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胁迫对水稻主要生育性状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生长受到许多外部环境的影响,而盐碱胁迫是其中之一。

盐碱胁迫指的是植物在土壤中遭受过高盐分和碱性条件的影响,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植物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上的变化,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和产量。

本文将探讨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

一、盐碱胁迫带来的影响1. 形态上的变化在盐碱胁迫条件下,植物的生长状况会大幅变化。

例如,盐碱度越高的土壤中,植物的根系会变短,角质层变厚,并形成许多侧根;茎干变细,会出现萎缩和减少代谢物质的传输等等。

这些变化都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很大影响。

2. 生理上的变化盐碱胁迫对植物的代谢和生理过程也会产生影响。

在盐碱度高的土壤中,植物要通过吸收水分来平衡土壤水分和体内的水分,但这样会在细胞内形成浓度梯度,导致细胞收缩。

这样的过程会引起细胞膜的不同程度破裂和细胞器的功能障碍,影响植物生长。

3. 产量降低盐碱胁迫除了影响植物的生长外,对植物的产量也会有所影响。

由于受到盐碱条件的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导致植物无法正常进行生长和发育,最终会导致植株的产量下降。

二、盐碱胁迫的影响机制盐碱胁迫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离子对植物的影响,这影响植物的生理和代谢。

下面将阐述这方面的具体机制。

1. 盐分积累盐分是导致植物受盐碱胁迫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土壤中出现过量的盐分,植物的根系将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且根内部的细胞也无法充分利用水分,这就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阻或死亡。

2. 离子紊乱盐碱度高的土壤中主要会存在Na+、K+、Ca2+、Mg2+等阳离子和Cl-、SO42-、HCO3-等阴离子的离子紊乱现象。

这些离子会在植物体内形成浓度梯度,导致细胞膜的破裂和细胞器的功能障碍,也会影响植物无机元素的吸收和转运。

3. 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在盐碱度高的土壤中,水分分配也会发生改变。

对于植物而言,将水分从根吸收并输送到叶片上,是实现光合作用和转运营养的必要条件。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盐碱胁迫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超过了植物所能够忍受的范围,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一种现象。

在许多地区,盐碱胁迫成为了限制作物生长和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研究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盐碱胁迫会引起植物体内外环境的紊乱,导致一系列生理和生化过程的异常,从而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

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渗透压受到影响:盐碱胁迫会导致土壤盐度和碱度增加,使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受到限制,降低了植物细胞的渗透压,导致细胞膜和细胞内部的水分调节受损,影响正常的代谢活动。

2. 离子平衡失调:盐碱胁迫会导致土壤中的盐分进入植物体内,使得植物体内的钠、钾、钙等重要离子的平衡受到破坏,引起离子紊乱,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 毒物蓄积:盐碱胁迫会导致植物体内有毒物质的蓄积,如氧化胁迫产生的活性氧、游离脂肪酸、游离氨基酸等,这些有毒物质的积累会引起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4. 生理代谢异常:盐碱胁迫会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养分吸收和转运等,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到限制。

二、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应对措施针对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通过改良土壤环境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减轻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 土壤改良盐碱胁迫土壤改良是减轻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措施。

主要包括降盐剂化学降盐、有机物改良、微生物治理等。

利用有机物改良土壤,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和活性,从而减轻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植物耐盐碱品种选育在盐碱胁迫地区,选育耐盐碱植物品种是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的重要途径。

耐盐碱植物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在盐碱胁迫条件下生长和发育。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盐碱胁迫是指土壤中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或碳酸氢根离子(HCO3-)等高浓度的盐碱离子对植物生长与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

盐碱胁迫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
素之一。

本文将阐述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根系受到损害:盐碱胁迫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降低,从而使根系逐渐失去水分,造成根系发育不良、气孔关闭等。

2. 细胞功能受损:盐碱胁迫会导致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物质之间失衡,从而导致氧
化性物质在细胞内积累,会对细胞及其功能造成损害。

3. 光合作用受阻:盐碱胁迫会导致光合色素含量减少、叶绿素退化、光合酶活性降低,从而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

4. 生长受阻:盐碱胁迫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株高减矮、生物量降低等问题。

应对措施
1.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腐熟有机物、石灰等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

2.种植抗碱植物:选择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如碱蓬、碱蒿等,以提高抗盐碱的能
力。

