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C菌种(冻干粉)孵育步骤
百日咳鲍特菌 ATCC9340

菌种说明
一菌种简介
菌种名称百日咳鲍特菌
编号ATCC 9340
规格冻干粉
菌种主要应用
二保存条件
斜面、穿刺菌和冻干粉可常温运输,但应在4-10度长期保存。
甘油菌可常温运输,但应在-80度长期保存。
微生物菌种应保存于低温、清洁和干燥的地方,室温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菌种衰退。
三培养条件
培养基ATCC Medium 35 Bordet Gengou Agar
(见附件)
培养温度37度
培养时间2-5天
培养条件
四活化步骤
冻干粉首次活化,将菌粉甩至底部,将尖头一侧用酒精消毒后敲开,取0.2-0.3ml溶解液加入至菌种管中,轻轻弹至菌粉混合均匀,用无菌吸头全部吸出溶解液,全部接种至2支斜面上培养。
注意真空菌种管一旦敲开里面的冻干粉就必须全部被用掉,留着也没用。
五注意事项1 微生物菌种应保存于低温、清洁和干燥的地方,室温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菌种衰退;
2 菌种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完毕应该灭菌再做丢弃处理;
3 斜面菌种和穿刺菌种保存时间通常为3-6个月,应根据菌种状况及时结转;冻干粉保存时间通常是2-25年;甘油菌保存时间为2-5年。
ATCC Medium 35 Bordet Gengou Agar
Bordet Gengou Agar Base(BD 248200)30.0g Glycerol 10ml Proteose Peptone 10g DI Water 840ml Adjust for pH 6.7±0.2
Cool base medium to 45-50℃and add:
Sterile Defibrinated Rabbit Blood 150ml。
菌种活化_操作方法

低温保存管(cryotube)中之一般菌种临时存放及活化A. 低温保存管之临时存放及解冻1. 低温保存管(cryotube)应存放于-20℃ ~ -80℃之低温条件下。
2. 准备 37℃之 70﹪(V/V)酒精浴槽(只能在电气水浴槽中改放酒精,不可以火加温,以免危险;若以 37℃水浴取代,应避免水中微生物污染),其中事先安放小试管架(可放置 cryotube 之大小),液面不可高达管塞。
3. 将 cryotube 从低温保存条件中取出,置于 37℃浴槽之小试管架上。
4. 不断轻微摇动 cryotube,液面不可高至管塞,直至结冰完全溶解(约需 2 分钟)。
B. 菌株活化: 在无菌操作下1. 用无菌微量吸管,从已溶解之 cryotube 吸取 50 ?l(或 1 ~ 2 滴)之菌液,滴入固态指定培养基(培养基编号及温度示于菌株订购单)某一边缘附近,以划线法接种于培养基。
2. 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指定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C. 划线法1. 手持金属接种环,用酒精灯将接种环(共约 5 公分)烧至火红,并不断来回烧烤金属固定杆之前约 10 公分,等待约 10 秒钟,将接种环前端轻触培养基边缘凝胶(无菌体部份),待接种环完全冷却后,以环沾黏菌滴,由培养基边缘向中央轻轻横划紧接的并行线,直到涵盖 1/3 培养基为止(I 区)。
2. 灼烧接种环,待数秒冷却后,旋转培养基自 I 区涂布的边缘再横划数条线到未接种的区域(II 区)。
3. 重复 2. 的动作完成 III 区与 IV 区。
4. 灼烧接种环,将接种环归位。
D. 图示(1)金属接种环(2)平板划线法冷冻干燥管之开管说明下列步骤请在无菌环境下操作:1、以沾有70%酒精的棉花,擦拭外管,在火焰上加热外管之尖端。
2、滴数滴无菌水于加热处,使外管破裂,再以硬棒敲破尖端。
3、取出隔热纤维纸和内管,以灭菌过的镊子取出内管之棉塞。
4、( a ) 适用于细菌用无菌吸管,吸取0.3-0.5 ml指定之液体培养基,滴入内管内,并轻微震荡(可用该吸管协助),直到均匀悬浮。
ATCC15834发根农杆菌使用说明

