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对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抑郁和紧张等心理问题 , 生活质量下 降 , 给社会和 家庭 带来 了
沉 重 的负 担 0 。2 0 0 8年 3月 ~20 0 9年 1 2月 , 科 对 6 我 2例 老 年 卧床 患 者 实 施 了针 对 性 护 理 干 预 , 工 作 的 重 心 放 在 了 预 把
防并 发 症 上 , 得 满 意效 果 。现 报 告 如 下 。 取
胶 单 或 塑 料 布 上 。 皮 肤 一 旦 擦 伤 , 到 汗 、 、 或 渗 出 液 的 受 尿 粪
浸 渍 , 易发 生 压 疮 , 此 应 积极 处 理 。 极 因
1 临床 资 料
本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 6 2例 , 4 男 3例 , 1 ; 女 9例 年龄 6 0
~
7 2岁 , 均 6 平 6岁 。 卧 床 时 间 4 0~16 d 脑 出 血 患 者 3 4 。 8
清 洁 , 内空 气 要 新 鲜 , 天早 、 开 窗 通 风 3 i, 季 通 风 室 每 晚 0 mn 冬
时注意保暖 , 避免着凉 , 预防感 冒 ; 温湿度要适宜 , 内温度应 室 保持 2 2 ℃ , 2~ 4 湿度应 5 % ~ 0 为宜。② 适 当多饮 水 , 0 6% 每
日 15 0~ 0 l 0 2 0 0 m 。饮 食 宜 给 予 清 淡 、 蛋 白 、 热 量 、 维 高 高 高
用温水清洁皮肤 2次。对瘫痪 的肢体部位禁忌 用刺激性强 的
清洁 剂 , 同时 不可用 力擦 拭 , 防止 损伤 皮肤 。对 大小便 失禁
者 , 及 时擦 洗 , 时更 换 , 部 可 涂 凡 士 林 软 膏 以保 护 、 滑 应 及 局 润
皮肤 , 但严禁在破溃 的皮肤 上涂抹 。不 可让 患者直接 卧于橡
老年病人长期卧床护理及对策论文

老年病人长期卧床的护理及对策【关键词】长期卧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90-01据统计我国已于1999年底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患者不断增多。
老年人在其生理、心理、认知能力及住院后心理需求方面,均有其独特之处。
关注老年患者的健康与护理,特别是老年病人长期卧床的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者具有挑战性的一个课题。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85例,年龄68~101岁,平均78岁。
其中植物人12例、恶性肿瘤8例、脑出血10例、脑梗塞16例、高血压18例、冠心病7例、慢支和肺气肿各6例、骨折8例。
住院最长达11年。
2 护理问题与对策2.1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直接或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萎缩、功能衰退,引起认知障碍和性格改变,各种感官反应迟钝,表现为孤僻、多疑、固执、说话罗嗦、生活懒散、行为幼稚、智能和记忆减退、情绪激动或抑郁等。
护土应针对以上情况,恰当地运用以下护理技巧和相应措施::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是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护患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与合作基础上的平等关系。
②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③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述,及时解答老年患者提出的问题,增加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④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嘱咐子女亲友按时探视老年人,减少老年人的失落感和孤独感,确立起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价值。
2.2 饮食与护理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应以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膳食为主。
老年人常有牙齿脱落,咀嚼困难,吞咽困难,消化功能减退,宜进食易消化的软食,半流食、流质,禁食过硬或过粘的食物,本组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
2.3 鼻饲注意事项①鼻饲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②翻身应在鼻饲前,以免搬动患者时机械刺激引起返流。
③鼻饲前应吸尽气道内痰液,以免鼻饲后吸痰引起呛咳、憋气使腹内压增高,引起返流。
④鼻饲时和鼻饲后半小时内应采取半卧位,防止返流。
老年压力性损伤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

老年压力性损伤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摘要】在临床上,压力性损伤发生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会增加患者痛苦。
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退化,新陈代谢比较慢,一旦发生压力性损伤,会严重威胁到患者身心健康。
本文对学者们关于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预防及护理研究报道进行总结,现做以下综述。
【关键词】老年、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1.前言在临床上,压力性损伤发生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会增加患者痛苦。
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退化,新陈代谢比较慢,一旦发生压力性损伤,会严重威胁到患者身心健康。
因此必须要将患者出现获得性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因素出发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模式,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2.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2.1内源性因素2.1.1年龄袁航等人[1]表示压力性损伤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但随着年龄越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就越高,尤其老年患者压力损失发病率极高。
究其原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变得松弛干燥、缺乏弹性、出现皱褶,皮下脂肪萎缩变薄,血流缓慢,对压迫的耐受力下降,加上老年人本身基础疾病较多(如糖尿病等),导致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机率增加。
李春玲等人的文献报道[2]中指出,有71%的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多见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导致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威胁。
2.1.2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内在因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压力性损伤愈合的重要因素。
