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苏联蒙太奇学派
200903苏联蒙太奇学派

好莱坞电影多采用"连戏剪辑": 一种流畅的,不着痕迹的剪辑风 格,试图在一场戏中给人造成流 畅而不间断的感觉. 蒙太奇学派则通过镜头对列 镜头对列,形 镜头对列 成画面张力,突出主题.具体方 式有时间方面的"重复剪辑", "省略剪辑",以及空间方面的 "平行剪辑","交替剪辑".
1,重复剪辑 —— 往往是一个镜头完全,或部分 重复前面的镜头.当几个镜头持续 这样重复时,时间在银幕上的时间 会拉长. 《战舰波将金号》的"水手摔盘 子"场景:一个瞬间动作,被分解 成10余个镜头来表现,表现他的愤 怒.
为此,维尔托夫拒绝拍摄故事 片,反对传统的叙事方式,反 对使用剧本,演员表演,摄影 棚拍摄等等. 他更感兴趣的是改变镜头的运 动速度,找出奇特的拍摄角度. 这种艺术主张,被称为"电影 眼睛派".
四,爱森斯坦的理论
1898——1948 十月革命中,中断大学的学习, 参加红军.后来,作过戏剧导 演,在马雅科夫斯基创办的 《左翼艺术阵线》上,发表了 一篇关于"杂耍蒙太奇"的文 章. 1924年,他在导演的第一部影 片《罢工》中,成功运用了 "杂耍蒙太奇"理论,把屠杀 工人的镜头与屠杀牲畜的镜头 交替剪辑,使之成为电影史上 的经典蒙太奇段落.
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贡献
技巧蒙太奇——— 爱森斯 技巧蒙太奇 坦蒙太奇学说构成了一个完 整的理论体系. "任何种类的两段影片放在 一起,就会从那种并列的状 态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新 的概念,一种新的性质" . "将描绘性的,含义单一的, 内容中性的各个镜头组合成 思想的前后联系的系列".
【电影学】上大电影学历年真题(01~15)

2015※※电影理论与电影史※※一,填空题(每个2分,总共10个。
基本是关于电影理论的)二,名解(十选八)1,《小城之春》,2,香港新浪潮电影3,《武训传》,4,新兴电影运动5,《公民凯恩》,6,上镜头性7,库里肖夫效应,8,明星制9,软性电影10,三,简答(四选三)1,第五代的代表人物,代表作2,解释昆仑影业公司,并列举代表作品3,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4,场面调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四,(二选一,300字以上)1,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作品,艺术风格,主要观点2,十七年电影,任选一个导演,分析他的作品五,论述(40分)以下电影任选一部任选角度分析,500字以上建国大业,1942,泰囧,黄金时代,小时代,归来,中国合伙人※※电影产业与电影文化※※一,名解(每个五分,总共50分)1,海斯法典,2,合拍片3,完片保险,4,明星制5,合一影业,6,忠武路系统7,弹幕电影,8,台湾健康写实主义9,功夫片,10,电影分级制二,简答1,作为文艺片的《白日焰火》,但是票房三周破亿,实属少有,有人说是文艺片的春天来了。
请分析一下《白》的营销策略2,归纳当下华语片市场中青春片的类型三,论述(每个35分)1,对未来只存在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影和没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影的认识。
2,海报引进分账大片20年对我国市场和产业的影响。
2014※※电影理论※※一、名词解释:(50分)1、新好莱坞电影2、B级片3、迷影文化4、香港新浪潮5、黑泽明6、<论谢晋模式的缺陷>7、第五代导演8、<电影手册>9、景深镜头10、二、简答:(40分)1、简述2、金基德的美学特征3、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4、美国西部片的类型元素三、论述(60分)1、中国青年粉丝文化与当前国产电影创作生产的关系。
2、结合影片分析侯孝贤的美学特征,及对当代华语电影的影响。
※※中外电影史※※一、名词解释:(40分)1、本杰明•布拉斯基2、庄子试妻3、格里菲斯4、罗曼•波兰斯基5、杜甫仁科6、赛尔乔•莱翁内7、左岸派8、<红色沙漠>9、但杜宇10、安哲罗普洛斯二、简述(30分)1、巴赞的"木乃伊情节"2、安东尼奥尼的情感三部曲(其实就是蚀三部曲,我当时想不起来了,居然写错了!)3、为什么说山田洋次是平民导演?三、简答(30)1、诗电影的代表人物、作品及观点。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苏联蒙太奇学派可以说是对整个世界电影史发展产生最深刻的影响力的电影学派。
学电影,不能不提蒙太奇。
知识要点:1、蒙太奇的意图:为了达到思想传播的目的而发展出来的形式美学。
2、具体手段有2个,一个是选取有感染力的素材;第二、强调剪辑的重要性。
时间:20世纪20-30年代人物: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起因:1、在推翻沙皇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有力的宣传武器;因此蒙太奇学派可以看作是一个带有意识形态功能的艺术流派;2、受欧洲爆发的先锋主义运动的影响;3、对美国电影尤其是格里菲斯电影的学习研究。
