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史记的人物塑造艺术

史记的人物塑造艺术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史学巨著。
在这部作品中,司马迁通过精湛的人物塑造艺术,生动地描绘了众多历史人物的形象,使他们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首先,司马迁非常注重对人物外貌、语言、行为等细节的描写,通过这些细节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风貌。
例如,他在描写项羽时,用“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来形容他的勇武;在描写刘邦时,则用“隆准而龙颜,美须髯”来表现他的相貌堂堂。
其次,司马迁善于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他常常将不同的人物进行对比,从而更加鲜明地展现出他们的个性和特点。
例如,他在描写项羽和刘邦时,通过对比两人的性格和行为,展现了项羽的勇猛和刘邦的智谋。
此外,司马迁还善于运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他们的情感、思想和信仰。
例如,他在描写屈原时,通过描写他的悲愤和无奈,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总之,《史记》的人物塑造艺术是非常高超的。
司马迁通过精湛的描写技巧、对比手法和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众多历史人物的形象,使他们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 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 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秉笔直书, 是我国宝贵的史学传统,司马迁的《史记》对此有很好的发挥。所谓秉笔直书,就是史学 家必须忠于历史史实,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撰写历史。《史记》明 确表示反对那种“誉者或过其失,毁者或损其真”的作法。项羽是司马迁心目中的英雄, 因此,司马迁以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爱记述了项羽的伟业。但对于项羽的骄傲自大和企图 以武力征服天下的致命弱点,司马迁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于先秦的法家和秦代的暴政, 从感情上司马迁是愤恨的,但他做到了不因憎而增其恶。相反,对法家的改革和秦代统一 中国的历史作用,他都予以充分的肯定。正因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才使《史记》以信史 闻名于世。《史记》还贯穿一条重要线索,即重视人的历史作用。司马迁是反天命的。强 调人是历史的中心。因此,他在写帝王将相的同时、注意为社会上的各种人立传,尤其是 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放到与王侯功臣以及封建社会的圣人孔子同等的地位来写。 所以在《史记》中,既有战国七雄的世家、萧丞相(萧何)。留侯(张良)的世家、孔子 的世家,同时也有《陈涉世家》。司马迁也很重视物质生产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把经济 状况同政治上的治乱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还强调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以史为镜、鉴 往知来的思想。由于司马迁在历史编纂学上的伟大创造精神,他的进步的史学思想和严谨 的治史方法,使《史记》成为我国史学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司马迁也赢得了“中国史学 之父”的美名。
《史记》既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它的文采历来 为我国文学界所称颂,它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司马迁像一个出 色的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 物画像;又像一位善于捕捉瞬间的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 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在《史记》这座人物画廊里,我们不仅 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 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为知己者死”的刺客、已诺必诚的 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以及医卜、俳优等各种人物的风采,给人 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司马迁创造性地把文、史熔铸于一炉,为 我们写下了一部形象的历史。所以,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彪和班固曾指责司马迁说:“是非颇谬于圣 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 势力而羞贫贱.”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这恰恰是对他的作品的高度评价。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史著中,《史记》拥有的读者量是首屈 一指的。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

《史记》的写人艺术特点《史记》是我国古代历史著作之一,由司马迁所著。
它以纪传体的形式,纪录和记述了自黄帝时期到西汉末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被誉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在写作风格和人物描写方面,它展现出了许多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史记》以纪实性为基础,力求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事实。
在记事部分,司马迁注重收集各种史书和史实资料,尽量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他通过调查研究和查证,力求准确地记述历史,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张虚构。
本书对历史人物的描写注重真实性,避免过分美化和贬低,力求对人物的描述准确客观。
其次,《史记》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传记式的叙述手法。
在描写各类历史人物时,司马迁注重个人特点和形象形成的过程,他通过史事记载、对话交流和他人评价等方式,深入展示人物的思想品质、行为特点和性格特征。
通过这种传记式的叙述手法,他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
此外,《史记》在人物描写上注重主观评价和客观叙述相结合。
在史记中,司马迁对历史人物除了进行客观的叙述外,还注重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观点。
