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 盐类水解的原理)(教案)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精选3篇)教案一:盐类的水解教学目标:1.了解盐类的水解反应。
2.掌握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和产物。
3.通过实验观察盐类的水解过程,并总结规律。
教学重点: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和产物。
教学难点:盐类的水解规律。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NaCl,Na2SO4,CuSO4,BaCl2,试管,移液管,酚酞指示剂。
实验器材:烧杯,三角废旧瓷片,酒精灯,玻璃棒。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酸碱和盐类的知识,并了解到盐类有时候也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Step 2 实验观察:1.将NaCl溶解于一定量的水中,用酚酞指示剂滴定,观察颜色的变化。
2.重复步骤1,使用Na2SO4、CuSO4、BaCl2替代NaCl,观察颜色的变化。
Step 3 实验结果解释: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盐类的水解规律。
Step 4 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和产物,并把实验结果归纳到盐类的水解规律中。
Step 5 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盐类是可以水解的,这些水解反应有什么特殊的应用。
Step 6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延伸: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盐溶液的水解情况,进一步深入了解盐类的水解反应规律。
教案二:盐类的水解与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1.了解盐类的种类和水解的基本反应方程式。
2.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水解之间的关系。
3.能够通过实验判断盐溶液中酸、碱或中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水解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判断盐溶液中酸、碱或中性的特点。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NaCl,Na2SO4,CuSO4,BaCl2,酚酞指示剂,酚酞溶液。
实验器材:试管,玻璃棒,滴管。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盐的定义和不同种类的盐,以及酸碱与盐的关系。
Step 2 实验观察:1.将NaCl溶解于一定量的水中,用酚酞指示剂滴定,观察颜色的变化。
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 盐类水解的原理)(课件)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H
-=cH
CO- 3 ·cOH-·cH cC O 23-·cH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Kw Ka2
盐类水解平衡常数 水解常数的意义
Kh定量的表示水解反应趋势的大小,Kh越大,水解趋势越大。
外因对水解常数的影响
Kh是化学平衡常数的一种,只与温度有关,与盐 溶液的浓度无关,一般温度升高,Kh增大。
课堂小结
宏观层面
Cl- +
NH
+ 4
总反应方程式: NH4Cl + H2O NH+4 + H2O
NH3·H2O
NH3·H2O + HCl NH3·H2O + H+
活动
分析CH3COONa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H2O CH3COONa
H+
+ OH-
+ CH3COO- + Na+
CH3COOH
CH3COO- + H2O
CH3COOH + OH-
物质
反应
结果
微观层面
水的电离 盐的电离
离子间的 相互作用
促进水 的电离
离子种类 生成弱电解质 c(H+)≠c(OH-)
课堂练习
1.A+、B+、C-、D-四种离子两两组成四种可溶性 盐,其中:AC和BD盐溶液的pH=7,BC盐溶液的
pH>7,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AD盐溶液的pH<7 B.在AC盐溶液中:c(A+)+c(AOH)=c(C-)+c(HC) C.碱的电离程度一定是:AOH>BOH D.酸的电离程度一定是:HD>HC
课堂练习
2.现有 S2-、SO23-、NH+ 4 、Al3+、HPO24-、Na+、SO24-、AlO- 2 、Fe3+、HCO- 3 、 Cl-等离子,请按要求填空: (1)在水溶液中,离子水解呈碱性的是_S_2_-_、__S_O_23_-_、__H_P_O__24-_、__A__lO__-2_、__H_C。O- 3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和规律(2)能够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2)使用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揭示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伸。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教学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教学方法1.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科学探究方式,通过从已有知识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并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与小组讨论,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
2.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形象性;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快捷性。
教学仪器和试剂实验试剂:CH3COONa、Na2CO3、NH4Cl、CuSO4、NaCl、KNO3、NaHCO3、Al2(SO4)3、蒸馏水、仪器:试管、玻璃棒、表面皿、pH试纸、电脑课件制作、多媒体。
教学过程HCHCH板书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一、盐类的水解1、定义:盐电离出来的离子(弱酸根离子或弱碱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或结合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盐类的水解。
2、实质:生成弱电解质,促进水的电离。
(导致C(H+)≠C(OH-),建立了新的平衡体系——盐类的水解平衡)3、盐类水解的规律(部分)有弱方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4、盐类水解反应的方程式:中和碱+酸盐+水水解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逐层深入的问题设置,让学生从对宏观实验现象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思考讨论,抽象概括,逐步形成了对微观本质的理性认识,进而得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并把握其实质和规律,成功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高,讨论热烈,主动探究意识强。
《盐类水解(第一课时)》教案

《盐类水解(第一课时)》教案《盐类水解(第一课时)》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盐类水解(第一课时)》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盐类水解(第一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
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强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之后,目的是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理论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从中发掘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
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
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
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应用实例,加深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
