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道传承

合集下载

曾国藩家风

曾国藩家风

曾国藩的家风所谓家风,指在一个家庭或家族成员中沿袭下来的道德风貌和家庭传统。

全民谈家风,是件大好事,于是想起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

作为近代湖湘文化集大成者,曾国藩一生秉承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条,把“齐家”摆在突出位置,他疏理治家方略,形成“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治家八字诀,推出“尚廉、尚谦、尚劳”的家教家规,使世代子孙从中受益,曾国藩秉承的家风很值得今人借鉴。

最能体现曾国藩家风的,当然是收录一千五百封信札的《曾国藩家书》了。

该“家书”记录了曾国藩三十年从政、领军生涯中的家教心得,涉猎内容涵盖教子、持家、治学、交友、修身、理财、用人、处世、治军、从政等方方面面。

“一滴水可见阳光”,曾氏行文从容镇定,运笔挥洒自如,于平平无奇“拉家常”中蕴含许多真知灼见,充满人文关怀,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召力。

这是一部真实生动的生活宝鉴,难怪它成为中华传世家教之经典。

歷年来笔者多次拜读该书,越读越觉得意味深长、歷久弥香。

我们读《曾国藩家书》,最看重的还是其家庭教育,这些全表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曾国藩受此薰陶并发扬光大。

无论在教子读书、研究学问、勤俭持家、自尊自立、修身养性、做官从政等各个方面,他都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学养造诣和道德操守呼之欲出。

所以民间素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巖”之说,近代曾国藩更被奉为“官场楷模”。

研读家书,曾国藩确实不愧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出身农家,他终其一生与俭朴相伴。

笔者探访过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的曾国藩故居“思云馆”。

导游介绍,曾国藩不讲究膳食,通常每顿饭只有一个菜,因此博得“一品宰相”美誉。

三十岁时曾国藩做过一件缎马褂,却每年只在喜庆日穿一下,珍藏三十年而不换新的。

在京城上朝,他坚决不坐一品官轿,只坐普通蓝呢轿子。

他小女儿少时随母到两江总督府,穿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曾国藩觉得太奢华,命她立即换一条没花边的裤子……有这等严父,曾家老少自然始终传承俭朴家风,谁也不敢越轨半步。

曾国藩家祖传的“八宝饭”

曾国藩家祖传的“八宝饭”

二、蔬。

 中国农业社会重农抑商,商品经济落后,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主要靠自给自足,不仅要耕种以获得粮食,还要种植蔬菜以供日常所需。

有粮食和蔬菜才能解决生存问题,而后才能放眼长远,徐进图之,取得长足的进步。

 三、鱼。

 “鱼”在中国文化中有表示兴旺的含义,生活中能吃上鱼代表家庭境况不错,意味着家族发展得生机盎然,也预示着这个家庭有兴旺发达的稳定根基。

常言道“年年有鱼(余)”“鲤鱼跳龙门”,都代表家族在走向兴旺发达。

这既是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表明了精神文化追求的提升。

 四、猪。

 农业社会中,猪占据着扫房屋,也指打扫心灵,和“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吾日三省吾身”是一样的道理。

七、考。

 考,即祭祀,现代很多年轻人将祭拜祖先视为封建迷信,这是大错特错的。

中国人以孝为先,孝是为人的根本,一个人如果连最基本的孝都做不到,就更别想做好其他事了,这并非危言耸听。

祭祀祖先不仅是对先人的追思,对家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诚心修身的表现,是生活的仪式感。

八、宝。

 宝,即善待亲族邻里。

人是群居性物种,任何人身处社会都不可能独立存在,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互帮互助、互亲互爱。

只有懂得善待亲族和邻。

曾国藩家训十六字箴言

曾国藩家训十六字箴言

曾国藩家训十六字箴言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曾国藩简介
2.曾国藩十六字家训的内容
3.曾国藩十六字家训的含义及启示
4.曾国藩家训的传承和影响
正文
曾国藩,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十六字家训被誉为千古家训,对后世影响深远。

那么,曾国藩的十六字家训是什么呢?
曾国藩的十六字家训是:“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这十六个字,简单明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家俭则兴,意味着家庭要勤俭节约,这样才能使家庭繁荣昌盛。

