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学号 __***********____姓名 __张致远_________专业 __软件工程_______学院 _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二0一六年四月二十三实验一基本运算器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基本运算器实验二、完成学生:张致远班级115030801 学号11503080109三、实验目的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原理:两片74LS181 芯片以并/串形式构成的8位字长的运算器。
右方为低4位运算芯片,左方为高4位运算芯片。
低位芯片的进位输出端Cn+4与高位芯片的进位输入端Cn相连,使低4位运算产生的进位送进高4位。
低位芯片的进位输入端Cn可与外来进位相连,高位芯片的进位输出到外部。
两个芯片的控制端S0~S3 和M 各自相连,其控制电平按表2.6-1。
为进行双操作数运算,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两个数据暂存器DR1、DR2(用锁存器74LS273 实现)来锁存数据。
要将内总线上的数据锁存到DR1 或DR2 中,则锁存器74LS273 的控制端LDDR1 或LDDR2 须为高电平。
当T4 脉冲来到的时候,总线上的数据就被锁存进DR1 或DR2 中了。
为控制运算器向内总线上输出运算结果,在其输出端连接了一个三态门(用74LS245 实现)。
若要将运算结果输出到总线上,则要将三态门74LS245 的控制端ALU-B 置低电平。
否则输出高阻态。
数据输入单元(实验板上印有INPUT DEVICE)用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
其中,输入开关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内总线相连,该三态门的控制信号为SW-B,取低电平时,开关上的数据则通过三态门而送入内总线中。
总线数据显示灯(在BUS UNIT 单元中)已与内总线相连,用来显示内总线上的数据。
控制信号中除T4 为脉冲信号,其它均为电平信号。
由于实验电路中的时序信号均已连至“W/R UNIT”单元中的相应时序信号引出端,因此,需要将“W/R UNIT”单元中的T4 接至“STATE UNIT”单元中的微动开关KK2 的输出端。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培养方案

32
考 查
1
计算机学 院
32
考 查
1
计算机学 院
考 计算机学
位
Wireless Sensor
2
Networks
课
数字图像处理与分
析
程
Digital Image
2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高级计算机图形学 Advanced Computer 2 Graphics
机器视觉 Machine Vision
信息与网络安全(双
语课程) Information and
2 32
Network Security
前沿技术讲座
Advanced
2 32
Technology Lectures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操作系统 Operating System
数据结构 Data 补修课程 Structure 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
2
计算机学 选修 院 至少8学分
32
考 查
1
计算机学 院
32
考 查
2
计算机学 院
32
考 查
1
计算机学 院
计
2 32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信息攻防原理
Principles of Information Attack
2
32
and Defense
本学科致力于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与 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来促进学科发展。特别是在传统产业改造升 级、软件服务、图形图像处理与分析、物联网技术、信息安全等领域, 完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研究成果。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 预研基金、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0余项,横向项 目1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 学成果奖3项;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
重庆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大纲(实习设计)06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设计大纲 ok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大纲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学期:第2学年春季学期学分:1学分学时:16学时(1周)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307)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本课程设计是配合《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计算机辅助工具绘制原理图,阅读原理图以及对原理图进行功能模拟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理解,进一步认识计算机系统,强化系统意识。
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使用常用的集成电路芯片。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
具体要求:(1)画出微程序流程图;(2)编写微程序代码表;(3)编写工作程序代码表;(4)程序下载及调试;(5)撰写设计报告;(6)答辩。
2、采用CPLD或FPGA设计电路。