(蒙太奇手法早在格里菲斯甚至更早的年代就被人使用在电影中,但苏联蒙太奇学派是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有意识地、理性地使用它。
)意义:1、蒙太奇理论发展和产生了一种新的媒介作用(现代电视广告中大量使用蒙太奇),一种新的信息系统,一种新的修辞学,产生了一种新的力量。
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电影实践理论的体系,被人们所公认,以至于影响了世界电影的面貌。
2、苏联蒙太奇学派并不是一个有统一的艺术宗旨或发表过某种艺术宣言的团体。
它只是泛指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苏联影坛,并对蒙太奇的理论与实践作出过贡献的艺术家群体。
3、蒙太奇学派基本都认定:一旦采用剪辑的手法,电影就有了无限的潜力,蒙太奇简直就是支配观众思想和联想的一个有益的指挥者。
重要概念:【名词解释:“库里肖夫效应”】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通过镜头剪接所作的一项实验,该实验实际上是由普多夫金具体操作的。
库里肖夫为了弄清楚蒙太奇的并列作用,给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剪为三段,分别接在一碗汤、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的镜头之前,结果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却似乎发现了莫兹尤辛的情绪变化——分别对应着饥饿、喜悦和忧伤。
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他得出的结论是,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
苏联蒙太奇学派名词解释

苏联蒙太奇学派名词解释
苏联蒙太奇学派是一种电影制作技术和艺术表现风格,起源于苏联的电影产业。
蒙太奇一词源自法语,意为“拼贴”或“组合”。
苏联蒙太奇学派强调通过剪辑和组合不同的镜头和片段来创造新的意义和情感效果。
在苏联蒙太奇学派中,剪辑是最核心的技术手段。
通过剪辑不同的镜头,导演能够改变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以及影片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蒙太奇学派强调镜头之间的关联性和对比,通过剪辑的方式创造出戏剧性的冲突、紧张和节奏感。
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是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他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苏联电影中运用了蒙太奇的技巧,创造出了一系列具有强烈冲击力和表现力的电影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剪辑手法和音效的运用,表达了社会和政治问题,并探索了影像媒介的独特表现能力。
苏联蒙太奇学派也对后来的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蒙太奇的技巧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电影制作中,尤其是在战争片、动作片和悬疑片等类型的电影中。
蒙太奇的概念也逐渐扩展到其他艺术领域,如文学、绘画和音乐等。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1930)2011-06-20 22:51:27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1930)尽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新的苏维埃政权却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电影工业同国内其他工业一样,不论是影片制作还是发行系统,都花费了漫长的时间才达到新政府的期望。
虽然俄国在革命前的电影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并不突出,但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也有了一些私营的电影公司。
由于战争期间进口片大幅削减,这些私营公司在国内市场刺激下迅速发展。
在1910年以后这些年里,俄国最有特点的电影是节奏缓慢的通俗喜剧类型,尤其是这些影片中伊万•莫兹尤辛等名星的天才表演,吸引了许多本国观众,外国观众却很少看到。
这些公司在革命成功之后竭力抵制私有财产国有化,他们也拒绝向国营影院提供影片。
1918年7月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的电影部门开始对电影胶片的供应实施管制,结果许多公司囤积胶片,有些甚至带着器材逃到别的国家。
