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城市生态森林公园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
昆山市城市生态公园介绍

[荷花塘] 睡莲科莲属,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自北宋
周敦颐写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 荷花便成为“君子之花”。 中国的荷花品种约有200 多个。分为花莲、藕莲和子莲三大类。 [野鸭滩] 森林公园建成以来,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每 年冬季吸引大量野鸭来此栖息,成为森林公园的一道 风景线。 (琼花)忍冬科荚蒾科,昆山市花,又称聚八仙、蝴 蝶花,4、5月间开花,花大如玉盆,由八朵五瓣大花 围成一周,环绕着中间那颗白色的珍珠似的小花,簇 拥着一团蝴蝶似的花蕊,微风吹拂之下,轻轻摇曳, 宛若蝴蝶戏珠;又似八仙起舞,仙姿绰约,引人入胜。 (女贞)木犀科女贞属,传说是古代鲁国一位女子的 名字。因其“负霜葱翠,振柯凌风,而贞女慕其名,或树 之于云堂,或植之于阶庭”故名。
[大草坪景观] 大草坪位于公园中心位臵,为游客提供
娱乐休憩场地。该区域景观以30000平方米大草坪为 前景,以乔灌木为后背景,以鸢尾、萱草、八角金盘 等优良观赏花卉为材料营造了一条优美的花境。春夏 季节百花盛开,花色艳丽,五彩缤纷,构成公园美丽 的风景线。 [茶室小岛] 古典与现代派结合的茶室地处昆山市森林 公园的中心小岛上,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视野开阔, 环境幽雅,于2005年5月建成并对外开放。茶室设计为 了充分体现其亲水性,在平面布局上采用了贯穿的疏 展的布局,并以小庭院、木平台来增加了人与人交往 空间。岛上布臵各类精品植物,主要有琼花、广玉兰、 桃树、梨树等。
[会所] 森林会所位于森林公园中心位臵大草坪东侧,
建筑面积3089平方米,于2005年9月底建成并开始经 营管理。建筑布局为庭院式,并以弧线和直线交汇创 造了丰富的空间,整个建筑为传统的坡屋顶风格,加 以现代化细部设计,给人一种清新的回归自然的感觉。 位于会所前的盆景类植物红花继木常年叶色鲜艳,枝 盛叶茂,特别是开花时瑰丽奇美,极为夺目,是花叶 俱美的观赏树木。红花继木是世界唯一在冬季不落下 红叶的珍贵树种,夏天红艳夺目,冬天愈冷愈红,被 喻为植物中的熊猫。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景观为主要特色,结合其他生态景观的自然公园。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增加,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热门的旅游方式。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包括生态破坏、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
本文将对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生态破坏严重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面临严重的生态破坏。
游客过多的涌入导致植被被踩踏破坏、土壤沙化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
2.资源过度开发为了满足游客对于各种娱乐项目的需求,一些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例如搭建各种游乐设施、增加商业服务等,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二、可持续发展对策1.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对于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执法体系,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等,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推行可持续旅游理念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行可持续旅游理念,避免过度开发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可以开发生态教育游、生态体验游等项目,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增强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布置标语、设置宣传牌等形式,向游客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引导游客文明游览,保护环境。
4.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一些资源过度开发的森林公园,可以考虑发展生态农业,利用当地的农产品和农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这不仅可以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还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保护环境。
5.加强政府监管政府应加强对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执法效率,严惩违法者,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6.激发企业责任意识鼓励企业以资源保护为前提开展商业活动,加强企业的责任意识,倡导企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企业参与环境保护责任。
关于森林公园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关于森林公园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为了缓解城市中的压力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森林公园的建设被广泛推广。
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建设森林公园需要如何保护环境。
本文将重点探讨森林公园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一、关于森林公园建设中的环境问题1.土地利用问题森林公园的建设一般需要大量土地,这就会带来许多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
例如,过度开发土地会导致土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造成生态失衡。
森林公园建设也可能导致原本土地上自然生态被破坏,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
在土地的使用方面,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和管理,那么会导致浪费土地或是影响环境的可持续性。
2.水资源问题森林公园建设需要水资源的供应,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和投资方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
如果水资源的使用过度或是污染严重,那么就会对生态环境和环境可持续性产生影响,并对居民生活造成威胁。
3.垃圾问题随着参观者和游客的增加,森林公园所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也会增多。
控制和管理垃圾的理念应当贯穿整个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并需要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和垃圾清理和消毒的措施,以保证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得以控制。
4.能源问题森林公园的建设需要使用大量的能源,如果没有采用清洁的能源或是进行能源的节约,那么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在森林公园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环保理念,并尝试采用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
二、关于森林公园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对策在解决森林公园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规划和管理基于很多公园被过度使用,环境和当地资源都处于惨淡状态,所以制定严格的规划和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能够把资源与环境的利用最大化和保持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平衡化,确保可持续性发展。
