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养生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2)
曾国藩的六大养生观

一、君逸臣劳的道家养生观曾国藩曾说:“省思虑,除烦恼,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
”曾国藩特别崇尚道家养生思想,他在一封书信中写道:“养生之道,以君逸臣劳四字为要。
”他说的“君逸”就是养心,“治心当以‘广大’二字为药”。
就是人要清心寡欲,胸怀宽广,注重“静”“节欲”,通过精神修炼达到修养的目的,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追求心理的健康,并提出此为“静”的养生之道。
他说的“臣劳”就是人的身体四肢要经常锻炼,处于一定的劳累状态,才能筋骨常健,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这是“动”的养生之道。
二、重视自然调养的用药观他认为,“治身当以‘不药’二字为药”。
他认为“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反对动辄用丹药治疗。
晚年,由于他在政治上崇尚无为,所以养生观也崇尚无为。
他在寄给儿子的信中说:“尔虽体弱多病,然只宜清静调养,不可妄施攻治。
”可见他非常注重自然调养,这或许是也与那个时代医疗条件差,庸医较多,而使人们讳疾忌医。
三、勤则寿,逸则亡的养生观曾国藩说“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
他一生苦心劳力,做事踏实认真,自创“五到”之说。
他以勤自励,以苦为乐,说:“君子有三乐”,把“勤劳而后憩息”作为三乐之一。
当时世局维艰,只有勤,才能强健筋骨、磨炼意志,可以为国家尽忠尽力,亦可保持己身之康泰。
他说:“古时圣君贤相,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增智慧而长才干……勤则寿,逸则亡。
”这是曾国藩在养生中注重养德的表现,他处于中国历史的一个非常时期,一生苦心劳体,做事踏实认真,在道德和功劳上都留下了不朽的美名。
四、重视饮食睡眠的摄生观曾国藩非常重视饮食和睡眠,他常说:“养生之道,当于‘食眠’二字悉心体验。
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也。
眠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片刻亦是摄生矣。
”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纪泽身体亦弱,事教以专从眠食二字上用功。
眠所以养阴也,食所以养阳也。
曾国藩的保健秘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曾国藩的保健秘诀
导语:晚清时期的一个着名人物曾国藩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吧!对于养生他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见解。
让小编和大家一起看看他和清朝皇帝乾隆是如何养生的吧!
目录:
第一章:早起乃曾国藩家风
第二章:曾国藩的独特养生之道
第三章:乾隆长寿少不了足浴保健的功劳
晚清时期的一个着名人物曾国藩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吧!对于养生他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见解。
让小编和大家一起看看他和清朝皇帝乾隆是如何养生的吧!
早起乃曾国藩家风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曾国藩很重视养生,他有一套很好的养生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曾国藩认为“惩忿窒欲”是养生的大法。
所谓“惩忿”,就是遇事不要烦恼和发怒,以心平气和对待之。
他在家训中规定:“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所谓“窒欲”,就是对不良嗜好和私欲都要有效地抑制,不让其萌生,从而胸怀坦荡、天宽地阔、心身泰然,脏腑自然气血调和,生机勃勃。
曾国藩重视读书,认为“读书养我浩然之气”,多读书能使人心中坦然,精神愉快。
他多次强调读书对养生的作用。
他的两个儿子纪泽、纪鸿体质较弱,曾国藩劝他们多读并多临摹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希望以其丰腴的墨气、坚韧的骨力,磨练他们的生命气质。
