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急救手册
急救手册

急救手册目录一、自然灾害应急1.1 洪水1.2 海啸1.3 地震1.4 泥石流、山体滑坡1.5气象灾害应急二、事故灾难应急2.1 道路交通事故2.2 水运事故2.3 铁路、轨道交通事故2.4 航空事故2.5 火灾事故2.6 拥挤、踩踏事件2.7 触电事故2.8 坠落事故三、社会安全应急3.1 恐怖事件3.2 抢劫3.3 暴乱3.4 绑架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4.1食物中毒4.2 非典(SARS)4.3 禽流感4.4 流行性感冒4.5 霍乱4.6 疟疾4.7 登革热4.8 口蹄疫4.9 艾滋病五、特殊旅游应急5.1 山地、高原、沙漠旅5.2 涉水旅游安全5.3 高空旅游安全5.4 冰雪旅游安全5.6 自驾游安全附录一:旅游自救知识1.1 创伤自救1.2 溺水自救1.3 烧伤和冻伤自救1.4 动物咬伤自救1.5 突发性疾病预防附录二:旅游保险知识1.1 旅游保险2.2 旅游保险注意事项附录三:国际主要国家急救热线一.自然灾害应急1.1洪水1.1.1遇洪水时的自救1)洪水到来时,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屋顶、楼房高层、大树等高的地方暂避;2)要设法尽快发出求救信号和信息,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3)落水时要寻找并抓住漂浮物,如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4)在水中时要不断踩水,用双手划水,尽力使头部浮出水面,最好脱掉鞋子和重衣服;5)汽车进入水淹地区时,要注意水位不能超过驾驶室和离合器,要迎着洪水驶向高地,不能让洪水侧面冲击车体,以防被卷走。
1.1.2遇洪水时的互救1)不会游泳者当发现有人溺水后,应该因地制宜寻找打捞工具快速救人;2)会游泳者救助溺水者方法:离溺水者不远时,可将竹竿或绳索抛向溺水者;(人拿竹竿求人图形)3)会游泳者在水中救助溺水者时,要从其背后托住腋窝,用仰泳方式将溺水者拖出水面,拉到岸边;4)会游泳者如果被溺水者抓住不放,可推其脸部或捏住其鼻子,使溺水者放手;一旦溺水者死死抓住救助者不放手时,应将其上肢由外向内用力回转摆脱。
强降雨应对手册

第 1 页 共 2 页 强降雨应对手册 【实用版】 目录 1.强降雨应对手册的简介 2.强降雨的危害 3.如何预防和应对强降雨 4.强降雨后的处理措施 5.结论 正文 【强降雨应对手册的简介】 强降雨应对手册是为了帮助公众在遭遇强降雨时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和财产安全而编写的。本手册提供了关于强降雨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以及应对方法,旨在帮助大家降低因强降雨而引发的风险。
【强降雨的危害】 强降雨在我国经常引发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仅对民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导致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因此,了解强降雨的危害性以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预防和应对强降雨】 1.关注气象预报:及时了解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降雨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2.提高防水意识:在强降雨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请注意观察积水情况,避免涉水行驶。
3.加固房屋:对于居住在低洼地区或山体滑坡风险区的居民,要及时加固房屋,提高抗风抗雨能力。 第 2 页 共 2 页
4.储备物资:提前准备一些应急物资,如手电筒、食物、饮用水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5.学习自救互救技能:了解一些应对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的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应对能力。
【强降雨后的处理措施】 1.及时进行灾后自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开展灾后自救,减少财产损失。
2.报告灾情:遇到重大灾情时,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救援部门报告,争取早日得到救援。
3.注意防疫:灾后要加强防疫工作,预防疫情发生。 4.重建家园: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结论】 强降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我们需要关注气象预报,提高防水意识,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降低强降雨带来的风险。
全民防灾应急手册(自然灾害紧急救援)

