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科学知识点归纳

科学知识点归纳

一、种豆得豆
1、同科植物不同(个体)之间的果实、种子之间非常相似,但也个别存在微小的(差异)。

2、可以从根茎的形态,叶的形态和生长方式;花、果实和种子的形状和颜色进行观察。

3、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能保持形状的稳定性。

二、相似与差异
1、同种动物(植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2、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特性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基因能决定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如何生长。

3、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4、人、其他动物或植物所拥有的与各自父母一代相似的现象,成为遗传。

三、化石里的古生物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古生物遗体)、(遗物)、(遗迹)。

2、没有人知道古生物确切的样子,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从岩层中挖掘的(化石),来了解古生物的(相关信息)。

科学家就是利用化石中的线索了解霸王龙的(外貌特征)、(食性)、(繁殖方式)等信息的。

3、(猛犸象),又名毛象,生活在距今(1.1万)年前。

四、生物的演变
1、在50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马的身躯增大了,它的趾由4个变为1个,牙也改变了,以适应啃食草的需求。

2、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

它身体覆盖羽毛,前肢像翼,足有4趾,3趾向前,1趾向后,这些特征与现代的鸟相似。

3、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5、生物之间春在者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

6、被称为活化石的动物(腔棘鱼)、(扬子鳄);植物有(银杏树)、(水杉)等。

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学知识点整理科学知识点1:重力重力是指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重力的作用方式。

根据该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是使物体滑落、跌落等的原因。

科学知识点2: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能够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原则,即光线在均匀介质中沿相同方向传播时保持直线不弯曲。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为光速,约为每秒299,792,458米。

科学知识点3: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声音传播大致分为空气传播、固体传播和液体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等因素影响,例如气温增高会使声音传播速度增加。

科学知识点4: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原子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而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位于核外的电子壳层中。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

科学知识点5: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常见的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等。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发生变化生成产物,并 begintd反应的能量变化。

科学知识点6:细胞结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基本单位。

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起到保护细胞和调节物质进出的作用。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和细胞液,是细胞内的基质。

细胞核则包含遗传物质 DNA,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科学知识点7: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球内核由铁和镍组成,是地球的最内部结构。

地球外核是液态铁镍合金。

地球地幔位于外核和地壳之间,由岩石和熔融岩石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岩石壳层,与我们生活的地面相接触。

科学知识点8:太阳系太阳系是包括太阳、8颗行星以及其他天体在内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行星则绕着太阳运行。

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行星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类。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一、生命科学领域(一)植物1、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根的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

茎的作用:运输水分和养分,支撑植物。

叶的作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2、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死亡。

3、植物的分类: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可分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

(二)动物1、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

哺乳动物的特征:身体有毛、胎生、哺乳。

鸟类的特征:身体有羽毛、前肢变成翅膀、卵生。

爬行动物的特征:身体有鳞片或甲、冷血、卵生。

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鱼类的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昆虫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大多有两对翅膀。

2、动物的生命周期: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

3、动物的行为: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三)人体1、人体的结构:头、颈、躯干、四肢。

2、人体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

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血管。

3、人体的感官:眼、耳、鼻、舌、皮肤。

眼的结构和功能:眼球、眼睑、睫毛、瞳孔、视网膜等。

耳的结构和功能:外耳、中耳、内耳。

二、物质科学领域(一)物理1、力和运动力的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运动的形式: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

2、声和光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

光的传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和折射。

3、电和磁静电现象:摩擦起电。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

磁铁的性质:有磁极(南极和北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二)化学1、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形状、大小、密度、熔点、沸点等。

认识常见的科学知识

认识常见的科学知识

认识常见的科学知识科学是一种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的方法和知识体系,它涵盖着广泛而丰富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一些常见的科学知识,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科学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科学。

一、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三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的排列比较紧密;液态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分子间的排列比较松散;气态的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分子间的排列十分松散。

我们常见的水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存在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指的是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它使我们产生了日夜的交替。

地球公转指的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它使我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导致地球上时间和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

三、光的传播和折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传播,并具有一定的速度。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通过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方向的改变。

例如,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看上去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偏移。

四、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释放氧气的过程。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并释放出的氧气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上生物生存的重要能量来源。