3.调整农业措施:采用间作、轮作、深耕、低密度等方法,以减轻盐碱胁迫。

4.生理调节:适当施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生长素等,以提高植物的适应性
和生长能力。

5.灌溉水质调节:采用酸性水溶液浇灌以改善盐碱环境,也可以通过膜处理纯化灌溉水,防止土壤因灌水而受到污染。

总结
盐碱胁迫是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无论是调整农业措施还是采用现代
技术对土地进行治理和改良,都需要全面考虑现实需求和植物生态平衡。

根据植物的需求
与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盐碱胁迫对策,从而保证植物健康成长,提高农
业生产水平。

干旱地区盐碱化问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干旱地区盐碱化问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干旱地区盐碱化问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干旱地区的盐碱化问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其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盐碱化指的是土壤中盐类和碱性物质的累积和聚集,导致土壤盐碱含量过高。

在干旱地区,由于降水稀缺,蒸发强烈,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盐碱化问题更加严重。

盐碱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肥力下降:盐碱化土壤中盐类和碱性物质的积累会破坏土壤结构,阻碍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供应和植物的吸收利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同时,高盐度和高碱度对土壤中微生物活动产生抑制作用,减少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使土壤贫瘠化。

2.作物生长受限:高盐度和高碱度会直接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盐分会干扰作物的水分平衡,抑制水分的吸收和运输,导致作物叶片的脱水和叶片边缘焦枯。

其次,盐分的积累会破坏细胞的渗透压平衡,导致细胞萎缩和死亡,表现为植株萎缩、黄化和凋落。

此外,高碱度会降低土壤中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可利用性,导致植物发生缺铁、缺锌等营养不良症状。

3.减少农作物产量:盐碱化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会限制作物根系的活动和生长,导致作物的吸收面积和吸收养分的能力减弱。

同时,盐分和碱性物质会与作物根系中的水分竞争,加剧作物的干旱胁迫。

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叠加作用,盐碱化土壤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生长速度减慢,进而导致农作物的产量显著下降。

4.品质下降与农业结构调整:盐碱化土壤中的盐分会进入作物的体内,改变作物的生长环境,对作物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盐分会降低作物的糖分和维生素含量,影响农作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另外,大规模盐碱化问题也会使得传统农作物品种的选择受到限制,促使农业结构调整,引入耐盐碱的作物品种,以适应干旱地区的特殊环境。

针对干旱地区盐碱化问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和改善:1.盐分淋洗:通过地下排水或深层灌溉,将盐分从土壤中淋洗出去,以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2.改良土壤:添加石膏、有机肥料等改良剂,帮助土壤释放盐分和碱性物质,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肥力。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盐碱胁迫是指土壤中盐碱含量过高,超出植物生长所需范围,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的一种环境因素。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全面的,包括根系生长受阻、养分吸收减少、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等,进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针对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帮助植物更好地抵御盐碱胁迫,提高耐盐碱能力。

下面将从影响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根系生长受阻盐碱胁迫导致土壤中盐碱离子浓度增加,盐碱进入植物根系后,会阻碍植物根系的生长,使根系发育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植物对土壤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2. 养分吸收减少盐碱胁迫会导致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的养分减少,同时还会增加土壤中的毒性离子,如氯离子和钠离子等,这些对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均有一定的影响。

3. 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盐碱胁迫还会影响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导致植物水分的大量流失,从而使植物在盐碱胁迫下出现脱水状态,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

二、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应对措施1. 选择耐盐碱品种和改良土壤通过培育和选育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品种,以提高其对盐碱胁迫的抵抗能力。

可以采用改良土壤的方法,如施用有机质肥料、石灰或者石膏等,来改善盐碱土壤环境,并减少盐分对植物的危害。

2. 调节土壤盐碱环境通过土地排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调整土壤pH值等措施,减少土壤中盐碱离子的累积,降低盐碱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提高土壤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适应性。

3. 提高植物的抗盐能力可以通过外源物质的处理来提高植物的抗盐能力,如适当的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护酶等,以增强植物对盐碱胁迫的抵抗力。

4. 使用生物技术手段改善植物抗盐能力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来改良植物的抗盐能力,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与抗盐碱相关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中,以提高植物对盐碱胁迫的抵抗性。

5. 寻找新的治理盐碱土壤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寻找新的治理盐碱土壤的方法,如生态修复、土地复垦等,来减轻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盐碱胁迫对植物形态和生理生化影响及植物响应的研究进展

