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行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研究

稻 谷 的平 均 每 亩 总 成 本 最 高 , 豆 最 低 , 大 谷 平 均 为 大 豆 的 两 倍 。 图 2显 示 , 9 0年 代 以 19
19 9 0年 的 5 6 7 2千 克 / 顷 上 升 1 8 , 9 3年 公 0. % 1 8
大 豆 较 少 。 19 9 0年 代 以 来 , 于 玉 米 的 播 种 面 由
过 了小 麦 ( 图 1 。 见 )
资 料 显 示 , 谷 : 9 9年 为 比小 麦 高 , 米 的 总 产 量 逐 步 超 且 玉
一
、
稻 谷 、 小 麦 、 玉 米 和 大 豆 生 产 规 模 的 比 较 19 9 9年 为 3 4 9 7千 克 , 顷 , 1 9 公 比 9 0年 的 3 9 14
中国 四 种 主 要 粮 食 作 物 中 , 谷 的 播 种 面 稻 积历年来始终处 于领先地位 , 后依 次 为小麦 、 其
千 克 / 顷 上 升 2 6 , 19 公 3. % 在 9 7年 达 最 高 , 为
玉米和 大 豆 。根 据 相 关 统 计 资 料 计 算 可 知 , 42 10千 克 / 顷 ; 米 : 9 8年 为 最 高 值 , 公 玉 19 达 19 9 0年 代 以来 , 谷 的播 种 面 积 有 逐 步 下 降 的 5 6 稻 2 8千 克 / 顷 , 1 9 公 比 9 0年 的 4 2 5 4千 克 / 顷 上 公 趋 势 , 麦 和大豆的播种 面积 总体变 化不 大 , 小 而
粮食行业市场分析

粮食行业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粮食行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
当前,全球粮食需求不断增长,粮食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也是最大的粮食消费国之一,粮食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1 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粮食消费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粮食需求不断增长。
同时,政府对粮食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促进了粮食行业的发展。
1.2 市场规模我国粮食市场规模庞大,粮食产量占据世界前茅。
随着粮食需求的增长,粮食市场的潜力仍然较大,粮食行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二、市场结构分析粮食行业的市场结构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主要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
2.1 种植环节我国粮食种植业是粮食行业的基础环节,农民种植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直接影响着粮食市场供给。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技术不断提升,种植结构也逐渐优化,促使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2.2 加工环节粮食加工是粮食行业中的重要环节,包括粮食贮藏、加工、加工品质验收等多个环节。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的不断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种类丰富、品质优良的粮食加工产品。
2.3 销售环节粮食销售是粮食行业中的最后一环,包括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等多种形式。
随着粮食市场的不断拓展,销售渠道也在不断丰富,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市场竞争分析粮食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品牌竞争、价格竞争等方面。
3.1 品牌竞争在粮食行业中,品牌竞争较为激烈,一些知名品牌在市场上拥有较大的影响力。
消费者在购买粮食产品时更愿意选择知名品牌,对企业来说,如何树立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是关键。
3.2 价格竞争在市场竞争中,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小型企业通过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份额,但长期以来,价格竞争不可持续,企业应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方式来获得持久竞争优势。
四、市场前景展望粮食行业市场前景看好,我国粮食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比较优势与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既是世界农产品生产大国,也越来越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许多农产品的进出口都对世界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全世界的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上,中国的份额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约是2.4%,2003年达到了3.2%,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的出口国。
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近几年发展也较快,1992年进口额为96.6亿美元,到2002年则达到124.15亿美元,10年进口增加27.2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5%,到2003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居世界第四位。
中国加入WTO已快5年时间,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中国的农业经济而言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如今,在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为寻求农业发展和增加贸易收益,因此,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贸易。
二、理论回顾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比较优势理论有外生与内生之分。
外生比较优势理论以国家间先天赋予的生产条件差别为贸易基础,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一直是贸易理论的主流,为大多数经济学家信奉。
国际贸易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学说。
认为各国间存在的生产技术上的差异,会造成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贸易各方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
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因此,这一学说亦被称为比较利益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仍然可以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并获取比较利益,正好弥补了亚当·斯密绝对优势学说的理论缺陷。
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CATM法测算

