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船舶压载水
过渡期适任培训法规部分3(压载水公约)

Egypt France Kenya
Kiribati
Liberia
Maldives
Marshall Islands
MexicoNigeriaNorway
Republic of Korea
Saint Kitts and NevisSierra
Leone South Africa
Spain Sweden
检验
适用于GT≥400的船舶,但不包含浮动平台、 浮式储存装置和浮式生产储存和卸油装置, 应进行下列检验:
1. 初次检验 2. 换证检验 3. 中间检验 4. 年度检验 5. 附加检验
压载水管理计划(BWM)
主要内容: 1. 详述与本公约要求的压载水管理有关的该船舶和
船员安全程序 2. 详述实施本公约中所载压载水管理要求和补充性
➢ 国际立法进程 ➢ -2004年2月IMO通过了《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
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 ➢ BWM Convention 2004
cosbulk
继MARPOL公约,IMO又一新的防污染公约
cosbulk
目前的生效情况
➢ 生效条件 ➢ 30个国家,总吨位35%,这些国家正式批
准接受后12个月生效。 ➢ 截止到2007年1月,6个国家已批准,占世
cosbulk
更换压载水时安全注意事项
如使用注入顶出法,应注意: 1、空气管的设计不适用于压载水的连续溢出; 2、某些在压载水更换中可能开启的水密和风雨
密关闭装置(例如人孔)应重新紧闭; 3 、应避免在冰冻天气条件下进行海上更换压
载水。但当必须这样做时,应特别注意由于 舷外排放装置、空气管、压载系统阀门及其 控制装置结冰,和甲板上冰冻加剧而产生的 危险。
船舶压载水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及处理方法

船舶压载水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及处理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船舶压载水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及处理方法摘要: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全球贸易量增加,而海运业承担了80%的运输任务,大量的船舶在海洋中航行过程中其压载水水的排放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船舶压载水成了微生物在全球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船舶压载水的排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以及船舶压载水的处理方法。
一、前言船舶空载时为了保持稳定,在起航时要将一定量的海水泵进舱底以增强抗风浪能力,到载货时再将水放出,这部分海水称为船舶压载水。
船舶压载水的作用是对全船压载舱进行注入和排出,以调整船舶吃水和稳性,减少船体变形,减少船体阻力,降低船体振动,改善船舶的适航性等。
船舶如果装入了含有有害的水生物或病原体的压载水,并将这些压载水携带并排放到其他港口水域,就会对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经济及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
由船舶压载水造成的海洋物种对海洋环境的侵害,已被全球环境基金组织(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简称GEF)确认为危害海洋的四大威胁之一,并引国际海事组织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和研究如何处理压载水这一课题。
二、船舶压载水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船舶压载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油舱压载水,其对海洋的污染包括货油舱和燃油舱的油性污染。
有些油轮没有专用的清洁压载舱,而是用经过原油洗舱后的货仓装压载水,这些货仓里残留的油渣等油类物质会随着压载水的排放而进入其他国家的海域;第二类是普通船舶的货仓压载水,里面含有有毒液体物质、有害物质和来自疫区的含病毒、病菌等。
估计每年有110亿吨的压载水在全球转移,这些压载水主要是取自于船舶卸货港口及其附近水域,每天在压载水中全球转移的生物就有3 000~4 000种,虽然,大部分水生物无法忍受压载舱内无光、缺氧、含铁高等恶劣环境而在旅途中死亡,但是少数生命力强的水生物却能顺利到达排放压载水水域,并能在当地水域立足繁殖,成为入侵者,这种外来生物的入侵会造成港口国水域生态平衡的破坏,给当地经济带来损失。
船舶压载水管理

•2、压载水管理计划 • 压载水管理计划应基于IMO制定的压载水管理导 则编制,应针对每一船舶制定。 • 压载水管理计划由船舶的工作语言写成。如果该 语言不是英语、法语或西班牙语,则应包括上述文 字之一的译文。
船舶压载水管理
•3、压载水管理标准 压载水置换标准:进行的压载水置换应达到其所载 压载水量的95%的置换率。使用溢流方法置换压载 水的船舶,注入排出压载舱三倍容积的水量或证明 已经达到了至少95%容积的置压载水置换 • 压载水置换标准进行压载水置换的船舶: • 应在距离最近陆地至少200海里和水深至少200米 以上; • 任何情况下距离最近陆地不得少于50海里和水深 不得少于200米。
提问?
集装箱船舶压载水的控制和经济航速的选用.