2.采用绿色技术在森林公园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优先选择可持续的建筑材料、节能设备和绿色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节约能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指水文环境稳定,且植物丰富、动物繁衍的地带。
它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并进行合理利用,我们有必要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分析1.湿地的面临的主要问题(1) 居民和工业污水排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大量的污水排放,降低了湿地的水质,并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害。
(2) 过度开发和破坏。
为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部分地区对湿地进行填埋、围垦等行为,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3) 生态环境破坏。
采矿、土地整理以及大规模的农业活动,等也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鸟类保护区等,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
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违法建设和污染行为进行了处罚,减少了湿地受到的破坏。
在具体执行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视不够,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湿地利用现状分析1.湿地的合理利用方式(1) 旅游观光。
湿地生态环境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可以通过开发湿地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 农业种植。
在湿地地区可以科学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可以利用湿地的水资源,保障了作物的生长,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生态养殖。
利用湿地资源进行鱼类、虾类的养殖,可以有效地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2.湿地利用现状目前,一些地区对湿地的利用已经初步进行了规划,确定了湿地旅游开发、养殖业以及农业种植等利用模式。
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湿地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建议1.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规范湿地开发利用行为,推动政策落实和督促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绿地、湿地等自然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湿地公园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土地资源短缺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资源。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往往受到土地资源短缺的限制。
许多城市的土地资源几乎被工业园区、住宅区等用地所占据,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土地空间。
2.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工业污染、交通排放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湿地的生态环境往往遭受到破坏。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需要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这无疑增加了建设成本和技术难度。
3.用地多元化城市中的用地多元化使得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难度增大。
要想建设一座完整的湿地公园,需要在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面进行协调和谈判,以确保用地问题得到解决。
4.投资成本高昂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场地清理、生态修复、建设设施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持。
而且,城市湿地公园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二、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对策探讨1.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废弃的工厂、矿区等土地资源可以进行再开发,建设城市湿地公园。
政府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对这些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从而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
2.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需要充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强化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3.多方合作,共同开发用地在城市用地多元化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多方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城市湿地公园用地。
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征收、拆迁补偿等方式,协调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实现用地空间的整合。
湿地公园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湿地公园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中一片宝贵的绿色空间,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还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然而,如何在保护湿地公园自然环境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湿地公园的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湿地公园自然保护策略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湿地公园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蓄水源、净化水质、保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确保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1)严格湿地水资源管理,确保湿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2)加强湿地植被建设,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3)实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确保湿地生物种群的稳定与繁衍。
