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泥工技巧
泥工幼儿园教案

泥工幼儿园教案简介在幼儿园教学中,泥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课程。
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泥工也能让孩子们创造出各种有趣的作品,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和积极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堂适合幼儿园的泥工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在这堂泥工课上,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能够有趣地玩泥巴,更是帮助孩子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在这堂课中,我们不仅仅会告诉孩子们如何制作泥巴,还会告诉他们如何把泥巴变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教学准备在这堂课上,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工具: - 泥巴:我们可以准备各种不同颜色的泥巴,让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
- 人字拖:用来平整泥巴。
- 工具:比如刀子、铲子、滚筒等,让孩子们能够用来刻画和挖空泥巴。
- 容器:用来盛放泥巴和孩子们的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步:讲解泥巴的制作方法首先我们要向孩子们介绍泥巴的制作方法。
我们可以用图示法或者模拟法,让孩子们看到泥巴制作的过程。
然后让他们自己试着做一做,感受一下泥巴的质地和手感。
第二步:示范泥巴雕刻由教师示范,告诉孩子们如何使用工具和人字拖来塑造泥巴,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泥巴的可塑性,同时也能够教育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各种工具。
第三步:自由创作时间在学好了基础之后,现在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的时间了。
告诉孩子们可以随意设计自己的作品,真正地发挥创造力。
这里可以提供一些样本,让孩子们参考。
同时教师也要给出一些指导,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想法。
第四步:展示和分享在创作完成之后,让孩子们来一次展示和分享。
这样不仅仅是让孩子们了解彼此的作品,同时也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在展示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请家长参加,让家长们能够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在这一节泥工课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示范,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泥巴的可塑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能够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在这堂课上,孩子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快乐,这也是我们这一节课的最终目标。
大班幼儿泥工活动特点及指导策略

大班幼儿泥工活动特点及指导策略泥工活动是幼儿园中十分重要的活动之一,可以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感官运用、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等。
特别是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在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需要更多的挑战和创新,下面将详细介绍大班幼儿泥工活动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1.增强主动性: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泥块、工具、形状等材料,表现出更多的个性和主动性。
2.细节化: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细节意识,可以更加关注作品的细节表现,注意造型、色彩、质感等,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细腻。
3.趣味性:大班幼儿具备了较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可以通过泥工活动让他们感受自由、放松和有趣,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4.创造性: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泥工活动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作品,表现出更多的艺术特质。
5.多元化: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了较高的自我意识和审美能力,可以更加关注材料的多元化和创意的多样化,展现出更丰富多彩的泥工作品。
1.提供自由创作环境:大班幼儿是高手了,他们不必再被唯一正确的答案所限制。
在泥工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该是提供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提醒实践中的规则:虽然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但在实践中有些基本的规则还是需要教师提醒细心注意。
比如使用期限,泥工中的灰尘和垃圾要注意清理,注意保持手部卫生等。
3.引导多元化思路: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已经开始具有较高的审美意识,可以尝试更多元化和创新的策略。
教师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材料,比如颜色材料、不同形状的工具、各种造型等,帮助幼儿拓宽思路,创造出更有创意性的作品。