具体要求:(1)画出电路方框图,确定电路的模块划分,指明每个模块的功能和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2)原理设计,绘制原理图;(3)用软件工具对原理图进行逻辑综合,排除基本的逻辑错误;(4)调试:根据电路的功能绘制波形图,利用软件工具进行功能模拟,把输入波形图和电路功能进行统一分析,得到一个输出波形图,设计者通过对这个波形图的逻辑分析就可以判断设计的逻辑功能是否正确;(5)撰写设计报告;(6)答辩。
三、课程设计的方式1、学生分组设计,每组2人,协同完成设计任务。
2、课程设计的最后一天进行答辩验收。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了解设计时所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的基本构成和使用方法。
2、掌握计算机指令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所设计指令的微操作流程及根据已知的微指令格式编写微程序)。
3、学会调试指令系统的方法(编写并运行调试程序)。
4、具有一定的调试能力,即分析、寻找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5、独立写出严谨的、具有理论分析的、并通过调试验证其设计是正确的课程设计报告。
重庆理工计算机考研科目

重庆理工计算机考研科目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考研主要考研学科有8门,分别为:数据结构、算法设计和分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
一、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主要研究的是处理数据的组织方式和表示形式。
主要内容包括: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形结构、查找算法、排序算法、字符串的处理算法、数学算法等。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基本数据结构的知识、掌握考查算法的设计与分析,以及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在应用实践中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算法设计与分析:
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科学理论的核心,它研究的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考和求解方法,涉及到解决问题的设计流程、问题的分析、算法的设计及相关的性能分析等。
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和吸收算法分析和改进的技术,熟练使用分析、熟练比较不同算法复杂性的工具、具备一定的算法设计思想和应用能力。
三、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设备、文件等,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桥梁。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重庆大学汇总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微程序设计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指导老师:目录一、摘要二、设计要求三、微程序控制器原理四、总体设计五、测试六、结论七、参考文献目录八、个人总结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一、摘要利用CPU与复杂机设计实验中所学到的实验原理以及编程思想,硬件设备,自拟编写指令的应用程序,用微程序控制器实现了一系列的指令功能。
完成了各指令的格式以及编码设计,实现了各机器指令微代码,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应用程序。
在本设计中完成了,交换指令:XCHGRM reg addr ;加法指令:ADDI rd,rs,imme;ADDM rd,rs,addr;带右移(n位)的加法运算:ADDN ri ,rj, n。
关键词:微程序控制器原理微指令编码机器指令微代码指令格式设计流程图二、设计要求要求:用微程序控制器实现以下指令功能(各类指令至少包括一条),设计各机器指令格式以及编码,并实现各机器指令功能的微代码,根据定义的机器指令,自拟编写包含以下机器指令的应用程序。
交换指令:xchgrm reg, addr ;功能:(reg)←→(addr),addr是8位二进制地址xchgmm addr1,addr2 ;功能:(addr1)←→(addr2),addr是8位二进制地址加法指令:addi rd,rs,imme ;功能:rd←(rs)+immeaddm rd,rs,addr ;功能:rd←(rs)+(addr)带右移的加法运算:add ri ,rj, n ; ri←(ri)+(rj)>> n,rj中内容不变三、微程序控制器原理下面讲述一下模型计算机的数据格式及指令系统。
1.数据格式模型机规定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法表示数据,字长为8位,8 位全用来表示数据(最高位不表示符号),数值表示范围是:0≤X≤28-1。
2.指令设计模型机设计三大类指令共十五条,其中包括运算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数据传送类指令。
重庆理工大学微机原理试题

一、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分) 1.8086是(是( )。
① 单片机单片机 ② 单板机单板机 ③ 微机系统微机系统 ④ 微处理品微处理品 2.为PC 机管理可屏蔽中断源的接口芯片是( )。
① 8259 8259 ② 8255 8255 ③ 8253 8253 ④ 8251 8251 3.由8088CPU 组成的PC 机的数据线是(机的数据线是( )。
① 8条单向线条单向线 ② 16条单向线条单向线 ③ 8条双向线条双向线 ④ 16条双向线条双向线 4.当有两个8286时,可为(时,可为( )CPU 提供数据总线。
提供数据总线。
① 8088 8088 ② 8086 8086 ③ 80386 80386 ④ 80486 80486 5.采用条件传送方式时,必须要有( )。