六. 震后的群众该如何组织自救
地震救援时应遵循先易后难,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和那 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此外,应特别注意先抢救医院、学校、旅馆等 人员密集的地方。
1
七. 如何寻找和营救被埋压人员 -1
首先,学会寻找被埋人员 1. 根据知情人提供情况,进行有目的的搜索定位,留意遇难人发出的
1
四. 被埋后如何自救 -1
1.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品 2. 用砖石、木棍等支持残垣断壁 3. 搬开身边砖瓦杂物,扩大活动空间 4. 搬不动不要勉强,以防周围杂物再次坍塌 5.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不使用明火。
1
被埋后如何自救 -2
逃生宝典: 地震时粉尘、烟雾和有毒气体的弥漫会十分严重,这是造成人员伤亡的 主要原因。应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无论何种情况都应有强烈求生欲望。尽可能向有光亮、透气的地方转移, 并设法钻出废墟。 如果地震时被困地下室和井下,一般没有必要慌张。地下建筑物相对地 面建筑比较安全,应尽可能查找并保护好水源、食品。必要时还应当收 集尿液维生。
44
三、冒顶事故发生前的征兆
➢支架发出异响、掉渣 ➢片帮煤增多 ➢顶板裂缝、漏顶
45
四、冒顶事故后如何自救
① 冒顶事故发生后伤员应尽一切努力争取自行脱离事故现场 ② 无法逃脱时,尽可能把身体藏在牢固支柱旁 ③
遭遇大面积冒顶阻塞巷道,即俗称“关门”时,应由班组长统一指挥,只留一 盏灯照明,用工具不停敲打管道向外报警
或出现大面积渗水 ➢其他现象如,灰泥或混凝土斜坡护面松脱,或有泥土冲蚀现象
39
四、遭遇泥石流和滑坡时应如何做
40
五、如何防御、防治泥石流、滑坡引起的山地灾害
EHS员工应急手册

大雾当大量微小水滴悬浮在近地层空气中,能见度小于500米时,就是大雾天气。
它会给城市交通带来严重影响,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大雾天气时,城市中排放的烟尘、废气等有害物质容易在近地层空气中滞留,影响人体健康。
应急要点¾机动车驾驶员应打开防雾灯,密切关注路况。
行驶中要减速慢行,控制好车速、车距。
¾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遇大雾天气、能见度过低时,应立即减速慢行,并将车驶向最近的停车场或服务区停放。
¾大雾天气出行,行走时应注意交通安全。
应戴上口罩,防止吸入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专家提示¾有呼吸道疾病或心肺疾病的人,大雾天不要外出。
¾大雾天空气湿度大,电力设备的绝缘表面会发生击穿现象,可能会造成大面积停电。
因此,家中应准备一些照明用具。
¾不要在大雾天气时外出锻炼。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的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预防房屋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门口放置八戒快走,雷公电母可不是好惹的!避震位置室内结构劳固、能遮掩身体、易形成三角支撑的空间的地方身体姿势蹲、坐或俯臣、蜷曲身体,尽量降低重心过后我们再撤!保护措施用软垫、脸分盆等保护好头部、颈部,掩住口、鼻顶个头盔,避免被砸伤!窄弄堂,高门脸,有危险!好大胆子!这么多易燃品多危险!不妙!不妙!1、将灭火器提至现场手机号码告诉对方,以便联系。
就从这条路逃生!除了高温之外,火灾现场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浓烟,能见度也很低,这些都大大增加了避险逃生的难度。
一旦不幸身处火场,最重要的是保持镇静,避免盲目作出错误的选择。
火场紧急避险要点如下:火场中的紧急避险措施1.发生火灾时要迅速判断火势的来源,朝与火势趋向相反的方向逃生。
要善于利用身边各种有利于逃生的环境和物品。
2.不要留恋财物,尽快逃出火场。
千万记住:逃离火场后不要再返回。
3.逃生过程中,尽可能关闭你经过的所有门,以减慢火焰和浓烟蔓延的速度。
千万不要钻入阁楼、厨房和卫生间内,更不要进电梯。
应急救护知识手册

应急救护知识手册沔渡镇学校编印目录应急常识篇一、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三、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和预警分级四、紧急呼救电话号码五、制定家庭应急计划注意事项六、熟悉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和位置。
自然灾害篇一、地震二、高温天气三、寒潮四、大风五、沙尘暴六、暴雨七、龙卷风八、雷击九、泥石流十、崩塌和滑坡十一、洪灾事故灾难篇一、火灾事故1、森林火灾2、家庭火灾3、人员密集场所火灾4、高楼火灾5、汽车火灾二、交通事故1、行人交通事故2、非机动车交通事故3、乘车人交通事故4、机动车交通事故5、高速公路(快速路)交通事故6、恶劣天气交通事故三、地铁事故1、地铁列车火灾2、地铁列车内毒气侵袭、发现可疑物品应急要点:3、地铁列车停电四、轻轨列车意外事故1、轻轨列车火灾2、轻轨列车停电五、民用航空事故六、铁路交通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篇一、中毒事故1、食物中毒2、有机溶剂中毒3、农药中毒4、毒鼠强中毒二、传染性疾病1、流行性感冒2、病毒性肝炎3、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4、狂犬病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6、鼠疫7、霍乱8、流行性出血热9、肺结核10、艾滋病1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三、急救常识1、心肺复苏法2、猝死3、溺水4、触电5、呼吸道异物阻塞6、眼灼伤7、严重的胸、腹外伤8、烫伤与烧伤9、骨折10、毒蛇咬伤11、几种搬运伤者的方法12、热昏厥应对措施13、小腿抽筋的急救方法社会安全事件篇一、公共场所突发险情1、球场骚乱事件2、游乐设施事故3、公共场所险情4、人防工程险情二、非法侵害事件1、街头抢劫2、入室盗窃与抢劫入室盗窃、抢劫3、绑架三、信息骚扰事件四、恐怖袭击事件五、特殊伤害事件1、放射源2、脏弹3、重大核事故应急常识篇一、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我国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自然灾害类: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暴雨应急预案