4.鼓励互动对话:幼儿在泥工活动中经常会有很多想法和想法,但是他们可能还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这时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对话等方式来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刺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5.记录和展示作品:最后,老师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记录下来,以便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
探讨教师在大班泥工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探讨教师在大班泥工活动中的指导策略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泥工活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深受幼儿的喜欢,还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大班幼儿由于接受到知识面更广,动手能力更强,思维创新能力更丰富,因此在泥工活动中,呈现的作品也更加完美。
本学期我班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建设了以泥工为特色的美工区。
本文从实践操作中,对教师在泥工活动中指导策略进行了一些总结。
一、大班幼儿在泥工活动中的特点泥工活动指的是利用泥土、黏土、橡皮泥、彩泥、陶泥等泥塑材料,采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塑造出半立体或半立体形象的一种手工活动。
幼儿主要运用揉、压、搓、卷、捏、绕、剪、刻、画、粘、团、涂等手法,大胆发挥想象,进行泥工作品的创作。
泥工活动具有具体形象性、可操作性、富有变化性等特点,备受幼儿欢迎。
由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个人行为能力、思维能力都较为成熟。
因此,在泥工活动中他们的专注力更强,创作意图更加明了,创新能力也更出色,并且他们的独立性更强,合作意识也更加突出,在泥工活动中操作的更为熟练。
在《幼儿园教育刚要》中,对大班泥工教学的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学习在整块泥中捏出物体的各部分,并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辅助材料塑造某些细节部分,学会塑造人、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动作,表现出主要的情节。
教师应围绕教育目标,充分挖掘泥工活动的教育价值,正确指导幼儿的泥工活动,帮助大班幼儿更好的进步、成长。
二、大班幼儿泥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1、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感兴趣时注意力最集中,感知力最强,掌握知识技能力最快,兴趣是幼儿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
良好的环境能够很好的激发幼儿创作的动力。
良好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物质环境中,由于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而在环境布置上我们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选取了有代表性和幼儿熟知的物体进行布局摆放,通过周围的视觉渲染,把活动区布置成富有艺术性的环境,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泥工中班教案8篇 (精编版)

泥工中班教案8篇《泥工中班教案8篇》这是优秀的中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泥工中班教案第1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泥工》,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1、学习团、压、捏、切、剪等彩泥创作基本技巧,提高造型能力。
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体验创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有使用彩泥活动基本工具的经验,会做一些基础造型。
2、材料准备:幼儿用品:塑料盘、湿毛巾、各色泥块、刀具、作品盒。
教师用品:彩泥示范作品、成品效果图、神奇妙口袋。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1、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预示活动的开始。
2、出示神奇妙口袋,请幼儿猜一猜,今天将要制作什么。
二、观察讨论从神奇妙口袋中拿出示范作品,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特征。
教师和幼儿共同以儿歌形式做简短总结。
小结:物品哪一部分最大、最重要,我们就从哪一部分开始做。
做完主体部分,再做零部件。
三、引领创作1、出示彩泥作品效果图,教师讲解制作步骤,使幼儿对彩泥制作的流程有初步的印象。
2、按照每一步骤,根据需求,按比例分配手中的彩泥。
3、重点讲述新技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操作工具。
4、幼儿跟随教师完成主体部分,零件部分幼儿可以根据成品效果图自己操作。
四、教师巡回指导1、提示幼儿把完成的部件放在盘中,用湿毛巾盖好。
2、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克服胆怯心理。
4、发挥想象,做出有新意的造型。
5、提倡同伴间的合作,相互帮助。
五、交流分享1、展示幼儿作品,小朋友可以玩耍,用它来讲故事和做游戏。
2、作品保存起来做教室和家里的装饰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泥工中班教案第2篇制作目的:学习手工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幼儿园教案小班泥工《可爱的小动物》

幼儿园教案小班泥工《可爱的小动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泥工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动物》,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通过动手操作,运用泥土进行小动物的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各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泥土进行小动物的创作。
