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地位影响
论柳词的贡献

论柳词的贡献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系宋朝工部侍郎柳宜的第七子,以填词名世,与兄弟三复三接并为“柳氏三绝”,生于一个典型的官宦世家。
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汴京度过的,常流连于歌楼妓馆之间,繁华的汴京在他心目中是生活各感情上的真正故乡。
又由于连续几次科考都未及第,其功名上的失意促使他到烟花巷里寻求慰藉和刺激。
他深入市井,与民间艺人和歌女舞妓结下了不解之缘,有过不少风流韵事,逐渐成为纵情风月的浪子才人,成为著名的流行歌词作家,而他在词作方面的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承民间传承,使词具有俚俗色彩这主要表现在师法渊源、创作态度和社会影响上,词本有民间和文人两大传承。
北宋初期,几乎无一例外地只继承文人词而排斥民间词,只有柳永冲破了这一局限,既以文人的身份写词,又有意识的多与民间保持联系,使民间词的传承得以继承。
不管是在京城候试,还是在各地旅游,柳永都常为艺人歌女填词谱曲,并从他们身上吸取丰富的创作营养,培植自己富有俚趣的创作风格。
由于柳永曾长期混迹于市井中,有人认为他的词是民间的,不是士大夫的,虽未如此,但柳永词确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趣而著名。
他能够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言情道爱。
本以含蓄为贵,而柳永所表现的却是尽而又尽,浅而又浅,把一见倾心表现的急不可耐。
二、内容题材的开拓柳永词作的内容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笔下的范围广泛,显示着他词作的多样性。
早期词原本狭隘的内容,到了他则得到了扩大,充分的开拓了词作的内容题材。
1、描写享乐与风情的传统题材。
由于柳永少年风流,再加上他天性浪漫,常常流连于青楼楚馆中,身在声色犬马之中,所言所听尽是莺声燕语。
再加上本身与歌妓的情欲纠缠,所以在他的词作中,有许多描写情欲生活的作品。
例如《菊花新》欲掩香帏论缱绻。
先敛双蛾愁夜短。
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鸳衾图暖。
须臾放了残针线。
脱罗裳、恣情无限。
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
在柳永词中,多的是对妇女不幸的遭遇加以刻画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一股真挚情感的表现,虽然对情欲有如此露骨的表现,但我们却可从其中看到柳永坦率、真切、毫不矫情的性格。
柳永简短简介

柳永简短简介1.柳永简介⒈柳永简介柳永(约有980~约定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
仁宗景佑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愁潦倒,处事方面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士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由于他的生活还境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条件,使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跃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
第一,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地位,从而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方式。
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
柳永词对秦关等人都有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作家在曲辞创作上也有影响。
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有词集《乐章集》.⒉写作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翆、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
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2.柳永的个人简介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以《望海潮》深入解读柳永

以《望海潮》深入解读柳永1. 引言1.1 柳永的生平及作品简介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字子厚,号柳河东,北宋著名词人。
生于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少年时家境贫寒,喜好文学,曾师从刘安世学习诗文。
柳永以其独特的词风和清新脱俗的意境,被誉为“柳河东”。
他的作品主要为词,其中以《望海潮》最为著名,被誉为古典词的巅峰之作。
柳永的词作思想深邃,情感真挚,以描写人生百态、表达爱情之苦乐为主题,其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沧桑的感慨和对爱情的憧憬。
柳永的词风清新秀丽,感情真挚动人,为后人所称道。
柳永的《望海潮》是其代表作之一,该词以海潮为象征,抒发了诗人对于奋发向上、追求自由的梦想和渴望的情感。
通过对于海潮的描绘,柳永展现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命运的态度,表达了对于自由、坚强和追求的渴望。
《望海潮》凝练精炼,情感真挚,充满了诗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于爱情的忧郁之情。
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在词坛上独树一帜,对于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望海潮》作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至今仍然被人传诵,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2. 正文2.1 柳永诗歌中的思想观念柳永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观念。
在柳永的诗歌中,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是一个重要主题。
他常常通过描绘人物的遭遇和感受,表现出对人生命运无常和命运转变的深刻认识。
他的诗中常常呈现出对于人生离别和辛酸命运的描写,反映出他对于人生无常和苦难的感慨。
柳永的诗歌中蕴含着对于爱情的独特看法。
他将爱情描绘为一种高尚的情感,但也揭示了爱情的辛酸和无奈。
柳永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揭示出爱情之中的痛苦和无助。
柳永的诗歌中包含着对于人生命运和爱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思想观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2.2 《望海潮》的创作背景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柳永文学史地位

