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翻译的现状及策略探索
浅谈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问题及原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英语浅谈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问题及原则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人士对中国的态度友好起来,随之他们对于中国文化、习俗、艺术等越来越感兴趣。
传统中医学也以其独特的理论系统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吸引着他们。
然而,当西医在中国盛行,大赚其钱的时候,中国传统的中医却一直未能在西方国家得到推广和应用。
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医在翻译成英语时出现了很多问题。
众所周知,翻译在技术、艺术、文化等各个国际交流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由于语言不同,国外人士要是想了解中国的传统中医学,必须要借助翻译这个工具。
翻译的准确和明了,对于国外人士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传播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种方式。
然而,中医英语翻译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做好中医英语翻译的基础和保障。
本文从中医英语翻译仿造化,多样性以及定义化这三个特点折射出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对应词缺乏和理解偏差这两个问题进行仔细探讨。
并结合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解决这些问题的三原则,即薄文重医,得“意”忘“形”;比照西医,求同存异;尊重国情,保持特色对中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关概念:中医英语:就是英语语言在中医药对外翻译及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达语系,是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
仿造化:所谓仿造,是指翻译原语的无等值词汇时,用译语中的直接对应词代替无等值词汇的组成部分——词素或词。
定义化:基于中医用语言简意赅,浓缩性强,翻译过程中较难采用相当单位的英语词语,翻译变成了解释,即用英语给中医下定义。
多样化:是指中医术语在不同情况下,就可能有不同的翻译形式。
争论焦点: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中医英语翻译的研究起步较晚,现在在处于初级阶段。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在翻译中医术语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直译法:直接将术语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
例如,将 "针灸" 翻译为 "acupuncture"。
2. 形容法:使用形容词或短语来描述中医术语的特点和功效。
例如,将 "活血化瘀" 翻译为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e stasis"。
3. 等效法:选择与中医术语在功能和效果上相似的西医术语进行翻译。
例如,将 "益气" 翻译为 "tonify the Qi"。
4. 借译法:借用已经广泛使用的音译词或英文缩写进行翻译。
例如,将 "气血" 翻译为 "Qi and Blood"。
5. 解释法:对不易翻译或没有直接对应的中医术语,进行解释或加注释。
例如,将 "气虚" 翻译为 "Qi deficiency (a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weak vital energy)"。
综合运用以上策略,在翻译中医术语时可以准确传达中医理念和概念的同时,保持翻译的易读性和准确性。
中医术语英译之我见

中医术语英译之我见摘要:中医学博大精深,其中蕴涵了无穷的智慧。
中医药对外交流和商务活动日益频繁,而中医术语英译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中医药交流的枢纽。
本文对中医术语语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医术语英译应遵循的翻译原则,同时结合一些翻译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几点翻译策略。
关键词:中医术语英译翻译原则翻译策略1.引言中医术语英译是科技翻译,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技翻译,翻译时要根据中医语言的风格和读者对象,实现内容准确完整,语言简练规范。
要达到中医英译标准化,就必须先从中医语言特点着手。
2.中医术语英译的困难2.1医哲交融导致中医语言模糊。
中医是以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学科。
一方面,中医从哲学的角度探索人生、生命,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如中医学上的“阴阳”和“五行”学说原本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概念,其中“相生相克”的学说包涵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后被中医学用来阐释人体的结构、生理和病理状况。
另一方面,中国哲学使得中医语言变得模棱两可,晦涩难懂,如阴阳、五行很难找到对等的英文翻译。
2.2文学性强导致中医英译文化障碍。
医学语言文学化是中医语言特点之一。
许多中医经典著作都以文言写成,其文体包含歌咏、诗赋等,语言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学特点。
因此,中医英译时常面临以下两方面困难:一方面中医和西医的文化背景有很大区别,另一方面中医中的一些治疗方法和技巧很难让西方人理解,甚至造成误解。
3.中医术语英译的翻译原则针对中医英译的困难,中医英译时应遵循忠实、准确、统一的原则。
3.1“忠实”原则。
这指正确地将原文语言的信息用译文语言表达出来,不苛求语法与句子结构的一致,却要求信息内涵的对等。
奈达关于顺乎自然的对等的论述,同样适用于中医英译。
中医理论中有一些概念,如阴阳、五行、藏象等,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
