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压轴题型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原理1.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常用作火箭燃料。
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lO=N2H4·H2O+Na2CO3+NaCl。
实验1:制备NaClO溶液(己知:3NaClO2NaCl+NaClO3)。
(1)图甲装置Ⅰ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OH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
(3)图甲装置Ⅱ中用冰水浴控制温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制取水合肼(4)图乙中若分液漏斗滴液速度过快,部分N2H4·H2O会参与A 中反应并产生大量氮气,降低产品产率,该过程中反应生成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反应后,蒸馏A中溶液即可得到水合肼的粗产品。
实验3:测定馏分中水合肼的含量(5)称取馏分3.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滴定过程中,调节溶液的pH 保持在6.5 左右),加水配成250mL溶液,移出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3 滴淀粉溶液。
用0.15mol·L-1的碘的标准溶液滴定。
(已知:N2H4·H2O+2I2=N2↑+4HI+H2O)①滴定操作中若不加入适量NaHCO3固体,则测量结果会___________“偏大”“ 偏小”“ 无影响”)。
②下列能导致馏分中水合肼的含量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锥形瓶清洗干净后未干燥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c.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d.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直接装标准液③实验测得消耗I2溶液的平均值为20.00mL,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分搅拌)?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答案】放热 2Al+6H+===2Al3++3H2↑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低于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解析】【分析】【详解】(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故答案为放热;2Al+6H+===2Al3++3H2↑;(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高考化学最后一题(压轴大题)

高考化学最后一题(压轴大题)=======================背景概述--------化学是高考理科的一门重要科目,其中最后一题通常被称为压轴大题。
该题目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考题特点--------高考化学最后一题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综合性:该题目涉及到不同章节和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2. 创造性:该题目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或观点。
3. 知识深度:该题目会涉及到一些相对复杂和深入的化学知识,需要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运用。
解题策略--------在解答高考化学最后一题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简明扼要:在回答问题时,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观点和解决方案,避免过多的废话和啰嗦的叙述。
2. 重点突出:针对问题的不同方面,突出重点进行解答。
可以使用标点符号、标题和编号等方式,使得答案更加清晰和易读。
3. 细致入微:在分析问题和解答过程中,注意细节的考虑。
化学题目常常需要考虑物理性质、反应条件、实验步骤等细节方面的内容。
4. 创新思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解答问题时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等方式,展现出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结--------高考化学最后一题是一道综合性和创造性较强的题目,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创新思考。
通过采取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细致入微和创新思维等解题策略,可以更好地应对这道压轴大题。
压轴题02 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与提纯(原卷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压轴题02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与提纯化学实验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选择题大多以考查实验仪器的选择、基本操作的正误为重点,探究物质的制备、性质、检验、分离和提纯以及实验评价。
应重点关注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常见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气体的制备方法、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中试剂的选择及仪器的正确使用,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现象的描述等。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河北·高考真题)下列图示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装置甲用CCl 4萃取溴水中的Br 2B .装置乙除去Cl 2中的HCl 并干燥C .装置丙验证铁的吸氧腐蚀D .装置丁实验室制备少量NH 32.(2022·北京·高考真题)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由海水制取蒸馏水萃取碘水中的碘分离粗盐中的不溶物由32FeCl 6H O制取无水3FeCl 固体A B C DA .AB .BC .CD .D3.(2022·广东·高考真题)实验室用2MnO 和浓盐酸反应生成2Cl 后,按照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
下列装置(“→”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AB .BC .CD .D4.(2022•山东卷)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欲使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
