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方言中的古汉语词
淮北濉溪方言中的子尾词初探

别子 (“ 音 bie 倔强。“ 别” 别子” 意为“ 倔强的
人, ) ’
< 2)普通话中, 多数量词是不带“ 子尾” 而在 的, 滩溪方言中, 量词后带“ 子尾” 几乎是普遍现象, : 如 表物量的有 : 一出一一出子(戏) 一帮一一帮子(人) 一本一 一本子(帐) 几页~ 几页子(书) 一点一一点子(盐) 三桌一 三桌子(酒席) 半截一半截子(香烟) 一裸一一揉子(碗)
一下儿一一下子 心眼儿~ 心眼子 鼻梁儿‘鼻梁子 大褂儿一大褂子。
根据国家语委最新编制的《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 施纲要》 儿化词表中 189 条儿化词的初步统计, 滩溪 话中读“ 子尾词” 的就有 40 多个。 (2)普通话中读为“ 儿尾词” 零尾(无任何词 或“ 尾) ” 滩溪方言中多读“ 的, 子尾” : 。如 酱油(儿)~ 酱油子 眼珠( L)~ 眼珠子 ) 麦苗( L)一麦苗子 眼泡(儿)一眼泡子 U 树叶(儿)~ 树叶子 小狗(儿)~ 小狗子 (3)普通话用“ 儿尾” 子尾”滩溪方言中不用 或“ , ] ’ 尾”多读为“ ,匕 , 子尾词” 如 : 。 酸枣( 匕 ) 或子)~ 酸枣子 痰盂(儿或子)~ 痰盂
第 21 卷第 4 期 2006年8月
宿 州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Suzhou College
Vol淮北滩溪方言 中的“ 子尾词 ” 探 初
郭 辉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系, 淮北 235000) 安徽
摘要:文章运用滩澳方言“ 子尾词” 同普通话“ 子尾词” 相对照的方法, 首先探究滩涣方言“ 子尾词” 丰富性的原因, 然 后采用“ 子尾” 和其它词级的配合方式, 来探究滩涣方言“ 子尾词” 部结构, 的内 初步得出滩澳方言“ 子尾词” 丰富性
淮北方言中的“年时”考释-最新年文档

淮北方言中的“年时”考释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辖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三区一县,处华东地区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北接安徽萧县,南临安徽蒙城,东与安徽宿州比邻,西连安徽涡阳和河南永城。
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划分,淮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的洛徐片(北部)和郑曹片(南部),也是我的母语。
淮北市从“相土建城”至今已拥有4000多年的历史,方言中保留着大量的古语词,这些词语传承、保留在淮北方言中至今,一方面反映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淮北的悠久历史文化。
本文即对淮北方言中的“年时”一词的发展演变进行考释。
一、“年时”一词的由来及义项“年时”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唐代作品中也有部分使用,而大量见诸献的应该是宋元时期。
“年时”作“当年” “往年时节”、“昔日”义。
如东晋王羲之《杂帖一》:“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耳。
”[1]652又如唐代卢殷《雨霁登北岸寄友人》诗“年时冯翊部,谢郎相引上楼头。
”[1]652再如元代张可久《庆东原?春思》曲:“垂杨径,小院春,为多情减尽年时俊。
”[1]652又元代冯子振《鹦鹉曲?赭肩腰斧曲》“记年时雪断溪桥,脱度前湾归去。
”这里的“年时”即是“当年”“往年时节”“昔日”之义。
这样的用法现在也有,如刘国钧先生在《月词》这样表述:“伤心最是当前景,不似年时共倚阑。
”[1]652“年时”也作“岁月”或“年代”义。
如《晋书?儒林传?范弘之》:“与造年时邈绝,世不相及,无复藉闻。
”[1]652又如晋代陆机《梁甫吟》:“冉冉年时暮,迢迢天路徵。
”[1]652再如《魏书?寇赞传》:“苻坚仆射韦华,州里高达,虽年时有异,恒以风味相待。
”[1]652这里的“年时”又作“岁月”或“年代”理解的更为妥贴。
“年时”又为“年头”、“年份”义。
这种用法突出地体现在明代凌?鞒酢冻蹩膛陌妇?奇》的第三十三卷:“不则一日,到了山西潞州高平县下马村那边,正是丰稔年时,诸般买卖好做,就租个富户人家的房子住下了。