10
二.船舶压载水的作用
C. 螺旋桨浸深(Immersion) 满足一定的浸深要求,保证螺旋桨的推进效率。
11
二.船舶压载水的作用
4. 利用压载水可以调节船舶的吃水差,控制 平衡舱水位保持船舶左右基本没有横倾,使 集装箱装卸作业和排放压载水顺利进行,缩 短船舶在港时间。
12
二.船舶压载水的作用
0.6
0.8 0.1 1.0
0.7
1.5 0.8 0.6
0.7
0.8 0.6 0.7 1.0 0.5 0.8 1.0 0.7 0.6
0.6
0.9 .6 0.8
Full
60%DWT 4000TEU Full 60%DWT 5500TEU以上
0.7
1.2 0.9 1.0
0.6
1.2 0.9 0.6
0.6
1.5 1.5 0.4
0.6
1.0 0.8 0.4 1.0 0.1 0.6 0.9 0.2 0.7 0.6 0.5
0.6
1.1 0.7 0.6
Full
0.9
0.3
0.3
0.3
0.3
0.2
0.4
吃水差(米)=船尾吃水-船首吃水
7
二.船舶压载水的作用 1. 保持合适的稳性GM值,集装箱船舶甲板及舱盖上面大量装 箱,货物重心提高,我们利用压载水降低重心高度,保持船 舶具有合适的稳性。IMO对船舶稳性的衡准,初稳性高度GM 值不小于0.3米,没有上限。
2
我们的汇报分以下几个部分 一. 二. 三. 四. 船舶航行阻力的构成 船舶压载水的作用 船舶压载水控制 船舶经济航速的选用
3
一. 船舶航行阻力的构成
船体阻力 静水阻力 污底阻力 水阻力 船舶阻力 汹涛阻力 空气阻力 摩擦阻力(70%) 兴波阻力(20%) 涡流阻力
船舶压载水处理方法综述

Energy Conservation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ransportation
船舶节能
微生物。实验表明, 氯浓度达到 5 mg / l 时能杀灭海 水中 99. 85% 的异养细菌、100% 的弧菌和 85. 2% 的 粪大肠菌群; 氯浓度达到 20 mg / l 时能杀灭海水中几 乎所有的细菌。 该方法在陆地被广泛使用, 缺点是 会加快舱壁的腐蚀,并放出氯臭味。 3. 4. 3 强电离放电法
正是这种便利的随船运动方式使得外来生物在到达水域很快地繁衍生长进而侵占本地物种的生长水域或直接破坏其生存环境从而导致本地物种的消失和减弱使港口的渔业遭受致命打击给当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l3
船舶压载水处理方法综述
3. 4. 生 物 杀 死 并 粉 碎。 超声波功率在水体中的空化效应所产生的高压、 冲 击波、声流和剪切力能够有效地破坏藻类的细胞结 构,抑制叶绿素的合成。 有实验表明, 当超声波的 功率在 500 W、 作用时间为 5 min 时, 能杀死水中 100% 的扁藻和金藻。
稀释法是通过管路的设计,将清洁的海水从压载舱 顶部注入同时从底部排出的方法。稀释法因涉及船舶设 备、管路的改进或添置,因此仅仅在新船上使用。 3. 2 机械法 过滤法
3. 2. 1
实验研究表明, 由 N2 形成的惰性气体保护层能 够对压载水中的生物的生长起到明显的抑制和部分 致死的效果。 N2 能够抑制部分藻类的生长, 降低藻 类的繁衍速度并且可导致藻类形态的畸形变化。 这 种抑制效应对于小球藻和盐藻的表现要优于扁 藻。 N2 填充的保持时间长有利于抑制作用的表现 。 3. 4 化学法 臭氧法
紫外线会导致微生物组成的部分如核酸 ( DNA 和 RNA) 发生光化学反应。 这种方法对于小的生物 体比较有效, 但是对于大的生物体比如浮游动物没 什么效果。 因此, 这种方法的使用一般都是在过滤 去除较大的微生物之后。 用紫外线照射压载水, 可以杀灭水中细菌和其 他微生物, 处理过程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装置操作 管理简便, 运行成本低。 该方法不能杀死所有有害 生物,当海水浑浊度较大时, 其效果会受影响。 该 方法与过滤法联合使用效果较好 。 3. 3. 3 N2 填充法
船舶压载水的排放技巧

船舶压载水的排放我国沿海南北航线散货运输航程短、装货速度快,船舶压载水排放频繁。
特别是双层底舱压载水的排放速度直接影响停泊时间,船舶压载水排放尤显得非常重要。
一般船舶的压载泵普遍采用离心泵,工作时吸入空气会中断排水。