人勤则健,意味着个人要勤奋努力,这样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意味着只要一个人能够勤奋努力,又能够节俭持家,那么他将永远不会贫穷。

这十六字家训,不仅是曾国藩的人生经验总结,也是他对后人的教诲和期待。

他希望通过这十六个字,教导后人如何过好生活,如何保持家庭的繁荣和幸福。

这十六字家训,既是曾国藩的家训,也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曾国藩的十六字家训,对后人的影响深远。

他的家训,既强调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勤奋努力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对后人的品德教育、人生指导和家庭管理,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曾国藩的家训,也因此被誉为千古家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曾国藩的十六字家训,不仅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曾家后人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家后人,秉承曾国藩的家训,勤俭持家,勤奋努力,使曾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家风和家庭传统。

总的来说,曾国藩的十六字家训,既是他的人生经验总结,也是他对后人的教诲和期待。

曾国藩的家教家风

曾国藩的家教家风

曾国藩的家教家风自从唐浩明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出版之后,海峡两岸悄然兴起一股“曾国藩热”。

我是曾国藩家乡人,数十年来,笔者采访了当地村组许多上了年纪的有识之士,因而对曾国藩及其家族后裔的真实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家乡人最为崇尚的,首推曾国藩的家风家教。

纵观古今,凡达官贵人之家,大多好景不长,因其子孙逐渐骄奢淫逸,过不了两三代,便门第没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唯独曾国藩兄弟五人的家庭,至今190余年间,绵延至第八代孙,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

曾氏家族之所以如此人才辈出,是与曾国藩良好的家风、严谨的家教、丰富的家庭藏书密不可分的。

(一)曾国藩严谨的家风,既为当时和后人崇尚,也为乡亲和世人称道。

1811年,农历十月十一亥时,曾国藩诞生在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神冲天子坪村。

曾家祖祖辈辈都是勤劳节俭、忠厚善良的农民。

曾国藩从小受家庭影响,半耕半读发奋苦学成材,后因战功卓著封侯拜相官至极品,且四个弟弟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齐如雁阵皆受皇封同做高官,赢得满族荣华。

但他时时处处谦虚谨慎,再三告诫子孙后代必须“半耕半读,勤俭持家,以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

”要他们亲自参加打草、捡柴、拾粪、插禾、锄地、收割等农事劳动,不许仗势欺人,不许使婢差奴。

曾国藩对祖父星冈公遗下的“治家八字诀”甚为推崇:“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八件事情)。

”其住宅取名“八本堂”。

八本即: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这八本是曾氏书香门第家庭教育之精髓,曾国藩兄弟及其子孙后代终身行之不懈。

此外,曾氏祖传家规家风还有三不信:不信僧巫(和尚师公),不信地仙(风水先生),不信医药(凡药三分毒);三致祥:孝致祥,和致祥,恕致祥;以及“勤俭孝友”四字要诀:勤劳俭朴持家,孝敬父母长辈,友好兄弟姐妹,团结左右邻居。

曾国藩家书最有名的一篇[精选3篇]

曾国藩家书最有名的一篇[精选3篇]

曾国藩家书最有名的一篇[精选3篇]【曾国藩家书最有名的一篇第1篇】关于曾国藩,作为湖湘学子的我早已对他有所了解,而他所著的《曾国藩家书》在高中学习文言文时就已拜读。

在朝为官的曾国藩,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很显赫也是很有争议的一个人;关于他的家书,却是在平淡的家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也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这个寒假阅读《曾国藩家书》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后辈的态度。

比如家教五个字:书蔬鱼猪竹。

他特别反感孩子们睡懒觉,要求赶紧起床读书、种菜、养鱼、喂猪、种竹子去。

女孩子还要纺线做饭洗衣,家务事自己做。

不但如此,竟然写信通知他弟弟:我将来绝不给子女留钱,做官的人给子女留钱“可羞可恨”。

这样的教育在今年过年时期有很强烈的感受。

一句“回家过年”,牵动着亿万中国人内心最柔软的情愫。

新春期间,万家团圆、共享天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因子,也创造出弘扬优良家风、开展家庭教育的绝佳契机。