淮北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

淮安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淮安话即江苏省淮安地区所使用的方言,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地点之一。
淮安话有广义狭义之分,亦有古今地域之差异。
广义的淮安话也即明清时期所谓的“清淮方言”,指以明清淮安府城山阳县(今淮安市楚州区)和清江浦(今淮安市清浦区)两地及其附近区域所使用的方言(江淮方言扬淮片两淮小片)。
狭义的淮安方言因为淮安政区调整和地名更替而指代不同,一般而言(尤其是2001年淮阴淮安地名调整前),狭义淮安方言特指原县级淮安市、也即古山阳县今楚州区所使用的方言;近年来由于地级淮阴市更名淮安市,狭义淮安方言也指淮安市城区(清河区)所使用的方言,而楚州区一带所用方言又被称为楚州方言。
我的家乡是楚州,因而我所论述的淮安方言为狭义的淮安方言,在论述淮安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时从词汇,语法,发音三方面论述。
(一)词汇上的比较淮安方言与普通话词汇差别主要体现在1.词义差别,2.词形差别,3.词源差别。
1.词义差别a.词汇意义,一般表现为义项的多寡不同。
例如“茶”在淮安方言中义项较多可以指白开水,也可指谷物加水烧成的汤水,米茶,绿豆茶,“水”在淮安方言中主要指生水,义项较少,,客人来了不是“喝水”,而是“喝茶”。
“作假”在淮安方言中指因不好意思而推脱,例句:他第一次来有点作假b.语法意义不同,在词性上具有不同的兼类以及组合能力上有所不同,例如,“滋润”在淮安方言中主要作形容词,意思是舒服得意“肉”除了作名词还有形容词,形容动作,性子缓慢,例句:快走,你还在那里肉什么?“买”在淮安方言中可以由不同的动词承担。
买布叫扯步撕布,买肉叫砍肉,割肉c.修辞意义,褒贬色彩不同“能”,普通话中有能力才干,能够,方言中爱出风头,不吃亏等性格特点,不让你去你非去,你能呢!精作形容词时带贬义,狡猾。
2.词形比较,构词形式和差异音节结构,淮安方言中单音节锤指普通话中的锤子语素部分,天明指天亮,刷碗指洗碗,眼珠子指眼珠,手套子指手套3.词源比较,古词语,掇(用双手端起)眯(杂物进入眼中,使眼睛睁不开)泡(虚而松软)地方词,反映淮安地区的风俗习惯,办喜事或办丧事时请客吃饭叫“吃大桌”或“坐大桌”(二)语法上的比较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山阳人,即现今的淮安楚州人,因而小说中所使用的文言白话杂交的语言属于江淮官话,在论述淮安方言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别,以西游记中的一些句子为例。
淮北方言词汇特点研究

淮北方言词汇特点研究本文对淮北地区方言中的常用词汇进行分析,从词汇意义、形式等方面比较其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的不同,并对方言中一些特殊的古语词的本源进行了考释,以此考察淮北方言词汇的独特性。
标签:淮北方言词汇特点淮北地处安徽省北部,位于苏鲁豫皖四省的交界地带,下辖3区1县,在方言分布上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区的徐淮片,即狭义的北方话。
方言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方言区的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特征。
淮北有四千余年的建城史,其方言中仍夹杂着部分古语词,这为方言考本字提供了语料。
本文以淮北下辖区域的方言为研究内容,选取当地居民口语中的常用词汇和部分古语词为研究材料,从词汇意义和词汇形式两个方面比较淮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不同,以此考察淮北方言中的词汇特点。
一、词汇意义(一)词义的扩大与普通话中词的常用义项相比,淮北方言的词汇特点主要体现为意义范围的扩大。
例如:1.“走”,作动词时,除了有“走路”义,还有“拜访、看望”义,如“走亲戚”;还可作介词表“从”义,如“你走这走、走那过”。
2.“厉害”,除了具有形容词含义,还有动词“呵斥、批评”义,如“又不关我的事,你厉害我干啥”。
3.“肉”,除了作名词,还可作形容词表“动作扭捏、拖延”义,如“你还在那肉着干嘛、肉死了”。
4.“现”,除了有“显露、现在”义,还有形容词“显摆、做作”义,如“她真爱现、现事吧你就”。