① 中断逻辑中断逻辑 ② 请求信号请求信号 ③ 状态端口状态端口 ④ 类型号类型号 6.8086的一个总线周期,最多可交换( )字节。
)字节。
① 一个一个 ② 二个二个 ③ 四个四个 ④ 八个八个 7.为8088CPU 提供地址总线需要(提供地址总线需要( )。
① 一个8286 8286 ② 两个8286 8286 ③ 两个8282 8282 ④ 三个8282 8282 8.8284为PC 机提供的是(机提供的是( )MHz 时钟信号。
时钟信号。
① 10 10 ② 5 5 ③ 4.77 4.77 ④ 2.5 2.5 9.一个8259可提供(可提供( )个类型号。
)个类型号。
② 8 8 ③ 16 16 ④ 64 64 10.用户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读写的存贮器是( )。
① RAM RAM ② ROM ROM ③ 软盘软盘 ④ 硬盘硬盘 11.集成度最高的存贮线路是( )态线路。
)态线路。
2021年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1年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选择题1、存储器采用部分译码法片选时,()。
A.不需要地址译码器B.不能充分利用存储器空间C.会产生地址重叠D.CPU的地址线全参与译码2、容量为64块的Cache采用组相联映射方式,字块大小为128个字,每4块为一组。
如果主存为4K块,且按字编址,那么主存地址和主存标记的位数分别为()。
A.16,6B.17,6C.18,8 D .19,83、有如下C语言程序段:()short si=-32767;unsigned short usi=si;执行上述两条语句后,usi的值为A.-32767B.32767C.32768D.327694、加法器采用先行进位的根本目的是()。
A.优化加法器的结构B.快速传递进位信号C.增强加法器的功能D.以上都不是5、假设编译器规定int 和shot类型长度分别为32位和16位,若有下列C语言语句:unsigned short x=65530;unsigned int y=x;得到y的机器数为()。
A.00007FFAHB.0000 FFFAHC.FFFF 7FFAHD.FFFF FFFAH6、某同步总线的时钟频率为100MHz,宽度为32位,地址/数据线复用,每传输一个地址或数据占用一个时钟周期。
若该总线支持突发(猝发)传输方式,则一次“主存写”总线事务传输128位数据所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20nsB.40nsC.50nsD.80ns7、在下列各种情况中,最应采用异步传输方式的是().A.I/O接口与打印机交换信息B.CPU与主存交换信息C.CPU和PCI总线交换信息D.由统一时序信号控制方式下的设备8、CPU中的译码器要用()。
A.地址译码人B.指令译码C.数据译码1D.控制信号译码9、在计算机系统中,作为硬件与应用软件之间的界面是()。
A.操作系统B.编译程序C.指令系统D.以上都不是10、已知一台时钟频率为2GHz的计算机的CPI为1.2。
2021年重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1年重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选择题1、在下列寻址方式中,()方式需要先计算,再访问存。
A.相对寻址B.变址寻址C.间接寻址D.A、B2、假设变址寄存器R的内容为1000H,指令中的形式地址为2000H:地址1000H中的内容为2000H,地址2000H中的内容为3000H,地址3000H中的内容为4000H,则变址寻址方式下访问到的操作数是()。
A.1000HB.2000HC.3000HD.4000H3、对于相同位数(设为N位,且各包含1位符号位)的二进制补码小数和十进制小数,(二进制小数所表示的数的个数)/(十进制小数所能表示的数的个数)为()。
A.(0.2)NB. (0.2)N-1C. (0.02)ND. (0.02)N-14、并行加法器中,每位全和的形成除与本位相加两数数值位有关外,还与()有A.低位数值大小B.低位数的全和C.高位数值大小D.低位数送来的进位5、一个浮点数N可以用下式表示:N=mr me,其中,e=rc g;m:尾数的值,包括尾数采用的码制和数制:e:阶码的值,一般采用移码或补码,整数;Tm:尾数的基;re:阶码的基;p:尾数长度,这里的p不是指尾数的:进制位数,当ra=16时,每4个二进制位表示一位尾数;q:阶码长度,由于阶码的基通常为2,因此,在一般情况下,q就是阶码部分的二进制位数。
研究浮点数表示方式的主要目的是用尽量短的字长(主要是阶码字长q和尾数字长的和)实现尽可能大的表述范围和尽可能高的表数精度。
根据这一目的,上述6个参数中只有3个参数是浮点数表示方式要研究的对象,它们是()。
A.m、e、rmB. rm、e、rmC.re、p、qD. rm、p、q6、下面关于计算机Cache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Cache是一种介于主存和辅存之间的存储器,用于主存和辅存之间的缓冲存储B.如果访问Cache不命中,则用从内存中取到的字节代替Cache中最近访问过的字节C.Cache的命中率必须很高,一般要达到90%以上D.Cache中的信息必须与主存中的信息时刻保持一致7、连续两次启动同一存储器所需的最小时间间隔称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堂表现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总成绩A()B()C()
实验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王卫东
联系:
指导老师:小洋
实验时间:2016-2017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系
实验1 位操作实验
1.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为更好地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中整数的二进制编码表示。
在本实验中,你需要解开一系列编程“难题”——使用有限类型和数量的运算操作实现一组给定功能的函数,在此过程中你将加深对数据二进制编码表示的了解。
2.实验容
1.学习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练习常用命令。
2.阅读README文件和bits.c中的代码及注释,然后根据下述实验要求完成bits.c中的各函数代码。