盐碱胁迫对植物形态和生理生化影响及植物响应的研究进展

盐碱胁迫对植物形态和生理生化影响及植物响应的研究进展盐碱胁迫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超过了植物所能耐受的范围,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盐碱胁迫已经成为限制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盐碱胁迫对植物形态和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及植物对盐碱胁迫的响应机制,对于解决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就盐碱胁迫对植物形态和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及植物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盐碱胁迫对植物形态的影响1.1 根系形态盐碱胁迫会导致土壤渗透压升高,阻碍植物吸水,在这种情况下,植物为了维持正常的水分平衡,根系会产生一系列形态和结构的改变。

盐碱胁迫条件下植物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根长、根数和总根表面积减小,根尖褐化、受损,根系生物量减少。

盐碱胁迫会导致植物叶片发生黄化、枯焦、叶片边缘卷曲等现象,叶片凋零和株高减矮。

盐碱胁迫还会影响叶片的生理功能,导致叶面积减小、叶片厚度减薄。

2.1 植物水分代谢盐碱胁迫导致土壤中盐分过高,抑制了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加重了植物体内的水分胁迫。

植物为了应对盐碱胁迫,便通过增加根系水分吸收能力,减少蒸腾量等途径来保持水分平衡。

2.2 植物光合作用盐碱胁迫会导致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盐碱胁迫还会影响植物叶片的气孔运动,导致植物的气体交换受到影响。

盐碱胁迫对植物的生长素代谢产生重要影响,会导致植物中内源和外源生长素含量的改变。

盐碱胁迫还会影响植物茎、叶和根部的生长素合成和代谢途径。

3.1 生长调节物质的积累和分布许多研究表明,植物在盐碱胁迫条件下会积累大量的生长调节物质,例如脯氨酸、赖氨酸、内源激素等。

这些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且参与抗逆性的调节。

3.2 抗氧化系统的激活盐碱胁迫会导致植物体内大量活性氧的积累,造成氧化伤害。

植物通过激活抗氧化酶系统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和蛋白质的完整性。

盐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盐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盐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随着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盐胁迫已成为影响作物生长和生产的最大因素之一。

盐胁迫是指在土壤中存在过量的盐分,这些盐分可以通过蒸发和灌溉水中的含盐量进行积累。

盐胁迫会直接影响可食用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对于维持作物的生命活动,可以分为生长、发育和成熟三个阶段。

盐胁迫对作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干旱、脱水、离子平衡、生理代谢和光合作用等方面进行干扰和破坏。

具体的影响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离子吸收和转运盐胁迫会影响植物的吸收和利用营养元素,尤其是对钾和钙的吸收和利用减弱。

同时,在过量盐分的作用下,植物细胞内的钾、钠离子含量会显著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代谢和生长发育。

高浓度的盐分也会影响根系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植物的循环。

2.影响生理代谢盐胁迫会显著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从而导致植物合成某些化合物的能力下降。

具体来说,如核酸、蛋白质、酶、叶绿素等主要代谢产物都会受到减弱,从而影响植物繁殖能力和植物的抗逆性能力。

3.影响光合作用盐胁迫会显著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光合速率下降。

由于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在盐胁迫下植物通常不能完成光合作用,从而限制了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能力。

同时,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状况的负面影响也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失衡。

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尤其是在面临严峻的环境和气候变化时,需要寻找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了解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和相应的生理机制,可以为培育更具抗性的作物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在探究盐胁迫背后的生理机制的过程中,也可以为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提供完善的科学方法和措施。

总之,盐胁迫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探究其具体的生理机制,并相应地采取措施以提高作物的适应能力,优化农业生产,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品和农村的需求。

水稻在渍害与盐碱胁迫中的遗传调控

水稻在渍害与盐碱胁迫中的遗传调控

水稻在渍害与盐碱胁迫中的遗传调控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水稻作为全球粮食生产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渍害与盐碱胁迫等环境应激下的表现引起了广泛关注。

因此,深入研究水稻在此类环境应激中的遗传调控机制,对于提高水稻的耐性和减少其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渍害水稻主要栽培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泥质土或淤泥质土上。

