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hemII2920详解

合集下载

化学吸附仪Auto 2920操作说明

化学吸附仪Auto 2920操作说明

注意事项:1,做低于室温或者H2-TPR一定要加冷阱,以防分析过程产生的水汽污染TCD;2,做样品前,要调查清楚样品的熔点或者分解温度,处理和分析温度要低于不稳定温度至少20~50 O C;3,氧化气氛中氧气浓度不能超过3%,做氧化气氛分析后请通惰性气体或者H2还原4~8小时;4,反应炉降温过程低于200 O C才能打开;5,拆卸安装反应管时,检查O圈是否齐全,不要落在装置里,以防下次使用出现漏气等故障;6,样品最好压片过筛,或者使用前保证颗粒均匀;7,控温的液氮泵链接处稍用力拧不动即可否则易坏,另轻拿轻放,不要撞在硬物上;8,如有问题向总负责人和分负责人询问,否则出现问题自负;使用步骤:一、开机1.检查气路,将实验分析所使用的气体连接到相应气路上;2.打开气体,压力控制在0.15MPa;3.开电脑,开仪器电源,开软件(时间允许预热半小时)二、准备1.称量样品1)戴手套,在U型管粗的一端加一团石英棉并用工具压实压平;2)称量空管质量记录m1,用纸槽加入样品,再称重,记录质量m2;2.安装样品管1)在样品管粗细两端分别安装上固定外套,固定卡套,O圈;2)将样品管垂直对准卡槽,固定外套向上推到底,拧紧卡套,关闭炉门;3.准备冷阱1)杜瓦瓶中先倒入一点液氮冲洗两次;2)加入一半以上的异丙醇,缓慢加入液氮一边搅拌一边加入液氮;3)有固体状出现可加剩余异丙醇,不停搅拌,加液氮至没有结块整体呈浆糊状且挂在搅拌棒上拉丝不掉(可用6 h以上)三、编辑分析文件(样品个数少可忽略此步骤)1.点击File—Open—Information,输入样品明eg. ×××-0001.smp(不可过长)2.点击右下角Directories中选择保存路径,点击OK;1)编辑Sample information:样品质量2)Analysis condition:分析方法3)Report Option:报告标题、插图、内容;4)Save四、样品分析1.点击Unit—Start Analysis—样品编号***_00#.smp格式,点击OK,出现对话框,内容显示没有创建过此文件,点击“确定”。

化学软件ChemOffice的使用说明

化学软件ChemOffice的使用说明

•文件命令对话框
图4 文件命令的对话框
(2)
主 工 具 图 标 板
图 5主工具图标板
主 工 具 图 表 板
图6 主工具图表板的子图标板
2、模板
图7 模板工具图标板示例
3、绘制与编辑典型化学物质结构式
(1)键工具: 主工具图标板上提供了九个键操作的命令,其中双
键命令板中的子菜单中还包 括12个键命令。利用键工 具进行结构绘制操作的基本操作:首先在命令面板中选 取键命令,绘制的基本操作是“点位”、 “拖动”和 “点击”。
(2)方程式的建立
•箭头的选择 •利用绘图工具选择合适的阴影框罩住方程式
(3)化学反应方程式绘制举例
乙酰水杨酸又称为阿司匹林,为常用的退热镇痛药物。制备乙酰水杨酸 最常用的方法是将水杨酸与乙酐作用,生成乙酰水杨酸。
OH
(CH3CO)2 70°C80°C 15min水浴
COOH
OOCCH3 COOH
一概述
ChemOffice软件是由剑桥化学软件公司开发的集 成化学软件桌面系统,集成了Chem3D、ChemDraw、 ChemFinder和ChemInfo,以及Chem TableEditor等软 件,具有强大的高端开发功能。
ChemDraw Ultra 8.0 化学结构绘图 Chem3D Ultra 8.0 分子模型及仿真 ChemFinder Pro8.0 化学信息搜寻整合系统
图18 复制修改得到的乙酰水杨酸结构式
图19 乙酰水杨酸合成反应方程式
图20 符号窗口
图21 字体选项
图22 “Color”菜单选项
图23 调色板
6、绘制实验装置
利用实验仪器模板工具1和实验仪器模板工具2进行实验装置的绘制,在模板 中选择所需的实验仪器,单击产生相应的玻璃仪器。玻璃仪器连接处为阴影。通 过旋转选择框改变角度和大小进行玻璃仪器的连接。示范图例见下图4-24。