下列物质组合不符合要求的是()气体液体固体粉末A CO 2饱和Na 2CO 3溶液CaCO 3B Cl 2FeCl 2溶液Fe C HCl Cu (NO 3)2溶液Cu DNH 3H 2OAgCl5.(2021·海南·统考高考真题)用如图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a 、b 表示加入的试剂),能实现的是选项气体a bA 2H S 稀24H SO FeS B 2O 22H O 溶液2MnO C 2NO 浓3HNO 铁片D3NH 浓氨水CaOA .AB .BC .CD .D6.(2021·江苏·高考真题)下列由废铜屑制取CuSO 4·5H 2O 的实验原理与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装置甲除去废铜屑表面的油污B .用装置乙在加热的条件下溶解废铜屑C .用装置丙过滤得到CuSO 4溶液D .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CuSO 4·5H 2O7.(2021·北京·高考真题)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所选试剂、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均正确的是气体试剂制备装置收集方法A O2KMnO4a dB H2Zn+稀H2SO4b ecC NO Cu+稀HNO3bcD CO2CaCO3+稀H2SO4bA.A B.B C.C D.D 8.(2021•全国乙卷)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化学试剂制备的气体A Ca(OH)2+NH4Cl NH3B MnO2+HCl(浓)Cl2C MnO2+KClO3O2D NaCl+H2SO4(浓)HCl9.(2021·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方法可行的是气体方法A氨气加热氯化铵固体B二氧化氮将铝片加到冷浓硝酸中C硫化氢向硫化钠固体滴加浓硫酸D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A.A B.B C.C D.D 10.(2023·湖北武汉·校联考模拟预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药品完成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O2B.用装置乙制备金属镁C.用装置丙作为蒸馏的接收装置D.用装置丁除去Cl2中混有的HCl并干燥11.(2023·全国·模拟预测)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实验室可利用装置甲制备SO2B.利用装置乙分离铁粉和I2C.利用装置丙合成氨并检验氨的存在D.实验室利用装置丁分离乙醇和水(部分装置已省略)12.(2023·辽宁丹东·统考一模)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 B C D测定KI 溶液的浓度制备乙二酸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检验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A .AB .BC .CD .D13.(2023·湖北武汉·校联考模拟预测)无水FeCl 3是芳香烃取代反应常用的催化剂,它具有易水解、易升华的性质。
高考化学-压轴题型 精品优选公开课件

(2014·课标卷Ⅰ,27)(15 分)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 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 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3PO2 及 NaH2PO2 均可将溶液中的 Ag+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化 ①H3PO2 中,P 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②利用 H3PO2 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则氧化产物为________(填化学式)。 ③NaH2PO2 为_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其溶液显 ___ “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 (3)H3PO2 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 Ba(OH)2 溶液反应生成 PH Ba(H2PO2)2,后者再与 H2SO4 反应。写出白磷与 Ba(OH)2 溶液反应的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细则 (1)写成“===”及完全电离形式不得分; (2)①写成“正一价”得分,②写成“磷酸”或“PO34-”不得分,③按标准 案评分; (3)不写“↑”得 1 分,反应物、生成物写错或没配平不得分; (4)①不写“↑”符号得 1 分,不配平不得分;②表达意思明确即可得分 ③“PO34-”写成“H3PO4”亦得分,原因表达意思明确即可得分。
(1)高温(2 分)
p4(CO2) (2) p4(CO) (2
分)
(3)C(2 分)
(4)如果气相中 SO2 和 CO2 两种气体的浓度之比随时间发生变化,则 反应同时发生(2 分) (5)ABC(3 分)
(6)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按要求填空,已知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1)标准状况下,2.24L Cl2的质量为____;有__个氯原子。
(2)含0.4mol 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_。
(3)阻燃剂碱式碳酸铝镁中OH-与CO32﹣质量之比为51:300,则这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4)质量相同的H2、NH3、SO2、O3四种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最少的是____。
(5)标准状况下,3.4g NH3的体积为___;它与标准状况下____L H2S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
(6)10.8g R2O5中氧原子的数目为3.01×1023,则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R元素名称是___。
(7)将10mL 1.00mol/L Na2CO3溶液与10mL 1.00mol/L CaCl2溶液相混和,则混和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混和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___(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8)a个X原子的总质量为b g,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____(9)已知CO、CO2混合气体的质量共11.6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___;CO2在相同状况下的体积为___。
(10)由CH4和O2的组成的混和气体,在标况下的密度是H2的14.5倍。
则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___。
【答案】7.1g 0.2N A或1.204×1023 0.6mol 3:5 SO2 4.48L 6.72 14 氮 1mol/L0.02mol baN A或6.02×1023ba2.8g 4.48L 3:13【解析】【分析】(1)先计算标准状况下,2.24L Cl2的物质的量,再计算氯气的质量和氯原子个数;(2)由化学式计算硫酸根的物质的量;(3)由两种离子的质量比结合摩尔质量计算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4)由n=mM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气体,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分子数越小;(5)先计算标准状况下,3.4g NH3的物质的量,再计算气体体积和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最后依据氢原子的物质的量计算硫化氢的体积;(6)由R2O5的质量和所含氧原子个数建立关系式计算R的相对原子质量;(7)将10mL 1.00 mol/L Na2CO3溶液与10mL 1.00mol/L CaCl2溶液相混和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Na+和Cl-的物质的量不变;(8)先计算a个X原子的物质的量,再依据质量计算X的摩尔质量;(9)依据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建立求解关系式求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在分别计算一氧化碳质量和二氧化碳体积;(10)先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再依据公式计算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高考化学有机化合物-经典压轴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有机化合物-经典压轴题含答案解析一、有机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已知:A、B是两种单烯烃,A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B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其中A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一个吸收峰而B有两个;②烯烃复分解反应可表示为R1CH=CHR2+R1’CH=CHR2’R1CH=CHR1’+R2CH=CHR2’。
