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docx

合集下载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拓宽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1.1 地理位置与气候1.2 传统节日与习俗1.3 特色美食与手工艺2. 第八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历史名人故事2.2 民间传说与神话2.3 地方艺术与建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地方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讲解法、观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

五、教学课时本章共计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一课时:我们的家乡(1)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色美食与手工艺。

第二课时:我们的家乡(2)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3. 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节日习俗。

第三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故事。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历史名人。

第四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民间传说与神话。

3. 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民间传说与神话。

六、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1.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5 地方经济发展与变化2. 第九章:家乡的风土人情2.1 民俗活动与传统2.2 民间艺术与体育2.3 礼仪习惯与道德观念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

初中地方二教案

初中地方二教案

初中地方二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材:《地方课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自然风光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家乡自然风光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学难点:1. 家乡自然风光的形成原因。

2. 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水、湖泊、植被等。

2. 提问:你们知道家乡的自然风光有哪些特点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家乡自然风光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家乡自然风光的欣赏方法和建议。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1. 布置课后调查任务:了解家乡自然风光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

2. 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前提交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一、成果展示1. 让学生展示课后调查报告,分享了解家乡自然风光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

2. 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家乡自然风光的保护措施。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自然风光,如山水、湖泊、植被等。

2. 要求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家乡自然风光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四、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谈谈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认识和感受。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乡自然风光的保护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自然风光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调查、访问、参观等。

3. 学生对家乡自然风光的保护意识的提高。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著名景点等。

2. 家乡的人文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著名人物、传统文化等。

3. 家乡的特色产业:介绍家乡的主要经济作物、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

4. 家乡的环境保护: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活。

5. 家乡的文化传承: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特色产业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著名景点、特色产业等,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对家乡特色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课时:本课程共安排10 课时,每课时40 分钟。

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每个章节的课时,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感受家乡的特色。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家乡的自然风光:通过图片展示、视频介绍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动植物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历史: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

3. 家乡的特色产业:邀请当地特色产业的从业者来校讲座,让学生了解家乡产业的发展和特点。

4. 家乡的环境保护: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环境问题。

小学二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二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课今日我当家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感受当家的不容易,父母的艰辛。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家务活,培养自理能力。

3、明白做好一件事不仅要有一定的技能,还要学会合理安排。

二、活动准备1、了解父母一天家中事务的大致安排。

2、订一个一天事务安排表。

三、活动过程1、谈话姨庑∨笥眩慵依锸撬奔业模课裁矗?、讨论以下问题并小组讨论、汇报、归纳。

a 当这个家一天必须做那些事?b要做好这些事必须有那些技能?3、指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当好家。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4、当家问题巧解答。

a根据父母所给的金额,如何安排一天的膳食?要考虑一日三餐,还要考虑米油盐菜等,要考虑营养和每个人的口味b如何采购一天的蔬菜、食品?如何考虑营养的搭配。

C如何安排一天的事务比较合理?D 怎样安排搞卫生和洗衣服的时间?5、模拟实践,学习当家每个人设想一天的工作安。

排,然后派代表模拟一天的工作,评选谁的安排最合理。

6、课外延伸,拓展实践。

把自己的安排表给家长看,让家长帮着再修改,准备当一天星期天家长。

将自己一天家长的体验写成日记和家长先进行交流。

7、活动评价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懂得家长的辛苦,只有更爱父母、更努力学习,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第二课我会洗脸洗手一、活动目标1、认识病菌对人体的危害,感受到清洗手和脸的重要性。

2、学会正确洗脸、洗手的方法。

3、体验自我服务的快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洗手液、小毛巾、脸盆、图片、儿歌三、活动课时2 课时四、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师:对了,这就是我们的手,它能帮助我们做许多的事。

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每时每刻都要碰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沾上许多的细菌。

瞧,这就是我们手上沾的细菌。

教师出示图片。

(二)观看图片,明白危害。

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洗手的重要性。

据统计,人体皮肤平均每平方厘米约有一万个微生物,尤其以皮肤褶皱处及指尖上为多。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资源4. 家乡的生态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2. 难点:家乡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

2.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分析其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3. 分析家乡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态优势和劣势。

4. 讨论家乡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背景2. 家乡的历史人物3. 家乡的历史事件4. 家乡的文化传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的历史文化特点2. 难点:家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四、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家乡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分析其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3. 介绍家乡的历史人物,评价其对家乡的贡献。

