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知识点归纳定稿版

合集下载

集合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集合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集合的全部知识点总结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集合的相关概念、运算、性质以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由确定的元素组成的整体,没有重复元素,顺序不重要。

2. 元素和集合的关系:元素是集合的组成部分,用于描述集合的特征。

3. 表示方法:- 列举法:将集合的所有元素逐个列举出来。

- 描述法:通过一定的特征或条件来描述集合。

4. 空集和全集:- 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 全集:包含所有元素的集合,用符号U表示。

二、集合的运算1. 交集:两个集合中具有相同元素的部分构成的新集合,用符号∩表示。

2. 并集: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组成的新集合,用符号∪表示。

3. 差集:一个集合中去掉与另一个集合共有元素后的新集合,用符号-表示。

4. 互补集:在全集中与某个集合没有交集的元素所构成的新集合,用符号A'表示。

5. 笛卡尔积:由两个集合的所有有序对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三、集合的性质1. 包含关系:集合A包含于集合B,表示为A⊆B,当且仅当A的每个元素都是B的元素。

2. 相等关系:如果两个集合A和B互相包含,即A⊆B且B⊆A,则称A和B相等,表示为A=B。

3. 幂集: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所构成的集合,用符号P(A)表示。

4. 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集合的交换律、结合律与数的运算性质类似,具有相似的性质。

四、集合的应用1. 概率论与统计学:集合论为概率论和统计学提供了重要的数学基础,通过对事件的集合进行分析与运算。

2. 数据库管理系统:集合运算在数据库查询和数据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用于筛选、合并和处理数据。

3. 逻辑学与集合论关系:集合论与逻辑学相辅相成,通过集合的运算和逻辑连接词(与、或、非)进行逻辑推理。

4. 集合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集合的性质和运算方式在数学证明中经常被使用,可以简化证明过程。

总结:集合是数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它具有基本的定义、运算和性质。

集合主要知识点总结

集合主要知识点总结

集合主要知识点总结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1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由若干个元素组成的整体,这些元素可以是任意的事物或对象。

集合用大括号{}表示,其中的元素用逗号分隔。

例如,集合A = {1, 2, 3, 4, 5},表示集合A由1,2,3,4,5这五个元素组成。

1.2 集合的性质- 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先后顺序。

- 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不重复。

- 集合可以是有限集合,也可以是无限集合。

二、集合的运算2.1 并集定义:设A和B是两个集合,它们的并集记为A∪B,表示A和B中所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记法:A∪B = {x | x∈A或x∈B}例如,A = {1, 2, 3},B = {3, 4, 5},则A∪B = {1, 2, 3, 4, 5}。

2.2 交集定义:设A和B是两个集合,它们的交集记为A∩B,表示A和B中公共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记法:A∩B = {x | x∈A且x∈B}例如,A = {1, 2, 3},B = {3, 4, 5},则A∩B = {3}。

2.3 补集定义:设A是一个集合,它的补集记为A',表示全集中除A之外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记法:A' = {x | x∈全集且x∉A}例如,A = {1, 2, 3},全集为{1, 2, 3, 4, 5},则A' = {4, 5}。

2.4 差集定义:设A和B是两个集合,它们的差集记为A-B,表示A中去掉与B中相同的元素后的集合。

记法:A-B = {x | x∈A且x∉B}例如,A = {1, 2, 3},B = {3, 4, 5},则A-B = {1, 2}。

三、集合的关系3.1 子集定义:设A和B是两个集合,如果A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B,那么A是B的子集。

记法:A⊆B例如,A = {1, 2, 3},B = {1, 2, 3, 4, 5},则A是B的子集。

3.2 相等集合定义:设A和B是两个集合,如果A是B的子集,且B是A的子集,那么A等于B。

集合知识点和公式总结

集合知识点和公式总结

集合知识点和公式总结一、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集合是由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元素所组成的整体,数学上常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集合,而集合中的元素用小写字母a、b、c等表示。

集合通常用花括号{}表示,例如集合A={1,2,3,4}。

1. 交集和并集交集: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表示A和B都具有的元素的集合。

即A∩B={x|x∈A且x∈B}。

并集: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表示A和B所有的元素的集合,不重复计算。

即A∪B={x|x∈A或x∈B}。

2. 补集和差集补集:集合A的补集,记作A'或A^C,表示集合U中所有不在A中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即A'={x|x∈U且x∉A}。