孙霞[3]等人研究中表示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即被确诊为低蛋白血症,有报道显示,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中75%发生压力性损伤,而白蛋白水平正常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率只有16.6%。
陈娟[4]等人认为老年人常因吸收摄入不足,加之低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疾病原因出现全身营养障碍,造成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导致骨突处缺乏保护,继而发生压力性损伤。
2.1.3感知功能王珍等人认为由于老年人皮肤组织老化而导致感知觉能力较差,常常对因压迫过度而产生的疼痛刺激不敏感,从而不会自动更换体位。
卧床老年晚期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

卧床老年晚期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卧床老年晚期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并发肺部感染的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月前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2017年1月及以后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疗效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临床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临床治愈率4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总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卧床老年晚期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护理中给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高,其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卧床;老年患者;晚期阿尔兹海默症;肺部感染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例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由于年龄增长所导致的机体功能衰退却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大脑皮层的萎缩或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更是成为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1-2]。
阿尔兹海默症目前仍无法完全根治,但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而一旦发展到晚期后往往导致老年患者无法生活自理,只能被迫卧床;而临床研究也指出长期卧床的患者最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这也是导致此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3-4]。
因此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来有效预防卧床老年晚期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成为当前临床护理研究的重点和热点[5],现将本院的专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汇报如下。
老年患者坠积性肺炎临床特点及护理办法

老年患者坠积性肺炎临床特点、护理办法及护理方法坠积性肺炎在临床上很常见,常发生于长期卧床患者,且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严重威胁,。
老年患者因长期卧床,自理能力下降,机体免疫功能及心肺功能进行性的生理性减退,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概率增加。
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与肺系感染、机体免疫反应具有密切的联系,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在疾病因素的影响下个体免疫能力降低,心肺功能在生理性减退的同时受疾病因素的影响心肺功能进一步降低,致使患者肺底细胞组织出现充血、水肿症状,呼吸道内异常分泌物增加,异常分泌物未及时排出体外,可淤积于中小气管,成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从而引发肺部感染。
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老年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概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人的经济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病理性因素:格拉斯哥分级评分分值越低越易导致坠积性肺炎,考虑与昏迷后消化道误吸有关。
特别是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全麻气管插管等,破坏了呼吸道原有的屏障功能,增加细菌侵入呼吸道的机率,造成肺部感染,严重者伴随炎性出血、水肿渗出。
易感性因素:增加老年人坠积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慢性疾病,因为群居关系,也可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传播,且好发于老年男性、吞咽困难及使用口服镇静剂者。
临床特点临床表现。
坠积性肺炎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多为混合感染,以革兰染色阴性为主。
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和咳痰为主,尤以咳痰不利,痰液黏稠而致呛咳发生为其主要特点。
老年坠积性肺炎,因老年人生理及病理生理的不同而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起病较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
一般肺炎症状如畏寒、高热、寒战、咳嗽、胸痛等均不明显。
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嗜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等症状。
可有低热。
有的患者出现烦躁、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等表现。
肺部体征。
因患老年性肺炎后,部分患者肺部的炎症难以完全消除和吸收。
在平时肺部听诊,即可闻及散在固定的较粗糙的干湿罗音。
有的则局限在肺底部,并长期存在。
一旦诱发因素出现,则出现肺部的广泛感染。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

冒;长期 卧床患者要协助翻身 、叩背 ,促进痰液的排出 ,防止
坠积 性 肺炎 的发 生 ;对 发 生 呼 吸 道 感 染 的老 年 心 力 衰竭 患 疾病 复杂 ,常并发 多种慢性疾 病 ,心功能基 础差 ,稍有诱 因即有可 能发展为 心力 衰竭。因 此 ,医护人员需要认 真细致地进行评估 、评价 ,尤其是护士与
・
14・ 8
P C P F b u r 0 0,Vo , 1 No 2 J C VD e r a y2 1 l 8 .
