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选修课教学大纲模板
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中文教学大纲
(英文大纲请按此翻译)一、理论课
注:单元数目可根据课程具体情况进行增删
二、理论含实践课
注:单元数目可根据课程具体情况进行增删
三、实验课程(无课内理论教学,纯实验类课程)
注:单元数目可根据课程具体情况进行增删
四、集中性实践教学课程(毕业论文、实习、见习课程大纲另有表格)
注:单元数目可根据课程具体情况进行增删
五、实习课程(包含专业实习与劳动教育、专业见习、教育见习等实习类课程)
注:《专业实习与劳动》课程,上表填写完整后还需额外填写下表
注:单元数目可根据课程具体情况进行增删
六、毕业论文/设计。
通识课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017

通识课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017.6.30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一、基本信息(必填项)课程代码:【2119013、2119014 】课程学分:【2学分】面向专业:【全校各系各专业全体大一、大二年级学生】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必修课】开课院系:就业办使用教材:主教材夏雨李道康王苇主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1、曹荣瑞【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黄晞建夏伯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训练教程》【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0.93、张宗恩朱克勇. 《大学生创业创业训练教程》【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0.9课程网站网址:二、课程简介(必填项)为满足大学生在职业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与能力、创业知识与能力、就业技能等方面普遍存在的缺失或不足而产生的实际需求,根据教育部教高厅〔2007〕7号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和教育部2012年《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精神,结合我校2012年2月开始在全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实践经验,根据当前我校卓越建桥计划,着力培养学生表达沟通、自主学习、专业能力、尽责抗压、协同创新、信息应用、服务关爱、国际视野等八项能力,尤其是培养就业竞争力的要求,按照成果导向的新思路,修订编写本《教学大纲》。
本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课程从自我认识入手,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等特征,并对所学专业的职业范围有所初探,第二阶段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这两个阶段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较为充分地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力。
3、《人工智能通识教程》(第2版)教学大纲20240710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第2版)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导论/ 人工智能概论• 课程代码:• 课程英文名称:AI-Introduction• 学时与学分:理论学时32,课外实践学时16,总学分2• 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 适用专业: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等工科专业(其他各专业)• 先修课程:略• 后续课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智能机器人等二、课程目标学习本课程,通常旨在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培养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技能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主要学习目标,可能会根据不同课程设置有所差异:1. 理解人工智能基础: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分支领域(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理论与技术基础:学习和理解支撑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和理论,包括搜索算法、知识表示、推理方法、决策制定、学习理论等。
3. 实践技能培养:通过编程实践和项目作业,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如Python)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常见的AI框架和库((如TensorFlow、PyTorch)。
4.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人工智能问题的能力,包括如何定义问题、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设计并实施解决方案。
5. 伦理与社会责任:讨论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理解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算法偏见等议题,培养负责任的AI开发与应用意识。
6. 创新与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批判性地评估现有的AI技术,激发创新思维,探索AI在新领域的应用可能。
7. 沟通与团队合作:通过团队项目,提升与他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效沟通研究成果和想法的能力。
8. 持续学习能力:鉴于AI领域的快速变化,课程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跟踪技术进展,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新理论。
这些目标旨在为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的人工智能知识框架,不仅关注技术细节,也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技术的社会影响和伦理考量,为学生将来在AI 领域的深入研究或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与健康》教学大纲