差集:集合A与B的差集,记作A-B,表示属于A而不属于B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即A-B={x|x∈A且x∉B}。

3. 子集和真子集子集:若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B,则称A为B的子集,记作A⊆B。

真子集:若A是B的子集,但A不等于B,则称A为B的真子集,记作A⊂B。

4. 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交换律: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满足交换律,即A∩B=B∩A,A∪B=B∪A。

结合律: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满足结合律,即A∩(B∩C)=(A∩B)∩C,A∪(B∪C)=(A∪B)∪C。

分配律: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满足分配律,即A∩(B∪C)=(A∩B)∪(A∩C),A∪(B∩C)=(A∪B)∩(A∪C)。

5. 德摩根定律德摩根定律是集合运算中的重要定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 互补律:(A∪B)'=A'∩B',(A∩B)'=A'∪B'。

(2) 反演律:A'=U-A,A∪B=U-(A'∩B')。

6. 其他运算除了交集、并集、补集、差集等基本运算外,集合还可以进行笛卡尔积、幂集等运算。

二、概率与统计中的集合应用在概率与统计中,集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与事件、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总结集合知识点

总结集合知识点

总结集合知识点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 集合的定义集合就是由一组互不相同的元素组成的。

集合可以用大写字母表示,而其中的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

例如:集合A={a,b,c,d,e},其中a,b,c,d,e就是A的元素,而{}表示的就是空集。

2. 元素和子集在集合A中,如果a∈A,那么a就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如果B是集合A的一个子集,则A≠B。

如果集合A含有的元素全部属于集合B中,我们就说A是B的子集,此时A⊆B。

而如果A≠B并且A⊆B,则A就是B的真子集,记作A⊂B。

3. 有限集与无限集如果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有限个数,就称它是一个有限集;而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无限个数,则称它是一个无限集。

二、集合的运算1. 并集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就是包含集合A和B中所有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就是A∪B={x|x∈A或者x∈B},读作“A并B”。

2. 交集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就是集合A和B中共有的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就是A∩B={x|x∈A并且x∈B},读作“A交B”。

3. 差集集合A和集合B的差集,就是在A中而不在B中的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就是A-B={x|x∈A且x∉B},读作“A差B”。

4. 补集如果U是一个给定的集合,并且A是U的一个子集,那么A的补集就是在U中而不在A中的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就是A'={x|x∈U且x∉A},读作“A的补集”。

以上就是关于集合的基本概念以及常用的集合运算,接下来我们将对集合的一些常用定理和概念进行总结。

三、集合的定理和概念1. 并集、交集和补集的运算律对于任意给定的集合A、B和C,我们有以下性质成立:- 交换律:A∪B=B∪A,A∩B=B∩A。

- 结合律:A∪(B∪C)=(A∪B)∪C,A∩(B∩C)=(A∩B)∩C。

- 分配律:A∪(B∩C)=(A∪B)∩(A∪C),A∩(B∪C)=(A∩B)∪(A∩C)。

- 德摩根律:(A∪B)'=A'∩B',(A∩B)'=A'∪B'。

集合知识点归纳总结

集合知识点归纳总结

集合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集合的定义与性质1. 集合的基本定义: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元素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运算法等。

3. 集合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互斥关系等。

4.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补集等运算。

二、集合的分类1. 空集与全集:空集是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全集是指定范围内的所有元素的集合。

2. 子集与真子集:如果一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则称前者为后者的子集;若两个集合既有子集关系又不相等,则称前者为后者的真子集。

3. 有限集与无限集: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称为有限集,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三、集合的运算1. 并集:将两个或多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放在一起,得到的新集合即为并集。

2. 交集: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交集。

3. 差集:从一个集合中减去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得到的新集合称为差集。

4. 补集:相对于某个全集,与该集合不相交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补集。

四、集合的表示与应用1.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运算法等。

2. 集合的应用场景:数学、计算机科学、概率论等领域中都有集合的应用。

3. 集合的问题求解:通过集合的运算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集合相关的计算和逻辑推理。

五、集合的常用性质与定理1. 幂集: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构成的集合称为幂集。

2. 对称差:两个集合的对称差是指两个集合的并集减去交集。

3. 德摩根定律:集合运算中的德摩根定律包括并集的德摩根定律和交集的德摩根定律。

4. 集合的基数:集合的基数是指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5. 区间表示法:用数轴上的区间来表示集合。

六、集合的应用举例1. 数学中的集合: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和定理都可以用集合的语言来表达和证明。