有些公司则在接受政府委任制片的同时,心中盼望红军在战争中失利,使一切能够回复到革命前的状态。
虽然面临设备短缺与生活条件差等种种困难,一些年轻的电影工作者们仍然开始做了尝试与努力,结果导致了一个全国性电影运动的发展。
吉加•维尔托夫在战争期间就从事纪录片工作,20岁就负责新闻片拍摄工作。
库里肖夫则在新成立的国家电影艺术学院中授课,做了一系列剪辑实验,他将一堆不同来源的底片剪辑成一部连续的影片。
从某种意义上讲,库里肖夫或许是苏联年轻的电影艺术家们中最保守的一位,因为他所创造的这种格式化的剪辑原则,基本上是参照经典好莱坞影片的连贯性原则。
于是,甚至在他们能够拍片之前,库里肖夫和他年轻的学生们已经在世界上第一所电影学院中开始工作,并且撰写关于电影艺术形式的理论文章,这些理论构成了蒙太奇风格的基础。
1920年爱森斯坦在一列专门运送战时宣传片的火车上做了一段时期的工作,同年他回到莫斯科在一家工人俱乐部剧院里工作。
同年五月,普多夫金为库里肖夫的国家电影学院演出,他深受格里菲斯巨片《党同伐异》的影响,决定进入电影界工作。
外国电影理论整理

苏联蒙太奇学派。
(1)苏联蒙太奇学派【名词解释:苏联蒙太奇学派】20世纪20年代,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受到革命斗争现实的鼓舞,力求探索新的电影表现手段来表现新的革命内容,他们将实验的重点放在蒙太奇的运用上。
库里肖夫和爱森斯坦强调两个不同镜头的对立或撞击会产生新的质、新的思想涵义,这是他们对蒙太奇理论作出的重要贡献;他们代表性的理论分别是“库里肖夫效应”和“杂耍蒙太奇”;其他人诸如普多夫金发展了叙事蒙太奇、维尔托夫创建了“电影眼睛派”,这批人是20年代苏联先锋主义电影美学探索的中间力量,在蒙太奇理论的创建和运用上贡献卓著,因此被称为苏联蒙太奇学派,他们的理论研究和拍片实践构成了苏联电影学派的第一个阶段。
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于爱森斯坦等人的极端的蒙太奇探索受到批判,苏联蒙太奇学派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
(2)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a . 库里肖夫库里肖夫在十月革命前就开始了电影工作,建立了“实验工作室”,他是一个构成主义者,代表作品有《西方先生在布尔什维克国家里的奇遇》、《遵守法律》等;代表理论有“库里肖夫效应”和“电影模特儿”。
【名词解释:“库里肖夫效应”】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通过镜头剪接所作的一项实验,该实验实际上是由普多夫金具体操作的。
库里肖夫为了弄清楚蒙太奇的并列作用,给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剪为三段,分别接在一碗汤、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的镜头之前,结果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却似乎发现了莫兹尤辛的情绪变化——分别对应着饥饿、喜悦和忧伤。
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并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等理论。
他得出的结论是,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
他提出了积极的创作纲领:影片的结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当前, 电影己成为一种拥有无限表现可能性的媒体。
但百年前在它发明伊始, 它还仅仅是一种技术现象。
当卢米埃尔兄弟把处于运动状态中的具体对象再现为视觉形象,并投影到银幕上让观众看到它们的时候, 曾引起了人们从未有过的好奇心。
但轰动过后, 人们又鄙夷地把电影看作是粗俗的“杂耍”、“技术玩意儿”。
这时, 或许正是蒙太奇使电影获得了使它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并把它送进了艺术殿堂。
在蒙太奇发展为银幕造型的独特电影手段体系的整个过程中, 几乎所有伟大的电影艺术家, 都以其创造性的实践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最早并最有系统地进行理论化工夫的, 应首先归功于苏联蒙太奇学派。
法国电影学家莫兰曾说过这样的话:格里菲斯时代的电影处于“灵性”阶段, 爱森斯坦时代的电影则达到了“理性”阶段。
这一概括是有说服力的。
苏联蒙太奇学派并不是一个有统一的艺术宗旨或发表过某项艺术宣言的团体。
它只是泛指在整个年代到年代初期活跃于苏联影坛, 并对蒙太奇的理论与实践作出过贡献的艺术家群体。
其中主要有爱森斯坦、维尔托夫、库里肖夫、普多夫金、杜甫仁科、苏勃、斯克洛夫斯基、狄年诺夫等人。
而其中最有代表性与广泛国际影响的当属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维尔托夫四人。