催化实验_2010.12.14

催化实验_2010.12.14

实验二十催化表征在能源利用中的应用一、概述随着能源环境领域与材料、催化等学科的深入交叉,催化剂在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污染物高效脱除、新能源开发以及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转化领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开展催化剂在能源利用过程中的催化作用及催化机理的基础研究已逐渐成为前沿学术热点。

催化剂[1]是催化反应工程和工艺的核心。

研究催化剂就是为了揭示和寻找其内在的规律,以便制备出活性高、选择性好和寿命长的优良催化剂,而对催化剂的表征则是揭示这些内在规律的主要实施方案和途径。

利用近代物理方法和实验技术对催化剂材料的表面及体相结构进行分析,预测催化剂性质(宏观和微观性质),探讨催化反应进行的过程,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了催化剂材料的宏观性质、微观结构与催化特性之间的关系。

因此,通过催化剂表征能够使人们对催化作用的本质有进一步了解,从宏观深入到微观,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上升为规律,从特殊性上升到普遍性。

由于能源环境领域的学生对催化领域比较陌生,首先针对催化表征所涉及的相关术语作以简单描述,以便能更容易理解。

催化剂[2],最早定义催化剂的是德国化学家W.Ostwald(1853-1932),他认为“催化剂是一种可以改变一个化学反应速度,而不存在与产物中的物质”。

而现代对催化剂定义是:“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却不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位置,本身在化学反应中不被明显消耗的化学物质”。

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效应。

1976年,IUPAC(国际纯粹及应用化学协会)公布的催化作用的定义:“催化作用是一种化学作用,是靠用量极少而本身不被消耗的一种叫做催化剂的外加物质来加速化学反应的现象”[3]。

综合以上催化剂概念和催化作用加以引申,概括催化的三个特性。

(1)催化作用不能改变化学平衡。

(2)催化作用通过改变反应历程而改变反应速度。

(3)催化剂对加速化学反应具有选择性,即特定催化剂只能催化加速特定反应。

EP 2.2.29 液相色谱法

EP 2.2.29 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LC)是一种根据两种互不相溶的相之间种类分布的不同而进行色谱分离的方法。

在这两种互不相溶的相中,移动相是一种渗过色谱柱中固定相的液体。

液相色谱法(LC)主要基于吸附、质量分布、离子交换、尺寸排阻或立体化学相互作用的原理。

仪器液相色谱法的仪器包括:泵系统、进样器、色谱柱(可用柱温控制器)、检测仪和数据采集系统(也可用积分仪或图形记录器)。

移动相从一个或多个贮器流出,通常以恒速经过色谱柱,再流经检测仪。

泵系统液相色谱法所用的泵系统需以恒定流速输送移动相,应尽量减少压力波动,如将加压溶剂通过脉冲减幅装置进行传送。

管道和接头要能承受泵系统产生的压力。

液相色谱泵可以与能将系统中裹入气泡排出的设施相连接。

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能根据设定好的程序准确地输送恒定(等度洗脱)或不同成分(梯度洗脱)的移动相。

梯度洗脱时,泵系统从多个贮器发送溶剂,将泵调到低压或高压即可对溶剂进行混和。

进样器用可在高压下使用的进样系统在(或靠近)色谱柱顶部将样品溶液注入流动着的移动相中。

使用手动操作的固定回路变量装置或自动进样器进样。

手动分次注入回路会降低进样量的精确度。

固定相液相色谱法中使用的固定相有多种,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或多孔石墨,用于正常相色谱法。

该方法是根据吸附和(或)质量分布的不同进行分离。

——树脂或带酸基(或碱基)的多聚体,用于离子交换色谱法。

该方法是在待分离的离子与移动相中的离子之间的竞争基础上进行分离。

——多孔硅石或多聚体,用于尺寸排阻色谱法。

该方法是根据分子量之间的不同进行分离的,与空间排阻法色谱法相对应。

——多种由多聚体、硅石或多孔石墨经过化学变性的固定相,用于反相液体色谱法。

该方法是主要根据移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子隔离来进行分离。

——经过特殊化学变性的固定相如纤维素或直链淀粉衍生物、蛋白质或肽、环糊精等,用于旋光对映体的分离(手性色谱法)大多数分离都基于一种隔离机制,即用化学变性硅作固定相,用极性溶剂作移动相。