因此,中医术语英译是向读者传达的是中国古老的医学科学知识,译者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如“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的“贼风”是指引起人伤风感冒的致病因素,即可翻译为现代的医学术语pathogen,无须为了保持外国人并不能欣赏的古典文学及哲学而生硬地翻译为thief wind。
中医古籍英译史实研究综述

中医英译研究回顾:10年的发展和挑战
中医英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和发展中医。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中医英译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直接翻译、语义翻 译和适应性翻译等。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医的普及,中医英译研究得 到了更多的和重视。
中医要
中医文化内涵对中医英译的影响不可忽视。首先,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如 “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是中医的独特标识,也是中医英译的难点所在。 这些概念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中国文化表达,难以直接翻译成英 文。因此,译者需要深入理解这些理论的内涵,用恰当的英文词汇表达,从而确 保中医特色的准确传递。
中医古籍英译史实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1、翻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现代中医古籍英译项目往往涵盖了多个领域和流 派,从内经、伤寒杂病论到温病学等,同时也包括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
中医古籍英译史实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2、翻译的跨学科性:中医古籍英译涉及到医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 领域,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
中医古籍英译史实的影响和意义
中医古籍英译史实的影响和意义
中医古籍英译对于传播中医文化、促进中外医学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 说,其影响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古籍英译史实的影响和意义
1、传播中医文化:中医古籍英译是传播中医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翻译,西 方国家可以了解和学习中医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内容,有助于提高对中 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引言
引言
中医古籍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 床经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医古籍的英译逐渐受到重 视,成为翻译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次演示旨在综述中医古籍英译史实的 研究成果和方法,并指出研究空白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 启示。
2010-2019年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现状分析

2010-2019年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现状分析2010-2019年,中医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中医术语的翻译和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2010-2019年间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一、研究现状1.专家学者积极研究在过去的十年里,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针对中医术语的翻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通过比较中西医术语的异同,旨在找到更合适的翻译方法,为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提供有力支持。
2.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中医术语翻译方面的研究成果也纷纷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这些论文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医基本理论、诊断治疗、药物药方等多个领域,为中医术语的翻译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3.学术会议举办讨论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中医术语翻译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专家学者们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不断推动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亮点1.注重文化传承近年来的中医术语翻译研究注重了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翻译过程中,研究者们努力保留中医学术语的本土特色,避免过度西化,以确保中医理论的原汁原味能够传播给世界各地的人们。
2.多元翻译方法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包括对等翻译、意译和联想翻译等,以确保最终的翻译结果既准确传达了中医概念,又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术语体系。
3.重视实践应用中医术语翻译研究不仅停留在学术讨论层面,更加重视实践应用。