暴雨应急预案一、暴雨应急预案的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暴雨天气越来越频繁。
暴雨容易引发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交通、居民生活等带来巨大影响。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暴雨应急预案,对于降低暴雨天气的损失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暴雨应急预案的目的暴雨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在暴雨天气发生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有序地组织各方力量,减少暴雨对城市生产生活的影响,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完善的工作组织机制,专人负责组织和协调应急工作。
2.明确各负责部门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协同应对突发事件。
3.加强现场巡查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灾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4.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工作。
三、暴雨应急预案的流程1.预警阶段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预先预警,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预警阶段,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收集气象信息并进行分析,当预测到有暴雨天气出现时,应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知各部门及时启动防汛预案。
2.综合协调阶段在收到预警信息后,应该启动应急预案并组建工作组。
工作组应该由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综合协调救援力量,定期召开会议,做好信息共享和指挥协调。
工作组还应制定行动计划和应急预案,安排救援人员和物资,以及做好舆情监测和应对工作。
3.现场处置阶段在暴雨天气出现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和群众的生命安全。
此时,工作人员应该迅速赶往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具体做法包括:(1)采取措施疏散群众。
(2)加强巡查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上级领导。
(3)加强交通管制,组织有序疏导。
(4)安排积水排水工作,避免内涝造成更大的伤害。
(5)对受灾群众进行物资救援和救助,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4.后续处置阶段在暴雨天气过后,应该及时开展灾后评估,分析救援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做好后续工作,如清理现场和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
强降雨应对手册

强降雨应对手册 摘要: 1.强降雨应对手册的简介 2.应对强降雨的基本原则 3.如何做好预防和准备工作 4.遇到强降雨时的应对措施 5.强降雨后的恢复工作 正文: 【强降雨应对手册的简介】 强降雨应对手册是为了帮助公众和相关部门在遭遇强降雨时能够有效地进行预防、应对和恢复而编写的。本手册提供了一系列的实用建议和措施,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强降雨对人们生活和财产的影响。 【应对强降雨的基本原则】 在应对强降雨时,有几个基本原则需要遵循: 1.以人为本,确保人的生命安全。 2.及时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调联动。 4.科学防控,依法依规进行应对。 【如何做好预防和准备工作】 预防和准备工作是应对强降雨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关注气象预报,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2.加强排水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排水畅通。 3.提高防洪意识,了解所在区域的洪水风险。 4.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和责任人。 5.储备应急物资,如食品、饮用水、药品等。 【遇到强降雨时的应对措施】 当遇到强降雨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尽量避免外出,如必须外出,请注意安全。 2.居住在地下室或低洼地区的居民,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3.关闭电器,防止触电事故。 4.如遇洪水,尽量沿高处行走,避免被洪水淹没。 5.如遇险情,及时报警求助。 【强降雨后的恢复工作】 强降雨过后,要做好恢复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及时进行灾后评估,了解受灾情况。 2.加快排水,尽快恢复受淹区域的正常生活。 3.清理垃圾,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4.修复损坏设施,恢复交通、供电等基本生活条件。 5.加强疫情防控,防止疫情发生。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强降雨,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暴雨洪水正确的自防自救方法_暴雨洪水自防自救方法

