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第13章 《浮士德》

合集下载

浮士德原文

浮士德原文

浮士德原文引言《浮士德》是德国著名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创作的一部长篇戏剧,也是全球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该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而闻名,被广泛地解读和研究。

本篇文档将为读者带来《浮士德》的原文,以Markdown文本格式呈现。

第一幕第一场(布拉布桑尔爵士的起居室。

浮士德在窗前徘徊。

他拿起一本书,又放下)浮士德:(苦闷地)我怎么办呢?我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我对世界的渴望了。

(进入塞布斯蒂安)塞布斯蒂安:浮士德先生,您找我有事吗?浮士德:塞布斯蒂安,你能否告诉我,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塞布斯蒂安:这是个大问题,浮士德先生。

每个人对于人生的理解都不一样。

浮士德: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但是,对于我来说,现在的知识已经不足以让我满足了。

塞布斯蒂安:您是否考虑过进一步追求知识呢?浮士德:我已经尽力了。

我掌握了文学、哲学、医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但是我感觉还是不够。

塞布斯蒂安:也许您需要尝试一些新的领域,比如音乐、艺术等。

浮士德:也许吧。

我需要找到更多的知识,来满足我的渴望。

第二场(一所大学教室。

浮士德坐在第一排,聚精会神地听课)教授:今天我们来讲解一下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首先,我们要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原理。

(浮士德热情地记笔记,听得津津有味)浮士德:(自言自语)原子结构的奥秘真是不可思议,我还有好多要学习的地方。

教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光的波粒二象性。

(浮士德陷入了沉思,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渴望)第二幕第一场(浮士德的研究室。

书堆如山,浮士德正在翻阅资料)浮士德:(自言自语)我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去解答。

(敲门声)浮士德:请进!瓦格纳:浮士德先生,我找到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想和您分享一下。

浮士德:不好意思,瓦格纳先生,我现在没有时间。

我还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

瓦格纳:好吧,那我先走了。

(瓦格纳离开后,浮士德继续专注于自己的研究,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二场(浮士德的研究室。

外国文学第13章 《浮士德》_33

外国文学第13章 《浮士德》_33
9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在这样一个广阔的背景里,浮士德和靡非斯特 之间的契约受到歌德这样一个总的观点的制约,即 浮士德对于认识的追求能否有朝一日由于饱尝官能 快乐或自我满足而停止下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浮 士德与靡非斯特打赌:
假如有一日我心安理得懒睡在床上, 那我的一生便算收场! 你若能用奴颜媚骨将我欺诳, 使我对自己得意洋洋, 你若能用享乐令我迷惘, 那就算将我的丧钟敲响! 我愿打赌一比高强!(《浮士德》第一部第 四场:100)
5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他发现这种创造是普遍的,人特别让他难以理 解,他觉得人是非理性的生物,与“创世之日”没 什么不同。为什么上帝要给人以天光的虚影,即理 性,而人并不能靠其维生,只会将其滥用?
8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歌德》节选 《浮士德》也深刻反映了歌德本人的宗教观。 宗教和人类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浮 士德》的主题之一。联邦德国学者彼得·伯尔纳在 《歌德》一书中,结合歌德本人对《浮士德》的论 述,对这部伟大著作的思想内涵进行了精彩的解读 。在歌德笔下,与魔鬼结盟从属于天上序曲,故事 的轴心是“上帝”,上帝对于虽然误入迷途但在本 质上仍然是好的人类并没有丧失信心,而靡非斯特 在这里也不复是话本里那个渴求攫取人的灵魂的魔 鬼,他更像一个从各个侧面体验怀疑主义的角色, 是上帝手下群仆中的一员罢了。
10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练习思考题 1.《浮士德》第一部第十五场《格雷琴的住 房》,是一首歌颂热恋相思之情的名歌,请从亲情 、爱情、友情等主题中任选一种,仿写一篇千字左 右的小诗剧。 2.威廉·狄尔泰在《体验与诗》中认为,歌德 创作的伟大之处在于,把个人体验和社会运动结合 在了一起,试思考并举例说明,在《浮士德》中, 它们的结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外国文学史歌德和《浮士德》