国内许多学者对我 国农业的比较优势进行 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 林毅夫提 出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 并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 出了相应的建议。对 比较优势的研究 , 林毅夫仅就大家在农业生产中经常提到的土地 、 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将我国与发达国家
和某些 发 展 中国家进 行 了 比较 , 出了相 应 的 比较 优势 。他认 为 , 国在粮 食生 产 上不 具 有优 势 , 在蔬 得 我 而
关键词 : 比较优 势 / TM/农 产品 CA
一
、
引言
( 研 究背 景 一)
比较优势理论提出至今 已有 20多年的历史了 , 0 继李嘉 图之后 , 不同时期 的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对 其进行了各个层面的补充 , 从而使其发展成为了当今 国际贸易理论 的主流。 然而, 国际贸易模式不断复 在 杂化的今天 , 如何准确地测算一个 国家乃至某一行业 的比较优势 , 仍然是一个 尚待解决 的难题 。
.
() 1
也就是 :
D
以机会成 本计 算的生 产 中所 消耗 的 国内资源 成本
DC R C实际上可以看作在生产活动过程 中, 国内资源使用转换成外汇的平均效率。
2D C法存 在 的缺陷 .R
( 这一方法需要掌握一套完整 的有关机会成本和影子价格的资料 , 1 ) 受资料限制 , 实际计算 中应用该 方法进行影子价格计算的难度很大 , 因而大多数学者用市场平衡价格来代替平均成本 。实际 中各项要素 的机会成本很难计算 , 大多数学者采用机会成本中的显性 因素来代替机会成本。这些估算都不可避免地
进一 步 与世界 主要 粮 食生 产 国进 行 了 比较分 析 。 最后 的结 论为 : 国的土 地密集 型农 产 品 , 我 如小 麦 、 米 、 玉
王道龙-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区域比较优势研究

第25卷,第2期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Vol 25,No 2,pp 13-17 2004年4月 Journal of China Ag ricultural Resour 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A pril,2004 理论探讨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区域比较优势研究张 华,王道龙,屈宝香,周旭英(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北京 100081)摘 要 针对我国加入W T O 和新世纪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对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粮食(小麦、稻谷、玉米)采用多因素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计算的方法,确定不同地区主要粮食品种优势度和比较优势区域布局。
关键词 中国东中西部 小麦 水稻 玉米 区域综合比较优势收稿日期:2003-11-06 张华为副研究员 王道龙为研究员、副所长 屈宝香为副研究员 周旭英为研究员我国地域辽阔,农业资源在空间区域上的分布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称性和不平衡性。
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各地在粮食作物的区域布局和发展农产品生产的成本与效益上形成显著差异。
一些地方在粮食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另一些地方则在经济作物或其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地区发展战略,以及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区域平衡 的原则,在粮食生产的区域布局上确立 提高东部粮食单产、增加中部粮食总产、开发西部特色粮食生产 的指导方针。
针对我国加入WTO 和新世纪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对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粮食(小麦、稻谷、玉米)采用多因素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计算的方法,确定不同地区主要粮食品种优势度和比较优势区域布局。
一、比较优势指数运用1994~1998年我国粮食作物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单产比较优势指数、生产效益比较优势指数和商品量比较优势指数,分别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小麦、稻谷、玉米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小麦、稻谷、玉米的综合区域比较优势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Weight (kg) 66247000 416000 45951000 422000 61756448 1965600 10140510 1821080 23538036 1771790 64354365 850790 28326200 2836120 14821500 9411780 2797822 12723598 300 6099880 4124102 144000 9814480 48000 3750065 8618500 34800
Year 2011 2011 2010 2010 2009 2009 2008 2008 2007 2007 2006 2006 2005 2005 2004 2004 2003 2003 2002 2002 2001 2000 2000 1999 1999 1998 1998
Comm. Code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100640
Quantity 66247000 416000 45951000 422000 61756448 1965600 10140510 1821080 23538036 1771790 64354365 850790 28326200 2836120 14821500 9411780 2797822 12723598 300 6099880 4124102 144000 9814480 48000 3750065 8618500 34800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山东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省份之一,粮食产量和质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在过去的5年中,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麦比较优势加强。
近年来,山东省高度重视小麦生产,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种植业,大部分地区小麦产量不断攀升。
小麦面粉加工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小麦种植业的发展,山东省的小麦种植业已经成为全国的一个标杆。
在全国范围内,山东省的小麦产量年均增长率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山东省小麦的品质、口感和功能性等各个方面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第二,玉米比较优势稳步增强。
山东省是全国最大的玉米生产省份之一,近年来,山东省的玉米产量和质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玉米种植业在山东省的农业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全国玉米大种植区中,山东省依托优秀的资源保障能力和农业技术条件,大力发展优质玉米产业。
近年来,山东省重点推进生态玉米、优质玉米、特色玉米等涉及粮食质量与品牌的领域,同时也全面普及了高低温精细管理、无人机喷雾等现代化玉米种植技术。
这些举措促进了山东省玉米产量的快速增长,同时也推动了山东省优质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大豆比较优势不断提升。
山东省近年来在大豆种植业上的投入不断增加,大力推进了大豆种植、收储、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科技创新,力求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山东省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豆种植业产业化的步伐加快,大豆产量和利润持续增加,大豆行业的影响力和实力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山东省在近5年中的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表现持续增强,不仅积极发展本地经济,也对全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和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中国主要粮食品种生产的区域优势比较-精品文档