柳永文学史地位柳永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柳永文学史地位柳永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
他善于填词而且精通音乐,工于音律,走歌妓乐工合作的道路,在两宋文坛上影响甚大,他不仅留下了213首词作,并在两宋近1500位词人中创作数量排名第15位〔1〕。
他的词在当时和后代都广泛流传:从教坊妓院到市井巷陌,从井水之处到宫廷禁中,从中原地域到边疆境外,都能听到柳词不绝于耳的传唱,影响极为深远。
柳永词的词史地位虽在历代遭到不同程度的非议,但实际上其词在后代人那里又被不断的学习和模仿。
本文拟从歌妓的歌唱传播和柳永词集的编刻及历代选本选录柳词情况的考察,试分析探讨柳永词的艺术成就和词史地位。
一、宋代歌妓的演唱传播从晚唐五代以来,词的主要功能是在宴乐场合供给伶工歌女歌唱。
五代词的两个创作中心,分别在西蜀和南唐的宫廷,就是由于这种文体最适合于追求享乐的小朝廷君臣的缘故。
〔2〕入宋以后,城市经济的繁荣更加有利于词的发展。
宋开国后逐渐在都市中取消了“坊”和“市”的界限,不禁夜市,为商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便利,《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书都对当时的汴京、临安城中商旅云集,百业兴盛及朝歌暮舞,弦管填溢的繁华情景有过生动详细的记载。
由于经济的繁荣,各种娱乐场所和设施更加完备,歌楼妓院也随处可见,散落于青楼妓馆的市井歌妓更是数不胜数。
宋初政府采取崇文抑武,优渥文士的政策,优待政府官员,鼓励王孙、官员多置歌儿舞女,尽情享乐,许多士大夫官员蓄家妓,朝廷及地方州府也有官妓。
宋代重要的商业都市中,凡歌楼、酒馆、平康巷陌和瓦肆都是私妓聚集和活动的地方。
其中的东京(开封)和南宋的临安(汴京)更是如此。
东京城内的妓馆遍地都是。
《东京梦华录》卷二的“酒楼”条对此有过这样的记载: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唯任店入其门,一直主廊约百余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
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淡妖女数百,聚于主廊槛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
柳永蝶恋花 柳永写作蝶恋花的背景是怎样的-

柳永蝶恋花柳永写作蝶恋花的背景是怎样的?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柳永蝶恋花柳永蝶恋花写作背景柳永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原是前朝旧臣,后归顺于宋。
少时柳永家境颇丰,是当地有名的阔少爷,常常一掷千金。
从小,他对于文字就有异于常人的禀赋,十分受范仲淹地赏识。
柳永柳永偏爱婉约秀丽之词,人长得也是白净秀气,范仲淹曾劝阻他不要把才华浪费在靡靡之词上。
后来他家道中落,仕途又极为不顺,年少时原本的意气风发都被时光慢慢地腐蚀,他只得以卖文为生。
后来,又爱上了一个青楼女子,遭到家族的严厉反对,后来幸得范仲淹的帮助才能与那女子结为连理。
然而,好景不长,上天似乎总是这样,在某一方面给予你太多,在另一方面总是亏欠你。
柳永有天生的文学之才,写得一手好词,自小生活无忧,年少时声名也曾大噪于天下。
然而,成人之后的柳永无论是在爱情还是在仕途上都是屡屡遭受挫折。
第一个爱的女人,为了救他而牺牲了自己。
第二个好不容易爱上的女人,却因早产而死。
两个妻子的相继死亡,第二个妻子死后的窘迫之境,令他对于人生有了更为绝望的理解。
他时常留连于烟花之地,他与那些青楼女子虽是交好却是只和她们一起吟诗做对,笑谈岁月,一切都止于君子之礼。
一是为了能让自己的词被更多人的知道,二是为了帮助那些青楼女子,他作了很多迤逦之词,供青楼女子们弹曲演唱。
蝶恋花是一个风格婉约的词牌名,其间流露的愁思很符合青楼女子的心境,它作于柳永仕途受挫后流连烟花之地之时。
柳永的词柳永是北宋时期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大多是婉约秀丽的。
词人的作品总是与他们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柳永写的词虽以婉约为主,但他家道中落之后,仕途又极为不顺,他在考取功名之上花费了大半辈子的时间,为了追逐名利,他几乎踏遍了整个大江南北。
所以他的词又带有许多人生哲理,对生活无奈的感慨。
柳永画像柳永的词的意象大多是高远的,他的词突破了自晚唐以来陷于闺阁亭园之间的狭小空间。
如他的名作《八声甘州》,这首词,以一个“对”字起头,领起后面的十三个字,笔力遒劲,文字洗练,读之便令人觉得深处在刚刚被雨水清洗过后的干净澈然的寥廓江天全景图之中。
柳永对宋词地位的影响

