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污染危害讲解
第七章环境生物性污染与人体健康

食物又被另一食用者所吞食等方式传播。
环境与健康
第二节 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空气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指生物性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 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受染。 这一类生物性病原体主要是可以经空气传播的各 种细菌和病毒,如流感、流脑、猩红热、百日咳、 麻疹等。
Causing “mad cow disease”
7.禽流感
环境与健康
● 什是么禽流感?
是一种由家禽(鸟)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
流感病毒突变 时,随时可能 在人类中感染 和传播。
野生鸟类 家禽
肠道中携帶 病毒,但一 般不发病
造成一些家禽 (包括鸡、鸭、 火鸡)的严重疾 病和大量死亡
环境与健康
环境与健康
5. 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口腔粘膜斑 及全身皮肤斑丘疹。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 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 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 传播甚少见。
环境与健康
4. 百日咳(婴幼儿常见)
由百日咳杆菌是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较长,可达数周甚至3个 月左右。易有窒息、肺炎、脑病等并发症,病死率高。
传播途径:咳嗽时病原菌随飞沫传播,由于该菌在体外生 存力弱,间接传播可能性小。
流行特征:多见于寒带及温带,冬、春两季高发。在幼儿 园等集体机构、居住条件差的地区可发生局部流行。
物对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
第七章__环境生物性污染

饮水或食物微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炭疽
是由炭疽杆菌(Bacillus authracis)引起 的传染性疾病。该病是牛、马、羊等动物 传染病,但偶尔也可传染给从事皮革、畜 牧工作的人员。
炭疽病以皮肤型多见。病症为身体外 露部位出现小丘疹,继之形成水泡,破溃 及坏死,最后形成黑色焦痂。同时可有全 身不适、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可并 发脑脊髓膜炎及败血症,因此,如不及时 治疗则有生命危险。有效的治疗是应用大 剂量青霉素。预防更不可忽视,重要的是 严格控制有病的牲畜及其产品,其次是有 关的职业人员注射炭疽疫苗。
饮水或食物微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疯牛病
饮水或食物微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疯牛病 医学上称疯牛病为牛脑海绵状病,简称BSE。1985年4月,医
学家们在英国首先发现了一种新病,专家们对 这一世界始发病例 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于1986年11月将该病定名为BSE,首次 在英国报刊上报道。10年来,这种病迅速蔓延,英国每年有成千 上万头 牛患这种神经错乱、痴呆、不久死亡的病。此外,这种病 还波及世界其他国家,如法国、爱尔兰、加拿大、丹麦、葡萄牙、 瑞士、阿曼和德国。
饮水或食物微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饮水或食物微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
生物性污染教案范文

生物性污染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性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2. 使学生掌握生物性污染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生物性污染的定义和来源2. 生物性污染的危害3. 生物性污染的控制和预防措施4. 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性污染的定义、来源、危害以及控制和预防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性污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性污染的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控制和预防生物性污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反思启发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2. 投影仪或白板3. 生物性污染案例资料4. 小组讨论记录表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生物性污染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性污染的定义、来源、危害以及控制和预防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生物性污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性污染的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控制和预防生物性污染,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5. 分享与总结: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生物性污染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6. 反思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生物性污染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
8.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作业收集,评估学生对生物性污染概念、危害和预防措施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解决方案和分享讨论成果的表达能力。
4.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研究不同类型的生物性污染,如农业、医疗和工业生物性污染,分析其特点和防治方法。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和危害

