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大纲(5篇)

医学影像学大纲(5篇)

医学影像学大纲(5篇)第一篇:医学影像学大纲《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授课专业:五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48(理论课36学时,见习课12学时)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医学影像学》是在放射诊断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传统X线检查外,还包括后来发展的B超、CT、ECT、DSA、MRI、热像图及PET等成像技术。

这些成像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方法虽不尽相同,但以影像诊断疾病是共同的,且都是以相同的解剖和病理变化作为解释影像的基础。

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将临床治疗引入影像诊断中,即形成了介入放射学,更拓宽了医学影像学的应用范围,并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支柱。

本课程重点介绍各个系统的X线、CT诊断,以及MRI、介入放射学的应用。

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目的在于了解这些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方法和图像的特点,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和不同成像技术在疾病中的价值与限度,以便能正确选用。

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技术及应用指征,以利于合理应用。

熟悉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以利于理解医学影像学的检查结果。

本课程特点,总论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种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大课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用大量的设备图、影像图及模拟图形象而直观的显示各种影像检查的原理、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范围。

各论部分以各系统为基础,分别介绍组织、器官的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各种疾病的影像表现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采用多媒体大课讲授形式,图文并茂,充分表现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影像表现,达到通俗易懂、显而易见的效果。

同时以相同的时间进行大量的影像病例的实习,进一步加深对影像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通过授课见习及实习,使学生掌握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各种常见病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了解常见病的CT及MRI的表现。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总论骨与关节检查方法、正常与基本病变影像表现骨与关节疾病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及结核影像诊断肺肿瘤、纵隔肿瘤影像诊断心脏及大血管影像学胃肠道检查方法及比较、急腹症、溃疡病、胃肠道肿瘤肝胆胰脾检查方法及比较、肝胆疾病影像诊断胰腺、泌尿生殖系统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3 3理论授课内容 3 3 3 3 3 3理论学时胸部检查方法及比较、正常与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3 第十二章合计头颈部影像学 35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一、掌握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特性、X线分析与诊断。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医学影像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分析和诊断医学影像学的能力。

本课程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际影像学检查操作,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常用设备、影像学解剖结构、常见疾病影像表现等内容,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 医学影像学概述1.1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1.2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及应用1.3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2. 影像学解剖学2.1 头颅影像解剖学2.2 胸部影像解剖学2.3 腹部影像解剖学2.4 骨骼影像解剖学2.5 颈部、四肢及盆腔影像解剖学3. 影像学常见疾病3.1 头颅疾病影像表现3.2 胸部疾病影像表现3.3 腹部疾病影像表现3.4 骨骼疾病影像表现3.5 颈部、四肢及盆腔疾病影像表现4. 影像学检查常用设备4.1 X线检查4.2 CT检查4.3 MRI检查4.4 超声检查4.5 核医学检查5. 影像学诊断技能5.1 影像学报告撰写规范5.2 影像学诊断流程及注意事项5.3 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解读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教学方式,讲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设备、常见疾病和解剖结构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观影像学科室,了解影像学检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流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3. 病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影像学病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医学影像学整体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40%。

五、教材主要教材:《医学影像学教程》辅助教材:《医学影像学技术与诊断》六、教学资源1. 影像学科室现场教学资源2. 医学影像学教学PPT3. 电子书籍及网络资源以上就是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的详细内容,希望本课程能够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医学影像学基础,使其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能够胜任各项医学影像学的工作任务,为患者的诊疗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

《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

《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等专业使用)I 前言医学影像学是运用各种成像技术来研究人体组织器官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成像,以唯物辨证法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判断病变性质,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一门临床学科。

医学影像学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和介入等。

传统的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也是本学科讲授的重要内容,CT诊断在国内已经较为普及,且诊断价值较大,因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的比重,部分也作为重点内容。

对目前应用日趋广泛的MRI也将作简要介绍。

教学分两大部分,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

总学时数为64学时,理论、实验各32学时。

《医学影像学》共六篇二十一章,结合本地区发病特点及学时数,重点讲授七大内容,包括总论、骨关节、呼吸、循环、消化、泌尿、中枢神经系统等。

总论部分重点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及发展,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与限度,同时对介入放射学也作较详细的介绍。

各论部分重点讲授各系统正常及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并讲授一些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 实验教学是对课堂讲授内容的验证和补充,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授课内容。

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能初步独立分析主要影像学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腹部能初步独立分析CT及MRI征象。

