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氮 磷 砷

合集下载

第十六章氮、磷、砷一、是非题1在N2分子轨道能级顺序中,σ2p的能量

第十六章氮、磷、砷一、是非题1在N2分子轨道能级顺序中,σ2p的能量

第十六章氮、磷、砷一、是非题1. 在N2分子轨道能级顺序中,σ2p的能量比π2p高,因此,N2参加反应时,应首先打开σ键,而不是π键。

2. 白磷分子式为P4,几何构型为四面体,每个磷原子的3s、3p轨道都发生了sp3杂化。

3. NO2-和O3互为等电子体;NO3-和CO32-互为等电子体;HSb(OH)6、Te(OH)6、IO(OH)5互为等电子体。

4. 用棕色环反应鉴定NO2-和NO3-时,所需要的酸性介质是一样的。

5. 固体的五氯化磷,实际上是离子化合物[PCl4]+[PCl6]-。

二、选择题1. 用煤气灯火焰加热硝酸盐时,可分解为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是A.硝酸钠B.硝酸锂C.硝酸银D.硝酸铯2. 有关H3PO4、H3PO3、H3PO2不正确的论述是A.氧化态分别是+5,+3,+1B. P原子是四面体几何构型的中心C.三种酸在水中的离解度相近D. 都是三元酸3.将NO2气体通入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应该是:A NaNO3、NaNO2、H2OB NaNO3、NaNO2C NaNO3、H2OD NaNO2、H2O4. P4O6称为三氧化二磷,它可以:A.溶解于冷水中,生成H3PO3B.溶解于冷水中,生成H3PO4C.溶解于热水中,生成H3PO3D.以上都不对5.以下含氧酸中,二元酸是:A 焦磷酸B 次磷酸C 亚磷酸D 正磷酸6.HNO2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它在水溶液中:A 不分解为HNO3和NOB 不能全部电离C 不作为氧化剂D 不作为还原剂7.磷的单质中,热力学上最稳定的是:A.红磷B.白磷C.黑磷D.黄磷8.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存在π34的是:A. SO2B. NO2-C. HNO3D. NO3-9.关于五氯化磷(PCl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它由氯与PCl3反应制得B.它容易水解生成磷酸(H3PO4)C.它在气态时很稳定D.它的固体状态是结构式为[PCl+][PCl6-]的晶体410.下列含氧酸中属于三元酸的是A.H3BO3B.H3PO2C.H3PO3D.H3AsO411. 既能溶于Na2S又能溶于Na2S2的硫化物是A. ZnSB.As2S3C. HgSD. CuS12. 在NaH2PO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后主要产物是A. Ag2OB. AgH2PO4C. Ag3PO4D. Ag2HPO413. 对于H2O2和N2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二元弱酸B.都是二元弱碱C.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D. 都可与氧气作用14、硝酸盐热分解可以得到单质的是A、AgNO3B、Pb(NO3) 2C、Zn(NO3) 2D、NaNO315、关于五氧化二磷的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的分子式是P4O10B、它容易溶于水,最终生成磷酸C、它可用作高效脱水剂及干燥剂D、它在常压下不能升华16、关于PCl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B、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C、遇干燥氧气,生成氯氧化磷(POCl3)D、遇干燥的氯气,生成PCl517、欲使含氧酸变成对应的酸酐,除了利用加热分解外,一般采用适当的脱水剂,要将高氯酸变成其酸酐(Cl2O7)一般采用的脱水剂是( )A、发烟硝酸B、发烟硫酸C、五氧化二磷D、碱石灰18、对于白磷来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以单键结合成P 4四面体B. 键角为75度C. 键的张力很大D. 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19、下列物质易爆的是()(A) Pb(NO3)2(B) Pb(N3)2(C) PbCO3 (D) KMnO420、将NCl3通入碱性溶液,其水解产物是()(A) NH3和ClO-(B) NH3和Cl-(C)NO-和Cl-(D)NH4+和Cl-221、PCl3和水反应的产物是()(A) POCl3和HCl (B) H3PO3和HCl(C) H3PO4和HCl (D) PH3和HClO22、二氧化氮溶解在NaOH溶液中可得到()(A) NaNO2和H2O (B) NaNO2,O2和H2O(C) NaNO3,N2O5和H2O (D) NaNO3,NaNO2和H2O23、有关H3PO4、H3PO3、H3PO2不正确的论述是()(A) 氧化态分别是+5,+3,+1 (B) P原子是四面体几何构型的中心(C) 三种酸在水中的离解度相近(D) 都是三元酸24、实验室中白磷是浸泡在()中;金属钠是浸泡()中。

