹力学案

班级:姓名: 8-1 力弹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要点梳理: 1.力是_____________的作用,力通常用字母_____表示。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_,这是为了纪念物理学家______而命名的。 2.力不能离开_____而存在,讨论力的现象,总要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_____物体,一个是______物体。 3.物体的_____或______的改变,叫做形变。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称为_______。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原来形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的力,这个力称为__________。 4.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_______。弹簧在一定的范围内,受到的______越大,伸长就______,且弹簧的伸长与它所受到的力成_____比,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一: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和,使用时所测力的大小应在的范围内; 二:测量前,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线上,若不在,应________; 三: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方向; 四: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二、基础练习: ()6.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只要物体间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C.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D.周游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7.下列物体不能产生弹力 A.压弯的锯条 B.拉长的橡皮筋 C.被挤压的皮球 D.捏瘪的橡皮泥 ()8.如图,用绳将灯吊在天花板上,电灯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地球 B.灯 C.绳 D.天花板 ()9.下述几个力中,最接近1N的是 A.拿起一张纸用的力 B.举起一块砖的力 C.抱起一只狗用的力 D.托起两个鸡蛋用的力 10.人推车向前走,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 放在桌上的墨水瓶,墨水瓶压在桌子的力:施力物体是_______,受力物体_______。磁铁吸引软铁,软铁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时_________,受力物体时_________。 11.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N,读数为N。 【学习反思】

弹力学案

课前复习 力的概念、及力的三要素、重力。 新课学习习目标§ 3.2弹力 学 仁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4、掌握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力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2、胡克定律。 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学习过程: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1、形变: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叫形变。 试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发生形变的例子:弹簧、弯弓射箭、跳板跳水运动员 跳水时的跳板等。 2、微小形变演示:平面镜对微小形变的放大、与玻璃连接的细玻璃管内的液面的变化。 3、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弹性限度:物体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 ___________ 最大限度。 4、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对 ___________ 使它产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二、弹力产生的条件 思考:弹力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产生: (有挤压)。1、假设法:若有挤压,AB均不能保持静止。 2、隔离法:若拿走一个球,判断另一个球是否受影响。 三、几种弹力 1、推力、压力、支持力:I ; :二右图中,分析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与桌面间的相互挤压时,书和桌面所受的 弹力情况。(或用手摁到桌面上的情况)(书:垂直桌面向上;桌子:垂直桌 面向下) 物体所受推力、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两个物体面面接触或点面接触时, 弹力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受力物体一侧。 2、绳的拉力: 当我们通用手过细绳提着一个物体时,感受细绳对手的作用力情况。 绳受拉力的方向:绳对物体的拉力(或张力)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 方向。 3、弹簧的弹力: 当我们拉伸弹簧时,感受弹簧对手的弹力情况,当压缩弹簧时又会怎样 ①弹簧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沿着弹簧指向弹簧恢复形变的方 向。 ②胡克定律: 思考: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形变大小有何关系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演示:弹簧的伸长与形变的关系。 总结: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 的长度x成正比 即:F= _____ kx ____ 。其中,k为劲度系数,单位为 _________ N/m 例题2:两长度相同的轻弹簧,其劲度系数分别为k i=i500N /m, k2=2000N /m (下图所示),在它们下面挂上同样重物时,它们的伸长量x i与X2之比 是多少当它们伸长同样长度时,所挂重物的重力 ( ---------- ------- 度 物体之间必需接触,同时还要发生形变 1 、 A. :3; 3 :4) 关于形识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CD ) 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 B.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的形状改变叫做弹性形变 G i与G2之比是多少& k Z//AA/WM Z/A/WW v k 例题1:下图中,光滑水平面上AB两物体紧挨着保持静止,则它们之间有弹力吗判断方法:C. 物体在外力去掉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D. 任何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发生形变,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2、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市视导课《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危”等6个生字,书写“危、惊、敢”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的意思,能说出从哪里看出山寺很高。 4.揣摩古诗的意境,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诗人的感受。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了解李白: 1、孩子们,通过对古诗文及课本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古诗。下面我们来开一个班级诗词会。看到这幅图,你想到到了哪首诗? 【班级诗词会《古朗月行》《独坐敬亭山》《静夜思》】 2、这几首诗的作者都是——李白 3、对李白你有多少了解。(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才华横溢,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句,流传至今的就有900多首,被世人称为“诗仙”。李白的诗大多充满神奇的想象,) 4、今天我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诗人李白的另一首诗,去感受他那奇妙的想象力吧。上课! 一、读懂课题,读懂课题 (一)读准题目: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题目是——板书:《夜宿山寺》。齐读课题。 2、这个课题不好读,藏着两个生字。“寺”和“宿”要把生字读好。一起再读。(二)理解题目 1、那“宿”是什么意思呢?“寺”呢? 2、诗人李白在课题中不但告诉了我们写这首诗的地点——山寺,还告诉了我们写这首的时间是——夜晚。那谁能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一读古诗,读的正确 1、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开始吧。(生自由读) 2、谁来试一试(评价:字正腔圆,你读的很正确)谁还想来?(评价:你把生字读准了。)谁还想了挑战?(评价:你不但把生字读对了,而且读的很好听)(二)二读古诗,读出节奏 1、孩子们,古诗不光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你们看这首诗,每行都有五个字,一共四行,像这样的古诗我们叫它“五言诗”。通常情况下,读五言诗的时候,前两个字后面要停一停。【PPT出示带斜线的,师范读】瞧,这样读才好听。 2、同学们,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一读。(自由读) 3、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师:你学的可真快) 4、谁再来?(师:你读的很有节奏) 5、听你们读,老师也想读,我们合作着来读好不好,下面老师读前面两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准备好了吗? 6.那下面我们反过来,你们读前两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 (三)三读古诗,读出画面 1、孩子们,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评价:你真了不起,很会读诗) 2、下面让我们想象着画面,再来读一读吧。 三、品读古诗,读懂意思 (一)理解前两行诗句 1、理解“危” (1)孩子们请看这句,读——这里面藏着一个生字“危”。“危”是什么意思?(2)不着急,孩子们请看“危”字的演变。【PPT】(讲解“危”字。本意:人在高高的山巅,高崖,危是高的意思,那“危楼”就是——“高楼”) 2、理解:“高百尺” (1)孩子们,再来默读古诗,看看诗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楼之高,【请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字词】。