硫改性镍催化剂丁烯-1双键临氢异构性能

硫改性镍催化剂丁烯-1双键临氢异构性能

硫改性镍催化剂丁烯-1双键临氢异构性能赵多;王建强;刘仲能;周兴贵;袁渭康【摘要】将Ni/Al2O3催化剂浸渍于有机多硫化物(TPS-37)中制备得到硫改性Ni/Al2O3催化剂.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热重-质谱(TG-MS)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硫改性Ni/Al2O3催化剂上丁烯-1双键临氢异构性能.结果表明,硫改性Ni/Al2O3催化剂经高温氢气活化及甲苯萃取后,催化剂上硫含量基本不变.硫与催化剂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使氧化镍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被H2还原;硫改变了Ni金属周围电子环境,从而显著改善催化剂的双键临氢异构性能.在反应温度60℃,氢压1.6 MPa,氢气和碳四烃物质的量之比(氢烃比)为0.013的条件下,硫改性Ni/Al2O3催化剂催化丁烯-1双键临氢异构反应,丁烯-1转化率可达92.6%,丁烯-2选择性为97.5%.催化剂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硫改性催化剂催化性能好,稳定性优良.%The sulfur-modified Ni-based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the in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technique with the Ni/Al2O3 in solution of organic polysulfide.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fluorescence (XRF), thermogravimetry-mass spectrometry (TG-M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TPR).The performance of sulfur-modified Ni/Al2O3 catalyst on hydrogen isomerization of 1-butene double bond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lfur content of the sulfur-modified Ni/Al2O3 catalyst was almost unchanged after the activ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hydrogen and extraction with toluene. Since there was a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lfur and the catalyst, nickel oxide was reduced by hydrogen at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Sulfur changed the electronic environment around the Ni metal, thereb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hydroisomerization of the catalyst at the double bond. The conversion up to 92.6%, selectivity of 2-butene 97.5% were obtained when sulfur modified Ni/Al2O3 catalyst was used to catalyze the hydroisomerization of 1-butene under the operation condi tions of temperature 60℃, hydrogen pressure 1.6 MPa and the molar ratio of H2 to C40.013. The catalyst stability tes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ulfur- modified Ni/Al2O3 performed excellent with good stability.【期刊名称】《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7页(P305-311)【关键词】硫;镍;丁烯-1;临氢异构【作者】赵多;王建强;刘仲能;周兴贵;袁渭康【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37;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8;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08;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08;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37;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221.21+3;O643.32裂解乙烯、催化裂化(FCC)及甲醇制烯烃(MTO)装置副产的碳四烃中均含有丁二烯、丁烯-1、丁烯-2和异丁烯等碳四烯烃,除少量用于异丁烯及丁烯-1分离外,其主要被用作燃气,而未被化工升值利用[1-3]。