(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
菌 株 传 代 :
将得到的菌株的新鲜培养物转接到适宜的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中(尽量
增大接种量:如用无菌吸管吸取≥50μl 新鲜培养物至固体培养基,边移动边缓
慢释放),适宜温度下培养,用以菌株的保藏、传代及制备工作菌株。
面蘸取少量涂板或进行液体培养即可。也可以完全融解后使用,但随着冻融次数
的增加,细菌的活力会逐渐下降。
2,为保证菌种纯正,避免其它细菌污染,尽量先划平板,然后再挑单克隆
菌落进行后续操作。
冷 冻 管 开 封 :
用浸过 75%酒精的脱脂棉严格消毒冷冻管盖。
ATCC15834 发根农杆菌
编号
名称
北京华越洋生物 NRR01170 ATCC15834 发根农杆菌
基 本 信 息 :
名称:ATCC15834 发根农杆菌
规格:300ul 甘油菌
储 存 温 度 : -‐80℃
简 介 :
注 意 事 项 :
1、菌种活化前,将冷冻管保存在低温、清洁、干燥的环境中,长时间室温下放
置会导致菌种衰退;
2、冷冻管开封、冻干粉复溶、菌株恢复培养等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3、一些菌种经过冷冻干燥保存后,延迟期较长,部分需连续两次继代培养才能
正常生长;
4、苛养菌的培养需采用含特定营养成分的培养基,敬请正确选择,不清楚时来
菌 株 复 溶 :
无菌环境中旋开装有复溶液的滴瓶盖,吸取 1ml 左右复溶液,加入到冷冻
管中。轻轻振荡,使冻干菌株溶解呈悬浮状。
菌株复壮:
用无菌吸管吸取菌悬液,转移到复溶液滴瓶中。做好标识,在适宜温度下培
养。细菌在 30-‐35℃培养箱中培养 24-‐48h,真菌在 23-
菌种管理规范

菌种管理规范引言概述:菌种管理是生物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菌种的保存、鉴定、培养和分发等方面。
规范的菌种管理能够保证菌种的纯度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础。
本文将从菌种的保存、鉴定、培养、分发和记录等五个大点,分别阐述菌种管理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菌种的保存1.1 保存条件:菌种保存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不同菌种对保存条件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菌种的特性进行调整。
1.2 保存方式:常见的菌种保存方式包括冷冻保存、冷冻干燥保存和液氮保存等。
不同保存方式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菌种的特性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保存方式。
2. 菌种的鉴定2.1 鉴定方法:菌种的鉴定是确定其物种和亚种的过程,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鉴定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菌种的特性和鉴定目的进行。
2.2 鉴定标准:菌种的鉴定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参考物种进行比对。
国际上常用的鉴定标准包括国际菌种保存中心(CBS)和美国类型菌种文化集(ATCC)等。
3. 菌种的培养3.1 培养基选择:菌种的培养需要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特定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可根据菌种的需求选择,特定培养基则针对特定菌种的培养需求进行设计。
3.2 培养条件控制:菌种的培养需要控制适宜的温度、pH值和培养时间等条件。
不同菌种对培养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菌种的特性进行调整。
4. 菌种的分发4.1 分发要求:菌种的分发需要满足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需求,同时要保证菌种的纯度和可靠性。
分发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制备分生孢子、制备冻干粉和制备液体培养物等。
4.2 分发方式:常见的菌种分发方式包括直接分发和间接分发。
直接分发是将菌种直接提供给用户,间接分发是通过菌种库或合作单位进行分发。
分发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5. 菌种的记录5.1 记录内容:菌种的记录需要包括菌种的基本信息、保存和鉴定的结果、培养条件和分发情况等。
冻干粉工艺流程