蜡样芽孢杆菌分布范围广,感染路径多,感染剂 量106 ~ 108 cfu /g。
肉毒梭菌为腐生性菌,不能在消化道内生长繁殖, 即使进入也随粪便排出。
中毒机制:产生肉毒毒素(一种神经毒素)。 神经毒素阻止神经末梢乙酰胆碱释放,引起神经 功能障碍,肌肉麻痹。 神经毒素是目前已知化学、生物毒物中毒性最强 的一种,对人致死量为10-9 mg /kg体重,毒性比氰化 钾大一万倍。
7、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俗称大肠杆 菌。
3、细菌性食物中毒分类 据作用机理分: 感染型; 毒素型; 混合型 (1)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菌随同食物进入肠道,在肠道内大量繁殖, 引起的食物中毒。其作用机理: ①有些靠其侵袭力附于肠粘膜及粘膜上层,引起 肠粘膜充血、水肿、渗出等炎症病理变化过程。 ②有些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升高。 ③有些引起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④有些通过淋巴进入血液系统,引起全身感染。
9、李斯特菌(Listeria) 李斯特菌属共有8个种,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 m过长的乳、肉制品,最为多见。 感染剂量不详,中毒机制混合型,偏重于侵袭 型。
10、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4)沙门菌食物中毒安全防范措施 ①防止食品被污染; ②控制食品中菌体繁殖,如低温贮存等; ③彻底杀灭食品中病原菌,如加热、辐照等。
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范围广,感染剂量为需105
cfu /g细菌产生的毒素,即1.0 mg毒素。 中毒机制:毒素型中毒(肠毒素)。 防范措施:同沙门菌食物中毒。
(2)毒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 能产生毒素的细菌污染食物后,在食品中生长繁 殖并产生毒素,毒素随同食品进入人体而引起的食物 中毒。 此类中毒的食品,虽经加热等方式杀菌,但毒素 不能被高温破坏,仍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这类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菌、 椰毒假单胞菌、霍乱弧菌等 。
生物多样性知识: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与应对策略

生物多样性知识: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与应对策略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基因和生态系统等。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以及应对策略。
一、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1.水污染:水污染包括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的影响,从而破坏了许多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其中,含有有毒物质的海洋、湖泊和河流的水体是最具威胁性的。
2.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了不利影响。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物质分布不均,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恶劣,从而影响了它们的生存环境,破坏了它们适宜的生态环境。
3.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重金属、辐射等因素。
这些物质可以堆积在食物链中,进而影响到各种生物的大量繁殖和健康。
4.光污染:光污染实际上是一种造成生态灾难的侵害行为。
这种污染会影响动物的作息习惯和生长过程,进而导致一系列生态系统的扰动。
例如,在生物之间的能量转换和作息习惯中,夜间的黑暗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夜间人造光线的持续存在会抑制动植物生长。
5.噪声污染:噪声污染是对活动空间、求偶和交流的严重干扰。
高声音会影响动物的听觉系统和认知水平,从而影响它们的适应能力和生长水平。
二、应对策略1.减少化学物质排放: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和排放,例如,选择绿色环保的清洁用品、化妆品和日用品等。
2.采取环保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和环保的措施,如绿色能源的使用、回收与利用废物等。
3.加强管理控制:建立严格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监管机制,督促企业和居民遵守环境保护法规,禁用可能对生命造成危害的物质。
4.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种植和养殖方法中的生态学原理应用,可以减少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保护农田生态。
5.增加教育宣传:加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节 生物性污染与生物净化.ppt

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
生物净化是指利用某些生物来结合钝化和
分解转化环境中的污染物。
结合钝化
通过生物体结合、固定进入到体内的污染物, 使之变成安全、低毒的结合态生物净化方式。
分解转化
是指进入原生质体的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有关酶 的作用下,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等作用,逐步代 谢为毒性较低或完全无毒性物质的生物净化方式。
大气污染的生物净化
泡桐
朱槿
夹竹桃 大叶黄杨
植物对大气污染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 三个方面:
一是一定浓度范围内吸收环境中的有害气体 二是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于放射性物质
三是有些植物的叶片能分泌类似抗生素样的物 质,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
土壤污染的生物净化
降解 分解
微生物
受污染的土壤
污染物质
重金属、农药等
学习目标:
识别生物性污染 概述生物进化的原理核方法
日常生物中的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主要是指一些生物如各
种病原体及其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 对水体、大气、土壤和食品等造成的 污染。
污染物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植物花粉、尘
螨及动物身上脱落的毛发和皮屑等。
积极思维
室内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分析:
1、如何预防室内的生物性污染? 2、提出改善教室内生物性污染的具 体方法。
生物性污染物的危害
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大 量繁殖引起的
流行感冒病毒
霍乱弧菌
过敏性疾病
动物皮毛、尘螨、植物花粉等能引起过 敏性鼻炎、肺炎、哮喘等过敏反应。
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 泌毒素会引起腹泻
金黄色葡萄球菌
水体污染的生物净化
水生植物能吸收重金属离子等物质,增加溶氧, 抑制蓝藻生长、防止水华爆发的作用。 凤眼莲
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