氮磷砷实验报告

氮磷砷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氮、磷、砷三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相互作用。

2. 探究氮、磷、砷在环境中的转化过程及对生物的影响。

3. 学习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化学实验素养。

二、实验原理氮、磷、砷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营养元素,但过量或缺乏都会对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

本实验通过模拟环境条件,观察氮、磷、砷的化学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它们在环境中的转化过程。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滴定管、锥形瓶、容量瓶等。

2. 实验试剂:氯化铵、磷酸二氢钠、三氧化二砷、硫酸铜、氢氧化钠等。

3. 实验材料:藻类、土壤、水样等。

四、实验方法1. 氮、磷、砷的化学性质实验(1)取一定量的氯化铵,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氨气产生。

(2)取一定量的磷酸二氢钠,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3)取一定量的三氧化二砷,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砷化氢气体产生。

2. 氮、磷、砷对生物的影响实验(1)藻类实验:将藻类放入含有不同浓度氮、磷、砷的溶液中,观察藻类的生长情况。

(2)土壤实验:将土壤样品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氮、磷、砷溶液,观察土壤的性质变化。

(3)水样实验:取一定量的水样,测定其中氮、磷、砷的含量,分析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氮、磷、砷的化学性质实验结果(1)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氨气。

(2)磷酸二氢钠与硫酸铜反应产生沉淀。

(3)三氧化二砷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砷化氢气体。

2. 氮、磷、砷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结果(1)藻类实验:低浓度的氮、磷、砷有利于藻类的生长,而高浓度则会抑制藻类的生长。

(2)土壤实验:低浓度的氮、磷、砷有利于土壤肥力,而高浓度则会破坏土壤结构。

(3)水样实验:水样中氮、磷、砷含量越高,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越大,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六、实验结论1. 氮、磷、砷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营养元素,但过量或缺乏都会对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

2. 氮、磷、砷在环境中的转化过程复杂,对生物的影响较大。

氮(N) 磷(P) 砷(As) 锑(Sb) 铋(Bi) 非↓(氧,得) 金↑(还,失).

氮(N) 磷(P) 砷(As) 锑(Sb) 铋(Bi) 非↓(氧,得) 金↑(还,失).
10.38.4g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待铜完全反应完 后,共收集到22.4L气体,求反应中消耗的硝酸的物 质的量 11.CuS与HNO3反应生成物中有Cu2+、H2SO4,若反应 中CuS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4,还原产物是
12.下列离子组能够共存的是 A.H+、K+、Fe2+、NO3- B.H+、I-、K+、NO3C.H+、Cl-、Na+、NO3- D.Ba2+、SO32-、H+、NO3-
氮 族 元 素(VA)
氮(N) 磷(P) 砷(As) 锑(Sb) 铋(Bi)
非↓(氧,得)
RH3:稳定性↓ R2O5
金↑(还,失)
H2O
HRO3、H3RO4 :酸性↓