他还希望他们在吟诗作字、陶冶性情时,学习陶渊明的潇洒胸襟。
也就是以文化。
晚清名人的养生之道

晚清名人的养生之道晚清名臣曾国藩对养生颇有研究,他的养生经验可概括为“十字诀”:养心、素食、多动、早起、洗脚。
他在家训中规定:“养生先养心。
”即使在战事繁忙的时候,他仍每天坚持用“静坐”的方式修心养性。
在饮食上,他则主张素食,并告诫曾家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
”曾国藩认为人体活动则气血和、经脉通,所以他坚持每天饭后走一千步。
平日里出门时,只要没有急事,他都是徒步,很少骑马坐轿。
早起床是曾氏家族的传统,曾国藩一直奉早起床为养生第一秘诀。
在他的教导影响下,曾家人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他手下的幕僚、将领们也无不效法,没有一个人敢睡懒觉。
另外,洗脚也是曾国藩每晚睡前的养生必修课。
晚清名将左宗棠以读书养性来调整情志,达到养生修德的目的。
左宗棠非常尊崇“寡言养静”和“涵养须用敬”的古训。
他对人谈起自己读书养生经验时曾说:“读书能令人心旷神怡,聪明强固,盖义理悦心之效也。
”左宗棠通过读书达到老子所说的“万物将自化”的意境,也是一种自我超越。
左宗棠的读书养生法就是抓住了调节情志这个养生的关键所在。
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养生秘诀是通过练习书法来修身养性。
李鸿章认为练字是一种“神养”。
他曾向曾国藩学习书法,晚年则推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由于王羲之的真迹很少见,李鸿章便临摹唐僧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帖,临过之后,还要细看默想,力求神似。
带兵期间他也坚持每天临习《兰亭序》,每日100个字,以定心气,临习之后并不让人看,只是作为修身养性的一个方法。
他的这种“神养”,每日进行,从不间断。
晚清大学士、同治和光绪皇帝的启蒙老师翁同稣的“磕头养生”法颇为神奇。
用磕头来养身健体,翁同稣这是受了恩师全庆的影响。
咸丰六年,翁同稣参加会试,全庆是当时的主考官。
翁同稣得“进士第一”,全庆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故二人有师生之谊。
光绪八年正月初四,翁同稣谒见老师。
此时全庆虽已80有余,但精神矍铄,毫无老迈之态。
翁同稣极其羡慕,便向老师求教养生之道。
曾国藩的五种养生之道 曾国藩养生要言

曾国藩的五种养生之道引言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士,晚号曾翰林,祖籍河南省卫辉县,是中国清朝晚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除了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杰出成就外,曾国藩还十分注重养生和健康。
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采用了五种养生之道来保持身心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曾国藩的这五种养生之道,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指导。
一、饮食调理曾国藩非常重视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他主张饮食应均衡,包含各种营养物质。
他崇尚清淡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过度辛辣的食物。
他还认为吃饭应该细嚼慢咽,不要匆忙进食。
另外,曾国藩每天早晨都会空腹喝一杯温水,以促进胃肠蠕动和新陈代谢。
二、适度运动曾国藩也非常注重适度的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他每天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他坚持认为身体的健康需要通过运动来维持,而不是靠药物或其他外部手段。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调节代谢,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曾国藩认为良好的作息规律对健康至关重要。
他强调每天早睡早起,并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来恢复和补充体力。
他还认为午睡有助于提高精神和注意力,并增强免疫力。
