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春雨杨柳风
春之花:杏花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之花:杏花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近代吴昌硕《杏花春雨》杏花,杏树上开的花。
杏树,落叶乔木,又称杏子,属李亚科植物。
杏树是古老的花木,原产中国,早在先秦时期《管子》中就有记载,至少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
杏花在中国传统中,是十二花神之二月花神。
杏花花期3-4月,其花色又红又白,胭脂万点,花繁姿娇,占尽春风。
古代文人们悠然徜徉在杏花雨、杨柳风的意境中,心旌摇动。
纷纷将杏花入诗,把自己的审美理想寄寓于杏花。
其中唐诗中的“杏花”秾华繁采,情辞情韵;宋诗中的“杏花”,幽韵冷香,思理绵密杏花唐元稹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
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重寻杏园唐白居易忽忆芳时频酩酊,却寻醉处重裴回。
杏花结子春深后,谁解多情又独来。
杏园唐杜牧夜来微雨洗芳尘,公子骅骝步贴匀。
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寓言唐杜牧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
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杏花唐司空图诗家偏为此伤情,品韵由来莫与争。
解笑亦应兼解语,只应慵语倩莺声。
故乡杏花唐司空图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杏花宋厉文翁杏花菖叶渐烂斑,率属劭农入祖关。
昔日郎君方彩袖,今朝太守已苍颜。
杏花唐薛能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楼。
谁知艳性终相负,乱向春风笑不休。
杏花唐罗隐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
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
曲江红杏唐郑谷遮莫江头柳色遮,日浓莺睡一枝斜。
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
暮春归故山草堂唐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日日唐李商隐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苏溪亭唐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上高侍郎唐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田家宋欧阳修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古诗文《【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赏析

古诗文《【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赏析【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朝:志南zhān yī yù shī xìng huā yǔ ,chuī miàn bú hán yáng liǔ fēng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古:通通仄仄仄平仄通仄通平平仄平◆风【上平一东】今:平通仄平仄平仄平仄通平平仄通◆风【十一庚,eng,ing(ieng),ong(ueng)iong,(üeng)】出自:志南《绝句》作品原文: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释义】作者:僧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
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
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问答】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什么意思?答:杏花盛开时节,细雨蒙蒙,衣衫渐沾渐湿,杂着杏花的芬芳;杨柳吐青,天气转暖,春风拂面,醉人宜人,伴着杨柳的清香。
剪剪轻风细细雨,悠然徜徉春色里,何等惬意。
雨,冠以杏花;风,冠以杨柳。
雨,是杏花浸湿过的雨,似乎更纯净;风,是杨柳筛滤过的风,似乎更清爽。
杏花雨,杨柳风,把风雨花木糅在了一起,使春意的色彩渲染得更加浓重。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哪首诗的诗句?答: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
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汉语句例: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2

第二单元课后题参考答案2-1大同一、阅读和理解2-1. 1.1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有什么作用和表达效果?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2-1.1.2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那么,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1.1. 3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同与之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拟,有哪些突出的特色?表现在:一、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与能”一一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这儿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等。
