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之背诵默写
医古文复习整理

中药专业医古文知识点整理古文部分《扁鹊传》《史记》,汉,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的三千多年的历史,一百三十篇,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翻译: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入住,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于是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翻译:扁鹊说:“他的血脉是正常的,你有什么惊怪的?从前秦穆公曾出现这种情形,昏迷了七天才苏醒.现在你们主君的病与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会痊愈。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翻译:知道疾病外在的表现就能推知内有的原因,知道疾病内在的原因就能推知外在的表现。
人体内有病会从体表反应出来,在千里之内,确诊的根据有很多,难以详尽地列举。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翻译:假使明智的人能预先知道没有显露的病症,能够让好的医生及早诊治,那么疾病就能治好,性命就能保住.人们担忧的,是疾病太多,医生忧虑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华佗传》《三国志》,晋,陈寿,纪传体分国史(断代史).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翻译:(华佗)在徐州一带求学,通晓各种儒家经典著作。
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系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翻译:就像华佗所说的那样,(病人)立即吐出一条蛇(寄生虫),把虫悬挂在车边,想到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自言自语说:“像是遇见我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医古文考试重点

精选文库医古文考要点一、通假字《扁》1.国中治穰于众事。
(通 : 禳 ,消除邪的祭祀 )2.故暴而死。
(通 :厥,昏迷。
)3.治病不以液醴灑。
(通 :,的酒)4.案扤毒熨。
(通 :按,按摩)5.脉筋。
(通 :决,疏导。
)6.揲荒爪幕。
(通 :肓,膏肓;通 :膜 ,横膈膜 .)7.嘘唏服臆。
(通 :愊,郁。
)8.使良医得蚤从事。
(通 :早,提早。
)9.臣是以无也。
(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也。
(通 :技,技。
)《佗》1.昕卒眩堕。
(通 :猝,突然。
)2.下利先常啼。
(通 :痢,泄泻。
)3.故当死。
(通 :固,必定。
)4.何忍无急去。
(通 :弆,藏。
)5.考竟佗。
(通 :拷,拷打。
)《养生》1.而之。
(通 :皎,理解地。
)《大医精》1.血脉荣之通塞。
(通: ,气。
)2.穴流注。
(通 :腧。
)《医案四》1.乃以衽席及荐此中。
(通“缺”,使⋯空缺 )2.而我投以参 , ,皮 ,芍十余。
(通 :帖 .) 2.然思食。
(通 :枵,空虚。
)3.而。
(通 :岩,山区。
)4.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通 :脠,腥味。
)5.攻之者非一涂。
(通 :途,门路。
)6.思其精神。
(通 :消,减少。
)7.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
(通 :犹,好似。
)8.志以衰。
(通 :已,已。
)9.薰辛害目。
(通 :。
)《寒》序1.卒然遭邪之气。
(通 :猝,突然。
)2.而方震栗。
(通 :慄,慄,抖。
)3.撰用《素》⋯⋯。
(通 :,取。
)4.并平脉辨。
(通 :辨,辨治。
)5.府。
(通 :腧,腧穴。
)《黄帝内素注》序1.而云世。
(通 :缺,缺失。
)2.大蒸人。
(通 :烝,众多。
)《串雅》序1.引以憾。
( 通:常,常。
)2.予。
(通 :,交。
)二、古今字《扁》《佗》1.揲荒爪幕。
(同“抓”,疏理。
)1.。
(同“ ”,挂。
)2.以郄文。
(同“ ”。
花)2.数乞期不反。
(同“返”,返回)3.而不得反。
(同“返”,返回)3.佗鬲。
医学三字经(背诵版)