5.“鼻子”,还可指鼻涕,如“脓鼻子邋遢”。
6.“茶”,除了泛指茶叶饮品,在淮北方言中还特指“白水”,如将“茶水”说成“茶叶茶”,“米汤”说成“米茶”,生鸡蛋兑开水称为“鸡蛋茶”。
(二)色彩义的变化色彩义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不同上。
例如:1.“能”,本身是表示“能干、本事、胜任”等义的褒义词。
在淮北方言中,它还表示“耍滑头、耍嘴皮子、得瑟”等贬义,如“你看你能得跟豆似的”“你再能试试”。
2.“徐”,本身指动作缓慢、安闲,是中性词。
在淮北方言中,特指人说话啰嗦、磨叽,带有反感之意,是贬义词,如“你真徐,烦死了”“不要再徐了行吗”。
安徽淮北方言

安徽淮北方言安徽方言不是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多种方言系统的综合体。
安徽境内共存在着现代汉语四大方言,它们从北向南逐渐变化。
它们依次是:北方方言、赣语、吴语和徽语。
其中,既有官话方言,又有非官话方言。
比如,北方方言从北至南又分为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
非官话方言主要有赣语、吴语、徽语。
安徽的官话方言主要有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
中原官话主要通用于淮北和沿淮以南的部分市县,江淮官话主要通用于江淮之间和沿江以南的部分县市。
安徽方言中的非官话方言主要有赣语、吴语、徽语。
赣语主要通用于皖西大别山南麓和沿江两岸的市县。
吴语主要通用于沿江以南和黄山山脉以北以东的各市县。
徽语主要通用于黄山山脉以南旧徽州府所辖地区。
此外,在近百年来,受历史上移民影响,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湘语、闽语、客家话、西南官话和畲话,也零星分布于皖南许多县市,受其他方言包围,逐步形成客籍话方言岛。
比如,先后成批迁居我省南方的客籍人所说的客籍话有:湖北人说的西南官话,河南人说的中原官话,湖南人说的湘语,也有为数较少的福建人说的闽语和客家话。
还有从浙江迁徙皖南的畲族移民说的作畲话。
说西南官话的湖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宁国、广德、朗溪、泾县、铜陵等县境内。
说中原官话的河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广德、郎溪等县内。
皖南的闽方言,是指由浙江、福建等地移居宁国岩山一带,和散居在广德、郎溪、歙县等地的浙江、福建人所说的话。
说湘语的湖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南陵县境内。
说客家方言的人,是指由闽西移居宁国岩山一带的福建人所说的话。
畲话是宁国境内畲族人所说的,近为"客家话"的汉语方言。
我省的畲民大都居住在宁国县东南部的畲乡。
中原官话。
1、皖北中原官话:阜宿方言。
以阜阳话为代表,分布在准河以北和沿准南岸的一部分市县,包括本省淮河以北22个县市。
淮河以北只有怀远属江准官话区,其他县市都属中原官话区。
它们是;砀山、萧县、毫州市、涡阳、界首市、太和、利辛、蒙城、临泉、阜阳(颍东、颍泉、颍州)、阜南、颍上、淮北市、濉溪、宿县、宿州市、灵壁,金寨城关及北部,霍邱,凤台、寿县、蚌埠市、固镇、凤阳、五河、泗县(县东部除外)。
淮北方言中的近代汉语词语

淮北方言中的近代汉语词语
淮北方言中的近代汉语词语对淮北或淮北人的研究以及淮北方
言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淮北方言属于汉藏语系,但也混入了滇藏语、越南语、汉语等语言,淮北方言口音也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有一定的区域性。
近代汉语词语也是淮北方言中常用的。
受外来语影响,近代汉语词语甚至可能改变了本地语言的发音,从而影响了淮北方言的传播。
明朝以前,淮北方言的语言资源相当艰苦,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一些汉语词语被淮北方言化,近代汉语词语也在其中,这些单词的淮北发音与国际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一些出现在不同的地区,尤其是淮北地区。
这些词语甚至可能改变了淮北方言的发音,导致它们与国语有很大的差别。
此外,淮北方言中也包含有大量近代汉语词语,这些词语也反映出当时淮北文化的特征。
