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重点语句分析
孔乙己分析 孔乙己范进中举对比阅读分析及试题

编辑本段作品分析
1.小说是怎样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分析:《孔乙己》中有好几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这些“脸色”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出场的时候: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愁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再加上他好喝懒做,不愿以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穷得“将要讨饭了”。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豪绅那种“红光满面”、脑满肠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脸色”。这“青白脸色”的描写,再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 第二次写“脸色”是在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孔乙己本是“青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的时候,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偶尔为之。 第三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有人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时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灰色”脸色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因捞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戳到内心隐痛时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
课文孔乙己重点语句分析

课文孔乙己重点语句分析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不能享受“长衫顾客”的待遇,只能和“短衣帮”一起。
可是他又是“短衣帮”中惟一“穿长衫”的人,显得很特别。
这种矛盾现象充分地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他贫困潦倒,地位卑下,是从长衫客中被挤出来的人,但是他不肯脱掉那件长衫,和“短衣帮”为伍,因为这件长衫是读书人身份的标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在他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即使无情的现实已经粉碎了他进入仕途的迷梦,但是有了这件长衫,似乎在精神上还可以得到安慰,这样他既不能爬到上层,又不肯甘居下层从事劳动,说明他是一个畸形的“多余的人”。
这种人是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
因此,孔乙己出现时的这一句话,既照应了前文,又表明了他的独特身份,并预示了他的悲剧命运,对展示孔乙己的一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第4段、第6段结尾句都是“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有力的渲染了哄笑的气氛,清晰的表现出人们麻木的嘴脸,强烈的透露出悲凉的意味。
同时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节奏,文势跌宕有致。
3、“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
”孔乙己长期受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养成轻视劳动者,好喝懒做的坏习惯。
他的偷是出于不得已的,是偶然的。
从小说看,主要还是偷书籍一类的东西,但却成了他的悲剧命运、被别人嘲笑的主要原因。
对此他却另有“高论”,说什么“窃书不能算偷”,他认为“窃书”比别的偷窃行为“高尚”,还高唱“君子固穷”的调子,这虽带有几分咬文嚼字的“强辩”性质,但也的确反映了他的基本看法,可见他受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毒害之深。
孔乙己的确不是“油滑之徒”,在某些方面和程度上,还是坚守“君子固穷”的信条,仍然讲求“信义”。
他对所欠的酒钱,“从来不拖欠”,“不出一月,定然还清”,这又表现了他那性格的质朴和忠厚的一面。
孔乙己知识点归纳

孔乙己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孔乙己》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 1918 年冬天,当时新文化运动虽已兴起,但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 1905 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 20 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三、人物形象1、孔乙己是一个贫困潦倒却又自命清高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这一独特的外形表明了他的身份和地位的尴尬。
他虽读过书,但未能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又不会营生,所以生活贫困。
然而,他却始终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满口之乎者也,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2、孔乙己是一个善良、诚实的人。
他教小伙计写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这些都表现出他内心的善良。
3、孔乙己又有好喝懒做、死要面子的毛病。
他不愿脱下象征读书人的长衫去劳动,却又偷书,被人抓住后还强词夺理。
4、孔乙己的命运是悲惨的,他最终在人们的嘲笑和冷漠中死去。
他的死,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四、主题思想1、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2、揭示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麻木不仁,表达了对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3、同时,也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希望能唤起人们的觉醒,改变这种社会现状。
五、艺术特色1、以笑写悲小说中多次描写了众人的笑,如短衣帮的笑、掌柜的笑、孩子们的笑等。
这些笑看似轻松,实则蕴含着深深的悲哀。
众人的笑更加衬托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也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知识小结及试题汇编(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知识小结及试题汇编(附答案)1.主题解说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期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2.重点突破导致孔乙己成为悲剧人物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一: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他“站着喝酒”说明他没有资格像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由于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他却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明他是多么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
但孔乙己却没有丁举人那样的幸运,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挣扎在社会的底层。
而长期为考科举而埋头苦读的生活已使他手无缚鸡之力,他已经成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提示二:是阶级压迫、人际关系的冷漠势利造成的。
丁举人原本也是读书人,考中了举人就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读书人对读书人下手那么毒辣凶狠,这就表明剥削者对被剥削者是多么的凶狠无情;咸亨酒店里的所有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把孔乙己作为嘲弄与取笑的对象,专以揭开他的心灵伤疤为乐,这就表明人情的淡薄与冷漠。
3.难点攻克小说的结尾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提示一:不矛盾。
作者这样写是有深意的,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没有人关心他,谁也不能确切知道他是死了还是活着,只能说“大约”,“大约”写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
提示二:孔乙己是个好喝懒做的人,只要有一口气,就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来喝上一口酒,然而从初冬到年关,到第二年端午,再到中秋,又到年关,始终没见孔乙己来,看来孔乙己“的确死了”是很合乎逻辑的,“的确”写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提示三:结尾处看似矛盾的词语却更加含蓄、深刻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也加强了小说对吃人的封建制度的控诉和鞭挞的力量。
孔乙己知识点归纳