4. 分析家乡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变迁。

5. 讨论家乡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章:家乡的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提高学生的经济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方案

第二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方案

第二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方案第二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方案1指导思想:根据地方课的教学特点,以《新课程标准》和《临沂市小学常规教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

在教学中,结合本校教学实际,用本地或身边的地理概况、发展变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了解自我家乡,更热爱自我的家乡。

教学资料:一、地方课要求;二、白旄镇周边的概况。

学情分析: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接触面少、知识有限、年龄小等多方面原因,学生对家乡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特产等情景明白得甚少。

教学目标:经过本学期的地对方课教学,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有关知识。

异常是对家乡的风土人情的掌握,会让同学们感到我们的家乡美丽富饶,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措施:1、用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忙学生理解。

2、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操。

3、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多读书看报,阅读本该学科的专业杂志,不断提高本学科的知识应对本事。

同时还要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多种多样的体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愉快中展开学习活动。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外活动等资源,帮忙学生拓宽和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为学生获取多种信息和多方知识提前收集信息做好准备。

绝不打无准备的仗。

第二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方案2本年级地方课程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三部分内容,教学时按进度兼周进行。

教材具体分析如下:(一)传统文化: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安全教育:本套教材以安全知识为主,让学生学习了解生活中有关安全的常识。

二级地方课程教案.docx

二级地方课程教案.docx

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下册地方教案执教老师:黄保群执教班级:二( 1、2、3)班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1.有趣的游戏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互相交流,学习询问。

3.养成“大胆” ,“大方” ,“大声”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

教学设计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1.教师带孩子们玩下列游戏:老鹰抓小鸡、丢手绢、贴鼻子。

2.回家和爸爸妈妈多做一些其他有趣的游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问:同学们,电视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根据小朋友的回答一一板书游戏的名称。

你们会玩这些游戏吗二、重放“贴鼻子”的镜头,请学生仔细观察,看谁能说说这个游戏怎么做呢指名学生回答,可以说自己刚才看到的,也可以说平时自己怎么玩的。

三、重放“老鹰抓小鸡”的录像,提问:1、“老鹰捉小鸡” 有趣吗,怎样有趣谁能说一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游戏的趣味。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游戏怎么有趣,对自己不熟悉的游戏也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

再推选代表把一个最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全班。

3、老师今天也要教小朋友们一个新游戏,名字叫做“棒子、棒子、鸡”。

在这个游戏里,老师喊一个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其他小朋友一定要认真看,认真学习怎么玩哦!(规则:棒子赢老虎,老虎赢鸡,鸡赢虫,虫赢棒子)4、谁能说说怎么玩呢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观察,5、两个人一组玩这个游戏,记得要有礼貌呀!(课前安排好搭档,要求使用礼貌用语。

)6、小结:今天我们玩得开心吗以后我们也要象今天一样养成良好习惯 ,即" 三大 "( 大胆 ,大方 , 大声地说普通话 )。

7、若时间充裕可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可以继续询问,再评选出最有趣的几个游戏在课下做一做。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自然美景。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环境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名人故事、民间传说等。

2. 通过讲述、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家乡的人文氛围。

第三课时:家乡的特色文化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艺术、民俗活动、特色美食等。

2. 通过实地考察、动手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第四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保护措施、发展现状、未来规划等。

2. 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使学生提出保护家乡、促进发展的建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展示、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设置小组讨论、动手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的思考深度和提出的建议。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体资源,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色文化等。

2. 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氛围。

3. 教材、参考书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

2. 讲述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让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有全面的了解。

3. 组织学生讨论家乡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环境1. 引入新课:讲述家乡的历史沿革,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校本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校本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手工制作课。

通过捏橡皮泥、贴画、小玩具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勇于探索实践的良好品质。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并学会主动交流、合作分享、实践创新。

3.学习和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动手中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任务:充分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活动化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目标,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捏橡皮泥、贴画、小玩具制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人、小组、班级活动方式,组织好校本课程的实施。

三、教学措施1.多种形式培养兴趣,生动活泼发掘潜能。

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科技含量,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学生特点适当补充一些科普新知识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时间以发挥创作空间。

3.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一个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对学生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而且积极的评价,激励新的创新火花的迸发。

5.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教学评价与检测注重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又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更要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在检测方面以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动手、思维、创新、学具准备、制作成果为考评。