然而,经常被水淹覆的土壤会影响根部呼吸,导致缺氧,进而导致水稻生长受到抑制。

研究表明,渍害和氧缺乏对于生长代谢不良和生产力下降具有很大影响。

许多研究团队已发现许多与水稻渍害抗性相关联的基因。

例如,研究表明,OsDRIP1基因的过度表达可提高水稻的渍害耐受性。

另外,在OsEREBP1 48h处理后的渍害条件下,过度表达的基因可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减少丙二醛(MDA)积累,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并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因此,提高OsEREBP1在水稻内的表达有望提高水稻的抗水淹能力。

盐碱生境水稻的另一个困难是生长在盐碱土壤上。

长期的盐碱胁迫对水稻的生长及开花结籽能力的降低很明显。

因此,如何提高水稻的盐碱胁迫耐受性是当前许多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

水稻在应对盐碱胁迫时,可通过激活碱质无机磷酸酶类基因,以降低盐分的聚积。

同时,水稻可通过开普勒病毒感染诱导表达1 (OsKTI1)避免盐胁迫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

更重要的是,研究表明,钾调节磷酸转移酶2(OsAKT2)基因能显著提高水稻对盐碱胁迫的耐受性。

未来展望从遗传调控的角度考虑,水稻的遗传多样性是其耐受性差异的根源之一。

通过利用现代基因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来获取大量的SNP标记,为基于基因组的选择育种提供了支持,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抗性。

未来的研究还有待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揭示更详细的遗传调控机制,并实现更加针对性且持久的育种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 2004, 13(1): 43-46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SW-19-3-02);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C08B8) 作者简介:梁正伟(1962-),男,博士,研究员,从事植物抗逆生理生态研究。

E-mail: liangzw@ 收稿日期:2003-07-15盐碱胁迫对水稻主要生育性状的影响梁正伟,杨 福,王志春,陈 渊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12摘要:对7个水稻品种(品系)和苏打盐碱土(pH 6.51~9.81)进行盆栽试验,探讨了盐碱胁迫对水稻株高、秆长、分蘖和抽穗期等主要生育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使水稻株高降低、秆长缩短,且盐碱度越大,降低幅度越大;盐碱胁迫使水稻单株分蘖力明显下降,使分蘖高峰明显推迟或不出现分蘖高峰;水稻抽穗期随着盐碱度的提高,其延长的天数越长,并且发现不耐盐碱的早熟品种比耐盐碱的中晚熟品种抽穗晚;水稻成熟期的株高或秆长不宜作为衡量其耐盐碱强弱的主要指标,只能作为一般参考指标。

水稻单株分蘖力(茎蘖数)和抽穗期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是衡量水稻耐盐碱强弱的良好指标。

盐碱地种稻应重视选择单株分蘖力较强的耐盐碱品种,这对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稻;盐碱胁迫;基因型;生育性状中图分类号:S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1-0043-04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在水源充足的条件下苏打盐碱土种稻是其改良和利用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 2]。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许多科学问题,如品种的科学选择问题,耐性指标体系的确立以及不同盐碱胁迫下水稻生育特性的变化规律等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水稻抗盐性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且多以滨海盐土或NaCl 中性盐溶液作为选择压力,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而以碳酸盐含量较高的苏打盐碱土作为选择压力的耐碱性研究较少。

郑少玲等[3]开展了水稻抗盐机理研究,宋景芝[4]、蒋荷[5]等做了水稻耐盐鉴定指标的研究,方良俊[6]、Marassi [7]开展了耐盐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变异研究。

程广有[8, 9]、李毅民等[10]对耐盐碱水稻筛选方法和鉴定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

通过我们的研究和水稻的生产实践得知,水稻耐碱性与耐盐性一样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

为了探讨苏打盐碱环境下水稻不同基因型的胁迫反应和耐盐碱指标体系,本文利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pH 的轻重度苏打盐碱土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对水稻耐碱性指标做了进一步探讨。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和试验设计供试水稻品种(品系)7个:下北、藤系138、早锦、辽盐糯4号、盐粳1号、寒九、86X-91。

设3种土壤处理C 0、C 1和C 2,其中C 0为对照(非盐碱土),取自吉林农大试验站旱田土(pH 6.51,全盐、HCO 3-、速效P 、速效K 、碱解N 、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4 g/kg 、0.37 g/kg 、28.95 mg/kg 、109.50 mg/kg 、84.30 mg/kg 、19.01 g/kg )。