教学方法上,常规使用多媒体教学。

要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解。

除此,每次理论课后都有相应学时的实验课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视、听教材如X线片、CT片、MRI片、录象、标本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妇产科学、口腔医学、医学美容、急救医学、法医学、临床心理学和眼耳鼻喉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英文名称: Medical Imaging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 68理论课学时:34实验学时:34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麻醉医学专业本科课程简介: 20 世纪 70-80 年代后,医学影像学发展非常迅速,医学影像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发射体层成像等多种成像技术。

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兴起,开创了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CT、MRI、 DSA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了解普通X 线、超声、 CT、MRI、 DSA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2)熟悉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3)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掌握各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示教片实验教学相结合,均在课堂完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了 X 线、超声、 CT 及 MRI 的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等内容。

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典型影像学表现与诊断,目的是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与限度,便于比较、优选和综合应用;熟悉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能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al imaging)课程编号:111046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后续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总学分: 3 理论课:2.5 实验:0.5总学时:72 理论课:42 实验:30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和特点: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CT、MRI、DSA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使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2.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以讲授X线、CT及超声诊断为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模式组织安排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影像学知识;教学内容上特别在本学科与临床和病理知识的结合点上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基本技能、思维和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和一定的专业英语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2)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3)了解CT、MRI 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

重点学习各系统的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介绍一般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

本课程教材选用《医学影像学》(全国高校医学规划教材),高教出版社,2004,8 孟悛非主编。

3.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II 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总论(5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放射诊断学应用原理和概况。

(2)了解放射诊断学的价值、限度和地位。

(3)了解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及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应用。

(4)了解放射诊断学的方法和原则。

(5)了解CT、DSA、USG、MRI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的价值和限度。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医学影像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物理学和生物工程学等诸多学科的边缘学科。

随着多层CT、高场MR和各种核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工具学科,在临床疾病诊断、治疗评价和基础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课程主要介绍各种常见医学影像技术的现状和进展。

同时结合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介绍其影像学常见表现。

在总论部分,课程主要介绍X线,数字化X线成像、CT、磁共振(MR)、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的基本原理和与诊断相关的成像技术概要;同时介绍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

然后按照胸部、循环、消化、泌尿、骨关节、神经、头颈部的顺序介绍以上各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教学。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X线成像、CT、DSA的基本原理;2.掌握CT、MR和DSA检查的主要适应征和禁忌征;3.掌握各系统常见病变适用的影像学技术;4.掌握胸片读片和常见胸部病变的X线表现;5.掌握主动脉夹层和风心二狭的影像学表现;6.掌握常见急腹症和腹腔内实质性脏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7.掌握泌尿系常见肿瘤的CT表现;8.掌握常见脑血管疾病的CT表现;9.熟悉图像传输和存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作用;10.注重影像和临床联系,培养规范的读片习惯;11.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逻辑思维和融会贯通理解的能力。

三、时数分配四、考核要求按照掌握、熟悉两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占80%。

题型为:1、选择题,2、填空题,3、名词解释,4、问答题。

实验考核占20%。

第一章医学影像学总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X线的特性,CT窗技术的概念,CT值的概念,CT和MR检查的优势和局限性,DSA的概念,PACS的概念;熟悉CR和DR的概念,CT成像原理,MR的成像原理;了解多层CT 的优势和主要应用,MR序列构成和常用MR序列,功能MR的概念和临床应用,分子影像学的概念。

医学影像学 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 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各种影像技术,如X射线、CT、MRI等,对人体进行非侵入性的观察和诊断。

医学影像学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疾病,还可以提供治疗方案的参考,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影像学知识和技能的医学专业人才,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基础知识篇1.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

2. 影像学的物理基础:讲解各种影像技术的原理和基本物理知识,包括X射线、CT、MRI、超声等。

3. 影像学的解剖学基础:重点介绍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结构,为后续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基础。

4. 影像学的病理学基础:介绍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在影像上的表现,培养学生对疾病的诊断能力。

二、技术应用篇1. X射线影像学:详细介绍X射线的产生原理、设备使用方法以及常见疾病在X射线上的表现。

2. CT影像学:深入讲解CT的原理、操作技巧和不同扫描模式的应用,重点介绍CT在脑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诊断应用。

3. MRI影像学:介绍MRI的原理、操作技巧和不同序列的应用,重点讲解MRI在骨骼、关节、脑部等部位的诊断应用。

4. 超声影像学:详细介绍超声的原理、设备使用方法和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培养学生对超声的应用能力。

三、临床应用篇1. 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讲解各种常见疾病在影像学上的典型表现,培养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2. 影像学辅助治疗:介绍影像学在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影像学辅助治疗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3. 影像学与临床实践:结合临床实例,讲解影像学在不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临床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研究与进展篇1. 影像学研究方法:介绍影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 影像学技术进展:讲解影像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临床专业)影像诊断教学大纲