2. 数据库中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查询、连接和操作都可以用集合的概念来描述和实现。

3. 概率论中的集合:概率论中的事件和样本空间都可以用集合的概念来表示和计算。

集合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集合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集合的全部知识点总结在数学中,集合是一种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对象聚集在一起的概念。

学习集合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并在解决问题和证明定理时提供基础。

下面将对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特殊集合和应用进行总结。

一、基本概念1.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由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b、c等表示元素。

2. 元素的归属关系:如果某个元素a属于集合A,可以表示为a∈A;如果元素a不属于集合A,可以表示为a∉A。

3. 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用符号∅表示。

4. 全集:包含所有可能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用符号U表示。

二、运算1. 交集: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是包含同时属于A和B的所有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为A∩B。

2. 并集: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是包含属于A或属于B的所有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为A∪B。

3. 差集:集合A相对于集合B的差集是包含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的集合,用符号表示为A-B。

4. 互斥集:如果两个集合的交集为空集,则它们被称为互斥集。

5. 补集:相对于全集U,集合A中不属于U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的补集,用符号表示为A'。

三、特殊集合1. 单元素集:只包含一个元素的集合称为单元素集。

2. 空集和全集:空集和全集在集合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全集是任意集合的超集。

3. 自身元素:集合A中的元素也可以是集合A本身,这种集合称为自身元素。

四、应用1. 表示和描述:集合可用于表示和描述各种情况,如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和实数集等。

2. 集合关系:集合的交集、并集和差集等运算可以用于分析和研究集合间的关系。

3. 映射和函数:集合论为映射和函数提供了理论基础,映射是从一个集合到另一个集合的对应关系。

4. 概率和统计:概率和统计学中的事件和样本空间等概念可以用集合表示和运算。

总结:集合论是数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版)集合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集合知识点归纳

