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人物传记78柳永

合集下载

人物专题2——柳永

人物专题2——柳永

人物专题二:二.柳永:1. 生平经历: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年轻时,常出入歌妓馆,为乐工歌妓撰写歌辞,因而被达官贵人所不齿,屡试不第。

于是他索性放浪于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以填词为专业。

他一生穷愁潦倒,独以词著称于世。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2. 主要成就: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

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

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

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

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另外,柳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

柳永简介及代表作

柳永简介及代表作

柳永简介及代表作柳永简介及代表作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代表作有《雨霖铃》、《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少年游》、《望海潮》、《八声甘州》、《定风波》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简介及代表作,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柳永简介白衣卿相柳永(987年—1053年),崇安(今属福建)人。

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生平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

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佑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

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词作极佳,流传甚广。

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

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

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轶事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将名字抹去。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作文素材之人物篇.doc柳永

作文素材之人物篇.doc柳永

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柳永发表于:2007-12-11 17:02:32 阅读:1548关键词:想起柳永……历史是一条巨大的汹涌之河,它滚滚向前又激浊扬清,淘尽了一群群卑劣者的模糊身影,也定格了一个个杰出的英雄形象。

就这样历史留下了唐宗宋祖也记住了柳永。

近年来,他这根柳丝时时缠绕着我,使我常常为他感动。

真的,并不为他婉约词风而折腰,也不因他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

仅仅为他的人,他不凡的经历。

柳永,这个甚至生卒年月都不为世人所知道的柳永,这个即使你去闽北凭吊也只能望满江碧水,一川绿风空叹的柳永。

他的快乐却让许多丧失快乐心绪的人汗颜。

早早离开家乡去寻功名的他并没有在仕途上飞黄腾达。

但他并没有像李白陶渊明一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一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躲在终南山而窥京城,像诸葛亮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而一遇明主便出山建功立业。

他只是微笑着面对这个世界,扎于市井之中,投入了一个被世人称为“消费”的陷阱。

我是唯物主义者,在我生命的憩园里并没有宿命的枝蔓,但我却相信他这是命中注定的。

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假如当初那棵松子有灵,它一定会选择风和日丽的平原,但,不幸被飞鸟衔落或是被一阵山风无情的刮到了这里。

于是扎根岩中找水,伸展枝叶找阳,有了黄山一大奇观,所以柳永远是另类,是不同于中国封建知识分子的另类。

他痛苦但快乐着,他微笑着接受了世人的白眼和讥讽,与市井中的丝竹管弦阁楼娼女发生共鸣。

诗情灵光闪现,一跃而成为了创造的巨人。

世人都以为他会堕落,会消亡,可他没有,他从此扎根于市井,走向文坛的圣殿,最终成为文坛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他的一切是偶得的又好像是必然的,因为他懂得在痛苦中寻找快乐,并在快乐中汲取力量。

《柳永小传》上说:“柳永的快乐源于他内心的坦然,源于他对外界冷漠的淡然。

”是的,也许这就是他快乐的底蕴。

何况秋雨先生也说过:“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真。

”这给了一向被世俗所羁绊的我深深感动。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人,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出身书香官宦世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为歌妓填词作曲维持生活,在当时是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柳永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的作品,或得到他的嘉许而身价倍涨。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长调扩大了词的容量,使词的表现手法得到发展和丰富。

柳永长于铺叙,善写羁旅行役之情,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一、 本图龙头望煮海歌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风干日曝pu 咸味加,始灌潮波塯l i u成卤。

卤浓碱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山去夕阳还。

船载肩擎qing 未遑huang 歇,投入巨灶炎炎热。

晨烧暮灼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

自从潴z h u 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餱h o u 粮。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m i n 往往十缗偿。

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

鬻y u 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馀财罢盐铁。

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

二、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n e n 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xiang,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奉旨填词柳三变”)三、 作品:俗词和雅词(一)春女善怀——通俗中有真诚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d u o,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走近大宋词人柳永

走近大宋词人柳永

走近大宋词人柳永柳永,原名柳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柳永,字耆卿。

柳永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福建崇安。

柳永的父亲柳宜是南唐旧臣,宋灭南唐后,柳宜入宋,被任命为山东费县县令。

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柳永出生于山东费县。

柳宜共生有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柳三复、柳三接和柳三变,所以柳永排行老三,是柳宜最小的儿子。

《论语》中有“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的句子,这就是柳永最初叫“柳三变”名字的来历。

柳永天生聪明伶俐,又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他的童年是在福建崇安老家度过的,童年的柳永和他的两个哥哥就显现出非人的才华,被当时的人称为“柳氏三绝”。

据《建宁府志》记载:柳永九岁时写过一首题崇安中峰寺的诗: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

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

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槛来。

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

此诗一出,小柳永就被当地人称之为神童。

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够写出如此之诗,才华的确非同一般。

后来父亲柳宜到京城开封为官,少年的柳永也离开了老家,跟随父亲来到了开封,开始了大都市生活。

少年的柳永,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为人风雅,巧工词章。

这也正如他的《戚氏词》里所说:“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流连。

”古人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青年时代的柳永也曾出门远游,先后到扬州、杭州等地游学。