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明显。
其中,污染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除了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生物性污染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
一、什么是生物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指那些与生物体有关的微生物、细胞以及其代谢产物等,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体产生危害的污染物质。
常见的生物性污染有霉菌、细菌、病毒等。
这些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生活中的废水、废气、废弃物以及家具、家居装饰等。
二、生物性污染的危害生物性污染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体的危害非常大。
首先,它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的爆发。
比如,霉菌可以引起鼻炎、哮喘、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病毒可以引起流感、肺炎等疾病。
其次,生物性污染还可能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其健康。
比如,苯酚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痕量氯会抑制人体免疫功能,降低身体免疫力。
三、生物性污染的防治为了防止生物性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卫生管理在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防止霉菌滋生。
在场所潮湿的情况下,可选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
此外,要经常清洗床上用品、毛巾等物品,避免细菌孳生。
2. 合理装修选用装饰材料时,要选择无毒、环保的材料;室内装修应尽量减少有机化学物质的使用;家居布置应该简单、整洁,以减少灰尘的滋生。
3. 做好垃圾处理要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避免有机物和无机物混杂,从而降低垃圾滋生生物性污染的可能性。
4. 做好环境监测在生活和工作场所进行环境监测,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总之,生物性污染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体的危害非常大,我们应该做好防治工作。
通过加强卫生管理、合理装修、做好垃圾处理和环境监测等措施,才能降低生物性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食品生物性污染与危害