请根据如图转化关系,回答相关问题:(1)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___,反应③的反应条件为___。
(2)当与Br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时,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聚异戊二烯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其中天然橡胶为顺式聚异戊二烯,杜仲胶为反式聚异戊二烯,则反式聚异戊二烯的结构简式为_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
(5)C的结构简式为___。
【答案】加成反应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CH3CH=CHCH32【解析】【分析】由流程图及信息R1CH=CHR2+R1’CH=CHR2’R1CH=CHR1’+R2CH=CHR2’,可逆推出A为,B为CH3CH=CHCH3;二者发生复分解反应,可生成二个分子的;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反应③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条件为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
答案为:加成反应;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Br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时,可以发生1,2-加成,生成物(2) 与2的结构简式为、,也可以发生1,4-加成,生成物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为:;;;(3)反式聚异戊二烯是异戊二烯发生1,4-加成,形成新的碳碳双键处于链节主链中,碳碳双键连接的相同基团处于双键异侧,故反式聚异戊二烯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为:;(4)反应①为和CH3CH=CHCH3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H=CHCH32。
答案为:+CH3CH=CHCH32;(5) 发生加聚反应,可生成C,则C的结构简式为。
高考化学压轴题训练题

2019届高考化学压轴题训练题从起先用火的原始社会,到运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
小编打算了高考化学压轴题训练题,希望你喜爱。
1.高锰酸钾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如下:MnO-4+5e-+8H+===Mn2++4H2OMnO-4+3e-+2H2O===MnO2↓+4OH-MnO-4+e-===MnO2-4(溶液呈绿色)(1)从上述三个半反应中可以看出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的产物受溶液的________影响。
(2)将SO2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
(3)将PbO2投入到酸性MnSO4溶液中搅拌,溶液变为紫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氧化性:PbO2>KMnO4b.还原性:PbO2>KMnO4c.该反应可以用盐酸酸化(4)将高锰酸钾溶液逐滴加入硫化钾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其中K2SO4和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____KMnO4+____K2S+__________===____K2MnO4+____K2SO4+___ _S↓+_______若生成5.44 g单质硫,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
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 mol产物的数据)。
依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 mol PCl5,反应达到平衡时PCl5还剩0.60 mol,其分解率α1等于________;若反应温度由T1上升到T2,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α2,α2________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4________Δ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SiH4(硅烷)法生产高纯多晶硅是非常优异的方法。 ①用粗硅作原料,熔融盐电解法制取硅烷原理如图所示,电解时阳极的电极 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硅基太阳电池需用 N、 Si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Y 作钝化材料, 它可由 SiH4 与 NH3 混合气体进行气相沉积得到,已知 Y 中 Si 的质量分数为 60%,Y 的 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H3PO2H +H2PO2 (2 分) (2)①+1(1 分) ②H3PO4(2 分) ③正盐(1 分) 弱碱性(1 分)
+
-
(3)6H2O+2P4+3Ba(OH)2===2PH3↑+3Ba(H2PO2)2(2 分) (4)①2H2O-4e ===O2↑+4H (2 分) ②阳极室的 H 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 原料室的 H2PO2 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 室,二者反应生成 H3PO2(2 分) ③PO3 4 (1 分) H2PO2 或 H3PO2 被氧化(1 分)
(2014· 诸暨模拟)(15 分)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重要原材料。 (1)由石英砂可制取粗硅,其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SiO2(s)+C(s)===SiO(g)+CO(g) ΔH=a kJ·mol-1
-1
2SiO(g)===Si(s)+SiO2(s) ΔH=b kJ· mol
①反应 SiO2(s)+2C(s)===Si(s)+2CO(g)的 ΔH=________ kJ·mol 1(用含 a、
(4)H3PO2 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 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 H3PO2 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 H3PO2 将 “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 稀硫酸用 H3PO2 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 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________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 是 :