他的成名力作《望海潮》就是在杭州写就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词牌是柳永首创,这首词笔法波澜起伏,大开大阖,重彩浓墨间写尽了杭州的繁荣与壮丽,词律协调,跌宕起伏,气势恢弘,情致婉转,是柳永词中的传世名篇。

柳永

柳永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本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1]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主要代表作有《雨霖铃》、《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少年游》、《望海潮》、《八声甘州》、《定风波》等。

柳永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他的创作成果颇丰,影响深远。

传播是柳永词走向读者和受众的重要环节。

首先,柳永具有文学与音乐的双重才能,又常流连妓院教坊,为歌妓们填词歌唱,歌妓的演唱是柳词走向受众的重要因素,歌妓在勾栏瓦肆或茶坊酒馆里为市民大众们演唱,使柳词得以广泛传播到各个阶层,以一种动态的方式活化了柳词的存在方式。

其次,《乐章集》在不同朝代的编刻使柳词传播到文人士大夫的接受视野,以阅读读本和创作范本凸显了柳词的整体艺术功能;其三,历代选本的编选不仅筛选出柳词的名篇佳作,使柳词得到公允的评判,而且在没有歌唱的时代继续广泛着传播柳词。

柳永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

他善于填词而且精通音乐,工于音律,走歌妓乐工合作的道路,在两宋文坛上影响甚大,他不仅留下了213首词作,并在两宋近1500位词人中创作数量排名第15位〔1〕。

他的词在当时和后代都广泛流传:从教坊妓院到市井巷陌,从井水之处到宫廷禁中,从中原地域到边疆境外,都能听到柳词不绝于耳的传唱,影响极为深远。

柳永词的词史地位虽在历代遭到不同程度的非议,但实际上其词在后代人那里又被不断的学习和模仿。

本文拟从歌妓的歌唱传播和柳永词集的编刻及历代选本选录柳词情况的考察,试分析探讨柳永词的艺术成就和词史地位。

柳永为什么叫柳三变_柳永生平简介

柳永为什么叫柳三变_柳永生平简介

柳永为什么叫柳三变_柳永生平简介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那你知道柳永为什么叫柳三变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柳永生平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柳永为什么叫柳三变柳永是我国北宋史上杰出的婉约派诗人代表,福建崇安人,柳永的祖上官宦世家,其父亲柳宜去世很早,所以柳永从小便跟随母亲、私塾先生学习诗词,并且才气外漏,在当时小有名声。

柳宜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柳三复、柳三接和柳三变,柳三变就是柳永,柳三变字景庄。

后柳永自己改名为柳永,连自己的字也改了,改为耆卿。

当时柳氏三兄弟的名声很大,被称为“柳氏三绝”。

柳永的仕途之路很是坎坷,四次科举不中,直到景祐元年即公元1034年,宋仁宗特开恩科,对往年落第的才子放宽了要求,柳永才及第。

当时柳永已经年过半百,但是柳永依然十分喜悦,被授睦洲团练推官。

柳永前往,睦洲上任的时候路过苏州,并前去拜访了在苏州的范仲淹,到了睦洲后深受当地知府吕蔚的赏识,吕蔚向上举荐柳永,但是被朝廷以“未有善状”给驳回了,此后柳永就一直被调来调去,并且只是做一些小官小吏。

皇佑五年即公元1053年,柳永去世,由于没有亲人,穷困潦倒,柳永死后,是和他交好的青楼女子凑钱埋葬了他。

虽然柳永一身坎坷,但是也正是这坎坷的经历造就了柳永在诗词上的成就,柳永的词很多都体现着他一生宦游浮沉的经历。

柳永还用大量的诗词描写了平民女子的心声,他大众化、平民化的诗词特点,将词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同时,柳永是第一个对宋词进行改革的词人,这对后来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柳永生平简介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人物生平

柳永人物生平

柳永人物生平
柳永是中国唐宋时期词人之一,出生于南唐末年的吴兴。

他于广陵当官时,曾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文学巨匠相识,是宋代文坛上独具才华的一位。

柳永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自幼学艺多才,喜爱读书写诗。

他于乾道年间开始投身于政治事业,成为了南唐官员,但由于南唐的灭亡,他不得不离开家乡。

之后,柳永来到了江南地区,加入了王安石的“新党”。


由于他与其他官员存在分歧,遭到了排挤。

后来,他离开了官场,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柳永的词作风格清新婉约,主题多为爱情、离别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代表作有《雨霖铃》、《钗头凤·世情薄》等。

其中,《雨霖铃》一首被评为“千古绝世之作”,成为了后
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柳永终身未娶,但他却在爱情方面颇有传奇。

