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实词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全文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而1.连词:(1)转折关系。

“但、却”。

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

“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

例: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

“假如、如果,主谓之间”。

例: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

“又、而且”。

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

“于是、就”。

例:撞而破之。

(6)递进关系。

“并且、而且”。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因果关系。

“因而、因此”。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目的关系。

“来、用来”。

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3.通假字: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4.固定结构:(1)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2)而后:才、方才。

(3)既而:不久、一会儿。

▲注意:判断“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否一致。

动作同时进行为修饰关系,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系。

何1.疑问代词:(1)作宾语,“什么、哪里”。

何+动词/介词构成动词/介词的宾语后置。

例:大王来何操?(2)作谓语,“为什么”。

后常与“哉、者、也”等连用,用于询问原因。

例: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3)作定语,“什么”。

何+名词。

例:何人?何物?何时?何地?何事?(4)做主语,“什么”。

例:何谓阁子也?2.副词:(1)程度副词,“多么”。

何+形容词。

例:开国何茫然?(2)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何必”。

何+动词,位于句首。

例:何不按兵束甲。

3.固定结构:(1)何如:“怎么样、怎样”,等同于“奈何、若何”。

(2)无何:不久、没多久。

(3)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拿什么、凭借什么”。

(4)何乃:怎能。

(5)何之:等于“之何”,译为“到什么地方”,此处“之”作动词“到”。

乃1.副词:(1)承接关系,“就、于是、才”。

例:度我入军中,公乃入。

(2)转折关系,“却、竟然、反而”。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1. 实词:安例句:今者大王安坐而观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现在大王您安静地坐着观看。

2. 实词:良例句:良久,乃闻有哭泣声。

(《史记·陈涉世家》)翻译:过了很久,才听到有哭泣的声音。

3. 实词:善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4. 实词:惧例句:吾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翻译:我担心美丽的女子会慢慢老去。

5. 实词:怨例句:世人皆谓我何求,我但求怨言休。

(《白头吟》)翻译:世人皆说我追求什么,我只希望别人的怨恨停止。

6. 实词:绝例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李白《望庐山瀑布》)翻译:登上高山,可以看到天地之间的壮观景象,浩瀚的大江一去不复返。

7. 实词:顾例句:顾我何言,天意怜幽草。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看我有什么话说,天意怜惜这幽静的草木。

8. 实词:尽例句:临别赠言,尽此一杯。

(李白《将进酒》)翻译:在分别之际,用这杯酒作为临别的赠言。

9. 实词:临例句:临风而立,心旷神怡。

(陶渊明《饮酒·其五》)翻译:站在风中,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10. 实词:去例句:去国怀乡,忧思难忘。

(王之涣《登鹳雀楼》)翻译:离开国家,怀念家乡,忧愁思念难以忘怀。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实词的丰富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希望这些例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讲解+课件33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讲解+课件33张

三、文言断句的方法
1.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等。
这些常用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怎么办,什么事, 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例如: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资治通鉴》)。
2.文言虚词断句法 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 “初”“唯”“斯”“今”“ 凡” “且”“窃”“请” “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 断开。 ②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 ” “邪(耶)”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 后面一般要断开。
(6)且 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 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 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 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7)若 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 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 (8)所 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 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 凭借,……的方法(凭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 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D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负而前驱
负:背,用背驮东西
C.函梁君臣之首
函:匣子,此处是动词
D.举天下之豪杰
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 近或相反、相对,阅读中可以借此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

例句:道可道,非常道。

译:道,即道理、法则。

此句意为:能够用言语表述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二、实词:仁例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仁,即仁爱、仁慈。

此句意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三、实词:义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义,即道义、正义。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四、实词:孝例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孝,即孝顺、孝敬。

此句意为:父母在世,不要远行,如果必须外出,要有一定的去处。

五、实词:礼例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礼,即礼仪、礼节。

此句意为:不合礼仪的事不要看,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听,不合礼仪的事不要说,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做。

