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现状分析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及中国疾病负担

倡导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病风 险。
高危群筛查与管理
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降低发病风险。
治疗与康复体系
01
02
03
急性期治疗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 衰竭等急性事件的快速救 治通道,提高救治成功率 。
慢性期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
02
报告分析了中国心血管病的主 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 脂异常、糖尿病等,并提出了 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03
报告还探讨了中国心血管病的 治疗和管理现状,并提出了改 进建议。
研究不足与展望
在心血管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仍需要加强公 众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公众的意
识和能力。
未来需要继续加强心血管病的研究和探索,为制定更 加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康复治疗
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和支 持,促进身体功能恢复, 提高生活质量。
04
中国疾病负担分析
直接经济负担
医疗费用
心血管病患者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门诊、药品、检查等费用,给家庭和社会 带来经济负担。
社会保障支出
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如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也与心血管病患者的 医疗费用密切相关。
间接经济负担
报告范围和方法
范围
本报告涵盖了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疾病负担、防控策略等 方面的内容。
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专家咨询、数据分析 等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 和分析。
02
中国心血管病现状及趋势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率
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持续上升,成为居民主要死亡 原因之一。
冠心病的世界范围流行现状

冠心病的世界范围流行现状冠心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心脏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可以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本文将对冠心病的世界范围流行现状进行探讨。
1. 冠心病的全球流行状况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有约3亿人患有冠心病。
发达国家的冠心病患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其中一些国家的患病率甚至超过10%。
美国、欧洲国家和日本是冠心病高发国家,而非洲和一些低收入国家的患病率相对较低。
2. 影响冠心病流行的因素冠心病的流行与多种因素相关。
首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例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抽烟和酗酒等不良习惯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其次,人们的遗传背景也对冠心病的易感性起到一定作用。
一些基因突变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
最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冠心病的流行。
发展中国家的冠心病患病率相对较低,部分原因是由于医疗条件和健康教育的不足。
3. 冠心病的流行趋势尽管冠心病的全球流行状况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
这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加。
同时,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导致发病风险的提高,例如高盐、高胆固醇饮食的普及等。
此外,冠心病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4. 预防冠心病的措施针对冠心病的流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其次,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干预,早期发现患者并进行治疗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环节。
在社会层面,提供健康教育和宣传,加强公众对冠心病的认知,也是有效预防控制该疾病的手段。
5. 冠心病的研究和治疗进展面对冠心病的全球流行趋势,相关研究和治疗也在不断进步。
2023中国心血管病发病报告

2023中国心血管病发病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提供关于2023年中国心血管病发病情况的综合分析。
心血管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和心力衰竭等。
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人口在心血管病方面的健康状况,为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发病率分析---------根据我们的研究,2023年中国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其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类型,占发病总数的50%。
高血压位居第二,发病率约为40%。
中风和心力衰竭则分别占据剩余的10%。
这些数据揭示了中国人口普遍面临的心血管病风险。
风险因素分析-----------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导致心血管病发病的各种风险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包括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饮酒等。
另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我们建议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预防和治疗策略------------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预防和治疗策略以应对中国心血管病的挑战:1.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宣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习惯。
2. 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心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
3. 加强监测和研究:建立完善的心血管病监测体系,开展相关研究以提高对心血管病的认识和防控水平。
结论----通过对2023年中国心血管病发病情况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持续且严重的健康问题。
采取综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包括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医疗水平和加强监测与研究,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研究

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研究在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挑战之一。
这些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心脏病等,对公共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些心血管内科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 背景介绍心血管内科疾病是指那些影响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心脏病、动脉硬化等。
它们通常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障碍,严重情况下可能威胁生命。
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性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有效预防和管理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以下信息:- 发病率:了解特定心血管疾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有助于确定高风险群体。
- 危险因素:确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等。
- 预防措施:基于流行病学数据,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 潜在流行趋势:监测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有助于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3. 调查方法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横断面研究:通过在特定时间点对一群人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疾病发病率和危险因素。
- 纵向研究:追踪一组人的健康状况随时间的变化,以研究心血管疾病的演变和发展。
- 病例对照研究:比较心血管疾病患者与非患者之间的危险因素,以寻找可能的关联。
- 群体调查:对较大的人群进行随机样本调查,以获取代表性数据。
4. 流行病学数据分析获得流行病学数据后,研究人员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了解疾病的模式和趋势。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 统计分析:使用统计工具和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分析。
- 风险评估:计算不同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和相对风险。
- 空间分析:研究地理位置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以发现空间分布的规律。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心血管疾病一直是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据
统计,中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国心血管病的现状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以及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导致了心血管病的高发。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成为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重要问题。
其次,中国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也较高。
心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统计,每年因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
心血管病的高死亡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针对中国心血管病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
首先,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心血管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其次,建立健全的医疗体系,提高心血管病的诊疗水平,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
总之,中国心血管病的现状严峻,但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就能够有效预
防和控制这一疾病。
希望全社会都能够重视心血管病问题,共同努力,为我国居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毕业论文---心血管疾病目前发病现状的调研与防治 精品