但这四位艺术家的研究工作却是各成体系的, 相互间无论在观念上或方法上都有着很大差异。
而且他们更不是一个派别, 他们当中有的人是拥有自己的小集体的。
如库里肖夫有“库里肖夫工作室”, 维尔托夫有“电影眼睛派”。
而爱森斯坦的工作则更为复杂, 不仅是有极强烈的个性色彩, 而且他的工作并未截止于30年代初, 而是一直延续到他1948年在伏案写作中逝世为止。
苏联蒙太奇学派在20年代初出现于刚刚建立起来的苏联决不是偶然的。
1917年那场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 初期真的为艺术革命运动开辟了空前广阔的天地。
马雅可夫斯基的未来派诗歌、康定斯基的未来派绘画、梅耶荷德的自然主义戏剧以及随着机械化工业化高潮而来的以铁和玻璃为素材的构成主义, 不断掀起艺坛上一个接连一个的革新波澜。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1.二十年代无声故事片创作时期,苏联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年轻的电影艺术家,如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库里肖夫,他们创立了蒙太奇学派。
(“库里肖夫效应”的实验)2.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普多夫金《母亲》、杜甫仁科《土地》。
3.(1925年)摄制的(《战舰波将金号》)是爱森斯坦运用蒙太奇理论的著名电影作品。
其中,(“敖德萨阶梯”)场面,被视为视觉节奏的典范。
4.爱森斯坦提出了哪些理论?(1)提出了“杂耍蒙太奇”;(2)提出了“情绪剧本”理论。
5.杂耍蒙太奇:是爱森斯坦在戏剧与电影创作实践中采用并在理论上提出的一种结构演出的方法。
意思是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手段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结论。
6.情绪剧本理论:是爱森斯坦为部分苏联剧作家付诸实践的一种电影剧作理论。
认为电影剧本不需要戏剧冲突和戏剧结构,只要提供一连串诱发导演情绪的刺激物。
虽然也有一些简单的情节,但一般是用一种浮夸的词句描写一些互不连贯的场景。
7.“杂耍蒙太奇”和“情绪剧本”都有其共同的理论缺陷,就是孤立地夸大了情感的感染力,破坏了电影综合性,失去了思想指导和生活基础。
8.爱森斯坦的贡献:将蒙太奇的基本目的和任务明确地归纳为两条:“合乎逻辑,条理贯串的叙述”,“充满情感”,“激动人心”。
9.论述世界电影名作《战舰波将金号》。
《战舰波将金号》被公认为是一部世界经典名片。
(1)思想内容:为纪念1905年俄国革命20周年而摄制的,是一部颂扬水兵于1905年起义的影片。
(2)在剧作结构上,是按照希腊五幕布悲剧的格式构成的。
即:人和蛆虫;船上的戏剧;死者激发人们;敖德萨阶梯;同舰队相遇。
每场戏都贯穿着强烈的矛盾冲突,有明确的动作与反动作。
(3)影片剧作上的特点:a纪实性与典型性的精巧完美的结合。
b精巧、严密的结构与准确有效的节奏处理。
(4)在电影语言上有独特的创造。
影片的蒙太奇组接充分显示了电影镜头组接的巨大艺术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森斯坦提出, 任何艺术, 无论是文学、诗歌、戏剧, 还是音乐、舞蹈、绘画都有自己的表现语言和表现技巧, 而电影的表现技巧是什么呢? 他认为就是蒙太奇.蒙太奇是一种组织镜头的方法, 即`一种并置原理的运用, 把不同性质的两个电影底片连接在一起, 很自然地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概念, 一种新的总体(爱森斯坦《电影感》) .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来的意思是装配、构成,引申用在电影里局势剪辑与组接。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维尔托夫和库里肖夫为代表的准备,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高峰,以普多夫金为代表的完成。
第一节维尔托夫与库里肖夫的电影实验
维尔托夫,苏联纪录片大师,著名的“电影眼睛派”的创始人。
认为:电影镜头比人的眼光更客观,主张实况拍摄的方法,反对一切虚构和编造。
他特别倡导将摄影机隐蔽起来进行拍摄,也就是在被拍摄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来拍摄。
但是,又强调指出,电影真实地记录并不局限于简单记录生活,电影眼睛应当在保持镜头内容真实的条件下,通过对镜头的选择、剪辑、组接以及配加字幕等方式赋予生活素材以特定的涵义。
也就意味着,蒙太奇不再只是作为连接镜头的技术手段,而是成为分析概括生活的意识形态工具。
乔治.萨杜尔这样评价电影眼睛学派:在电影眼睛学派看来,电影艺术只存在于解说词和蒙太奇之中。
库里肖夫是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建立了一个实验工作室,擅长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验来论证电影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段和表现潜力。