外国文学史歌德和《浮士德》

歌德的创作和思想对世界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3
被视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02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和 主题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正经历 着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洗礼,社会 变革和科技进步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 生了深远影响。
个人背景
歌德在魏玛宫廷担任要职,对德国社 会的现实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他通过《浮士德》表达了自己对时 代变迁的观察和思考。
《浮士德》的主题思想
人生意义探索
作品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个 人如何在社会变革中了人性的复杂性,展现了道德与恶并非孤立存在,而 是相互依存、相互映射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
作品中涉及了科学与宗教的冲突与融合,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科学发 展的思考和对宗教信仰的质疑。
反思人生意义
通过《浮士德》,现代人可以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考如何在物质主义的社 会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思考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外国文学史歌德和《浮士德》
contents
目录
• 歌德生平介绍 •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 《浮士德》的情节和人物分析 • 《浮士德》的艺术特色和影响 • 歌德和《浮士德》的现代意义
01 歌德生平介绍
歌德的成长经历
歌德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 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 陶。
情节概述
故事背景
《浮士德》是一部以德国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背景的诗剧,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和探索,展现了欧洲社 会的历史变迁。
情节线索
全剧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每个部分都有 不同的主题和情节线索。

歌德《浮士德》

歌德《浮士德》

歌德《浮士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生于莱茵河畔法兰克福市一个富裕市民的家庭。

1765年到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回到故乡任律师,后应魏玛公爵的邀请到魏玛公国担任枢密顾问、宰相,寄望在魏玛实现其启蒙主义理想。

但他的改革遭到重重阻力,内心十分矛盾和痛苦。

1786年秘密离开魏玛到意大利旅行,两年后返回魏玛,不再参与政务。

歌德的文学活动起于大学时代,他是18世纪70年代反对封建专制,要求民族发展与个性解放的“狂飙突进”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中经“古典”时期,直到19世纪30年代。

在漫长的六十余年中,歌德在不同的文学体裁领域都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在诗歌方面,除优美动人的早期抒情诗如《欢会与离别》、《五月之歌》等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叙事诗《列那狐》、《赫尔曼与窦绿苔》以及诗集《西东合集》等。

歌德的戏剧创作极为丰富,著名作品有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利欣根》;无韵诗剧《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托夸多·塔索》;悲剧《埃格蒙特》以及诗人的代表作悲剧《浮士德》等。

在小说方面,著名作品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亲和力》,长篇教育小说《威廉·迈斯特》等。

歌德的创作反映了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尤其是德国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状态,为我们了解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文学的性质和特点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

他的创作不仅是德国文学的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浮士德》是一部取材于德国16世纪民间传说的宏伟诗剧,它以欧洲的近代历史和现实为背景,描写了浮士德一生不懈追求、努力探索真理的艰难历程。

全剧由两个赌赛和五个阶段的悲剧组成,即:天主和恶魔的赌赛,恶魔和浮士德的赌赛;浮士德的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的悲剧。

《浮士德》演绎的是一部近代资产阶级的精神探索史。

主人公浮士德的形象概括了西方资产阶级自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叶300年间的思想文化发展历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类的共同命运与前途。

歌德《浮士德》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歌德《浮士德》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歌德《浮士德》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歌德《浮士德》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浮士德》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德]歌德类型:诗剧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773年1831年间,前后延续近60年。

世界名著《浮士德》介绍

世界名著《浮士德》介绍

《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19世纪德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全书共分两部分,讲述了一个关于知识、欲望和救赎的故事。

这部小说不仅展示了歌德深刻的人性洞察力,也反映了19世纪德国社会的复杂现实。

故事的开端,年轻的主人公约翰·浮士德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

他聪明、勤奋,渴望通过知识和智慧来改变世界。

然而,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渴望追求真理,却又被世俗的欲望所诱惑;他渴望自由,却又被社会的压力所束缚。

在这个过程中,浮士德经历了无数的冒险和挑战。

他曾在海上遭遇风暴,被海盗劫持;他曾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成为英雄;他曾在巴黎的宫廷里追求爱情,却最终失去了自己的爱人。

这些经历让浮士德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聪明、狡猾的年轻人。

在这个过程中,歌德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他让我们看到了欲望、信仰、理性和疯狂之间的斗争,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奈和挣扎。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它让我们思考人类的道德、信仰和社会,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总的来说,《浮士德》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文学巨著,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分。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也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浮士德》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类面临着生存的困境,他们渴望自由和解放,却又无法摆脱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歌德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这个时期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

首先,歌德展示了当时人类的生存压力。

在小说中,浮士德为了生存,不得不四处流浪,历经磨难。

这种压力让他感到窒息和绝望,最终导致了他的崩溃。

其次,歌德揭示了当时人类的精神困境。

在小说中,浮士德在经历了无数的冒险和挑战之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试图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

《浮士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浮士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浮士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 引言1.1 概述《浮士德》是德国著名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创作的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这部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深深地触动了读者们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对《浮士德》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主题意义等方面。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是引言,简要介绍《浮士德》的概况,并说明文章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作者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生平经历以及《浮士德》的创作动机和历史背景,并探讨其在文学领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三部分将对故事情节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主要人物形象描写、故事情节梗概以及人物心理与角色发展演变等方面。

