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基金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20年四季度机构持仓分析:半导体重仓持续高增,集成电路首次跃居第一

2020年四季度机构持仓分析:半导体重仓持续高增,集成电路首次跃居第一

半导体重仓持续高增,集成电路首次跃居第一2020年四季度机构持仓分析►基金资产快速增长,股票仓位维持高位总体来看,公募基金2020年四季度末资产总值环比继续快速增长,2020年四季度末资产总值49,595.37亿元,市值增长率为27.48%,资产净值为48,128.28亿元,市值增长率为26.95%。

其中,股票类资产的市值38,828.59亿元,占总值比78.29%,占净值比80.68%,市值增长率31.26%,是大类资产中增幅最大的板块。

其中,2020年四季度A股持股市值35,491.10亿元,占基金总值71.56%,占基金净值73.74%,四季度市值增长率28.54%,略低于股票总持仓市值增长率,高于基金资产总值和资产净值的市值增长率。

从过去12个季度样本基金股票持仓占资产总值比的数据来看,除了2020年一季度股票持仓占资产总值比的数据环比2019年四季度有一点回落外,2020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的占比均高于2019年水平,这三个季度股票持仓占比同比分别增加了6.74、3.90、3.76个百分点,持仓占比大幅度增加,特别是2020年四季度,样本基金股票持仓占资产总值的比高达78.29%,为近12个季度最高水平。

►电子行业重仓比例虽下降,半导体行业配置仍在高增从2020年四季度基金重仓持股行业占比来看,基金重仓持股前五大行业分别是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电气设备、化工,重仓持股行业占比分别为17.48%、13.03%、10.98%、8.42%、4.61%,合计高达54.52%。

与2020年三季度相对比来看,排名前四行业的顺序未发生改变,排名第五的行业由2020年三季度的非银金融变为化工行业,重仓持股前五大行业合计占比53.86%。

前五大行业重仓集中度提升。

2020年四季度,食品饮料行业重仓配置比例由2020年三季度的15.68%提升至17.48%,电气设备行业重仓配置比例由2020年三季度的8.29%提升至8.42%,医药生物行业重仓配置比例由2020年三季度的14.11%下降至13.03%,电子行业重仓配置比例由2020年三季度的12.34%下降至10.98%,化工行业重仓配置比例由2020年三季度的 3.44%提升至 4.61%。

2023年基金理财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基金理财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基金理财行业市场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理财。

而理财中的基金投资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一种投资方式之一。

本文旨在对我国基金理财行业进行市场调研,并对其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基金理财行业现状1、基本情况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8月底,我国基金市场管理的基金数量达到9355只,规模已超过18.21万亿,其中公募基金规模达到16.67万亿,占比约为91.5%。

这一数据显示出我国基金理财行业规模庞大,市场竞争激烈。

2、行业收益2019年,我国公募基金业年度收益率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收益率前10%的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了56.18%,而最差的10%基金平均收益率不到-1%。

这表明基金行业在风险管理上存在不足,导致了收益不稳定的问题。

3、行业问题目前,我国基金理财行业存在以下问题:a)基金公司管理层收入过高;b)基金产品的信披问题严重;c)基金公司擅自增设新基金产品,而不注重已有产品的管理;d)基金经理工资与其业绩无关,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以上问题的出现,导致了基金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下降,有必要注重解决这些问题以提升基金行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率。

二、基金理财行业发展机遇1、政策支持在2020年,我国人民银行对资管新规进行了调整,放宽刚性兑付规定,引导资金向基金、信托等投资,为基金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

2、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理财意识更加普及,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基金投资作为一种灵活、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对投资人的吸引力不断提高。

3、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基金管理和交易也出现了新的方式和途径,如智能化投资、证券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基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基金理财行业发展趋势1、产品创新目前,我国基金产品单一,缺乏创新,为了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基金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推出更多针对不同风险、收益等级的产品,摆脱单一性,丰富投资品种。

2023年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由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发起的、对社会公众公开募集资金的证券投资基金,其投资范围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权证、金融衍生品等多种投资产品。

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总体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截至2020年底,中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达18.9万亿元人民币。

其中,股票型基金规模为8.73万亿元,债券型基金规模为6.97万亿元,货币市场基金规模为2.97万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为6.23万亿元。