《医学三字经》全文医学源流第一: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出,著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数子者,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彷徨,惟韵伯,能宪章,徐尤著,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唐,取法上,得慈航。
中风第二: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固气脱,参附功,顾其名,思其义,若舍风,非其治,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伎,喑喎邪,昏仆地,急救先,柔润次,填窍方,宗金匮。
虚痨第三:虚痨病,从何起,七情伤,上损是,归脾汤,二阳旨,下损由,房帏迩,伤元阳,亏肾水,肾水亏,六味拟,元阳伤,八味使,各医书,伎止此,甘药调,回生理,建中汤,金匮轨,薯蓣丸,风气弭,蟅虫丸,干血已,二神方,能起死。
咳嗽第四:气上呛,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轻,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劳损积,内撞鸣,谁治外,六安行,谁治内,虚痨程,挟水气,小龙平,兼郁火,小柴清,姜细味,一齐烹长沙法,细而精。
疟疾第五疟为病,属少阳,寒与热,若回翔,日一发,亦无伤,三日作,势猖狂,治之法,小柴方,热偏盛,加清凉,寒偏重,加桂姜,邪气盛,去参良,常山入,力倍强,大虚者,独参汤单寒牝,理中匡,单热瘅,白虎详,法外法,辨微茫,消阴翳,制阳光,太仆注,慎勿忘。
痢疾第六湿热伤,赤白痢,热胜湿,赤痢渍,湿胜热,白痢坠,调行箴,须切记,芍药汤,热盛饵平胃加,寒湿试,热不休,死不治,痢门方,皆所忌,桂葛投,鼓邪出,外疏通,内畅遂嘉言书,独得秘,寓意存,补金匮。
【最新精选】医古文重点归纳

医古文重点归纳扁鹊传(《史记》)P41一、通假字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
(穰,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2.故暴蹷而死。
(蹷,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灑。
(灑,通“酾”,过滤的酒)4.案扤毒熨。
(案,通“按”,按摩)5.诀脉结筋。
(诀,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
(荒,通“肓”,膏肓;幕,通“膜”,横膈膜。
)7.嘘唏服臆。
(服,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
(蚤,通“早”,及早。
)9.臣是以无请也。
(无,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
(伎,通“技”,技术。
)二、古今字1.揲荒爪幕。
(爪,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
(文,同“纹”。
花纹)3.长终而不得反。
(反,同“返”,返回)4.厉针砥石。
(厉,同“砺”,磨刀石。
此作动词,磨)5.八减之齐。
(齐,同“剂”,药剂。
)6.病应见于大表。
(见,同“现”,显现。
)7.五脏之输。
(输,同“腧”,腧穴。
)三、异体字1.瞚——瞬 2.——睫四、重点词语1.少时:年轻时。
2.过:到;来到。
3.奇:认为……不寻常。
4.谨:敬词。
恭敬地。
5.遇:接待。
6.閒:秘密地;悄悄地。
7.敬诺:恭敬地答应。
8.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
9.殆:大概。
10.垣:墙。
11.特:只是。
12.或:有时。
13.治:正常。
14.而:你们。
15.閒:病愈。
16.治:举行。
17.精神:正气。
18.何如:多少;多长。
19.雞鸣:鸡鸣时辰。
雞,“鸡”的异体字。
20.收:收殓;装殓。
21.能:到。
22.诞:欺骗。
23.易:改变;矫正。
24.咳婴:刚会笑的婴儿。
25.终日:很久。
26.以管窥天:从竹管中看天空。
喻见识小。
27.以郄视文:从缝隙中看图纹。
喻见识小。
28.曲:委曲。
29.止:语气词。
30.股:大腿。
31.眩:眼睛昏花看不清。
32.挢:翘起。
33.举:救治。
34.弃捐填沟壑:“死”的婉言。
35.服臆:气郁满胸中。
服,通“愊”,郁满。
36.涕:眼泪。
37.忽忽:泪珠滚滚貌。
医古文重点句子

