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报告
低应变检测

8.2 对测量用仪器的安装要求以及检测
8.2.1 实心桩的激振点宜选择在桩头中心部位, 传感器应粘贴在距桩中心约2/3R处。敲击产生 的应力波除向下传播外,也沿径向周边传播, 从周边反射回来的波与圆心外散的波会发生迭 加。理论与实践表明,2/3R处波的干扰最小。 空心桩的激振点及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选择在壁 厚1/2处且应在同一水平面上,与桩中心连线形 成的夹角宜为90°。将加速度计粘贴在磨平过 的桩顶表面,粘巾处可用大膏、黄油、橡皮泥 作为耦合介质。
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只出现 单一谐振峰,无桩底谐振峰。
9.4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生异常现场时的处理方法
在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波形时,应在现场及时研
究,排除影响测试的不良因素后再重复测度。重复测
试的波形与原波形应具有相似性。
9.5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处理方法
9.5.1 正在检测过程因外界干扰和其它不可预见的事故 时,应关机停止检测。若发生干扰影响测试结果,则
基桩检测
一.低应变法检测
1 目的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 术规范》JGJ 106-2003、J256-2003对低应 变工程检测做必要的细化和补充。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为了确保现场低应变动力检测的正常 进行,取得正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使低 尖变动力检测工作规范、有序,特制定 基桩低应变检测作业指导书。
检测系统框图
7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检测仪器应具有防尘、防潮性能,并应 在-10~50℃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在现 场检测时,对仪器屏幕应采取防晒措施。 当仪器长期不用时,应按要求定期通电。
8 检测步骤 8.1 检测前后,对被测样品和检测仪器的检查项目 8.1.1 检测前,应进行现场调查,桩头应凿去浮浆,露
桩基小应变检测报告

桩基小应变检测报告低应变检测法是建立在一维波动理论根底之上,在数学上模拟桩的一维应力波传播,计算反射、投射和博得叠加,根据波形的异常推断桩的完整性。
在桩质量检测过程中,把桩做如下鉴定:1)视桩为一维弹性直杆;2)假定桩为均匀材质构成,且截面积在受力时保持平面;3)忽略了桩的内外阻力表面摩擦力的影响,桩周土对桩的约束和支承作用,集中由桩底的一个弹簧替代。
当桩顶受到一定的冲击力作用,会产生一弹性脉冲波,经桩身向下传播,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得到一维波动方程。
低应变检测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1)现场测试准备。
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在检测前务必注意以下几点:a.桩头处理严格符合铁路基桩检测技术规程;b.搜集必要的地质资料;C.传感器安装点需充分打磨平整。
2)传感器的选用安装。
在对基桩开展低应变反射波法测试时选用高灵敏度加速度传感器检测。
检测时,在将浮点工程动测仪、计算机、传感器和电源按要求连接好后,把传感器用粘贴剂粘在检测桩桩顶轴心平面处,传感器应尽可能平行于桩身轴线,位置一般在钢筋笼之内远离力棒的敲击点,传感器与桩头一定要粘贴牢固,因为不同的粘结方式对实测波形影响很大,安装不牢会使波形失真,给波形分析带来困难甚至造成误判,所以传感器与桩头应绝缘、密贴,不得有气泡。
根据实测经验认为,在桩头平整的条件下,采用橡皮泥安装传感器可获得理想的桩身完整性实测曲线。
3)激振方式的选择。
在实际检测中,要根据不同条件,采用不同的激振方式,合理调整激振,能量要适中,以取得满意的测试效果,敲击时要垂直于桩顶,防止连击。
检测结果及分析检测结果的分析也是检测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检测人员要求很高。
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现场经验。
分析时一些方面需特别注意:1)当基桩在施工过程中浅部有特别明显的“大头”现象时,其波的传播即不满足该行波理论,或波在界面处能量反射太过强烈,致使透射能量衰弱,或该处形成了“面波”反射,即曲线不能真实的反映基桩的下部情况,需要对大头开展凿挖后重新检测;2)要特别留意扩径的奇数次反射与入射波反相位,偶数次反射与入射波同相位的特征,以免造成误判——将扩径的偶数次反射当作缺陷判定;3)要注意低应变检测结果的多解性,注意与施工情况、地层情况等结合开展判定。
基桩低应变检测报告