同时,他主张不要夜夜笙歌、熬夜工作,以避免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四、心理调养曾国藩注重心理健康的维护,他主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他相信心理的稳定和愉悦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他常常参与与友人们的交流和文化艺术活动,以舒缓压力和放松身心。
他还喜欢阅读书籍,思考人生,以提高自己的内涵和智慧。
五、修身养性曾国藩提倡修身养性的观念,认为要有道德修养和品行端正。
他主张要保持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操守,不追求过度的物质欲望。
他相信一个人的内心品质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所以他始终秉持着端正的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
结语曾国藩的养生之道,以饮食调理、适度运动、良好的作息规律、心理调养和修身养性五个方面为核心。
这些养生之道不仅能保持身体健康,还能提高精神层面的幸福感。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人。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是我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曾国藩自幼聪颖好学,16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
在废寝忘食的读书生涯中,他经常感到耳鸣心悸、疲乏无力。
后来,随着官职的提升,他所承担的事务也越来越繁重,此病竟成了困扰他一生的痼疾。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曾国藩大病一场。
病愈后,他认识到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开始对养生之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养生之道。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谈到:“师法曾文正公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
那么,曾国藩都有哪些养生经验呢?一、勤则寿,逸则亡曾国藩一生苦心劳力,做事踏实认真。
他以勤自励,以苦为乐,并自创“五到”之说以激励后人,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曾国藩认为,勤能强健筋骨、磨炼意志,不仅可以报效国家,亦可保持己身之康泰。
他常说:“古时圣君贤相,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增智慧而长才干……勤则寿,逸则亡”。
二、注重自然调养曾国藩认为:“治身当以‘不药’二字为药”。
曾国藩自小受其祖父“不信医”训诫的影响,认为“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
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较差、庸医较多,使人们产生了讳疾忌医的观念。
他在寄给儿子的信中说:“尔虽体弱多病,然只宜清静调养,不可妄施攻治。
”可见他非常注重自然调养,认为百药皆有毒性,只要清心寡欲,注重日常调养,则病可自愈矣。
虽然这种“不信医”的观念有些偏激,但其注重自然调养的思想是值得人们借鉴和学习的。
三、合理地安排饮食起居曾国藩常说:“养生之道,当悉心体验‘食眠’二字。
食,即平日之饭菜,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也。
眠亦不在多寝,但神凝梦甜,即片刻亦是摄生矣”。
曾国藩养生之道

曾国藩养生之道曾国藩的家书,涉及修身、教子、持家、处世、为政、治军等内容,养生也是他颇加详论的。
曾国藩的养生思想,来源于他所恪守的圣哲前贤的理论和典籍,也是他阅世日久,各种人事、物事经验的积累。
在给澄弟、沅弟的信中,曾国藩说道我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以养生六事勉励他们,“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用,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
曾国藩提倡养生首先要养心。
一是“慎独”,认识善恶,进行道德自省,心中安泰,清心寡欲;二是“主敬则身强”,一个人无论内外,皆须庄重宁静;三是“求仁则人悦”,胸怀万物,顺应天地之理;四是多习于勤劳,少安逸享乐,勤劳使人长寿,安逸使人早亡。
