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是急流》教案(高一上册)

合集下载

《我愿意是急流》获奖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获奖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一)读出美1、导入: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提问:这是一首什么诗?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

这是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裴多菲写给他的女朋友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他在诗中给了爱情一个新的诠释。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我们可以想象,在正处青春年华的诗人眼中,爱情是无限美好的,用青春的激情谱成的诗篇就更充满了美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体会它的美。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读出美!(投影:读出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爱情诗最美的地方,首先在于它的情感。

让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走进诗歌的情境,去触摸作者的灵魂。

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呢?这就要求我们先要理解关键词语所包含的意思,再利用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气的强弱、语调的高低等技巧把诗中的情感表达出来。

我们以第一段为例:投影: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深情舒缓地)/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放慢、降调)解说:第一句的重音应该放在“急流”“小河”上,因为他们代表着主人公。

而第二句的重音应是“崎岖”一词,这个词很关键,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山岩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象征着诗人在爱情之路上会遇到重重的艰难险阻。

读的时候要有起伏,读出凹凸感。

第三句应把重心放在“爱人”和“小鱼”上,读“爱人”时要深情舒缓,可以用一点气声,读“小鱼”则要突出那种可爱的样子。

最后一句是写在诗人的保护下,小鱼在水中悠闲欢快的、自由活泼地畅游,我们要读出小鱼的轻快感,尤其“游来游去”一词,是重音,应该语速缓慢、语调下降、采用轻声。

这里要说明一下,不一定要声音大才是重音,有时重音也可以用轻读的方式来表达,如“军港的夜啊静悄悄”,这里的“静悄悄”是重音,但它是通过轻声表现出来的。

好,我们请一个同学试一下。

(学生读)非常好。

大家看,我们经过这样设计和处理,就能在朗读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体会急流、小河所经历的撞击、坎坷及在它们的保护下,小鱼的自由欢快,从而体会诗人为了爱人快乐,而不畏坎坷,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的思想感情了。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了解诗歌创作的时期背景,分析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特点。

探讨诗人为何选择“急流”作为主题,以及这一主题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1.2 作者简介介绍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分析诗人创作风格的特点。

探讨诗人个人经历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关联。

第二章:诗歌主题与意象2.1 诗歌主题分析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对自由、独立、坚韧等品质的追求。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主题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2.2 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急流”、“岩石”、“荒野”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章:诗歌结构与形式3.1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如韵律、节奏、句子长度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结构对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3.2 诗歌形式探讨诗歌运用的文学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形式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诗歌语言与表达4.1 诗歌语言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词汇、语法、修辞等。

4.2 诗歌表达技巧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如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诗歌鉴赏与创作5.1 诗歌鉴赏分析如何鉴赏一首诗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诗歌。

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5.2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如选用意象、运用修辞等。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第六章:诗歌分析与解读6.1 诗歌内容分析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外延。

6.2 诗歌情感解读探讨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如激情、忧伤、渴望等。

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与诗歌产生共鸣。

第七章:诗歌应用与拓展7.1 诗歌应用分析诗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文学创作、演讲、写作等。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解他人需求的重要性,学会关爱和付出。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朗读与解析。

2. 诗歌主题讨论与思考。

3. 诗歌写作背景介绍。

4. 诗歌的情感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诗歌中的生僻字词理解。

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3. 诗歌主题的思考与讨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诗歌。

3. 采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诗歌的原文及其注释。

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准备教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多媒体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朗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2. 讲解诗歌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产生。

3.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

4. 深入解析诗歌的意象,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5.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2. 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这首诗歌,并尝试解释诗歌的主题。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这首诗歌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九、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诗歌学习方面的进步。

2.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他们对于诗歌主题的理解程度。

十、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章节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2.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诗歌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会角色的情感。

3. 创作展示:鼓励学生以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创作与诗歌相关的作品,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案:急流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急流”的概念和特点;2. 增强学生对急流的认识,提高其安全意识;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急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 急流的特征和危险性;3. 如何安全地应对急流。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急流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急流相关的问题。