公募基金的规模在近几年不断增长,其中以混合型基金增长最快,达到了约19%。

未来公募基金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一是行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规模将继续扩大;二是产品多样化将成为基金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不仅投资范围将扩展到海外市场、科技行业等,而且在投资方式和投资理念上也会更加多样化;三是B端服务的升级和创新将是基金公司未来的重点,例如加强风险管理、信息披露、投资者教育等,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溢价能力。

二、行业布局和竞争格局目前,中国的公募基金市场主要由五大行业巨头独霸,即易方达、嘉实、广发、华夏和南方。

它们所管理的基金总规模占到了市场总规模的近60%。

此外,还有一些大型券商和银行也设立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参与市场竞争。

不过,整体来说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市场份额变动不大。

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研发、销售、运营等方面。

为了争夺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各家基金公司都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特色和服务质量,例如推出融合家族、ESG等新型投资理念、丰富产品种类、提升移动化服务等。

此外,基金公司还通过价格竞争、推广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以便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收益。

三、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公募基金市场的发展必须离不开监管机构的支持。

目前,中国证监会对公募基金的发行、申报、评估、定价等环节进行监管,保护基金投资者的权益。

私募基金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私募基金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私募基金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私募基金是指由合格投资者组成的非公开募集的基金,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私募基金的投资门槛较高,投资范围、策略较灵活。

目前,私募基金行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其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长势头强劲:私募基金行业近年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已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

2. 投资策略多样化: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非常丰富多样,包括股权投资、投资并购、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

此外,私募基金还积极参与了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支持了许多初创企业的发展。

3. 专业化程度提升:随着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深投资经理和专业人士进入私募基金领域。

他们具备丰富的投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投资服务。

4. 监管政策逐步完善: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政策也在逐步完善,加强了市场的规范和透明度。

监管部门对私募基金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募集和运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规定,保护了投资者的权益。

展望未来,私募基金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呈现以下几个前景:1. 基础设施投资机会: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私募基金有望在这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逐步放松对外资投资的限制,为私募基金提供了更多投资机会。

2. 政策支持力度增加:中国政府鼓励私募基金发展,为其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例如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

3. 投资者需求增加:随着中国中产阶级和高净值人群的不断增加,他们对财富管理和投资增值的需求也在增加。

私募基金提供了更加多样化、专业化的投资服务,有望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

4. 投资者教育力度加大: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未来私募基金行业将加大对投资者的教育力度,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理财能力。

综上所述,私募基金行业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发展现状和广阔的前景。

随着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私募基金有望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投资机会,同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基金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基金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基金管理行业起步于1991年,真正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

我国第一只证券投资基金是“武汉证券投资基金”。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行业已经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加速,基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以下是关于中国基金行业发展现状的几个关键点:
1. 规范化、格局化、专业化趋势明显: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基金行业的规范化程度逐渐加强。

同时,行业内的竞争格局也趋于完善,涵盖了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机构、基金托管机构、基金销售机构、基金投资顾问机构以及包括份额登记机构在内的基金服务机构等。

2. 规模稳定增长:根据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从2015年到2020年二季度,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和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均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3. 投资专业化趋显: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和能力得到了持续的提升,数据显示,他们管理的投资长期回报率明显高于市场指数收益,这也反映了行业的专业化趋势。

4. 行业主题基金的表现:截至2022年末,制造和新能源基金仍是规模占比最大的行业主题基金,但过去一年其占比有所下滑;医药等行业主题基金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5. 对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关注:伴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规模的跨越,成为了影响广大投资者的重要力量。

同时,对于公募基金行业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也在不断深入。

中国基金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基金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基金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也是迎来了快速的增长和发展。

其中,基金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推广。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基金行业的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以探究该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中国基金行业的现状1、基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基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基金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7万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随着基金投资者的不断增加,基金公司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已经超过110家,其中有不少国际知名的基金公司。

2、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与基金市场规模的扩大相比,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加入到了基金投资的大军中。

而这些投资者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由原来的以机构为主,转化为以个人为主。

这一变化,为基金行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也为基金投资者带来了更为丰富的投资选择。

3、产品类型不断丰富目前,中国的基金产品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货币基金、股票基金等少数类型,而是已经发展出了海量的产品类型。

