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课后答案1至5章anawer
行为金融学(第一章)

引言概述:行为金融学是一门将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研究人们投资和决策行为的学科。
通过研究人类的行为模式和认知偏差,行为金融学试图解释为什么人们在投资决策中往往会出现非理性行为,从而进一步揭示市场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本文将对行为金融学的第一章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理论基础、决策过程和认知偏差等方面。
正文内容:1.理论基础1.1行为金融学的起源行为金融学是由传统金融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成的学科,起源于1980年代。
傅尔德和肯特纳等学者首次提出了行为金融学的概念,并提出了人们在投资决策中存在着非理性行为。
1.2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框架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框架包括认知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实证金融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对信息的处理方式,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规律,实证金融学研究市场行为和投资效应。
1.3行为金融学的价值和应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投资者理解市场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行为金融学也提供了更全面的投资策略,比如基于认知偏差的交易策略等。
2.决策过程2.1决策理论的基本原理决策理论研究人们在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时做出决策的过程。
基于效用理论,人们在决策中追求最大化的效用,但实际情况中往往存在认知偏差。
2.2决策的认知偏差保守主义偏差:人们在新信息面前往往保持原有观点,对新信息的接受存在偏差。
锚定效应:人们在做决策时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特定的心理锚点。
过度自信: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容易过度自信,影响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前景理论:人们在对待利益和损失时表现出不对称的态度,对损失更为敏感。
群体决策偏差:人们在群体决策中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忽视个人观点。
3.认知偏差3.1选择框架选择框架研究人们如何对不同选项进行分类和选择。
人们在对待相同概率的风险时,会受到不同的选择框架的影响,偏好避免损失。
3.2信息处理信息过载:人们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容易选择性检索和过滤信息,造成信息过载。
一至四章课后题答案 金融学概论

第一章货币的微观功能和效用1.怎样理解货币的不同定义?货币的不同定义主要是由于研究货币问题时着眼点、目的性的不同,或在依据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上存在差异所造成的。
2.马克思的货币定义是什么?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一种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首先,货币作为一种商品,它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
其次,由于货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使得货币与一般商品又有所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货币不仅具有以其自然属性所决定的特定使用价值,又有以其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一般的使用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和交换手段。
总得来说,货币即是一种由商品交换发展所产生的固化的一般等价物。
3.从价值形式的演变导出货币的产生,其思想逻辑是什么?简单价值形式中的等价物———扩大的价值形式证明价值的无差别性,暴露了物物直接交换的缺陷———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货币的产生。
4.为什么说货币是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在商品经济中,商品价值量的能否实现、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能否向抽象劳动和社会劳动转化,以能否实现向货币的转化为标志,并最终以能否转化为货币来体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的这种核算作用实现了产业之间、产品结构之间的自发调解,使之达到按比例发展。
5.怎样从流动性角度理解货币的定义和范围?定义: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中,货币是一种为人们提供流动性效用或灵活性效用的资产,对货币的需求就是一种对流动性或灵活性的偏好。
范围:拉德克利夫的报告认为,在大量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情况下,真正影响经济的不是狭义的货币供给,而是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应该用流动性来定义货币,货币的范围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只具有货币交易媒介功能的货币供给,还应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创造的所有的短期流动资产,这些流动资产不直接作为交易媒介,是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是能够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货币。
6.怎样理解货币是信用关系的载体?在流通中,人们需要的是一种如愿实现商品交换的保证或信用,而不是货币材料本身。
行为金融学

1答:行为者的选择与他的风险态度密不可分,预期效用理论建立在行为者偏好 理性的一系列严格的公理化假设体系基础上,包括独立性、完备性、确认性、传 递性、连续性等。通过确定性的预期效用和可计算的主观概率构造了一个完整的 与个体理性相容的分析体系。
人们会受个人风险偏好的影响及外在的环境变化,以及会受到一些锚定效应及其他 效应影响导致人们会违背预期效用理论
1个月期国库券
0.1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引导案例:金融资产的回报率差异
案例思考: 1.收益率差异是否可以用股票的
风险大于国债和国库券的收益 率来加以解释? 2.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股票投 资的风险是否大于债券投资? 3.为何小公司股票的投资回报大 于大公司的?