养心的另一途径,是“读书养我浩然之气”,做到心中坦然,精神愉快。
“以光辉灿烂的事物充满人心的学问,如历史、寓言、自然研究皆是也。
”曾国藩多次强调读书对养生的作用。
他的两个儿子纪泽、纪鸿体质较弱,曾国藩劝他们多读并多临摹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希望以其丰腴的墨气、坚韧的骨力,变化他们的生命气质。
他还希望他们在吟诗作字、陶冶性情时,学习陶渊明的冲淡之味、潇洒胸襟……也就是以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达到养生目的。
曾国藩的中厅堂悬挂有八本堂匾,其跋云“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这种养生思想是他多次在家书中强调的,与兄弟说,与儿女说,可见曾国藩的重视程度。
易生恼怒,不仅是一般人的情感态度,也是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的,是一个需要汲取的教训。
曾国藩告诫家人,要像佛家所说的那样,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遏抑肝火,不使它过分炽烈,节制血气,不使自己的嗜欲戕害自己的身体性命。
去怒,也是为了养心,减少了忿怒,心中也便安泰平和,豁达从容,充满虚明之气……这对我们现代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尽管曾国藩非常重视养生之道,但他对生命的健康长寿,却不存妄念,不迷信,一切顺其自然,人的“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
曾国藩独特的养生法

言: “ 君 子有 三 乐” , 其一就 是“ 勤 劳 盖 无 时 不 以勤劳 自励 。为 一 身计 , 则 必操 习技 艺, 磨 练筋 骨 , 困知 勉行 , 操心危 虑 , 而后 可增 智 慧而
滴 水 藏 海 ・民间 养 生 拾 贝
曾国 藩 独 特 的养 生 法
辽 宁 刘 锴
在 中 国近 代 史上 , 曾 国藩 绝 对 算 得 上 是 响 当 当 的人 物 , 他 是 清朝 著 名 的 军 事 家 、 理 学家、 政 治 家、 书 法 家、 文 学 家, 晚 清“ 中兴 四 大名 臣” 之一, 湘军之 父 , 官 至 两 江 总督 、 直 隶总督 、 武 英殿 大 学 士 , 封 一 等 毅 勇侯 , 谥 日文 正 。毛 泽 东对 其 极 其 推 崇 : “ 予 于近
长才 干…… 勤则寿 , 逸则 亡” 。繁 忙 多高寿 , 这
是 很 多人 公认 的 长寿之 法。
虽然很 多人 都 知 道 曾 国 藩 一 生 处世 高
明、 颇有 心得 , 但 却很 少有人 知道 他养 生有术 。 养 生观 之 一 : 君 逸 臣劳。 曾 国藩 崇 尚道 即 平 E l 饭菜, 但食 之 甘 美 即胜 于珍 药 也 。眠 家养 生 思 想— — 精 神 修 炼 法 。他 认 为 : “ 省 亦不在 多 寝 , 但 实得 神 凝 梦 甜 , 即 片 刻 亦 足 思虑 , 除烦恼 , 君 逸之 谓 也; 行 步常 勤, 筋 骨 摄 生 矣” 。 可 见 曾 国 藩 对 饮 食 睡 眠 是 多 么 常动 , 臣劳之 谓 也 。 ” 曾 国藩 所说 的“ 君 逸” 即 重视 。有 一 次 , 曾 国藩在 谈 到 儿子 曾 纪 泽 时 是养心 , 意 即清 心寡 欲 , 胸 怀坦 荡 ; “ 臣劳” 即 说 : “ 纪泽 身体 亦弱 , 事教 以专从 眠食 二 字 上 食 所 以养 阳也 。养 眠 肢体 常动 , 经 常锻 炼 , 才 能 保 持 健 康 。“ 君 用 功 。眠 所 以养 阴也 , 逸” 是“ 静养” , “ 臣劳” 是“ 动养” 。可 见 , 曾国 贵有 一 定 时 刻 , 而戒其 多思 ; 养 食 亦贵 有 一 藩非 常 重视 劳逸 结合 的养 生之 法 。 定时刻 , 而 戒其 过 饱” 。眠食 得 法, 食 甘 梦 养 生观 之 二 : 惩 忿 窒欲 。 曾 国 藩认 为 : 甜, 这 是 曾氏独 创 的 另一 养 生之 道 。 养 生观 之 六 : 矢 不 间 断 。 曾 国 藩 很 注 “ 养 生之 道 , 莫 大于‘ 惩 忿 窒欲 , 少食 多勤 ’ 。 ” “ 惩忿 ” 意即少生气; “ 窒欲 ” 意 即 多 节俭 。这 重 体 育锻 炼 , 他 认 为 强 健 筋 骨 是 养 生 的 常 句话 的意 思 是 : 体 质 强壮者就 好像 富人 , 因 态之 法 。 他 曾 经 给 家族 晚 辈 立 下 一 个 “E l 戒奢 侈 而 更 加 富 有 ; 体 弱者如 穷人 , 因节 俭 常 六功 课 ” 规矩 , 即每 天 必 做 六件 事 , “ 一日 吝啬 而 自我 保 全 。 