孔乙己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孔乙己》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鲁迅的小说以揭示社会问题、剖析人性弱点为主要特点,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故事背景《孔乙己》写于 1918 年冬天,当时新文化运动正值高潮,作者意在通过小说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的冷酷和虚伪。
故事发生在鲁镇的咸亨酒店,这是一个等级分明、人情冷漠的社会环境。
三、人物形象1、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自命清高,认为自己是读书人,不屑与“短衣帮”为伍,但又穷困潦倒,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
他好喝懒做,却又善良诚实,会给孩子们分茴香豆。
孔乙己的命运是悲惨的,他最终在人们的嘲笑和冷漠中死去。
(1)自命清高孔乙己始终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以此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读书人身份。
他满口之乎者也,不屑于与普通劳动者交流,认为自己的学识高人一等。
(2)好喝懒做他没有正当的职业,却又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去劳动谋生,经常偷窃来维持生计。
(3)善良诚实尽管生活困顿,但他会把为数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并且在被人嘲笑时,也不愿意去争辩和反抗。
2、酒店掌柜酒店掌柜是一个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人。
他对待孔乙己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可以取笑的对象,对孔乙己的生死毫不关心。
3、短衣帮“短衣帮”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他们麻木不仁,以嘲笑孔乙己为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扭曲。
四、主题思想1、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小说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使他们陷入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困境。
2、揭示社会的冷漠作品描绘了鲁镇咸亨酒店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冷酷和无情,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
3、对国民性的思考孔乙己的形象反映了当时国民的一些弱点,如自欺欺人、麻木不仁等,作者希望借此引起人们对国民性的反思和改造。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孔乙己》考试卷(带答案与解析)解答解析、考点详解.doc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孔乙己》考试卷(带答案与解析)的正确答案、解答解析、考点详解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题文】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 阔绰()2. 咸hēng()3.颓唐()4. 懒duò()5. 笔yàn()6. chàn()水7.折扣()8.蘸水()【答案】1.chuò 2.亨 3.tuí 4.惰 5.砚 6. 羼 7.zhé 8.zhàn【解析】试题分析:绰,多音字,意为宽裕之时,读chuò。
亨,要注意与“享”相区分。
颓,读tuí。
“懒惰”的“惰”,要注意时左右结构,右边上面是“左”,下面是“月”。
砚,要注意与“观”相区分。
羼,尸字头,下面是三个“羊”。
折,要注意与“拆”相区分,读zhé。
蘸,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又为左右结构,读zhàn。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点评:字词注音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把多音字读音混淆,或是不注意辨别、区分形近字。
解读方略是熟记课文中的注音字、正确区分形近字的读音,平时可以做点归纳整理。
书写错误,往往也是不注意辨别、区分形近字,还有笔画复杂的字也易写错。
2.【题文】说说句中划线的字词的含义【小题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题1】写出了孔已己穷困潦倒而要摆读书人的架子,虚荣心十足的性格特点。
《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案教学优秀8篇

《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教学优秀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8篇《《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教学》,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孔乙己》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二)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三)了解小说精巧的布局,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引导阅读单元提示和预习提示,明确阅读和欣赏小说的基本途径和着力点;为什么鲁迅说《孔乙己》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一篇短篇小说;初步了解《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性质和特点,明确学习重点,以便带着问题学。
二、简介写作背景:要点:《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1917年在十月革命启示下,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
鲁迅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继《狂人日记》之后,写出了小说《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并渴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三、要求学生跳读,迅速将注释中的生字注音搬到文中相应的字上并读准。
成亨(hēng)酒店砚(yàn)附和(hè)羼(chān)蘸(zhàn)舀(yǎo)打折(shé)了绽(zhàn)出四、查词典解释:不屑(xiè)置辩——认为不值得申辩。
颓唐(tuítǎng)——精神萎靡不振。
分辩——辩白;努力加以解释说明。
五、学生朗读全文,或听录音,获得整体印象。
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
)六、快速阅读,思考讨论,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划分段落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第1—3节)写孔乙己活动的典型环境——鲁镇咸亨酒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孔乙己》批注