二、思考和应用2-1. 2.1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 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 “幼有所养” 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按照提示概括这首诗每小节展现的画面。
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________——________——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2)第一节中的“闪”字和“点”字能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朵”本来是形容“花”的量词,这里用来形容“流星”。
有什么妙处?(4)第一节的四句诗,诗人从街灯写到明星,又从明星写到街灯,这样写的作用是()A.描绘出了一幅迷人的夜景图,抒发了诗人的苦闷、悲伤。
B.驰骋想象,给景色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C.把读者的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为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铺垫。
D.渲染气氛,使天上和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5)诗中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和民间传说不同,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改编?【答案】(1)天上美丽街市图;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2)不能。
“闪”修饰的是“明星”,“点”修饰的是“街灯”。
星“闪”、“点”灯才合常理。
(3)诗人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来形容流星,形象地表现了“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4)C(5)把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悲剧,变成了牛郎织女能骑着牛儿来往、生活幸福美满的喜剧,这样的改编使诗歌流露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给诗中的幻境涂上了一层更加迷人的色彩。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提示,分析诗歌所描绘的人、景、物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再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附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边的诗歌,达成以下小题。
(甲)远日本国僧敬龙归(唐)韦庄扶桑①已在迷茫中,家在扶余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乙)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热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说明】① 扶桑:相传东国外有神木名为扶桑。
是日出之地,亦为日本又名。
(1)对于这两首诗的内容,以下表达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诗描绘时间为夜晚,(乙)诗描绘时间是清早。
B.(甲)时送别地址在扶桑,(乙)诗分别地址在扬子江。
C.甲诗作者将与友人同行,(乙)诗作者送友人独往。
D.(甲)诗友人以船为交通工具,(乙)诗友人也是这样。
(2)对于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以下表达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乙)两诗都迟至末端才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
B.(甲)(乙)两诗各自重复某些字词,增加诗的节奏感。
C.(甲)诗由眼远景写到想象景,(乙)诗从想象景写到眼远景。
D.(甲)诗只有二、四句用韵,(乙)诗是一、二、四句都用韵。
【答案】( 1) D(2) B【分析】【剖析】( 1) A 项,“乙诗描绘时间是清早”错误,由“数声风笛离亭晚”可知,应是夜晚,是说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保重,各奔前。
B 项,“甲诗送别地址在扶桑”错误,甲诗标题是“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是送日本国僧回国,即归于扶桑,并不是是送别地址在扶桑。
C 项,“甲诗作者将与友人同行”错误,“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意思是“此去谁能与你一同到家乡?惟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风”,可见作者并不是要与他同行。
故选 D项。
(2) A 项,“甲乙两诗皆迟至末句才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错误,乙诗在最后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君向潇湘我向秦”;但甲诗最后说“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但并无指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
C 项,“乙诗从想象景写到眼远景”错误,“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
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离人独上洞庭湖”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第一、二联分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空(节选)郭沫若美哉!美哉!天体于我,不曾有今宵欢快!美哉!美哉!我今生有此一宵,人生诚可赞爱!永恒无际的合抱哟!惠爱无涯的目语哟!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哦,你看哟!你看那双子正中,五车正中,W形的Cassiopeia(仙后座)横在天河里。
天船积尸的Perseus(英仙座)也横在天河里。