O2


Cu+稀HNO3
O2 H2O(+O2) △ H2 O2 NH3· H2O H O NH3 N2 NO H O NO2 △or光 HNO3 2 2 HCl Ca(OH)2 Cu、C+浓HNO3 +H2O+O2
2.4Zn+ 10HNO3= 4Zn(NO3)2+
NH4Nபைடு நூலகம்3+ 3H2O
KIO3+ 3H2SO4= 3 K2SO4+ 3 I2+ 3 H2O
4.2MnO4-+ 5H2S+ 6 H+= 2Mn2++ 5S+ 8 H2O 5.NH4Cl溶液与饱和NaNO2溶液共热制备N2: NH4Cl+NaNO2=N2+NaCl+2H2O 6.NO、NO2会污染环境,现有氨催化还原法将它们转 化为无毒的气体 6NO2+8NH3=7N2+12H2O 6NO+4NH3=5N2+6H2O

无机化学下复习提纲

无机化学下复习提纲
***从NH3分子的结构总结NH3有哪些主要性质? 加合性 (N上的孤电子对);
(碱性及形成配合物) 还原性(-Ⅲ的N); 取代反应(三个H)。
***HNO2和HNO3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1 HNO2为一元弱酸。
HNO3为强酸。 ②HNO2有氧化还原性,酸中是较强的氧化剂,碱中为中强还原剂 (盐)。
***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有哪几种主要存在形式? 少数贵金属以单质或硫化物。(如Au、Ag、Hg、铂系) 轻金属:氧化物和含氧酸盐。(如以CO32- 、PO43- 、 SO42-) 重金属:氧化物、硫化物、SiO32-、CO32-
***什么是超导体?超导材料目前存在的只要问题是什么? 超导电性:金属材料的电阻通常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1911 年H.K.Onnes发现汞冷到低于4.2K时,其电阻突然消失,导电性差不多 是无限大,这种性质称为超导电性。具有超导性质的物体称为超导体。 超导体电阻突然消失时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T0)。超导体的电阻为零, 也就是电流在超导体中通过时没有任何损失。 面临的问题:研制高临界温度超导材料
第20章 S区金属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碱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有哪些主要特征? ns1 结构,周期表中最左侧的一族元素。半径大,电负性小,是周期表 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以失去电子,以形成M+离子型化合物为主要特 征。 从Li到Cs活泼性增大。
***碱土金属和碱金属元素比,在性质变化上有何规律? Li、Be有哪些 特殊性? ns2结构,与碱金属比,金属键增强,硬度增大,熔点高,金属活泼性 降低,但仍是活泼金属,活泼性仅次于碱金属。以形成M2+的离子型化 合物为主要特征。 Li、Be的特殊性:
***砷分族+Ⅲ氧化态卤化物的水解性有何变化规律?写出其相应的水解 反应方程式。 随着As、Sb、Bi顺序碱性逐渐增强,其水解程度逐渐减弱。

第十六章 氮族元素1

第十六章  氮族元素1

电子层
K
2
L K
8 2
第 VA
13 Al 铝 31 Ga 镓 49 In 铟 81 Tl 铊
M L K N M L K O N M L K P O N M L K
8 8 2 8 18 8 2 8 18 18 8 2 8 18 32 18 8 2

本章要求
1、掌握氮和磷的单质及其氢化物、卤化 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 备和应用。 3、了解砷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Cu 4HNO3 (浓) Cu(NO3 ) 2 2NO2 2H 2O
3Cu 8HNO3 (稀) 3Cu(NO3 )2 2NO 4H 2O
第十六章
氮 磷 砷
§16.2 氮和氮的化合物
活泼金属 4Zn 10HNO3 (较稀) 4Zn(NO3 )2 N2O 5H 2O (HNO3浓度约2mol.L-1)
非金属
VA
7 N 氮 15 P 磷 33 As 砷 51 Sb 锑 83 Bi 铋
VIA 8 O 氧 16 S 硫 34 Se 硒 52 Te 碲 84 Po 钋
VIIA 9 F 氟 17 Cl 氯 35 Br 溴 53 I 碘 85 At 砹
0 2 He 氦 10 Ne 氖 18 Ar 氩 36 Kr 氪 54 Xe 氙 86 Rn 氡
4Zn 10HNO3 (很稀) 4 Zn(NO3 )2 NH4 NO3 3H 2O
(HNO3浓度< 2mol.L-1)
性质二:热不稳定性 4HNO3 = 4NO2+O2+2H2O
第十六章
氮 磷 砷
§16.2 氮和氮的化合物
(2)硝酸盐 性质一:氧化性 水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才有氧化性,固体常温 稳定在高温时有氧化性。 性质二:热稳定性差

