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句式整理积累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翻译练习

①县宫经常派猎人捕捉老虎,(猎人却)常常被 猛虎吃掉。(重点:“邑宰”“扑”、被动句 式)。
② (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空
十七 太平崔默庵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 遍身皆肿,头面如牛。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默 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 必得其因而后已。诊次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 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 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淡,①盖目眶尽 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 ②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 【答案】 ①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②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或:医 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
①有智慧的人开创一门新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加以传承。 ②不过世上很少有(吴道子)真迹,像史全所收藏(的真迹或 精品),(我)平生大概只能见到一 二次罢了。
十五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 然自此至儋(今海南省儋县)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 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 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 新会,有蛮隶窃其囊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 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①然亦奇其不用吾 言而行其志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②盖将终 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月军中,故 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答案】 ①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②(我)大概将要死在此地,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 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
2.“孰与”、“孰若”。用在表示比较和 选择的疑问句中。“孰”是疑问代词,可译 作“谁”“什么”“哪”,它们就在名词或 代词前,可译为“……与……相比,谁(哪 一个)……”;放在动词前,可译为“怎 如”、“何如”、“怎比得上”等。例如: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与其杀是僮,孰若 卖之?
文言文句式复习要点

v17、孰与 与……孰 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 孰若 译为“哪里比得上”
v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v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
v18、然则 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v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v24、 “何……为” 译为“为什么……呢”
v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v如今人家正是刀和跕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v25、 岂……哉(欤、乎) 译为“难道……吗” “怎么……呢”
v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v(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伶人才如此吗?
文言文句式复习要点
文言文有一些固定搭配的句式,牢牢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师说》)——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以下是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总结归纳:1. 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汉语书写形式,使用古代汉字和句法结构。
-以典籍、史书、诗歌等文献作品为主要表达方式。
-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表达,如比喻、夸张、借代等。
2.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理解方法:-熟悉常见古词句、成语及其含义。
-注意上下文推测词义。
-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
-分析句子成分,理解句子的主谓宾关系。
3. 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和修辞手法:-倒装句:主谓语序颠倒。
-并列句:两个或多个简单句并列起来。
-比拟句:通过比较说明事物的特点。
-复句:由两个或多个句子组成。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的描述。
4. 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比兴:用动物、植物等自然事物来比喻人的思想、情感等。
-借代:用一个跟所指事物有关的词来代替所指的具体事物。
-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行为和思维。
-叠字句: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字词增强表达效果。
-行文递进:通过逐步展开、层层深入地阐述,使文章内容得到发展。
5. 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和例子:-比兴:如“百川归海”、“风花雪月”等。
-借代:如“中华民族”的“华”代指中国。
-拟人:如“大漠孤烟直”、“春水初生”等。
-叠字句:如“碧沸池波”、“锦绣前程”等。
-行文递进:如《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描写,从外貌到性格特征逐渐深入展开。
以上是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归纳。
在学习文言文时,还需要通过阅读经典文献作品,多做习题和理解句子的上下文,扩充自己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同时,积累并熟悉常见古代汉字、成语和修辞手法,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
高考语文考点专题——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第二部分专题七考点七备考必记仓储常见文言固定句式1.【……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诗》中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出来。
”——这说的就是先生您啊。
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 译文:听到过许多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自己知道得多,说的就是我啊。
③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太史公说:“《传》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不正当,即使下命令也没有人听从他。
’这说的正是李将军啊!”2.【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译文: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3.【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沛公大惊,问:“将怎么处理这种局面呢?”②景公问晏子曰:“贤君之治国若何?”(《晏子春秋》) 译文:景公问晏子说:“贤能的君主治理国家是怎么样的?”4.【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分别相当于:①“拿什么”“凭什么”“用什么”“怎么”;②“有什么”;③“为什么”。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有一天如果您驾崩了,长安君自己凭什么在赵国托身?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译文:不愿意做的和没有能力做的在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呢?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译文:我们的君王差不多没有疾病了吧,(否则)为什么能演奏音乐呢?5.【何其】语气副词,译为“多么”。
苏武传的文言文知识点

