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膏药过敏性试验及去火毒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2012-05-20 10:06:53)转载▼标签:杂谈第一步.炒黄丹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第二步炼油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注意,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吾习惯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第三步火上下丹这时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注意;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个人体会;火上下丹比之离火下丹则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第四步;加入药面离火候油稍凉.药面则缓缓加入其中.急用木棍搅拌.侯其油平.则再加贵细药面,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第五步;摊膏药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布大小,以竹筷点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注意;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第六步;贴膏药贴前需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遇高度过敏者,膏药上撒点薄荷冰.放酒精灯上烤软,既可摊贴黑膏药制作心得先说炒丹:炒丹的目的不是改变药性,主要是去除丹里的潮气,便于过细.把炒好的丹放于地面的纸上,待冷却后用细箩过一遍,过细以后的丹就不要再动它,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避免再次形成结块.2.用油,很多人的介绍中,包括过去的书籍记载都是用麻油,即小磨香油.实际上用现在的桶装油,如花生油,调和油.大豆油均可.但土法轧的油不行,否则入药或入丹即溢.3炸药:我一般是油热后再入药,个人觉得先下后下关系不大.4.关于滴水成珠.:初学者很容易理解为油到水里成为圆珠样,其实不然,是将熬成的油取一点滴到水面上,油聚成一个点,久久不散,是为成珠.初学者可在熬油的不同阶段滴水试验,体会一下.5.下丹:我一般捞出药物以后,再加热一段时间,保持较高的油温是离火下丹,比较安全,最好是两人操作,一人下丹,一人不断搅动.防止结底,同时备一点冷水,如果油锅将溢即用口喷水成雾状,可消除油沫.黑膏药的老嫩问题黑膏药的过老过嫩,是我们在制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往往与气候,地域,人为等因素有关,直接影响到临床的疗效和使用,如何有效预防呢?下面是我个人总结的一点经验:其一,黑膏药过老其主要原因是药油熬的太过,比如熬油时火太大或时间太长,一般情况下本人用小火熬三个半小时,要随时调整火的大小,要使油温稳定上升.再一个原因就是油丹比例不对,我用的比例是1:0.38~0.45,油是熬完以后的重量,我们不能忽视了麻油的消耗,比如10斤麻油经过泡药炸药后约消耗1~1.5斤,再经过长达3.5小时的高温熬制还会消耗1.5~2斤,最后还剩约6.5~7斤左右的药油,这时候的油丹比例是比较精确的.膏药过嫩一个是油丹比例不对,再一个是药油熬的太嫩,熬的时间不够油温太低,没有达到滴水成珠的最高境界.其二,如何补救呢?我建议在下完丹后(丹油反应完毕锅面平静后)即进行老嫩试验,用汤勺取少许膏药入冷水中反复揉捏,不粘手,一拉有丝,再拉就断,手上无油,贴在纸上纸背面不能滋油为老嫩合适,如果粘手,太粘,拔丝太长不易断为太嫩,揉捏费力,太硬,一拉即断为太老.太老应加入1/10(总量)的麻油继续熬炼,过嫩应直接加热继续熬炼直至老嫩合适.较嫩的膏药一旦出锅冷却后不宜再回锅熬炼,这样会越熬越粘,总之,膏药过嫩是最为常见的情况,补救也较为困难,本人的做法是再熬一锅老的掺一下,虽麻烦但这是最好的补救办法,因此要宁老勿嫩.结合霍氏膏药熬制方法谈下膏药老嫩问题。

黑膏药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标准(wenku)

黑膏药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标准(wenku)

三、黑膏药的质量控制
三、黑膏药的质量控制
传统方法
药典方法
传统方法
炸药:外枯内焦黄
炼油 :看油烟、 看油花、 看滴水成珠
炼油:
看油烟:
传统方法
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
烟,无风时白烟直上;
看油花:
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
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
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本关
膏药中混匀。
5、加料滩涂
黑膏药制法歌诀
一丹二油,膏药呈稠, 三上三下,熬枯去渣, 滴水成珠,离火下丹, 丹熟造化,冷水地下, 其形黑似漆,热则软, 凉则硬,贴之即粘, 拔之即起。
炼制黑膏药的注意事项
1 植物油的选择 以麻油为最好;其次为花生油、菜油、 色拉油;棉籽油最差。 棉籽油泡沫大,加热到一定时间亦不消 失,炼油时间较长,同时在下丹过程中油易 溢锅,油与丹反应时产生的白烟断断续续, 反应不完全,不易成膏。制成的膏药色泽灰 暗,质量差。

