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1)
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

近代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影响
人口爆炸
近代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影响
20世纪以来,地球上先后发生八大公害事件
近代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影响
20世纪以来,地球上先后发生八大公害事件
近代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影响
20世纪以来,地球上先后发生八大公害事件
近代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影响
近代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影响
水污染严重
近代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影响
水污染严重
近代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影响
水污染严重
近代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影响
水污染严重
60年代我国仅发生一次赤潮,2008年 一年发生68次
近代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影响
水污染严重
2006年3月,广州一妇女跳珠江自杀,因无法忍
1965年美国学者赫兹特倡导生态的旅游 1965年加拿大学者克劳德· 莫林首先使用“生态旅游” 1983年美国学者赫克特提出生态旅游
1983年世界自然联盟生态旅游特别顾问墨西哥人
谢贝洛斯· 拉斯喀瑞指出:生态旅游不仅用来表征所有
观光自然景物的旅行,而且强调观光对象的不受破坏。
1992年伊丽莎白· 布定义: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 和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
美国“三里岛核泄漏”——核污染 前苏联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
2、生态环境伦理的诞生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卢梭的“回归自然”思想
是排斥一切科学技术、摒弃知识的作用,是一种怀旧眷恋式
的回归思想。希望能回归到中世纪的田园生活。
20世纪40年代生态环境伦理开始萌芽
德国哲学家马丁· 海德格尔主张“拯救地球”
我国生态旅游理论研究评述与展望

为 是 一 种 保 护 自然 资 源 和 生 物 多 样 性 ,促 进 资 源
利 用 的 可 持 续 性 ,实 现 旅 游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有 效 方 式 , 因 此 受 到 各 国 的 高 度 重 视 , 被 广 泛 地 加 以 推 广 。i l l世 界 旅 游 组 织 f WTO 早 在 1 9 ) 9 7年 1 2月 就 估 计 , 生 态 旅 游 占 整 个 旅 游 业 的 市 场 份 额 已 经 达 到 2 % 。 l 我 国 的 生 态 旅 游 起 步 晚 、增 长 快 , 0 2 J 。 缺 乏 科 学 的 理 论 指 导 , 盲 目开 发 、无 序 经 营 现 象 还 非 常普 遍 。高 速膨 胀 的生 态旅 游市 场 、不 断退 化 的旅 游 生 态 环 境 、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现 实 要 求 以 及 复 杂 而 多 样 化 的 影 响 因 素 等 ,都 迫 切 需 要 我 们 尽 快 创 新 对 生 态 旅 游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理 论 研 究 ,并 逐 步 形成 一 套 完 整 的符 合 中 国国情 的生 态旅 游 发 展 的理 论 体 系 。 生态旅 游理 论研 究 中的主要 问题 总 体 来 看 , 我 国 的 生 态 旅 游 起 步 较 晚 , 生 态 旅 游 的 理 论 研 究 相 对 滞 后 , 目前 尚 未 形 成 一 个 大 家 普 遍 认 可 的 理 论 框 架 ,学 科 概 念 不 清 , 研 究 方 法 、 研 究 手 段 滞 后 。 理 论 研 究 中 的 主 要 问 题 表 现 在 如下几 个方 面 : 第 一 ,生 态 旅 游 的 理 论 研 究 增 长 较 快 ,但 总 体 研 究 水 平 不 高 。我 国 的 生 态 旅 游 研 究 始 于 2 0世 纪 9 0年 代 后 期 , 自 1 9 9 9年 成 为 国 内 学 者 研 究 的 热 门 课 题 。 从 中 国 期 刊 网 全 文 数 据 库 中所 反 应 的
《生态旅游》第二章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
一、生态美概念
1. 自然美到生态美的过渡 2. 生态美及其分类
• 生态美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生态美;另一类是人文 生态美。
• 自然美中众多的生命与其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协同关系与 和谐形式称为自然生态美。
• 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和美的创造原则,与自然共同创造的 人与自然和谐协调之美称为人文生态美。
遵循生态学规障 (2)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 国内和国际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
1 生态旅游的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旅游者应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3 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应以可持续发展作
为工作准则
案例:卡斯卡伊斯地区 荣获最佳 可持续发展城市奖
葡萄牙里斯本卡斯卡伊斯地区(Cascais)2014年荣 获世界最佳可持续发展城市大奖,以表彰卡斯卡伊斯 政府在 Duna(沙丘) da Cresmina 和Pisão(位于 辛特拉和卡斯卡伊斯自然公园内)区域内恢复自然环 境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1 生态旅游者是自然的朋友
2 生态旅游开发者应该有人与自然共生的 正确观点
3 生态旅游管理者要慎重保护自然
案例分析:南非芬达自然保护 区的森林度假区
思考与讨论: (1)你认为该案例中,旅游者、当地社区
居民与芬达保护区的自然环境之间是一种什 么关系? (2)从该案例中,你能总结出哪些生态旅 游开发的成功经验?