2.实施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是保障湿地公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建立健全湿地公园管理制度,加强对湿地公园的开发、保护、利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具体措施包括:(1)明确湿地公园的功能区划分,合理规划湿地公园的发展方向;(2)建立健全湿地公园执法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3)加强湿地公园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二、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策略1.创新绿色发展模式绿色发展是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我们要创新绿色发展模式,推动湿地公园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1)发展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打造绿色旅游品牌;(2)推广湿地公园生态农业,提高农业产值;(3)加强湿地公园生态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创新产学研合作与创新是推动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为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具体措施包括:(1)设立湿地公园科研基金,支持相关科研项目;(2)开展湿地公园生态监测与评估,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推广湿地公园科技成果,提高湿地公园管理水平。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水和陆地相交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湿地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维持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目前,国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保护措施不够完善。
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如《湿地保护法》、《河道管理法》等,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和保护中,往往存在执行不到位、缺乏资金、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二是湿地利用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湿地的利用方式主要是旅游观光,但是这种利用方式容易引起过度开发和破坏,对湿地的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湿地监管不严。
一些地方政府在湿地的管理和保护中没有切实履行职责,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查处,从而损害湿地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建议:一是加强保护措施的执行力度。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的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加强湿地保护法规的宣传和普及程度,以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二是丰富湿地利用方式。
政府应该在湿地的管理和保护中加入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等方式,同时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投资力度,鼓励各类湿地保护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实现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平衡。
三是加强湿地监管。
政府应该在湿地的监管和管理中加大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的查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实现全方位的湿地保护。
总之,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加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同时不断推动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增强湿地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湿地保护行动,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森林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探微

森林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探微森林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许多森林湿地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了解森林湿地资源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森林湿地资源现状1. 森林湿地资源的分布森林湿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地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对于森林湿地资源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气候温暖、降雨充沛,这些地区适宜植物生长,从而形成了广大的湿地资源。
森林湿地资源不仅是动植物的栖息地,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
森林湿地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库之一,许多河流和湖泊的水都是来自于森林湿地。
森林湿地资源还是地球上的氧气工厂,它们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维持着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
森林湿地资源还可以有效地净化空气和水质,减少环境污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森林湿地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一方面,大量的森林湿地被用于农业生产或城市建设,导致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工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也直接导致了许多森林湿地的水质污染。
1. 加强立法保护为了有效保护森林湿地资源,国家应加强相关立法,明确森林湿地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标准。
应严格执法,对违法破坏森林湿地资源的行为进行处罚,并加大保护力度。
2. 科学规划利用在开发利用森林湿地资源时,应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用地,确保森林湿地的原生态系统得以保护。
要积极推动沼泽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恢复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
3. 加强环境监测加强森林湿地资源的环境监测工作,对森林湿地的水质和空气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保障森林湿地资源的生态健康。
4. 科学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对于森林湿地资源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森林湿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湿地资源的保护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山市城市生态森林公园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
摘要简要阐述了昆山城市生态森林公园湿地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保护利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为同行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湿地资源;现状;保护利用;对策;江苏昆山
中图分类号 tu98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87-02