C 1为轻盐碱土,取自吉林省农安县盐碱荒地(pH 9.49,全盐、HCO 3-、速效P 、速效K 、碱解N 、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37 g/kg 、1.76 g/kg 、10.80 mg/kg 、132.50 mg/kg 、72.30 mg/kg 、13.39 mg/kg )。

C 2为重盐碱土,取自吉林省农安县盐碱荒地(pH 9.81,全盐、HCO 3-、速效P 、速效K 、碱解N 、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08 g/kg 、3.69 g/kg 、14.00 mg/kg 、157.50 mg/kg 、85.80 mg/kg 、16.72 g/kg )。

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

盆钵规格:高27 cm ,上口直径28 cm ,底口直径20 cm ,无渗漏。

每盆装土10 kg ,每盆各施纯N 、P 、K 的质量为 0.920 g 、0.415 g 和0.615 g ,并于6月13日、7月8日和7月30日各追硝酸铵0.8 g 、0.6 g 和1.0 g 。

6月1日插秧,秧龄36 d ,叶龄4.0~4.5 叶,密度为3穴/盆、4株/穴。

盆栽管理按照水稻生育特性进行。

1.2 调查项目及方法水稻返青后,每隔6 d 定点定株调查株高、茎数,水稻抽穗期间调查各处理始穗、抽穗和齐穗日期。

其中始穗为小区有10%稻穗穗顶露出顶叶叶鞘,抽穗为50%,齐穗为80%。

成熟时调查水稻秆长及节间长度。

2 结果与分析2.1 盐碱胁迫对水稻株高的影响图1是不同盐碱强度下7个水稻品种(品系)平均株高的动态变化模式。

从图1可见,盐碱处理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产生了明显的抑制效应,且各处理的抑制效应大小为C 2>C 1>C 0。

就株高而言,如果某水稻品种的C 1或C 2曲线与C 0平均间隔越小,说明该品种越耐盐碱,反之则不耐盐碱。

盐碱胁迫致使成熟期株高明显降低,但C 0、C 1、C 2处理间株高并未完全达到应有的显著性差异,且规律性不强(表1),说明成熟期株高性状不宜作为衡量水稻耐盐碱性强弱的主要指标,只能作为一般参考指标。

2.2 盐碱胁迫对水稻秆长及其节间长度的影响盐碱胁迫使株高降低的同时,成熟期的秆长也显著缩短44 生态环境第13卷第1期(2004年2月)(表1,图2)。

虽然C0、C1、C2处理间秆长几乎所有的品种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但品种间差异不明显(表1),说明成熟期秆长不宜作为衡量水稻耐盐碱性强弱的主要指标。

从7个水稻品种(品系)的平均节间长度变化来看,盐碱胁迫使各节间长度明显缩短。

在C2重盐碱区,第3节间(自穗颈节向下各节间依次定义为1、2、3、4节间)长度比非盐碱区C0缩短40.5%, 其次是第2节间缩短34.9%。

而在C1轻盐碱区则主要是第2节间伸长受抑制最大,其比非盐碱区C0缩短17.8%, 其次是第3节间为12.1%(图2)。

除极晚抽穗的辽盐糯4号外,其它6个品种各节间长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图3),不表现品种的特异性。

由此可见,盐碱胁迫主要抑制了水稻第2、3节间的伸长,这一伤害症状与拔节期生育受阻有关。

因此,盐碱地种稻宜重视前期,尤其是拔节孕穗期的田间管理,如降低土壤盐分及有害离子含量,加强水肥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2.3 盐碱胁迫对水稻分蘖的影响图4分别示7个水稻品种(品系)盆栽试验不同处理单株茎蘖数的动态变化。

由图可见,单株茎蘖数受盐碱环境影响较大,而且品种间差异明显。

C0区代表某品种固有的分蘖能力,可见下北的分蘖能力最强,86X-91最弱。

盐碱胁迫使单株分蘖力明显下降。

如C2区品种间差异明显大于C1区,早锦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C1、C2曲线密集型),其次为藤系138、盐粳1号、寒九。

其中辽盐糯4号和寒九抗轻盐碱能力较强,但抗重盐碱能力却较弱。

由此可见,同为分蘖力强的中晚熟品种(如下北和早锦),在轻重盐碱胁迫下,单株分蘖力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决定于该品种耐盐碱性的强弱。

因此,盐碱地种稻宜重视选择单株分蘖力较强的耐盐碱品种,这对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盐碱胁迫不仅阻碍分蘖的生长发育使单株分蘖力下降,而且使分蘖高峰明显推迟或由于部分主茎和分蘖的死亡,不出现分蘖高峰。