曾 国 藩 认 为 , “ 养 生 以 少 饭 后 千 步 , 一 日将 睡 洗 脚 , 一 日胸 无 恼 怒 , 恼怒 为本 ” , 经 常 生 气 对 健 康 影 响 很 大 。在 日静 坐有 常 时 , 一 日 习射 有 常 时 , 一 曰黎 明吃 白饭 一 碗 , 不 沾 点 菜” , 而 且 身 体 力行 。 长期 的 军旅 生 涯 中他 始 终 坚持“ 少恼 怒” 。 养 生观 之 三 : 不 药 为 药 。 曾 国 藩 受 家庭 史 料 记 载 , 曾 国 藩“ 饭 菜 后 三 千 步 近 日试 熏陶 , 反 对 动辄 用 丹 药 治 疗 , 他 认 为“ 治身 当 行, 自矢永 不 间断” 。毛泽 东曾 师法“ 曾 文 以‘ 不 药’ 二 字 为药” 。他 在 寄给 儿 子 的信 中 正公 临 睡 洗脚 , 食 后 千 步之 法 , 得 益 不 少” 。 说: “ 尔 虽体 弱 多病 , 然只 宜清净调 养 , 不 可 养 生观 之 七 : 临 字 弈 心 。 曾 国 藩 养 生 妄 施 攻 治” 。 曾国藩到 了晚年 也极 少 用药 , 还有一 个过 人之 处 : 以 写 字、 对 弈 来养 心 。 只是采取“ 无 为” 的静养方法来保养 身心。 曾 国藩把 写字作 为培 养 忍耐 功 夫、 怡养 身 养 生观之 四 : 勤寿 逸 亡 。 曾 国藩认 为 , 人 心 的一 种 方 法 , “ 每 E l 临一 百 字, 将 浮 躁 处 气 以收敛 而静 。 若 高寿 , 必 须做 到 经 常有 事做 。整 天 无 所 事 大 加 收 敛 。 心 以 收 敛 而 细 , 事, 游手好 闲, 必然短 寿 。 因此 , 他 一 生心力 劳 于 字 有 益 , 于身 、 于家也 有 益” 。 曾 国 藩 酷 苦, 踏 实做 事 , 自创 了“ 五到” 之说 ( 身到 、 心到、 爱 围棋 , 军务 政 务 之 余 , 他 通 过 对 弈 来 转 换 眼到 、 手到 、 口到) , 以 勤 自励 , 以苦 为 乐, 并 直 脑 筋 , 放松精神 , 镇 定情绪 , 收 敛 心神 。
曾国藩养生之道

按语:我无资格评述,若万事皆假,做人必求真。
谨慎守住每一天。
曾国藩是位杰出的理论家,他一生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重要的一点,与他的理论水平是分不开的。
我们在读他留下来的文字时,发觉了很有意思的一点,那就是他使用一些数字表述,将深奥的理论寓于浅显的告白中,富含哲理,提炼归纳非常经典,即使时至今日仍不失其参考借鉴价值。
随便举一例,他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材,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我们评析一下,这段话粗看文采飞扬,再看哲味悠然,细思让人莞尔。
不是吗?人生的乐事或许我们从来没弄清过,他老夫子弄清了,乃此三乐也。
曾国藩使用数字将这样的箴言表达出来,内容非常之多。
他在咸丰九年十一月初二日的日记中说道:日来,每思吾身,能于十“三”字者用功,尚不失晚年进境。
十“三”字者,谓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寡也。
他于同治四年正月初二日的日记后留了一个附记也写了一段这样的话: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不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八本八常八德八败八国八源八理八文八考八书修身四课:慎独、主敬、求仁、习劳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慎独”就是指一个人独处,也就是在没有人管束的情况尚能严格要求自己。
这是儒家修身的最高境界。
曾国藩说:“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主敬”一条讲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问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好还是坏,直接决定了他事业的成败与否。
所以他十分看重这个问题,为此,他作了专题阐述:“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他最后还说:“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他明白地告诉世人,“主敬”不但能使身体强健,而且能使天下太平,或许,这一条,就是“以身作则”最恰当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养生曾国藩的养生之道(2)--> 那么,曾国藩最为成功的修身方法有哪些呢?在这里,我为大家介绍他著名的“修身十二法”,或者对你有所启迪。