苏武传的文言文知识点苏武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言文作品,其内容讲述了汉朝时期苏武被放逐至北方边境的故事。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精炼,是学习文言文的优秀范本。
以下是苏武传的文言文知识点:一、文言文基本句式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相对固定,能够熟悉掌握这些句式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
常见的文言文基本句式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补结构、倒装结构等。
在苏武传中,这些句式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文言文词汇文言文的词汇较为古老独特,学习苏武传可以积累并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
比如,“苟”、“乃”、“斩木为兵”等词汇经常出现在苏武传的文本中,通过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
三、文言文修辞手法苏武传中运用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文本更富有表现力,展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
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对苏武传的理解和欣赏。
四、文言文语法特点文言文语法较为独特,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
例如,在苏武传中,常见的文言文特有的语法结构有“一……就……”、“既……又……”等。
学习这些语法特点可以增进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五、阅读理解与注释苏武传作为一部经典之作,有许多注释和解读可供参考。
在阅读苏武传时,建议阅读相关的注释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背景、作者的用意以及故事的内涵。
总结:通过学习苏武传的文言文知识点,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同时,苏武传作为一部重要的文言文作品,也值得我们加以阅读与欣赏。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文言文固定句式

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果真死了,还是没有死呢? 求之欤,抑与之欤? 这是夫子自己求来的呢?还是诸候自己带着问题来找夫子的?
三、表感叹和揣度的固定结构
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 虞卿料事揣情,为赵画策,何其工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
那么,(生离乊苦)比死更为痛苦,我们对这样情况该怎么办呢?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敌人已经深入了,我们对他们怎么办?
独不怜公子姊乎? 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祸与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并且智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难道仅仅
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
二、表示选择的固定句式
1、"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 (这样),就是(那样)"。
虞卿预料事情(的结果),揣测揆度情理,为赵国出谋划策,这是多么工于智谋机巧啊!
2、
“一何……”译为“多么……啊”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拔剑割肉,壹何壮也!《汉书·东方朔传》
赠从弟 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8、“岂……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
高中语文必修四《常见文言句式整理积累》彭映琅PPT课件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公开面试试讲

名师PPT课件
•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 项是 ( D )
• A、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 B、孔子云:何陋之有? • C、唯余马首是瞻。 • D、甚矣,汝之不惠!
名师PPT课件
四、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 点。
⑴何以战?
⑵微斯人,吾谁与归?
⑶项王项伯东向坐。
名翻师译下PP列T句课子件,归纳句式特点。
“优质课PPT课件,适合公开课赛 课!”
名师PPT课件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式
粤教版 必修4 汕头查形式】: 1、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考查形式:结合翻译题考查。
名师PPT课件 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固定句式
名师PPT课件真题演练:
(2015课标全国1)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
译文: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当 与太子一起去。
名师PPT课件 练习
读下列文段,找出其中的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 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 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操曰:“天下 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 其在君乎?”
•谢谢!
谢谢观赏!
2、都由代词(“自”“之”“余”)充当宾语。
结论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 宾语前置。
名师PPT课件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B)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受制于人。 C、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D、城中皆不之觉。
名师PPT课件
三、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 点。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名师PPT课件
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高考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梳理