排放压载水最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老旧船,就是压载泵吸入空气而中断排放,这就需要:排出系统内的空气和防止空气进入系统。
实际操作时,应该:1. 使船舶保持足够的吃水差船舶压载水系统的布置,一般是双层底压载舱在船舶艏部和中部,压载舱内的压载水吸口在舱的艉端,压载泵在船舶艉部的机舱。
排放压载水时保持船舶有一定的吃水差(翘头),使舱内压载水吸口最低,便于舱内压载水流到泵吸口,因而便于尽可能多地排水。
具体操作可能包括:·排放压载水期间,当值驾驶员保持适当的吃水差(翘头)。
·到港前当值轮机员了解各双层底压载舱水量。
·正在排放的压载舱水位接近排空时,木匠及时通知当值机工。
·各压载舱,最好从前至后顺序排放,以利于保持吃水差。
2.启动压载泵前应排出系统内存气离心泵启动前,应:防止叶轮干摩擦,降低启动电流,排出系统内存气。
所以,启动压载泵的具体操作是:①打开排出管路上至少一路通海或通大气的全部阀门;②开足进口管路上的海水阀;③开足压载泵吸入阀箱的压载水吸入阀;④稍等片刻,待海水充满泵和压载总管后,关闭泵排出阀;⑤启动压载泵,待达到额定转速,打开排出阀;⑥开足拟排出压载舱的压载水阀;⑦缓慢关闭泵的海水吸入阀,但必须保持泵的吸入真空。
3. 引水排气压载泵普遍采用离心泵,系统内的少量空气会随水一起排出;系统内空气多了会中断排水,必须设法排除。
引水是众所周知的常用方法,就是让压载泵吸入大量水的同时吸入少量空气,使空气随水一起排出。
引水用的水,可以是舷外海水或压载舱的压载水。
后者可以在排出系统中空气的同时排出压载水。
4.降低某舱排水速度某舱接近排空,压载水量少,若船舶艉纵倾不足,或者锈蚀产物和淤泥阻塞压载舱横向隔板下方的疏水孔,压载水向吸口流动太慢(流量低于压载泵排量),压载泵可能吸空。
船舶压载水污染的控制

船舶压载水污染
王 琪
因船舶排放压载水造成的外来物种 对 海 洋 环 境 的 侵 害 " 已被全球环境基金组织确认为危害海洋的四大威胁之一 # 据 悉 " 每年全球船舶携带的压载水大约有 !"" 亿 # " 压 载 水 中 携 带的生物有 $ """!% """ 种 " 目前已确认约有 &"" 种 外 来 物 种是由船舶压载水传播的 # 近年来我国沿海频频发作的赤潮 及其对水产养殖业造成的破坏即是明证 # 地区之一 " 也是赤潮多发地区 # 到目前为止 " 我国还没有防止压载 水 污 染 的 统 一 立 法 或 规 定 "只 有 对 来 自 传 染 病 疫 区 船 舶 的 检 疫 控 制 "部 分 港 口 港 监要求进行压载水排放申请 # 根据现有规定 " 船 长 应 向 海 事 当局申报船上压载水的数量及加装地点 # 船舶还应在船上保 持有关压载水的记录 # 根据检疫法的规定 " 凡 在 被 国 际 卫 生 组织 ’670 ( 列为疫区的地方加装的压载水应经过消 毒 剂 ’ 主要是氯化合物 ( 处理后方可排放 # 目前国内正在进行这方 面更多的研究 # 早在 !’($ 年国际环境污 染 大 会 就 通 过 了 决 议 $% 研 究 排 放含传染病菌压载水的影响 &" 但与油污等其 他 污 染 相 比 " 压 载水污染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 !’’! 年 ( 月 " 在加拿大及 澳 大 利 亚 等 国 推 动 下 ")*+, 于 !’’$ 年 !! 月 通 过 第 -((% ’!.( 号决议 $% 防止由排放船舶压载 水 及 沉 积 物 引 入 有 害 生 物 及 病 原 体 的 导 则 &# !’’( 年 !! 月 "/)0 的 -.1. ’2" ( 号 决 议将此导则修改为 % 减少有害水生物和病原 体 传 播 的 船 舶 压 载水控制和管理导则 &" 提出了如何减少 压 载 水 携 带 有 害 水 生 物 的 几 率 及 压 载 水 更 换 程 序 等 新 的 概 念 # 自 !’’. 年 起 一个地区受压载水污染严重程度与该地区海运货物数 量息息相关 # 如澳大利亚 ) 加拿大均为散装货出口大国 " 到这 些国家的散货船经常是长途空放前往装货 " 带 去 了 大 量 跨 洋 压载水 # 而油轮的空载航次则把大量的跨洋压载水带到亚欧 产油国 # 在我国水域内排放的压载水主要来 自 国 内 港 口 ) 日 本 ) 韩国及南亚周边国家 " 水生物种类比较接近 # 从这个意义 上 说 "我 国 并 不 是 一 个 压 载 水 危 害 的 重 灾 区 # 然 而 "如 前 所 述 " 压载水带来的生物污染一旦出现就几乎 不 可 能 被 消 除 # 油污或工业污染从历史角度看都可以算是暂 时 的 " 而 水 生 物 污染却是长期的 #