氮族元素

氮族元素
O

O N O 气态 N O

O
2. 亚硝酸及其盐 nitrous acid and nitrite
• HNO2极不稳定,只能以稀溶液存在于冷水中。
HNO2— N2O3 + H2O — H2O + NO + NO2
• HNO2的酸性比醋酸稍强: Ka = 7.1×10–4 • 亚硝酸盐比亚硝酸稳定得多,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的亚硝酸盐为稍带黄色的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但重金属的亚硝酸盐不太稳定。如AgNO2不到 100℃就分解了。 • 亚硝酸盐有毒,为致癌物质。
2. 亚硝酸及其盐
• 亚硝酸及其盐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 以氧化性为主。
AӨ(HNO2/NO) = 0.98V AӨ(NO3–/HNO2) = 0.94V
例 2NO2– + 2I– +4H+= 2NO + I2 +2H2O 2MnO4– + 5NO2– +6H+ = Mn2+ + 5NO3– +3H2O
硝酸及硝酸盐
⑵硝酸的性质
绝大多数金属可以同硝酸反应,有三种 情况:
① 发生钝化: Fe Cr Al 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 ② 被氧化成水合氧化物或含氧酸: Sn Sb W Mo可被浓硝酸氧化为水合 氧化物或含氧酸。 ③生成硝酸盐 其余情况下均生成硝酸盐
硝酸及硝酸盐
⑵硝酸的性质
• 硝酸的还原产物也比较复杂
• NH4+离子半径与K+、 Rb+相近,所以铵盐在晶 形、溶解性、形成复盐等方面与钾盐铷盐类似。
• NH4+的鉴定
①气室法 用pH试纸检验加热碱性溶液所产生的气体 ② 用奈斯勒(Nessler)试剂 奈斯勒试剂为KI与 HgI2的 混合溶液加KOH的强碱性溶液,其中存在有[HgI4]2– 离子。

无机化学第四版下册16章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下册16章习题答案
(2) 为什么久置的浓HNO3 会变黄?
(3) 欲将一定质量的Ag 溶于最少量的硝酸,应使用何种浓度(浓或稀)的硝酸?
12、解:(1)HNO3分子中由于一个质子与NO3-相连,键长和键角也发生了变化,与H相连的N-O键较长,所以HNO3分子的对称性较低,不如NO3- 离子稳定,氧化性较强.
(2) Ca3(PO4)2 P4 PH3 H3PO4
(3) As2O3 Na3AsO4 Na3AsS4
20、解:
(1)NH4NO3N2+O2+H2O
N2+O2
2NO+O2=2NO2
NO+NO2+H2O=2HNO2
NO2+H2O=HNO3+NO
16-11 在同素异形体中,菱形硫和单斜硫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而 O2 与O3 ,黄磷与红磷的化学性质却有很大差异,试加以解释。
11、解:单斜硫和菱形硫都是由S8环状分子构成.而O2和O3,黄磷和白磷的构成分子不同,其性质当然不同.
16-12 回答下列有关硝酸的问题:
(1) 根据HNO3 的分子结构,说明HNO3 为什么不稳定?
(9) Hg2+2+PO43-
(10) Cu2O+PO43-
(11) Ag+AsO43-
(12) Zn2++AsO33-
16-23有一种无色气体 A ,能使热的CuO 还原,并逸出一种相当稳定的气体B ,将A 通过加热的金属钠能生成一种固体C ,并逸出一种可燃性气体D 。 A能与Cl2 分步反应,最后得到一种易爆的液体E 。指出A﹑B﹑C﹑D 和E 各为何物?并写出各过程的反应方程式。
16、解:两种情况下,反应的介质不同,从而电极电势不同,两者均满足,所以反应都能进行,并不矛盾.