(临床专业)影像诊断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10409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72学时理论课学时:48学时实验(见习)学时:24学时学分:5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选用教材:《医学影像学》第六版,主编:吴恩惠冯敢生课程简介《医学影像学》的内容:第一篇影像诊断学,包括: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骨骼与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与生殖系统、乳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儿科影像学;第二篇介入放射学,包括:血管介入技术、非血管介入技术。

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主要介绍各种成像技术学的基本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与限度,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诊断的基楚知识。

对近年来发展的信息放射学作适当介绍。

各大系统重点介绍骨骼与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几个系统不同成像技术的正常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并启发性的讲授几个代表性的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对每一疾病应先简述其临床病理,再介绍不同成像技术,主要是X线和CT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进行以系统为中心的病种教学,使学生对一个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泌尿与生殖系统、乳腺等内容作为自主学习。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发展很快。

但由于学时有限,仅在总论中简要介绍1学时,另外开设18学时的《介入放射学》选修课,使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不仅是诊断,而且可以在影像系统导引下对多种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反映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要求。

面对本学科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问世和普及应用,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教学内容丰富,以系统和病种为中心进行教学,各种疾病的诊断均涉及X线、CT、MRI等。

反应本学科结构的系统性和学科发展的趋势,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启发式教学,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蚌埠医学院医 学 影 像 学》课 程 教 学 大 纲课程简介: 20 世纪 70-80 年代后,医学影像学发展非常迅速,医学影像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 不断完善,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 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发射体层成像等多种成像技 术。

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兴起,开创了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学为 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 着CT 、MRI 、 DSA 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 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了解普通 X 线、超声、 CT 、MRI 、 DSA 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 (2)熟悉各系统的正常影像 学表现;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 3)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掌握各系 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

因 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示教片实验教学相结合,均在课堂完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了 X 线、超声、 CT 及 MRI 的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 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等内容。

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典型影像学表现 与诊断,目的是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与限度,便于比较、优选和综合 应用;熟悉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掌握各系统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能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 的基础。

、教学内容及要求(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第一篇 影像诊断学第一章 影像诊断学总论第一节 X 线成像 【掌握】 1、 X 线的特性。

2、 X 线图像的特点。

3、医学影像学的定义。

2、 X 线检查方法的价值、限度及临床应用。

【熟悉】 1、 X 线的产生及成像的基本原理。

2 、 DR 、 DSA 的成像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了解】 1、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简史、当前地位及前景。

2、 X 线检查中防护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X 现计算机体层成像( CT ) 【掌握】 1、 CT 图像的特点。

2、 CT 检查方法的价值、限度及临床应用。

【熟悉】 1、 CT 成像的基本原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学英文名称: Medical课程类型: 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 68理论课学时: 34 适用对临床医学本麻醉医学专业本科实验学时: 342、CT检查技术、CT新进展与临床应用。

【了解】1、CT机器的基本结构与设备。

2 、CT 的发展简史、当前地位及前景。

第三节超声成像(超声医学中讲授)【掌握】1、超声声像图的特点。

2、超声检查方法的价值、限度及临床应用。

【熟悉】1、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

2、超声检查技术、CT新进展与临床应用。

【了解】1、超声机器的基本结构与设备。

2 、超声的发展简史、当前地位及前景。

第四节磁共振成像(MRI)【掌握】1、MRI图像的特点。

2、MRI检查方法的价值、限度及临床应用。

【熟悉】1、MRI成像的基本原理。

2、MRI检查技术、新进展与临床应用。

【了解】1、MRI的基本结构与设备。

2、MRI检查禁忌症。

3、MRI的发展简史、当前地位及前景。

第五节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与综合应用【掌握】各种成像技术的优势和限度。

【熟悉】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及检查方法选择。

【了解】医学影像学新技术进展。

第六节图像的观察和分析与影像诊断原则【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原则。

【了解】医学图像的观察方法和分析步骤。

第七节影像检查的申请和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熟悉】开具影像检查申请单。

【了解】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

第八节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掌握】1、PACS的概念。

2 、PACS的价值。

【熟悉】PACS的临床应用。

【了解】PACS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第九节分子影像学【掌握】分子影像学概念。

【熟悉】分子影像学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了解】分子影像学最新进展。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掌握】1、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椎管内肿瘤及脊髓损伤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熟悉】1、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

了解】1、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2、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