劝学学案

劝学 《荀子》 一.学海拾贝 连线串珠,构建知识殿堂 1.文学常识 (1)荀子,名,字,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的认人定胜天的思想。 (2)《荀子》,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篇。该书由 《论语》《孟子》的,发展为,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2.字音 靛.青()蓼.蓝()中.绳()槁暴 ..()参省 ..( ) 跬.步( ) 骐骥.()埃.土()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3)虽有槁暴 ..(4)金就砺.则利(5)而闻者彰.(6)假.舆马者(7)善假于物.也(8)用心躁.也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 通,释义:。(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5.古今异义词辨析 (1)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2)声非加疾.也古义:今义: (3)假.舆马者古义:今义: (4)蟹六跪.而二螯古义:今义: (5)用.心一也古义:今义: (6)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 (7)蚓无爪牙 ..之利古义:今义: 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用心一也: 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闻博闻.强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挽弓当挽强 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望日夜望将军至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8.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无以至千里

江苏省仪征市八年级物理下册 8.1力 弹力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第一节力弹力 【学习目标】 1、认识力,了解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 认识弹簧秤的构造及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4、知道国际单位制力的单位。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弹性、弹力、弹性势能。 难点:理解弹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预习指导】 “力”这个词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在物理学中它的含义是什么呢? 观察与讨论: 观察课本44页几幅图,你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吗? 推汽车,拉弹弓,举重,压跳板 再举一些产生力的例子。 在物理学中,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形变和弹力: 当一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物体会产生形变。如手压气球,气球会变形;手压弹簧,弹簧会缩短。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称为范性形变。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和力一样吗? 活动:观察物体弹性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压塑料尺的力越大,塑料尺的弯曲程度越(大∕小) 拉弹簧用的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短) 结论是:。 【课堂反馈】 一、力: 1、定义: 2、力产生的条件: 二、形变: 1、定义: 2、分类 三、弹力: 1、定义: 2、形式: 3、弹力产生的条件: 四、物体形变与外力的大小关系 【课后作业】 1、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B、有施力物体就一定有受力物体