总之,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因此,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本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鲜明的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深入探讨实验的微观本质,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对于盐的水解规律,要突出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纳法揭示两类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对于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加强训练。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案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学会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对对盐类水解实质的探究分析过程,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辨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采取活动探究与理论探究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实现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教学流程设计:1、课堂引入设计:问题引入:为什么家庭中用“碱”(碳酸钠)溶液来洗涤餐具?为什么铵态的使用会导致土壤的酸化板结?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是否都显中性?(设计意图:从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的具体例子着手,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达到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探究活动设计一:盐溶液都显中性吗?利用《化学反应原理》82页“活动探究”栏目,各合作学习小组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mol/L的醋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铵溶液、硫酸铝溶液和硝酸钾溶液的酸碱性,并做好实验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盐溶液并不都是呈中性,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
“这是为什么呢?”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3、探究活动设计二:醋酸钠溶液为何显碱性?第一阶段:在醋酸钠溶液中存在平衡体系吗?溶液中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能反应吗?第二阶段: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构成了水的电离平衡的逆反应,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的反应会对水的电离平衡产生影响吗?产生了何种影响?(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还相等吗?)(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理论探究探究活动,可以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探究盐类水解原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探究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是因为总体来看这个探究活动的思维量较大,虽然用到的相关知识是前面学习过的,但整合在一起来研究还是有难度的。
《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教学设计环节2 探究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提出问题】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何种因素?【微观探析】以氯化铵除铁锈为例,设置几个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水的平衡移动角度去分析。
然后,要求学生分析NH4Cl除铁锈的机理,分析NH4Cl在溶液中的水解过程,让学生感受盐类水解的模型。
然后让学生预测醋酸钠溶液的酸碱性,并尝试运用模型去分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最后分析KCl溶液中的电离,比较不同盐溶液酸碱性及原因。
【微观探析】投影呈现CH3COONa和KCl水解过程的分析模型图。
指导学生对各类盐的水解的实质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得出盐类水解的定义。
【获取新知】要求学生归纳出盐类水解定义、条件、实质、【形成能力】总结并强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比总结水解规律,定性和定量分析盐类水解微弱的特点。
【变化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NaHCO3溶液中的电离和前两种溶液中存在的电离的差异,分析其溶液酸碱性的原因。
通过不同盐溶液酸碱性规律的总结,引导学生建立盐类水解分析的电离和水解模型。
【模型认知】呈现实验结果列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找出盐的组成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引导学生将显酸性、碱性和中性的溶液分别归类,从对应的酸和碱的强弱寻找规律。
比较归纳: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以及对水解原理的分析讨论,形成结论: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思考交流:逐渐深入的研究盐溶液中阴阳离子与OH-、H+的结合,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及结果。
问题解决:分析NH4Cl溶液的水解过程比较归纳:分别从水解离子、形成的弱电解质、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等几方面,对给定盐的水解情况进行比较。
尝试定义并和教材定义比较。
得出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
逐项思考、讨论、记录。
体会书写规范,实例拓展体验。
通过讨论、反思、总结,建立溶液酸碱性分析时应采用电离模型、水解模型以及电离-水解模型相结合的思路。
盐类的水解教案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第1课时)
贵阳市乌当中学黄飞雪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盐类水解的过程、实质及规律;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理论解决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盐类水解的的过程及实质。
难点:通过分析水的电离平衡受加入盐电离的离子的影响,认识盐类水解的定义及发生条件。
三、课前准备
导学案的发放,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部分。
四、教学过程。
盐类水解的原理++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课时 盐类水解的原理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电离平衡、化学 平衡移动的观点分析盐类 水解的本质。 2.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 能以离子方程式的形式正 确表达盐类水解。
核心素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 实验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 盐类水解的实质,掌握盐溶 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和规 律,能根据盐的组成判断溶 液的酸、碱性。
盐+水 酸+碱
3.特点: 可逆、吸热、 微弱
4.水解的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 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
三、盐类的水解
5.书写盐类水解方程式: (1)盐的水解一般是微弱的,而且反应是可逆的。故书写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 时要用" ",水解生成的难溶物及气体,一般不标"↓"或"↑"。
学以致用
2.实验测得常温下NaHCO3溶液的pH>7,请从电离和水解两方面分析NaHCO3 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NaHCO3===Na++HCO3− +
H2O OH-+ H+
HCO3− +H2O
H2CO3+OH-
H2CO3课堂Biblioteka 结盐类水解的规律盐类
实例
强碱 弱酸盐
强酸 弱碱盐
强酸 强碱盐
CH3COONa Na2CO3 NH4Cl
盐溶液 pH /25℃
NaCl
=7
Na2CO3
>7
KNO3
=7
CH3COONa >7
NH4Cl
<7
(NH4)2SO4
<7
酸碱性 中性 碱性 中性 碱性 酸性 酸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1盐类的水解
(第1课时)
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认识盐类水解有一定限度,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
2.通过实验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盐类水解的实质,掌握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和规律,能根据盐的组成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
难点:盐类水解的实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总结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碱面的超使用方法
【问】为什么Na2CO3可被当作“碱”使用呢?如何验证?