作为家庭年长的我,今年在家便是成了大扫除、洗碗的主力军,每天在老家院子里都能“日行万步”。

在团圆饭的餐桌上,不仅仅有长辈对去年劳动成果的总结,更有了对晚辈全面发展的殷切期盼。

家庭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

如果轻视了春节的文化意味,把过节仅仅视为“吃、玩、睡、买、游”,那么无疑就冲淡了节日的意义。

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到曾国藩家训“书蔬鱼猪竹”,一个个家训故事、一句句家风箴言,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嘱托,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美德。

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在家庭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中塑造子女的人生观与敬畏心。

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社会的道德要求与价值坚守未变,传统家庭美德不应成为束之高阁的冰冷道理,让其潜移默化更多心灵,全社会都会充盈风清气正、和谐美好的正能量。

曾氏家规家训

曾氏家规家训

曾氏家规家训
曾氏家训是曾国藩家道和修养的总结与传承,被称为“曾氏家规”。

这些家规包含了曾国藩对于家庭、个人道德、教育以及行为准则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导。

曾氏家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忠诚敬事:要对国家、社会和家庭保持忠诚和敬意。

对国家有责任心,尽心尽力为国家效力;对上级要诚实尽责,服从指挥;对父母要孝敬顺从,尊重他人;对配偶和子女要关爱、体贴。

2. 勤俭持家:曾国藩非常重视勤俭持家的观念。

他要求家庭成员勤勉努力,不懒惰,节约开支,节制消费。

他认为家境贫寒不是借口放纵奢侈,而是要更加努力工作。

3. 修身养性:曾国藩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到言行一致,端正言谈举止;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要坚持为人谦恭有礼,与人和睦相处。

4. 诚实守信:曾国藩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准则。

要恪守诚信,不撒谎,不欺骗他人;要守信于人,言出必行,不轻易许下承诺而不履行。

5. 善待他人:曾国藩教导家人要善待他人。

他强调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益,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要宽容待人,宽容他人的过失,不与人计较小事。

这些家规和家训都是曾国藩为了培养家人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而制定的准则,旨在提倡家庭和睦、和谐之道。

它们对于后代子孙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曾国藩家族为什么长盛不衰

曾国藩家族为什么长盛不衰

曾国藩家族为什么长盛不衰?偶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曾国藩的文章,细读后颇有收获,现保存留念。

作为一个以“立德、立言、立功”传世的历史人物,他的遗嘱尤其可看,那里面有他一生大智慧的总结和传给后人的心得。

看后不得不服,人生三大忌:骄、奢、逸,人生六大宝:勤、孝、俭、仁、恒、谦。

曾国藩虽位极人臣,但做事情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人对事都极其认真。

怪不得周国平说“人类最高的智慧是敏感和警觉。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37岁任礼部侍郎,后任总督,任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曾国藩的家教家风更是令后人传诵。

一、曾国藩跳出“富不过三代”的历史周期率曾国藩在家中是长子,他的教育思想对其兄弟及子女都有很深的影响。

长子纪泽精通诗文书画,他刻苦学习英语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清代末年,在处理西北边境危机中,曾纪泽凭着其斗志和谈判艺术舌战强敌,从沙俄口中夺回了伊犁城,从而取得清末外交史上惟一的胜利。

次子纪鸿喜爱自然科学,精通天文、地理,最精代数,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还计算出100位的圆周率。

难得的是不仅其子成才,其孙辈曾宝荪、曾约农等也都成为教育家和学者。

俗话说“富贵不过三代”,但据调查,曾国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绵延至今190余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有出一个纨绔子弟。

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原因当归于曾国藩的教子有方。

二、曾国藩教子的六项内容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

(二)尽孝悌,除骄逸。

(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六)家事忌奢华,尚俭。

(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

(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归纳起来,曾国藩教子的内容主要有六项,即“勤、孝、俭、仁、恒、谦”六字。

