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导学案.docx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3 钓鱼的启示》 赛课导学案_2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3 钓鱼的启示》 赛课导学案_2

1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比较清晰表达出来。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走进第四单元的学习,第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

板书课题师:钓和“钩”容易混淆钓钩我和父亲在鱼()上放好鱼饵,把()线抛了出去,不一会儿,大家伙上()了。

什么是启示?(启发,有所领悟)很多人喜欢钓鱼,因为能从钓鱼中得到许多快乐,而从钓鱼中能得到启示的人并不多,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詹姆斯.兰弗蒂就是其中一位,(齐读课题)来看看作者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什么终身有益的启示?二、检查读文请同学们自由再读一遍课文。

(一)出示检查字词溅起涟漪小心翼翼筋疲力尽月光皎洁鱼腮翕动沮丧告诫诱惑实践抉择操纵嘴唇鱼饵捕捞.出示长句子: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好这一段话。

三、整体感知(一)理清课文脉络课题是“钓鱼的启示”,一看就知道,有两部分组成,一是钓鱼,一是“启示”,请通读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小时候钓鱼的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作者成年以后得到的启示?(第一到第九自然段是写钓鱼的事情。

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写作者获得的启示。

)(二)弄清课文主要内容那是一件什么事情呢?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学生朗读课文,老师巡视。

(讨论交流)师:(出示)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开放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钓到了鲈鱼放回湖中。

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

34年后,当我成了著名建筑工程师后,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体会到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经历的事情使我获得终身的启示。

你们觉得老师出示的文字值得你学习的在哪里?生:你增加了最后一句话,使整个内容概括全面了,不会让人产生误会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3 钓鱼的启示》 优课导学案_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3 钓鱼的启示》 优课导学案_0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钓鱼的启示》。

2、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词语。

(课件出示读一读)3、(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谁能选择其中几个词说说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讲述主要内容)(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二、初读启示,质疑。

1、课文中的“我”究竟获得了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将“我”获得的启示在文中划出来。

(课件出示获得的启示)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指名说、齐读,有什么疑问吗?)三、自读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师:下面我们就带着疑问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3-9自然段,从中找出理由。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请同学们自由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过渡语:“我”为什么不愿意将鱼放回湖里?(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师:请你将课文中描写钓鱼的句子读出来。

生读:“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师:从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体会到这条鱼是作者好不容易才钓到的。

师:哪些词让你感受到钓到这条鱼真是太不容易了。

(小心翼翼筋疲力尽)我为什么要“小心翼翼”,不等它筋疲力尽就去拉它行吗?师:看来,大鱼上钩了,我不仅不能立即拉上来,还必须控制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和鱼斗智斗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3 钓鱼的启示》 优质课导学案_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3 钓鱼的启示》 优质课导学案_0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翕动、鲈鱼、鱼鳃”等词,用不同的方法理解“翕动、不容争辩、小心翼翼、依依不舍”等词语,正确书写“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

【教学重点】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一、由单元导语入题1、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57页,谁来读一下“单元导语”。

从他的朗读中,你能提炼出哪些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就采用这些学习方法一起走进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钓”。

齐读课题,在这个短语中,你认为哪个词最关键?理解“启示”的意思。

那么钓鱼这件事给作者带来怎样的启示?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走进“我”的内心1、指名交流:作者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大家齐读这句话。

在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你发现了吗?就钓鱼这件事,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板书:放不放)2、那么,“我”究竟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指导朗读“鱼大”的语句。

“翕动”纠音,指导书写“鳃”。

师范读,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哪里读得好?生再读,读出鱼的大与美。

如果现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我”和父亲的心情,哪个词语再合适不过了?(板书:得意)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的语句,并从这些语句中圈出表现“我”心情变化的关键词语,说一说通过这些词语,你读懂了什么?3、小组汇报展示。

(生板演:急切争辩依依不舍)4、刚才我们找到了“我”心情变化的的语句,尤其是父亲与“我”对话的片段,表现了“我”急切与不舍的心情,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读。