一、持身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的念头、举止中有无背离义理之处。
平日闲居无事的时候宁静安泰,保养德性,一旦投于事务之中则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精神状态清澈明朗,就如同旭日东升,光彩照人。
二、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什么时候,要拿出一定时间静坐养性,反省体悟自己天性中隐现的仁义之心。
正襟危坐,凝然镇定,如同宝鼎一般沉稳。
三、早早起床天色初亮就赶紧起身,睡醒了就不要再恋床。
四、读书专一一本书没有读完时,不要再看其它书籍。
东翻西阅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毫无益处。
五、阅读史书他每天仔细读史十页。
六、说活谨慎所谓祸从口出,很多人都因此招致祸患。
所以君子对此要时刻注意,这是修身处世最重要的工夫。
七、保养真气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彻里彻歪光明正大,所作所为毫无羞于对人说之处。
八、爱护身体时刻以父亲的“节制操劳,节制欲求,节制饮食”训导作为健体却病的准则。
九、每天都应获知新学问每天读书时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如果可以从书中凿空,求取深意,那就是偏私他人。
十、每月不可荒废旧技能每月写作几篇文章,以此检验自己积存义理的多少,葆养真气的强弱。
却不能完全沉溺于中,因为做文章特别耗费真气和时间,也最容易使人玩物丧志、隐没本性。
十一、写字饭后写半个时辰的字。
所有文字方面的交际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写字的机会。
凡事不可留待第二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越难清理。
曾国藩是谁大家知道吗,相信稍微知道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位晚清时期的重臣,是位伟大的军事家。
但是,很少人知道,其实曾国藩也是一位非常注重养生的养生专家。
他有自己的养生方法,想知道是什么吗?那么就和小编一起阅读本文吧。
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历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大风大浪,但是他一直都非常重视养生,而且,他也有一套非常好的养生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养心奠大于寡欲养生首在养心,曾国藩认为“惩忿窒欲”是养生的大法。
所谓“惩忿”,就是遇事不要烦恼,发怒,以心平气和对待之。
他在家训中规定:“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所谓“窒欲”,就是对不良嗜好和私欲都要有效地抑制,不让其萌生,而胸怀坦白、天宽地阔、心身泰然。
这样自然脏腑气血调和,生机勃勃。
他还用“静坐”的方式养心。
即使在战事危急,事务繁忙的时候仍每天坚持不懈。
在他的日记中常常见到“静坐片刻”。
在他的家书中常有告诫子弟“静坐”养生的句子。
节制饮食曾国藩在饮食上主张“少食”、“素食”、“清淡”。
日常生活多以素食和蔬菜为主,“常食老米粥以疗脾亏”。
“吾夜饭不用荤,以肉汤炖蔬菜~、二种”。
他告诫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
他也知道,“脾胃为人后天之本”,膏粱厚味,肥鱼大肉这些食物都是会对我们的脾胃有损伤的。
所以,他认为,“少食”、“素食”、“清淡”能够养脾胃,脾胃得养的话,自然而然就能够健康长寿了。
“多动”、“习劳”“多动”、“习劳”他认为人体活动则气血和、经脉通:不动则病滞。
他每天坚持饭后走一千步。
他还告诫自己的子女、儿媳,要亲自种菜、养猪、织布、下厨,不要随便使唤奴仆。
出门要多走路.少骑马坐轿。
他在家训中说:“劳则寿,逸则天。
”他的儿子曾纪译少年体弱多病,即命其每日早晚各步走五里路。
坚持日久,便转弱为强。
早睡早起身体好“早起”曾国藩说:“年起为养生第一秘诀。
”“早赶可以振刷精神。
”早起是曾氏祖辈几代的家风。
的确,早上空气新鲜,能令人头脑清醒,周身舒适。
曾氏一生坚持早起,在他的教导影响下,家中人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他手下的幕僚、将领无不效法,没有~个敢睡懒觉。
正如民间俗语:“早睡早起身病未服药病去止正确对待医药曾国藩的祖辈不信医药。
这点他井能遵守祖训,而是相信医药。
他认为医药能“治病保身”,但也能“致病伤身”,要正确对待医药。
他主张“病来即药,病去即止”。