・
护 理 2. 站 ・ E作
老 年慢 性 心 力衰 竭 患 者 的综 合 护理 干 预
刘俊 英
【 关键词】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
【 中图分类号】R5 16 【 4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 】10 5 7 2 1 )0 0 8 0 0 8- 9 1(0 0 2— 14— 2
限。鼓励患者多 翻身 、咳嗽。为患者定时按摩 ,保持床铺干燥
平 整 ,防止 压疮 。按 时 服药 ,使 用 利 尿 剂者 观 察 出入 量 ,注意 水 电解质 平 衡 。 给予 低 盐 、低 脂 、低 热 量 、易 消化 的饮 食 ,以 少 量 多餐 为 原则 。告 知 患者 及家 属 合 理饮 食 的重要 性 ,并 监督 患 者 每 日进 餐 情 况 。禁 烟 酒 ,多 食 蔬 菜 、 水果 及 粗 纤 维 的食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 hoi erfi r,C H)是各种心 crn hata ue F c l 血管疾病终 末 阶段 的临床 表 现 ,预后 不 良。我科 2 0 07年一
20 0 9年共 收治 了 9 0例老 年 慢 性 心 力 衰 竭 患 者 ,采 取包 括 预 见
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 ,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 因子。老年心 力衰竭患者常因病 程漫长、症状反复发作 、活 动受 限、治疗 、 经济等多方面问题而产生过分紧张、焦虑不安或抑郁、闷闷不 乐等心理负荷增加 的表现 ,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
预防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引起肺部感染的护理要点

预防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引起肺部感染的护理要点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采取口腔护理,有针对性的进行肺部物理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本组61例患者入院后卧床1年内无一例发生肺部感染。
结论:对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采取口腔护理(生活不能自理者),有针对性的进行肺部物理治疗如叩击与振动、膨肺、体位引流、机械吸痰、运动疗法,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住院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244-01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及经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因患某种疾病被迫长期卧床,由于长期卧床可以带来肺部感染等诸多并发症,为了提高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采用多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1 临床资料:本组65例老年患者,男性33例,女性32例,年龄61~88岁,平均(76.1±3.54)岁。
卧床时间最长12年,最短1个月。
所患疾病中心血管病36例,心脏病20例,下肢骨折5例,恶性肿瘤4例,65例患者均因年老体弱,病情较重而长期卧床。
2 护理干预措施由于老年人肺顺应性降低,肺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及因病情反复需卧床休息,而肺部感染是危及老人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我们在护理过程中总结出几点要点。
2.1保持病室温度在18℃-20℃,湿度在40%-60%,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经常通风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期做好空气消毒工作,对抵抗力低下的病人注意与感染性疾病相隔离。
2.2体位引流将患者置于特殊的体位,借重力使肺部及深部支气管的痰液引流至较大的支气管而咳出痰液的方法。
护理干预对骨折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并发症的防治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对骨折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并发症的防治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讨论骨折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采用相关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方法将我院2008年7月-2011年5月的骨折长期卧床老年患者8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原则,观察骨折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防措施。
结果经过护理干预的治疗。
随访一年本组观察的86例骨折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骨折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年龄较大,因此其在卧床期间的的护理质量较为重要,随着现代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骨折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折卧床:老年患者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2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51-02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由于老龄患者的骨质密度的疏松,所以简单的碰撞就能导致患者的骨折。
但是老年患者的各种生理机能的减退以及脏器的衰弱,老龄患者骨折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骨折患者卧床长期导致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以及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应注意临床的护理措施,以便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针对我院2008年7月-2011年5月的骨折长期卧床老年患者86例,经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干预取得较好护理效果,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7月-2011年5月86例的骨折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本组观察的患者,男性患者有47例,女性患者有41例,年龄在57-78岁,平均年龄为67.2±5.2岁,骨折的类型:股骨骨折的患者有32例,髌骨骨折的患者有25例,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有16例,踝骨骨折的患者有13例。
其中保守治疗的患者有65例,手术治疗的患者有21例。