5、你为什么这样读“我”的话?关注提示语。

6、引读:在这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等啊等,盼啊盼,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鱼,可父亲却让我放掉,我怎能不急切地问(学生接读“爸爸,为什么?”)这可是我费了好大力气,第一次钓到这么大的鱼,父亲却要我放掉,我怎能不委屈(学生接读“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3 钓鱼的启示(1)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3 钓鱼的启示(1)人教新课标
一、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要点回复:
你去钓过鱼吗?有什么感受?
新课知识:
1、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2、我要把课文中的生字好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3、通过预习,我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导学模块
【合作探究】
1、说说你用什么记字法记住生字的,提醒易出错的字。
五年级语文导学稿
编写人:
审稿人: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编号

使用班级
五年级
小组:
成员姓名:
课题.会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结合生活体验多种形式理解“小心翼翼”、“翕动”、“沮丧”、“告诫”等词语的意思或表现的情形。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和重点句子。
2.融入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把握“我”的心情变化。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理解父亲坚持要“我”放鱼的直接原因和深远意义。
学习重点:朗读与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学习难点:理解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明白我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时间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通过预习,我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扩展延伸】
质疑。读完课文之后,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固学提高【课堂检测】
练习册43页1、2、3题
课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钓鱼的启示》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钓鱼的启示》导学案

课题13钓鱼的启示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小心翼翼”等词。

2、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积累描写美丽月色的句子。

3、我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重点:学生解决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长江鲥鱼、太湖银鱼并称为“四大名鱼”之一。

鲈鱼肉质白嫩、清香,没有腥味,肉为蒜瓣形,最宜清蒸、红烧或炖汤。

鲈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之,黄海、渤海较多。

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

自主、合作、探究:一、标出段落号,同桌读听各1遍,圈点同桌读错的地方,读听结束后互评。

(5 分钟)二、独立完成练习,用铅笔。

(15分钟)1、给注音生字组词。

捞______( )( ) 饵______( )( )溅______( )( ) 钩______( )( )翼______( )( ) 纵______( )( )啪______( )( ) 鳃______( )( )皎______( )( ) 唇______( )( )沮______( )( ) 诱______( )( )诫______( )( ) 践______( )( )2、据课文补充词语。

()鱼()漪嘴()()择()动告()筋( )力()()()辉映()()不舍小心()()()( )闪闪3、解释词语。

涟漪:翕动:乞求:抉择:告诫: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组内交流,铅笔修改(5分钟)四、全班交流,小组间抢答积分,钢笔修改。

(10分钟)五、课后小结,老师点评。

(5分钟)六、课后作业:1、将语文书P61生字注音组词;将2 题的词语在书中用——画出;将3 题词语意思在文中作出标注。

组长检查。

2、将生字5 字5 拼2词写于作业本上,组长检查后交于办公室。

第2课时预习任务: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的感悟。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3 钓鱼的启示》 优质课导学案_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3 钓鱼的启示》 优质课导学案_1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

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学情分析】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

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

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够正确,工整的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4、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难点:理解父亲告诫我的话。

【教学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你钓过鱼吗?钓鱼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钓鱼有关的课文,齐读课题。

3、面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章,看看文章写了一件事呢?2、学习新词语。

3、自由交流讨论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回忆了“我”小时候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把它放回湖里。

父亲的教育让“我”获得了终生的启示。

三、学习钓鱼,体会内心情感。

1、那个夜晚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呢?找到课文中的句子。

出示句子: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这样的景色给你什么感受,作者的心情是如何的?自由交流。

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导学案-文档资料

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导学案-文档资料

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导学案【小编寄语】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导学案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的优质的教学案例,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该模式能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学习!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95%的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朗读与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重点)2、 90%的学生理解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明白我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

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时间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难点)课前1分钟演讲课前展示所搜集有关道德的名言。

一、导入生活是一本书,时时给我们启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钓鱼的启示》请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合作探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詹姆斯经历了钓鱼、、留鱼、放鱼(板书钓、留、放)的心理变化后获得了宝贵的启示。