富B酸多级孔材料在催化裂化催化剂中的应用

富B酸多级孔材料在催化裂化催化剂中的应用

富B酸多级孔材料在催化裂化催化剂中的应用熊晓云,高雄厚,胡清勋,赵红娟(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60)摘要:采用廉价工业原料成功制备了富B酸多级孔硅铝材料,并采用N2吸附-脱附㊁扫描电镜(S E M)㊁透射电镜(T E M)㊁吡啶吸附红外㊁N H3程序升温脱附(N H3-T P D)进行了表征㊂结果表明:该材料由直径约在20~ 30n m的初级粒子堆积形成,孔体积为0.99m L/g,可几孔径为43.2n m㊂与工业氧化铝相比,具有更高的酸量,同时引入了丰富的B酸中心,B/L酸比值2.2㊂采用该材料制备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具有更好的重油转化能力㊁焦炭选择性,和更高的总液收㊂关键词:硅铝材料多级孔 B酸催化裂化中图分类号:T E624.4+1文献标识码:A流化催化裂化是国内最重要的原油二次加工手段㊂随着原油重质化㊁劣质化的日益严重,重油转化能力成为制约炼油厂产品结构㊁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1]㊂这对催化裂化催化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重油分子为大分子直径,其裂化主要在催化剂基质上进行㊂目前国内使用的活性基质孔径通常小于5n m,而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最佳孔径在10~60n m[2],传统基质材料已无法满足重油裂化需求㊂对于酸性位类型而言,传统基质材料主要含L酸活性位,基本没有B酸活性位,而L酸活性位不仅活性较低,难以促进重油转化,且反应主要以自由基反应为主,易发生结焦㊂与之不同,烃类分子在B酸活性位表面,基本均依据正碳离子机理进行反应且活性较高,可有效促进烃类分子裂化生成液体产物㊂基质中的B酸活性位对于预裂化反应至关重要[3]㊂通过改性可在氧化铝中引入B酸中心,但B/L酸比值仍然较小,且无法解决孔径小的问题[3-5]㊂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合成条件的优化,可在获得较大孔径的同时引入B酸中心,如郑金玉等[6]合成了一种具有拟薄水铝石结构的无序介孔硅铝材料,孔体积大于0.7 c m3/g,平均孔径达到8~12n m,但B/L酸比值小于0.2㊂目前来看,同时具有高孔体积㊁大孔径㊁高B/L酸比值的催化裂化基质材料仍有待进一步研究㊂基于此,本研究组开发了具有富B酸特征的多级孔硅铝材料(命名为A P M-7),目前, A P M-7已实现工业化,并在多家炼厂进行了成功应用[7]㊂本文对A P M-7及其对重油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的影响进行介绍㊂1实验1.1原料与仪器R E U S Y分子筛㊁高岭土㊁铝溶胶㊁拟薄水铝石㊁盐酸㊁氨水,A P M-7合成所需硅㊁铝源均为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催化剂厂提供㊂A S A P3000型自动物理吸附仪,美国M i c r o-m e r i t i c s公司;U L T R A-P l u s型场发射扫描电镜(S E M),德国蔡司公司;J E M-201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 E M),日本J E O L公司;B r u k e rT E N S0R27红外光谱仪,德国布鲁克公司;A u t oC h e mⅡ2920全自动程序升温化学吸附仪,美国M i c r o-m e r i t i c s公司㊂1.2富B酸多级孔材料的制备以廉价硅㊁铝源为原料,采用盐酸㊁氨水调节体系p H值,通过成胶㊁升温老化等步骤制备出富B酸特征的多级孔硅铝材料㊂1.3催化剂制备将计量的R E U S Y分子筛㊁铝溶胶㊁酸化拟薄水铝石㊁高岭土㊁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喷雾干燥成型,然后经过焙烧㊁水洗㊁干燥后即得催化剂-1㊂在催化剂-1的基础上引入10%A P M-7代替拟薄收稿日期:20180908;修改稿收到日期:20190423㊂作者简介:熊晓云(1980),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催化新材料和催化裂化催化剂研究㊂E-m a i l:x i o n g x i a o y u n@p e t-r o c h i n a.c o m.c n㊂基金项目: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2016E-0701)㊂42 精 细 石 油 化 工S P E C I A L I T YP E T R O C H E M I C A L S 第36卷第3期2019年5月水铝石得到催化剂-2㊂1.4催化剂评价采用美国K T I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实验室催化裂化评价装置A C E进行评价,原料油采用兰州石化300万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原料油,原料性质见表1,催化剂评价前在100%水蒸气气氛下800ħ老化17h㊂A C E评价反应温度为530ħ,剂油比5.0㊂表1原料油性质项目数据残炭,%4.20密度(70ħ)/(k g㊃m-3)877.4四组分组成,%烷烃56.4芳烃34.5胶质9.2运动黏度(100ħ)/(mm2㊃s-1)12.39重金属含量/(μg㊃g-1)C a6.09C u0.01F e4.92N i7.50P b0.01V14.83元素组成,%C86.71H12.44N0.16气体产物的组成采用I n f i c o n公司生产的M i c r o G C3000型气相色谱仪在线进行分析和计算㊂催化裂化液相产物中的汽油㊁柴油和重油由美国安捷伦公司生产的7890A型模拟蒸馏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采用模拟蒸馏软件计算汽油㊁柴油和重油的组成,按其馏程定义C5~221ħ馏分为汽油,221~343ħ馏分为柴油,大于343ħ馏分为重油㊂催化剂的生焦量通过英国仕富梅公司生产的1440D型在线C