柳永对宋词地位的影响柳永,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对宋词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柳永的词作以婉约、清新、自然为主要特点,他善于运用民间俚语和市井俚曲,使得词作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
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
柳永的词作在北宋时期可谓是家喻户晓,他的作品不仅在市井之间广为流传,而且受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极高评价。
柳永的词作在艺术表现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在遣词造句、用韵和平仄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
柳永的词作不仅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整个宋词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作品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引领了宋词走向了更为通俗、贴近人民群众的方向。
柳永的词作使得宋词从原本的雅致、文人雅士的专属走入了更广泛的大众之中,让宋词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易于传播。
柳永的词作在北宋时期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作品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受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广泛赞誉。
柳永的词作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他的作品在遣词造句、用韵和平仄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柳永的词作不仅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整个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作品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引领了宋词走向了更为通俗、贴近人民群众的方向。
柳永的词作使得宋词从原本的雅致、文人雅士的专属走入了更广泛的大众之中,让宋词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易于传播。
柳永的词作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了人们对爱情、友情、离别、相思等人类普遍情感的关注和体验。
柳永的词作还表达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心声和呼声,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
高中 语文:词人柳永

词人柳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仕途坎坷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是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歌妓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著有《乐章集》。
柳永的父亲(柳宜)、叔叔(柳宣)、哥哥(三接、三复)、儿子(柳涚)、侄子(柳淇)都是进士。
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祐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
词作极佳,流传甚广。
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
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奉旨填词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
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鱼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拟拚休。
是非莫挂心头。
”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
以《望海潮》深入解读柳永

以《望海潮》深入解读柳永1. 引言1.1 柳永及其代表作《望海潮》柳永,字耕卿,号柳河东,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
他生于山东济南,卒年不详。
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词人之一,尤以其词作脍炙人口。
他的词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真挚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望海潮》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词以海潮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流逝时光和人生沧桑的感慨。
词中描绘了海潮的壮阔和浩荡,与人生的短暂和无常相对照,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通过对《望海潮》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柳永这位文学巨匠的才华和情感。
中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望海潮》的背景与意境《望海潮》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海边凝望浩瀚的海洋,思绪万千,情感激荡的场景,具有深远的意境和感人的情感。
《望海潮》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宋代的文学创作环境。
在宋代,词是一种具有独特音乐形式的文学体裁,广泛流行于社会各阶层,被视为文人雅事。
柳永是宋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以其细腻的文笔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而闻名于世。
《望海潮》正是柳永才情抒发的杰作之一,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窥见柳永的才情和深情。
《望海潮》的意境丰富而深刻,作者借助海洋这一恢弘壮阔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忧愁和对世事的感慨。
海洋在词中扮演了象征的角色,代表了无垠的思绪和远方的憧憬。
通过对海洋的描写,柳永将自己的心灵世界与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他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望海潮》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抒情力量吸引着无数读者,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2. 正文2.1 柳永的文学成就及影响柳永作为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成就影响深远。
柳永是中国古代词人中的佼佼者,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柳永的词风清新婉约,情感细腻真挚,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永将爱情、自然、人生等主题融合在词作中,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三,部分词作还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 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 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 另外,那些抒写作者身世遭遇,表达怀才不遇的 愤懑和对游宦生涯厌倦的作品也颇值得注意。著 有《乐章集》。
二.柳永词标志着北宋词发展的转折
• 1.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 • 2.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 3.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 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
柳永
小组成员:马聪 申愈 张硕 谯飞 刘秀玲 彭秀华 田丽颖 石梦雪 王自强 于路航 王秋阳 宋雪林
对后世的影响
•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叶梦得《避暑录话》• ••主讲人:刘秀玲 王秋阳
整体影响
• 其一、语言俚俗浅近,易于被接受
• 其二、大量创制新调,符合了人们的审美
需求
• 其三、“艳冶”的话题满足了人们的心理 需求
有崇高的地位是不能抹杀的。
一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
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
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
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
“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
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从内容上来看
• 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 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 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 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 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 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
三.在慢词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词人 便是柳永
柳永对词坛的贡献在于他创制了大量的慢词,为词坛提供了 一种既迫切需要、又切实可行的新文学样式,开创了词在形 式方面的新领域。
• 柳永词标志着宋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变时 期,值得我们加以深入研究。当然,作为一个失 意放荡的文人,柳永的思想感情自有其庸俗的一 面,《乐章集》中杂有一些歌功颂德、阿谀奉迎 之作;加上“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歌”(周济《介 存斋论词杂著》),趣味低下、迹近淫亵的艳词也 占了一定比重,这都是必须给予批判的。但柳永 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词史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