集合的基础知识一、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1.集合的有关概念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集合里的各个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⑴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以下的特性①确定性:任给一元素可确定其归属.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例如,给出集合{1,2,3,4},它只有1、2、3、4四个元素,其他对象都不是它的元素;而“所有的好人”、“视力比较差的全体学生”、“我国的所有小河流”就不能视为集合,因为组成它们的对象是不能确定的.②互异性: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即没有重复现象),相同的元素在集合中只能算作一个.例如,不能有{1,1,2},而必须写成{1,2}.③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间是无次序关系的.例如,{1,2,3}与{3,2,1}表示同一个集合.(2)集合的元素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若a 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φ.(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与无限集.(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列举法:将所给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里,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常用于表示有限集.描述法:将所给集合中全部元素的共同特性和性质用文字或符号语言描述出来.常用于表示无限集.使用描述法时,应注意六点:①写清集合中元素的代号;②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性质;③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④多层描述时,应当准确使用“且”,“或”;⑤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大括号内;⑥用于描述的语句力求简明、确切.图示法: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常用于表示又需给具体元素的抽象集合,对已给出了具体元素的集合当然也可用图示法来表示.如:A={1,2,3,4}例1、设集合A={a,a+b, a+2b},B={a,ac,ac2} ,且A=B,求实数c值.分析:欲求c值,可列关于c的方程或方程组,根据两集合相等的意义及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有下面两种情况:(1)a+b=ac且a+2b= ac2,(2)a+b= ac2且a+2b=ac两种情况.解析:(1)a+b=ac且a+2b= ac2,消去b得:a+ ac2-2ac=0.∵a=0时,集B中三元素均为零,根据集合元素互异性舍去a=0.∴c2-2c+1=0,即c=1,但c=1时,B中的三个元素也相同,舍去c=1,此时无解.(2)a+b= ac2且a+2b=ac,消去b得:2ac2-ac-a=0.∵a=0时,集B中三元素均为零,根据集合元素互异性舍去a=0.∴2c2-c-1=0,即c=1或,但c=1时,B中的三个元素也相同,舍去c=1,∴.点评:两集合相等的意义是两集合中的元素都相同,在求集合中元素字母的值时,可能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去伪存真.(5)常用数集及专用记号(1)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N={0,1,2,……}(2)正整数集N*(或N+)={1,2,3,……}(3)整数集Z={0,?1,?2,……}(4)有理数集Q={整数与分数}(5)实数集R={数轴上的点所对应的数}.强调:实数集不可记为{R}或{实数集},0≠≠{} ,≠{0},≠{空集}.强调:排除0和负数的数集也可表示为R*、Z*、Q*或R+、Z+、Q+.2.基本运算1. 交集(1)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合的集合叫A与B的交集.记作,即{,且}(2)交集的图示上图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与B的交集.(3)交集的运算律,,,2. 并集(1)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记作,即{,或}(2)并集的图示以上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与B的并集.(3)并集的运算律,,,3、补集(1)定义: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即C S A=(2)补集的图示4、常用性质A A=A,AΦ=Φ,A B=B A,A B A,A B B.A A=A,AΦ=A,A B=B A,A B A,A B B.,,例2、集合{,且},A U,B U,且{4,5},{1,2,3},{6,7,8},求集合A和B.分析:利用集合图示较为直观.解:由{4,5},则将4,5写在中,由{1,2,3},则将1,2,3写在集A中,由{6,7,8},则将6,7,8写在A、B之外,由与中均无9,10,则9,10在B中,故A={1,2,3,4,5},B={4,5,9,10}.5、容斥原理:有限集A的元素个数记作card(A).对于两个有限集A,B,有card(A∪B)= card(A)+card(B)- card(A∩B).二、难点知识剖析1、要注意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符号(1)与的区别: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例如1N,-1N等;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例如N R,等.(2)a与{a}的区别:一般在,a表示一个元素,{a}而表示只有一个元素a的集合.例如,0{0},{1}{1,2,3}等,不能写成0={0},{1}{1,2,3},1{1,2,3}.(3){0}与Φ的区别: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因此Φ{0}但不能写成Φ={0},Φ{0}.例3、已知集合M={x|x≤3},集合P={x|x<2},设,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一个是()A、P∈MB、a∈MC、P MD、{a-3}P解析:集合M、P都是部分实数组成的集合,而a是一个具体的实数,故M、P间的关系应用“包含”,“不包含”来确定,而对a与集合M、P的关系只能用“属于”,“不属于”来确定,比较实数的大小,易判断C正确.小结:正确使用集合的符号是正确分析、解答问题的关键.2.理解集合所表示的意义(1)对由条件给出的集合,要明白它所表示的意义,即元素指什么,是什么范围.如{y R|y=}表示的为函数y=中y的取值范围,故{y R|y=}={y R|y};而{x R|y=}表示y=的x的取值范围,故{x R|y=}=R.(2)用集合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时,要注意分辨是交集还是并集,结合数轴或韦恩图的直观性帮助思维判断.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但因为不好用韦恩图表示,容易被忽视,如在关系式B A中,易漏掉B=Φ的情况.例4、设A=,B=(1)若A B=B,求的值;(2)若A B=B,求的值.分析:明确A B=B和A B=B的含义,根据问题的需要,将A B=B和A B=B转化为等价的关系式:和,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解析:首先化简集合A,得A={-4,0}(1)由于A B=B,则有可知集合B或为空集Φ,或只含有根0或-4.①若B=Φ,由得②若,代入得:,当时,B=,合题意.当时,B=,也符合题意.③若,代入得:,当时,②中已讨论,合题意当时,B=不合题意.由①、②、③得,.(2)因为A B=B,所以,又A={-4,0},而B至多只有两个根,因此应有A=B.由(1)知,【点评】:一般对于A B=B和A B=B这种类型的问题,都要注意转化为等价的关系式:和,且在包含关系中,注意不要漏掉B=的情况.并且当A、B中的元素的个数相同时,还存在或的情况时,只有A=B这一种情况.子集(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集合部分知识点总结

集合部分知识点总结

集合部分知识点总结一、集合的定义集合是指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个体的总体,这个总体可以由一系列确定的个体为成员的对象所构成。

我们把各种不同种类的集合称为不同的集合类型,包括空集、单集、对集、无限集等。

集合的基本符号是用大写字母表示,其元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并放在大括号内,用逗号隔开各个元素。

例如,集合A={1,2,3,4,5},其中1,2,3,4,5是A的元素。

二、基本运算1. 并集:若A和B是两个集合,A∪B={x|x∈A或x∈B},表示A和B的并集。

即A∪B包含A和B中的所有元素。

2. 交集:若A和B是两个集合,A∩B={x|x∈A且x∈B},表示A和B的交集。

即A∩B包含A和B中公共的元素。

3. 差集:若A和B是两个集合,A-B={x|x∈A且x∉B},表示A和B的差集。

即A-B包含A中不属于B的元素。

4. 补集:若U是全集,A是U的一个子集,则A的补集用符号A'或A^c表示,是指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三、集合的关系1. 子集关系:若A和B是两个集合,如果A的所有元素都是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