六、实词:信例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信,即诚信、信任。

此句意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他是否可行。

七、实词:智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智,即智慧、聪明。

此句意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勇,即勇敢、有胆量。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九、实词:节例句:节操如兰,德行如松。

译:节,即节操、品德。

此句意为:节操如兰花般纯洁,德行如松树般坚贞。

十、实词:德例句: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难矣哉!译:德,即品德、德行。

此句意为:品德浅薄却地位尊贵,智慧微小却谋略宏大,这是很难的!综上所述,文言文实词丰富多样,内涵深远。

通过对实词及例句的翻译,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古人的智慧,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3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及答题技巧考点一:实词释义

2023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及答题技巧考点一:实词释义

2023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及答题技巧
考点一:实词释义
在初中文言文的学习中,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下面是我收集的2023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及答题技巧考点一:实词释义,供大家阅读参考。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
“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
“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
“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文言文实词解释

文言文实词解释

文言文实词解释文言文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与之相对的是虚词,即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及其解释:- 安:①怎么,哪里;②安逸,舒服。

- 备:①具备,完备;②防备,准备。

- 被:①被子;②覆盖;③遭受,遇到。

- 比:①并列,挨着;②比较,相比。

- 鄙:①边境;②鄙陋,目光短浅。

- 兵:①兵器,武器;②军队,士兵。

- 病:①疾病;②疲劳,困苦。

- 薄:①迫近,靠近;②轻视,看不起。

- 策:①马鞭;②计谋,策略。

- 长:①长度;②长久,永远。

- 朝:①早晨;②朝廷。

- 诚:①确实,实在;②真诚,诚实。

- 驰:①车马快跑;②传播。

- 出:①出去,出来;②出现,显露;③拿出。

- 传:①传授,传给;②传记。

- 辞:①言辞,文辞;②告别,辞别。

- 从:①跟从,跟随;②听从,顺从。

- 达:①到达,达到;②通达,通晓。

- 当:①对着,面对;②在,正在;③应当,应该。

- 道:①道路;②道理,规律;③说,讲。

- 得:①得到,获得;②能够,可以;③得意,满足。

- 定:①安定,稳定;②决定,确定。

- 伐:①砍伐;②攻打,征伐。

- 发:①出发,启程;②打开,揭露;③抒发,表达。

- 方:①方法,办法;②才,刚刚;③正,正在。

- 负:①背,用背驮东西;②辜负,对不起。

- 赋:①赋税;②一种文体,有韵文和散文。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及其解释,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实词,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文本进行理解和解释。

《文言实词》课件

《文言实词》课件

《烛之武退秦单师击》添改文字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应_为__“__以__之__为_”__,__“__把__…_…__作__为__” 古义:___东_方__道__路__上__的_主__人___________ 2.行李之往来 古义:____外__交__使__者________________ 子等。3.共其乏困 古义:___缺__少__的__东__西_______________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__那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庖丁解牛》单击添改文字
1.依乎天理
古义: 牛今义:①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伦
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作天理;②天然的道理。
2.技经肯綮之未尝
古义:_不__曾__(__拿__刀_去__)__尝__试__________ 今义:①未曾;②用在否定词前面,
以,通“已”,停止 说,通“悦”,高兴
枝,通“肢”,肢体 刑,通“型”,做榜样
涂,通“途”,道路 愬,通“诉”,诉说
颁,通“斑”,头发花白
反,通“返”,返回,回到 罔,通“网”,张网捕捉、陷害 与,通“欤”,语气词
通假字
《庖丁解牛》
1、砉然向然: 2、技盖至此乎: 3、批大郤: 4、善刀而藏之: 5、技经肯綮之未尝:
3.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义:____妻_子__和__孩__子_______________ 4.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古义:_____中__原__地__区_______________ 5.然后从而刑之
古义:_____接__着_就__________________ 目
的等;因此就。
今义: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今义:男女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今义: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读懂古代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40 个常见文言实词的解释及例句。