第三讲 船舶压载水

2009年或之后
“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规则”简介
BWM CONVENTION 2004包括22个条款和一个附则。 公约附则主要涉及技术性要求,共包括5个部分。 1)A部分—总则 (a) 一般适用性:除另有明文规定外,压载水排放应按本附则 的规定通过压载水管理进行。 (b)例外 ➢ 为确保紧急情况下的船舶安全或海上人命救助所进行的必 需的压载水和沉积物的加装或排放; ➢ 船舶或其设备损坏引起的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意外排放或进 入; ➢ 在为避免或尽量减少船舶污染事故而进行的压载水和沉积 物的加装和排放; ➢ 同一压载水和沉积物在公海上的加装和此后的排入; ➢ 在最初加装压载水和沉积物的同一地点排放压载水和沉积 物,并且排放的压载水和沉积物未与未经管理的、来自其 它地区的压载水和沉积物发生任何混合。
(压载水公约的生效条件是占世界商船总吨位 比例35%的30个国家批准后12个月生效。 我国尚未加入压载水公约。)
美国NISA的制定:
1996年10月2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限制 外来物种侵害法1996》(NISA1996)。 规定: ①来自美国的专属经济区以外的船舶,应该进行海上 压载水更换,或者采用美国政府满意的化学的、物 理的方法处理压载水。目前,对该规定的履行是自 愿的。但是,如果自愿履行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无需进一步的法律程序,该规定将成为强制性的; ②强制要求所有到港船舶必须递交关于更换压载水的 精确船位和更换程度的报告。(探测仪器,杜绝欺 骗行为。)
土生物的灭绝
对经济的影响(斑马贝例子)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毒双鞭甲藻)
举例
例1:
1994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向IMO提 交的一份报告指出,原生长在美国大西洋 沿岸的一种浮游动物(栉水母)由船舶压 载水传播到黑海水域后,由于生长环境适 宜,又没有天敌,很快成为优势种群,与 经济鱼类---缇鱼争食饵料,致使缇鱼捕获 量锐减,年损失在10亿美元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胁,船长不但有权利,而且有义务拒绝进行该操 作。(证据,诚信。)
澳大利亚
从1999年5月开始,澳大利亚检疫和检查局 (AQIS)对跨赤道航行到澳大利亚港口的船舶压 载水记录和报告实行强制规定;从2001年7月1 日AQIS对船舶实施强制压载水管理,禁止来自澳 大利亚12海里领海以外的船舶向澳大利亚领海排 放“高风险”压载水。只有在海上使用批准的方 法更换了压载水的船舶在澳大利亚水域排放压载 水是允许的。但同时要求船舶必须持有压载水记 录簿并保存所有的压载水记录,并在港口国检查 官要求时出示该记录簿。
(c) 船舶压载水管理 各种船舶的压载水管理要求如表所示。
船舶建造时间
2009年前 2009年前
压载水容量(M3)
管理要求
1500—5000
2014年前至少满足压载水更换或压 载水性能标准,其后满足压载水性 能标准。
<1500或>5000 2016年前至少满足压载水更换或压载水
性能标准,其后满足压载水性能标准。
压载水记录簿应在所有合理时间随时可供检查; 对于被拖带的无人船舶,可放在拖船上保存。
每一压载水作业均应及时在压载水记录簿中作出完 整记录。每一记录均应由负责有关作业的高级船员 签字,每一页填写完毕均应由船长签字。压载水记 录簿中的记录事项应以该船的工作语言填写。如果 该语言不是英文、法文或西班牙文,则该记录事项 应载有其中一种语言的译文。当填写的记录项目也 使用了船舶有权悬挂其国旗的国家的官方语言时, 在发生争端或有不一致时,应以此种语言填写的记 录项目为准。
1993年,IMO大会以A.774(8)号决议通过了以 1991年指南为基础的“防止通过船舶压载水及其 沉淀物引进有害生物和病原体的指南”,该指南比 前者效力更高。