若A⊆B且A≠B,则称A是B的真子集。

2. 相等关系:若A和B是两个集合,并且A⊆B且B⊆A,则称A等于B,或者称A和B 相等,记作A=B。

3. 互斥关系:若A和B是两个集合,并且A∩B=∅,则称A和B是互斥的。

四、集合的表示方法1. 列举法:通过列举集合中的元素来表示集合。

2. 描述法:通过一个描述来表示集合中的元素,例如{x|x为正整数且x<5}表示由1、2、3、4组成的集合。

五、常见的集合类型1.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

2. 单集:只包含一个元素的集合,例如{1}。

3. 对集:包含两个元素的集合,例如{1,2}。

4. 有限集:元素数量有限的集合。

5. 无限集:元素数量无限的集合,例如自然数集、整数集、实数集等。

六、集合的运算定律1. 结合律:对于并集和交集,有A∪(B∪C)=(A∪B)∪C,A∩(B∩C)=(A∩B)∩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知识点归纳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集合的基础知识一、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1.集合的有关概念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集合里的各个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⑴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以下的特性①确定性:任给一元素可确定其归属.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例如,给出集合{1,2,3,4},它只有1、2、3、4四个元素,其他对象都不是它的元素;而“所有的好人”、“视力比较差的全体学生”、“我国的所有小河流”就不能视为集合,因为组成它们的对象是不能确定的.②互异性: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即没有重复现象),相同的元素在集合中只能算作一个.例如,不能有{1,1,2},而必须写成{1,2}.③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间是无次序关系的.例如,{1,2,3}与{3,2,1}表示同一个集合.(2)集合的元素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φ.(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与无限集.(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列举法:将所给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里,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常用于表示有限集.描述法:将所给集合中全部元素的共同特性和性质用文字或符号语言描述出来.常用于表示无限集.使用描述法时,应注意六点:①写清集合中元素的代号;②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性质;③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④多层描述时,应当准确使用“且”,“或”;⑤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大括号内;⑥用于描述的语句力求简明、确切.图示法: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常用于表示又需给具体元素的抽象集合,对已给出了具体元素的集合当然也可用图示法来表示.如:A={1,2,3,4}例1、设集合A={a,a+b, a+2b},B={a,ac,ac2} ,且A=B,求实数c值.分析:欲求c值,可列关于c的方程或方程组,根据两集合相等的意义及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有下面两种情况:(1)a+b=ac且a+2b= ac2,(2)a+b= ac2且a+2b=ac两种情况.解析:(1)a+b=ac且a+2b= ac2,消去b得:a+ ac2-2ac=0.∵a=0时,集B中三元素均为零,根据集合元素互异性舍去a=0.∴c2-2c+1=0,即c=1,但 c=1时,B中的三个元素也相同,舍去c=1,此时无解.(2)a+b= ac2且a+2b=ac,消去b得: 2ac2-ac-a=0.∵a=0时,集B中三元素均为零,根据集合元素互异性舍去a=0.∴2c2-c-1=0,即c=1或,但 c=1时,B中的三个元素也相同,舍去c=1,∴.点评:两集合相等的意义是两集合中的元素都相同,在求集合中元素字母的值时,可能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去伪存真.(5)常用数集及专用记号(1)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N={0,1,2,……}(2)正整数集N*(或N+)={1,2,3,……}(3)整数集Z={0,1,2,……}(4)有理数集Q={整数与分数}(5)实数集R={数轴上的点所对应的数}.强调:实数集不可记为{R}或{实数集},0≠≠{} ,≠{0},≠{空集}.强调:排除0和负数的数集也可表示为R*、Z*、Q*或R+、Z+、Q+.2.基本运算1. 交集(1)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合的集合叫A与B的交集.记作,即{,且}(2)交集的图示上图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与B的交集.(3)交集的运算律,,,2. 并集(1)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记作,即{,或}(2)并集的图示以上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与B的并集.(3)并集的运算律,,,3、补集(1)定义: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A=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即 CS(2)补集的图示4、常用性质A A=A,AΦ=Φ,A B=B A,A B A, A B B.A A=A,AΦ=A,A B=B A,A B A,A B B.,,例2、集合{,且},A U,B U,且{4,5},{1,2,3},{6,7,8},求集合A和B.分析:利用集合图示较为直观.解:由{4,5},则将4,5写在中,由{1,2,3},则将1,2,3写在集A中,由{6,7,8},则将6,7,8写在A、B之外,由与中均无9,10,则9,10在B中,故A={1,2,3,4,5},B={4,5,9,10}.5、容斥原理:有限集A的元素个数记作card(A).对于两个有限集A,B,有card(A∪B)= card(A)+card(B)- card(A∩B).二、难点知识剖析1、要注意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符号(1)与的区别: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例如1N,-1N等;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例如N R,等.(2)a与{a}的区别:一般在,a表示一个元素,{a}而表示只有一个元素a的集合.例如,0{0},{1}{1,2,3}等,不能写成0={0},{1}{1,2,3},1{1,2,3}.(3){0}与Φ的区别: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因此Φ{0}但不能写成Φ={0},Φ{0}.例3、已知集合M={x|x≤3},集合P={x|x<2},设,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一个是()A、P∈MB、a∈MC、P MD、{a-3}P解析:集合M、P都是部分实数组成的集合,而a是一个具体的实数,故M、P间的关系应用“包含”,“不包含”来确定,而对a与集合M、P的关系只能用“属于”,“不属于”来确定,比较实数的大小,易判断C正确.小结:正确使用集合的符号是正确分析、解答问题的关键.2.理解集合所表示的意义(1)对由条件给出的集合,要明白它所表示的意义,即元素指什么,是什么范围.如{y R|y=}表示的为函数y=中y的取值范围,故{y R|y=}={y R|y};而{x R|y=}表示y=的x的取值范围,故{x R|y=}=R.(2)用集合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时,要注意分辨是交集还是并集,结合数轴或韦恩图的直观性帮助思维判断.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但因为不好用韦恩图表示,容易被忽视,如在关系式B A中,易漏掉B=Φ的情况.例4、设A=,B=(1)若A B=B,求的值;(2)若A B=B,求的值.分析:明确A B=B和A B=B的含义,根据问题的需要,将A B=B和A B=B转化为等价的关系式:和,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解析:首先化简集合A,得A={-4,0}(1)由于A B=B,则有可知集合B或为空集Φ,或只含有根0或-4.①若B=Φ,由得②若,代入得:,当时,B=,合题意.当时,B=,也符合题意.③若,代入得:,当时,②中已讨论,合题意当时,B=不合题意.由①、②、③得,.(2)因为A B=B,所以,又A={-4,0},而B至多只有两个根,因此应有A=B.由(1)知,【点评】:一般对于A B=B和A B=B这种类型的问题,都要注意转化为等价的关系式:和,且在包含关系中,注意不要漏掉B=的情况.并且当A、B中的元素的个数相同时,还存在或的情况时,只有A=B这一种情况.子集(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记作: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时,则记作:A B或B A.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置疑】能否把子集说成是由原来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解疑】不能把A是B的子集解释成A是由B中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因为B的子集也包括它本身,而这个子集是由B的全体元素组成的.空集也是B的子集,而这个集合中并不含有B中的元素.由此也可看到,把A是B的子集解释成A是由B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是不确切的.(2)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