1、安解释:①安稳,安定。

②安全。

③安逸。

④使……安。

例句: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2、比解释:①靠近。

②比较。

③及,等到。

例句: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②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隆中对》)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3、鄙解释:①鄙陋,目光短浅。

②边疆,边远的地方。

例句: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②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4、兵解释:①兵器,武器。

②军队。

③士兵。

例句: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③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5、病解释:①疾病。

②困苦不堪。

③毛病,缺点。

例句:①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③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问说》)6、察解释:①明察,考察。

②识别,看清楚。

例句: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②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7、朝解释:①朝廷。

②朝见,朝拜。

③早晨。

例句: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8、曾解释:①同“增”,增加。

②竟然。

例句:①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9、乘解释:①坐,驾(车)。

②趁,顺应。

③冒着。

例句: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③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10、诚解释:①真心,真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实词一、问题描述: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涉及到哪几类文言实词?主要从什么角度来对文言实词进行考查?如何在文本中正确解释实词的动态意义?二、复习范围1.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例:《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今词义变化2.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出名,著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说出)3.通假字通假字,即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4.(2)动词的活用(3)形容词的活用三、方法指引四、例题阐释例1.(2017年真题)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

曾祖敏,拜尚书左丞。

卒,赠并州刺史。

祖嶷,字元达。

以从征平原功,进爵为侯,位冯翊太守,赠幽州刺史。

父季真,位中书侍郎,卒于安远将军、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

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

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

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

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为冀州镇东府长史,以货贿事发,除名。

后侍中崔光举为国子博士,仍领尚书左户部。

李崇为都督北讨,引莹为长吏。

坐截没军资,除名。

未几,为散骑侍郎。

孝昌中,于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物。

莹云:“此是于阗国王晋太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以命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选自《魏书》,有删减)注释:①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尚书左丞授与官职B.尤好属.文归宿C.帝嗟.赏之赞叹D.坐.截没军资因犯……罪例2.(2016年真题)墨翁传[明]高启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

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

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

时磨墨渖①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

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

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

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衒璞而市鼠腊②,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

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

”客闻之曰:“隐者也。

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

翁姓沈,名继孙。

然世罕知之,唯呼墨翁云。

(选自《高青丘集》)注释:①渖:汁液。

②衒璞而市鼠腊:比喻有名无实。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做B. 殊.伟甚,很C. 客有诮.之曰讥讽D. 吾窃.耻焉私下例3 (2015年真题卷)王育,字伯春,京兆人也。

少孤贫,为人庸牧羊,每过小学,必歔欷流涕。

时有暇,即折蒲学书,忘而失羊,为羊主所责,育将鬻己以偿之。

同郡许子章,敏达之士也,闻而嘉之,代育偿羊,给其衣食,使与子同学,遂博通经史。

身长八尺余,须长三尺,容貌绝异,音声动人。

子章以兄之子妻之,为立别宅,分之资业,育受之无愧色。

然行己任性,颇不偶俗。

妻丧,吊之者不过四五人,然皆乡闾名士。

太守杜宣命育为主簿。

俄而宣左迁万年令,杜令王攸诣宣,宣不迎之,攸怒曰:“卿往为二千石,吾所敬也。

今吾侪耳,何故不见迎?欲以小雀遇我,使我畏死鹞乎?”育执刀叱攸曰:“君辱臣死,自昔而然。

我府君以非罪黜降,如日月之蚀耳,小县令敢轻辱吾君!汝谓吾刀钝邪,敢如是乎!”前将杀之。

宣惧,跣下抱育,乃止。

自此知名。

司徒王浑辟为掾,除南武阳令。

为政清约,宿盗逃奔他郡。

迁并州督护。

成都王颖在邺,又以育为振武将军。

刘元海之为北单于,育说颖曰:“元海今去,育请为殿下促之,不然,惧不至也。

”颖然之,以育为破虏将军。

(选自《晋书》,有删改)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折蒲学书.读书B.育将.鬻己以偿之准备C.今吾侪.耳同辈D.欲以小雀遇.我对待五、拓展训练1.(2017·天津卷)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