引导案例:皇家荷兰和壳牌公司 股票价格的长期偏离
皇家荷兰和壳牌公司分别位于荷兰和英格兰,两家公司同意在保留各 自独立的有区别的实体的基础上将两公司的利润以60:40的比例进行合并。 所有的现金流也按这个比例进行分割。皇家荷兰和壳牌公司的股票在欧 洲和美国的九个交易所交易。皇家荷兰主要是在美国和荷兰交易,而壳 牌公司的股票主要在英国交易。如果证券的市场价值与未来现金流的净 现值相等,那么按照60:40的比例,皇家荷兰的价值应是壳牌公司的1.5 倍。然而事实呢?
引导案例:金融资产的回报率差异
在1926至1999年期间,尽管美国经历了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 战,投资组合的加权平均回报率仍比国债回报率高出7.1%。同时,从历史 走势看,股票回报率的波动比国债回报率的波动大得多。
10,000 1,000
小公司股票
100
10
S&P股票
1
CRSP股票 20年期国库券
行为金融第一二章习题

行为金融第一二章习题二问答题1 代表性偏差可能导致什么错误?2 ?3 锚定可导致什么偏差?4 在什么情况下,最有可能导致人们使用启发法?5 为什么依靠可得性进行预测可能会导致偏差?67 为什么理性是有限的?8.简述行为金融学进展历程。
一名词解释行为金融信息加工心理学实验经济学金融学态度感情纳什均衡理性人贝叶斯法则同质期望性有限理性同一价格法则二问答题1 行为金融与标准金融的具体差异表现在什么方面?2 行为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 行为经济学具有什么特点?4 传统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是什么?行为金融学如何对其进行了修正?5 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的差异表现在什么方面?6 请举例说明人类心理与行为会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并进行。
7 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是否与人类的某些心理或者行为特征有关系。
谈谈你的看法。
三案例分析证券市场自其诞生以来就是一个震荡不安的地带,从1929年的股市大萧条到70年代中期的“石油危机”,再到1987年美国的“金融地震”,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其规模与影响力不断加强。
每一次的危机周期中,股票市场上的股票指数都经历了一个先节节攀升,继而急剧下滑的曲线。
从2000年到2008年美国标准普尔指数的季度涨跌幅变化图,我们看到美国股市所经历的剧烈震荡。
在中国刚刚过去的三年里,股票市场也有这样一段疯狂的经历。
以我国2005年4月股权分置改革政策的提出为导火线,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我国股市迎来了又一轮大好牛市。
在经历了数年的萎靡不振之后, 2006年至2007年中国股市峰回路转,一路飙升。
特别是自2007年年初以来,上证综指从2700多点节节攀升,一度突破6000点大关。
截止到2007年11月22日,沪深两市账户已新增5600万,达到13500万户,与2006年相比,几乎增加72%。
然而,进入2007年11月份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调整性的下跌,上证综指还一度跌破5000点关口。
行为金融学_中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行为金融学_中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期望效用理论建立在决策主体偏好满足一系列严格的公理化假定的基础之上,下列哪一个不是这些公理化的价值衡量标准的假定条件答案:对称性2.阿莱悖论验证了什么效应?答案:确定性效应3.人的大脑存在“快系统”与“慢系统”两套判断与决策系统,下列哪一个是快系统的特征答案:下意识的执行4.有人在掷骰子时想掷出“双六"心中就在想“六、六、六”,口中也唠叨出来,用手逐渐加力捏骰子。
这反映了哪一种非理性偏误答案:控制幻觉5.汽车广告里描述该车每公里省多少油,而不告知每升油能跑多少公里。
这是利用了消费者的哪种心理效应答案:框架效应6.成语“敝帚自珍”反映了什么心理偏好答案:禀赋效应7.关于前景理论中的价值函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答案:价值函数分为盈利和损失两个区域,盈利区域为凸函数,损失区域为凹函数8.对“股权溢价之谜”的行为金融学解释是答案:短视损失厌恶9.关于有效市场假说的解释,下列不正确的是答案: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价格可能是长期不正确的10.下列哪些研究证据或事实支持了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答案:大部分共同基金并不能获得超过市场基准收益的回报11.如果投资者偏好现金股利,则公司支付高股利可以答案:提高公司股票价格12.关于主动型投资策略与被动投资策略,下列描述错误的是答案:巴菲特是被动型投资策略的代表人物13.关于"羊群行为"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答案:羊群行为是一种完全非理性的行为,不具有降低成本或增加收益的作用14.下列不属于“赢者诅咒”的表现是答案:投资项目后出现亏损15.下列哪些因素导致经理人恶性增资现象?答案:损失厌恶16.有效市场假说成立需具备哪些前提假设答案:投资者都是理性的,能对证券做出合理的价值评估非理性投资者之间的交易是随机的,非理性策略相互抵消市场上的理性套利者能够消除非理性投资者产生的误定价17.对市场有效性的检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答案:检验相同资产的交易价格是否满足一价定律检验在无信息的条件下,资产价格是否发生异动检验在有信息的条件下,资产价格是否正确、及时的反应检验市场上是否存在超额收益18.对一价定律的基本内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答案:一价定律依赖于理性套利者的无风险与无成本的套利交易一价定律充分反映了有效市场的观点即资产的价格总是等于价值一价定律是指两个具有相同回报(即价值相同)的资产应该具有相同的价格19.