第三章头颈部(自学)【掌握】1、头颈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头颈部常见疾病(如视神经母细胞瘤、眼眶骨折、鼻窦炎症、肿瘤、鼻部与鼻窦外伤、鼻咽部肿瘤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熟悉】1、头颈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头颈部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 、头颈部常见疾病的病理。

【了解】1、头颈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2、头颈部常见疾病的临床。

第四章呼吸系统【掌握】1、肺与胸膜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肺与胸膜常见疾病(如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肿瘤、胸腔积液、气胸、液气胸、纵隔原发肿瘤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熟悉】1、肺、胸膜与纵隔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肺、胸膜与纵隔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肺、胸膜常见疾病的病理。

【了解】1、肺、胸膜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2、肺、胸膜常见疾病的临床。

第五章循环系统【掌握】1、心脏与大血管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心脏与大血管常见疾病(如: 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中~大量心包积液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熟悉】1、心脏与大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心脏与大血管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 、心脏与大血管常见疾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特点。

4、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关闭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及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

5、心脏与大血管常见疾病的病理。

【了解】1、心脏与大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2、心脏与大血管常见疾病的临床。

第六章第一节【掌握】消化系统与腹膜腔急腹症1、急腹症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单纯性小肠梗阻、胃肠道穿孔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

【熟悉】1、急腹症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腹部平片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肝脾肾损伤的影像学表现。

【了解】1、急腹症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2、急腹症的临床与病理。

第二节食管与胃肠道【掌握】1、食管与胃肠道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食管与胃肠道常见疾病(如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癌、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肠结核、结肠癌、结肠息肉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熟悉】1、食管与胃肠道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食管与胃肠道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变异。

3、食管与胃肠道常见疾病的病理。

【了解】1、食管与胃肠道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2、食管与胃肠道常见疾病的临床。

第三节肝脏、胆系、胰腺、脾脏【掌握】1、肝胆胰脾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肝胆胰脾常见疾病(如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囊肿、肝脓肿、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脂肪肝、肝硬化、胆囊癌、胆系结石、胰腺炎、胰腺癌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熟悉】1、肝胆胰脾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肝胆胰脾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变异。

3、肝胆胰脾常见疾病的病理。

【了解】1、肝胆胰脾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2、肝胆胰脾常见疾病的临床。

第七章泌尿生殖系统与腹膜后间隙(自学)【掌握】1、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肾积水、肾囊肿、多囊肾、肾结石、肾肿瘤,前列腺增生、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等)的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熟悉】1、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泌尿生殖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3 、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

【了解】1、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2、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

第八章乳腺(自学)【掌握】乳腺常见病(如: 乳腺癌、纤维腺瘤、小叶增生症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熟悉】乳腺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了解】1、乳腺的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及合理应用原则。

第九章骨关节与软组织【掌握】1、骨关节与软组织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 、骨关节与软组织常见疾病(如骨外伤、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结核、骨巨细胞瘤、骨肉瘤、关节外伤、关节感染、慢性关节病等)的影像学表现。

3、良、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熟悉】1、骨关节与软组织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骨关节与软组织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骨关节与软组织常见疾病的病理。

【了解】1、骨关节与软组织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2、骨关节与软组织常见疾病的临床。

第十章儿科影像学(自学)掌握】1、儿科影像学相关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儿科影像学常见疾病(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呼吸道异物、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肾母细胞瘤、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熟悉】1、儿科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儿科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 、儿科常见疾病的病理。

了解】1、儿科影像学相关系统影像检查方法、检查前准备和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2、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

第二篇介入放射学第十一章介入放射学总论【掌握】1、介入放射学定义、分类。

2 、血管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熟悉】1、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基本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2、介入放射学常用影像监视设备。

【了解】介入放射学常用器材和药品。

第十二章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掌握】急性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熟悉】1、门静脉高压症的介入治疗方法。

2、颅内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了解】1、主动脉疾病、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2、布加综合症的定义和介入治疗方法。

第十三章非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掌握】胆道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和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熟悉】1、消化道梗阻的介入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

2、囊肿与脓肿的介入治疗方法。

【了解】1、椎间盘突出的介入治疗。

2、气管及支气管狭窄的介入治疗第十四章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掌握】1、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治疗方法及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处理2 、肺癌的介入治疗并发症及防治。

【熟悉】1、肝癌的其他介入治疗方法。

2、肝血管瘤、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原理及方法。

【了解】1、胰腺癌的介入治疗方法。

2、盆腔肿瘤的介入治疗方法。

第三篇超声医学掌握】1、超声波的概念及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

2、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超声图像方位的识别。

3 、肝胆胰脾常见疾病(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硬化、、肝囊肿、肝脓肿、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及胰腺癌等)的超声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