为小儿,学&科网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

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

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常言人长,希言人短。

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

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

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

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岁凶.,横道杀伤。

凶:凶险B.闾里未尝让.让:责备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讽:背诵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苟:草率,随便2.(2017·江苏卷)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

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

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

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

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B.先生往谒.谒:拜见C.称之不置.置:置办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述例1 【答案】B项【解析】B项中,“属”为撰写的意思祖莹八岁,便能诵读《诗经》、《尚书》,十二岁,为中书学生,刻苦好学,不分昼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会读出病来,想制止他这样做但却不行,他经常在炭灰之中藏着火种,赶走书僮仆人,父母睡觉之后,用衣服遮住窗户,以防止光线漏出去,被家人发觉。

由此他的声誉更高了,内外亲属都叫他为“圣小儿”。

祖莹尤其喜欢写文章,中书监高允每每赞叹说:“这青年富有才识,不是其他学生能赶得上的,他一定会有大出息的。

”当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授《尚书》,选他为都讲。

学生们都来了,祖莹晚上读书太劳累了,竟不知天亮了。

上课时间已到,忙乱中祖莹误把同房学生赵郡的李孝怡一本《曲礼》拿到讲台上去了。

博士十分严厉,祖莹不敢回去换书,于是只好把《曲礼》放到案桌上,念诵《尚书》文三篇,竟不漏一字。

讲完之后,孝怡觉得很奇怪,查明原委,就向博士说了这件事,惹得学中师生,大为惊奇。

后来高祖听说此事,召他入内宫,要他诵背五经章句,并讲述大义,皇帝惊叹不已。

祖莹任冀州镇东府长史,因贿赂一事败露,被除名。

后来侍中崔光推荐他为博士,仍领授尚书左户部职。

李崇以都督身份北征,引莹为其长史。

因军资被人截没,又被除名。

没多久,任散骑侍郎。

孝昌年间,在广平王府第挖得古代宝印,皇帝下诏让祖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辨别为什么时候的东西。

祖莹说:“这是于阗国王在晋朝太康年间献给皇上的礼物。

”于是用墨涂字验看,果然像祖莹所说那样,当时人称他为博物多识的专家。

祖莹性情豪爽,气节很高,士人有什么麻烦事,托命于他,他必然会尽力相救,当时人也因此夸奖他。

例2【答案】 A【分析】鬻:卖【攻略】①多义词的正确释义应结合上下文来解释。

②熟记例句掌握常用古汉语虚词及用法。

③熟记例句熟练掌握常用古汉语实词常用词义。

墨翁是吴槐市集里的人。

(他)曾经在荆楚一带游学,一次,遇到有人传授古代造墨方法,于是说:“我如果卖这种墨的话,就可以有足够的钱用来读书,何必(像现在这样)心情急切地四处奔走呢?”回到家,(他)在自家门上写了“造古法墨”几个字。

亲自操持杵臼等工具制墨,即使手背龟裂面色黑黄(也制墨不止),他形貌奇特古怪,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宽大的衣服。

人们望见他,都认为他是一个奇特的人。

他经常研磨数斗墨汁,醉酒后给人写一尺见方的大字,字很壮美。

(他)所制墨,订有一定的价钱。

报酬不合适,就不卖。

所以,别人的店铺里人总是满满的,而他的店铺里人却很稀少。

一位朋友讥讽说:“你的墨做得虽然好,为什么卖不出去?”墨翁说:“唉!我的墨是用十分好的材料,做工也非常到位,正因为制作艰难,所以不想卖得太便宜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