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什么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20171009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核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 “三条红线”

浅谈如何核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 “三条红线”

浅谈如何核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蔡爱兰摘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即用水总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三项控制性指标,是水资源审计不可避免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介绍用水总量核查方法,以期抛砖引玉,积腋成裘,以期为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水资源;三条红线;用水总量审计《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2号)印发后,各地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实施方案,设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作为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上述三项控制指标亦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

本文以核实某市用水总量为例,谈谈如何核查被审计人民政府是否突破“三条红线”。

一、定义及计算方式水利部等十部委《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水资源〔2014〕61号)规定,用水总量指各类用水户取用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水量,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环境补水四类。

当年用水总量折算成平水年用水总量进行考核。

农业用水指农田灌溉用水、林果地灌溉用水、草地灌溉用水和鱼塘补水。

工业用水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调、净化、洗涤等方面的用水,按新水取用量计,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水量。

水力发电等河道内用水不计入用水量。

生活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

城镇生活用水由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含第三产业及建筑业等用水)组成;农村生活用水除居民生活用水外,还包括牲畜用水在内。

生态环境补水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不包括降水、径流自然满足的水量。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对于水资源的管理,最严格的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对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必须制定严格的许可制度。

水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对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进行许可和监管。

只有取得了相应的许可证书的单位和个人才能够进行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未经许可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

其次,水资源的污染必须受到严格的惩罚。

水资源的污染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对于违法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严厉的处罚,包括罚款、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措施。

第三,对于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应该制定具体的措施。

节约用水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的技术改进、减少浪费、合理分配等方面。

建立节约用水的目标制度,鼓励单位和个人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安装节水设备、推行水资源回收利用等。

此外,还需要建立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系统。

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并且,加强水资源管理的统一调度和综合分析,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

最后,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执法力度。

设立专门的水资源管理部门,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
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总之,要制定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在许可制度、污染治理、节约利用、监测评估和执法力度等方面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以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相关政策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相关政策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相关政策
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
加强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管理。

加快开展跨行政区江河流域水量分配。

加快明确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的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控制指标。

合理配置本地区生活、农业、工业和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

坚持先节水后调水,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

强化取水管理:
推行规划水资源论证,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依据可用水量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批取水许可。

水资源超载地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

依法关闭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或者通过替代水源已经解决供水需求的区域内的自备井。

严格节水管理:
切实发挥用水定额在规划编制、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节水改造等方面的约束调节作用。

在黄河流域、严重缺水地区逐步推行高耗水工业服务业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

从源头把好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关。

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四项制度

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四项制度

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四项制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201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对于解决我国复杂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

其主要内容概括来说,就是确定“三条红线”,实施“四项制度”。

一、确定的“三条红线”1.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2.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3.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二、实施的“四项制度”1.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包括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严格实施取水许可,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

2.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包括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

3.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包括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4.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严守三条红线四项制度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2012年3月15日,江苏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发布《省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这是继2011年省委1号文件后省政府作出的具体部署,对有效解决江苏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其内涵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其内涵

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奠定了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框架。最严格水资源 管理就是要在已有制度框架下,丰富、细化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取水 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节约用水制度、 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要求,提高各项制度 的可操作性,形成严密、精细、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使得每 一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 循。
1、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定 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 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明确各流域、各区域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 指标。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 使用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等。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指标主要是用 水总量。 2、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制定区域、行业 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改变粗放用水模式,加快推进节水 型社会建设。建立国家水权制度,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节 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强化节水监督管理,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建设, 全面实行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 等。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指标主要有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业灌溉 水有效利用系数。 3、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基于水 体纳污能力,提出入河湖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 工作的依据。建立水功能区达标指标体系,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完善水功能区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水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等。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主要有江河湖 泊水功能区达标率。
(二)六大转变:
1、在管理理念上,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 2、在规划思路上,把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先转变为节约保护优先。 3、在保护举措上,加快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 4、在开发方式上,加快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 开发转变。 5、在用水模式上,加快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 6、在管理手段上,加快从注重行政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

水资源管理的最严格制度安排——《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透视

水资源管理的最严格制度安排——《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透视
水意识。
说 明问题 。“ 十分 严 峻 … 日益 突 出 … 主
作为 我 国的用 水 大 户, 业 用 水 占总 用水 量 的 6%以上 , 真 正被 利 用 的水 只 占 要 瓶 颈 ” 几 个 分 量 十足 的 词 语 标 示 了 农 2 但 ,
农业灌溉用水总量 的不足一半 , 多半浪费在送水过程和漫灌之中。
… - -
中, 得乎其下; 取乎其下, 则无所得 矣。
凡此种种 , 已不得不在 已有工作基础上 , 过更加严厉 甚至严苛的制度安 只有 将水 资源 管理 制度 的级 次提 升至 通
排解决和对症矫正。 正如水利部部长陈雷指 出的那样
—解决我国 日益复 杂的水资
“ 最严 格”的层面 , 才能避 免触碰敏 感