O/C O2分析仪测得后经过计算得出㊂2结果与讨论2.1A P M-7的表征采用氮气吸附法对目前催化裂化在用工业氧化铝材料和A P M-7进行了孔结构表征,氮气吸附等温线见图1(a)㊂由图1(a)可见,两者的N2吸附等温线均存在明显的滞后环,同为典型的Ⅳ型曲线,但A P M-7的吸附量远高于对比工业氧化铝,说明其具有高的孔体积㊂另外,A P M-7在相对压力P/P0为0.9~1.0存在突跃,说明其存在较大的孔㊂氮气吸附的孔结构数据见表2㊂从表2可以看出,A P M-7孔体积为0.99c m3/g,远高于工业氧化铝的0.35c m3/g,但其B E T比表面积为112.5m2/g,低于工业氧化铝的316.2 m2/g㊂工业氧化铝材料和A P M-7的B J H孔分布曲线见图1(b),工业氧化铝的可几孔径在3.4 n m,而A P M-7在10~100n m间存在较宽的孔径分布㊂A P M-7同时存在介孔和大孔,属多级孔结构㊂A P M-7的可几孔径43.2n m左右,而计算得出的平均孔径为35.3n m,其平均孔径位于催化裂化催化剂最佳孔径范围为10~60n m ㊂图1 A P M-7与工业氧化铝的氮气吸附表2A P M-7与工业氧化铝孔结构对比项目A P M-7工业氧化铝比表面积/(m2㊃g-1)112.5316.0孔体积/(c m3㊃g-1)0.990.35可几孔径/n m43.23.4A P M-7的S E M和T E M图片分别见图2和图3㊂从图片中可观察到A P M-7颗粒由粒度在几十纳米的初级粒子堆积而成,这些粒子相互堆积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孔道结构㊂图3T E M表征显示这些粒子粒度比较均匀,直径约在20~30 n m之间㊂这些初级粒子的相互堆积形成了丰富的孔道结构,孔道直径主要在30~50n m,同时可观察到部分大孔结构,这也与N2吸附表征结果一致㊂52第36卷第3期熊晓云,等.富B酸多级孔材料在催化裂化催化剂中的应用 图2 A P M-7的S E M图3 A P M-7的T E M碱性吡啶探针分子与固体表面L酸或B酸中心结合会产生相应的红外特征吸收峰,采用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对A P M-7和工业氧化铝进行了酸性表征,其200ħ吡啶红外谱图见图4㊂从图4中可以看出,A P M-7在1450c m-1和1540c m-1各出现1个谱峰,且1540c m-1峰明显高于1450 c m-1峰,1450c m-1和1540c m-1谱峰分别归属于L酸中心和B酸中心的吡啶红外特征吸收峰[8],说明A P M-7同时存在L酸中心和B酸中心,且B酸量高于L酸量㊂而工业氧化铝材料仅存在1450c m-1谱峰,不存在1540c m-1谱峰,说明其仅含有L酸中心,无B酸中心㊂图4 A P M-7与工业氧化铝的200ħ吡啶红外光谱吡啶红外分析中,一般认为200ħ测得的峰面积为总酸量,350ħ测得的峰面积为强酸量㊂A P M-7和工业氧化铝在200ħ㊁350ħ测得的酸量分布见表3㊂由表3可见,工业氧化铝和A P M-7均同时存在弱酸中心和强酸中心,总酸量为288.9μm o l/g(L酸+B酸),强酸量140.3μm o l/ g,均高于对比工业氧化铝的213.6μm o l/g和64.1μm o l/g㊂同时A P M-7具有高的B/L酸比值,200ħ测得的B/L酸=2.2,丰富的B酸中心有利于改善重油分子裂化及焦炭选择性㊂表3A P M-7和工业氧化铝的酸性数据名称酸量/(μm o l㊃g-1)200ħL酸B酸350ħL酸B酸A P M-791.5197.444.096.3工业氧化铝213.6064.10利用分子尺寸小于催化剂孔径的N H3作为探测分子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化学吸附,其与温度有关的脱附曲线可表征相应催化剂酸中心强度和酸量大小㊂一般认为[9],N H3-T P D的脱附峰在200ħ以下的酸为弱酸;N H3-T P D的脱附峰在200~600ħ的酸为中强酸㊂从图5可以看出, A P M-7的N H3-T P D曲线为明显的双峰结构,分别为180ħ和300ħ,显示A P M-7不仅存在弱酸,还有中强酸存在㊂而工业氧化铝在180ħ左右出现单峰,在200~500ħ存在宽泛的峰,说明工业氧化铝也存在弱酸和中强酸㊂但从谱图来看,无论是弱酸峰,还是中强酸峰,A P M-7均高于对比的工业氧化铝,该结果也与吡啶红外表征结果一致㊂图5 A P M-7和工业氧化铝的N H3-T P D谱2.2催化裂化评价结果采用拟薄水铝石作为氧化铝前驱体制备的催化剂-1和引入A P M-7代替部分拟薄水铝石制备的催化剂-2的A C E反应评价结果见表4㊂从表4可以看出,催化剂中引入A P M-7后,重油转化能62 精 细 石 油 化 工2019年5月力增强㊂与空白剂比,油浆收率下降1.92%,汽油收率增加1.69%,总液收增加1.84%㊂同时,在油浆收率明显下降的同时,焦炭产率变化幅度很小,焦炭/转化率数值下降,表明焦炭选择性改善㊂重油转化能力的增强及焦炭选择性的改善得益于A P M -7高的孔体积㊁大的孔径和高B /L 酸比值的特征㊂表4 引入A P M -7前后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反应性能项目催化剂-1催化剂-2产品收率,% 干气2.712.75液化气19.1720.58 汽油49.6951.38 柴油13.9012.62 油浆8.886.92 焦炭5.665.74转化率,%77.2280.45总液收,%82.7584.59焦炭选择性(焦炭/转化率)0.0730.0713 结 论a .采用廉价硅铝源,无需添加有机模板剂,制备了具有高孔体积㊁大孔径和高B /L 酸比值的富B 酸型多级孔硅铝材料A P M -7㊂b .与工业氧化铝相比,A P M -7孔体积由0.35m L /g 增加到0.99m L /g,可几孔径由3.4n m 增加到43.2n m ,同时引入了丰富的B 酸中心,B /L 酸比值=2.2㊂c .引入A P M -7后可明显提高催化剂的重油转化能力,增加总液收,改善焦炭选择性㊂参 考 文 献[1] 刘从华,邓友全,高厚雄,等.酸改性高岭土基催化剂的反应性能[J ].工业催化,2003,11(4):49-52.