冻干粉工艺流程
《冻干粉工艺流程》
冻干粉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制剂,其工艺流程包括多个步骤,需要经过严格的控制和操作。
下面是冻干粉的工艺流程简要介绍:
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原料,包括生物制剂、添加剂以及其他辅助材料。
2. 混合和溶解:将原料混合并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使其形成均匀的溶液。
3. 过滤和消毒:将溶液进行过滤和消毒处理,以去除杂质和微生物,确保产品的纯度和安全性。
4. 冻结:将溶液注入冷冻容器中,通过控制温度和速度冷冻成冰。
5. 冻干:将冷冻的溶液置于真空干燥器中,通过升温和减压的方式使冰直接升华,达到冻干的效果。
6. 装罐和包装:将冻干后的粉末装罐并进行密封包装,确保产品的保存和运输质量。
7. 检验和贮存:对冻干粉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规定标准,并将其储存于适当的环境中,以保持其品质和稳定性。
冻干粉工艺流程复杂而精细,需要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冻干粉工艺流程也将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质量要求。
质控菌种管理规定

质控菌种管理规定微生物实验用菌种是进行新产品研发和生产质量控制的标准物质。
为了保证微生物实验的准确灵敏和人员及环境的卫生安全,特制定以下规定:1. 菌种采集。
实验室用菌种一是到国家法定机构采购,二是购买ATCC菌种,三是科研中菌种交流。
不管是哪种来源,均由公司统一采集。
采集中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要求包装可靠,采集迅速,不泄漏不污染。
保证菌种合格和环境安全。
采集中要有菌种传代标识。
2.菌种的活化:购买的标准菌种必须要求是冻干粉,科研中菌种交流可以为斜面或液体。
菌种的首次活化最好是在非选择性琼脂培养基上,除非特殊情况或特别推荐,一般不用液体培养基。
具体使用培养基的情况如下表,详细菌种使用方法见附表:方法培养基方法1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非选择性羊血琼脂,PCA或营养琼脂,35℃正常环境培养24-48小时。
方法2 非选择性羊血琼脂,35℃正常环境培养24-48小时。
方法3 巧克力琼脂平板,35℃5-10%CO2环境培养24-48小时。
方法4 CDC厌氧血琼脂35℃厌氧培养48-72小时;部分专性厌氧菌能需要5-7天,才能充分生长;对于梭菌,以下新鲜培养基也可选用:营养琼脂,TSA琼脂,PCA琼脂,需培养48-96小时。
方法5 沙堡氏葡萄糖Emmons琼脂25-28℃培养3-7天;也可用PDA琼脂。
方法6 巧克力琼脂平板,35℃微需氧环境培养48-72小时。
方法7 改良罗氏琼脂或Middlebrook琼脂,35℃5-10%CO2或正常环境培养7天。
方法8 缓冲活性碳酵母提取物琼脂,35℃正常环境培养3-5天。
方法9 巧克力琼脂平板,35℃5-10%CO2环境培养48小时。
方法10 先用脑心浸出液肉汤或TSB培养基35℃增菌培养18-24小时,再划线至TS A琼脂35℃正常环境培养24-48小时。
方法11 先接种于MRS肉汤35℃增菌培养24-48小时,再划线接种至含羊血的哥伦比亚CNA培养基35℃5%CO2环境培养24-48小时。
菌种使用说明书2012版