下列哪个因素会影响公司的并购活动?答案:损失厌恶投资者情绪从众心理20.以下哪些属于违背一价定律的市场异象答案:AH股长期溢价母子公司谜团荷兰皇家石油和壳牌的股价21.判断下列哪些现象属于无信息的股价异动答案:川普当选,A股“川大智胜”出现异常上涨行情雾霾天气,股票市场普遍下跌领导人视察某上市公司,该公司股价立刻上涨22.AH同时两地上市的股票长期溢价的表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总体来讲,A股股价相对于H股股价长期溢价沪港通、深港通相继开通,市场分割局面的改善有利于溢价率的减小23.下列哪些反映了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答案:投资者以高于基金面值的价格购买新发行的基金基金折价率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当封闭式基金即将到期或转变为开放式基金时,其价格会向资产净值趋近24.关于博傻机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答案:博傻过程中物品的真实价值已经不再重要即使明白存在泡沫,投资者依旧会高价交易资产博傻过程总会出现更傻的人接手交易物品25.下列投资案例中,哪些属于资产价格对信息反应不足答案:某公司发布盈利公告,市场在随后的1个月内出现持续上涨现象上市公司喜欢在周末发布差的盈利公告26.关于新闻媒体在市场交易中的角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答案:媒体可能强化某一观点并进行乐观报道媒体可能通过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进行选择性报道媒体可能营造市场非理性繁荣或恐慌的氛围27.关于“反应不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答案:投资者被过去的凸显信息所锚定投资者对最新的信息视而不见28.下列哪些描述符合“过度反应”现象答案:引起了股价的超涨或超跌投资者过于重视最新的信息而轻视了以往的信息29.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产生的群体行为因素包括以下哪些正反馈机制从众心理博傻机制30.在投机性泡沫后期,市场会出现哪些现象从而引起泡沫破裂答案:投资者的投资者盲目相信资产价格会持续上涨,选择加杠杆购买资产投资者对资产价格的预期回报率远远高于实体经济的财富增长率不同资产之间的关联性不断增强,金融资产出现脆弱性市场普遍弥漫着乐观、狂热的情绪,实体经济虚拟化倾向严重31.基于有效市场理论,股票的价格已经反映所有市场可用的信息,因此不存在超额收益答案:正确32.预期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始终不变。
行为金融第一、二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1.拇指法则2.代表性启发法3.可得性启发法4.锚定与调整启发法5.启发式偏差6.赌徒谬误7.有效性幻觉8.关联幻觉9.框定依赖 10. 损失厌恶 11.后悔厌恶 12.心理账户 13.行为金融 14.心理学 15.个性 16.气质 17.性格 18.行为学 19.算法 20.启发法 21.黑天鹅事件 22.禀赋效应 23.处置效应 24.二问答题1 代表性偏差可能导致哪些错误?2 ?3 锚定可导致哪些偏差?4 在什么情况下,最有可能导致人们使用启发法?5 为什么依靠可得性进行预测可能会导致偏差?67 为什么理性是有限的?8.简述行为金融学发展历程。
三案例分析公司更名会导致价值的增长吗?有个成语叫“人如其名”,说的是一个人的本质往往和他的名字相关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名字会从某种程度上对这个人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使其朝暗示的这个方向演变。
那么,公司的名称是不是对公司的未来预期收益产生影响呢?公司改了名称是否意味着其内在价值发生了变化?20世纪90年代,网络股繁荣的时候,美国股票市场上出现了一个现象:许多公司将公司的名称改为互联网有关的名称。
他们是为了达到“司如其名”吗?这些公司新的名称为.com(例如 )或者为.net(例如),或者在新的名称中加入Internet这一词汇(例如 Internet Solutions for Business Inc.)。
有学者(谁?)对1998年6月-1999年8月间更改名称的95个公司更名后市值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他将这些公司按其业务与互联网的相关度分成四类:第一类为更名前后都为纯粹的互联网公司;第二类为更名之前该公司同互联网有一定的关系,更名能更准确地反映这种关系;第三类为公司将业务从与互联网没有关系的业务改为与互联网相关的业务;第四类为在更名前后,公司核心业务都与互联网没有关系。
以更名的时间为第0天,那么,更名前后不同时间区间内样本股票的累积超额收益率统计如下:公司更改名称后股票的累积超额收益率(CAR,%)从表中可以发现,更名以后,所有公司的市值都出现了变化。
金融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金融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题:货币政策理论货币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旨在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
下面是对货币政策理论的详细解答:1. 名义货币供应量(M)的组成包括现金(C)和存款(D)。
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如果中央银行出售政府债券,存款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如果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存款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2. 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水平变化的指标,它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和经济产出的增长率密切相关。