心血管疾病目前发病现状的调研与防治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及血管病变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又称之为循环系统的疾病。
主要症状有心悸、呼吸困难、紫绀、眩晕、晕厥、疲劳等。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现已取代感染、肿瘤、饥饿等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对健康危害极为严重【1】。
掌握心血管疾病发病现状和特点,采取相应控制对策尤为重要。
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它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生活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国民体质的水平。
1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现状与特点1.1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现状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之首。
据国家卫生部门调查统计:2004年,中国十八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百分之十八点八,有260余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天大约有7000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但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的人仅占总患者总数的30.2%,而真正得到有效控制的人仅占6.1%【2】,中国内地目前高血压患者呈快速增长势头,已达到一亿六千万人。
估计到2015年,几乎有2000万人将死于心血管病,主要死于心脏病和中风。
预计它们将继续成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根据2006年和2008年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发布数据,2006年我国城市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心脑血管病(193/10万,其中脑血管病113/10万、心血管病80/10万),预计到2008年,该比例将占总死亡人数的36%。
2006年我国心血管病病死率为183.7人/10万,2008年为241.0人/10万,分别占当年死亡构成比的34.8%和40.27%【3】,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始终居我国居民死因的首位,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同时我国每年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已经达到1300亿元,与1993年统计数据比较增加了约7倍。
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现状

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现状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心绞痛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气短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因此,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着重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现状,以及近年来的相关进展。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多样的,且尚未完全明确。
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狭窄了冠状动脉,导致心肌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
此外,其他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也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索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在诊断方面,心电图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心电图能够检测心脏在工作状态下的电活动,进而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然而,心电图在一些患者身上并不敏感,因而可能出现假阴性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其他一些诊断手段,例如心肌断层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准确性。
除了诊断手段的不断改进,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完善。
目前,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通过应用一系列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等,来缓解心绞痛症状。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等操作,直接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心肌的正常血液供应。
这两种治疗方式各有优缺点,医生会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受到关注和研究。
例如,干细胞治疗是新兴的治疗方式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注射干细胞进入患者的冠状动脉,可以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从而改善心绞痛的症状。
此外,有研究者提出了中医药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可能应用。
中医药的特色是综合调理,通过调整整个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目的。
尽管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2023年中国心血管报告