高考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梳理一、表示疑问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
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译文:问女儿所思的是什么,所忆的是什么。
【例】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的钱用来干什么?2.奈何……?可译为“……怎么办”。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拿了我们的璧,却不给我们城池,怎么办?还可译为“为什么……”。
【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译文:为什么夺取它们的时候一丝一毫都不放过,用起来却像抛泥洒沙一般不珍惜?3.何如;何若;奚如;胡如;奚若(1)代词性固定结构。
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译文:樊哙说:“今天的事怎么样?”(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比……怎么样”。
【例】王以为何如其父?(《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大王认为跟他的父亲比怎么样?4.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文:拿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例】且为之奈何?(《鸿门宴》)译文:将对这件事怎么样?5.何(奚)以……为;何(奚、曷)……为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文:现在别人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正是那鱼和肉,为什么要辞别呢?【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译文:项王笑着说:“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河干什么呢?”【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译文:哪里用得着到九万里高空才向南飞呢?6.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意未能定下来,想找一个可以出使 回复秦国的人,未能找到。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为使译文准确、 通顺,翻译时应将某些省略了的成分 先补上,然后再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 省略主语:蛇蛇
草木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 (niè)人,无御之者。
译 :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怪的蛇,它黑色的底子, 白色的花纹,它接触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咬到人, 没有能够抵抗得住的。
省略兼语:之,他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 他回到赵国 。
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互文等,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命题一般选择含有重要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课堂练习:(2012山东高考)请将划横线的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建武二年, 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 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 雨,躬(通“肱”,手臂)履涂泥,率先期门。 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 ,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 大败齐军,夺取了 阳晋 ,被封为 上卿,他凭借 勇气 在各 国诸侯间闻名。
2.得楚和氏璧 。
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 和氏璧。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 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语。具体情况: 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 用的词。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或语气 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参考译文】
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 事先进入清查宫室,
(留)(换)(换) (补) (换)(换、换、换、换)
考点分析
考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18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考查题型:主观翻译题, 两个小题,分值总 计10分。
文言实词
1、注意通假现象 2、注意古今意义 3、注意词类活用
4、注意一词多义
文言虚词 特殊句式
5、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文学文化常识
句子大意 重点字词句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特殊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
11..师师道道之之不不传传也也久久矣矣
结构助词 ,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删去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发语词,删去
2.夫圣人者,,不不凝凝滞滞于于物物,,而而能能与与世世推推移移。。
助词,表停顿,删去 译: 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为事物所拘束,而 能够随世事的变化转变 (自己的想法)。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通假 字换成本字,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将古词换作现代词。
翻译下列句子: 词类活用,名作动
1.非能水也,而绝江江河河 。
译译::不最是终会让游上泳官,大却夫渡在过顷了襄江王河前。诋毁屈原
2.其次剔毛发、婴婴金金铁铁受受辱辱
通 “剃” 束在颈上
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 而受辱 。
翻译下列句子:
借喻:喻指边疆
1.乃使蒙恬把守 边疆。
借喻:喻指污浊的官场
2.误落 尘网 中,一去三十年。 译:误入污浊的官场 ,一离开就是三十年。
(一)借喻的译法: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 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课堂示例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 字法”的哪一方法。
课堂示例解析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留、删、换、调、补、贯
范氏 富, 盍
已
乎?
范家 富贵,为什么不 停止这门婚事呢? (留)(换)(换) (换)(补)(换)
献子 执 而 纺 于 庭 之 槐。
范献子 把 董叔抓来 绑 在 庭院中 的 槐树上。
(留)(换)(补) (贯)(换)(换)(换)(换)
欲 而 得 之, 又 何请 焉?
董叔将娶于范氏 ,叔向曰:“ 范氏富 ,盍已 乎!”曰:“欲为系援 (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焉。”他日,董祁 (即范氏,嫁给董叔后便称“董祁”) 愬(诉) 于范献子 (范氏之兄) 曰:“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叔向过之,曰“子盍为 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 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3. 余意其怨我甚 ,不敢以 书相闻。
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 信给他。 文言翻译的方法三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
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换作现代词。
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 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 及其它特殊句式, 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⒈夫晋,何厌之有? 倒装:晋,有何厌?(宾语前置) 译: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的呢?
一、翻译的基本原则 文采
准确
通顺
? 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信___ 、_达___ 、雅____ 。
? 第二: 字字落实,以__直__译_ 为主,以_意__译__ 为辅。 ? 第三: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_留__、 _删___ 、
__换__ 、__调__ 、 __补__ 、__贯__ 。
留
删
年 级:高三
科 目:语文 教 材:粤教版
课 题:常见文言句式整理积 累——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课 型:专题复习课 授课人: 魏少良 单 位:梅州市五华县横陂中学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题 基本要求。
2、通过学习掌握文言文翻译的 方法技巧。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高考文言语句翻译 题中出现的问题。
你想要的 得到
了,还 请求什么 呢?
(补、换)(删)(换)(删) (换)(调、换)(换)
思考:命题者为什么要选这三句作翻译题? 有什么命题规律?
(1)范氏富,盍已乎?
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这门婚事(亲事)呢?
(2)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3)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你想要的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换
调
补
字
贯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 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翻译下列句子:
人名、年号
人名
11..赵赵惠惠文文王王十十六六年 年,,廉廉颇颇为为赵赵将将伐伐齐齐,,大大破破之之,,取取阳阳晋晋,,
拜 拜为为上上卿卿,,以以勇勇气气闻闻于于诸诸侯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