【生】向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红,Na2CO3溶液呈碱性。
【实验探究】
-1,填写下表。
并总结规律。
NH4Cl电离出的NH+4和H2O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NH3·H2O,使水的
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导致溶液中c(H+)>c(OH-),因而氯化铵溶液呈酸性。
【问】分析CH3COONa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生】
CH3COONa CH3COO-和H2O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导致溶液中c(OH-)>c(H+),因而CH3COONa 溶液呈碱性。
【问】分析NaCl溶液呈中性的原因
【生】NaCl溶于水后电离出的Na+和Cl-均不能与水电离出的OH-或H+结合,水的电离平衡不发生移动,溶液中c(H+)=c(OH-),因而NaCl溶液呈中性。
【讲解】
盐类的水解
(1)概念: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
实质: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促进水的电离。
盐类水解的特点
盐类水解的规律
【生】
(2)常见的“弱”离子
【问】⑴弱碱阳离子:
【生】NH+4、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之后的金属阳离子,如Mg2+、Al3+、Fe3+等。
【问】⑴弱酸阴离子:
【生】CO2-3、HCO-3、SO2-3、HSO-3、S2-、HS-、ClO-、SiO2-3、CH3COO-、F-、AlO-2等。
【讲解】二、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1.盐类水解程度一般很小,水解时通常不生成沉淀和气体,书写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一般用“”连接,产物不标“↑”或“↓”。
如:
NaClO、(NH4)2SO4
【生】ClO-+H2O⑴HClO+OH-;
【生】NH+4+H2O⑴NH3·H2O+H+。
【讲解】2.多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分步进行,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如:
Na2CO3:
【生】CO2-3+H2O⑴HCO-3+OH-、
HCO-3+H2O⑴H2CO3+OH-。
【讲解】3.多元弱碱阳离子水解反应过程复杂,要求一步写到底。
如AlCl3:【生】Al3++3H2O⑴Al(OH)3+3H+。
【讲解】4.弱酸弱碱盐中阴、阳离子水解相互促进。
(1)NH+4与S2-、HCO-3、CO2-3、CH3COO-等组成的盐虽然水解相互促进,但水解程度较小,书写时仍用“⑴”表示。
如:NH+4+CH3COO-+H2O⑴CH3COOH+NH3·H2O。
(2)Al3+与CO2-3、HCO-3、S2-、HS-、AlO-2,Fe3+与CO2-3、HCO-3等组成的盐水解相互促进且非常彻底,生成气体和沉淀,书写时用“===”表示。
如Al3++3HCO-3 ===Al(OH)3↓+3CO2↑。
(一般要有弱碱沉淀生成)
【讲解】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与其电离方程式辨别的关键:去除干扰物质,如H3O +―→H2O+H+。
HS-电离:HS-+H2O⑴S2-+H3O+⑴HS-⑴S2-+H+
HS-水解:HS-+H2O⑴H2S+OH-
【讲解】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弱酸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其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1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如呈碱性的NaHCO3、NaHS、Na2HPO4溶液。
2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如呈酸性的NaHSO3、KHC2O4、NaH2PO4溶液。
【讲解】水解常数及应用
1.表达式
例如,强碱弱酸盐MA的水解过程可理解为:
K h =c HA ·c OH -c A -。
2.与对应弱酸电离常数的关系
K a =c H +·c A -
c HA
, 所以,K h ·K a =K w 或K h =K w K a。
3.水解常数的意义
K h 定量的表示水解反应趋势的大小,K h 越大,水解趋势越大。
4.外因对水解常数的影响
K h 是化学平衡常数的一种,只与温度有关,与盐溶液的浓度无关,一般温度升高,K h 增大。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一、物质水解的原理
二、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三、水解常数及应用
【课堂练习】
1、1.A +、B +、C -、D -四种离子两两组成四种可溶性盐,其中:AC 和BD 盐溶液的pH =7,BC 盐溶液的pH >7,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D 盐溶液的pH <7
B.在AC 盐溶液中:c(A +)+c(AOH)=c(C -)+c(HC)
C.碱的电离程度一定是:AOH >BOH
D.酸的电离程度一定是:HD >HC
答案:C
2.现有S 2-、SO 2-3、NH +4、Al 3+、HPO 2-4、Na +、SO 2-4、AlO -2、Fe 3+、HCO -3、Cl
-等离子,请按要求填空:
(1)在水溶液中,离子水解呈碱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水溶液中,离子水解呈酸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既能在酸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又能在碱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
(4)既不能在酸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又不能在碱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
答案:(1)S 2-、SO 2-3、HPO 2-4、AlO -2、HCO -3
(2)NH +4、Al 3+、Fe 3+
(3)Na +、Cl -、SO 2-4
(4)HPO 2-4、HC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