[2] Z h a oX ,C h e n g W C ,R u d e s i l l JA.F C Cb o t t o m s c r a c k i n gm e c h a n i s m sa n di m p l i c a t i o n sf o rc a t a l y s td e s i g nf o rr e s i d a p pl i c a t i o n s [C ].N P R A ,2002,AM -02-53.[3] 王斌,高雄厚,李春义,等.基质与分子筛的协同作用及重油分子裂化历程研究.石油炼制与化工[J ].2014,45(7):7-12.[4] 郑金玉,罗一斌,慕旭宏,等.硅改性对工业氧化铝材料结构及裂化性能的影响[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26(6):846-851[5] 王斌,张强,韩东敏,等.催化剂基质L e w i s 及B r o n s t e d 酸性位强度对催化裂化小分子烯烃收率的影响[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6,32(4):666-673.[6] 郑金玉,欧阳颖,罗一斌,等.无序介孔硅铝材料的合成㊁表征及性能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15,46(9):47-51.[7] 武兆东,熊晓云,马明亮,等.多产汽油的催化裂化催化剂L P C -70的工业应用[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18,49(9):75-78.[8] X u eZT ,Z h a n g T ,M a JH ,e t a 1.A c c e s s i b i l i t y a n d c a t a l ys i s o f a c i d i c s i t e s i nh i e r a r c h i c a l Z S M -5p r e p a r e d b y s i l a n i z a t i o n [J ].M i c r o p o rM e s o po rM a t e r ,2012,151(11):271-276.[9] 徐友明,沈本贤,何金海,等.用P A S C A 及N H 3-T P D 法表征A l 2O 3载体表面酸度[J ].分析测试学报,2006,25(1):41-44.A P P L I C A T I O NO FH I E R A R C H I C A LP O R O U SM A T E R I A LR I C HI NB R O N S T E DA C I DI NF C CC A T A L Y S TX i o n g X i a o y u n ,G a oX i o n g h o u ,H uQ i n g x u n ,Z h a oH o n g ju a n (L a n z h o uP e t r o c h e m i c a l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P e t r o C h i n a ,L a n z h o u 730060,G a n s u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U s i n g c h e a p c o mm e r c i a l r a w m a t e r i a l ,an o v e l h i e r a r c h i c a l l ypo r o u s s i l i c a -a l u m i n am a t e r i a l r i c h i nB r øn s t e d a c i d i t i e s a r e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p r e p a r e d .T h e s a m p l ew a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N 2ad s o r p t i o n -de -s o r p t i o n ,S E M ,T E M ,p y r i d i n e a d s o r p t i o n I Rs p e c t r a a n dN H 3-T P D t e c h n i qu e s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em a t e r i a lw a sa c c u m u l a t e db yp r i m a r ypa r t i c l e sw i t hd i a m e t e ro f2030n m.T h e p o r ev o l u m e c o u l db eu p t o 0.99m L /g a n d t h em o s t p r o b a b l e p o r ed i a m e t e rw a s 43.2n m.C o m p a r e d t o t h ec o m -m e r c i a l a l u m i n a ,i t h a s h i gh e r a c i d a m o u n t .D u e t o t h e a b u n d a n t B r øn s t e d a c i d i t i e s ,B r øn s t e d -t o -L e w -i s a c i d i t y r a t i ow a s u p t o 2.2.F C Cc a t a l y s t p r e p a r e dw i t ht h i s p o r o u sm a t e r i a l h a sh i g h e r c o n v e r s i o n r a t e f o r h e a v y o i l a n dh i g h e r c o k e s e l e c t i v i t y a n d t o t a l l i qu i d y i e l d .K e y w o r d s :s i l i c a -a l u m i n am a t e r i a l ;h i e r a r c h i c a l l yp o r o u s ;B r øn s t e d a c i d i t y ;c a t a l y t i c c r a c k i n g 72第36卷第3期熊晓云,等.富B 酸多级孔材料在催化裂化催化剂中的应用 。