教学视导听课

教学视导听课 周四下午为迎接教育局教学视导,学校安排我讲一节公开课,主要展示小组自主学习方式。为此,我准备了一张课内探究学案,在学案中我列出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和探究的问题。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做的事情老师不包办。 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压力。在课本上根本没有提及,我通过三幅图中压力示意图的分析得出了压力的定义。该知识点有五个学生上讲台展示,第一次有三个学生初次展示,第二次两个学生补充展示。 第二个知识点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我先引导学生做了一个双指压笔的实验,经过分析,学生得出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的大小。带着猜想,学生们自主探究了课本76页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得出了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第三个知识是压强的相关基础知识。为了明确的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上引入了“压强”这一概念。然后我问学生,对于一个新的物理量一般我们从哪几个方面学习?学生回答:单位、定义、符号、公式。我把学生回答的顺序整理了一下:物理量符号、定义、公式、单位、单位符号及换算,特别强调了物理量符号和单位符号的区别。然后让学生们自学,学完之后展示,结果学生把P和Pa混了,在解释1Pa和100Pa时学生又搞混了。通过对定义的讲解,学生形成了正确的理解。 第四个知识点是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也由小组讨论完成,我

在总结时重点强调了前置条件,这为学生对压强公式的正确理解有帮助。 讲完基础知识后,做了三道典型的例题,其中一道计算题,到黑板上展示的两位同学都做错了,错在求人站立时没有将单脚的面积乘以2。 在评课的过程中,王志永主任充分肯定了我班的小组建设情况,肯定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表现。说句实在话,我也为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感到自豪,他们一点都不紧张,思考是真思考,讨论是真讨论,展示是真展示,没有花架子,没有虚成分。整堂课自然,流畅。这让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成长,感受到了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王主任最后给我提的几点建议,切中要害。第一,课堂上老师讲的仍较多,重复多,不精练。第二,课改要坚持,不能松懈。(在前一段时间,因为评价出现了问题,我有了懈怠的思想。)第三,要充分利用博客,搭建与学生无障碍沟通的桥梁。 2012.11.15日下午教学视导在我校进行,2012.511.17日上午在学校写下以上总结和体会。

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劝学》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如“利、备、望、用、疾、致、假、绝、兴、功、强、间”等;文言常用虚词,如“于、者、而”;古今字和通假字,如“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 2. 能力目标 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虚词。 2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相关链接 文学文化常识 1.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学法指导 1.学生要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2.学生应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字词及文言现象。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3.学习本文运用的援引和设喻的论证方法。 二、能力训练目标 培养学生“居安思危”,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敢于进逆耳之善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①援引和设喻的论证方法;②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本文的理论结构。 (二)难点:①援引内容的理解;②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③“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的把握。 (三)解决办法:①讲读结合;②结合史实和现实,讲清道理。 学生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 2.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 3.探讨“十思”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4.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课文分析 一、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隋大业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常召人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迁秘书监、门下省侍中,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在文化事业上也颇有贡献,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他在《隋书·文学传》序中,对汉魏至隋的文风作了概括的评论,崇尚质朴纯正,反对浮靡轻巧,视梁陈以来的宫体、骈俪一类作品为“亡国之音”,反映了他的文学观点。他的谏议政论文,颇传名篇。贞观十一年(637)上《十思疏》,告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在十方面行为不及初期谨慎,太宗书于屏风之上,这类文章,虽用偶句,但词旨剀切,气势雄骏,无典故堆砌之病,已表现出由骈入散的倾向。后来刘知几的论文、陆贽和欧阳修、苏轼等人的献纳、奏议之文,都受到他的影响。诗多颂功祀神之作。但五古《述怀》一篇,意气慷慨,语言劲健,在初唐诗歌中不失为格调较高的作品。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俱著录《魏征集》20卷,已佚。《全唐文》存其文3卷,30多篇。《全唐诗》存其诗1卷,30多首。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弹力学案