步骤二:了解急流教师简要介绍急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急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步骤三:探究急流的特征教师带领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急流的特征和危险性。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经验,交流彼此对急流的理解和看法。

步骤四:了解急流的应对策略教师向学生介绍在面对急流时该如何安全地应对的策略,如激流撑杆、侧漂等。

重点强调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步骤五:解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一些与急流相关的问题,如何应对紧急情况、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步骤六: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主要要点和重要信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实施建议:1. 视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活跃课堂氛围;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其安全意识。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或参观急流景区,加深对急流的认识和理解;2. 开展相关比赛或活动,如拓展训练、漂流等,体验急流的刺激和乐趣。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意见的积极性、合作性等;2. 评估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包括应对急流的安全策略、问题解决的合理性等;3. 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评价,如总结、个人思考等。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对爱情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时代背景、诗歌主题。

2. 诗歌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情感。

3. 诗歌内涵阐述: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1. 诗歌意象的分析与理解。

2. 诗歌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3. 诗歌内涵的感悟与思考。

四、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2. 学生对爱情、人生、价值观的引导与塑造。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逐句解析、内涵阐述。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分享感悟。

3. 实践法:朗读、创作、表演。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我愿意是急流》及相关诗歌鉴赏资料。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

3. 教学工具:PPT、思维导图软件。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人及其作品《我愿意是急流》,激发学生兴趣。

2.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意象、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内涵的感悟,培养表达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表演,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诗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九、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诗歌《我愿意是急流》,写一篇关于爱情、人生、价值观的短文。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练习,准备参加课堂展示。

3. 推荐一位诗人或一首诗歌,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十、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确保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

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作者米开朗基罗·卜尼西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1.2 技能目标:1. 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米开朗基罗·卜尼西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发表时间和背景。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结构,包括诗节、诗句和韵律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形式美。

2.3 诗歌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主题思想,探讨诗人对于生命的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让学生阅读《我愿意是急流》诗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3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等,评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4.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评估他们对《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4.3 写作作品评估: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原文。

5.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米开朗基罗·卜尼西奥的生平介绍和相关作品介绍。

5.3 阅读理解测试题: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4 写作评价标准:制定写作作品的评价标准,用于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完整版)《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完整版)《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知识目标1、学习诗歌朗诵,在诵读中领略异国情趣。

2、了解裴多菲。

能力目标1、体会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本诗表现手法,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德育目标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把握一组组意象群和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诗歌形式。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2、比较阅读法。

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进行比较,这样可使学生对内容、情感及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来到美丽的阿拉善,湿湿的雨季和明媚的阳光触动了我的诗情。

愿为大家小读新作:因为世上少有秘境,所以秘境阿拉善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热爱,阿拉善人的头脑里贮藏着无尽的神奇和智慧。

因为世上少有至真至纯,所以爱才是需要用一生来追求和呵护的珍宝,所以才让世人跨越时空、用不同的语言来歌唱。

哪怕是千山万水,哪怕是遍体鳞伤,只要所爱常青,只愿所爱幸福。

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的柔情,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让我们一起走进19世纪的匈牙利去品味英雄人物裴多菲的追寻。

二、诗人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

1、坎坷的一生: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2、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领导1848年匈牙利革命,在为国牺牲时年仅26岁。

3、抒情的一生:他15岁开始写诗,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事诗。

最著名的抒情诗有《民族之歌》、《自由与爱情》、《我愿意是急流》等;最著名的叙事诗有《勇敢的约翰》。

裴多菲用民歌的形式描写人民的斗争。

他说:“在匈牙利人民中间,我的歌是为了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第一课”。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精选4篇)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精选4篇)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精选4篇)《我愿意是急流》篇1教学目的:揣摩诗的意象,体会诗的章法。