《化学与健康》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xx课程名称:化学与健康英文名称:Chemistry and Health课程属性:通识教育选修课总学分:2总学时:33周学时:2考试形式:适用专业:全校非化学专业二、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为化学化工学院为我校非化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本课程旨在提高我校非化学专业本科生的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
这是开设本课程的最根本也是最终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与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原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理性地认识事物,辩证地看问题。
三、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教师按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地把握好课程深度、广度、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教师主要采用多媒体讲授,辅助板书。
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20%)+合作性学习(占10%)+期末考试(占50%)。
平时成绩主要由出勤、课堂表现、课堂作业组成;期中成绩以专题小论文的成绩给出;合作性学习以开展小组讨论的形式给出;期末成绩以考试成绩给出。
四、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第1章人体中的化学(4学时)第一节生命进化的化学过程第二节人体中的化学元素第三节人体中化学元素的功能第四节人体中化学元素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第五节人体内化学元素浓度的平衡第六节人体内化学元素的相互作用第七节人体中的化学反应第八节生命在于平衡第二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2学时)第一节常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第二节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第三节与元素有关的疾病第四节有害微量元素第三章营养与健康的化学(4学时)第一节蛋白质-生命的基础第二节糖-人体的主要能源第三节脂类-人体的燃料第四节维生素-人体新陈代谢的催化剂第五节无机盐-人体中补课缺少的物质第六节水-生命的源泉第七节纤维素-人体的清道夫第八节营养的协同与拮抗第九节合理的营养-饮食平衡第四章饮食与疾病(2学时)第一节饮食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二节饮食与消化系统疾病第三节饮食与运动系统疾病第四节饮食与神经系统健康第五节饮食与呼吸系统疾病第六节现代人饮食疾病-糖尿病第七节饮食与癌症第八节治病保健的化学药物第五章茶与健康(2学时)第一节茶的种类及其品质第二节茶的主要成分第三节茶叶的主要生理保健功能第四节饮茶的方式和习俗第五节不同茶类的适饮性第六章酒与健康(1学时)第一节酒的分类及主要功能第二节酒的色香味第三节影响酒的风格的化学物质第四节酒中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第五节烈性酒-蒸馏酒与白酒第六节低度酒第七节白兰地酒第八节乙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九节醉酒与解酒第十节饮酒的不健康习惯讨论课1(3学时)第七章食物的污染与毒性(2学时)第一节食物中毒第二节细菌及其毒素第三节真菌污染及真菌毒素中毒第四节植物性食物中的毒素第五节动物性食物中的污染与毒素第六节食品加工中所产生的毒素第七节环境中有害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第八节排毒健康饮食第八章烹饪中的趣味化学(2学时)第一节餐具与饮食健康第二节营养物质在烹饪中的变化第三节食品色的化学第四节食品中香味的化学第五节食品添加剂与人体健康第六节食物中毒案例第七节食物中的天然毒素讨论课2(3学时)第九章日用化学品与健康(4学时)第一节日用化学品组成与功能第二节护肤日用化学品的有效保健成分第三节洁发护发化学问题第四节洁齿护齿类第五节衣物洗涤类第六节日用化学品中的不安全因素第十章环境化学与健康(4学时)第一节空气化学质量与健康第二节阳光的化学第三节室外微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第四节居室环境污染化学第五节家居环境的人为污染--吸烟第六节建立健康的居室第七节居室绿化与健康第八节室内装饰污染第九节天气与健康。
北京工业大学新开校选课(通识教育选修课)申请表及教学大纲

教师姓名
鞠春彦
年龄
36
职称
讲师
课程所属类别
人文艺术类
教材
(名称、作者/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教学参考书
(名称、作者/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课程简介(为了便于学生选课,请不少于200字,可另附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民俗学基本概念以及主要的民俗文化知识。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各民族不同的文化面貌。理解今天人们为什么还要遵循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普及民俗知识,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民间文化的认识,从而在精神上充实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具体应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各族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及多样性的文化,从而激发他们对本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以功能主义理论解析几大节日的文化内涵。
难点:古今时间观念的差别。
第6章仪礼民俗(课堂讲授4学时)
主要就人的一生的主要阶段介绍人生仪礼的内涵和功能。
重点:民众生活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隆重最丰富多彩的婚丧仪礼和习俗。
难点:透过人生仪礼,从中理解中国人的生死观。
第7章民间信仰(课堂讲授4学时)
介绍民间信仰的对象和特点,民俗学研究民间信仰的领域和课题。如民间宗教与民众精神世界的互构关系,民间宗教的地方传承和变迁模式,以及民间宗教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1、课程名称(中英文):民俗学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Folklore Studies
2、课程编号:
3、学时:32学分:2
4、课程类别:人文艺术类
5、先修课程:无
6、面向对象:大二及以上在校本科生
7、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名称、作者/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通识核心课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大纲模板,以大学化学为例,请根据各课程的具体情况填写)《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化学课程代码:学分 / 学时:2/36适用专业:非化学近缘的理工科专业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无(可作为通识课程)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课程性质:此课程是针对非化学近缘的理工科专业的本科基础课程,也可作为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
教学目标:围绕结构、反应和应用三条主线,培养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化学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实践、自学、作业、讨论等的内容及要求)三、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自学、团组大作业。
课堂教学主要讲解基本原理,并将自然现象、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高科技中的化学问题、社会热点中的化学问题等融入基本原理的讲解,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初步了解化学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课堂教学中还引入讨论,使同学们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
2章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交同学们自学,以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抓住要点的能力。
团组大作业能培养同学们的综合能力: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大作业、结业考试成绩组合而成。
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平时作业和上课参与程度:10%。
主要考核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
小组大作业及报告讨论:30%。
主要考核分析解决问题、创造性工作、处理信息、口头及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考试:60%(如教学周为9周,一次考试;如教学周为18周,可安排两次考试,各占20%和40%)。
主要考核对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化学工作者的思维方式的掌握程度。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化学原理(Conceptual Chemistry),J.A.Suchocki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新增通识课申报表和大纲模板