力的概念、及力的三要素、重力。 § 弹力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 3 、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4、掌握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力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2、胡克定律。 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学习过程: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1、形变: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 形状或体积 发生变化,叫形变。 试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发生形变的例子:弹簧、弯弓射箭、跳板跳水运动员跳水时的跳板等。 2、微小形变演示:平面镜对微小形变的放大、与玻璃连接的细玻璃管内的液面的变化。 3、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 恢复原状 的形变。 弹性限度:物体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 最大限度 。 4、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对 使它产生形变的物体 产生的作用力。 二、弹力产生的条件 思考:弹力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产生:物体之间必需接触,同时还要发生形变(有挤压)。 例题1:下图中,光滑水平面上AB 两物体紧挨着保持静止,则它们之间有弹力吗 判断方法: 1、假设法:若有挤压,AB 均不能保持静止。 2、隔离法:若拿走一个球,判断另一个球是否受影响。 三、几种弹力 1、推力、压力、支持力: 右图中,分析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与桌面间的相互挤压时,书和桌面所受的弹力情况。(或用手摁到桌面上的情况)(书:垂直桌面向上;桌子:垂直桌面向下) 物体所受推力、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 两个物体面面接触或点面接触时,弹力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受力物体一侧 。 2、绳的拉力: 当我们通用手过细绳提着一个物体时,感受细绳对手的作用力情况。 绳受拉力的方向: 绳对物体的拉力(或张力)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 3、弹簧的弹力: 当我们拉伸弹簧时,感受弹簧对手的弹力情况,当压缩弹簧时又会怎样

《劝学》复习学案知识讲解

《劝学》复习学案

《劝学》复习学案 一、指出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1.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二、指出古今异义,解释古义 1.輮以为轮 2.蟹六跪而二螯 3.金就砺则利 4.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5.而神明自得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7.用心一也 8蚓无爪牙之利 三、解释下面多义词 疾 1.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 2.居十五年,晋景公疾。《赵氏孤儿》 3.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管子》 4.举疾首蹙额而相告。《孟子?梁惠王下》 5.必为有窃疾矣。《公输》 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7.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齐桓晋文之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8.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孙膑》 9.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说赵太后》 10.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1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2.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 假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2.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井陉之战》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4.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荆轲》 5.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报任安书》 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8.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滕王阁序》 绝 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2.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_傅雷家书(学案)

傅雷家书(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整本书,把握主要内容。 2. 学习用问题选择和目的选择的方法,领会傅雷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艺术。 3.领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课前准备:1.读完《傅雷家书》,仔细阅读1954.10.2和1955.2.26两封信。 2.认真阅读课本71—73页内容:内容简介、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一)填空题 1.傅雷,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从30年代起致力于()的翻译介绍工作,主要翻译的作品有()()()()() 2《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年至()年六月。 3.在195 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第一()第一( )第一。 4.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次为(),再为(),终为()。 5.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只重视对子女的()修养方面的教育,同样时刻关注着他们的()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6.()教授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教育家。为了感谢他对傅聪的教导和帮助,傅雷曾托斯曼齐安卡小姐带上一幅现代画家旧作表示感激。 7.“车一开动,大家都变成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天一天好像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1954年1月18日晚,傅雷在给赴京准备留学()(哪个国家)的儿子傅聪的第()封家书中这样写道。(二)选择题 1.在新增的傅雷1954年9月28日晚写的信中,记者看到了傅雷对老舍的给予了《》直率的批评:“……近来又翻出老舍的《》看看,发觉文字的毛病很多,不但修辞不好,上下文语气不接的地方也很多。还有是硬拉硬扯,噜哩噜嗦,装腔作势,前几年我很佩服他的教学设计>文章,现在竟发现他毛病百出。可见我不但对自己的译文不满,对别人的创作也不满了。翻老舍的小说出来,原意是想学习,结果找不到什么科学的东西……”() A.《骆驼祥子》 B.《茶馆》 C.《四世同堂》 D.《离婚》 2.傅雷经常给儿子翻译音乐家的资料从下列选出他给儿子的资料有() (A)莫扎特(B)贝多芬(C)舒伯特(D)肖邦【学习过程】 1.选择性阅读分方法有哪些? 2.说说《傅雷家书》的内容梗概。 精读示例:文本:书信1954.10.2、书信1955.2.26 问题1. 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心境而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弹力学案