-
(2014· 北京海淀期考)(17 分)在加热固体 NH4Al(SO4)2·12H2O 时,固体残留率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A 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取 A 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加入过量 NaOH 溶液混合后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生成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B 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B 物质能净水的原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加热 B 物质溶液并灼烧最后所得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共价化合物”和“熔融状态不导电”两个要点缺少一个扣 0.5 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压轴题型2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题是高考Ⅱ卷必考题型之一,问题设计上往往以组合 题的形式出现, 题目往往围绕一个主题, 由多个小题组成, 各小题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 以考查不同的化学反应原理知识为主, 有时还兼顾基本概念、 元素化 合物和简单计算等知识,题目往往还借助于图像、图表、数据等表达化学信 息,试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如 2014 年山东理综 29、2014 年浙江理综 27 等。
(3)将 B 物质于 975 ℃下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 C 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分别与足量 NaOH 溶液和稀硫酸反应,消耗两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 比为________。 (4)工业上冶炼金属铝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不用 AlCl3 冶炼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粗硅提纯常见方法之一是先将粗硅与 HCl 制得 SiHCl3,经提纯后再用 H2 还原: SiHCl3(g)+H2(g)Si(s)+3HCl(g)。 不同温度及不同 n(H2) 时,反应物 X 的平衡转化率关系如图所示。 n(SiHCl3)
①X 是________(填“H2”或“SiHCl3”)。 ②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 K(1 150 ℃)________K(950 ℃)(填“>”、“<”或“=”)。
- -
CaSO4(s)+4CO(g)CaS(s)+4CO2(g) ΔH2=-175.6 kJ· mol 1(反应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 Kp 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 p(B) 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浓度 c(B),则反应Ⅱ的 Kp=________(用表达式表示)。 (3)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v1)大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下列反应过程 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___。
-
CaSO4(s)+4CO(g)CaS(s)+4CO2(g) ΔH2=-175.6 kJ· mol-1(反应Ⅱ)
(5)图 1 为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 CO 初始体积百分数与平衡时固体 产物中 CaS 质量百分数的关系曲线。则降低该反应体系中 SO2 生成量的措施 有________。 A.向该反应体系中投入石灰石 B.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内控制较低的反应温度 C.提高 CO 的初始体积百分数 D.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6)恒温恒容条件下,假设反应Ⅰ和Ⅱ同时发生,且 v1>v2,请在图 2 中画出 反应体系中 c(SO2)随时间 t 变化的总趋势图。
(1)高温(2 分)
p4(CO2) (2) 4 (2 分) (3)C(2 分) p (CO)
(4)如果气相中 SO2 和 CO2 两种气体的浓度之比随时间发生变化,则表明两个 反应同时发生(2 分) (5)ABC(3 分)
(6)
(3 分)
评分细则 (1)~(3)按标准答案评分; (4)答出知识要点,意思明确即可得分; (5)选对一个得 1 分,多选、错选不得分,误写成“a、b、c”不得分; (6)能表示出变化趋势即可。
(1)NH4Al(SO4)2(1 分)注:写成 Al(NH4)2SO4 不给分 △ - 3+ NH+ =AlO- 4 +Al +5OH ==== 2 +NH3↑+3H2O(2 分) 注:漏写“△”和“↑”扣 1 分,不配平不得分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气体, 观察颜色变化(1 分)试纸变蓝色(或其它合理 答案)(1 分)注:意思正确即得分 (2)Al2(SO4)3(1 分) Al3 +3H2OAl(OH)3(胶体)+3H (2 分)注: 不写“”
(2014· 浙江理综, 27)(14 分)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 SO2, 严重破坏生 态环境。采用一定的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 CaSO4 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 SO2 的排放。 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 CO 又会与 CaSO4 发生化学反应, 降 低了脱硫效率。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aSO4(s)+CO(g)CaO(s)+SO2(g)+CO2(g) ΔH1=218.4 kJ· mol 1(反应Ⅰ)
压轴题型1 元素化合物综合应用
无机综合应用题是高考常考的题型之一, 它集元素化合物知识、 基本概念、 基 本理论和化学计算等知识于一体,且试题结构紧凑、文字表述少、包含信息 多。具有考查面广、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特点。这种题型能较好地考查考 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该类型试题层次分明, 区分度高, 其中无 机推断题是一种重要形式,浓缩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此类试题具有极强 的学科特色, 题材广、 可考查内容多和容易控制卷面难度的题型特点, 因而成 了高考命题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命题形式。如 2013 年、2014 年全国卷Ⅰ27、 2014 年天津理综 7,2014 年浙江理综 26。
+ +
扣 1 分,不写“胶体”不扣分
Al(OH)3 胶体的表面积较大,能够吸附水中悬 Al2(SO4)3(1 分)
浮物质(1 分) 注:意思正确即得分
975℃ (3)Al2(SO4)3==== =Al2O3+3SO3↑(2 分) 注:不写条件不给分,漏写“↑”扣 1 分 2∶3(2 分)
通电 (4)2Al2O3(熔融)==== =4Al+3O2↑(2 分)注:漏写“熔融”“通电”“↑”扣 1 分, 不配平不给分 AlCl3 是共价化合物, 熔融状态下不导电(1 分)注: “AlCl3
-
b 的代数式表示)。 ②SiO 是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隔绝空气时,SiO 与 NaOH 溶液反应(产物 之一是硅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