五、DNA和基因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基因的化学物质,它携带着生物体遗传信息。

基因是DNA的一个片段,负责编码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DNA 和基因的发现和研究对于认识生命的本质和进化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六、重力和万有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使万物朝向地球的中心运动。

重力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结果。

而万有引力是指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这是因为每个物体都具有质量,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大。

七、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换句话说,能量可以转化形式,但总能量不会增加或减少。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物理定律,影响着我们对能量的利用和保护。

30个科学知识点总结

30个科学知识点总结

30个科学知识点总结科学知识点涉及广泛,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围绕这些领域,总结30个科学知识点。

一、物理学知识点:1.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巨大的爆炸,形成了宇宙背景辐射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2.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约占原子质量的99%,电子约占原子质量的1%。

3. 运动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4.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和能量转化的科学,其中包括热平衡、热力学循环等内容。

5.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包括物体成像、光的折射、反射等现象。

6. 电磁学:电磁学研究电荷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包括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内容。

二、化学知识点:7. 元素周期表:化学元素周期表按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同一周期内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而质量递增。

8. 化学键:化学键是由原子间共享、转移或共享-转移电子而产生的,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9.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由于原子的重新组合而引起的物质变化,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等。

10.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保持稳定的状态。

11. 化学催化:化学催化是指某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加速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其自身的化学性质。

12.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核组成的纯净物质,目前已知118种元素。

三、生物学知识点:13. 生物基因: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DNA分子编码形成,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14. 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15.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态、结构和生态角色的逐渐变化。

16. 生物分布: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包括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根据环境不同,会有不同的生态适应。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科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小学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世界。

1. 太阳系和地球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八大行星组成。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有自转和公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导致日夜的变化,公转则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2. 物质和能量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能量是做工的能力,可以以不同形式存在,如热能、光能和动能等。

3. 植物和动物植物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能够制造自己的食物。

动物依靠其他生物为食,通过呼吸获取能量。

植物和动物都属于生物界,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平衡作用。

4. 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岩石层,地幔是地壳之下的岩石层,地核则是地幔之下的炽热金属层。

5. 水的循环水的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循环过程。

水通过蒸发、降水、融化和冷凝等过程,在大气层和地表之间循环。

6. 大气与天气大气是包围地球的气体层,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天气是大气状况的临时状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向等因素。

7. 科学实验和观察科学实验和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计实验和观察现象,可以验证科学理论和发现新的科学规律。

8.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要素组成的生物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相互依存,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作用。

9. 种植和生长种植是指将种子或幼苗种植在土壤中,通过给予适宜的阳光、水分和养分使其生长发育。

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物萌发和植物成熟等阶段。

10.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是描述食物关系的线性结构,包括食物的产生、转化和消耗。

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互相交织而成的网状结构。

11. 人体结构和功能人体结构包括头部、躯干和四肢等部分。

人体的器官和组织可以分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学知识点整理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科学知识点众多,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精力去学习和理解。

本文将整理一些常见的科学知识点。

一、物理学物理学是探寻自然规律和物质本质的学科,它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分支。

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电磁学、声学、原子物理、核物理等多个方面。

1.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力量作用的学科,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多个方面。

在力学中,牛顿三定律是最基础的法则。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个物体若没有力作用于它,或力的合力等于零,则这个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牛顿第二定律指出: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每一个物体,都存在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

2.热学热学是研究热现象的三大学科之一,研究物体温度、热量等热现象。

其中,热传递是热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热传递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传导是指热量沿着物体的渐变直接传递;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传递。

3.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现象的学科,包括光的本质、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干涉和衍射等内容。

光的传播速度是一个恒定的物理常数,即光速299792458米/秒。

4.电学和磁学电学和磁学是研究电磁现象的学科,包括电场、磁场、电磁场等内容。

电场是指周围空间中存在由电荷带来的物理场,磁场是指由电荷带来的另一种物理场。

电磁场是电场和磁场的结合。

5.原子物理和核物理原子物理和核物理是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包含原子核和轨道电子;原子核是原子中极小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二、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应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一个学科,给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一到六年级科学必考知识点