二年级下册校本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内容课时1——21、今日我当家1—34—5.—6—7—8—9—10—11—1213—1415—16—17—2、我会洗脸洗手23、整理衣柜14、整理床铺15、整理玩具16、收拾餐具17、学会撑伞18、修理桌椅19、我当小小值日生110、我当安全检查员1、流鼻血了怎么办212、火场逃生3期末测试2第一课今日我当家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感受当家的不容易,父母的艰辛。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家务活,培养自理能力。

3、明白做好一件事不仅要有一定的技能,还要学会合理安排。

二、活动准备1、了解父母一天家中事务的大致安排。

2、订一个一天事务安排表。

三、活动过程1、谈话揭题小朋友,你家里是谁当家的为什么2、讨论以下问题并小组讨论、汇报、归纳。

a当这个家一天必须做那些事b要做好这些事必须有那些技能3、指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当好家。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4、当家问题巧解答。

a 根据父母所给的金额,如何安排一天的膳食(要考虑一日三餐,还要考虑米油盐菜等,要考虑营养和每个人的口味 )b如何采购一天的蔬菜、食品如何考虑营养的搭配。

C如何安排一天的事务比较合理D怎样安排搞卫生和洗衣服的时间5、模拟实践,学习当家, 每个人设想一天的工作安。

排,然后派代表模拟一天的工作,评选谁的安排最合理。

6、课外延伸,拓展实践。

把自己的安排表给家长看,让家长帮着再修改,准备当一天星期天家长。

将自己一天家长的体验写成日记和家长先进行交流。

7、活动评价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懂得家长的辛苦,只有更爱父母、更努力学习,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第二课我会洗脸洗手活动目标1、认识病菌对人体的危害,感受到清洗手和脸的重要性。

2、学会正确洗脸、洗手的方法。

3、体验自我服务的快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洗手液、小毛巾、脸盆、图片、儿歌活动课时 2 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师:对了,这就是我们的手,它能帮助我们做许多的事。

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每时每刻都要碰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沾上许多的细菌。

瞧,这就是我们手上沾的细菌。

教师出示图片。

(二)观看图片,明白危害。

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洗手的重要性。

据统计,人体皮肤平均每平方厘米约有一万个微生物,尤其以皮肤褶皱处及指尖上为多。

手部皮肤上的细菌,除寄生于皮肤表面外,还存在于皮肤的汗腺、毛囊、皮脂腺内,人在1小时内至少会有 3 次用手去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嘴等部位。

一些常见的疾病如面部皮肤感染、感冒、肠道细菌感染等,都有可能通过“手---口”途径进行传播。

因此,饭前便后、接触传染病人或抚摸过宠物后,洗手是必须的一道“工序”。

第二课时(一)小组讨论,学习洗手。

1、相互交流:平时都是怎么洗手的2、学习《洗手歌》。

你们的洗手方法科学吗让我们来念一首儿歌,看看儿歌里说的洗手方法与你的洗手方法有什么不同洗手歌卷起两个小袖口,轻轻拧开水龙头,我把小手伸出来,洗洗我的一双手。

洗手心、洗手背,再搓一搓手指头,两手一起冲冲水,肥皂泡泡不见了。

洗完手,先别走,对着水池甩甩手,摘下毛巾擦干净,一点儿没湿衣袖口。

3、说说儿歌里的洗手方法和自己的方法有什么不同4、小组合作讨论:到底该怎么洗手呢什么时候应该洗手呢5、齐念儿歌,边念边做动作。

(二)实践操作,加以巩固。

1、组织洗手比赛,看看谁洗得最好。

分组比赛,其他小朋友当评委。

2、评选“洗手冠军”。

第三课整理衣柜一.活动目的1.掌握整理衣柜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的家务劳动能力。

2.指导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感受劳动的快乐。

3.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1.活动前,了解、调查学生在家的家务劳动情况。

2.上网查找资料:如何让衣柜更整洁、使用更方便。

三.活动过程1.谈话揭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整理过衣柜,你是怎么整理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理衣柜。

2.出示课题(1、整理衣柜)3.说说为什么要整理衣柜(为了让衣柜更整洁、找衣服更方便。

)4.你是如何整理衣柜的小组合作讨论。

5.指名回答。

根据回答板书。

板书:拿出来——擦干净—— -—叠衣服— -分类放——防虫蛀。

6.说说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7、你在整理时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提示:分类摆放可以按季节分,可以按人分,可以按上衣、下衣分,还可以按内衣、外衣分。