但他的评价并不仅仅停留在善恶对错的二维划分上,而是从历史发展、政治道德和文化价值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使历史人物栩栩如生,更使读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史记》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多样化的描写手法和精湛的叙述技巧上。
司马迁巧妙运用了众多的描写手法,例如用典、直接描写、比喻、夸张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他善于运用对比、并置、对话等叙述技巧,使故事情节更具张力和魅力。
这样的叙述技巧和描写手法,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乐趣。
总之,《史记》具有独特的写人艺术特点。
它以真实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历史人物形象,并通过多样化的描写手法和精湛的叙述技巧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通过《史记》对历史人物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历史,感受到历史人物的伟大和深刻。
《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也是十分出色的。
首先,《史记》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比喻的形式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描写孔子时,作者将他比作“温润如玉”,表达出他温柔和蔼的性格。
又如,描写刘邦时,作者将他比作“虎狼之师”,表达出他勇猛和坚强的性格。
其次,《史记》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对比的形式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描写晋文公时,作者将他与其他人相比,表达出他的谦虚、温和、慷慨的性格。
又如,描写楚王时,作者将他与其他人相比,表达出他的高傲、蛮横、残暴的性格。
再次,《史记》采用了“抒情”的手法,以抒情的形式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描写屈原时,作者用抒情的语言描绘出他的忠贞、悲壮、英勇的性格。
又如,描写项羽时,作者用抒情的语言描绘出他的骄傲、豪爽、英勇的性格。
总之,《史记》采用了“比喻”、“对比”、“抒情”等多种艺术手法,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论《史记》中描写人物的手法

论《史记》中描写人物的手法《史记》对人物的描写刻画的成就不可不谓之巨大,其写人手法之众多、运用之精辟一直为后世人所折服,一下便是《史记》写人计事的一些常用手法:一、《史记》在写人物生平时,侧重选取主要事件与重大场面,特别是矛盾集中的焦点一个人的生平所经历的事情是十分多的,十分重要的事情也很多。
一部史书,一个列传限于篇幅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事事尽录。
《史记》很好地克服了上面的问题,其叙事、刻画人物,能够在众多的材料中删繁就简,选取最有代表性最为典型,最能体现该人物性格的事件下手。
《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参加秦末农民起义、摧毁暴秦统治、与刘邦争夺天下的经过,最后是这位曾经主宰天下的英雄失败自刎的过程。
虽项羽的起落前后仅8年,但其所做之事可谓件件重大,而太史公独着力从“巨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围”布下重墨,以此刻画项羽不平凡的一生。
“巨鹿之战”,是项羽生平最得意的战役,其一举消灭秦军主力章邯部,成为推翻秦王朝的关键之役。
项羽一生征战无数,战果不少,唯独此战不息重墨,实因此战乃项羽人生最重要的一战,是项羽的崛起;其余战绩则于项羽垓下突围时所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1]来概括,不必逢战皆写。
垓下之围、乌江自刎,则是一位英雄的最后谢幕。
项羽在突围前与虞姬的告别,和突围时最后仅剩“二十八骑”仍要“快战”,仍能“溃围、斩将、刈旗”三胜汉军,至乌江不肯渡江,下马步战与最终的悲壮自刎,实乃对这位英雄光辉形象的升华与总结,成功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起落的全过程,凡读《项羽本纪》者,莫不对项羽其人的特点牢记于心,唏嘘不已,太史公之所以能做到这样,就是因为其能够将人物的一生以典例突出,通过描写矛盾集中的焦点,让人记忆深刻。
二、心理描写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人物所思所想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一种是以人物自身的话语直接道出。
如《项羽本纪》中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时,自己作了一首诗:“气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面对时势的不利,连项羽这样的盖世英雄都感慨自己空有盖世霸气,沦落至此的悲惋气息。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人物描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色。
以下是对《史记》人物描写的几点论述:
一、人物形象鲜明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例如,项羽的英勇善战、刘邦的机智多谋、韩信的忍辱负重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
《史记》中的人物性格各异,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例如,勾践的卧薪尝胆、吕后的残忍无情等,都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三、注重人物命运的描写
《史记》中的人物命运各异,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例如,韩信的命运多舛、项羽的英雄末路等,都让读者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无情。
四、注重人物形象的对比和衬托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往往通过对比和衬托来展现其个性特点。
例如,项羽和刘邦的对比,展现了两位英雄的不同性格和命运;吕后和戚夫人的对比,展现了两位女性在政治斗争中的不同表现。
这些对比和衬托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总之,《史记》的人物描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同时,《史记》的人物描写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历史人物的重要途径,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论《史记》传记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技巧]
![论《史记》传记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95ce89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6d.png)