微生物检测冻干质控菌种使用说明书1复苏菌种前应准备适于该菌种生长的固体、液体培养基和培养设备,所有操作均应在符合生物安全保护及无菌条件下进行。
2启开菌种前,用75%酒精棉消毒西林瓶表面。
在无菌条件下,按铝盖上的箭头方向打开塑盖,撕开铝盖,打开西林瓶胶塞,加入0.3mL 左右的配套液体培养基,用无菌滴管反复吹吸,将冻干菌种溶解成为悬液,然后用无菌滴管或接种环移至斜面、平板或液体培养基,并连同剩余菌悬液的西林瓶一起放置于36℃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菌种与培养和保存方法对应表见附表1,培养基、培养方法和传代保存方法见附表2)。
3次日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如未生长,应继续培养24h ,或吸取培养之后的西林瓶剩余菌悬液再次接种培养基,培养24h 观察。
4菌株为一次性使用品,开启之后不能反复使用或保存,暂不开启的菌种应在4℃保藏。
5复苏后的菌种在传1-2代后使用,建议菌种使用5代后弃用。
注):购买后请尽量及时使用冻干菌种,如发现菌种不活或污染等情况,请在购买之日起1个月内与我们联系。
冻干菌种复苏示意图:用无菌滴管吸取液体培养基加入冻干菌种中�混合均匀按箭头方向打开西林瓶盖将菌悬液吸出接种于肉汤、斜面、平板上于适宜的温度培养附表2培养基、培养条件和保存方法方法1: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往西林瓶冻干菌粉中加入脑心浸液培养基,充分悬浮后取适量的菌悬液于营养琼脂(022020)斜面上35-37℃划线培养24-48h。
斜面(第一代)放于4℃冰箱保存,每个月转接一次,代数以此类推,建议使用菌种代数不超过5代,5代后菌种应销毁。
方法2: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往西林瓶冻干菌粉中加入脑心浸液培养基,充分悬浮后取适量的菌悬液于营养琼脂(022020)斜面上划线35-37℃培养24-48h。
斜面(第一代)放于25℃下保存,每个月转接一次,代数以此类推,建议使用菌种代数不超过5代,5代后菌种应销毁。
方法3: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往西林瓶冻干菌粉中加入脑心浸液培养基,充分悬浮后取适量的菌悬液于血平板(024070)后涂布,35-37℃培养24-48h。
微生物菌种保藏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微生物菌种保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一、菌种保藏的认识1.刚买回来的阳性菌株是第0代吗?菌株买回来时上面都会写明第几代,常规来说都是第0代。
像购买的ATCC或CICC的冻干粉都是标记为0代的。
2.菌种保藏时为什么要进行分离纯化?分离纯化后才能获得单一菌株,单一菌株进行菌种保藏才有意义,防止菌种交叉污染和变异,这也是菌种保存的基本原则。
3.怎样纯化菌株?纯化就是从TSA上或别的非选择性平板上转接一次,这就相当于纯化了。
二、菌种可以保存的种类1.所有的菌都能保存吗?如果不是的话,什么样的菌可以保存?什么样的菌不可以保存?菌种保存的原理是预防或减缓DNA复制时自发突变导致菌种退化,因此要创造代谢不活泼的状态,而菌种保存时使菌种进入休眠态(孢子、芽孢),并创造干燥、低温、缺氧、缺营养的环境,创造的环境越接近此状态,所保存的菌种的时间就越长,所以从原理上讲,所有菌种都可用这种方法保存,但需要注意的是,苛刻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萘瑟氏菌)等特殊细菌保存时,需-80℃或更低温度保存,才可以做到更长期的保存。
2.菌种保存管能保存霉菌及酵母菌吗?可以。
对于霉菌等真菌需培养7天进行保存,而酵母菌需培养三天将孢子洗脱下来进行保存,保存管中的小瓷珠可以作为介质来吸附孢子和菌丝,相当于砂土保存法中砂土作为载体起到的作用。
三、菌种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条件1.怎样延长菌株的保存时间呢?大量的实验证明菌株在低温、干燥、缺氧、缺营养的条件下保存效果是最好的,越接近这种保存条件,菌株的保存时间越长。
2.能用菌种保存管永久保存菌株吗?温度越低,保藏效果越好。
从目前的试验数据及实际保存效果来看,-20℃可保存1~5年,-80℃或液氮中可保存5~10年,不同菌种及不同的保存温度保存时间会有所不同(例如:大肠、沙门等常规细菌-20℃目前可以保存到6年)。
但需要注意的是所保存的菌种需每年抽检进行生化特征的鉴定,确定菌株无变异。
3.为什么说,如果有条件的话,菌种保存管最好置于-80℃冰箱或液氮中?因为,贮存在-70℃以下低温中能减少冰晶形成,可极大降低冰晶形成对细菌的伤害,同时可为被保存的菌种创造更低的代谢环境,从而延长细菌保存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