他和美丽的女子李师师曾有过一段动人的恋情,但美好的爱情最终悲剧收场。

此后,柳永一直沉湎于对李师师的思念之中。

柳永的才华使得他在文坛上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但他在私人生活中却颇为苦恼。

柳永的生活晚年,颇为贫困,但他仍然坚持着创作,不忘自己的艺术追求。

总体而言,柳永是一位文学大家,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的生平经历和悲情爱情都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柔情和才华横溢。

他的经历对历史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今天的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唐宋时期的文学氛围和文化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纲要上人物传记78柳永
编辑张书林
柳永(约980—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因排行第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七、柳屯田。

祖父柳崇,以儒学闻名。

父柳宜,宋雍熙二年(985)进士,官至工部侍郎。

柳永受家庭影响,自幼即勤奋学习,致力于举业。

年长,与兄三复、三接皆以擅长文学著称,世号“柳氏三绝”。

天禧初赴京应试,屡试不中,乃流落京华,沉溺于歌楼舞榭之中。

他曾作《鹤冲天》词,表达自己的失望之情:“黄金榜上。

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盛传一时,以致为仁宗所知。

据说,仁宗初年,柳永再次应试,原已通过考试,但临到放榜时,仁宗却将他黜落,并斥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受此挫折,柳永更郁郁不得志,遂“日与狷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旨填词柳三变”,过着风流放浪的生活。

其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词,其中有为民间歌妓作的俗词,有为教坊乐工作的雅词,内容多为描绘男女恋情,感慨身世遭遇和赞美城市繁华的。

这一时期,柳永还多次离京外出漫游,行踪及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旅途中,他写下了不少吟咏各地风光,抒发羁旅行役之情的词作。

在浪迹江湖多年后,柳永再次回到东京应试,于景祐元年(1034)考中进士。

旋即被任为睦州(今浙江建德)团练使推官。

任内,柳永勤于职守,办事干练,知州吕蔚对他的才能颇为赏识,并向朝廷破格推荐,但因朝臣的非议而未有结果。

其后,柳永任昌国(今浙江定海)晓峰盐场盐监。

他作《煮盐歌》一诗,反映了盐民的痛苦生活,对他们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此外,他还出任过华阴县(今属陕西)知县。

后经活动,他通过吏部磨勘升改为京官。

皇祐中,他的寄禄官升为屯田员外郎,但不久即因作《醉蓬莱》词而触犯仁宗,自是“不复进用”,皇祐五年(1053)前后客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著作有《乐章集》传世。

现通行有《宋六十家词》、《彊村丛书》等本,唐圭璋《全宋词》取其词作最为完备,共312 首。

一代词宗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负盛名的词作家,他在词史上的突出贡献是发展了慢词的形式,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长调慢词的创作虽在唐代已有,但自晚唐以迄宋初,在词坛上占优势的仍是小令。

为了以更大的容量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思想感情,柳永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增衍小令,或改制旧曲,或自创新调,创作了大量的慢词。

他使许多慢词的词调逐渐固定下来,而慢词这一形式也因此得到极大的发展并趋于定型化。

慢词的兴起适应都市生活和市民娱乐的需要,也与日益繁复的音律相合,故自柳永后,慢词创作遂蔚然成风。

慢词的篇幅较大,韵律和音节更复杂且富于变化,这对作者的构思、布局和艺术表现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柳永在丰富词作的艺术手法和提高其表现力方面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他博学多才,精通音律,长于铺叙,工于点染,善于以曲折委婉的白描手法写景、叙事和抒情,给人以结构细密,布局严整,层次分明,意赅情深的感受。

他的《望海潮》写临安的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黄莺儿》写明媚的春光,“黄鹏翩翩,乍迁芳树。

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皆属典范之作。

他尤擅长抒写离人思妇和羁旅行役。

如《雨霖铃》:“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皆堪称不朽名篇。

柳永填词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较多地采用了民间的俚俗之语,他善于运用浅显明白、生动形象的语言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了在此以前的文学作品中较少出现的市民情调,而这正是他的词作能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深受下层市民喜爱的重要原因。

柳永生活在一个社会发生着剧烈变化的时代,他力图在作品中有所反映,因而对词的题材范围有所扩大。

他流连市井,与下层市民有较多接触,于是从平民的真实感受出发,较为客观而真实地描写了繁华的都市、发达的经济、高度发展的文化和丰富多采的市民生活,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时代气息。

出身于仕宦之家的柳永原本怀有强烈的仕进欲望,但屡试不第和仕途坎坷使他的人生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他既向往治国平天下,又无法忘情青楼歌馆,这种内心的矛盾导致他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传统的伦理规范,他在感叹怀才不遇的同时又不时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对仕宦生活的厌倦,而这类词作正是当时失意文人心态的典型写照。

北宋时,柳词曾风靡一时,“传播四方”,为社会各阶层人士争相传诵,叶梦得《避暑录话》援引西夏一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当时直接学柳词的有沈唐、王观、晁端礼、万俟咏、曹组等人,而黄庭坚、秦观、贺铸、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周密、张炎等名家,也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