自动快速燃烧-离子色谱联用技术测定轻质油中痕量氯

自动快速燃烧-离子色谱联用技术测定轻质油中痕量氯

第3期
许竞早等.自动快速燃烧-离子色谱联用技术测定轻质油中痕量氯
•213 •
10 cm/ min,燃 烧 管 进 (出 )口温度 950(1 000) T , 氩 气 流 速 200 mL/ min,氧 气 流 速 400 mL/min,进 样 量 50 fjLL,吸 收 液 超 纯 水 用 量 5 mL。
样 量 为 5 0 (jlL ,吸 收 液 超 纯 水 用 量 为 1 0 m L 。 结 果 表 明 :当 含 氯 质 量 浓 度 为 0 . I ~ 1 . 0 , 1 . 0 ~ 1 0 . 0 m g / L
时 ,所 建 立 的 标 准 曲 线 线 性 相 关 系 数 分 别 为 0 . 9 9 9 1 , 0 . 9 9 9 7 ; 在 最 佳 分 析 条 件 下 ,连 续 测 定 9 2 •汽油、
关 键 词 :自 动 快 速 燃 烧 - 离 子 色 谱 联 用 技 术 ;轻 质 油 ;痕 量 氯 ;相 关 系 数 ;相 对 标 准 偏 差 ;回收率
中 图 分 类 号 :〇657.39
文 献 标 志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9 -0045(2020)03 -0212 -0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石 油 产 品 中 氯 的 形 态 主 要 分 为 无 机 氯 (氯化 钠 、氯 化 镁 、氯 化 钙 等 )和 有 机 氯 。其 中 :前 者 存 在 于 原 油 所 含 的 少 量 水 中 [1]; 后 者 来 源 于 原 油 , 以及在原油开采过程中所用的助剂石油产 品 中 含 氯 量 超 标 ,可 导 致 催 化 剂 永 久 失 活 、设备 腐 蚀 ,严 重 影 响 装 置 长 周 期 稳 定 运 行 [3]。 准确测 定 轻 质 油 中 痕 量 氯 ,对 于 监 控 油 品 质 量 ,保证装 置安全平稳运行均具有重要意义。

h2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h2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h2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H2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H2-TPR) 是一种用于表征固体材料的实验技术,通常用于非均相催化领域以找到最有效的还原条件。