穴位贴药通过刺激穴位以及药物的吸收、代谢、对
肺部的有关物理、化学感受器产生影响,直接和间
接的调整大脑皮层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机体
的反应性,增强抗病能力。
冬病夏治作用机理
阳气旺盛
腠理开泄
药物渗入
防病治病
穴位经络
二、黑膏药的制备工艺
二、黑膏药的制备工艺
1.药料的提取 2.炼油 3.下丹成膏 4.去火毒 5. 加料摊涂
药典方法
软化点
本系法用于测定膏药在规定条件下受热 软化时的温度情况,即指按照药典规定方法 测定,膏药因受热下坠达25mm时的温度.用于 测定膏药的老嫩程度,并可间接反映药膏的 黏性.

黑膏药的研究进展

黑膏药的研究进展

白术主要成分为 挥发油 、倍半 萜类 化合 物及 双氧 香豆 素类 成 分,根据白术主要成 分的性 质 ,我 们 以 白术 药 材作为 对照 ,经 样 品及 阴性对照试验 ,供试 品色谱 中,在 与对照 药材溶液 色谱相 应 的位 置上 ,喷以 5%对二 氨基苯 甲醛硫 酸溶液 ,在 105'E加热 1O分钟 ,置紫外光灯 (365nm)下检视 ,显 相 同颜 色的荧 光斑点 , 且 阴性 对 照试 验无 干 扰 。
可起保护 、封 闭和 局部 治疗 作 用。通 过外 贴 ,还 可 内治 以驱 风 中指 出:“外治 之理 即内治之理 ,外治 之药亦 即内治之 药 ,所 以异
寒 、活血、消痞、壮 筋骨 、通 络止痛 ,主 治跌打 损伤 、风湿痹 痛等 , 者源耳 ,医理药性无二 ,而法则 神奇变 幻 ”,“外治必如内治者 ,先
[2]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S].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3] 郑 虎占.中药现代研究 与应用 (第 三、四、五卷 )[M].北京 :学苑 出
版社 . [4] 余永邦 ,秦民坚 ,余国奠 ,等.太 子参化 学成分 、药理 作用及质量 评
价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22(4):1. [5] 刘 训红 ,阚毓铭.太 子 参研究 概 述 [J].时 珍 国医 国药 ,2000,11
国 内病外治方 面具有 突 出疗 效 的精 华 ,为人 类治疗 疾病 方 面曾 所 ,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 ,用膏 贴之 ,闭塞其气 ,使药性从
作 出突 出贡献。宋代《太平惠 民和剂局方》已有可用 于局部 治疗 毛孔而人其腠理 ,通经贯络 ,或 提而 出之 ,或攻而散之 ,较服药尤
或透皮吸收的膏药 。晋 ·葛洪 《肘后备 急方》对 黑膏药制 法 、条 有 力 ”。

中药熬黑膏药制作方法

中药熬黑膏药制作方法

中药熬黑膏药制作方法
中药熬制黑膏药的步骤如下:
1. 药材处理:首先,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药材,清洗干净,然后加热油料,倒入药材,慢火煎煮,不断搅拌,使药材均匀受热。

煎煮至药材颜色焦黄、枯黑等,表明药材已经达到所需的煎煮程度。

除渣过滤后,得到膏油。

2. 炼油:将药油倒入锅中,大火加热至浓烟起后改用小火。

此时,需一手拿木棍不停搅拌,另一手拿勺下丹。

每次少量分多次下丹,丹遇油变紫赫色并沉底起泡沫。

要快速搅拌使气泡充分溢出,观察锅内药油颜色变化,由紫褐变成灰黑色、泡沫由大变小。

持续搅拌至泡沫细小颜色变黑,取少许滴入凉水中,如成珠且不黏手即成。

这时的膏药应柔软拉丝。

3. 去火毒:完成膏药的熬制后,需要去除火毒。

去火毒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待膏药冷却后放入冷水中浸泡一昼夜,然后取出晾干存放。

另一种方法是待膏药冷却后放入冷水中浸泡一夜,然后取出晾干存放。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师以获取准确信息。