一到六年级科学必考知识点

一到六年级科学必考知识点一、生物类知识点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种子、根、茎、叶的结构及其功能;2. 动物的分类: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等的特征和分类;3. 食物链和食物网: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在生物体内的作用;5. 生物繁殖:植物的传粉、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6. 人体的五官和消化系统:眼、耳、鼻、口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消化系统的作用。

二、物理类知识点1. 力和运动:重力、摩擦力、浮力等力的作用及其影响;2.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直线传播、镜子反射光线的规律;3. 电的基本知识:电流、电压、电阻及其在电路中的关系;4.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来源、传播方式和声音的特征;5. 热传递:导热、辐射和对流在传热中的作用;6. 测量和单位: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三、化学类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和区别;2.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其特征;3. 酸碱中和反应: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性质,以及中和反应的特点;4. 溶液和晶体:溶液的组成、饱和度和溶解度的关系,晶体的结构和特征;5. 化学能和能量转化:化学能的来源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6.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的基本单位和化合物的组成方式。

四、地理类知识点1.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的运动;2. 陆地和海洋:大洲、海洋和地球的水资源;3.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台风和洪水等的成因和预防;4. 气候和气象:气候带、气象要素和气象图的解读;5. 地球的水循环:河流、湖泊、冰川和海洋水循环的过程;6. 古生物和化石:化石的形成和古生物在地质历史中的意义。

五、天文类知识点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和小行星带的特征;2. 星座和星等:常见星座和恒星的亮度等级;3. 月球和月相:月球的形成和月相变化的原因;4. 天体运动:日月恒星运动和日食、月食的产生;5. 天体测量:天体距离的测量方法和仪器;6. 太阳系外的星系:银河系和其他星系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知识点1.小车的运动1.推和拉都会产生,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

推力和拉力也有和。

2.说一说穿着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为什么会使他后退呢?用手推墙,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也会对小孩产生推力,使小孩后退。

3.小车在斜坡上为什么会自己向下跑?因为重力的缘故,使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跑。

4.小车的运动和拉力和推力大小的关系的实验。

器材:小车、细线、钩码、秒表等。

操作步骤 1.在操作台上从边缘到中央量取1米得距离。

2.用细线拴住小车,放到操作台的1米得标志处,细线的另一端垂到操作台下面,打个小圆环。

勾上2个钩码。

3.小车放到1米标志处,在放小车的同时掐表;在1米结尾处按停小车同时掐表,记录时间。

重复3次,取平均值。

4.勾上3个钩码,四个钩码,重复2.3.步。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越快。

程度的实验?1)器材:木块,钩码,木板,弹簧秤,毛巾,细线等2)步骤:A.将木块放到玻璃板上,用细线拴上木块,弹簧秤勾住细线,使木块匀速移动,读取弹簧秤的读数,并记录。

反复3次取平均值。

B.将木块放到木板上,重复A.的步骤。

C.在木板上铺一层毛巾,重复A.步骤。

D.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3.跷跷板1.天平是人们根据平衡原理制成的。

主要结构包括、、、以及和等附属部件。

2.使用天平前,要先调节天平,使天平()。

A.左右两端平衡 B.先把砝码放在天平托盘上 C.偏向一端3.使用天平时,取砝码必须用()。

A.镊子 B.手 C.磁铁4.请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纸板上找到一点,使它们能在直立的铅笔尖上保持平衡。

正方形的应该是在对角线的交点上。

圆形的应该是圆心。

4.弹簧里的学问1.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的力,这就是弹力。

2.撑竿运动员跳高时,运动员对施加了力;撑竿的发生了变化,从而使撑杆弯曲,为了恢复形状,弯曲的撑杆具有,从而使运动员跳得很高。

3.当好小法官(1)所有物体被压缩时都能产生弹力。

()(2)人体的皮肤也能产生弹力。

()(3)自行车充足气后骑起来省力,这是因为车胎的弹力变大的缘故。

()(4)跳板跳水运动员在起跳前用力踩跳板,主要是为了增加协调性。

()(5)弹力也是一种力,弹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5.有趣的磁铁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相同的磁极,不同的磁极。