第16章氮磷砷

第16章氮磷砷

第16章氮磷砷[教学要求]1.掌握氮和磷的单质及其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应用。

2.了解砷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重点]1.氮、磷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2.氮和磷的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应用。

3.As(III) 的氧化还原性4.惰性电子对效应。

[教学难点]磷的不同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和性质。

惰性电子对效应.[教学时数] 5学时[教学内容]16-1元素的基本性质周期系VA族包括氮、磷、砷、锑、铋五种元素称为氮族元素。

其小半径较小的N和P是非金属元素,而随着原于半径的增大,Sb、Bi过渡为金属元素,处于中间的As为准金属元素。

因此本族元素在性质的递变上也表现出从典型的非金属到金属的一个完整过渡。

价电子构型:ns2np3,与VIIA、VIA两族元素比较,本族元素要获得3个电子形成氧化数为-3的离子是较困难的。

仅仅电负性较大的N和P可以形成极少数为-3的离子型固态化合物Li3N、Mg3N2、Na3P、Ca3P2等。

不过出于N3-、P3-离子有较大的半径容易变形,遇水强烈水解生成NH3和PH3,因此这种离子型化合物只能存在于固态。

本族元素与电负性较小的元素化合时,可以形成氧化数为-3的共价化合物最常见的是氢化物,除N外共它元素的氢化物都不稳定。

主要氧化态:本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相应的VIIA相VIA族元素来得显著,电负性较大的元素化合时主要形成氧化数为+3、+5的化合物。