基桩低应变检测报告一、项目背景:基桩是指在地下土层中,为了增加地基承载能力,而通过打入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或木材桩等。
基桩作为地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下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基桩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二、检测目的:本次基桩低应变检测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基桩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以及基桩的承载性能,为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依据。
三、检测方法:本次低应变检测采用的是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通过记录不同荷载作用下基桩的竖向位移,进而计算基桩的应变情况。
具体的检测步骤如下:1.在被检测的基桩上选择适当的测点,每个测点进行三次测量;2.使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对测点的竖向位移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3.根据测得的位移数据计算出相应的应变情况。
四、检测结果:经过对多个基桩进行低应变检测,得到了以下的检测结果:1.测定不同荷载作用下基桩的竖向位移,并计算得到相应的基桩应变;2.综合分析各个测点的位移和应变数据,评估基桩的受力情况;3.比较不同基桩之间的位移和应变数据,评估基桩的稳定性。
五、结论:根据本次低应变检测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基桩在受到不同荷载作用下出现位移,但位移值较小且接近线性关系,说明基桩具有较好的强度和承载能力;2.基桩在受到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值较小,说明基桩的变形能力较低,具有较好的刚性;3.各个测点的位移和应变数据基本一致,说明基桩的受力情况均匀,不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沉陷或倾斜现象;4.不同基桩之间的位移和应变数据变化不大,说明基桩的稳定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六、建议:根据本次低应变检测的结果和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对于基桩的设计和施工,继续保持较高的质量标准,以确保基桩的强度和承载能力;3.对于基桩的检测和监测,应加强日常的巡视和维护,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4.对于未来的类似工程,可以参考本次检测的经验和结果,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从低应变检测结果分析基桩常见质量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素填土 粉土 粉砂 粉砂 粉土 粉砂
灰褐色 黄色, 中密 灰色, 中密 灰色, 中密 灰色, 中密 灰色, 中密一 密实
07 . 9 33 . 3 56 . 5 1. 94 8 66 - 8 未钻穿
图 3 3 桩低应变检测 曲线 #
1 . 比设计桩长短 3 9O m, m。
表 1 某工程地质情况
地层编 号 岩土名称 岩土层描述 平均层厚, m
①
素填土
灰、 灰黄色
0 -. . 32 5
② ③ ③ ③ ④
⑤
淤泥粉质粘土 粉土 、 粉砂 淤泥质粉质粘土 粉砂 、 粉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
粉土 、 粉砂
灰色. 流塑 灰黄、 青灰色 , 稍密一 中密 灰色, 流塑一 软塑 灰色, 稍密 中密 灰色, 流塑
灰色, 中密 密实
3 — 1 . 2. 6 1 2 . . 83 7 0 一7 . l. 5 9 1 -. . 81 0 0 —. .3 8 4
未钻穿
粉质粘土粉砂互层 灰褐夹灰色, 流塑一 软塑, 稍密 58l- . 7 一 4
灰黄色 、 稍密一 中密 , 饱和
3 其他影 响基桩 检 测结果 的 因素
综合分析本地区低应变检测 曲线 , 发现一些其他 因素将影 响对基桩 质量的判断, 如垫层 没有与桩身分开, 桩头没有处理好等 。
表 2 场 区岩土层概况
地层编号 岩土名称 岩土层描述 层厚, m  ̄/ a k P
某工程, 其地质 资料见表 4 。错 桩 : 设计桩长 1m, 5 配桩为:r lr 5 +O , e e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 0 低应变检测结果见图 4 从该桩检测 曲线可 以看 7, 。 出, 在桩顶 以下 5 即第一节接桩位 置存在 明显缺 陷。 m,
低应变检测报告(灌注桩、管桩)

报告编号:第I页共10页受控编号: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工程名称:检测代码及项目:检测单位名称扌报告编号:委托单位:建设单位:第2页共10页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声明1、本报告无检验检测报告专用章及其骑缝章无效;2、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签名无效;3、本报告涂改、增删无效;4、报告复印页数不全、未加盖检验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5、对本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检测单位提出检测单位资质证书编号:检测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目录1工程概况42检测概述53检测结果与分析判定64结论7附表1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结果汇总表8 附图1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实测信号曲线9 附图2抽检桩平面位置示意图10附图3现场检测影像资料10附件1工程质量现场检测见证确认表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见表1。
表1工程概况表2检测概述2.1检测目的及方法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
2.2检测依据1设计图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相关施工记录;2相关方确认的检测方案;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2.3检测仪器设备所用仪器设备均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仪器设备如表2.1所示。
表2.1仪器仪表一览表2.4检测原理低应变法是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激振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或速度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夹层等部位)和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
采用低应变仪将反射波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自动记录存储反射波形,再进行计算和分析,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以判断桩身完整性和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2.5抽检数量2.5.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第3.3.3条: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基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2除符合本条上述规定外,每个柱下承台检测桩数不应少于1根;3当施工质量有疑问或局部地基条件出现异常的桩数较多,或为了全面了解整个工程基桩的桩身完整性情况时,宜增加检测数量。
桩基检测报告模板