若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将上升;反之,通货膨胀率将下降。
3. 货币与经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费雪方程(MV = PY)来描述。
其中,M为货币供应量,V为货币速度,P为物价水平,Y为实际产出。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中央银行可以影响经济产出和通货膨胀率。
4.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调整等。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率指的是商业银行需按一定比例保留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利率调整则是通过调整短期利率或长期利率来引导经济走向。
第二题: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是指通过合理配置不同资产的比例和权重,以降低风险并提高收益的投资策略。
下面是对投资组合理论的详细解答:1. 投资组合的关键是在不同的资产之间寻求相关性较小或负相关的资产以降低系统风险。
相关性较小的资产可以互相抵消风险,从而提高组合的整体表现。
2. 投资者可以通过构建有效前沿曲线来选择最优投资组合。
有效前沿曲线代表了在给定风险水平下,可以获得的最大收益。
投资者可以在有效前沿曲线上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投资组合。
3. 马科维茨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该模型可以帮助投资者确定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CAPM模型认为,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市场风险有关,市场风险可以通过贝塔系数来度量。
金融经济学课后答案-给学生-2012

< U (1) =
1 2
> U (3) = −1.5。U (c) 不具有
1 不满足性。当 a = 0 时,U (c) = c 具有不满足性;当 a > 0 时,当 c ∈ [0, a ] 时 U (c)
3 (d) 假设这个市场中总共有 K 个参与者。每个参与者的禀赋是 1 单位的证券 1 和 2 单位的证券 2。这时的市场组合是什么?市场组合的支付向量是什么?市场组 合的总价值是多少? (e) 写出市场化支付的集合。 (f) 如果市场不允许卖空。市场化支付的集合是什么? (g) 现在引入新的证券 3,它的支付向量为 X3 = [0; 0; 1]。写出新的市场结构矩 阵。在这个市场结构下,市场化支付集合是什么? 解. (a) 这个经济的支付空间是 R3 ; 1 1 (b) 市场结构矩阵为 X = 1 2 = [X1 , X2 ]; 1 3 (c) 组合的支付向量为 θ1 X1 + θ2 X2 = [θ1 + θ2 ; θ1 + 2θ2 ; θ1 + 3θ2 ],组合的价格是 θ 1 S 1 + θ 2 S2 ; (d) 市 场 组 合 是 K 单 位 的 证 券 1 和 2K 单 位 的 证 券 2, 组 合 的 支 付 向 量 为 [3K ; 5K ; 7K ],组合的总价值是 KS1 + 2KS2 ; (e) 市场化的支付集合是 M = {Y ∈ R2 : Y = θ1 X1 + θ2 X2 , θ1 , θ2 ∈ R}; (f) 这时的市场化支付集合是 M+ = {Y ∈ R2 : Y = θ1 X1 + θ2 X2 , θ1 , θ2 ∈ R+ }; 1 1 0 (g) 新的市场结构矩阵为 X = 1 2 0 = [X1 , X2 , X3 ],此时的市场化支付集 1 3 1 3 合为 M = {Y ∈ R : Y = θ1 X1 + θ2 X2 + θ3 X3 , θ1 , θ2 , θ3 ∈ R}。 2.5 在练习 2.4 中定义的只存在证券 1 和 2 的经济中。考虑一个禀赋为 θ1 单位的证券 1 和 θ2 单位的证券 2 的参与者。写出他的预算集。 解. 参与者的预算集是 {C ∈ R3 + : C = α1 X1 + α2 X2 , 其中 α1 S1 + α2 S2 ≤ θ1 S1 + θ 2 S 2 }。 2.6 在上面的练习中引入练习 2.4 中定义的证券 3,它的价格为 S3 。这时,参与者的预 算集是什么(他在证券 3 上的禀赋为 0)?证明由证券 1、2、3 构成的预算集包含 仅由证券 1、2 构成的预算集。 解. 此时参与者的预算集就变成了 {C ∈ R3 + : C = α1 X1 + α2 X2 + α3 X3 , 其中 α1 S1 + α2 S2 + α3 S3 ≤ θ1 S1 + θ2 S2 + θ3 S3 }。 2.7* 考虑一个在 1 期只有一个可能状态的经济。(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不确定性。)参 与者 1 的 0 期禀赋为 100 而 1 期禀赋为 1,即他的禀赋向量为 [100; 1]。他的偏好可 金融经济学 c 王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 Differentiate the following terms/concepts:a.Prospect and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A prospect is a lottery or series of wealth outcomes, each of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a probability, whereas a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defines the likelihood of possible outcomes.b.Risk and uncertaintyRisk is measurable using