板书:留放什么原因让作者想留下鲈鱼呢? 又是什么原因让父亲坚持放掉鲈鱼呢? 请同学们品读这些句子,抓住谈体会,和你的小组讨论交流。

哪一小组愿意到讲台上来汇报展示,有请小组。

作者不愿意放鲈鱼的原因(预设)① “过了好长时间,鱼杆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

”a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结合“晚霞辉映”“晚上十点”,大概推断过了三四个小时。

b“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耐着性子地遛鱼也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

我觉得这句也可以表达出作者对鲈鱼依依不舍的情感。

因为过了好长时间才钓到这么大的鲈鱼,我付出了就应该得到回报。

c我还从“摘、小心翼翼、捧”知道了他很喜欢这条鱼,不然就随便甩进水里了,而不会把鱼钩摘下来,他怕把鱼弄伤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13钓鱼的启示》公开课导学案_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13钓鱼的启示》公开课导学案_0

钓鱼的启示教学目标: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中所获得的启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或吃过鲈鱼吗?鲈鱼味美肉鲜,受到人们的喜爱。

曾有一首古诗是这样赞美鲈鱼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跟鲈鱼有关。

(板书课题)2、揭示题目中“启示”的含义,二、整体把握内容,揭示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文中找到中心句。

(即作者从钓鱼中获得的启示),学生交流揭示启示的句子,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2、结合课文理解“是非”的含义三、品读课文(一)体会“我”心情的变化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的句子。

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

(出示课件)2、有感情朗读描写“我”的句子,体会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中的原因。

(二)理解父亲坚持要“我”放鱼回湖的原因学生交流对“禁渔期”的理解(三)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1、正确理解父亲的“爱”,父亲要我把鲈鱼放掉,是不是不爱我?2、出示课件:在人生的旅途中,作者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a.理解“鱼”的含义b.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诱惑人的鱼(出示课件)四、升华主题,受到道德教育1、师:作者之所以在面临道德抉择时是非分明,一切都是因为(师引导,生接:)作者从小受到了严格的教育,这是他成为建筑设计师的原因。

那么道德跟成才,前途有什么关系呢?(课件出示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明白具有良好的道德是多么重要)2、畅谈学后的肺腑之言3、教师赠言,表达期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3钓鱼的启示课时第 1 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
学习目标:

(纠错1、我能正确认读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小
栏)
心翼翼”等词。

2、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积累描写美丽月色的句子。

3、我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重点:学生解决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
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长江鲥鱼、太湖银鱼并称为“四大名鱼”之一。

鲈鱼肉质白嫩、清香,没有腥味,肉为蒜瓣形,最宜清
蒸、红烧或炖汤。

鲈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之,黄海、
渤海较多。

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
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把你不懂得词语在书上做上记号。

2、抄写课文中描写美丽月色的句子。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1、交流哪些生字词是预习时,自己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并解决。

2、交流课文中生词的意思。

3、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来闯关:
1 、()鱼()漪()( )闪闪小心()()()择
筋 ( )力()()动()()辉映()()不舍嘴()告()解释词语:涟漪:
翕动:
乞求:
抉择:
告诫: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收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3钓鱼的启示课时第2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A、我能找出文中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并积累。

B、我能体会到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地父爱。

C、我能从课文中领悟到一个做人的道理。

学习重点:
领会课文结尾处,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的感悟。

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的感悟。

3、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自主、合作、探究:
1、父亲要“我”把到手的鲈鱼放掉,态度是那么坚决,是不讲
理?不爱我吗?
2、精读课文,划出文中父亲对“我”深深的爱和严格道德教育的句子,并
谈谈你的体会
3、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方式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得意__()—()---()-----()
4、作者从钓鱼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你学习了本课明白了什么道理?
达标检测
1、我的心情变化填空。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事情过去三四十年后,
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2、写一写。

三四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可写月夜,也可写事情、启示)
学习本课后我的收获
知识延伸:
收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