弹力 编写人:贺文娟审核人:审批人 班级____姓名: ____序号:____ 学习目标:1.知道形变的概念和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 3.会判断各种弹力的方向。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一、形变 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或的变化叫做形变 2.发生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并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二、弹力产生的条件:1. 2.物体发生 三、弹力的方向 1.压力(支持力)的方向一定接触面指向被压(被支持)的物体 2.绳索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指向绳索的方向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 一、弹力有无的判断 1.如图所示,已知小球静止,甲中的细线竖直,乙中的细线倾斜,试判断图中小球所受弹力 的方向。 甲乙例2. 如图4所示,分析放在光滑水平面C上的小球A是否受斜面B对它的弹力作用? 判断方法:学生总结: 二、弹力方向的判断 例3. 画出下图中物体受到的弹力。 例4. 画出下图中小球或杆受到的弹力。除(2)图中的地面外,其他各接触面均光滑。

例5. 如图5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球,试 分析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时小球的受力情况。 学生总结: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1. 轻绳(或橡皮条)对物体的弹力方向,即只能为拉力。 2. 点与面接触时的弹力方向,过接触点接触面(或接触面切线方向)而指向受力物体。 3. 面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4. 球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在接触点与球心的上而指向受力物体。 5. 球与球相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过接触点的,通过两球球心而指向受力物体。 6. 轻杆可受拉力也可受压力作用,可沿杆也可不沿杆,弹力的方向应视题意而定,常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来判断。 第三部分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书放在桌面上,会受到桌面对它的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A.书的形变B.桌面的形变C.书所受到的重力D.桌面所受到的重力 2.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只要是接触的,必定会产生弹力。B.压力的方向不一定垂直于接触面。 C.放在桌面上的皮球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形变之后产生的。 D.绳的拉力也是弹力,其方向沿绳的收缩方向。 3.物体静止在水平桌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 A、就是物体的重力 B、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是由于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 D、是由于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 4.一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木箱和地面受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木箱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木箱不受弹力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木箱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木箱也发生了弹性形变 C.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木箱发生了弹性形变;木箱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也发生了弹性形变 D.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木箱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也发 生了弹性形变

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劝学》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如“利、备、望、用、疾、致、假、绝、兴、功、强、间”等;文言常用虚词,如“于、者、而”;古今字和通假字,如“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 2. 能力目标 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虚词。 2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相关链接 文学文化常识 1.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学法指导 1.学生要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学生应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2.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象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1.识记字音 中() 参()省( ) 须臾() 跂( )望磨砺( ) 镂()刻跬( )步

导学案评语

式和方程学导评语: 学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设计,问题明确。 低梯度。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让多数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篇一:导学案的要求及评价 新课程导学案的要求及评价 为更好地推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完善新课程学习模式,提高学案的质量,在参考其他学校实验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对导学案编制进行规范要求。 一、学案编制指导思想 学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是新课程背景下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能力的重要媒介。 学案设计,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一课一案,实现问题的前置,起到“导读、导思、导练”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案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索性原则: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 3、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4、灵活性原则:学案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以内容决定形式,让形式服务于内容,体现灵活性。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 思维的积极性。 5、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交流解决大部分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6、创新性原则: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学案编写基本要求 导学案的设计过程,实际上是对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检验,语文导学案设计要做到五个基本统一: 1、统一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格式; 2、统一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容量; 3、统一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 4、统一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程序。

《劝学》学案

高一语文学案 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 《劝学》学案 【课标点击】 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 个文言常用实词;学 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 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 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 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能力训练目标: 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德育教育目标: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课内知识精粹 文学文化常识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积累平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字形 其曲中.( )规槁暴.( ) 輮.( )使之然也 金就砺.( )则利参省.( ) 跂.( )而望舟楫.( ) 蛟.( )龙跬.( )步骐骥 ..( )( ) 驽.马( )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 埃.( )土 2.重点文言词 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劝.学(2)学不可以已. (3)冰,水为.之(4)木直中.绳 (5)金就.砺则利(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 (7)吾尝跂.而望矣(8)假.舟楫者 (9)而绝.江河(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1)故不积跬.步(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4)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重点文言虚词 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①青,取之于蓝 于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吾尝跂而望矣 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⑥蟹六跪而二螯 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⑧而见者远而闻者彰而致千里而绝江河 ⑨顺风而呼 4.通假字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