probability, but uncertainty is not. Uncertainty is when probabilities can’t be assigned or the possible outcomes are unclear.c.Utility function and expected utilityA utility function, denoted as u( ), assigns numbers to possible outcomes so that preferred choices receive higher numbers. Utility can be thought of as the satisfaction received from a particular outcome.d.Risk aversion, risk seeking, and risk neutralityRisk aversion describes someone who prefers the expected value of a lottery to the lottery itself. Risk seeking describes someone who prefers a lottery to the expected value of a lottery. And risk neutrality describes someone whose utility of the expected value of a lottery is equal to the expected utility of the lottery.第二章2. A stock has a beta of 1.2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its returns is 25%. The market risk premium is 5% and the risk-free rate is 4%.a. What is the expected return for the stock?E(R) = .04 + 1.2(.05) = .10b. What are the expected retur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for a portfolio that is equally invested in the stock and the risk-free asset?E(R p) = .5(.10) +.5(.04) = .07, σp =(.5)(.25) = .125c. A financial analyst forecasts a return of 12% for the stock. Would you buy it? Why or why not?If you believe the source is very credible, buy it as it is expected to generate a positive abnormal(or excess) return.5. You are considering whether to invest in two stocks, Stock A and Stock B. Stock A has a beta of 1.15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its returns has been estimated to be 0.28. For Stock B, the beta is 0.84 and standard deviation is 0.48.a.Which stock is riskier?Stock A is riskier, though stock B has greater total risk.b.If the risk-free rate is 4% and the market risk premium is 8%, what is the expectedreturn for a portfolio that is composed of 60% A and 40% B?R p = .6(.132) + .4 (.1072) = .12208c.I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turns of A and B is 0.50, what is the standarddeviation for the portfolio that includes 60% A and 40% B?σp2 = (.6)2(.28)2 + (.4)2(.48)2+ 2*.5(.6)(.4)(.28)(.48) = 9.7%, σp = 31.2%第三章2. According to prospect theory, which is preferred?a. Prospect A or B?Decision (i). Choose between:A(0.80, $50, $0)and B(0.40, $100, $0)Prospect A is preferred due to risk aversion for gains. While both have the same expected change in wealth, A has less risk.b. Prospect C or D?Decision (ii). Choose between:C(0.00002, $500,000, $0) and D(0.00001, $1,000,000, $0)Prospect D, with more risk, is preferred due to the risk seeking that occurs when there are very low probabilities of positive payoffs.c. Are these choices consistent with expected utility theory? Why or why not?Violation of EU theory because preferences are inconsistent. The same sort of Allais paradox proof from chapter 1 can be used.