3. 自然美与生态美的区别 • 从审美基础上看 • 从美的形成上看
二、生态美的特点
1. 活力美 3. 创造美
2. 和谐美 4. 参与美
三、生态美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
1. 生态旅游者追求生态美
旅游资源开发及理论基础

旅游资源开发及理论基础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及推动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什么是旅游资源开发?它又有哪些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呢?旅游资源开发,简单来说,就是将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可供游客参观、体验和消费的旅游产品。
这一过程涉及到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利用。
旅游资源开发不仅仅是修建景点、建设酒店那么简单,还需要考虑如何保护资源、如何满足游客的需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
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众多,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区位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等。
区位理论对于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区位理论认为,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以及与客源地的距离等因素都会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离主要客源地较近的旅游目的地,往往更容易吸引游客。
例如,一些沿海城市因为拥有美丽的海滩和便捷的交通,成为了热门的旅游胜地。
相反,如果一个旅游目的地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即使其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也可能因为游客难以到达而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发。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旅游资源开发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可持续发展强调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这意味着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社会传统,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例如,在开发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时,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同时,要促进当地社区的参与和发展,让当地居民从旅游开发中受益,从而增强他们对资源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则为我们理解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过程提供了有益的框架。
该理论认为,旅游目的地如同产品一样,会经历探索、起步、发展、稳固、停滞和衰落等阶段。
了解旅游地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有助于我们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
生态旅游概述

(三)生态旅游的理念
回归大自然 保护 社区参与 环境教传统的大众旅游忽视了对旅游对象的保护,生态旅游的主要贡献是 在规划时注重保护,实际上是注重目的地的管理。
环境教育
生态旅游重点应该突出其环境教育功能,通过旅游活动和游客对 旅游产品的认识,达到其唤醒民众环境意识的环境教育功能,开展生 态旅游是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和方法。不仅教育游客, 也教育所有的旅游受益者如开发者、决策者和管理者,最终目的是提 高全民的环境素养。
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 !
生态旅游概论 1.知识点 1.知识点 (1)生态旅游概念、内涵及标准; (2)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及要求; (3)生态旅游与其它形式旅游的关系; (4)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2.教学要求 2.教学要求 本篇重点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基本特 征、理论基础等基础知识。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特征,了解生态旅游的发展及 研究现状,了解生态旅游与其他形式旅游的关系, 掌握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生态美理论、可持续发 展理论。
生态旅游
闫守刚
一、生态旅游概述
生态旅游” (一) “生态旅游”一词的提出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经过一定的学术酝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经过一定的学术酝 酿,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 酿,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 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来 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来 的。 (二)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的定义很多,有100多种,各自从不同 生态旅游的定义很多,有100多种,各自从不同 角度出发:有侧重于旅游的、有侧重于旅游开发 的、有侧重于旅游管理的、有侧重于旅游业的等。 正因为各自的角度不同,所以很难说清孰是孰 非。
生态旅游

第三节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和道德规范
一、基本原则 是指对生态旅游者提出的最根本的、具有普遍性 的要求,它是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核心和根本标 准。 利益公正 贯彻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应遵循的要求: 1、实现生态旅游者代际的利益公正 2、实现生态旅游者代内的利益公正 3、实现“人—地”公正
阿尔贝特 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 的基本内容 ⑴关于敬畏生命的善恶定义 善的本质是保存和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 高度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 阻碍生命的发展。 ⑵关于敬畏生命伦理的原则 伦理的基本原则就是敬畏生命,它是一种扩大 了对爱心,其基本要求是给予任何生物所有善意。 ⑶关于敬畏生命伦理的目的 就是要扩大人类对道德责任,克服盲目对利己 主义世界观,从而关怀自己周围的所有生物命运, 并给予它们真正人道的帮助。
二、道德规范 1、合理健康地消费 ⑴消费文明化 一是以精神消费为主适当辅以物质消费活动 二是生态旅游者在参加生态旅游消费活动时,不应把这种 消费仅仅看是生态旅游区严禁一些不健康的消费陋习与活动 ⑵消费无害化 2、控制环境容量 3、适度发展
思考题
第四章生态旅游环境伦理
普陀山
第一节生态旅游伦理的概念
一、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概念 是指体现于生态旅游过程中的一系列保护 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理性思维与道德规范 二、世界公认对生态环境伦理的奠基人 1、莱昂波尔德:对环境保护的最大贡献是 “大地伦理理论” 2、阿尔贝特 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 思想 体系
一切生命都有生命意志,但相对于其他动物,人的生命意 志表现得最为强烈,分裂也最为痛苦。因为其他动物都能 与其同类共同体验痛苦,能竭尽爱心和能力抚育后代,能 以自我牺牲保存和促进后代的生命。然而人却即对其他动 物肆意作践,从来不掩饰自己对残忍,同时又往往在人类 之间挑起争斗,甚至以任何动物都无法比拟的力量大规模 地毁灭同类。可见人类以往的伦理是完全建立在弱肉强食、 适者生存的利己主义基础上的,各个地区或民族为了自身 的利益,常常进行相互间的战争、竞争和无节制的扩张, 这一切都使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以以往只涉及人与 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学是不完整的,从而也不可能产生充分 的伦理动能,不懂得敬畏生命,人就会受制于盲目的利己 主义的世界,所有的生命也就必然生存与黑暗之中。但是, 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则可以改变这一切,因此我们不仅与人, 而且与一切存在于我们范围之内的生物发生联系,关心它 们的命运,在危难中救助它们、保护它们。也就是把伦理 的范围扩大到一切生命,在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和谐 的精神关系,人对一切生命承担保护责任,以伦理的态度 关爱生命世界。