例如,1920年库里肖夫曾将下面的一些场面连接起来构成一部短片:
一个青年男子从左向右走来。
一个青年女子从右向左走来。
两人见面、握手,青年男子用手指点着。
一幢白色大建筑物(白宫)。
两人向台阶走去。
这些片段按照前面的次序连接起来,然后放映在银幕上,结果,观众认为这完全是在同一地点、连续发生的一场戏,认为两个青年是在白宫门前相会。
实际上,上面人物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在苏联拍摄的,只有其中的白宫那个镜头是从美国电影上剪下来的。
这种在不同时间、地点拍摄下来的镜头,通过蒙太奇手法连接在一起,就造成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电影空间与时间,表明电影艺术有无限的表现能力。
另一个著名的“库里肖夫实验”:
库里肖夫从库存的废片中,找出沙皇时期一位男明星的一个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写镜头,然后把这个镜头分别与一盆汤菜、一口棺材、一个女孩的镜头并列组接在一起。
当他放给不知道其中奥妙的观众看时,果然蒙骗了不少人。
许多观众赞扬这个天才演员,说他一会在那盆汤菜前表现出饥饿难忍的样子,一会在棺材前表现出沉痛悲哀的样子,一会又在小女孩面前表现出慈父般的感情。
实际上,这位男明星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表演。
根据这一实验,库里肖夫得出结论:造成电影观众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
这就是电影史上有名的“库里肖夫效应”。
他认为,蒙太奇原则是电影艺术特性的基础,也是银幕表现力的集中体现。
尽管维尔托夫和库里肖夫在电影美学的追求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们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为苏联电影美学流派的形成进行了奠基工作。
当然,最终完成还要靠集大成者爱森斯坦与普多夫金。
第二节爱森斯坦与普多夫金的电影实践与理论
爱森斯坦:里程碑式的人物:
蒙太奇思维和理性蒙太奇:
蒙太奇不仅是一种电影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理性蒙太奇的实质在于通过不同画面的撞击产生思想。
他在《蒙太奇1938》中指出: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
他还强调说:把无论两个什么镜头对列在一起,它们就必然再结合成新的观念,也就是由对列中产生出一种新的性质来。
这里已经有了系统论的味道。
这派电影艺术家们强调艺术家主观的因素,认为导演和编剧通过影片不仅应当再现生活,而且应当说明生活、判断生活,从而引导观众去认识生活,对生活作出思考。
普多夫金与《母亲》:
曾在库里肖夫电影工作室从事创作。
1926年导演了堪称世界电影史上最重要作品之一的《母亲》。
普多夫金强调影片应当感染观众、交流情感,主张影片的效果应同观众的心理历程相一致;而爱森斯坦,更多地主张用蒙太奇的隐喻、象征等功能来启迪观众的思考,通过理性电影来揭示生活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
爱森斯坦主张以电影的重拳“痛打观众”,破坏观众的常规观看心理,而普多夫金在影片中注重流畅的叙事风格,蒙太奇在他的影片中运用得十分自然。
萨杜尔说:爱森斯坦的影片就像是一种呐喊,而普多夫金的影片则如一首很吸引人的抑扬顿挫的歌曲。
(理性蒙太奇与抒情蒙太奇)革命的、颠覆的,而后者温和、抒情的。
普多夫金把蒙太奇分为五种:
对比蒙太奇:通过尖锐的强烈的对立对比,产生相互强调、相互冲突的作业,强化所表现的内容、情绪和思想。
例如,伊文思焚毁小麦的镜头和饥饿的儿童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充分体现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的特征。
平行蒙太奇:在结构上将两条情节线并列表现,互相衬托补充。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普多夫金《母亲》,涅瓦河的冰块逐渐溶化汇聚成奔涌的洪流,而游行示威的工人队伍逐渐壮大形成不可阻挡的潮流。
隐喻蒙太奇:通过镜头与镜头、场面与场面的组接,借助独特的电影比喻,使画面的潜在内容浮现出来,赋予画面以新的涵义。
最成功过就是《战舰波将金号》中,以三个石狮子镜头的蒙太奇手法组接
交叉蒙太奇:动作同时发生的蒙太奇,也就是把两个同时进行的场面,分成许多片段,交替地在银幕上出现。
利用观众情绪,造成紧张气氛。
复现式蒙太奇:主题的反复出现,代表影片主题思想的事物,在关键时刻一再出现,通过这种视觉和听觉上的重复,达到内容上的强调和主题上的深化。
(周总理你在哪里?)《战舰波将金号》中有一个水兵摔盘子抗议让他们吃长蛆的肉的动作,这个动作是影片的重点,因为这一事件触发了水兵起义,所以爱森斯坦从许多不同视角用一系列镜头来拍这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