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make the assumption of preference homogeneity, which means that if D is preferred to C, it will also be true that D* is preferred to C* where these are:C*:(0.00002, $50, $0) and D*: (0.00001, $100, $0)3. Consider a person with the following value function under prospect theory:v(w) = w.5when w > 0= -2(-w) .5when w < 0a. Is this individual loss-averse? Explain.This person is loss averse. Losses are felt twice as much as gains of equal magnitude.b. Assume that this individual weights values by probabilities, instead of using a prospect theory weighting functio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spects would be preferred?P1(.8, 1000, -800)P2(.7, 1200, -600)P3(.5, 2000, -1000)We calculate the value of each prospect:V(P1) = .8(31.62)+.2(-2)(28.27)= 13.982V(P2) = .7(34.64)+.3(-2)(24.49)= 9.55V(P3) = .5(44.72)+.5(-2)(31.62)= 9.265Therefore prospect P1 is preferred.4. Now consider a person with the following value function under prospect theory:v(z) = z.8when z ≥ 0= -3(-z).8when z < 0This individual has the following weighting function: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where we set =.65.a.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spects would he choose?PA(.001, -5000)PB(-5)Compare the value of each prospect:V(P A) = .983(0) + (-3)(910.28)(.011) = -30.15 (note use of weights)V(PB) = 3 * 1 * -3.62 = -10.87Therefore you would prefer B.b. Repeat the calculation but using probabilities instead of weights. Whatdoes this illustrate?V(P A) = .999 * 0 + 3 * .001 * -910.28 = -2.73 (note use of probability)V(PB) = 3 * 1 * -3.62 = -10.87Therefore you would prefer A. The reason for the switch is that risk seeking is maintained in the domain of losses (implying rejection of losses) if probabilities are used instead of weights.第五章1. Differentiate the following terms/concepts:a.Primacy and recency effectsA primacy effect is the tendency to rely on information that comes first when making an assessment, whereas a recency effect is the tendency to rely on the most recent information when making an assessment.b.Salience and availabilityThe salience of an event refers to how much it stands out relative to other events, whereas the availability refers to how easily the event is recalled from memory.c.Fast-and-frugal heuristics and bias-generating heuristicsFast and frugal heuristics require a minimum of time, knowledge and computation in order to make choices. Often they lead to very good choices. Sometimes however heuristics go astray and generate behavioral bias.d.Autonomic and cognitive heuristicsAutonomic heuristics are reflexive, autonomic, non-cognitive, and require low effort levels. Cognitive heuristics require more deliberation. Autonomic heuristics are appropriate when a very quick decision must be made or when the stakes are low, whereas cognitive heuristics are appropriate when the stakes are hig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