什么是生物性污染
A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以其他生物如螨虫类的污染。
生物性污染除了生物本身在污染食品中的繁殖,有的同时产生代谢产物(毒素)的污染。
食品的细菌污染
食品的细菌性污染及其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是影响食品安全最主要的食源性疾病。
污染食品的细菌,根据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的大小可分为:致病菌:如致病性细菌、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等;条件致病菌:通常条件下不致病,只在一定条件下才致病,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非致病菌。
食品中细菌污染的来源:原料污染:如动物生前感染及宰后污染,用污染的水冲洗原料;产、贮、运、销过程中污染;从业人员污染:生产者的手和外套都会沾染细菌,肠道细菌可通过鼻孔、口腔和皮肤污染食品。
烹调加工过程污染。
真菌是微生物中的高级生物
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种类繁多,大多数种类对人体无害,只有少数真菌污染食品并产生毒素,食入后可引起中毒。
目前已知的真菌毒素约有200种。
比较重要的是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展青霉素、黄绿青霉素及黄变米毒素等。
特别是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最广泛危害最大。
24 ~ 30℃、相对湿度80% ~ 90%是真菌最适合的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藻类毒素污染危害
赤潮、水华的形成 当藻类正常繁殖时是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但是伴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人们把越来越多的富含氮、 磷等营养元素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等不加任何处理, 肆无忌惮的向江河湖海排放。藻类的繁殖力和适应性 均很强,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藻类常于夏
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
第一部分:生物性病原体的危害
让我们从源头说起
吃? 喝? 玩? 乐?
接触方式及途径: ①食物用水和饮用水 ②洗涤用水 ③娱乐活动用水 ④劳动活动用水
第一部分:生物性病原体的危害
举个例子
• 食物用水和运用水
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甲型肝炎病毒
• 洗涤用水及娱乐活动用水
蓝氏贾第鞭毛虫、沙眼衣原体
• 劳动活动用水
(3)毒作用机制
① 肝脏毒性
肝脏是MC主要的靶器官。主要作用肝细胞和 肝巨噬细胞,造成急性或慢性的肝脏损害,发生急 性或慢性中毒。组织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肝脏大面 积出血、坏死、肿胀、瘀血、肝细胞结构破坏。还 可以通过改变基因表达引发癌变
第二部分:藻类毒素污染危害 图:肝脏毒性的作用机制
MC
进入肝细胞 进入巨噬细胞
赤潮:赤潮(red tide)是海洋中某些微小(2-20微米)
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更小的细菌,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爆 发性繁殖或突然性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 但近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类毒素污染危害
藻类污染危害 (2)破坏水体生态环境
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第一部分:生物性病原体的危害 1988年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甲肝大流行,打乱了上 海这座大都市的正常生活。空前拥挤的医院门诊,摆满病
床的工厂仓库,甚至是旅馆和学校教室,还有街头关于疫
情蔓延的传闻和流言……这场疫病流行,整整持续了2个 月,甲肝感染者超过35万人,死亡31人。
之后人们才慢慢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原来,邻近上海
↓
抑制丝氨酸蛋白磷酸酶(PP1) 抑制苏氨酸蛋白磷酸酶(PP2)
改变 基因 的调 控和 表达
↓
增加蛋白激酶的活性 引起蛋白质的过磷酸化
细胞信号 放大效应
诱导肿瘤坏死因子 和白细胞介素
肝细胞损伤
肝癌
引起肝脏 损伤、炎症、坏死
第二部分:藻类毒素污染危害
② 肾毒性 除肝脏外,MC的另一个蓄积器官是肾脏。微 囊藻毒素可在肾脏中蓄积,引发慢性中毒。
恶性循环!
大量水生生物死亡
第二部分:藻类毒素污染危害
藻类污染危害
(3)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降低饮水安全性 (5)产生藻类毒素
第二部分:藻类毒素污染危害
藻类毒素种类及理化性质
(1)种类
铜绿微囊藻产生的 微囊藻毒素(MC) 蓝绿藻 泡沫节球藻产生的 节球藻毒素 MC-LR MC-RR MC-YR
第二部分:藻类毒素污染危害
藻类过多产生的的危害 据报道,许多国家的近海水域和内陆湖泊均 有过许多次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1998年太湖流域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465亿元,占当年流域GDP的51 .9%。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 示,2008年5~8月,黄海海域暴发的浒苔灾害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13.22亿元,2009年发生的浒苔 灾害对山东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41亿元。
第二部分:藻类毒素污染危害
(5) 治理思路
①发生前
通过控制污水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加大宣传力 度等方式,从根源上防止水中藻类的大量繁殖;
②发生时
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控制和降解,尽可 能的减少其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③发生后
被污染水资源的控制和处理、政府部门总结防治 经验等。
的江苏启东是甲肝高发区,在1983年,上海市居民曾有4 万余人在食用毛蚶后患上甲肝。此后,政府职能部门下禁 令不准启东毛蚶入市。而1987年年底,因启东毛蚶大丰 收,大量进入上海菜场,市水产局、食监所等都未能挡住。 事后有专业队伍提供信息说启东近海水域毛蚶积淀达到一 米之厚,而那里却长期受到粪便污染。
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藻类爆发,被称为
“绿潮”
第二部分:藻类毒素污染危害
藻类污染危害
(1)影响水的感官性状 颜色改变 味道改变
第二部分:藻类毒素污染危害
对比:赤潮和水华 水华: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 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 蓝细菌)、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繁 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异常现象。
第二部分:藻类毒素污染危害
第二部分:藻类毒素污染危害
(2)理化特性
①易溶于水, 不易沉淀或被吸附于悬浮颗粒物中。 ②可被紫外线光解或发生化学反应而丧失毒性。 ③具有热稳定性,加热煮沸不致丧失毒性
④耐受性强,在已消毒的水中可保持稳定12天
↓
hěn nán bèi qīng chú
很
难
被
清
除
第二部分:藻类毒素污染危害
钩端螺旋体
第二部分:藻类毒素污染危害
第二部分:藻类毒素污染危害
藻类是水环境中的初级生产者,对维持水环境
的生态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通过光合作用为水中的生物提供氧气 2、分解生物代谢产物及环境中的有机物质,成为 水的清洁工 3、含有丰富的营养,可作为水生生物的良好饲料 和供人食用的健康食品
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第一部分:生物性病原体的危害
第一部分:生物性病原体的危害
水体最常见的病原体 (1)致病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等。
(2)病毒: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人类轮状病毒、
柯萨奇病毒及腺病毒等。 (3)寄生虫:溶组织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 兰氏贾第鞭毛虫及血吸虫等。 (4)其他:沙眼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
③ 肠毒性 微囊藻毒素能引起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造 成急性中毒 ④皮肤毒性
引起皮肤炎,过敏等
第二部分:藻类毒素污染危害
(4)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① 急性中毒
短时间接触或引用大量含有MC的水,会引起 皮肤、眼睛过敏,发烧, 及急性肠胃炎。 ②慢性危害 主要是造成慢性肝肾损害和肝癌诱发 ③间接性危害 通过改变环境及通过对环境中的动植物造成危 害来间接影响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