1997年3月,MEPC通过了压载水指南的 修正案,这一修正案于1997年11月在 IMO 20届大会上获得通过,大会以 A.868(20)号决议颁布了新的指南: “关于控制和管理压载水以减少有害水生 物和病原体迁移的指南”。随后,MEPC 压载水工作组一直致力于压载水管理强制 性国际规则的制定。
土生物的灭绝
对经济的影响(斑马贝例子)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毒双鞭甲藻)
举例
例1:
1994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向IMO提 交的一份报告指出,原生长在美国大西洋 沿岸的一种浮游动物(栉水母)由船舶压 载水传播到黑海水域后,由于生长环境适 宜,又没有天敌,很快成为优势种群,与 经济鱼类---缇鱼争食饵料,致使缇鱼捕获 量锐减,年损失在10亿美元以上。
3、造成污染的三种情况:外来生物缺少天 敌,繁衍迅速,造成生态破坏;有毒甲藻 产生毒素;霍乱弧菌。(例)
船舶压载水问题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与本土生物争夺食物及生存空间 ➢ 吞噬本土物种 ➢ 改变息栖环境 ➢ 改变环境状态 (例如减少水的清洁度) ➢ 改变食物链及整个生态结构 ➢ 取代本土生物, 减少本土生物多样性,甚至造成本
每一船舶均应在船上备有至少载有规定信息的压 载水记录簿。
压载水记录簿的记录事项应在完成最后一项记录 后保留在船上至少两年;此后应在至少三年的期 限内由公司控制。
在依据本附则要求排放压载水时,或在发生本公 约未以其它方式予以免除的压载水的其它意外或 异常排放时,应在压载水记录簿中作出记录,说 明排放的情况和理由。
2) B部分—船舶的管理和控制要求
(a) 压载水管理计划
每一船舶均应在船上携带并实施压载水管理计划。此种计 划应由主管机关批准并考虑到本组织制定的指南。压载水 管理计划是各船特定的并应至少:
详述与本公约要求的压载水管理有关的该船舶和船员的安 全程序;
详述实施本公约中所载的压载水管理要求和补充性的压载 水管理实践所应采取的行动;
按要求所有从国际水域到达澳大利亚船 舶应在进入澳大利亚水域前12-48小时, 通过船舶代理向AQIS提交“到达前检疫报 告(QPAR)”,其中包括所实施的压载 水管理程序。对于不提交QPAR的船舶, AQIS不发给船舶正式的检疫结关证明而且 额外加收AQIS费。如果没有来自AQIS的 书面允许,来自国际航线的船舶不允许排 放压载水。如果来自国际航线船舶压载水 排放的细节和意图发生改变,船舶必须在 排放前提交修改的QPAR并获得AQIS的批 准。
此外船舶必须如实在压载水记录簿上 填写压载水加载港的信息; 使用AQIS 的压载水决策支持系统(BWDSS) (这是一个非强制的支持AQIS压载水 管理要求的自动计算机应用软件);海 上更换压载水;压载水拟排入的澳大利 亚水域地点。该表在正常情况下不需要 送交AQIS,但AQIS检查官登轮时可实 施检查。完成的表格应在船上保存至少 两年,当AQIS需要时可以复印。
“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规则”简介
BWM CONVENTION 2004包括22个条款和一个附则。 公约附则主要涉及技术性要求,共包括5个部分。 1)A部分—总则 (a) 一般适用性:除另有明文规定外,压载水排放应按本附则 的规定通过压载水管理进行。 (b)例外 ➢ 为确保紧急情况下的船舶安全或海上人命救助所进行的必 需的压载水和沉积物的加装或排放; ➢ 船舶或其设备损坏引起的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意外排放或进 入; ➢ 在为避免或尽量减少船舶污染事故而进行的压载水和沉积 物的加装和排放; ➢ 同一压载水和沉积物在公海上的加装和此后的排入; ➢ 在最初加装压载水和沉积物的同一地点排放压载水和沉积 物,并且排放的压载水和沉积物未与未经管理的、来自其 它地区的压载水和沉积物发生任何混合。
“全球压载水管理项目”
由全球环保基金(GEF)拨款739万美元,联合 国开发计划署(UNDP)管理,IMO组织实施, 计划3年完成。
该项目由6个区域的国家项目组成:东亚区:中国; 西亚区:印度;中东区:伊朗;非洲区:南非;东 欧区:乌克兰;南美区:巴西。IMO的工作组已制 定了《国家项目工作计划要点指南》。要求按照该 《指南》尽快制定《国家项目工作计划》和卓有成 效地开展有关工作。2000年6月22日,全球压载 水管理项目第一次中国工作组会议在北京召开。会 议完成了“国家项目”的组织工作,讨论了行动方 案。(/)