重点:认识各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小动物玩具、图片、PPT课件。
学具:泥土、工具刀、牙签、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各种小动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引导幼儿关注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拿出小动物玩具,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师示范如何用泥土制作小动物,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步骤。
3. 幼儿动手操作(10分钟)(1)发放泥土和工具,让幼儿根据示范进行小动物的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中的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可爱的小动物》2. 内容:小动物外形特点小动物生活习性泥土制作小动物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泥塑。
答案:根据个人喜好和创意进行制作。
2. 作业要求: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小动物泥塑的制作,并拍照至班级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认识各种小动物,让幼儿了解了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幼儿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了解更多关于小动物的知识,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参观动物园,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小动物的可爱。
幼教论文浅谈小班幼儿泥工活动的指导策略

浅谈小班幼儿泥工活动的指导策略【关键词】;【正文】泥工活动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是美工活动的类型之一,是运用泥进行的塑造活动。
初入园的小班幼儿还不习惯于有组织的活动,对泥工制作是怎样一回事也不清楚,动手能力差,对于幼儿的泥工活动应怎样指导呢?一、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与课程单元相依存的活动内容依据幼儿的兴趣来选择有关的教育活动内容是一种较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美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丽莲·凯茨曾说过:“兴趣其实是儿童在不预期奖赏的情况下,愿意从事某种活动或追求某个目标的倾向。
”我们要深入幼儿的生活,了解他们,从幼儿的现实需求和兴趣出发来选择泥工活动的内容。
比如,结合课程单元《宝贝一家》、《车子叭叭》、《动物朋友》、《瓜果乐》,组织幼儿开展泥工活动。
幼儿制作出了自己喜欢的家人、车子、动物和瓜果。
其中,大多数幼儿制作的家人是妈妈;男孩子制作车子兴趣更浓,更有创意;女孩子爱做小兔,男孩子户外活动时爱找蜗牛,因此爱做蜗牛;制作的水果就是他们近期常吃的苹果、香蕉、樱桃、西瓜等。
另外,除老师预设外,可在幼儿的兴趣点上,让幼儿生成自己想创作的东西,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二、让幼儿在自主观察、玩耍的体验中学习简单技能小班幼儿还处于无目的的感知材料阶段,教师应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引发其塑造兴趣,鼓励其大胆地操作材料,体验快乐并提高对操作材料的了解与认识。
设置游戏情景能让小班幼儿尽快参与活动,依据这个年龄幼儿的塑造特点及水平,教师应更多地为其提供充分的活动材料和玩耍的机会。
在开展泥工活动前要让幼儿对泥产生兴趣,当他们拿到一团泥时,他们会反复捏弄着玩,一会儿揉捏,一会儿敲打,一会儿又拉长、分块,就是在不间断的反复的玩泥中,体验到泥通过自己手的作用会发生变形。
如,在泥塑活动中,不能注重作品的“好不好”、“像不像”,强调教师的“教”,应该更多地用问题引导幼儿去发现泥的可变性。
在一次活动中,我只对幼儿说了一句:“你们真能干,今天看看大家可以用泥来变什么?”一会儿工夫,孩子们纷纷向我介绍:“我的泥变成了萝卜”、“我的泥变成了小蛇”、“我的泥变成了大饼”、“我的泥变成了蛋糕”……随着我的一一肯定,孩子们对泥塑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
幼儿园中班泥工《泥娃娃》教案

幼儿园中班泥工《泥娃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泥工课程,教材为《幼儿泥工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制作泥娃娃。
泥娃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制作泥娃娃的基本技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娃娃的制作过程,学会运用团圆、搓长、压扁等基本技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泥娃娃的制作技巧,如团圆、搓长、压扁等。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工板、泥工刀、泥工模具、泥娃娃样品、多媒体设备。
学具:彩泥、泥工板、泥工刀、泥工模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泥娃娃样品,引导幼儿观察泥娃娃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制作泥娃娃基本技巧讲解(5分钟)讲解并示范泥娃娃的基本制作技巧,如团圆、搓长、压扁等,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制作方法。
3. 制作泥娃娃示范(10分钟)分步骤示范制作泥娃娃的过程,让幼儿跟随示范进行操作。
4. 幼儿动手制作(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个泥娃娃作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6.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制作泥娃娃的基本技巧:团圆、搓长、压扁。