首先,它们反映了淮北文化当时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这些词语可以在淮北文化中发挥显著作用,此外,淮北文化也受到外部文化的影响,许多近代汉语词语就是其中的产物。
同时,受外来语的影响,淮北语的语法也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新的语法结构,新的句式,以及新的词语。
外国词汇在淮北方言中也有其影响,有些外来语口音也改变了淮北方言的发音,这样,结合外来语与淮北方言,淮北方言中会有更多的外来词汇。
总之,淮北方言中的近代汉语词语具有重要的意义,考虑到淮北方言的特殊性,这些词语的研究则显得更为重要,它反映了淮北文化
的发展脉络,还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改变。
因此,淮北方言的研究者可以从中探索淮北文化的特点,为淮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淮北方言中的古汉语词

作者: 郭辉[1] 孙杰军[2] 徐红梅[1]
作者机构: [1]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2]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665出版物刊名: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95-98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 淮北方言 历史层次 古代汉语词语 特点
摘要:汉语方言词汇有古近代两大层次,文章用历时溯源的方法指出淮北方言中的古代汉语词语,并运用比对的形式,从直接传承、意义和用法、词性、词变为构词语素、词形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地分析,并举出淮北方言中的例句加以印证,揭示了淮北方言中的古代汉语词语的特点。
淮北话土话一段

淮北话土话一段白(音bei)叼板-----------无用,多指大人说小孩不会做事任哪----到处拉呱(gu2) ---------聊天臭不胡得,臭不wai得-------有点臭憨比拉实得----那么傻。
憨不拉吃(;尸)得-------傻乎乎的喳呼,叫唤-------大声说话,叫喊粪茅子,茅次,茅房----厕所(洋)胰子-------肥皂坷垃头子----小土块菜稀得----菜汤双双紧得下-------倾盆大雨滴点喽-------要下雨了半阴天,作阴天----多云的天天不孬,天怪得(dei)--------晴天盐粒子----冰雹,化肥煞风了-------风停了赶明个-------等明天今门儿----今天地蛋,地豆(d& #242;u)----马铃薯迷瞪----打盹白作假--------别客气嗑牙----闲谈晃荡人----欺骗人,迷糊人摆饰人,拾歪----与人开玩笑(语言或者动作)不得劲-------生病,不舒服。
迁么子-------琐碎趣的-------赶时髦。
半吊子----差心眼。
接下巴子----插话不上线-------不论理,下流,说黄话.老实头----正派、循规蹈矩。
下三滥----无赖。
烧包-------过份卖弄舍皮赖脸-------不知羞耻的乞求。
旋磨-------故意闹人光溜蛋,光蛋无子,寡汉条子-------未婚的成年男子。
牙--------小孩哭闹鬼吹灯----说瞎话。
可--------否定(重声)、肯定(轻声。
相当于英语中YES 窝襄废----甘受人欺,不敢抗争。
闲嗑牙----闲聊老人精,老孩子精-------小孩象大人一样说话、做事。
我的个孩-------我的个儿-------我的个乖不照气----不行,差弄得-------做的,搞的啥黄子-------什么东西上赛-------逞脸蝈蝈------油子拖鞋-----鞋踏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 以 印 证 , 示 了 淮 北 方 言 中 的 古代 汉语 词 语 的特 点 。 揭 关键词 : 淮北 方 言 ; 史 层 次 ; 历 古代 汉 语 词 语 ; 点 特 中图分类号 : 7 H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8 7 ( 0 0 0 — 0 50 17 —2 5 2 1 )60 9—4
在 不 同历 史 时 期 的 词 汇 层 。从 共 时 方 面 看 , 种 类 型 的 词 各
语 词 , 晚 唐 五 代 始 见 记 录 的 口语 词 作 为 近 代 汉 语 词 。笔 把
者 同意 这 种 观 点 。
12 关 于 淮 北 方 言 词 汇 的 历 史 层 次 问 题 .