他本人有病,即时服药。
日记中有“夜不能寐、服归脾汤数帖而愈”。
“癣疾大作,痒甚,用药稍安”。
他从不随便服药,更不信庸医的“危言深语”。
很推崇精神调养和食物调养。
养脾胃,脾胃得养他也非常的重视有补益作用的食物,他还经常买人参、鹿茸、阿胶之类的补品送给自己的祖父母、父母、叔婶及师长。
而且,自己也是经常让家里人用黄芪、白术、山药、当归,茯苓之类的中药补品来熬制喝的。
一百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曾氏的这套养生法确有一定的科学性,且简便易行,值得效法。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古往今来,凡能成大事者,无不在“修身”上有独到之处。
曾子说过:“每日当三省吾身。
”在晚清诸位名人之中,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
五百年来,能够以书生而克平乱世,戎马悾偬间亦为学不倦,并把学问事业均磨炼成功之人可谓极少,而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
其文治武功、传奇一生始终众说纷纭,而他本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显赫且颇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在个人修养上最为严格,他每日静坐,反思己过,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修为。
很多人都想从曾国藩身上学到成功的黄金定律,修身处世,立于不败。
很多成名的人物,也都受过他的思想熏陶。
梁启超对曾国藩推崇备致,说:“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毛泽东青年时期,也潜心研究过曾国藩文集,他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而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全集》常置桌旁,终生拜读不缀。
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的模仿曾国藩,简直将曾国藩奉为偶像。
十二、夜晚不出屋门它使人耽搁正事,精神疲惫,务必戒除。
三戒与三练的曾国藩晚清重臣曾国藩不但在军事上是个难得的人才,在治家上,也让后人赞赏,此外,他在养生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着与众不同的经验。
总而言之,曾国藩的养生可以归纳为“三戒”与“三练”。
一,戒贪作为晚清重臣的曾国藩深得慈禧太后的赏识,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手握重权的曾国藩有许多贪污的机会,但曾国藩严于律己,以国家为重,不贪腐。
二,戒淫在朝廷为官,哪个不是妻妾成群,曾国藩却不学他们,尽管风气很糟糕,但曾国藩在淫欲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的后代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三,戒奢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
曾国藩憎恨奢侈,诸事从俭从简,让晚清其他大臣极为敬重,同时也十分害怕,因为曾国藩太清正了。
四,练字曾国藩的毛笔书法虽然算不上特别优秀,但曾国藩却特别喜欢练习书法,他并不是想通过练习让自己成为书法高手,而是想通过练习,让自己的心态变得平静,心境变得豁达。
五,练棋曾国藩在生活中比较喜欢下棋,随身携带的行李中,总免不了要带上一盘棋,下棋只是为了消遣,为了散心,毕竟繁忙的公务有时会弄得自己心情不佳,下下棋,可以修身养性。
六,练志曾国藩总会有意识地去练习意志力。
尽管身居高位,自己有许多机会吃美食,但曾国藩却崇尚素食,而且以身作则。
为了让从属官员与后辈做到早起,曾国藩自己最早起床。
通过这些行为,对自己的意志进行检验,加以练习,曾国藩最终养成了凡事坚持“有始有终”的习惯。
此外,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曾国藩真乃养生之贤士也。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一代名人曾国藩的养生之道,他修身十二法以及修身十二法一直都后人借鉴着,这也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养生方法,小编建议大家也可以多学学他健康长寿的秘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