2023年中国心血管报告1. 引言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疾病之一,也是中国的首要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对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以期为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2. 数据来源和方法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学会等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
数据收集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
本报告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
3. 心血管疾病的概况3.1 心血管疾病的定义和分类心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脑血管病等。
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可进行不同的分类,如病因分类、病程分类和临床表现分类等。
3.2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
其中,冠心病和高血压是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据了总体的相当大比例。
此外,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心律失常和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4.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4.1 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主要包括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缺乏锻炼、吸烟等)、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
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会增加个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2 预防控制策略针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健康教育:加强公众心血管疾病的认知和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早期筛查:建立健全的心血管疾病筛查机制,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定向的体检和检测,以便及早发现并干预潜在的心血管疾病。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和患者特点,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方案,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1 / 6
心血管疾病现状分析
V01.15 No.3 第 15 卷 第 3 期 井 冈 山 医 专 学 报 M
丑 v.2008 2008 年 5 月 JoURNAL OF JINGGANGSHAN MEDICAL
COLLEGE 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林 玉 川
(福建农林大学体育部,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心血管疾病的对老年人健
康的危害。
根据其发病原因,从营养学、体育保健和临床医学三方面提出老
年人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措施,有利于老年人健康意识的培养和
健康水平的提高;推进国民体质建设,缓解人 12 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关键词】老年人;性血管疾病;健康保健 [中围分类号】
R5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35(2008)03001202 据
世界心脏联盟统计 ,全世界范围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
现状 1.1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现状 中国是目前老年人口数量最多
的国家 ,约占世界老年人口五分之一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的划分标准(见表 1),当前 60
岁 以上的老年人 口已达 1 亿 4 千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 l1%左右
表 1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老年人划分标准 (引 自
耿德章 ,1994) 自1999年以来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开始,老年人口
数量就不断增加。
据估算 210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高达 3.18 亿, 总人口的
31%用。
局时中国老年人口规模 ,老龄化程度 ,高龄程度以及相应的各
种社会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 。
1.2 老年人口易患疾病分析 衰老是一个渐进性 ,累积性 ,
遍性和随着年龄的增长 ,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逐步出现 ,各种
老年期易发疾病将会对老年人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
杨海伟等对 1081 名 65~88 岁 的老年人进行调查 ,得出前 10
位老年人易患疾病并进行统计见表 2。
收稿日期 :
2008 一 0402 作者简介:
林玉川 (1979 一),男 ,福建福安人 ,研究方向 :
体育教育 训练学. 在表 2 中可以看出 ,老年人
涉及心血管疾病的有冠心病占 19.6%,接近五分之一,高血压
12.9%,心率失常 7.o%,脑供血不足 5.6%,3 项疾病累计占
到 45.1%。
心血管 疾病危害巨大,据统计 :
每年因疾病死亡的人口当中 ,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占全部死亡人
数的 40%,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
之一。
1.3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 括冠心病 、高血
压 、中风和外周血管病 ,它具有发病率高(老年人发病率接近
45%),死亡威胁大(死亡率 40%)的特点 。
---------------------------------------------------------------最新资料推荐------------------------------------------------------
3 / 6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 1700 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也就是说每三个死亡的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这一数字到 2O20 年预计会增加 50% ,而且死亡人数的 80%
分布在低中等收入国家。
故该类疾病被公认为世界头号杀手。
根据国家疾病检测系统的报告资料显示 ,同样在我国心血管疾病
位居死亡率首位,是现代社会中老年人口健康的最大威胁。
2 心血管疾病的成因 在心血管疾病的产生中衰老是心血管疾
病产生的主要原因,表现为一定的组织的改变,器官衰老及其功能,
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的减退。
同时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营养,卫生条件,遗传和环境等。
2.1 心脏病理因素分析 老年人的心脏 随着 年龄的增长发生
器官功能 的衰退 ,另外不合理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又增加了心脏
的负担。
心脏的生理性老化局部显现,表现为心肌肌纤维萎缩,发生纤维
样变化,引起心肌硬化及心内膜硬化,导致心脏泵效率下降,每分钟
循环血量减少[61。
老年人每搏输出量较年轻时下降 30%,心率减慢 ,血压随年龄
的增加而升高 。
4o 岁后每增加 10 岁收缩压升高 1.071.3kPa(8一 lOmmI-Ig)m。
同时冠状动脉的粥样化斑块的形成极易导致冠状动脉堵塞 ,造
成心脏供血量减少 ,迫使心肌在工作中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影响了
正常的心肌功能。
2.2 血管病理因素分析 动脉硬化 (动脉内膜脂样条纹、斑块、
内膜增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原因【珥。
动脉硬化早期表现为血管 内壁出现脂肪斑纹 ,随着时间的推移
发展为脂肪斑块 ,后期出现血管内壁脂类堆积 ,血管逐渐被堵塞 。
另一方面也会促使血管硬化,脆性增加导致血管破裂出现脑溢血
局部器官供血不足出现头痛,胸闷,局部麻木等严重时就会引发心脏
病 、冠心病 、心肌梗赛 、半身不遂等心血管疾病 。
3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分析 早在 1990 年世
界健康组织就提出来健康的四大基石: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以此来提醒和指导
人们。
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 于人们长
期 的不 良生活 习惯和生活方式造成的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遗传、饮食、环境等。
换句话说心血管疾病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愈加严重 。
当今社会的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现代社会的社会
病。
针对患病率和死亡率如此之高的心血管疾病笔者从营养学,体育
保健学和临床医学这三方面人手进行有关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和治疗进行研究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5 / 6
3.1 营养学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根据几十年来
流行病学 的资料证明 :
饮食 习惯与心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平素摄入高脂肪 ,高胆 固醇食物的群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
率远远高于高素食群体。
因为高脂肪的摄入会加速心血管 中以脂肪为主要成分的脂肪斑
块的形成 ,造成血管堵塞严重者形成 血栓等高危险病症 ;高胆固
醇摄入会加速动脉粥状硬化发进程。
两者都会提高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就要做到:
3-3.1 尽量做到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减少脂肪 的生成 ;主
食中减少高脂类,高胆固醇类食物的含量如:
动物脂肪,内脏等。
改用鱼类蛋类代替。
3.3-2 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依据世界健康组织(WHO)的调查分析,适当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
降低血压。
WHO 给出的每日摄盐量为不超过 6g。
3.3.3 适当增加微量元素 的摄入。
如 :
维生素的供 给有利于保护冠状动脉,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同时又
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其它并发疾病的隐患;钾,钙等微量元素在
缺失时会促使血压升高,特别是钙是冠心病和高血压形成的危险因
素 。
因此在日常生活饮食中应适当增加水果,蔬菜,豆类以及含钙较
多的海产品如海带 ,虾类等富含维生素和各 种微量元素的食物。
老年人饮食切忌暴饮暴食,主食应当以清淡为主。
尽量减少饮用酒精类,碳酸类等饮料。
如果饮食营养坚持做到位的话患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将降低
70%,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也会有较大的改观。
3.2 体育运动队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老年人合理
的体育运动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心肌机能,增强心脏的工作能
力 ,同时还能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减少体内脂肪堆积, 减缓血管内
脂肪斑的生成速度,从而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老年人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进行体育运动时,首先要进行科学
的医学检测,确定适宜的运动量和运动负荷。
在运动过程中如发现不适应应立即停止运动,进行休息,严重者
进行医疗检查或治疗。
其次要加强自我监督的能力,做到持之以恒锻炼的基础上对自己
的运动能力进行恰当的把握。
最后要定期的进行医学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
适合老年人的体育项目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