2. 泥娃娃的制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泥娃娃。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泥娃娃,将作品带至幼儿园进行展示,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民间艺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制作泥娃娃的基本技巧:团圆、搓长、压扁。
幼儿美术泥工活动的教学策略探微

幼儿美术泥工活动的教学策略探微幼儿美术泥工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泥工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
在幼儿美术泥工活动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有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幼儿进行创作,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美术泥工活动的教学策略,并就如何有效地开展泥工活动进行深入探讨。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是泥工活动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泥工作品,或者向幼儿介绍一些富有创造力的泥工艺术家,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捏泥,感受泥的质地和形态,来帮助幼儿建立对泥工活动的基本认识,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为了促进幼儿的创作,教师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泥工材料和工具。
泥工材料可以包括各种颜色的橡皮泥、黏土、粘土和软陶等,而泥工工具可以包括模具、刻刀、擀面杖、搓条等。
通过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从中寻找灵感,创作出更加多样化的作品。
三、引导幼儿进行创作在幼儿美术泥工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地给予幼儿一定的创作指导,引导幼儿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以“示例+引导”的方式,给幼儿展示一些简单的泥工制作方法,例如捏一个小动物、做一个花盆等,然后引导幼儿按照这些方法进行创作。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主题和话题,来引导幼儿进行创作,例如“春天的小动物”、“我的家庭”等,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在创作中更加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四、鼓励幼儿展示作品在幼儿美术泥工活动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在幼儿展示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每个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提出肯定的意见和建议,并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通过展示作品,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泥工活动中。
五、注重过程的体验在幼儿美术泥工活动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幼儿创作过程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师泥工技巧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幼儿教师泥工技巧
泥工活动是幼儿手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具体形象性、可操作性、富有变化性等特点。
泥工活动的开展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深受幼儿的喜爱,因为“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手中握住一团泥,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轻松、愉快。
泥工活动的开展即培养了幼儿的技能技巧,又提高了幼儿素质,同时还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苏姆霍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这句话充分说明,在泥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
幼儿泥工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乃至整个幼儿教学中都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一、彩泥
1、彩泥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手工材料,它色泽鲜艳,柔软易塑,价格便宜,可以作为幼儿捏玩的玩具,塑造浮雕、圆雕的作品,既锻炼了孩子的小手,又丰富了他们的审美体验。
2、彩泥制作的基本工具
剪刀、牙签等。
3、彩泥制作的基本技能
分泥:就是用目测的方法把手中的泥按照所塑造物体的需要,按比例分出大小不同的泥块。
切泥:就是先把泥搓成条或压扁,用小竹片、小刀等工具把泥切成条、片、块等。
搓泥:就是把泥放在手心,两手合拢,上下搓动,或是把泥放在泥板上,用手来回搓,可以搓成所需要的样子,如:搓成面条、麻花、萝卜等等。
团泥:就是将泥块放在手心,两手合拢,手掌配合着不断旋转.揉成球体,可以制成糖葫芦、珠子、苹果等泥制品。
压扁:就是把泥搓成的长条或团成的球状,放在手掌内,用两手掌拍压,或是把泥放在泥工板上压成扁形,可做烧饼、车轮等泥制品。
二、泥工课对孩子的影响?
1、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专注力?
孩子的天性爱玩,在手工课上孩子的兴趣很高。
?孩子的注意力就在老师的手指尖上,他们细心观察动植物,专注老师手的变化,注意观察作品的颜色。
?
2、?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孩子的创造潜能如果我们不去挖掘就会慢慢的丧失。
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他们眼中的植物、动物、人物、景物……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相结合,从而他们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想象创造出无穷无尽的作品。
?
3、?提高孩子的耐心、自信心?