黑膏药

黑膏药

使用步骤—过敏处理
有些人贴膏药后,患部会发生瘙痒,这时可在膏药外 轻轻按摩。若不能缓解.可将膏药取下,用酒精涂搽瘙 痒部位,再将膏药加温贴上。若局部因贴膏药引起水疱 ,发生溃烂,则应将膏药取下,消毒患处,并用纱布包 扎。如果用膏药后,发现局部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水疱 、瘙痒剧烈等现象,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敷 贴,必要时进行抗过敏治疗。
1、药料提取(炸药)
• 将油倒入锅中,稍微加热后,药料投入锅内,一边加热并 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此时 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过滤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
• 炸药的目的:使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到油中。 这一过程时间 不能太短,太短则药性没有完全被提出来;时间也不能太 长,太长则药被煎糊,增加油中的杂质。
药典方法 软化点
本系法用于测定膏药在规定条件下受热软化时的温 度情况,即指按照药典规定方法测定,膏药因受热下坠达 25mm时的温度.用于测定膏药的老嫩程度,并可间接反映 药膏的黏性.
使用步骤—如何使用
加温软化 方法如下几种:1、倒杯热水,把袋放在杯口上用热气 熏2-3分钟。2、把袋放在暖气上或热宝上1-2分钟,微热 ,切记不可放置时间过长。3、电暖风或电吹风吹1分半 ,切记不可放置时间过长。4、撕开袋用手捂2-3分钟微 软化。 贴敷部位及方法
丹量小则膏嫩,丹量大 则膏老。
亮黑膏 之之药 功功: 在在 于于 搅熬
“老嫩”判断 滴入水中,手搓成团,不粘手,不拉丝
“老嫩”成因 嫩:油用量偏大,未“滴水成珠”,丹不纯。 老:丹的用量偏大,加热时油温过高,时间 过长,油的泡沫太多。
4、去 火 毒
用冷水喷于膏药锅内 ,有黑烟冒出,膏药成小 坨,放于冷水3到10日,每 日换水1到2次。此为去火 毒。

黑膏药“痛愈贴”“去火毒”否问题论文

黑膏药“痛愈贴”“去火毒”否问题论文

关于黑膏药“痛愈贴”“去火毒”与否问题的研究“火毒”是何物,至今尚未确切阐明,曾解释为膏药经高温熬炼后的“燥性”,在水中浸泡或置阴凉处可除去。

根据膏药制备过程来看,“火毒”的一部分,很可能是油在高温时氧化及分解的有刺激性低级分解产物如酮、酫、低级脂肪酸等。

其中一部分能溶于水,化学稳定性差,或有挥发性、故在水洗、水浸或长期置于阴凉处可除去。

根据初步试验证明[1],初去“火毒”以后的膏药无醛、酮反应,刺激性小。

不能认为“火毒”单纯是油类等的分解产物,在膏药熬成及摊涂后添加的部分药物对皮肤亦有的刺激性。

此外膏药贴敷于皮肤较久亦能对组织有激惹作用。

所以,膏药的过敏反应“火毒”及其形成的原因,尚需深入研究解决。

黑膏药是中药制剂中一种传统剂型,从古至今一直在中医临床和民间广泛使用。

但对黑膏药的制备,因各地习惯不同,其制法不尽相同。

一般分为药料提取、炼油、下丹成膏、去“火毒”、摊涂几个步骤,整个工艺流程需要时间长。

结合我院黑膏药用量大,我院在制备黑膏药“痛愈贴”中尝试未用去“火毒”的工艺,使整个工艺流程只需要一天时间,大大地缩短了工期。

临床应用其效果都比较好,无明显过敏反应症状,主要属过敏反应0极。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株洲市中医院骨三科住院病例中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的非内脏性(如肩周炎、关节痛、腰腿疼痛等)疼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入黑膏药“痛愈贴”治疗组及麝香追风膏(岳阳市金寿制药有限公司)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0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中男性为68例,平均年龄为(48±5.0)岁,女32例,平均年龄(45±6.0)岁,病程3-6年,对照组中男性50例,平均年龄(45±6.2)岁,女性30例,平均年龄(43±5.5)岁,病程3-5年。

两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疼痛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同时两组患者在家族病史、受教育程度、经济及社会地位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基础疾病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黑膏药去“火毒”工艺研究进展