研究者们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的临床实践和教学中,为中医的国际传播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不足之处1.研究领域狭窄目前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的领域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中医基本理论和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术语上,对于其他方面的术语翻译研究还相对欠缺,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
2.缺乏标准规范目前中医术语的翻译规范还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这导致了不同研究者在翻译同一术语时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为中医术语的准确传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主要包括直译、意译和组合翻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术语及其翻译策略和对照例句:
1. 直译:直接将中医术语翻译为英文,保留原词的意义。
- 例句:气血不足 (qi xue bu zu) -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2. 意译:将中医术语根据其含义进行翻译,使英文表达更符合外语读者的理解。
- 例句:气虚 (qi xu) - Qi Deficiency
3. 组合翻译:结合直译和意译,以更好地传达中医概念,常用于翻译复合词和短语。
- 例句:气郁 (qi yu) - Stagnation of Qi
4. 借译:借用英文中医学术语或类似概念,以便外语读者更容易理解。
- 例句:湿热 (shi re) - Damp-Heat
5. 解释性翻译:对中医术语进行解释,以便非中医专业人士理解。
- 例句:气血不足 (qi xue bu zu) - Insufficient Qi and Blood
6. 文化背景翻译:根据不同文化背景,采用更具文化特色的翻译方
式。
- 例句:气血不足 (qi xue bu zu) -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需要注意的是,翻译中医术语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受众进行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此外,为了准确传达中医概念,有时候还需要提供解释或背景知识。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医术语英译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2412020年37期总第529期ENGLISH ON CAMPUS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医术语英译的现状及发展建议文/蒋淇玮 刘熙孟 阎 彦方向班的招生人数一般不超过120 人,整体上近 5 年中医英语专业的招生人数有下降趋势,年招生均未超过 1 000 人。
与现阶段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严重不足相对的情况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落实,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医文化作为我国的一张闪亮名片急需更多的专业译员将其传播至世界各地,做好中医的推介员和发声人,这项工作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
但由于中医翻译和其他翻译方向相比还很不成熟,没有漫长的发展史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供借鉴参考的案例经验等较少,部分高校在中医翻译的课程设置上容易定位不清,模糊了与其他专业的区别,过于侧重翻译二字,忽视了中医翻译的基础和目的是中医知识,只给中医专业知识分配了极少的学习课时,且缺乏过渡性。
除此之外,中医翻译相关的权威教材也是凤毛麟角。
虽然每年都会有一批中医英汉双语教材、杂志、词典等出版,但其中得到广泛认同与订阅学习的极少。
出于不同的教学考虑和个体偏好,不少高校采用的中医翻译教材版本也都大相径庭。
再者,中医翻译人才流失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学生缺少中医翻译的实践机会。
鉴于中医翻译大赛、实习岗位等相对缺乏,出于就业发展等现实考虑,部分翻译人才对中医翻译的前景心存疑虑,尽管怀有才能与兴趣,却没有选择这一翻译方向。
3. 中医翻译标准不一,水平质量良莠不齐。
中医专业术语数量庞大,浩如烟海,是组成中医学科的重要细胞。
可因为缺乏统一的中医翻译标准,市面上英文或中英双语的中医著作对于许多中医术语的翻译可谓五花八门,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造成了同一中医术语有多个流行的英文翻译版本的现象。
更有甚者,因脱离标准的约束规范,望文生义,硬译死译,全无原作风采。
这无疑给著作读者的阅读学习带来了许多困难,也为中医及中医翻译领域的交流研究增设了诸多壁垒,不利于中医翻译的长远发展。
为什么要研究中医英语翻译

为什么要研究中医英语翻译研究中医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随着国际中医学的发展,中医文献的翻译和传播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下面是关于研究中医英语翻译的几个重要原因:1.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通过研究中医英语翻译,可以将中医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与其他国家的医学方式进行比较和交流。
这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为人们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
2.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中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与中国合作,研究和应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准确的中医英语翻译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跨文化合作的基础。
通过准确理解和传达中医的概念和原理,可以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并为中医的进步贡献力量。