例如C1处理下,分蘖高峰一般比C0推迟6~12 d,而C2处理推迟了18~24 d。

可见,分蘖发育延迟是导致盐碱地水稻抽穗开花延迟,抽穗不整齐和抽穗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因此笔者认为,单株分蘖力(茎蘖数)是衡量水稻耐盐碱强弱(生物耐盐力)的一个良好指标。

2.4 盐碱胁迫对水稻抽穗的影响由表2可知,碱胁迫使水稻品种的始穗、抽穗、齐穗期明显延迟,且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如在C1处理下,7品种下北藤系138 早锦盐粳1号寒九86X-91项目平均检验平均检验平均检验平均检验平均检验平均检验株高C0 88.5 aA 88.3 aA 86.3 aA 90.7 aA 88.5 aA 98.1 aAC178.4 ab A 80.0 abA 78.3 abAB 76.1 bcAB 78.0 abA 88.8 aAC273.6 bA 72.0 bA 68.8 bB 66.5 cB 72.2 bA 67.6 bB秆长C056.7 aA 56.2 aA 57.1 aA 58.2 aA 57.9 aA 65.4 aAC149.3 bB 49.4 bB 53.1 bB 50.7 bB 50.3 bB 54.4 bBC245.5 bB 41.4 cC 42.9 cC 40.0 cC 42.2 cC 47.0 cC图2 不同处理秆长及其节间长度图3 不同水稻品种和处理相对节间长度的变化梁正伟等:盐碱胁迫对水稻主要生育性状的影响 45个品种的始穗、抽穗和齐穗期分别比C 0平均延长2.8 d 、3.9 d 和3.3 d 。

而C 2处理延迟天数更多,其分别比C 0延迟7.3 d 、10.7 d 和13.2 d 。

如果从各品种的抽穗率动态变化上观察比较(图5),就会发现在同一处理区,曲线越靠近左侧的,抽穗期越早,越靠近右侧的越晚。

在轻盐碱C 1处理区,抽穗较早的品种依次为寒九>86X-91>藤系138>早锦,且分别与C 0区排列次序相同,不同的是曲线向右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平移,表明其抽穗受盐碱胁迫而延迟。

在重盐碱C 2处理区,抽穗较早的品种次序则为寒九>藤系138>早锦>86X-91,即寒九表现最好,86X-91最差。

一般而言,早熟品种早抽穗,但由于品种间耐盐碱性存在差异,同一熟期类型的品种在盐碱地上生长并不完全遵守早熟品种早抽穗的一般规律,尤其是抗盐碱性较差的品种,由于前期生长发育受阻抽穗期有时比中晚熟品种还要晚。

如寒九、86X-91同为早熟类品种,但86X-91由于耐盐碱性较差,在重盐碱土上抽穗晚于中晚熟品种的早锦,其始穗、抽穗、齐穗期分别比其C 0延迟12.7 d 、16.9 d─◆─ C 0 ─▲─ C 1 ─●─ C 2图4 盐碱胁迫下7个水稻品种(品系)单株茎蘖数动态变化品种 始穗期,插秧后天数/d抽穗期,插秧后天数/d 齐穗期,插秧后天数/d C 0 C 1C 2C 0 C 1C 2C 0 C 1 C 2 下北 61.2 68.5 70.5 65.2 73.2 78.7 68.7 75.3 84.6 藤系138 59.2 61.9 67.5 62.2 66.5 70.5 64.1 69.2 77.1 早锦 65.5 65.9 68.2 67.5 69.2 71.9 70.2 72.3 76.0 盐粳1号 67.5 69.0 81.0 71.2 75.2 85.2 75.9 76.2 97.5 寒九 54.2 54.5 61.2 59.3 61.3 63.5 62.5 63.2 65.0 86X-91 57.0 61.5 59.960.3 64.0 77.7 63.0 67.9 83.5 平均 60.8 63.6 68.1 64.3 68.2 74.6 67.4 70.7 80.6 平均延-2.87.3-3.910.3-3.313.2图5 不同水稻品种(品系)和处理抽穗率的动态变化46 生态环境第13卷第1期(2004年2月)和20.5 d,而抗盐碱性较强的寒九仅比C0分别延迟7.0 d、4.2 d和2.5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