1.2 护理措施1.2.1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发生骨折长期卧床时,会常常感觉恢复不良以及各种焦虑患者时恐惧担心的心理因素产生,此类患者不容易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态度和蔼的与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使患者树立积极恢复的信心,对患者的提问进行耐心的解答,同时嘱咐其家属在出院后多与老年患者进行交流,避免患者情绪低落,影响患者的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年5月第3卷第5期(总29期)Chinese Manipulation&Rehabilitation Medicine.May2012,Vol.3,No.5郁这种情绪改变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不但影响患者康复,还会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而又影响治疗的疗效,疼痛的反复发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无疑受到影响,应设法尽快解除患者的负性情绪障碍。
患者的负性情绪压力中,部分来源于医务人员的态度。
根据创伤骨折患者的心理特点和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方法,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干预,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后,创伤骨折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当护理干预帮助创伤骨折患者提高了对腰痛症状的正确认识、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
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较快、较彻底的缓解创伤骨折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患者的精神应激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康复的积极性,提高治疗的效果,更迅速地改善患者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状态,从而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唐泓源,杨明玉,张黎明.骨折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 (27):2841~2844[2]张二霞.护理干预对骨折术后患者焦虑及抑郁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11~12[3]刘红梅,冯永洪,杨芳明.心理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4~6 [4]邱沈虹.推拿手法治疗创伤骨折实施镇痛术的护理干预[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1):78~80[5]陈爱群.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入院时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5):809[6]吉肖利,白清芬.护理干预对创伤骨折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1;3:140[7]刘丽芳.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1;33(6):954~955[8]张明圆.精神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1[9]邓卓霞,唐小岚,周富玲,等.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放疗后遗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2:778~779卧床对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王淑和林梅清唐艳玲(东莞常平医院,广东东莞523560)摘要研究卧床不同时间对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影响,以提高卧床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对120例需卧床治疗一个月以上以及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按住院时间分5组,即当天组、第一周组、第二周组、第三周组、第四周组,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肺功能仪检测,统计分析心肌功能指数(MPI)和最大自主通气量(MVV)。
结果:不同卧床时间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发生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卧床时间与MPI呈正相关关系,与MVV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长期卧床患者心肺功能明显下降。
尽量减少老年患者的卧床时间,可使心肺功能受损减少,减少并发症,更好地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卧床老年患者心肺功能不同时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出现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因伤病须卧床治疗的越来越多,由于老年人储备能力的降低[1],由此而引发的并发症也必将增加,这势必影响患者的康复、增加医疗开支、给社会和家庭带来额外的负担。
本文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肺功能仪检测老年患者卧床前后不同时间MPI和MVV的变化,分析卧床时间长短对其心肺功能的影响及程度,为适时护理干预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选择2010年3月~2012年4月在本院需卧床治疗1个月以上的老年患者120例。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因病需卧床一个月以上者。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需药物治疗者;②病情急危重的患者。
1.2研究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120例老年患者按住院时间分5组,即当天组、第一组、第二周组、第三周组、第四周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83《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年5月第3卷第5期(总29期)Chinese Manipulatio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May 2012,Vol.3,No.5表1:五组各参数对照分组左室MPI MVV 占预计值(%)当天组0.39±0.0588第一周组0.40±0.0586第二周组0.41±0.0585第三周组0.43±0.0583第四周组0.45±0.0582注:各组比较,P <0.01肺功能仪分别检测各组老年患者MPI 和MVV 。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用t 检验得出结论。
2结果2.1老年卧床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卧床情况120例患者年龄65~95岁,平均81.5岁+,男68例,女52例。
骨折38例,老年痴呆22例,慢性骨关节病26例,其他疾病34例。