暴雨洪水正确的自防自救方法_暴雨洪水自防自救方法知识点1。
暴雨前应做好哪些防灾准备?1.熟悉周边地形,注意低洼危险的地方。
2.确认避难地点和逃生路线。
3.要知道从家到学校的地方经过哪些低洼易积水的地方,也要知道哪些地方地势较高可以作为临时避难的地方。
4.参与社区防灾演练。
5.准备应对洪水的物品:防水板、绳子、沙袋、救生衣等。
6.准备防灾急救箱。
7.通过图书、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途径学习防灾避险知识。
8.有必要准备一套防灾急救箱,这在紧急情况下非常有用。
双肩背包适用于放置收音机和手电筒、方便的衣服和鞋子、三天的食物和水以及少量的卫生用品。
重量为10~15kg。
知识点二:暴雨时如何避险?1.暴雨期间室内应急避难所(1)不要外出,呆在室内。
(2)检查电路、消防等设施是否安全。
关闭气阀和主电源开关。
(3)密切观察房屋漏雨情况和室外水势。
(4)低洼地区的居民可以在门口放置挡水板、堆放沙袋或建造土坎,或者及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6)备好防灾急救包,随时准备撤离。
2.暴雨期间室外紧急避难所(1)停止室外活动,尽快回到室内。
(2)在室外积水处行走时,注意观察,靠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检查井、坑内。
(3)不要过河或桥。
不要在山旁、悬崖下附近通行。
(4)在街上行走时,注意双脚,防止跌入地下水井或沟渠。
(5)几个人一起,互相之间用绳子牵着走。
(6)如果高压线塔倾斜,电线下垂或断裂,请远离高压线塔,不要触摸或接近高压线塔,以防触电。
知识点三:水灾中如何撤离到安全地带?1.洪水来临前,注意通过电视广播收听天气预报和洪水警报。
观察洪水的迹象,邻居们互相提醒。
2.在城市中,住楼房的人向高层撤离,上到楼房的3楼以上,或者到指定的场所。
视洪水状况逐层向上转移。
住平房的人撤到指定避难场所。
3.洪水下游的居民必须尽快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如地势较高和坚固的建筑物顶部。
4.在乡村中,离开低洼可能淹没的地方,寻找地势较高、不容易被水淹没的地方转移,如堤坝、平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雨中的急救手册
引导语:
北京暴雨夺去了多人的生命。水火无情,面对大灾大难时,冷静思考,掌握要点,让您在灾难中
获得重生!
雷击
雷击是常见的暴雨天气灾害,常发生在户外活动多的场所,不易受人们重视,但其破坏性是巨
大的。本次灾害中亦有人因此遇难。
如何避免户外雷击?
1、遇到突然的雷雨,可以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以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
2、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
3、不要在水体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洼地及山顶、楼顶上停留。
4、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及接打手机。
5、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用电器的接地线。
如何预防室内雷击?
1、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2、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天线等可能将雷击引入
的金属导线。稳妥科学的办法是在电源线上安装避雷器并做好接地。
3、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触电
雷雨天气有可能造成一些高压或低压供电线路断线,还有可能导致供电设备短路和放电。如果
在这种天气出行或滞留在户外,需要注意预防触电的情况发生。
1、不要靠近架空供电线路和变压器,更不要在架空变压器下面避雨。
2、不要在紧靠供电线路的高大树木或大型广告牌下停留或避雨。
3、在户外行走时应尽量避开电线杆的斜拉铁线。
4、暴雨过后,有些地方的路面很可能出现积水。此时最好不要趟水,如果必须要趟水通过的话,
一定要随时观察所通过的路段附近有没有电线断落在积水中。
5、如果发现供电线路断落在积水中使水中带电的情况,千万不要自行处理,应当立即在周围做
好记号,提醒其他行人不要靠近,并要及时打电话通知供电部门紧急处理。
6、一旦发现有人在水中触电倒地,千万不要急于靠近搀扶,必须要在采取应急措施后才能对触
电者进行抢救。
7、万一电力线恰巧断落在离自己很近的地面上,那么首先不要惊慌,更不能撒腿就跑。这时候
应该用单腿跳跃着离开现场,否则很可能会在跨步电压的作用下使人身触电。
溺水
暴雨天气可能会导致大面积积水及山洪,暴雨灾害中,也有遇难者因被困车中导致溺水死亡。
那么,如何应对各种溺水情况?
如果不太会游泳,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
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
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如果在水中被困车内
1、解开安全带,解车门安全锁,立即完全打开车窗,安定情绪,进行深呼吸。车辆入水后,水
会快速涌进车内,这时水压非常大,车内的人很难打开车门逃生。只有当车内充满了水,车门两侧
压力相等时,才有可能打开门。
2、如果没有及时开窗,可以通过破窗锤来击碎车窗玻璃,让水尽快进入车内,增加逃生机会。
此外,注意猛踢、手握钥匙、用手机砸等方式无法有效的打破玻璃。
3、打开车门后,尽快向旁边游开。
如果在逃生时抽筋
在水中发生抽筋,千万不要惊慌,一定要保持镇静,停止游动,仰面浮于水面,并根据不同部
位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自救。使身体成仰卧姿势,用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使抽筋腿伸
直,并用另一腿踩水,另一手划水,帮助身体上浮。 山洪 暴雨也可能会导致山洪爆发,在这种情
况下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冷静,尽快向上或较高地方转移。
2、 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3、 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4、 如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或发出求救信号,寻求救援。
结束语:
最后,在我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同时,祝福还在灾难中的人们早日重建!
行政部
201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