论《史记》传记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论《史记》传记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钟立明《史记》是传记文学的鼻祖,将史学与文学熔于一炉,成为无数历史家和文学家借鉴模仿的典范。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写人文学,塑造了一百多个典型传神、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突破了写史不重写人的框框,开创了史书的独特写法。
本文着重探讨司马迁刻画这些人物形象所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
一、选材精当,剪裁合理作为史学著作,写实是基本要求。
但仅强调真实而不重合理的想象,则必会使史书显得枯燥乏味,缺少神采。
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很好地将二者融为一体,既尊重了史实的客观性,又避免了将历史写成流水账。
他在材料的取舍上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抛弃了那些历史人物生活中某些次要的、非本质的东西,选取了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怀的材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将他们生动地再现出来。
《淮阴侯列传》是《史记》中文学色彩十分浓厚的一篇,作者选取韩信生平当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几件事来加以细致传神地铺写,突出韩信足智多谋,“连百万之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将风度。
韩信一生经历战争甚多,如件件必录,文章必显平庸,作者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着重描述了井陉之战和潍水之战。
井陉之战,韩信只以数千之兵,背水一战,至之死地而后生。
潍水之战,更是出奇制胜。
仅此二件,足以显示韩信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
韩信之于汉朝可谓军功第一,破魏、破韩、破赵、下燕、破齐、灭楚,无不靠韩信的睿智与奇计,但韩信最终却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件,阐述了他悲惨命运的成因,诸如他与高祖的论辩,不听蒯通的劝告,与陈豨相交,处疑地而不自知,显示了韩信善良、轻信的性格侧面。
正是这些事件的交相呼应,构成了韩信性格的多面性、鲜明性和丰富性。
诸如此类选取典型材料,突出人物性格的例子,在《史记》人物传记中俯拾皆是。
如吴起的母死不归,杀妻求将(《孙子吴起列传》),直不疑的“盗金”、“盗嫂”(《万石张叔列传》),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越王勾践世家》)等等,在各篇传记中,都起到了突出人物性格,展示本质特征的作用。
《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分析

《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分析答案解析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
《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
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它人物的传记中表现。
“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
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
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
《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文/魏娜摘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对《史记》的中肯评价,它道出了《史记》这一鸿篇巨制文学和史学的双重价值。
其文学价值表现为:同其他文学名著一样,高度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相一致——虽是写史却能引人渐入佳境、探奇览胜、流连忘返、如沐春风。
关键词:思想性;艺术性;人物描写;性格特征《史记》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结构的构造、语言的运用、人物的塑造等几个方面。
其中人物描写艺术最为突出,最能显示出《史记》不朽的艺术魅力,最为后人所称道。
一、把握人物性格准确深入,选择历史材料精心细致《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作者司马迁对历史人物性格特征的准确深入地把握,对历史材料精心细致地选择上。
作者在深入研究,充分占有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犀利的目光、敏锐的思维,捕捉、挖掘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故书中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在选择了材料之后采用互见法安排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二、细致入微地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史记》成功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又一原因是:作者司马迁对选取的历史材料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描写,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如,在《信
陵君窃符救赵》中,通过对信陵君亲自迎侯生的情节进行细致入微地描述,从而把信陵君“仁而下士”和侯生傲岸的性格鲜明突出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正面描写信陵君和侯生的言行、神情之外,还描写了其他人对这件事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信陵君礼贤下士的性格。
三、通过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史记》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如,在《鸿门宴》中,作者写范增命项庄舞剑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在支配别人时,故称:“若属”,等到他在项王面前发脾气:“吾属今为之虏也,”这时脱口而出,自己也不能置之不理,则称“吾属”。
写范增,则使用很爽直而坚决的口吻:“此道矣臣请人与之同命!”写到张良的口吻,则表现为缓和。
写刘邦对于自己的谋臣张良,也运用了笼络的手腕,在鸿门宴前称张良为“君”,“孰与君少长”?而在鸿门宴脱逃时,情势紧急,则对张良称“公”,“公为我献之”。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运用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是非常妙的。
总而言之,《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对于中国史传文学乃至小说、戏剧创作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纵使略有瑕疵,可是瑕不掩瑜,这些不足对于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没有丝毫影响的。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