患者卧床时间需1个月以上,每天平均离开床及椅子0~6h ,中位数0h 。
2.2采用自身对照方法,第四天组老年患者左室MPI 明显高于当天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第四天组老年患者MVV 明显低于当天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见表1。
3讨论我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由于骨折、慢性骨关节病、老年痴呆等非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而住院卧床治疗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这是老年人群中最需要帮助的群体[2],因为老年人储备能力的降低,长期卧床会产生许多对机体不利的影响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肺栓塞、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越来越成为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3.1老年患者卧床与心肺功能的关系本次研究中,老年卧床患者离开床与椅子的中位数为0h ,随着卧床时间的增加,活动受限,呼吸功能收到限制,分泌物不能及时排除,增加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并且由于体质比较差,可使部分分泌物反流入气道,使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同时导致心肌萎缩使心输出量减小,左室功能减退,肺部容量减小。
本次研究显示,从卧床前期到卧床期,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有着较明显的降低。
3.2注重对老年卧床患者活动的护理老年人由于跌倒或意外伤害发生骨折,由于疼痛、治疗等影响活动,而导致患者长时间的卧床,应该尽量选择不限制活动范围的治疗及局部固定方式,指导正确、安全的活动方式,解除其认为活动可能影响治疗的误区。
同时,卧床期间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经常翻身拍背,防止肺炎的发生。
老年痴呆患者,由于认知障碍,外出可能带来安全隐患,部分由于乏力,不能独自站立、行走,无法表达自己起床及出行的需要,而被限制于卧床,对这类患者应提供安全的环境,增加陪同的人员,尽量减少对活动的限制。
对于患慢性骨关节病及其他限制患者活动的疾病,应提供适当的出行辅助工具及适当的治疗,减少患者卧床的时间。
同时,住院期间,患者容易产生厌烦、精神萎靡、焦躁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心理指导,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和暗示,加强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护理的实施。
3.3老年卧床患者心肺功能的干预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中,这类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变化的症状和体征往往不典型,但通过无创的方法测量MPI 和MVV ,从而发现老年卧床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
其中,MPI 是1995年日本Tei 提出的一个综合评价心脏整体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新指标[3],可以准确、无创的评价心脏的整体功能,与心导管测量的最大dp/dt 高度相关。
不受心脏几何构型的改变、图像质量及心率波动的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4]。
心功能测定中以左心功能测定尤为重要,当射血前期时间(PEP )/射血时间(ET )比值增大时心肌功能减低[5],在包括左室等容收缩期和射血期的所有反映左室收缩功能指标中,左室射血分数已为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指标[6]。
MVV 是通气功能测定中一项有意义的指标[7],用来衡量肺组织的弹性、气道阻力、胸廓弹性和呼吸肌的力量,是胸部手术前预计肺合并症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
可见,MPI 和MVV 能比较准确的反映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
因此,在临床上,除了对卧床的老年患者的主诉和症状体征进行认真的评估时,还必须重视MPI 和MVV 的变化,及早对护理干预和预见性护理,以便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更好地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Pendergast DR ,Fisher NM ,Calkins E.Cardiovascular ,neu-romuscular ,and metabolie alterations with age leading tofrailty[J].Gerontol ,1993;48(specIss):61~67[2]Gill TM ,Allore H ,Guo Z.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bed rest84《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年5月第3卷第5期(总29期)Chinese Manipulation&Rehabilitation Medicine.May2012,Vol.3,No.5截瘫患者24例康复护理体会刘敏(甘肃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甘肃平凉744000)摘要目的:探讨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为我科今后治疗、护理截瘫患者提供指导性依据。
方法:观察2009-2011.12月在我科收住的24例截瘫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后的结果。
应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能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采用Brunnstrom评定法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评分1次。
进行随意活动能力的疗效评定,由同一医师来完成。
分析、总结能够促进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
结果:24例患者在治疗康复过程中,通过各种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使患者残存功能得以保持和强化,促进患者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减轻残疾的程度。
结论:综合性康复护理在截瘫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应引起广大护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截瘫康复护理截瘫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可大大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康复锻炼的主动性,并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本人通过24例截瘫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观察了临床护理结果并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