半钩的新月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绰约的Andromeda(仙女座),低低地垂在西方,乘在那有翼之马的Pegasus(飞马座)背上。
北斗星低在地平,斗柄,好像可以用手斟饮。
斟饮呀,斟饮呀,斟饮呀,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拼一个长醉不醒!【注】双子、五车、天船、积尸都为星座名。
(1)下列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A.我/今生有/此一宵,人生/诚可赞爱!B.惠爱无涯的/目语哟!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C.半钩的/新月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D.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拼一个/长醉不醒!(2)诗人发挥新奇美好的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咏物抒情。
请举例并作简要赏析。
(3)请认真阅读下面这节小诗,以“仰望星空”为题目仿写几句小诗,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答案】(1)B(2)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3)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解析】【分析】(2)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选择其中一方面结合诗句赏析即可。
诗歌把春芽写成孩童,如“一觉醒来/伸出/稚嫩的手”。
诗人的想象丰富将春芽沐浴阳光写成“抓住天边/那一弯/飘动的彩虹”,将春芽吮吸雨露写成“穿进/用美梦/磨成的针”。
故答案为:⑴ B;⑵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⑶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
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离人独上洞庭湖”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第一、二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 牵 手 漫 步 春 雨 中 .当 成 最 浪 漫 的 一
件事 儿 。
如果 春雨稍大 , 那也不妨 事 , 撑 开
一
带 雨 晚来 急 , 野 渡 无 人 舟 自横 。 ” 这 样
的春 雨 斯 文 全 无 .瞧 那 来 势 汹 汹 的样 子. 伴随着潮水 . 似 乎 要 摧 毁 什 么 物 件 似 的 。船 工 哪 有 兴致 欣 赏 这 样 的 春雨 . 没 有 主顾 上 门 .他 们 早 就 躲 到 屋 子 里 喝 酒 吃 肉去 了 .只 剩 下 那 孤 零 零 的 木 船, 随着 潮 涨 潮 落 起起 伏 伏 。 人们钟情 的 , 是杜甫笔下 的春雨 : “ 好雨知 时节 , 当春 乃 发 生 。 随风 潜 入
桩 !口
雨, 埋 怨着这场暴雨来得不 是时候 , 耽
误 了 大 家 回家 的脚 步 呢 ! “ 天街小 雨润如酥 . 草 色 遥 看 近 却 无 。” 唐代 长 安 的 春 天 , 在 诗 人 韩 愈 的 笔 下 ,也 是 充 满 诗 情 画 意 。那 时 的 长 安. 没 有 鳞 次 栉 比 的 高楼 大 厦 . 没 有 拥
响今 年 的 收 成 .人 们 可 不 愿 意 和 自 己 的肚 皮 开 玩 笑 。
一
沙沙 , 像 牛毛 , 像 花针, 像 细丝 , 落 在 花
丛 中 还 眨 呀 眨地 。走 出户 外 , 伫 立 在 雨
场 及 时 春 雨 .犹 如 一 阵 阵 铿 锵
激 越 的 战 鼓 .唤 醒 了 呱 呱 的青 蛙 和 唧
清
香
园
口 彭忠 富
“ 枕 上 诗 篇 闲处 好 . 门前 景 物 雨 中 佳 。” 春雨 是 迷 人 的。 春雨潆潆地下 , 沙
堵 不 堪 的 车 水 马 龙 .更 没 有 疲 惫 不 堪 的求 职者 。在 皇都 的天 街 上 . 可 以看 到 连 片 的 草 坪 .也 许 还 有 精 心 修 剪 的 花 圃 。这 草 坪天 然 的也 好 . 人 工 栽 培 的 也 罢. 总之她让诗人 陶醉 了. 烟 雨 空 蒙 的 天街 和 草 地 , 激 活 了 韩 愈 的灵 感 , 才 留 下这 样 赞 美 长 安 早 春 的 经 典 句 子 。这 可是 一 年 中最 美好 的春 光 啊 ! 要看春雨 , 还 得 到郊 外 去 。 “ 春 潮
人 们 早 就 躲 在 了 屋 檐 下 .挤 在 一起 避
春 雨 无 心 .她 是 听 不 到 这 些 赞 誉 的 !她 觉 得 , 这不过是分 内之事而 已。 地 面 上 的 万 物 被 雨 水 冲 洗 .灰 尘 无 影
无 踪 。人们 大脑 里 的 一 切 欲 望 和杂 念 、
也 被这 雨 水 荡 涤 得 干 干 净 净 。我 们 能 做的, 就 是 把 握 这 难 得 的春 雨 。 一 个 人 也行, 两个 人更好 , 漫 步春雨 中, 去 享 受 春 雨 的 滋 润 的洗 涤 。也许 不 经 意 问 , 你也 能吟咏出“ 沾 衣欲湿杏花 雨 . 吹 面 不 寒杨 柳 风 ” 的佳 句 来 . 岂不 美 事 一
唧 的草 虫 。 田野 里 热 闹起 来 了 , 绿 油 油
中. 任 春雨 浸 润 我 的 发 丝 . 荡 涤 我 的 心 灵 ,这 种 大 自然 的洗 礼 ,实 在 让 人 惬 意。这就难怪 , 那些热恋 中的情侣 , 会
的小 麦 苗 , 金灿灿 的油菜花 . 嘤 嘤 嗡 嗡 的蜂 蝶 , 赶趟儿似 的 , 把 初 春 的大 地 打 扮 得 花 枝 招 展 。农 人 们 在 田埂 上 逡 巡 着. 凑在一起议论着庄 稼的长势 . 盘 算 着 几 个 月后 的 收获 。他们 的谈 话 之 间 , 少 不 了对 春 雨 的 溢 美 之 词 :今 年 风 调 雨顺 , 庄稼都不缺水 , 这 可 真 是 老 天 开
夜, 润 物 细无 声 。” 这 样 的 春雨 , 真 是 善
解人意 . 夜 晚 下 雨 白昼 晴 . 不 会 耽 搁农 人 们 在 田间 的 劳 作 。 不 在 乎 雨 的 大 小 的 , “ 青 箬
笠, 绿蓑衣 , 斜 风 细 雨 不须 归 ” 。 田里 的 活计耽搁不得 . 错 过 了农 时 . 那 就 要 影
把 折 叠 伞 .听 细 小 的雨 珠 滴 落 在 伞
面 上 ,这 声 音 如 翠 玉 碰 击 ,如 珍 珠 坠 地, 听 了令 人 激 动 , 使 人 振 奋 。 一 把 把 雨 伞 开 在 城 市 的 大 街 小 巷 .随 着 人 流 缓 缓 向前 移 动 . 这种景致 . 也 只 有 春 雨 中才 能 看 到 。试 想 一下 . 如 果 是倾 盆 大 雨, 有 谁 有 此 雅 兴 在 春雨 中徘徊 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