生态旅游理论基础演示文稿

可以看出,解决旅游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最有 效的途径,应该是从根本上改变游客、当地居民、 旅游从业者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此基础 上形成共同认可,自觉遵守的环境伦理规范。只 有从价值观上摆正了大自然在旅游活动中的位置, 在旅游者与大自然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伦理情 谊关系,旅游者才会从内心深处尊重和热爱大自 然,旅游者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旅游过程中, 才可以真正做到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从而实现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生态学系统地介绍旅游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组成、结构及其服务功能,一些基本的生态学和 旅游科学的基本理论,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对旅 游者的影响,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对旅游者的影 响,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旅游资源评价与生态规划,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 及其规范化建设,旅游生态管理、旅游可持续发 展以及旅游的生态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尔斯岩(AYERSROCK)是领略北领地之神 秘的首选地,这个地区的得名源于一块石 头。这块石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整块不 可分割的单体巨石。由于被土著人赋予了 图腾的含义,被当地人誉为象征澳大利亚 的心脏。
据说距今已有5亿年历史。长3.62公里,宽2 公里,高348米,岩面上镌刻着无数平行的 直线纹路,形状像两端略圆的长面包。岩石 色泽赭红,光溜溜的表面在太阳下闪着光芒, 在空寂无物的广袤沙漠上突兀挺拔,直刺苍 穹,既雄伟壮观又神秘莫测。
思考题: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
经验?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一、生态旅游的核心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生态旅游的核心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连续的和持续的发 展”的新概念之后才逐渐形成理论的。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近年来在国内外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生态旅游强调在旅游活动中保护自然环境,尊重当地文化,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本文旨在概述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进展,探讨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生态旅游的定义和特征,明确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
然后,将回顾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分析生态旅游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背景和发展现状。
接着,本文将重点梳理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生态旅游的理论框架、目的地选择、游客行为、环境影响、社区参与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异同点,本文旨在揭示生态旅游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本文将展望生态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进展和现状,为深入研究和实践生态旅游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生态旅游的定义与发展背景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其核心理念在于强调对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尊重与保护,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生态旅游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近十几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高质量旅游体验的追求,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旅游的定义涵盖了多个方面。
从地理范围来看,生态旅游主要发生在自然保护和生态环境管理区域,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
在旅游方式上,生态旅游强调对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体验,倡导游客以非破坏性的方式进行游览,如徒步、观鸟、摄影等。
生态旅游还注重与当地社区的互动,鼓励游客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了解当地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文化交流与融合。
生态旅游的发展背景主要受到全球环境问题和旅游业发展趋势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生态环境承载力:指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态体 系发生不可接受的变化这一前提下,所能吸收的来访游客 的最大数量;
v 社会承载力:指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社会公众的生活和活动 不可接受的影响这一前提下,所能接待来访游客的最大数
量;
v 旅游承载力取其中最小值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1)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游的理论基础(1)
10年后,(1972年)两位著名美国学者巴巴拉•沃德和雷内• 杜博斯的享誉很市制《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生存与 环境的认识引向一个新境界——可持续发展的境界。同年, 一个非正式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了有名的 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 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 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 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 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 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 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要领得到与会者共识生态与旅游承的理认论基。础(1)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1)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共同发展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是这个巨 系统不可分割的子系统。系统的最根本特征是其整体性,每 个子系统都和其他子系统相互联系并发生作用,只要一个系 统发生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他系统的紊乱,甚至 会诱发系统的整体突变,这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表现最为突出。 因此,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即共同发 展。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案例(以宁夏中卫为例)