9、学生,教指。

模:教把一堆各色各的衣服放在一起,然后分小学生整理好,放在指定的柜子里。

10、料展示,分。

五.活价表参加人()所用()1.平常你是否常自己整理衣柜()2.整理衣柜遇到困你是如何待的()(1)教家(2)自己筋,想法解决。

(3)放弃注:做得好的打三心,比好的打两星,一般的打一星。

第四课整理床铺一、活目1、指学生学会叠被子的方法。

2、引学生养成保持床美整的。

3、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二、活准1、小被子、枕、床。

2、片。

3、察父母整理床。

4、系好践基地幼儿园。

三、活四、活程(一)看揭趣、入新。

1、出示“床”片:是什么你知道床有什么作用(休息、睡、放西⋯⋯)2、片(整不一的三片):j你喜哪床什么k整的床人的感。

(二)示范讲解,明确步骤。

1、说说自己父母(或自己)平时怎么整理床铺的2、分小组讨论、交流整理的步骤。

3、各小组派代表介绍整理步骤,教师小结。

j掀开被子透气。

k 叠被子( a、铺平被子 b、两边沿往里折成长条形,C、两头往里折成四方块。

)l清理床单上的细小垃圾。

m铺平床单。

n放好被子和枕头。

(重点讲清楚叠被子的方法)。

4、教师示范整理、巩固方法。

5、自理能力好、中、差学生各一名,上台示范整理床铺,然后评价、交流。

(见教参)(三)实践练习,总结评价。

1、带领学生到幼儿园练习叠被子。

j同桌一起试着叠四方形的被子。

k能干的同学叠花样被子。

l评比,选出“小巧手” 。

2、谈感受:整理过程中,觉得整理床铺要注意什么j不要一起床就叠被子,应先通通气。

k要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床铺。

l请理掉床上的细小垃圾(头发、皮屑等)m床单平整,被子、枕头放到合适位置,做到整齐、美观。

3、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叠被子和整理床铺,以后,要自己的床铺自己整理,自己的事自己做,做个爱整洁,爱劳动的好孩子。

第五课整理玩具一、活动目标1、了解物品的分类,并会进行分类整理。

初步掌握整理玩具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则(分类、整洁、美观)。

2、养成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的好习惯。

增强孩子行动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二、活动准备1、课前了解学生在家里是否会自己整理玩具的情况。

2、建议家长配合学校做好以下工作:①家长可以为孩子的玩具和物品准备一个专门放置的地方,让孩子知道这些东西各有各的“家”,每次玩好用好都要送回“家”去。

②要让孩子意识到收拾玩具是自己的事,父母只是帮忙而已。

③要尽可能地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孩子参与收拾整理,并坚持不懈不断强化,最后形成习惯。

④整理玩具的评价表格,课内发给学生,在上完本课两周后请学生和家长实事求是地完成评分工作,并请学生交给老师。

三、活动课时2课时四、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讲故事《玩具的对话》,激发学生兴趣。

二、畅谈问题,引入新课:1、讨论平平会怎么想他应该怎么做2、板书:整理玩具3、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来整理玩具呢三、探索讨论,总结方法:1、我来帮平平:课件出示“许多玩具乱七八糟地放在地上的画面”,让学生上来整理玩具。

①小组讨论:“怎样整理玩具”。

②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汇报方案。

2、评选最佳方案,并归纳总结整理玩具的方法。

先把玩具分分类。

再把玩具分类放在相应的地方。

接着把玩具摆摆齐。

注:当发现玩具有损坏或很脏时,自己要想办法修或把玩具清洗干净。

3、生一起把整理玩具的方法编成儿歌的形式:玩具玩具我爱你,玩具玩具我爱你,天天跟我做游戏,轻轻拿,轻轻放,脏了给你洗一洗。

四、创设情境,实际操作:情景:游戏大家玩游戏 1、“采蘑菇”:教师把学生带来的许多玩具散乱的放在教室里,请学生把它们当蘑菇采进相应的篮子里。

(进行玩具分类练习)。

游戏 2:送玩具回家学生分组做游戏。

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玩具都放在一起。

在组长的带领下一齐把玩具送回它们各自的家。

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放五、拓展练习,课外结合1、平时在家里你的玩具是怎样整理的2、教师小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的小手就会越来越灵巧。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也需要经常整理,整理时也要运用今天整理的方法,要摆放整齐,分类清楚,取拿东西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