第四部分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浮士德》的主题,并解读其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意义。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给予对《浮士德》的评价和个人对于其中主题的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浮士德》这一伟大作品,并通过对作者生平、作品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以及主题思想的分析,展示出《浮士德》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们能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部杰作,同时也能引发更多关于自由意志、命运、知识与道德等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2.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2.1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生平介绍: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是一位杰出的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和戏剧家。

他是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和欧洲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歌德在法兰克福出生并长大,并在那里开始了他的人文主义教育。

他对古典文学、音乐和自然科学都非常感兴趣,并且显示出卓越的才华。

外国文学歌德浮士德终稿

外国文学歌德浮士德终稿

• 第三代歌德研究者的代表人物杨武能,一是《歌德与中国 》较为全面的梳理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二是尝试在冯至 的研究基础上,有所推进,例如《走进歌德》,三是以德 文撰作的《歌德在中国》,使得德语学界有可能了解中国 歌德接受与研究状况。 • 其余的还有余匡复的《〈浮士德〉——歌德的精神自传》 • 高中甫《德国的伟大诗人歌德》《歌德接受史1773-1945 》
3.2宗白华《美学与意境》
• 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协和,又失去 了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上获得了 解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同时失所依傍、彷徨、 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歌德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 表。他的主著《浮士德》,是人生全部的反映与 其他问题的解决。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 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 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求解决其问题,指出解决 之道。所以有人称他的《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 经。
浮士德与魔鬼的关系:
• 1)两者的个性和人生追求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的 • 2)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 3)因此,两者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 证关系。
2.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 (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 •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矛盾 • (3)形式多样化。自由韵体、民歌体、古希腊悲 剧的诗体、象征、比喻、暗喻 • (4)形象性与哲理性的高度统一 • (5)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有机交融 写实客观 幻 想性
浮士德
1.1原型
16世纪传说的江湖术士 魔术 魔鬼签订条约 灵魂与享乐
赌约 原文: 浮士德
1.2马洛版的浮士德(戴镏龄译)
为我转告伟大的魔王: 由于肆无忌惮的反抗了天帝, 浮士德已被注定遭受万劫不复的死亡; 他甘愿向魔王献上灵魂, 只要魔王赏他再活二十四整年, 由他尽情去享受一切; 并有你时时刻刻跟随在身边; 要什么就给我什么, 问什么就答我什么, 杀死我的仇敌,帮助我的朋友,永远服从我的意愿。 回去见那伟大的魔王, 半夜回到我的书房里来再相见, 回复我你主子的心意。 遵命,浮士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
《浮士德》
约翰· 沃尔夫冈·歌德(Johann Wol fgangvonGoethe,1749—1 832),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和 思想家,德国古典文学与民族文学的杰出代表。 出生于法兰克福,父亲曾任律师和宫廷顾问。1 765—1768年,歌德按照父亲的意愿,在 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1768年因病辍学。1 770—1775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法 学博士学位后,回乡从事律师工作,其间结识“ 狂飙突进”运动领袖赫尔德等,并逐渐成为“狂 飙突 进”运动的主将。
6
“天堂里的序幕”是从上帝的优越地位来看世 界大剧场的。天使们就像第二部中的“众母”一样 ,是宇宙秩序、不朽智慧的原则,它们管理着自己 分内的活动领域:第一节用托勒密的天体形象来代 表宇宙秩序,第二节则用哥白尼的天体形象来代表 尘世的秩序;第三节则是“黑夜和白昼”的有机秩 序:主啊,你的日子多么从容,我们对此深怀敬意 。(《浮士德》天上序曲:17)他们不明白上帝 ,这一切存在的绝对而完整的统一体,而只是为他 服务。靡非斯特的闯入打破了这种永恒的和谐,“ 主啊,多承你又允许我靠近”,靡非斯特用的就是 这种现世的、暂时的过渡性的词语。在上帝的创造 中他也是真实的。
9
在这样一个广阔的背景里,浮士德和靡非斯特 之间的契约受到歌德这样一个总的观点的制约,即 浮士德对于认识的追求能否有朝一日由于饱尝官能 快乐或自我满足而停止下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浮 士德与靡非斯特打赌: 假如有一日我心安理得懒睡在床上, 那我的一生便算收场! 你若能用奴颜媚骨将我欺诳, 使我对自己得意洋洋, 你若能用享乐令我迷惘, 那就算将我的丧钟敲响! 我愿打赌一比高强!(《浮士德》第一部第 四场:100)
11
3.《浮士德》天上序曲,借天主之口说:“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 途。”试结合《歌德谈话录》1831年6月6日 谈话及歌德的宗教观,谈谈这句话对于《浮士德》 主旨的揭示具有什么作用? 4.《浮士德》中,靡非斯特形象来源于撒旦 原型,撒旦原型在其他文学作品中亦有所表现,试 举例并进行对比,从而论述“靡非斯特”形象系列 与撒旦原型的异同。
10
练习思考题 1.《浮士德》第一部第十五场《格雷琴的住 房》,是一首歌颂热恋相思之情的名歌,请从亲情 、爱情、友情等主题中任选一种,仿写一篇千字左 右的小诗剧。 2.威廉· 狄尔泰在《体验与诗》中认为,歌德 创作的伟大之处在于,把个人体验和社会运动结合 在了一起,试思考并举例说明,在《浮士德》中, 它们的结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1
1775—1786年,受邀到魏玛公国主管 政务;1786—1788年,游历意大利,后返 回魏玛。其后,歌德转向“古典”主义,1794 年与席勒订交,共同开创了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 1795—1805)。晚年的歌德在隐居生活中 度过,并坚持从事文学创作,1832年3月22 日,歌德病逝。