2.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表示。

3.磁力和拉力都是力,都能使物体运动,但是磁力和拉力有很大区别。

试说明磁力和拉力的不同。

磁力和拉力虽然都是力,都能使物体运动,但是磁力和拉力在使物体运动的方式上有不同。

磁力可以隔着空气对铁制品产生力的作用,而拉力却不行,需要接触物体或者借助其他物体接触物体,才能使物体运动。

另外,拉力能使好多物体发生运动,但磁力却只能对铁等少数的物品产生作用。

4.据说秦始皇在皇宫大门两侧各安装了几吨重的磁铁,根据所学的磁铁知识,说一说它能起到什么作用。

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特性,皇宫大门两侧安装了几吨重的磁铁,吸引力会很大,如果有刺客刺杀秦始皇,磁铁就会把刺客的凶器吸住。

所以,安装这么重的磁铁具有保护秦始皇安全的作用。

5.铁屑和炭末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如何能很快地将它们分开?那一块磁铁放入铁屑和炭末中,其中的铁屑会被磁铁吸引起来,剩下的就是炭末了。

6.曲别针掉进有水的杯子里了,你能不动杯子、不碰水把曲别针捞上来吗?怎么做?可以用一块磁铁从杯子外面把曲别针沿杯子的外壁慢慢吸到杯口处,然后再吸到磁铁上7.磁铁有什么性质?6.指南针1.指南针是根据性质制成的。

2.在日常生活中,你都知道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看周围树木及建筑物的影子;看树冠上的枝叶哪边茂盛;用指南针;看山上的积雪等。

3.指南针怎样使用?7.认识太阳1.太阳是一个旋转地高密度炽热,大部分气体是,其次是,每秒钟大约“燃烧”吨氢,产生巨大的能量。

2.太阳的表层温度大约是摄氏度,内部温度大约是摄氏度。

3.太阳的表面经常会出现、和。

4.()给了我们光明和温暖,哺育万物生长,没有了它,地球上将没有生命。

A.地球 B.月亮 C.太阳5.太阳的直径约为139万千米,是地球的()倍;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倍;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倍。

A.130万 B.33万 C.1096.填图。

7.举例说明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太阳的光能使大地变亮,照射到万物上,产生影子,也会使生物感受亮度而调整作息。

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以制造养分。

而植物正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

有些爬行类动物,会借助太阳来控制身体的温度,以补充身体的热量。

人类利用阳光将食物中的水分蒸发,来延长食物保存的期限。

例如:鱼干、小麦……人类能够利用阳光将热能转换成电能,供电器产品使用。

例如:太阳能路灯。

太阳的热能使地球产生温度变化,地面的热空气上升后与高空中的冷空气产生对流,造成天气的变化。

等等8.人在什么时间晒太阳最好?春天、冬天中午晒太阳比较好,因为初春和冬季都有些寒意,中午最暖和,晒太阳很舒服,并且会使人下午有精神;夏天、秋天在上午10点左右晒太阳比较好,因为夏天和秋天中午都有些热,晒太阳会把皮肤晒伤,而上午的阳光十分明媚,晒了清神气爽,还有助于补钙。

8.太阳和影子1.早晨太阳升起,面向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2.产生影子有两个条件:和。

3.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移动的?如果画在一个平面上,是怎样的呢?4.实验:太阳与影子的关系材料;白纸,铅笔、手电。

步骤:1)将白纸平铺在操作台上,铅笔直立在白纸正中央。

2)打开手电,在铅笔的上方慢慢移动手电筒的位置,就像太阳在天空中移动一样。

观察影子变化。

3)结论:课本P229.用太阳计时1.古人计时的工具有、、等。

2.人们利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了计时的仪器,叫做。

3.写出下面计时工具的名称。

4.为什么流沙和流水都能计时?因为水的流动和沙的流动都是一种运动。

时间和运动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运动可以表现出流逝的时间。

5.用日晷和沙漏来计时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日晷和沙漏虽计时长短不同,但各自都会重复、有节奏,且重复的时间间隔相等。

缺点:计时短,不方便。

10.制作计时工具1.现代计时的工具有、、、。

2.怎样用燃烧的香计时间?找一支香,先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度。

点燃5分钟以后,量一下它的长度;过5分钟以后,再量一次。

继续量几次以后,你会发现:在没有风的情况下,香的燃烧速度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根据实验所得到的燃烧速度,比如,每5分钟燃烧掉1厘米,就可以在同样的香上每隔1厘米刻上一个刻度。