加拿大
1989年加拿大对进入大湖区的船舶实施自 愿的压载水更换要求。2000年加拿大航运 联盟提出了压载水管理的规则。
为了尽可能与国际公约和美国USCG的要 求一致,从2006年6月8日加拿大政府在管 辖水域内实施了新的规定。新规定要求在加 拿大以外加装了压载水的船舶必须:
在距岸200海里以外、水深2000米以上更 换压载水,或对于航线上不满足距岸200海 里以外、水深2000米,至少在50海里以外、 水深至少500米处更换压载水。
第三讲 船舶压载水污染
一、船舶压载水污染概述 二、控制船舶压载水污染的国际立法 三、控制船舶压载水污染的措施
压载水污染
传统意义上的压载水污染 散装油类、有毒液体物质船舶压载水
污染。(货物残留) (MARPOL73/78附则Ⅰ、Ⅱ)
专用压载舱压载水污染 船造成水域生态、渔业资源的破 坏以及公众健康的损害。
二、控制船舶压载水污染的国际立法
防止船舶压载水危害的国际立法过程:
1973年,IMO大会首次提出船舶压载水问题, 特别是与有害病原体迁移有关的问题,大会通过了 一项决议,指出:“船舶压载水中有可能含有流行 病病菌,这些压载水在它国排放可能导致该流行病 在它国蔓延。”
1991年,IMO(MEPC)通过了其50(31)号 决议,即“防止由船舶压载水及其沉淀物引进有害 物种及病原体的指南”。
2004年2月13日,IMO在伦敦召开成员国 外交大会通过了该公约,并于6月1日开放供 各国批准正式接受。截止2013年5月31日, 有36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约占世界商船 总吨位的29.07%,尚没有达到生效条件。 但据估计,公约有可能会在2014年左右达 到生效条件,12个月后(即2015年左右) 生效。(巴拿马即将加入)
详述沉积物的:海上处置程序和岸上处置程序;
包括与将在其水域中进行海上排放的国家当局协调的船上 海上排放压载水管理程序;
指定在船上负责确保计划得到正确实施的高级船员;
包含本公约规定的船舶报告要求;
以船舶的工作语言写成。如果使用的语言不是英文、法文 或西班牙文,则应包括其中之一的译文。
(b) 压载水记录簿
全球压载水项目宣传片
1、不同水域的物种存在差异
➢ 温度、盐度等环境因子,物种、种群分布 等复杂因素,在世界范围内是不均匀的, 有的甚至存在着严格的地域界线;
➢ 致人生病的病原体是人类生理活动的产物, 具有严格的地域流行特点。
2、任何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是自然 界长期演替、进化形成的,外来生物的加 入,经常会使原来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 统发生变化(在一个海域不是污染物,进 入另一个海域可能成为污染物)。
2002年,MEPC 47届会议审核了《国际船 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和控制公约》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Ships’ Ballast Water and Sediments)草案内 容。在48届会议上,MEPC建议IMO理事 会在2004年早期召开外交大会,以通过该 草案。
(BWM CONVENTION 2004)
世界环保基金(GEF)认定海洋面临的四大威胁
外来生物的入侵性传播 陆上排放对海洋的污染 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 海洋栖息环境的破坏
一、船舶压载水污染概述
外来水生生物和病原体污染物的定义: 指由船舶压载水作为媒介,进入港口国水域
存活并繁殖,造成或潜在造成生态和生物资源 的破坏、公众健康损害以及防碍水域的其他合 法利用的非本地生的外来生物和病原体。
2009年或之后
压载水更换体积量要求应达到95%,如果 在距岸不足50海里处更换压载水,至少盐 度应满足30‰。如果船舶由于稳性和安全 问题不能更换压载水,必须在进入加拿大 水域96小时之前向主管机关报告,在指定 替代的区域更换压载水或要求船舶不排放 压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