辖 市 ) 府专门出台了本省 ( 政 直辖 市) 实行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或 相关办 生, 一头是经济, 头却是 用水控制指 一
法 , ̄l省政府出台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 会建 设的意见 。 Il l
标, 两头拽 一头, 滕州似乎戴上 了 “ 紧
地处黄淮海平原的山东省 , 长期以来为破解水 “ 颈” 瓶 制约, 水资源管理方面 箍 ” 在 。
也不得不开始自身转型 在滕州 , 最大 的用水户——华 电新源热 电公司, 中水
2 1年9 山东省政府 常务会议审议 通过 《 00 月, 山东省用水总量控 制管理办 法), )
自2 1年1 日起实施 , 0 1 月1 以此 为标 志, 山东省在全 国率先基 本构建起 最严格水资源 使 用比例 已经由三 成提高到近五成。 管理 的制度框架体系
监测评价的3 0 个水功能区中水质达 标率仅为4 %, 86 92 6 3 .%的河长水质劣于 Ⅲ 资源已经超 越资金、 动力、 劳 市场、 技术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1.综合谋划。

水资源管理应该以整体谋划、综合治理为基本原则,实现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机统一。

2.公平公正。

水资源管理应当做到公平公正,保障各地区、各行业的合理用水需求。

3.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管理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障未来子孙后代的水资源需求。

4.依法治水。

水资源管理应当依法治理,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监管执法,依法保护水资源。

二、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1.水资源勘探和利用制度。

建立科学的水资源勘探和利用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调查评价,科学确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

2.水资源环境保护制度。

加强水资源环境的监测、评估和保护工作,实施河湖管理、水土保持、水生态修复等措施,保障水资源的生态安全。

3.水资源节约利用制度。

建立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制度,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设备,实施水价改革,鼓励节水型产业发展,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4.水资源权利交易制度。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权利交易制度,实行水资源利用权市场化交易,完善水资源使用许可制度,引导各类用户合理配置水资源。

5.水资源污染防治制度。

建立完善的水污染防治制度,加强水质监测和排污许可管理,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畜禽养殖等活动对水体的污染。

三、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措施1.加强科学技术支撑。

积极推动水资源勘探技术创新,加强水资源环境监测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研发,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强化监督执法。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评估和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类水资源违法行为。

3.促进水资源管理的国际合作。

积极开展跨境水资源管理的国际合作,推动跨界水资源的有序利用,加强对流域水资源的联合保护和管理。

4.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宣传教育。

加强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管理的认识和参与度,推动全社会形成节水、爱水的良好氛围。

四、水资源管理的政策保障1.强化政府责任。

政府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决策和组织领导,落实水资源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推动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前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法律法规基础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了国家对于水资源的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的原则和政策。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包括对于水污染的治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土地使用权的取得、转让、收回等管理制度,为防止土地过度开发引起水源枯竭提供了依据。

三、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内容1. 水资源调查评价制度(1)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机构,负责对各个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评价工作。

(2)对于新开发或者改建扩建项目,在审批前必须进行水资源调查评价,评估项目对水资源的影响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治理措施。

2. 水资源分配制度(1)建立全国统一的水资源分配制度,根据流域特点、水资源量和质量、生态需求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

(2)对于各种用水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程序申请用水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用水指标进行用水。

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指标擅自使用水资源的单位,将面临罚款、停产等惩罚措施。

3. 水资源保护制度(1)建立全国统一的水源保护区划和管理制度,对于重要的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源地划定保护区,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

(2)对于污染物排放单位,必须按照规定排放标准进行排放,并接受监督检查。

违反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环境的单位将面临重罚甚至关闭整改等惩罚措施。

4. 水资源节约利用制度(1)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

对于高耗水企业和行业,必须制定相应的节水计划,并接受监督检查。

(2)鼓励采用新型节水设备和技术,对于节水达到一定标准的单位予以奖励。

5. 水资源监测评估制度(1)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监测评估机构,负责对各个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评估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一、中央制度渊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指导思想部分:“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目标任务部分,“到2020年,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

”专设第六部分内容,标题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要求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和“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根据上述决定精神,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第3号),就决定中的事项进行了细化。

为贯彻落实上述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第2号),由水利部会同十部委组成工作组,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另一部分是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等制度建设及相应措施落实情况。

在该办法后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内蒙古自治区分别为:用水总量199亿立方(2015年)、211.57亿立方(2020年)、236.25亿立方(2030年);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比2010年下降2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01;重要江河湖
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52%(2015年)、71%(2020年)、95%(2030年)。

二、地方制度渊源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内政办发2015第21号),全文内容基本与国办文件相同,只是被考核主体变为各盟市。

三、实际实施情况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6年度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可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实施,具体实施情况不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