v 宁夏中卫城区(沙坡头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自2006年开始建设以来,以建设生 态文化旅游城市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防沙 治沙和生态建设步伐。实施林纸一体化和水源涵养基地造林工程,防沙治沙用沙38万亩, 实现了沙漠林纸一体化、沙漠工业园区化、沙漠旅游产业化。利用腾格里沙漠自然渗水 资源,通过水位、水质和流动性设计,建设景观水系,湖泊水系从900亩增加到2.2万亩,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4.15平方米,城镇绿化率达到36.5%。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 初步实现了园区废水循环使用、尾气余热回收、废渣资源化利用。实验区优良天数达到 316天,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在三类良好水质。先后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 佳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城市等一批殊荣,在西部生态脆弱 区,走出了一条以生态建设带动旅游产业,以旅游产业促进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道路, 有效丰富了实验区建设内容,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西部沙漠干旱地带、生态环境 脆弱地区建设实验区示范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有效的示范和样板。
❖ 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系统的整体协调,还 、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1)
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以及各 内部、各个阶层的协调,持续发展源于协调发展。
公平发展 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因水平差异而表现出来的层次
性,这是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问题。但是这种发展水平 的层次性若因不公平、不平等而引发或加剧,就会因 为 局部而上升到整体,并最终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公平发展包含两个纬度:一是时间纬度 上的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 代价;二是空间纬度上的公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
旅游承载力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环境 和来访游客旅游经历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的下降这一前提 之下,所吸纳的外来游客的最大能力。 v 旅游设施用地承载力:适合用于建造旅游设施的土地数 量以及这些旅游设施的最大综合接待能力; v 物质环境承载力:在不至于导致当地旅游环境的对外吸 引力出现下降的前提下,所能接受的最大游客数量;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1)
高效发展 公平和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轮子。
可持续发展的效率不同于经济学的效率, 可持续发展的效率既包括经济意义上的效 率,也包含着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损益的成 分。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高效发展是 指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协调 下的高效率发展。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1)
(3)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 ❖ 协调发展理论
协调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协调发展。不 同国家的发展战略要依据具体的环境状况来制订。持续的 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持续、社会公正和人民参与于自 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协调发展追求的是既要满足人类的 各种需求,个人得到发展;同时保护环境,保护后代在环 境方面的权力;强调经济活动的环境和理性。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1)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1)
v 旅游业作为一个涉及经济、环境和社会文 化的综合行业,所以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 道路。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1)
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三大 问题:
• 需求问题 • 发展问题 • 公平问题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1)
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旅游承载力
2、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解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 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传统的发展 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其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以 高消费、高享受为其发展的目标和原动力,因而它往往片 面强调发展的经济指标,片面强调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数 量,而忽视生态保护,忽视资源的综合利用,忽视污染防 治,因而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繁荣的发展 方式。
动的支持能力表现出“双重性”:相对稳定性——在一定
时期内,环境系统不发生明显变化时,环境系统对人类社
会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1)
经济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绝对变动性——在短 时期内环境系统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存在优先幅度的波动;在 长期内环境系统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则是显著变化。环境承载 力理论以整体环境为研究对象,寻求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 展。 3、可持续发展与旅游 ❖ 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业有密切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旅游业提供 了理论基础,而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这些 基础条件如果得以破坏,旅游业就不可能持续的发展,这就同样要求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上。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1)
三种生产理论
三种生产理论是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生产和环境生产的 相互适应。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和环境生产都是由人 所主宰,是以人的经济活动为中介。没有人的再生产就没 有其他两种生产。
环境承载力理论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
济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区域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经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