受控编号:HBSD/MS-D77-2011检测报告编号:E-11-39-1工程名称:东光县东光镇张汪村旧城改造6#楼复合地基检测委托单位:河北恒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单位:河北恒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德州市拓实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东光县城建局监理公司检测单位:河北四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十月十三日声明1、本检测报告无我单位检测专用章和计量认证专用章无效。
2、本检测报告无骑缝章无效。
3、本检测报告涂改、换页、漏页无效。
4、本检测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5、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给予及时的解释或答复。
检测单位:河北四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单位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兴苑街53号邮政编码:050021联系电话:(0311)85912349工程编号:E-11-39-1批准:审核:工程负责:1.工程概况东光县东光镇张汪村旧城改造6#楼工程位于东光县城,拟建建筑物为18层住宅楼,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基础型式采用筏板基础。
本工程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采用长螺旋钻孔泵压混凝土桩进行地基处理。
该复合地基共设计基桩502根,均匀布置,局部有所调整,设计桩长20m,桩端持力层为第六层粉质粘土,设计桩径400mm,桩间距1.35×1.35m,面积置换率6.7%,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C20,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50kPa,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540kN,成桩日期为2011年7月6日至8月17日。
受河北恒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河北四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复合地基检测任务。
检测时间为2011年9月01日至10月10日,检测时天气晴朗、干燥,温度为15~30℃,共完成低应变法检测基桩502根,复合地基载荷试验3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3组,全部受检基桩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检测单位于9月5日根据场地情况和施工条件随即抽取,受检基桩强度满足规范要求,桩头完整,无浮浆、松散部分,受检基桩位置见“东光县东光镇张汪村旧城改造6#楼检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1)。
桩低应变实验报告

桩低应变实验报告引言桩基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重要基础形式之一,它承担着将建筑物和地下结构的重荷载传递至较深的地层中的重要任务。
桩基在土壤中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桩低应变实验是用来研究桩基在静态或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及承载力的实验方法之一。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桩低应变实验,探究桩基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进一步了解土壤与桩基的相互作用过程,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建议。
实验原理桩低应变实验是通过在试验场地上搭建桩基模型,在模拟实际工程荷载作用下,测量桩头和桩身的变形量,从而对桩基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
实验装置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承载框架和电子称重砝码等组成。
实验步骤如下:1. 在试验场地上挖掘合适深度的试验坑;2. 安装试验装置,包括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并保证其准确可靠;3. 在试验坑中浇筑混凝土,形成相应的承载框架,并确保其水平度;4. 安装待测的桩基模型,如木制、塑料或钢管等;5. 设置荷载大小和加载速率,并开始加载;6. 期间记录并测量桩头和桩身的变形量,并记录相应的荷载和位移数据;7. 持续加载直到达到目标荷载或设定的变形限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桩低应变实验,我们得到了桩头和桩身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制作了荷载-位移曲线和荷载-变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通过观察荷载-位移曲线可以看出,随着荷载的增加,位移逐渐增大,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
荷载逐渐增大时,桩基的承载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与位移呈线性关系,但当荷载进一步增大时,位移增加速度明显加快,表明桩基即将达到破坏状态。
而通过观察荷载-变形曲线可以看出,随着荷载的增加,桩头和桩身的变形逐渐增大。
与位移不同的是,荷载与变形呈现出较为线性的关系。
这说明桩基的变形主要由荷载引起,变形量与荷载之间存在明确的线性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计算得到桩基的刚度等参数,并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数据,进一步研究桩基的力学性质。
基桩检测报告范文

基桩检测报告SH-2009-32-1工程名称:服务中心住宅楼基桩检测检测类别:委托检测检测项目:灌注桩基桩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中交桥梁技术有限公司二〇〇九年七月声明1、报告无“”印章无效;2、报告无计量认证印章无效;3、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4、报告未加盖骑缝章无效;5、本报告无检测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6、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7、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名称:地址:石家庄市邮编:050200电话: 0311-传真: 0311-经理: 批准: 审核: 检测:目录文字部分1、前言 (5)2、检测目的及依据 (5)2.1、检测目的 (5)2.2、检测依据 (5)3、场地工程地质情况 (5)4、检测方法和原理 (6)4.1、桩身完整性检测 (6)4.2、单桩承载力检测 (6)5、检测检测设备 (6)5.1低应变检测设备 (6)5.2高应变检测设备 (7)6、检测资料整理与分析 (7)6.1、低应变检测 (7)6.2高应变检测 (7)7、结论 (8)附件部分低应变完整性检测结果表 (9)低应变桩基完整性检测附图 (10)高应变检测附图表 (14)检测桩位示意图 (20)井陉县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住宅楼基桩检测报告基桩检测报告1、前言受井陉县市场管理服务中心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场管理服务中心住宅楼的基桩检测工作。
该工程位于井陉县城内,共布桩19根,基桩全部采用人工挖孔桩,桩径0.9m,桩端要求进入第⑤层大于等于0.5m,平均桩长7.5m,砼强度为C30。
本次检测共计完成了19根基桩的低应变反射波法完整性检测和3根基桩的高应变承载力检测工作。
外业检测工作于2009年07月09日完成。
2、检测目的及依据2.1、检测目的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次试桩检测的目的有:⑴、检测、评价桩身完整性;⑵、检测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