形成共价化合物是本族的特征。

铋有较明显的金属性,它的氧化数为+3的化合物比+5的稳定。

氮族元素的主要氧化数有-III、+III、+V。

讨论:1、N、P主要为+5。

若空间许可,N、P都形成+5氧化态的化合物。

2、Bi主要为+3。

Bi价电子构型:6s24f145d106p3。

在成键时,6p电子易于成键,6s电子不易成键。

惰性电子对效应。

见书693页表21-15。

3、 As、Sb主要为+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
(一)氮的氧化物
1.一氧化氮
制备:
工业制法:氨的催化氧化制备 4NH3 + 5O2=4NO +6H2O 实验室制法: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3Cu+8HNO3=3Cu(NO3)2+2NO↑+4H2O
化 学
三、氮的含氧化合物
结构: 11个价电子,轨道电子排布: [KK(2s)2(2s*)2(2p)2(2py)2(2pz)2(2pz*)1],分子中有一个键,一个双电子键 和一个3电子键。
化 学
b. 铵盐的热分解:
无机
化 学
3、联氨(N2H4),也称肼
可看成是氨分子内的一个氢原子被氨基所取代的衍生物。
H
(1)结构: 因孤电子对的排斥作用,使两对孤电子 对处于反位,并使N—N键的稳定性降低。
H H N N H 联氨分子
(2)化学性质
•不稳定性:N2H4的稳定性比NH3小,受热即发生爆炸性分解, 生成N2、NH3和H2。 •碱性:水溶液显碱性,是二元弱碱,碱性比氨弱。 N2H4+H2O===N2H5++OHK1=1.010-6(298K)
无机
化 学
(4)联氨的制备:
•老的方法: 以次氯酸钠氧化氨(在氨过量的条件下),但仅能获 得肼的稀溶液。 NaClO+2NH3===N2H4+NaCl+H2O •较新的方法: 用氨和醛(或酮)的混合物与氯气进行气相反应合成 异肼,然后使其水解得到无水的肼。
H3C NH C H3 C 异肼
H3C C H3 C NH NH
无机
化 学
第16章 氮 磷 砷
16-1 元素的基本性质 16-2 氮和氮的化合物 16-3 磷及磷的化合物 16-4 砷
无机
化 学
16-1 元素的基本性质
氮族(VA):氮N,磷P,砷As,锑Sb, 铋Bi 价电子构型:ns2np3
元素 氮 -III, -II, -I +I → +V -167 942 磷 -III, +I , +III, +V 201 481 砷 -III, +III, +V 146 380
2NO2- + 2I- + 4H+ = 2NO + I2+2H2O ( I2 + 2S2O32- = 2I- + S4O62- )
4NH3 + (CH3)2CO ==
NH
+ 2NH4Cl + H2O
+ H2O = (CH3)2CO + NH2-NH2
无机
化 学
4、羟氨(NH2OH)
性质:
羟氨可看成是氨分子内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衍生物。 (1)纯羟氨是无色固体,不稳定,受热分解为NH3、N2和H2O (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比较稳定,显弱碱性(比联氨还弱)。 NH2OH+H2O = NH3OH++OH(3)作为配位剂。例如,Zn(NH2OH)2Cl2 (4)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但以还原性为主。特别是在碱性 介质中为强还原剂,可使Ag+、X2被还原,本身被氧化为N2, N2O,NO气体放出,不会给反应体系带来杂质。 制备:用还原剂还原较高氧化态的含氮化合物。例如 NH2NO2+ NH4HSO3 +SO2 =[NH3OH]+HSO4-+ (NH4)2SO4 Kb=6.610-9
无水肼的点燃反应:
N2H4(l)+O2(g)=N2(g)+2H2O(l) rHmθ=-621.5 kJ· -1 mol
无水肼被其它氧化剂氧化的反应: N2H4(l)+N2O4(l)=3N2(g)+4H2O(l) rHmθ=-1038 kJ· -1 mol
(3)用途: 联氨及其甲基衍生物CH3NHNH2和(CH3)2NNH2的主要 用途是做导弹、宇宙飞船飞行的火箭燃料。