例如,债券基金、混合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等,各种不同的基金类型也使得投资者在进行基金投资时更为自由、多样化,也更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4、行业机构建设不断完善随着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行业机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

例如,证券监管部门的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基金公司的监管机制也在不断加强等等。

这使得整个基金行业日趋规范,同时也增强了基金公司的稳健性和市场竞争力。

二、中国基金行业的趋势1、基金行业将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随着基金市场竞争的加剧,基金公司也将不得不更加注重产品质量。

例如,基金公司需要控制投资风险,提高回报率,并同时提高商业透明度,增加客户黏度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基金公司才能够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更多的基金公司将进入市场随着基金市场的发展,更多的基金公司将会涌现出来。

这使得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也将使得市场对基金公司更加苛刻。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募基金作为一种融资与投资结合的金融工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关注。

但是,私募基金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现状1、总体发展水平目前,我国的私募基金行业已逐渐成熟,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20年底,我国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已达到17.34万亿元,较2015年底增长了约3倍。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共有私募基金管理人3616家,这些私募基金管理人全部通过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的备案登记。

2、市场发展趋势未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到2023年,我国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将达到4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

3、主要发展问题私募基金行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私募基金行业监管尚不充分,存在滥用自由裁量权、信息不对称和监管过程中的漏洞等问题;其次,行业风险较大。

私募基金行业存在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运营风险等多种风险;第三,专业人才不足。

私募基金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比较高,但是我国目前专业人才供求存在一定的缺口。

二、我国私募基金发展对策1、加强监管加强对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是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加强对私募基金的备案、登记、监管和惩戒力度,防范市场乱象,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加强信息公示,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

2、规范业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该提高自身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规范业务质量和规范管理,确保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3、加强人才培养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私募基金行业人才配备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4、促进行业合作促进行业合作和协同发展,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构建良好的行业生态,提升行业整体实力。

综上所述,我国的私募基金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加强监管,规范业务,加强人才培养,促进行业合作,从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基金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基金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基金行业专题研究报告1 观往知来,中国基金业发展变革与创新整体变化:总量蛋糕扩容,竞争格局变革资管格局演变,基金发展迅速资管新规以来,资管行业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公募基金发展迅速。

银行理财方面,新老产品平稳过渡,非保本理财规模基本平稳,在20万亿元~23万亿元的区间内小幅震荡,21H1末银行理财规模达25.8万亿元。

由于资管新规禁止多层嵌套及通道业务,券商资管、信托、基金子公司专户业务等规模下降明显,2020年9月末较2017年末分别下降51%、21%、45%。

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由于市场景气度提升,同一区间规模均实现较快速增长,分别增长97.4%、70.3%,其中公募基金是整个大资管行业内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

不考虑交叉持有因素,21H1末大资管行业规模128万亿元,相较2017年末增长8.1%。

大资管分层竞争体系酝酿形成,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格局。

监管统一规范下,对接各等级风险偏好的资金需求,将形成以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信托、私募基金为主导的分层次资管大格局,规范运作、拥有成熟体系资管行业新生态正在酝酿形成。

规模稳步增长,排名结构演进得益于权益市场景气度提升,叠加居民财富由地产至金融资产的迁徙周期,2019-21H1公募基金总规模增长迅速。

追溯公募基金发展历史,其规模变化呈现脉冲式地突破、积累与消化模式。

2001年开放式基金开始出现,2004年前处于推广期,随后凭借2005年到2007年的牛市规模激增。

2008-2013年间,随着金融危机、经济下滑、股市大幅下跌,出现回落。

2014年后基金规模再次出现大幅增长,2015年后公募基金规模继续保持增长但边际增速有所下滑,2018年以来保持相对平稳。

2019年来,得益于权益市场景气度提升,叠加居民财富由地产至金融资产的迁徙周期,2019-21H1公募基金总规模增长迅速。

2019、2020年公募基金规模同比增速分别为14%、36%,截至21H1末,规模达2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延续高速增长态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基金行业市场
分析报告
2020年11月
1. 背景分析
基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幅改变其风险水平。

根据1980-2009 年期间2979 只股票型基金的季度持仓情况,平均来看,业绩前10%的基金和后10%的基金年化波动率的改变幅度在6%以上,这一变化幅度占到这些基金年化波动率的三分之一。