3.保护与传承中医的经典文献是中华医学的瑰宝,汇集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迁,中医文献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有限的传承和翻译质量的问题。
通过研究中医英语翻译,可以提高中医文献的翻译质量,并加强对中医经典的保护与传承。
4.促进中医的国际标准化中医的国际标准化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由于中医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其标准化和认可面临许多难题。
通过研究中医英语翻译,可以加强中医的国际标准化进程。
准确传达中医的概念和原理,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共识和规范,促进中医的发展和应用。
综上所述,研究中医英语翻译对于中医的发展和传播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准确传达中医的概念和原理,可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国际合作和中医的国际标准化。
此外,研究中医英语翻译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医经典文献。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鼓励研究中医英语翻译,并为中医的发展和推广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中 医 翻 译 的 现 状 分 析
11 中医翻译的必要性 . ( ) 中 医 推 向世 界 。 1把
2 中医术语 的命 名原理
毋 庸 置疑 , 西医 对严 重的病 状能 够有效 的进行治 疗 , 但 是 对 于 治 疗 慢 性 疾 病 , 多 人 却 对 绿 色 、 全 的 中 药 情 有 独 很 安
尽管新 的科 学体 系 在 西方 的发 展运 用 , 国在 自然科 钟 , 中 且这种趋势 越发 凸显 。所 以, 越来 越 多的人 包括一 些外 中医也逐 步成为一 学领域 的成果却很 少在 国际上被 人 了解 甚 至使用 。中医是 国的专家学者对 中医产生 了浓厚 的兴趣 , 其 中之 一 。导 致 这 种 尴 尬 局 面 的 一 个 重 要 原 因 就 是 中 医 没 种 主要 的 医学 流 派 。 . 有 有效的得到推广 。中药 翻译 对 于这 项工 作 的开 展具有 重 2 1 中药 原 材 料 的命 名 方 法
1 2 中 医 翻 译 面 临 的 困 境 . 荆 芥 的 叶 穗 ) 。
产 自中国四川 的中药通 常以“ (h a ) 川” cun 为开头来命名 , “ (h abi “ , (h axo g ; 的 。后 者 一 方 面 和 中 医 水 乳 交 融 , 一 方 面 也 使 得 中 医 语 如 :川 贝” cu n e )川 芎” cu nin ) 产 自浙 江杭州 的 另 浙 (h )杭 ( ag 开 如 杭 (a — 言变得模凌 两 可 , 涩难 懂 。最 常见 的例 子有 阴 阳, 行 , 中 药通 常 以 “ ” ze“ ” hn ) 头 来 命 名 , “ 参 ” hn 晦 五 气 等 , 些 在 英 文 里 很 难 找 到 对 等 的 翻译 。 这 ghn “ 芍 ” h n sa) 。 se )杭 ( agho 等 () 他命名标准 。 3其 () 化障碍 。 2文 根据颜色如 :丹 参” dnhn 鼠尾草 的根部 是红色 的 ; (a a) 根据味道如 :甘遂” gnu, y “ (a si 甘遂味甜)根 据 ; 着 文 化意 义 。译 者 经 常 面 临 的 困难 包 括 两 个 方 面 ; 一是 中 医 “ (i mu 对 a 根 的文化背景和西 医的有很大 区别 ; 二是 中医里 面 的一 些治疗 药效如 :益草母 ” yco , 于妇 女有 良好药 效 ; 据采摘 季节如 :半夏” bn i, “ (a x 因其果 实在夏季 中叶成熟得名) a 方法和技巧很有可 能让西方人很难理解 , 甚至造成误解 。 2 2 传 统 中药 命 名 方 法 . ( ) 语 的 不 规 范性 。 3术 很久 以前, 中医的基 本理论 就 形成 了, 其所 使用 的语 但 () 据药材命 名 。命 名 公式 : 料 + 药形 。如 : 五仁 1根 材 “ ( rnu Fv ed yu ) “ ( ag i a , nn 言却不标准 。与此同时 , 中医教育 主要 是通过 口述 的方 式代 露” Wuel, ieSesS rp , 黄 芩 汤 ” Hun q t g ai S ueai e eot n , 牡 x l a o Mui n ,C nh t 代相传 , 即使有一些 中医 学校 , 因派别不 同各 自独成体 系 , R d ctlr t D cci ) “ 蛎 散 ”( lag oc a 也 彼此之间很少有交 流 , 这样 , 中医 的理 论和 观点 就很 难 与时 O t a o e) 2根 据所治 疾病 命 名。命名公 式 : 病 名 sr e w r。() e P 疾 “ ( h ni g He a eot n , 阴虚 a o 俱进 。久而久 之 , 仅 国外 的 医生 , 至 国内 的医者都 对 中 称+药形如 :疝 气 汤” S aqtn , mi D cci ) “ 不 甚
后 的文 化 , 样 一 来 , 医 就 对 中 西 文 化 交 流 起 到 了 桥 梁 的 命名 。如 :桑 葚” sn se , 树 果实 ) “ 花 果 ” wu u— 这 中 “ (agh n 桑 ;无 ( h a g o无 花果树的果实)按 叶穗 命名 。如 :荆 芥穗”j geu, u, ; “ (n jsi i i 作用 。
现代商 贸工业 M o enB s es rd n ut dr ui s T aeId s y n r
20 第 1 0 9年 O期
中 医翻 译 的现 状 及 策 略探 索
陈 为
( 林 大 学珠 海 学 院 , 东 珠 海 5 9 4 ) 吉 广 1 0 1 摘 要 : 医术 语 和 经 典 著 作 的 翻 译 质 量 欠 佳 , 响 了其 传 播 和 应 用 。在 分析 中 医 翻 译 的 现 状 后 对 中 药 术 语 的 翻 译 方 中 影 法进行 了归类分析 , 且提 出 了中医翻译的 实用方法 , 并 旨在 给 中 医译 者 提 供 借 鉴 , 以进 一 步 条 中 医翻 译 的 标 准 化 及 准 确 性 。
要 意义 。
() 进 中外文化交 流和合作 。 2促
( ) 据 中药 的 构 成 部 分 命 名 。 1根 按皮命名 。比如 : 杜 仲皮 ” d zo g i杜仲 皮) 丹皮” “ ( uhn p, “
中医是 中华 民族 的瑰 宝 , 它对 中 国的 发展 和 繁荣 起 了 (ap, d ni芍药根 部 的皮 ) 按 叶子 命 名。如 : 桑 叶” sn y) ; “ (ag e ; 金银花 ”j yn u) 按 种 子命 名 。如 :车前 子” eei z, ( nih a ; i “ (hqa i n 重要作 用 。当今 , 越来 越 多 的 外 国人 包 括 专家 对 中医产 生 “ “ (hcun z, ; 了浓厚 的兴趣 。在 了解 中医 的 同 时 , 他们 也 了解 了中医 背 车前草的种 子) 蛇 床子 ” seh a gi蛇 床的种 子) 按果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