孩子们都非常得聪明、机灵,但是他们做事都缺乏耐心,在手工课程中会把他们改变成为一个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孩子,?对周围事物观察范围更广阔,?手指灵活,大小脑同步共用,从而达到了心灵手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幼儿园泥工教学策略
(一)结合幼儿生活实际,确立适宜的教育目标
小班:以玩泥为主,感受泥的柔软性,体验泥工活动的快乐,培养兴趣;利用不同图案模具(小鱼、汽车、小花、苹果)制作,学习分泥、团圆(馒头、土豆、点心)、搓条(油条、黄瓜)、压扁(小饼)的技能;并在教师的
指导下塑造一些外形简单、容易表达的物体,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及手眼协调能力。
中班:启发幼儿自愿表达自己的欲望,使用简单的辅助材料,学习连接(蛇)、捏边(包子、饺子)、在整体上捏出小部分(小勺、大象鼻子、长颈鹿);塑造组合物体(我的家、龟兔赛跑),并会利用工具拍打制作物体,培
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大班:激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创造物体,较熟练地使用工具及辅助材料,要求制作的作品更细致、光滑、牢固,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在创作泥工作品前,先带幼儿到自然界和生活中去感受和体验,丰富他们的视觉,加深他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同时提供各种不同的辅助材料,如实物、泥塑作品,各种果壳、贝壳、豆、牙
签、羽毛、纽扣等小物品或废旧物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添加、装饰。
这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和表现需要,而且有利于他们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
2.提供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
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有利
于幼儿创造能力及个性的发展。
活动中注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兴趣,重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与创作,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
待每一位幼儿,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精神环境。
让孩子自由地表现、大胆地表达,从而获得自信,发展了乐学和探究的精神。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孩子的创作技能
1.利用游戏,激发活动兴趣。
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可以随意联想、拟人、神话。
比如:孩子随手拿来搓几下,搓出个圆球,他们就叫它是“篮球”;拉一下长,就成了一根红萝卜;把一块方泥切去几刀,又变成了一辆小汽车;“超市”里孩子们在忙碌地买卖……在这种“过家家”式的“泥巴游戏”中,孩子们兴趣浓厚,也不断创作出令人叫绝的作品。
2.联系实际,引发创作动机。
幼儿由于年龄小及生活经验不足,所掌握的创造元素不够充足,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我们注重从幼儿身边最熟悉、最简单的物体人手,选择泥工活动内容,引发学习动机。
如单个形体的辣椒、香蕉、黄瓜、玉米、飞机、金鱼、鸭、鹅、青蛙、公鸡等形象,无不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
再如小班泥工活动“好吃的糖果”“香香的饼干”“美味烤肠”,中班泥工活动“我的家”“我爱的水果”,大班泥工活动“马路上的汽车”“生日蛋糕”等,这些来源于幼儿生活实际的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提升了活动的质量。
3.结合主题,开展泥工活动。
我们的泥工教育活动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主题活动有机融合,相辅相成。
如进行“车来了”次主题活动时,通过带幼儿看车、摸车、坐车、说车、画车、剪车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车后,教师设计了泥工活动:捏车。
孩子们
通过压、搓、团等方法,很快做出了汽车的基本造型。
有的孩子做了一辆大卡车,并用颜料将车头染成红色,车厢染成绿色,轮子染成黄色,漂亮的卡车出现在小朋友的面前,他们都兴奋不已。
通过捏车,幼儿能熟练地使用辅助工具,初步知道颜色之间的协调搭配,泥工的技巧也在不断地提高。
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始终兴趣盎然,乐滋滋地自我欣赏,兴致勃勃地向同伴炫耀,其乐无穷。
4.设置区域,渗透泥工活动。
由于受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幼儿的创造潜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让他们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层次的自我发展,我们专门设置了泥工活动区。
在区域里,教师根据主题及不同水平幼儿的需求,提供了成品、半成品,线类、瓶类、盖类、种子类、纽扣、颜料等大量材料,准备了刷子、刀子、铁丝等辅助工具。
孩子们在活动区里自由操作,有的做、有的染、有的刻……拿做好的蔬果给娃娃家里的娃娃喂食,放到超市里自由交易,从而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意识。
区域泥工活动,打破了美术教学的单一模式,时间自由掌握,材料自主选择,充满了无限吸引力。
5.启发诱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幼儿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的经验是最深刻的,对幼儿的主动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活动中,我们改变了“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传统模式,鼓励幼儿自主尝试、探索。
同时启发幼儿利用所掌握的美术技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着色、雕刻、组合等再创作。
如幼儿给已成形的水果上色,制作五颜六色的水果拼盘;用泥条盘成花篮、花瓶等不同的物体形象;用刀刻的方法在已成形的物体上刻出自己喜欢的花纹、图案等。
这样不但提高了幼儿泥工、绘画的技能,锻炼了
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同时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创造性劳动的愉悦,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6.开展亲子活动,深化泥工教育内涵。
家庭也是幼儿泥工活动的重要场所,而且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一日活动结束后,给幼儿布置任务,让他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作品,作品得到夸奖后,幼儿学习和创作的欲望会更加高涨;同时组织亲子泥塑技能技巧比赛,通过比赛强化幼儿泥工制作技能,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