《醫話四則》1.又有醫人工於草書者,醫案人或不識,所係尚無輕重,至於藥名,則藥鋪中人豈能盡識草書乎?孟浪者約略撮之而貽誤,小心者往返詢問而羈延。
可否相約同人,凡書方案,字期清爽,藥期共曉?→又有擅長草字的醫生,醫案人們有的不認識,關係到的還不緊要,至於藥名,那麼藥店裡的人難道能夠全部看懂草字?(粗心大意)草率的人隨便地攝取藥物因而造成禍害,謹慎的人來回詢問而拖延(耽誤時間),能不能互相約好同行,凡是寫處方,字迹務必要清楚明白,藥名務必要從明曉(藥名一定要人們所認識)?2.一在於篤嗜古人,不知通變。
執《傷寒》、《金匱》之說,不得隨時應變之方,不考古今病情之異,膠柱鼓瑟,以為吾能法古,治之不愈,即咎古人之欺我也。
→在於非常喜愛古人,不懂得變通。
拘泥於《傷寒》《金匱》的學說,沒有掌握隨着季節順應變化的方法,沒有考察古今病情的不同,固執拘泥,不知變通,認為自己能夠效法古人,治療病人不能痊愈,就責怪古人欺騙自己。
3.見病者以手擘目,觀其飲啖,蓋目眶盡腫,不可開合也。
→看見患者用手分開眼睛,看我喝湯吃飯,大概因為病人眼眶全腫,不能夠自行睁開。
4.細想其故,得毋來診時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氣塞脈亂,乃有此象歟?然惟於此而愈不敢自信矣。
→仔細想其中的原因,該不是前來診病時太陽已經西沉,走得太急從而咳嗽更嚴重,因此氣機阻塞脈象混亂,才有這種脈象吧?然而想到這些就更不敢相信自己了。
《丹溪翁傳》1.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藝,以推及物之仁,雖不仕於時,猶仕也。
」乃悉焚棄向所習舉子業,一於醫致力焉。
→就感慨地說︰「讀書人如果精通一門技藝,把愛己的仁愛之心推及到眾人身上,即使沒有在當時作官,如同作官一樣。
」於是全部焚燒、捨棄先前學習的科舉學業的書籍,專心致力於醫學。
2.他人靳靳守古,翁則操縱取捨,而卒與古合。
一時學者咸聲隨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其他人拘泥地固守古法,丹溪翁卻靈活運用,而最終與古法相符合。
當時學醫的人都像回聲般應隨,像影子般趨附,丹溪翁勤奮不倦地教導他們,忘了疲勞。
医古文重点句子(感谢小猪童鞋)

医古文重点句子(521出品,必为精品)1.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译文〕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扁鹊唯独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居二日半,简子寤。
〔译文〕扁鹊说:“血脉正常,你们惊怪什么呢?从前秦穆公曾经像这样,七天后醒了过来。
现在您主君的疾病跟秦穆公相同,不超过三天一定能痊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苏醒了。
3.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察觉细微的预兆,能让高明的医生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生命可以存活。
一般人们所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然而医生所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方法少。
4.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译文〕病人就按照华佗说的去做,立刻吐出一条蛇状的寄生虫,把它悬挂在车边,要去拜访华佗。
华佗还没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到来客,便自言自语道:“好像遇到过我父亲,车边挂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5. 佗术实工,人命所系,宜含宥之。
〔译文〕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是人们生命维系之人,应当宽恕他。
6.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译文〕华佗告诉吴普说:“人的身体要得到活动,只是不应当使身体疲惫罢了。
活动后水谷精气才得以消化,血脉才能够畅通,疾病也就不会发生,比方像门轴不朽烂就是这个道理。
7.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乃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译文〕(朱丹溪)便感慨地说:“读书人如果能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行由爱己而及于众人的仁爱,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
针灸医籍选背诵条文

《灵枢》文选一、九针十二原:1、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顺逆出入之会。
2、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
粗守形,上守神。
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
机之动,不离其空。
空中之机,静静而微。
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
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
往者为逆,来着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
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针道毕矣。
3、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4、持针之道,坚者为宝。
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
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
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
5、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害中而去则致气。
精泄则病益甚而恇,致气则生为痈疡。
6、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
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
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二、邪气脏腑病形:1、黄帝曰:高下有度乎?岐伯曰:身半已上者,邪中之也;身半已下者,湿中之也。
故曰,邪之中人也,无有常,中于阴则溜于府,中于阳则溜于经。
2、黄帝曰: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
3、黄帝曰:邪之中人藏奈何?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
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
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
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4、黄帝曰:病之六变者,刺之奈何?岐伯答曰: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濇者多血少气,微有寒。
5、黄帝曰:刺之有道乎?岐伯答曰: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
医古文重点句子(感谢小猪童鞋)