淮 北 话 属 中原 官 话 , 方 言 词 汇 也 是 从 古 代 汉 语 母 体 其 中分 化 出来 的 一 支 , 古 代 汉 语 有 着 千 丝 万 缕 的 联 系 , 与 淮 北 话 在 语 音 方 面 与 古 代 汉 语 有 着 齐 整 的 对 应 关 系 , 词 汇 在 上 也 保 留 了一 批 古 代 汉 语 不 同 时期 的 词 汇 , 也 是 很 自然 这
产 生 在 这 一 时 期 的 词 汇 , 成 了方 言 词 汇 的 另 一 大 历 史 层 构
查 阅 了 古 典 文 献 而 得 。 本 文 分 析 的 淮 北 话 中 的 古 汉 语 词 只 是 我们 掌握 到 的 一小 部 分 , 不 是 穷 尽 的 。 并 文 中 的古 汉语 包 括 了上 古 汉语 和 中 古 汉语 。
0 引 言
汉 语 方 言 有 两 大 词 汇 层 , 是 宋 代 以前 文 言 系 统 的 文 一
淮北市0 于安徽 省北 部 , 靠萧 县 , 接 河南 永城 , 位 北 西 南 与 蒙 城 、 远 相 毗 , 与 宿 州 为 邻 。按《 国语 言 地 图 集 》 怀 东 中 ( 国社 会 科 学 院 、 大 利 亚 人 文 科 学 院 1 8 ) 分 区 , 中 澳 97 的 淮 北 属 中 原 官 话 郑 曹 片 o 北 话 是 笔 者 的 母 语 , 文 材 料 D淮 3 本
第 9卷 第 6 期
21 0 0年 1 2月
淮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HUAI EIPROFES I B S ONAL AND TECHNI CAL COL LEGE
VO1 o .9 N .6 De .2 O c O1
・
语 言学研 究 ・
有 的 是 笔 者 调 查 收 集 , 的 是 参 考 时 贤 研 究 成 果 , 的 是 有 有
献 、 书 、 书有 记 载 的词 汇 形 成 的一 个 大 体 的 层 次 , 个 字 韵 这
层 次 就 是 古 汉 语 词 汇 层 。另 一 方 面 , 自晚 唐 五 代 近 代 白话 文 始 肇 其 端 , 量 口语 词 汇 得 到 记 录 , 中 许 多 词 语 一 直 大 其 保 留 在 方 言 口语 中 。 晚 唐 五 代 直 至 明 清 是 近 代 汉 语 时 期 ,
1 淮 北 方 言 词 汇 的 历 史 层 次
1 1 关 于 方 言 词 汇 的 历 史层 次 问题 .
次— — 近 代汉 语 层 次 。邢 向 东 (0 2 认 为 , 代 汉 语 和 近 20) 古 代 汉 语 本 来 就 不是 划 然 而 分 的 两 个 时代 , 间 有 很 大 的 模 中 糊 域 。 同 时 , 代 汉 语 和 近 代 汉 语 的 划 分 与 汉 语 书 面语 体 古
的嬗 变 有 直 接 关 系 , 代 汉 语 的 标 志 是 晚 唐 五 代 变 文 和 笔 近 记 , 晚唐 五代 产 生 的 口语 词 作 为 近 代 汉 语 词 来 看 是 完 全 把
行 得 通 的 o 3 此 , 把 见 于 《 韵 》 《 韵 》 词 界 定 为 古 [因 2 他 广 、集 的
淮北方言 中的古汉语词
郭 辉 孙 杰 军。徐 红梅 。 , ,
(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徽 淮北 淮 安 2 50 ;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 东 广州 5 0 6 ) 300广 广 1 6 5
摘要 : 汉语 方 言词 汇有 古近 代 两 大层 次 , 章 用 历 时 溯 源 的 方 法 指 出淮 北 方 言 中 的 古 代 汉 语 词 语 , “ 一 个 词 都 有 它 自己 的历 史 。探 每 ” 寻方 言词 汇 的 历 史 , 方 言 研 究 者 乐 此 不 疲 的 事 情 。而 是 “ 言词汇的历史层次”就是为方言词汇整体探寻历史 。 方 , “ 历史 层 次 ” 指 某 一 方 言 的 词 汇 系 统 中沉 积 的 、 生 是 产
面 下 的方 言 词 汇 的 历 时 的 累 积 过 程 , 平 面 拉 成 立 体 , 把 让 他 们 有 层 次 的 呈 现 出 来 。 另 一 方 面 考 求 古 代 某 一 方 言 的
汇成 分 有 系 统 的共 处 于 一 个 方 言 中 。历 时 地 看 , 于共 时 处
平 面 的各 类 词 语 又 是 在 不 同 的历 史 时 期 产 生 的 , 过 历 史 经
上 操 该 方 言 ( 其 前 身 ) 人 民 的选 择 , 同方 言 之 间词 汇 或 的 不 的竞 争 、 合 , 渐 沉 积 下 来 。方 言 词 汇 的 历 史 层 次 研 究 整 逐 就 是 要 通 过 对 历 史 文 献 的 考 察 , 方 面 揭 示 隐 藏 在 共 时 平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