黑膏药去“火毒”工艺研究进展

黑膏药去“火毒”工艺研究进展黄 蓓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 530001[摘要] “火毒”是黑膏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致敏性物质,去“火毒”则是黑膏药生产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对黑膏药的传统及现代去“火毒”工艺及各工艺的优劣对比,查阅相关文献后对概况进行综述,探讨黑膏药去“火毒”工艺研究进展,以期为黑膏药制备工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黑膏药;去“火毒”;研究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 R2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1)04-0051-05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technology of de-pyrotoxin from black plasterHUANG BeiRuik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xi, Nanning 530001, China [Abstract]“Pyrotoxin” is a kind of sensitizing substance produced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black plaster, and “de-pyrotoxin” is a very important link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black plaster.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de-pyrotoxin” technology of black plaster were compared, and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 Meanwhil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e-pyrotoxin”technology of black plaster was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lack plaster preparation technology.[Key words] Black plaster; De-pyrotoxin; Research progress; Review膏药是我国传统剂型膏剂、丹剂、丸剂、散剂、汤剂之一。

传统黑膏药制膏绝技大全

传统黑膏药制膏绝技大全

传统黑膏药制膏绝技大全传统黑膏药制膏绝技大全秘传制膏绝技1.快速去火毒法:膏药熬好到入水中,趁热在水中拉扯膏药并换水数次。

如何拉扯?拉面馆拉面师傅拉扯动作既是。

此法快速去毒,膏药易过敏者,加上此法吧!膏药秘法之2.膏药的治病效果取决合理配方,独到炮制工艺及透皮吸收机制。

上乘膏药以香油作基质,香油作基质其可操作性,药性等独特原因无疑是最佳首选。

菜子油,豆油,花生油次之。

而调和油组成复杂,皂化价不同,难以掌握炼油火候和炼油时间。

熬出膏药粘性差,影响膏药透皮吸收。

基质的选材很重要!膏药秘法之二3.膏药熬成后,医家多随细药加入一些冰片,意在冰片芳香透里能率众药透皮吸收,再是病家闻药香产生好感。

岂不知膏药掺冰片除止痛快尚有‘引邪深入'之弊。

临床有些膏药效果不佳,以致缠绵难愈,与此有关。

本人临床试验足以说明冰片是双刃剑。

质地上乘的膏药本身具有透皮吸收功能,在组方中加入具有透皮作用的中药如凤仙草,麻黄等即可。

膏药秘法之三4.膏药炼油至‘滴水成珠'是下丹标志。

此间要文武火炼油,并扬油跑烟。

油烟呈灰色时滴水中,油滴圆形飘在水上不散,还有秘法看油色泽,扬油时色泽明亮,油落下有清脆的响声,这时是最佳下丹火候,时不错过,则膏药又黑又亮,下丹时油丹之比1 :0.3 。