该实验在带有热导检测器(TCD)的化学吸附AutoChemII2920分析仪上进行。

实验过程大致如下:
1. 所有样品(未经煅烧)在270℃的氧气/氩气流量下预处理2小时,然后在50℃下冷却。

2. 预处理后,在50℃至800℃之间通过TCD记录信号,在50mL·min1的5%氢气/氩气流量下加热速率为5C/min。

3. TCD信号强度的积分面积给出了氢气的总消耗量。

4. 初始还原率是在第一个峰(通过分峰拟合获得)最高温度之前估算的,这对应着Mn+被H2还原为Mn3+之前,所有MnO2催化剂被认为在该范围内是稳定的。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到你,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建议查阅H2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的实验资料或咨询相关领域的化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分散度的测定
•催金属分散度D定义:暴露于表面金属原子数目与样品中总金属原子数 目之比,一般以百分数表示
•金属分散度测定方法——化学吸附法和化学滴定法
•化学吸附法有氢吸附法、氧吸附法和中毒法 •化学滴定法常用的是
•有些气体如H2、O2、CO等能选择性地吸附在金属表面,通过测定气 体吸附量可计算出金属分散度
金属分散度的测定-化学滴定法原理
•化学滴定法的原理同化学吸附法相似,如铂、钯等金属表面吸附氢后, 气相中的氧能和表面吸附的氧发生反应。
金属分散度的测定-化学滴定法原理
金属分散度的计算
Vads m.w. %D S f 100% 100% Vg % M where S f stoichiometry factor Vads volume adsorbed, cm3 / g Vg molar volume of gas at STP, 22414 cm 3 / mol m.w.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metal, a.m.u. % M % metal, %
2920 催化剂表征系统提供精确程序升 温技术进行催化剂性质的表征,如金 属分散度、活性金属表面积、酸性强 度等。 软件基于Windows提供熟悉、易操作 的用户界面和数据处理,用户制订的 高度灵活分析步骤可以进行最复杂的 预处理和分析过程,包括TPD、TPR 、TPO、 TPRx和脉冲化学吸附。
载气以一定流速通过稳定状态的热 导池时,热敏元件消耗电能产生的 热同损失的热达到热平衡。当载气 携带组分进入热导池时,池内气体 组成发生变化,其热导率也相应改 变,于是热平衡被被破坏,惠斯登 电桥就输出电压不平衡的信号,通 过记录器得到组分的色谱峰。 基线:较低温度下,气体不与样品 发生任何反应,得到的数据


化学吸附的测定
Platinum surface area, CO chemisorption
化学吸附的测定
Calculating volume chemisorbed
Ai Vads 1 m i 1 Af where Vinj
n
Vinj volume injected, cm3 m mass of sample, g Ai area of peak i Af area of last peak
动态分析方法与程序升温技术
•定义:当固体物质或预吸附某些气体的固体物质,在载气流中以一定 的升温速率加热时,检测流出气体组成和浓度的变化或固体(表面)物理 和化学性质变化的技术。 •可分为:程序升温还原(TPR) 程序升温脱附(TPD)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 程序升温氧化(TPO)
程序升温反应:
在许多情况下两者的界限不明显
小分子在金属表面的化学吸附
•催化合成绝大多数涉及小分子O2、H2、CO2、N2、CO、C2H2等。
金属 Ca,Ba,(Mg,Sr) Ti,Zr,Hf,V,Nb,Ta,W,Mo,Fe Re Co,Ni,Cr Rh,Pd Ir Pt Mn Cu,Ag,Au Zn,Cd,Sn,Pb Al K9Li,Na,Rb,Cs) In(Ga,Te) N2、CO2、CH4、H2、C2H4、C2H2、CO、O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监控特定温度下催化剂与 气体的反应产物,反应产物和过量反应物 可以转到气相色谱或质谱进行分析。
催化剂的预处理:
催化剂使用前的活化 (如H2的还原)
等温反应:
应 用
除反应温度恒定外, 其他条件与 程序升温反应近似。
TPD/TPR 分析包括:
聚合反应 / 氧化反应 / 氢化反应 / 脱氢反应 / 催化裂化 / 氢化处理 / 加氢裂解 / 烷基化反应 / 重整反应 / 异构化
化学吸附的测定
Volume of active gas injected from a syringe
Tstd Pamb %A Vinj Vsyr Tamb Pstd 100% where Vsyr syringe volume injected, cm3 Tamb ambient temperature, C Tstd standard temperature, 273 K Pamb ambient pressure, mmHg Pstd standard temperature, 760 mmHg % A % active gas, %
物理吸附 范德华力 (无电子转移) 化学吸附 共价键或静电力(电子转移)
吸附热:1030kJ/mol
一般现象,气体冷凝 真空可除去物理吸附 可发生多层吸附 临界温度时明显发生 吸附速率快,瞬间发生 整个分子吸附 吸附剂影响不大
吸附热:50960kJ/mol
特定的或有选择性的 加热和真空除去化学吸附 永不超过单层 在较高温度时发生 可快可慢,有时需要活化能 解离成原子、分子、离子 吸附剂有强的影响
AutoChem II 2920 全自动程序升温化学吸附仪
化学吸附
•吸附的发生是由于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分子发生相 互作用。 •相邻的原子和分子在界面形成化学键或准化学键时发生 化学吸附。
•化学吸附的特征是有大的相互作用位能即有高的吸附热。
•化学吸附通常是不可逆吸附即单层的和定域化的吸附。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主要区别
另外,2920可以作为一台微反应器。
可进行单点BET比表面测试
仪器外观介绍
蒸汽发生器 (选配)可
调节蒸汽浓 度
冷阱
可设置温 度、维持 时间、升 温速率, 环境温度 到1100℃
炉子
测试过程示意图
气体与样 品接触
热导池检测数据 出气口
气体进入系统
样品管
计算机处理数 据,计算结果
热导池工作原理
随着温度升高,反应达 到最大限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