这样,就成了一把测量时间的“尺子”了。

只要看看香烧掉的长度,就可以知道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11.灯泡亮了1.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四部分。

灯泡是发明的。

2.下列事情中哪一项用不到电?()。

A.用电饭锅做饭 B.打电话 C.上网发邮件 D.用煤气做饭3.下面哪些电器用的电不是发电厂来的?()。

A.手电筒发光 B.电视 C.洗衣机 D.电脑4.手电筒的外壳相当于电路中的()。

A.电源 B.导线 C.开关 D.用电器5.如何判断灯泡的好坏?说说你的方法。

可以用灯泡、导线电池连接成一个电路,若灯泡亮了,说明灯泡是好的;若灯泡不亮,则是坏的。

也可以观察灯泡的钨丝是否断了来判断灯泡的好坏。

6.请画一个简单的完整的电路。

7.电池主要哪几种?我们现在的生活中的发电站有哪几种?12.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1.在同一电路上,一个开关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电器首尾相连,这种电路是电路。

2.在同一电路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电器,各个用电器都有不同的开关,这种电路是电路。

3.当好小法官(1)一个开关只能控制一个小灯泡的亮灭。

()(2)把两个灯泡成串地连接在电路里,一个灯泡灭了以后,另一个灯泡还亮着。

()(3)把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里,一个灯泡灭了以后,另一个灯泡还亮着。

()(4)家里的电视、冰箱、洗衣机等是并联接在电路上的。

()4.说一说城市里的夜景彩灯是并联还是串联的?5.设计街头红绿灯的电路。

可以用图的形式画出来。

6.请分别画出一个并联和一个串联的电路。

13.谁的本领大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2.当好小法官(1)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谁都是导体。

()(2)绝缘体是绝对不会导电的。

()(3)因为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4)生活中的水是纯净的,因此是绝缘体。

()3.请你将以下材料放到合适的位置:铁片干木材食盐溶液碳棒陶瓷人体玻璃潮湿的木头干棉纱塑料泡沫布条铜片4.为什么钳子的手柄用塑料、螺丝刀的把手用木头呢?说说你的理由。

这些物体的“把”用的材料是绝缘体,防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接触带电物体而发生触电事故。

14.安全用电1.发现有人触电,首先应该()。

A.赶紧去拉他 B.赶快拨打110 C.拉开电闸,断开电源2.发现断落在地上的电线,要()。

A.用手捡起来 B.请电工来处理 C.找木棍挑起来3.电器着火了,首先应该:()。

A.赶紧用水扑灭 B.拉开电闸,断开电源 C.用泡沫灭火器扑灭4.下列几种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不准用没有绝缘柄的剪刀剪断电线B.不准在电线上晒衣服C.不准走近落在地面上的高压线头D.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用手把他拉开带电体15.我们的身体1.人体分为、、、四部分,人的皮肤下面有和,胸腹部有、、、、、、等器官。

2.我们的手()指最灵活,()指最有力量。

A.拇 B.无名 C.中 D.食3.人为什么要长两只耳朵和两只眼睛?两只耳朵可以听到来自更远,更多方向的声音并能准确辨别声音的方向;两只眼睛使视野更开阔,看到的范围更大并且能准确辨别物体的远近。

4.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和部分是怎样的关系?我们人体各个器官和部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身体的各个部分和器官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保持高度的协调性,就像一台完美的的复杂的机器。

16.骨骼1.人体由块骨组成,人体的骨架叫做。

2.骨骼具有、和的作用。

3.躯干骨包括()()和()。

四肢骨包括()和()。

4.你认为造成人弯腰驼背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脊柱不变形呢?人弯腰驼背主要是由于长期坐、立、走的姿势不正确造成的。

我们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我们平时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骨骼更健康?1)保持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合理补充营养,合理饮食。

3)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

6.骨骼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1)支持运动:如我们的腿骨,臂骨,指骨等。

2)保护内脏器官:如:颅骨,肋骨、胸骨胸椎等。

3)支持人体:如脊柱。

17.关节1.人体的六大关节是、、、、、。

2.如果不慎摔倒或用力过猛,可能会造成关节脱开,这就是。

3.请在空白处填入各关节的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