例:,可见,集合,是指A、B的所有元素完全相同.(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并且,我们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或),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思考】能否这样定义真子集:“如果A是B的子集,并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集合B同它的真子集A之间的关系,可用文氏图表示,其中两个圆的内部分别表示集合A,B.【提问】(1)写出数集N,Z,Q,R的包含关系,并用文氏图表示。

(2)判断下列写法是否正确① A ② A ③④A A性质:(1)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若 A ,且A≠,则A;(2)如果,,则.例1 写出集合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解:集合的所有的子集是,,,,其中,,是的真子集.【注意】(1)子集与真子集符号的方向。

(2)易混符号①“”与“”: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是包含关系。

如R,{1} {1,2,3}②{0}与:{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如:{0}。

不能写成={0},∈{0}例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加以改正.(1)表示空集;(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3)不是;(4)的所有子集是;(5)如果且,那么B必是A的真子集;(6)与不能同时成立.解:(1)不表示空集,它表示以空集为元素的集合,所以(1)不正确;(2)不正确.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不正确.与表示同一集合;(4)不正确.的所有子集是;(5)正确(6)不正确.当时,与能同时成立.例4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2);;(3);(4)设,,,则A B C.解:(1)0 0 ;(2)=,;(3),∴;(4)A,B,C均表示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