附件3:杭州师范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增设通识教育选课申报表申报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申报日期:_____年____月____日注:1.教师所报课程名称要规范;“职称及学位”栏必须填写,以备主讲教师资格审查。
2.经授课教师申报、开课单位审核后于2012年4月4日前报教务处教学研究科。
附件4:增设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大纲样表(排版说明:采用WORD排版,A4纸,左右边距3cm,上下边距2.5cm,行间距22磅,字体、字号等如下所示)。
《×××》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来源于教务管理系统) 【课程修习类型】(通识核心课程)【学分数】 2学分【适用学生类型】(文科生、理科生、医学)【开课学院】【建议修读学期】【学时数】32学时1.课程介绍:(这是什么样的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要学到什么?)(中英文)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具体写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教学目标)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5.课程政策:(对课堂纪律、到课、作业等要求)6.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核心阅读材料,必须提供经典的文献和前沿的文献)…………7.学生成绩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标准、原则、方法、要求)(应根据教学计划指出本课程考核方式是考试或考查,课程考核的评分标准、平时成绩与课程总成绩之间比例,作业占平时的分值。
)8.课程网站: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总论(或绪论、概论等)1.教学要求:2.主要内容:3.教学方法4.阅读材料5.思考作业题第一次……1.教学要求:2.主要内容:3.教学方法4.阅读材料5.思考作业题第二次……1.教学要求:2.主要内容:3.教学方法4.阅读材料5.思考作业题撰稿人:审稿人:学院主管领导:学院盖章:年月日。
《婚恋与幸福》课程教学大纲

《婚恋与幸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婚恋与幸福英文名称:MARRIAGE, LOVE AND HAPPINESS课程类别:通识课选修课学时:16学分:1适用对象: 大一-大四学生,专业不限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爱是人类的本能,但恋爱和婚姻却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需要学习和反思。
本课程从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经济学、法学的交叉学科视角介绍人类的婚恋关系,具体包括当代社会婚恋现状、婚恋观、婚恋中的两性差异、恋爱的进程与心理、婚姻的形式变迁与发展阶段、婚恋技巧与调试、婚恋误区、风险及应对、婚恋与个人成长等内容。
课程还将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增加学生自我觉察和人际交往能力。
Love is an instinct of human being, but love affair and marriage are not and need learning and reflection. For the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psychology, social work, economics and laws, this course introduces human’ relationship in love and marriage, specifically including marriage and love affair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values for marriage and love affair, gender difference in marriage and love affair, mentality in phases of love affair, transition of forms and phases of marriage, skills and adaptation in marriage and love affair, misunderstanding and risk related to marriage and love affair and coping, marriage, love affair and personal growth. Various in-class activities will be used to enhance students’ self-awareness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通识性选修课,旨在使学生增加对自身和异性婚恋情感、态度和行为的理解,树立健康的婚恋观和幸福观,学习两性相处的知识,提升建立健康和良好两性关系的信心和能力,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大纲(四号宋体加粗)
【课程代码】(不填)
【课程类别】(模块XXX课程)
【学 分】(来源于人才培养方案)
【总 学 时】(来源于人才培养方案)
【视频学时】
【课堂教学学时】
【适用专业】(可以修读本课程的专业)
【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所能掌握的知识及能力和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及其课程体系中所起
的作用)
【内容提要】
第一章 [标题] (居中五号宋体加粗)
[基本要求] (简述本章应“掌握”“理解”“了解”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指本章)
[讲授学时] (指本章)
第一节 [标题]
(列出本节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
第二节 [标题]
(列出本节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
第二章 [标题]
[基本要求] (简述本章应“掌握”“理解”“了解”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指本章)
[讲授学时] (指本章)
第一节 [标题]
(列出本节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
第二节 [标题]
(列出本节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
【参考资料】《名称》(出版社)
【考核方式】(指本门课程)
【学时分配 】(指本门课程)
3
表格居中,表格宽度基本占满版心,行高设为0.8cm(表格中
有两行文字的行高设为1.1cm,单倍行距)
说明:教学大纲一律使用WORD录入排版,A4纸打印,上、
下页边距为2cm,左右页边距为2.5 cm ,字体为宋体,课程名称
字号为四号宋体加粗,其他部分字号为五号,1.5倍行距。
序
号
章节 内容 学时分配 合计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上机) 其他
1 第一章
2 第二章
3 第三章
4 第四章
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