《孔乙己》批注以下是《孔乙己》的批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这句话是孔乙己的标志性描写,突出了他的特殊身份和性格。
站者喝酒表明他是一个底层人物,而穿长衫则代表了他自命清高的性格。
这种矛盾的身份和性格使得孔乙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突出。
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这是对孔乙己的生动描写,通过语言和动作的细节,展示了他的迂腐和虚荣。
他罩住碟子、弯下腰去,表现出他对酒店伙计的讨好态度;而他摇头晃脑地引用古文,则显示了他的卖弄和自命不凡。
3.“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这句话点明了孔乙己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暗示了他的悲剧命运。
他的存在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但是他的离去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变化。
这种矛盾的态度表明了他的存在与否对人们的生活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他的命运是可悲的。
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句话是“我”对孔乙己生死未卜的态度,表现了“我”对孔乙己的关切和同情。
同时,“大约”和“的确”这两个词也暗示了孔乙己命运的悲惨和无奈。
5.文章中还有一些批注专门针对某些语句或者段落进行解释和赏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例如,“孔乙己在酒店里赊账”的描写不仅展示了他的贫穷和无奈,也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描写更是凸显了他的悲惨命运和社会的残酷。
6.除了针对语句和段落的批注外,还有一些批注是针对文章整体的赏析和评价。
这些批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以及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例如,“《孔乙己》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短篇小说”的评语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和社会价值。
7.总的来说,《孔乙己》的批注涵盖了文章的内容、思想、人物性格、写作手法等方面,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的短篇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重点语句分析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不能享受“长衫顾客”的待遇,只能和“短衣帮”一起。
可是他又是“短衣帮”中惟一“穿长衫”的人,显得很特别。
这种矛盾现象充分地说明孔乙己的分外身份和性格特征。
他贫困潦倒,地位卑下,是从长衫客中被挤出来的人,但是他不肯脱掉那件长衫,和“短衣帮”为伍,因为这件长衫是读书人身份的标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开放思想在他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即使无情的现实已经粉碎了他进入仕途的迷梦,但是有了这件长衫,似乎在精神上还可以得到安慰,这样他既不能爬到上层,又不肯甘居下层从事劳动,说明他是一个畸形的“多余的人”。
这种人是罪恶的开放科举制度的产物。
因此,孔乙己出现时的这一句话,既照应了前文,又表明了他的独到身份,并预示了他的悲剧命运,对展示孔乙己的一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店内外填塞了快活的空气”
第4段、第6段结尾句都是“店内外填塞了快活的空气”,有力的渲染了哄笑的气氛,清撤的表现出人们麻木的嘴脸,剧烈的透露出悲凉的意味。
同时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节奏,文势跌宕有致。
3、“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
”
孔乙己长期受开放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养成轻视劳动者,好喝懒做的坏习惯。
他的偷是出于不得已的,是偶然的。
从小说看,主要还是偷书籍一类的东西,但却成了他的悲剧命运、被别人嘲笑的主要原因。
对此他却另有“高论”,说什么“窃书不能算偷”,他认为“窃书”比别的偷窃行为“高尚”,还高唱“君子固穷”的调子,这虽带有几分咬文嚼字的“强辩”性质,但也的确反映了他的基本看法,可见他受开放教育和科举制度毒害之深。
孔乙己的确不是“油滑之徒”,在某些方面和程度上,还是坚守“君子固穷”的信条,仍然讲求“信义”。
他对所欠的酒钱,“从来不拖欠”,“不出一月,定然还清”,这又表现了他那性格的质朴和忠诚的一面。
4、“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吗?’……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怅惘的样子。
”
孔乙己教小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时,一个是主动地攀谈,一个却不愿“理会”;一个是恳切地教,一个却觉得“讨饭一样”的人,不配教他,仅是懒懒地回答;一个是极其高兴地要用指甲蘸了酒在柜台上写出“茴”字的四种写法;一个却感到“更不耐烦”,竟“努着嘴走远”。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说明孔乙己的处境和迂腐的思想。
孔乙己是一个
微不足道的人,在成人中间,他蒙受着欺凌和侮辱;他的那一套“之乎者也”这一类东西,反而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奚落和嘲弄,他找小伙计攀谈,是他精神上空虚、寂寞的表现。
而谈话的内容居然是无用的“茴”字的四种写法,说明他的知识的不切实用和思想的迂腐,小伙计对他表示看不起的态度,不仅没有使他意识到自己地位的卑下,反而“叹了一口气”,感到“怅惘”,说明他对自己卑下的地位和知识的陈腐毫无认识。
5、“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这一句在课文中反复出现四次,极其光鲜的刻画了掌柜偏私冷漠的下游嘴脸,同时也暗示孔乙己穷得再也过不下去了。
孔乙己长久没有来,掌柜只是在中秋结账时才想起孔乙己来,想起孔乙己只是因为他还欠十九个钱。
第二次,被打折了腿的孔乙己已经惨不忍睹,可是掌柜见了孔乙己,开口便是讨账,“你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一次反复更显出掌柜冷酷无情。
篇末两次反复,更是把掌柜的市侩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四次反复又让人想见孔乙己偷到丁举人家是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冒着危险去的,结果被打折了腿,终于悲凉死去。
6、“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
“我”到现在──叙述故事的时候,一直没有再见到孔乙己,也没有得到一点关于他的确切消息,以前他遭丁举人毒
打之后,别人以为他“许是死了”,他竟没有死,又来买酒喝,现在从来没有人谈起孔乙己已死的事,“我”不忍断定孔乙己已经怎么样,所以用“大约”来表示自己的猜测。
但是,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酒店的情况以及20多年来没有一点关于他的消息,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他的死去是无疑的,所以在“大约”之后,用“的确”来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句话,流露出小伙计对孔乙己的同情,同时有力地控诉了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