氧化性:
NO2和N2O4的氧化性很强。碳、硫、磷等在其中容易起火燃烧,和许多
有机物的蒸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气体。液态N2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也 可用于制造爆炸药物。
无机
化 学
(二)亚硝酸及其盐
将等物质的量的NO和NO2 混合物溶解在冰水中或向亚
1. 制备:
硝酸盐的冷溶液中加酸时,生成亚硝酸:
NO+NO2+H2O(冷冻)=2HNO2 NaNO2 (冷冻) +H2SO4(稀) = HNO2+NaHSO4 2. 性质: 酸性:一元弱酸(Ka=4.6×10-4,291K) 稳定性:很不稳定,仅存在于冷的稀溶液中。易歧化分解: 3HNO2 =HNO3+NO+H2O 亚硝酸盐的稳定性:有很高的热稳定性。 Pb+KNO3=KNO2+PbO 亚硝酸盐的溶解性:除AgNO2为浅黄色不溶外,其余均可溶。 毒性:亚硝酸盐均有毒。
NH4NO2===N2+2H2O
Δ无机ຫໍສະໝຸດ 化 学制备少量氮气常用方法还可以利用:
(1)(NH4)2Cr2O7加热分解: (NH4)2Cr2O7 =N2+Cr2O3+4H2O (2)NH3通过红热的CuO: 2NH3+3CuO =3Cu+N2+3H2O (3)NH3通入溴水: 8NH3+3Br2 =N2+6NH4Br
(2) 化学性质:
a. 铵盐水溶液显酸性: NH4+ + H2O = NH3· 2O + H+ H 就会放出氨:
鉴定NH4+ 的反应:此在任何铵盐溶液中加入强碱并加热,
NH4+ + OH- Δ NH3 + H2O =
无机
实质:质子转移 稳定性规律: 与NH4+ 结合的阴离子碱性越强,铵盐越不稳定。如卤化 铵 NH4X 的热稳定性按NH4F -NH4I的顺序递增。 热分解产物: 与阴离子对应酸的氧化性、挥发性有关,与分解温度有关。 • 对应酸有挥发性无氧化性,产物: NH3和对应酸,如 NH4Cl 和NH4HCO3; • 酸 无 挥 发 性 , 产 物 : NH3 逸 出 , 酸 或 酸 式 盐 残 留 。 如 (NH4)2SO4和(NH4)3PO4 ; • 酸有氧化性,产物:氨被氧化为氮或氮的氧化物,放出大 量热。如 NH4NO3 = N2O(g) + 2H2O(g) NH4NO3 == N2 (g) +1/2O2(g)+ 2H2O(g) 573K
气态顺磁性。低温液态和固态逆磁性,因为形成了双聚体N2O2。 性质: 配位反应:与Fe2+形成棕色可溶性的硫酸亚硝酰合铁(II)-棕色环。 FeSO4+NO===[Fe(NO)]SO4 形成NO+:X2反应生成卤化亚硝酰 2NO+Cl2===2NOCl 明星分子:NO对生命体的神奇治疗作用。
无机
化 学
无机
化 学
5、叠氮酸(HN3)
联氨被亚硝酸氧化的产物。 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液体,沸点310K,熔点193K。极 不稳定,受到撞击就立即爆炸而分解: 2HN3===3N2+H2 rHθ = -593.6 kJ· -1 mol
性质: -5 ◆ HN3的水溶液为一元弱酸(Ka=1.9×10 ) NaOH = NaN3 + H2O HN3 + Zn = Zn(N3)2+ H2↑ ◆氧化还原性: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 如HN3 的歧化: HN3 + H2O = NH2OH+ N2 制备: 利用HN3的挥发性,用稀H2SO4与NaN3作用制备HN3: NaN3+H2SO4===NaHSO4+HN3
无机
化 学
氧化还原性: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碱性溶液中以还原性为主,主要
产物是NO3-;酸性溶液中以氧化性为主,产物为NO、N2O、
N2或NH4+ (常见产物是NO)。 ① 氧化性 酸性溶液中: 可以定量测定亚硝酸盐含量。 (对比:稀酸介质中,NO3-不氧化I-,说明氧化性NO3- < NO2,借此性质可区分NO2-和NO3-)
无机
化 学
c. 形成配合物 NH3作为配体提供孤对电子,与金属离子或缺电
子分子形成配合物,如[Ag(NH3)2]+ , BF3· 3等。 NH
d. 弱碱性 NH3 + H2O = NH4+ +OHKb= 1.76×10-5
无机
化 学
2. 铵盐
(1) 物理性质: 铵盐一般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NH4+离子半径为143pm 接近于和的半径,因此铵盐的性质类似于碱金属盐类,而且 往往与钾盐、铷盐同晶,并有相似的溶解度。
1、氨
氨是最重要的氮肥,是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 (1) 制备 工业上氨的制备:哈伯法 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合成。 (哈伯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实验室制法:
通常用铵盐和碱的反应来制备少量氨气。
无机
化 学
(2) 氨的物理性质:
•临界温度405.6K,在常压下易于被加压液化,液氨具有较 大的蒸发热,故被用于做冷冻机的循环制冷剂。 •液氨的介电常数比水小得多,是有机化合物的较好溶剂。
N2H5++H2O===N2H62++OH- K2=9.010-16(298K)
无机
化 学
•氧化还原性:联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在酸性溶液中以 氧化性为主,被还原产物是NH4+,但大多数氧化反应的速度 很慢;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以还原性为主,为强还原剂,能将 Ag+、CuO、X2还原为Ag、Cu2O、X-,本身被氧化为N2
(CN)2,在放电条件下或极高温度时与氧化合生成NO。
无机
化 学
3. 化学模拟生物固氮
固氮:把空气中的N2转化为可利用的含氮化合物的过 程。 生物固氮:依靠某些微生物(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 通过生物催化剂-固氮酶的作用,在常温常压,温和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