昆山市城市生态森林公园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西部,西临阳澄湖、傀儡湖(昆山市水源地)。
公园始建于2001年,2008年6月被批准为第5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77 hm2,其中水面58 hm2,滩涂面积10 hm2。
公园由河流湿地与湖塘湿地构成,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是长江口湿地与太湖天然湿地之间的过渡地带[1-4]。
昆山城市生态森林公园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对于昆山城市生态建设具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价值,对长三角地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有较好的示范价值。
昆山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使生态森林公园建设成为昆山城市建设取得经济和生态“双赢”的一个重要示范项目。
1 公园内资源现状
1.1 植物资源
公园分别有水生植物、湿地植物57、25种,其中包括芡、莼菜等特色经济物种,有些还是当地环境的指示植物。
公园内植物乔、灌木、地被类种类达到300多种。
1.2 动物资源
1.2.1 兽类。
有9科34种。
其中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名录种5种,3种(水獭、小灵猫、大灵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他动物主要有野兔、蝙蝠、黄鼬、田鼠、刺猬等。
1.2.2 两栖类、爬行类动物。
有6科31种,如龟、鳖、蛇类、青蛙等。
其中,虎纹蛙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录。
1.2.3 鸟类。
主要有黄嘴白鹭、白鹭、夜鹭、野鸭、麻雀、家燕、喜鹊、乌鸦、啄木鸟等,已成为公园的特色景致。
1.2.4 鱼类。
有6目13科35种。
公园水体是珍稀鱼类繁殖场所,其中胭脂鱼、鲈鱼为国家 ii 级保护鱼类。
主要有鳗鲡、鲤鱼、鲫鱼、青鱼、扁鱼、鲑鱼、草鱼、鲢、泥鳅、黄鳝、金鱼、白鲢等。
1.2.5 底栖动物。
有3纲10科36种。
虾、蟹、蚌类、梨形环棱螺、中国圆田螺、河蚬、淡水壳菜等,均为优质经济水产物种。
2 公园建设与保护情况
2.1 建设情况
公园于2001年11月通过自筹资金开始建设,采用政府引导,公司化运作,利用原有的鱼塘、低洼地、荒地进行湿地开发与保护,注重生态效益,维护昆山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和自然性[1-3]。
公园的设计理念为“大风景、小景观”,尽量减少人工景观,从近自然风景入手,在原有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地形、水体和树木,利用原来的的乡土树种及本地的宿根花
卉,来营造富有江南特色的自然湿地环境。
明确了以江南水乡、生态、野趣这一主题进行分布,规划以生态性、湿地性为大前提,进行绿化调整和项目安置,追求最佳的自然生态湿地旅游服务设施,为游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湿地生态园位于东南部湿地生态文化展示区,占地面积17.3万m2。
主要通过对原有地形及河岸线进行调整,丰富湿地植物种类,建造农耕文化馆、湿地演示区、游船码头,建设亲水木平台、木栈道、石材铺设道路、观鸟回廊、木屋、草亭、观鸟屋等营造湿地氛围。
通过水生动植物展示、湿地净化演示,游客参与活动,给游客提供富于野趣的科教体验,提高市民生态保护意识,同时进行科普教育,并建立鸟类观测点、水质监测点。
目前,公园集湿地保护、展示、科普休闲于一体,植被茂盛,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特别是野生水禽种群数量逐年增加,湿地景观特征日益明显。
生态上,湿地公园的建设,对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城区环境,有着重大的作用;它的建设促进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了城市的生态优势与生态潜力,成为社会和科普教育基地;提升周边土地价值,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生态产业发展;修复森林植被和湿地生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科研上,湿地公园自身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物种等也为众多科研课题提供了试验材料。
此外,公园还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城市山水景观格局的贡献,以及对江南水乡传统文化、地域景观特色的保持等[1-4]。
2.2 保护与利用措施
昆山市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湿地及其生物资源有一定的保护价值,对于昆山市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并且对长三角地区的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有较好的示范价值。
湿地公园保护与利用措施如下:一是严格遵守执行国家湿地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
二是公园日常管理养护时,坚持生态效益为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与自然性。
尽量使用无污染的无机肥料代替有机肥。
病虫害的防治全部使用无污染的药品,并且注意害虫天敌的保护,如为鸟类设置鸟巢等。
三是在维持现有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每年根据需要适当补充新的水生植物、湿地植物品种,丰富植物品种,促进生物的多样性发展。
四是始终坚持湿地自然良性演替为前提,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建设生态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公园湿地的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时从选址到建设,尽量减少其对生态的破坏,并使其与湿地环境相融合。
五是进入城市湿地公园游览、休闲的游客应自觉遵守湿地公园的游园规则,保护生态环境。
六是禁止在公园湿地内从事一切污染水体的活动,并确保无外界污水排入,公园建筑物污水全部进入市政污水管道。
禁止在城市湿地公园内张网捕捉鸟类,用电具捕鱼、虾等。
七是建立珍稀水禽、水生、陆生动物救治机制,及时受理有关救治报告,对受伤、搁浅或被困的珍稀水禽、水生、陆生动物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八是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开展保护湿地的科研、教育、宣传等活动,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对公园湿地保护的捐助、捐建。
九是对公园湿地景观或
湿地资源造成破坏的单位或个人,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一是湿地植被的水平空间梯度不丰富,乡土植物较少;二是需进一步强化规划建设与区域自然湿地的关系;三是原规划道路系统不利于湿地生物保护;四是湿地类型多样性有待提高,科普设施较为缺乏;五是适当扩大水陆过渡带的湿地面积;六是需进一步加强水源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文化传承的结合[1-4];七是公园是免费开放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执法权,园内设施设备损坏较多,且时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发生。
3.2 建议
采用分期建设,遵循“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布实施”的原则,逐步完善城市湿地公园功能。
希望公园在今后的建设中能得到政府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同时,希望政府能设立专有机构,财政上提供专项资金以便能更好地管理公园。
4 参考文献
[1] 黄毅恒.昆山市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规划方案[j].现代农业科技,2010(9):213-214.
[2] 黄毅恒.十年探索终有成——昆山市城市生态公园[j].园林,2011(6):52-57.
[3] 黄毅恒.融归自然福泽生灵昆山市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规划[j].园林,2010(6):56-59.
[4] 葛振鸣,周晓,王开运,等.受损湖泊湿地生态修复规划与效益分析——以上海西郊湿地为例[j].生态经济,2009(4):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