3.实验要求
实验中实现的函数代码必须满足下述基本条件(更多具体要求见函数的注释):
•只能使用顺序程序结构(不得使用循环或条件分支控制程序结构,例如if, do, while, for, switch等)。
•仅能使用有限类型和数量的C语言算术和逻辑操作,例如如下的操作符,但注意每个题目可能有不同的可用操作符列表,详见具体函数说明。
!~ & ^ | + <<>>
•不得使用超过8位表示的常量(即其值必须位于[0,255]中)。
•不得使用任何形式的强制类型转换。
•不得使用除整型外的任何其它数据类型,如数组、结构、联合等。
•不得定义和使用宏。
•不得定义除已给定的框架函数外的其他函数,不得调用任何函数。
•特定于浮点数操作函数的额外限制条件:
o可以使用循环和条件控制;
o可以使用整型和无符号整型常量及变量(取值不受[0,255]限制);
o不使用任何浮点数据类型、操作及常量。
上述实验要求的主要目的是使得你必须从二进制位的角度考虑数据,进而更清楚地理解数据的二进制表示。
4.实验结果
int bitAnd(int x, int y) {
return ~(~x | ~y);
}
int bitXor(int x, int y) {
return ~(~(x&~y)&~(~x&y));
}
int thirdBits(void) {
return 2;
}
int getByte(int x, int n) {
return 2;
}
int logicalShift(int x, int n) {
return (x>>n)&~(((1<<31)>>n)<<1);
}
int bang(int x) {
return (~((x|(~x+1))>>31))&0x01;
}
int conditional(int x, int y, int z) {
return (((!!x<<31)>>31)&y)+((((!x)<<31)>>31)&z);
}
5.实验收获和体会
在本次试验中,更好地熟悉和掌握了计算机中整数的二进制编码表示。
学会了一些运算操作用有限类型和数量来实现给定的功能函数,加深了对二进制编码表示的理解,对ubuntu的操作更加熟练。
6.实验中碰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很多运算符分不清,就去查资料做标记。
实验2 运算器组成实验
1.实验目的
1.熟悉Logisim软件平台;
2.掌握运算器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运算溢出检测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4.理解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运算的区别;
5.理解基于补码的加/减运算实现原理;
6.熟悉运算器的数据传输通路
2.各模块的设计电路和系统的整体电路,对设计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说明;
主电路
OF
74LS181
S3-S0
分析:此电路由74ls181子电路构成的八位运算器和运算操作符S3-S0、OF溢出检测组成。
3.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运算结果
4.列出操作步骤及顺序,标出重要的开关控制端
先将运算操作符设置位0000加法运算,X值为01101000,y为00100100,加起来为10001100结果正确。
5.实验收获和体会
学会了74ls181的使用和掌握了logisim基本部件的使用,掌握了利用逻辑表达式、真值表自动生成电路。
6.实验中碰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此S3-S0的与74ls181自身运算符不对应,使用真值表自动生成。
实验3 存储器运算器综合实验实验报告包含:
1.实验目的:
1.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构成原理。
2.熟悉运算通路构成。
3.熟悉存储器的使用。
2.各模块的设计电路和系统的整体电路,对设计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说明;
16位ALU
74ls181
主电路
分析:利用74ls181子电路构成一个16位运算器,可支持算术加、算术减、位与、位或、位非、位异或、逻辑左移、逻辑右移、算术右移九中运算。
该电路由时钟驱动,可自动完成RAM的0-15号单元的累加,并将结果保存到16-31单元。
3.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4.列出操作步骤及顺序,标出重要的开关控制端;
先加载RAM镜像文件,可自动完成RAM的0-15号单元的累加,并将结果保存到16-31单元。
5.实验收获和体会;
熟悉了RAM、计数器、多路选择器和寄存器的使用,掌握了子电路封装的使用方法。
6.实验中碰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16进制的数码管显示有误,改变引脚输入顺序就正确了。
实验4 控制器综合实验
1. 实验目的
1.理解总线系统的原理和作用。
2.进一步加深对运算器、存储器及时序电路的理解。
3.掌握硬布线控制器设计原理。
4.为整机实验以及课程设计做准备。
2. 各模块的设计电路和系统的整体电路,对设计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说明
主电路
OF
74LS181
S3-S0
ZF
16位ALU
指令译码器
分析:使用真值表设计出16位指令系统,PC=PC+1功能,再用16位运算器和RAM构成简单运算通路,用隧道进行控制信号输入。
3. 列出操作步骤及顺序,标出重要的开关控制端;给出各控制信号逻辑表达式以及电路
4. 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实验结果
操作控制符为7表示加法,操作数地址为6,结果分析:0x35+0x45=0x7a 结果正确。
5. 列出操作步骤及顺序,标出重要的开关控制端
加载ROM镜像文件和RAM镜像文件,然后点时钟周期,开始计算。
7.实验收获和体会
对于真值表创建电路,分离器使用,隧道和探测器的使用更加熟练,对运算器的运算过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8.实验中碰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ZF真值表太大,用真值表不能创建电路,解决办法是使用分两次创建然和合二为一,即可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