作者探讨了风险转移所带来的影响,以此来衡量基金投资者所承担的成本。

基金可能会因为代理人的原因而改变风险水平,有相关文献表明,投资者倾向于投资那些绩优的基金,但对那些收益不好的基金却并没有表现出与之等同的排斥,这种关系会促使基金策略性地去转移风险,以此来吸纳更多资金。

此外,基金经理也会有意去改变风险水平来达到操纵基金业绩的目的。

这些结论都表明,风险转移对投资者是不利的。

然而,风险转移对投资者也会有一定好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如果所有基金收取的费用没有明显差异,并且基金的收益水平也较为类似,那么风险转移只会影响基金之间的竞争,不影响投资者资金的配置和基金的选择;另外,更多的风险转移也可能意味着基金经理的能力更为优秀,这是因为风险转移是和基金的主动投资策略有关的。

当基金经理根据他们的选股经验进行调仓时,风险水平也会随之改变,但这并非是基金经理刻意去做的。

如果风险转移水平更高的基金比其他基金表现更好,那么风险转移对投资者就是有益的。

因此,研究风险转移对投资者的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

为了度量基金的风险转移水平,本文根据基金持仓定义了风险转移度,由基金最新一期披露持仓收益波动率与基金实际收益波动率的差值表示,两个估计量根据最新披露的基金持仓在过去36 个月收益率的标准差和过去36 个月基金实际收益率的标准差计算得到,如果最新披露的持仓比基金实际的持仓风险水平更高,则基金的风险转移度为正。

作者根据最新一期的风险转移度将基金进行分组,并比较了各组基金的收益表现,结果表明,那些持续改变风险水平的基金要比那些风险水平相对稳定的基金的收益情况要更为糟糕,利用Carhart 模型,作者计算出位于风险转移水平前10%的基金每个月具有-0.29%的异常收益,而风险水平相对稳定的基金每月只有-0.05%的异常收益。

作者接下来研究了风险转移给基金带来负面影响的来源,即基金改变其风险水平的几种方式:股票和现金权重的改变、低系统性风险股票和高系统性风险股票权重的改变(低beta 股票和高beta 股票)、非系统性风险的改变以及偏离基准收益(资金集中于某几只股票或某几个行业)。

结果表明,风险转移的影响主要是由非系统性风险的增加和跟踪误差波动的增加带来的,现金持有量的减少和系统性风险的增加的影响则较小。

作者又探讨了改变基金风险水平背后的动因,结果表明,那些过去收益水平较差、属于小基金系的基金以及高费率基金在增加风险水平的时候收益表现下滑得更为明显,说明代理人可能和风险转移基金较差的收益有关。

风险转移带来负面影响的一个原因是额外的交易费用,作者用换手率、相对交易规模和资金流量作为交易费用的代理变量,对基金进行分组来研究风险转移带来的交易费用的影响。

虽然风险转移基金往往具有更高的换手率,且更多投资于流动性较差的股票,但各组基金的收益率并没有显著差异。

说明即使在控制了交易成本的影响之后,风险转移仍和基金收益表现较差有关。

最后,作者研究了风险转移水平和基金主动性之间的联系。

结果显示,对于主
动性更强的基金,风险转移的成本是更高的。

因此作者认为,结合之前得出的风险 转移基金往往具有较差的收益表现的结论,风险转移并不能用来作为一个基金经 理具有更好的投资能力的指标。

2. 风险转移度
第푓个基金在푡时刻根据最新一期披露的基金持仓情况计算的收益率是投资组 合权重向量흎 和收益率向量푹 的点积: 풇,풕 풕

′ 풊 풊 푅퐻 = 흎 푹 = ∑ 흎 푹

푓,푡 풇,풕 풕 풇,풕 =1 其中푹 = [푅1,… , 푅푁]为基金中披露的各资产的收益率构成的向量,흎 = 풇,풕 풕 푡 푡 ퟏ 푵 为披露的各资产在基金中的权重构成的向量,且∑푁 = 1。