一、精彩点评 他个人创作的唯一伟大之处在于,在他的创作 中,最属个人的东西同来自较普遍的各种运动的并 成为他的本质的组成部分的一切最紧密地结合在一 起。正因为最重大的精神现象都成为他的经历,所 以这些精神现象可以同他独特的命运相结合并且活 动与震撼。这样,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产生莎士 比亚以后最伟大的诗———《浮士德》。(威廉· 狄尔泰,2003:198)与莎士比亚戏剧、但 丁的《神曲》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样,《 浮士德》是另一部世俗圣典,一部野心勃勃的巨著 。(哈罗德· 布鲁姆,2005:161)
5
第一部作为一个整体将一种内在的感情反映于 外,第二部作为一个整体则将世界驱向主体,因而 后者就成了普遍形式和现实思想的一员,并在一切 生命所爱的社会中达到顶点。第一部的诗体是音乐 的、直感的、温暖而充满活力的;第二部的诗体是 幻觉的、饱和的、简洁的、柔和的、明晰的,甚至 流动在永远变化着的标准和节奏之中。但这种作为 直觉的生命有机进程的美虽然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 ,却仍然遗留下最重要的问题没有回答。《浮士德 》的哲理内涵是什么?它的世界观是什么?要回答 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理解上帝、浮士德和靡非斯 特之间的关系。
3
二、评论文章 《文学的哲学》节选 歌德是德国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浮士 德》更是对德国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美国学者古 斯塔夫· 缪勒在《文学的哲学》一书的相关章节中 ,正是从这个角度,对《浮士德》的哲理内涵及风 格作了分析。哲理内涵及风格作为一个整体,《浮 士德》完美地体现了歌德的思想理论:它是一种通 过对立或冲突的有机生长,一种循环式的进化和从 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式上升,形式则多种多样。
7
他发现这种创造是普遍的,人特别让他难以理 解,他觉得人是非理性的生物,与“创世之日”没 什么不同。为什么上帝要给人以天光的虚影,即理 性,而人并不能靠其维生,只会将其滥用?
8
《歌德》节选 《浮士德》也深刻反映了歌德本人的宗教观。 宗教和人类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浮 士德》的主题之一。联邦德国学者彼得· 伯尔纳在 《歌德》一书中,结合歌德本人对《浮士德》的论 述,对这部伟大著作的思想内涵进行了精彩的解读 。在歌德笔下,与魔鬼结盟从属于天上序曲,故事 的轴心是“上帝”,上帝对于虽然误入迷途但在本 质上仍然是好的人类并没有丧失信心,而靡非斯特 在这里也不复是话本里那个渴求攫取人的灵魂的魔 鬼,他更像一个从各个侧面体验怀疑主义的角色, 是上帝手下群仆中的一员罢了。
4
第一幕在天堂,两个打赌者对应着结局和救赎 。善与恶的对立成为悲剧的背景极点。开始时促使 浮士德从自然真实走向道德真实并为格雷琴悲剧作 了准备的与魔法有关的数幕,则对应了促使浮士德 从思想领域重新返回到实际的现世事务中来的海伦 悲剧之后的与魔法有关的数幕。作为第一部中心的 格雷琴悲剧则对应着作为第二部中心的海伦悲剧; 浪漫的瓦普及斯之夜,远离格雷琴之路,则对应着 古典的瓦普及斯之夜,远离海伦之路。第一部的结 尾,绝对的主观和孤独,则对应着第二部的开端, 浮士德社会经验的完全外在化和客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