教学设想:一、将西方婚礼中的有关场景通过电教设备引入课堂,将德育与教材的学习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接受一次正确恋爱观的教育。

二、教学结构呈递进式复合状(分析写法时:作—仿—创;分析内容时:单样解读—多样解读爱情诗——革命诗;分析特色时:用裴多菲的诗来“现身说法”)。

三、各次朗读均配上有关爱情的比较合适的轻音乐名曲,以渲染气氛,强化美育效果。

四、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场景导入,引发思索1、放电影放映名著名片中在教堂里举行婚礼时的场景片断(从新郎新娘随着《婚礼进行曲》步入教堂开始,至新娘说出“我愿意”为止)。

2、提问题提问:看到这里,老师想打断一下,提个问题。

如果你是这一场景中的新郎或新娘,这时神甫忽然问你:“,你知道你说出这一声‘我愿意’之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吗?或者说,除了愿意娶她为妻(嫁给他)之外,你还愿意为她作出些什么?”,你怎么回答?3、写心声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地以排比段的形式,把自己愿意为对方做的事写在纸上(要求:言简意明,直抒胸臆,体裁不限),然后交流并对比评价。

学生自由写作。

交流时配以有关爱情的轻音乐,如《致爱丽丝》、李斯特《爱之梦》等。

4、作评价教师进行综合讲评。

讲评前和讲评时,要注意发现和褒扬用形象来说话的诗文及其学生作者。

二、引出裴多菲的诗歌《我愿意是急流》,供学生鉴赏和模仿1、引导教师:一百五十多年前,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板书作者)也写过和你们刚才所写同样内容的一首诗《我愿意是急流》(板书题目),写了这首诗以后不久(1847年秋),他就和他心爱的人儿森德莱·尤丽亚结为伉俪。

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一首诗。

2、聆听播放配乐诗朗诵《我愿意是急流》,电脑演示作者生平: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

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形象、抒情的语言。

3、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1、由经典爱情诗导入: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于1823年1月1日生于一个屠户家庭。

1849年7月31日,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他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抒情诗和8部长篇叙事诗,此外还有80多万字的小说、政论、戏剧和游记,有相当部分是在战火中完成的。

这样的高产率,在文学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主要作品有《诗集》、《使徒》等等。

他的很多诗都流传甚广,如著名的《自由与爱情》、《民族之歌》等。

二、感悟文本
诗中还用了以下几组比喻:“我”是荒林,爱人是小鸟;“我”是废墟,爱人是常春藤;“我”是草屋,爱人是炉中的火焰;“我”是云朵,爱人是夕阳。

体现了“我”对爱人怀有执着、热烈而纯洁的感情。

诗人将“我”比喻为废墟,将“爱人”比喻为常青藤,即使废墟静默地毁灭,我也不懊丧——这是一种悲壮的情怀,而支撑这悲壮的,正是我对爱人执着的爱。

三、品读文本
1.为什么我愿意是崎岖路上的“急流”而不是平坦路上的河流?
2.“我愿意是荒林”,把“荒林”改成“森林”如何?
不行。

“荒林”要保护小鸟(爱人)更困难,因此也更显示出“我”的勇气和决心。

3.“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改为“一阵阵的狂风/被我挡在外边……”,所表达的感情深度与原句是否相同?
不同,改后的句子是被动的。

原句表达了“我”主动、勇敢的一面,显示出直面斗争、保护爱人的决心和勇气。

这样可以表达出“我”对爱人毫无保留的爱,为了爱人的幸福——常春藤能够攀援,不惜“毁灭”自己,何其悲壮。

透露出了“我”对爱人小心呵护和珍视的态度和感情。

为了衬托出爱人的美丽,表现一种悲壮感人的爱情。

7.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将“夕阳”改为“朝阳”好不好?为什么?联系诗中比喻“爱人”的“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等形象,说说你的看法。

“朝阳”形象过于壮丽,与诗中的“小鱼”、“小鸟”等形象不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