[흎 , … , 흎 ] 흎 =1 풇,풕 풊 풇,풕 풇,풕 对于第푓个基金在푡时刻的风险转移度,本文利用最新一期披露的基金持仓的 收益波动率휎퐻 和基金的实际收益波动率휎푅 进行相减来衡量: 푓,푡 푓,푡
퐻 푅 푓,푡 푅푆푓,푡 = 휎 − 휎 푓,푡 휎 푓,푡 퐻 和 푅 的具体计算方法为:首先利用最新一期披露的持仓情况构建一个相
휎 푓,푡 同的投资组合,并算出该投资组合在过去 36 个月中的收益率标准差作为휎퐻
,之 푓,푡
后再利用基金在过去 36 个月中实际的收益率标准差作为휎푅 。

如果基金在过去 36 푓,푡 个月中的持仓保持不变,则휎퐻 和휎푅 是相等的。

当风险转移度푅푆 为正时,说明基 푓,푡 푓,푡 푓,푡 金最新一期持仓的风险水平有所提高。

过去的研究在分析基金风险转移时往往是比较两个不重叠的时间段内的收益 的波动率,但这种方法会同时引入市场环境的外部变化所引起的风险水平的改变, 而不再单纯只是内生性的对风险水平的调整,这一问题在市场大幅波动的时间段 中尤其明显。

本文构建的风险转移度则利用重叠时间段的波动率差,来反映仅由 持仓变化所引起的风险水平改变量。

3. 数据和描述性统计
3.1 样本选择
为进行实证检验,作者将 CRSP Survivorship Bias Free Mutual Fund 数据库、 Thomson Financial CDA/Spectrum holdings 数据库以及 Wermers (2000)的 MFLINKS file 中的 CRSP 股价数据进行合并,这些数据可在沃顿研究数据服务中 心中找到,数据覆盖的时间段为 1980 年到 2009 年。

CRSP 共同基金数据库包含 了基金收益、管理资产规模、费率结构、投资目标以及其他基金特征等信息, Thomson Financial 数据库则提供了共同基金下美国国内普通股持有数据,这些数 据由基金公司和 SEC 共同编制的报告以及基金公司自主披露的报告中收集而来。

作者主要关注美国国内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的情况,剔除了债券型基金、货 币型基金、国际基金以及指数基金。

另外,研究也剔除了在过去一个月中管理规模 小于 500 万美元或在过去 36 个月中没有披露持仓信息的基金。

3.2 描述性统计和变量定义
图表 1 为基金主要信息的描述性统计,本文样本包含了 2979 个不同的基金 和 278288 个具有有效风险转移度数据的观测值。

基金的数量从 1983 年的 188 个 增加到 2009 年的 1754 个。

由于需要根据前 36 个月的收益率数据来计算风险转 移度,因此无法使用数据库中前三年的数据,最终的样本时间范围为 1983 年 4 月 到 2009 年 12 月。

图表 1 描述性统计
资料来源:市场研究部
图表 1 中包含了基金总资产净值(TNA )、期限、费率、换手率、资金结构 以及净收益率等数据,数据来源于 CRSP 共同基金数据库。

另外,作者还计算了 基金流量(FLOW ),定义为考虑净值收益的资产规模增长率:
푇푁퐴푓,푡 − 푇푁퐴푓,푡−1(1 + 푅퐹 ) 푓,푡 퐹퐿푂푊 = 푓,푡 푇푁퐴푓,푡−1(1 + 푅퐹 )
푓,푡 由于基金流量的波动性较大,本文对前 1%和后 1%的流量数据分别用前 1% 分位数和后 1%分位数替代。

基金样本实际收益率的平均值为每月 0.58%。

另外,作者根据 Thomson Financial 数据库中最新披露的季度持仓数据和 CRSP 数据库的权重数据计算了 最新披露持仓的收益率。

由于作者主要研究股票型基金,因此股票的持有权重是 最高的,达到 92.67%,剩下的资金配置在了现金和其他非股票型资产,如债券、 优先股和其他证券,作者利用公开发布的市场指数来作为这些资产收益的代理变 量,如对于债券和优先股,使用 Barclays Capital Aggregate Bond 指数的收益, 对于现金和其他资产,则使用国债利率。

计算出的最新披露持仓的月度收益率的 平均值也为 0.58%,并且与实际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为 0.97。

基金风险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包括股票的数量、股票的行业集中度以及股票 权重配置和基准的偏离度,后两者分别用 Kacperczyk (2005)等提出的行业集中指 数(ICI )和 Cremers (2009)等提出的主动股指数(AS )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