膏药推之不移,拉之不掉,贴身上不跑膏,膏质上乘。

若掌握不准,油丹1:0.4 为好。

您多看膏药栏目的其他网友论述。

膏药秘法之四5.中药透皮剂功效非凡和双重作用,避化工透皮剂不良刺激和最佳使用浓度难以掌握之嫌。

我在炼油将成时,把风仙草,麻黄,细辛等具有透皮作用的药投到温度在120-160 度的油,煎枯过滤,适时升温至320 度下丹。

此法保持有效成分的释出,更有利于其发挥入毛孔,开凑理的作用。

也是膏药神奇作用必备条件之一。

膏药秘法之五6.膏药细料中乳香,没药,血竭常用,而粉碎80-120 目难度大,最好是隆冬季节,温度低不粘罗,现在是最佳时机。

七,生马前子等质硬药材应先用锤片粉碎机粗碎,再改用齿爪式粉碎机粉,这样既能不损坏机器,又粉得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hu yangxi n Phar ac utc .Lt m e ialCo d.( 00 31 11)
Ab t a t I r e o r d c l r i r t f b a k p a t r a d f l h w n e eo r d to a a v n a e fb a k p a t r b sr c :n o d r t e u e al g c a e o l c ls e , n u l s o a d d v l p ta i n l d a t g s o lc ls e , y e y i s i l t g t s fb a k p a t ro i e e tp r f s i f a l t d fn s b s r d c i n t c n c l o r m o i g fr o i ’ n t mu a i e t lc ls e n d f r n a to k n. i l i ei e e tp o u l e h ia f“ e v n ie t x n ’i n o f n y o b a k pa t r a d d c e s s t ea lr i r t ft e p a t r l c l se , n e r a e h le g c a e o h ls e . Ke r s b a k p a t r irt b l y; r d c in p o e s y wo d : l c l se ;r i i t p o u t r c s a i o
2 摊 涂 ’
合 的去 “ 毒 ” 艺进 行 尝试 , 理 论 上 该 工 艺 比上 火 工 从 述 提及 的任 何 单 一 去 “ 毒 ” 法 更 理 想 , 彻 底 。 火 方 更 我 们希 望通 过 过 敏 性 的试 验 , 出与 理 论 相 一 致 的 得 结 论 , 作 出系统 性 的 、 学性 的过 敏率 结果 。 并 科 炸水法 和 水 浸 法 相 结 合 的 去 “ 毒 ” 艺 操 作 : 火 工
是 省时 、 工 。 我们 试 图 采 用 炸 水 法 和 水 浸 法 相 结 省
药按下 丹 搅 拌 方 向充 分 搅 拌 , 凝 降 温 至 1 0 冷 0 ℃左 右 , 膏 药缓慢 注 入 事先 盛 有 J 2水 的容 器 内, 开 将 / 打 搅拌 浆不 断搅 拌 , 并将 容 器 内 产生 的大量 烟 雾排 出 , 同时药 肉成 5 7 g左 右 的铊 块 。将 药 肉浸 入 盛满 ~ k 水 的溶器 内 , 2天换 一次 水 , 每 浸泡 1 O天 , 出 , 阴 取 置 凉 干燥处 沥 干 , 用 。 备
下 图 为该工 艺流 程 图
膏 药 水 洗
药 肉 温 度 10C 0 左 右 , 内 水 温 在 罐 9 ℃左 右 , 搅 拌 O 边 边注入药网。
膏 药 成 铊
将 罐 体 温 度 升 高 至 1 0 左 右 , 开 阀 2℃ 打 门 将 药 肉 放 出 , 入 装 浸在水 中 的蛇皮 袋 , 并 成 5 7 g铊 块 。 ~ k
通 过对 黑 膏 药去 火 毒 工艺 的探 讨 和 对人 体 不 同
黑膏药 经 下 丹 成 膏 , 下 一 道 工 序— 成 铊 改 为膏 将
部位 皮肤 的 刺 激 性 试 验 , 定 最 佳 黑 膏药 “ 确 去火 毒 ” 生产 工艺 , 低黑 膏药 的过 敏率 。 降 1 去“ 火毒” 工艺 控讨 根据 有关 文献 , 采 用 单 一 的 喷水 法 和 炸 水 法 有 去 “ 毒 ” 并 进行 过 敏 性试 验 统计 的研 究 报道 , 火 , 结果 表 明去 “ 毒 ” 果 并不 比水浸 法 彻底 、 全 , 点仅 火 效 完 优
最 终确 定 最 佳 黑 膏 药 “ 火毒 ” 产 工 艺 , 去 生 降低 黑 膏 药 的过 敏 率 。
关键词 : 膏药; 黑 过敏 性 ; 生产 工 艺 中图分类号 :256 文献标识码 : R 8 . A 文 章 编 号 : 0 5 5 0 ( 0 9 0 — 1 40 1 0 — 5 9 2 0 ) 10 2 — 2
Blc l se l r i e t a d T c n c lS u y o mo i g F r x n H e Ha z e Ta g Ja fi Li u n, t a a k P a tr Al g c T s n e h ia t d f Re v n ie To i ih n, n in e , u Qi mi e l Ha g h u e n z o
取 出用 炸水 法和水 浸 法 去“ 毒 ” 火 的膏 药 团块 , 摊 膏前先 加热 , 将温度 控制 在 1 0 0 ℃左 右 , 膏药熔 化后 待 8 。 温过 夜 , 用搅 拌浆 按下 丹搅 拌方 向不 断搅动 O C保 并 以助烟 气散失 。当锅内 冒出气 泡较少且膏药呈半 稠状 时( 7 。 , 约 5 C)再加 细料药粉 , 充分 搅拌进行摊膏 。
浙 江 中 医药 大 学 学 报 2 0 0 9年 1月 第 3 卷 第 l期 3
黑 膏 药 过 敏 性 试 验 及 去 火 毒 工 艺研 究
何海珍 唐 建 飞 刘 秋 敏 徐 梅
杭 州朱 养 心 药 业 有 限公 司 杭 州 3 0 1 101
摘 要 : 了减 少或 降低 黑 膏 药过 敏 发 生 率 , 分 突 出和 发 扬 传 统 膏 药 的 优 点 。通 过 黑 膏 药 对 人 体 不 同 部 位 皮肤 的 刺 激 性 试 验 , 为 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