中国主要粮食品种生产的区域优势比较一、引言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基础。
中国作为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
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充分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性比较优势,重点培育粮食优势产区,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是提高我国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措施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提出了粮食主产区、粮食集中产区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等区域发展概念,陆续实施了优质粮食工程、粮食丰产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对于支撑国家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78-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30476.5万吨增加到60193.5万吨,人均粮食产量从316.6公斤增加到442.37公斤,实现了我国粮食由长期短缺向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跨越。
总体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总量问题对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已经显著地趋于减弱,而结构问题对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显著增强,结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主要问题。
与此同时,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也发生了重要分化,原有“南粮北调”的格局发生逆转,粮食主产中心逐步北移,且有逐步集中到少数地区的趋势。
分区域来看,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晋冀鲁豫、东北、东南沿海、长江中游、西北、西南和京津等粮食生产区域格局。
其中的一些区域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目前已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虽然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来之不易的10年连续增产,但我国粮食生产长期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结构性、区域性矛盾日益突出,水土资源等制约因素日渐增强,极端气候条件和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导致粮食生产的风险增加。
按照《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要求,适应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以及品种结构供需变化的新趋势,充分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科学合理布局粮食的优势产区,对于协调我国区域间粮食供求关系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粮 何食 扩的 大国 我际 国竞 的争 粮力 食? 生 产 总 量 和 增 强
立足国内生产, 实现粮食基本自给,采取 综合措施, 逐步形成粮食产业持续发展的 长效机制。
应 对 措 施
大力发展优质农业,改进技术,推进农业 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农产品 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 投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通过我国近五年小麦、大米和玉米的RCA指数变化 分析和与其他国家作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的三大粮 食农作物没有显性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较弱。 这同时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我国粮食尽管实现了增 产,但生产总量仅能维持我国国民消费,甚至需要 依靠进口,说明我国面临的粮食挑战是严峻的。
农业部专家指出,目前粮食处于一种紧平衡, 2012年以来玉米、小麦、大米进口规模都有所增 大。从结构看,口粮需求保持基本稳定,但粳稻供 求一直偏紧;玉米由长期净出口转为持续净进口, 饲用小麦明显增加,同时我国不仅面临着物化成本 和人力成本的“双涨”难题,还有国内外市场的 “双冲击”的压力。
2011年各主要国家小麦、大米和玉米产 业的RCA指数
国家 美国 中国 加拿大 法国 澳大利亚 俄罗斯 德国 巴西 印度 泰国 小麦的 RCA 指 大米的 RCA 指 玉米的 RCA 指 数 数 数 2.8851 1.0481 5.0432 0.0035 0.1671 0.0131 4.8817 0.0079 0.4255 4.4504 0.0934 2.3400 8.9328 0.7497 0.0333 2.7226 0.1251 0.1644 0.5108 0.0548 0.1061 1.0465 1.7783 5.6622 0.1846 10.0393 1.9190 0.0000 21.1313 0.3868
注: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
单位:美元
小 麦 的大 米 的玉 米 的 年份 RCA指数 RCA指数 RCA 指数
2007 2008
0.1651 0.0076
0.2231 0.2209
0.2929 0.0242
2009 2010
2011
0.0007 0.0000
0.0035
0.2224 0.1631
2007-2012年中国小麦、大米和玉米 (SITC Rev.3-041 042 044) 三种农产品的RCA指数
年 小 麦 出 大 米 出 口 玉米出口 商品出口总值 份 口总值 总值 总值
2007 480779060 2008 30528039 2009 2262621 478472160 481430066 523565176 874257167 1,220,059,668,452 73471701 31688647 1,430,693,066,080 1,201,646,758,080
0.1671
0.0097 0.0094
0.0131
下这 面三 用种 折作 线物 图的 来 直 指 观 数 的 显 示 RCA
由此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 我国小麦、大米和玉米产业的RCA都小于1,说 明三种商品都没有显性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 非常弱。 • 2007-2008年小麦和玉米产业的RCA指数迅速降 低,原因全球发生粮食危机,我国限制了粮食 出口,之后几乎无变化,小麦产业的RCA指数在 2009-2011年几乎为0,而大米的RCA比较稳定, 波动较小。 • 比较三种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总体来说 近几年大米产业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2010
1503
416056843 426959467
33328190 46535550
1,577,763,750,888 1,898,388,434,783
2011 17396400
世界大米出口总值 世界玉米出口总值 世界小麦出口总值 世界出口总值 24,263,700,000 33,780,500,000 32,946,200,000 13,806,171,000,000
22.00 21.00 20.00 19.00 18.00 17.00 16.00 15.00 14.00 13.00 12.00 11.0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小麦RCA 指数 大米RCA 指数
玉米RCA 指数
大力挖掘农产品的差异型竞争优势,快速 发展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从而提高农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国粮食行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12707班 任志萍 1207524031
粮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保证,2012年国 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年我国粮食总 产量11791亿斤,比2011年增加367亿斤,增 长3.2%,实现“九连增”,自给率达到95%。 而且,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 都增产,而且基本实现全国均衡增产。 那么粮食出口情况又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