《扁鹊传》1.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扁鹊唯独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居二日半,简子寤。
扁鹊说:“血脉正常,你们惊怪什么呢?从前秦穆公曾经像这样,七天后醒了过来。
现在您主君的疾病跟秦穆公相同,不超过三天一定能痊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苏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不可曲止也。
诊察到疾病外的症状,就能推知内在的病机;诊察到内在的病机,就能推知外在的症状。
疾病对应的显现在身体的外表,不超出估计的范围之外的确诊方法非常多,不能一一尽述其中的原委。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察觉细微的预兆,能让高明的医生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生命可以存活。
一般人们所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然而医生所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方法少。
《华佗传》1.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曾在徐州一带游访名师求学,同时通晓几部儒家经典。
沛国的丞相推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没去就任。
2.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病人就按照华佗说的去做,立刻吐出一条蛇状的寄生虫,把它悬挂在车边,要去拜访华佗。
华佗还没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到来客,便自言自语道:“好像遇到过我父亲,车边挂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系,宜含宥之”。
就这样把华佗递解交付到许昌监狱,拷问审核,供认服罪。
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是人们生命维系之人,应当宽恕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古文
之背诵默写
一,藝文志 (
方技略)
(口試+筆試)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陰陽、表裏,以起百病之本,死
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湯火所施,調百藥齊和之所宜。至齊之得,猶慈石取鐵,以
物相使。拙者失理,以瘉為創,以生為死。
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辯五苦六辛,
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及失其宜者,以熱益熱,以寒增寒,精氣
內傷,不見於外,是所獨失也。故諺曰:“有病不治,常得中醫。”
二,扁鵲倉公列傳
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
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
閑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泄。”扁鵲曰:“敬諾。”乃出
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
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
盡見五臟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為醫或在齊,或在趙。在趙者名扁鵲。
(背誦)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
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
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
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過洛陽,聞周人愛老人,
即為耳目痹醫;來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隨俗為變。秦太醫令李
醯自知伎不如扁鵲也,使人刺殺之。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三,華佗傳
、
(默寫)廣陵吳普、彭城樊阿皆從佗學。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濟。 佗語普曰:
“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 。 動搖則穀氣得消 ,血脈流通,病不能生,
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經鴟顧,引挽腰體 ,動諸關
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 :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
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 。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
出 ,因上著粉 ,身體輕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
齒牙完堅。
四,傷寒雜病論序
(口試+筆試) 餘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歎其才秀也。怪
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
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
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
卒然遭邪風之氣,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而方震栗,降志屈節,欽望巫
祝,告窮歸天,束手受敗,賚百年之壽命,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所措,
咄嗟嗚呼!厥身已斃,神明消滅,變為異物,幽潛重泉,徒為涕泣。痛夫!舉世
昏迷,莫能覺悟,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足雲哉?而進不能愛人知人,
退不能愛身知己,遇災值禍,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舂若遊魂。哀乎!趨勢之
士,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忘軀徇物,危若冰谷,至於是也!
(默寫)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元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
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
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
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
尋余所集,思過半矣。
五,黃帝內經素問序
(默寫,口試)夫釋縛脫艱,全眞導氣,拯黎元於仁壽,濟贏劣以獲安者,非
三聖道,則不能致之矣。孔安國序《尚書》曰:“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
三墳,言大道也。”班固《漢書·藝文志》曰:“《黃帝內經》十八卷。”《素
問》即其經之九卷也,兼《靈樞》九卷,乃其數焉。雖複年移代革,而授學猶
存;懼非其人,而時有所隱,故第七一卷,師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爾。然
而其文簡,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
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遐邇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徵,驗之事不忒。誠
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六,類經序
(默寫)兩經既合,乃分為十二類:夫人之大事,莫若死生,能葆其真,合乎
天矣,故首曰攝生類。生成之道,兩儀主之,陰陽既立,三才位矣,故二曰陰陽
類。人之有生,藏氣為本,五內洞然,三垣治矣,故三曰藏象類。欲知其內,須
察其外,脉色通神,吉凶判矣,故四曰脉色類。藏府治內,經絡治外,能明終始,
四大安矣,故五曰經絡類。萬事萬殊,必有本末,知所先後,握其要矣,故六曰
標本類。人之所賴,藥食為天,氣味得宜,五宮強矣,故七曰氣味類。駒隙百年,
誰保無恙?治之弗失,危者安矣,故八曰論治類。疾之中人,變態莫測,明能燭
幽,二豎遁矣,故九曰疾病類。藥餌不及,古有針砭,九法搜玄,道超凡矣,
故十曰針刺類。至若天道茫茫,運行今古,苞無窮,協惟一,推之以理,指諸
掌矣,故十一曰運氣類。又若經文連屬,難以強分,或附見於別門,欲求之而不
得,分條索隱,血脉貫矣,故十二曰會通類。
七,大醫精誠
(默寫,口試)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
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藏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
候以審之。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俞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
骨,有厚薄剛柔之異,惟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
之於至粗至淺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壅之,
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
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
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
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