曾国藩的家庭之道

曾国藩的家庭之道
《 曾国藩 家 书》 特 点
读《 曾 国藩 家书 》 , 我们 首先 感受 到 的 , 是 曾 国藩对 家 族极 强 的责任 心 刚 到北京 为 官之 时 . 他 就要 求弟 弟们 把 作文 定期 寄京 . 不 惮
其烦 . 亲加 批 阅 。
有 一句话 。 说 湖南 人 只有 “ 出湖 ” 之后 , 才有 出息 。 意思 是说 , 湖南 人 虽然 有奋 斗精 神 。 但 是 湖南 毕竟 封 闭偏 僻 , 风 气保 守 。所 以湖南 人不 出洞 庭 湖 . 终是 井底 之 蛙 。
勇而大 败 。 因此 只有 “ 自强 ” 才是 真正 的强 , 处 处 皆强就 是 弱 。
大 心力 。
对 曾 国荃 。 曾国藩 常讲 “ 强” 与“ 弱” 的关 系 。
曾 国藩 一生 推崇 “ 强” 这个 品质 。 但是 , 强 也分 多种 。一种 是 “ 自强 ” , 也 就是 能 战胜 自己。 另一 种是 “ 刚愎 ” , 那 是 虚张 声势 的 逞强 。 处 处争 强好 胜 。 凡事 都 要 占尖 , “ 以客 气胜 人 ” 。
政治。 但是 . 他 在家 书 中的状 态却 非 常真 实 , 毫无 保 留 。 他 对家 人
说话 非 常直接 . 有 的时候 不免 因为过 于直接 惹得 家人 恼 怒 。
曾国藩家 书 的第 三个 特点 是 “ 平易” 。
曾 国藩 是一 个 “ 平庸 ” 的人 。 他 一生 没有 说过 什 么惊人 之语 , 家 书也 都是 老生 常谈 。但 和他 人 不 同 的是 , 首 先 曾 国藩 所说 的 , 都 先 经 过 了 自己的反 复 思 考 , 确有所得 、 确有 体 会 , 他 才会 对 别 人说。 其次 , 他 所说 的 , 自己都做 到 了 , 或 者说 , 要 求别 人做 到 的 , 他 都首 先做 到 了 . 这 就让 他 的 家书有 与众 不 同的说 服力 。 《 曾国藩 家书 》 的第 四个 特点是 因人 施 教 。 由孔子 开创 的 中 国教 育 传统 就是 “ 因材施 教 ” 曾 国藩 的诸 弟 当中 , 能力 最强 的是 曾国荃 。 曾 国藩 对 他全 力培 养 , 花 费 了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创办的工农军主要参照曾国藩的湘军建立 的。

曾氏——家道传承
- 曾氏静心、耐心修身功夫
-
曾 和氏气治修家身及、勤主俭敬持、家贰存诚
- 一代名臣的劝慰

曾氏——家道传承
打坐注意事项
一、打坐时应将裤带、领带等一切束缚身体的物件, 一律松开,使身体松弛,完全休息。 二、气候凉冷的时候,要把两膝及后颈包裹暖和,
否则,在打坐时风寒贰侵入身体,没有药物可以医治,
这一点须特别小心注意。 三、最初修习打坐的人,应该注意调节空气和光线, 光太强容易散乱,光太暗容易昏沉。座前三尺,空 气要能对流。 四、初习定的人,吃太饱时不可打坐,如觉得昏昏 欲睡,也不可勉强坐,应该睡够了再坐,才容易静 定下来。
曾氏——家道传承


曾国藩家书中的智慧



曾国藩,汉族,初名子城,字伯 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 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 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
曾胡,与李鸿贰章、左宗棠、张之
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 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 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一生严于律己、勤俭节 约、修生养性、教子有方、治学 严谨、为人正直。

持家之本四大法宝
一、早起(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 二、勤俭(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 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三、仁爱和气(夫家和则福自生) 四、成为耕读之家、孝友之家

交八种益友——种子力量
一、要交 胜已者 二、要交 德盛者 三、要交 趣味者 四、要交 每事吃亏者 五、要交 直言者 六、要交 志趣远大者 七、要“交惠在当厄”者 八、要交 体谅人者


曾氏——家道传承
打坐注意事项
五、无论初习或久习,坐处必须使臀部垫高二、三寸,初
习打坐的人,两腿生硬,可以垫高四、五寸,日久可以渐
渐减低(如臀部不垫高,身体重心必定后仰,使气脉阻塞,
劳而无功)。

六、下座时,用两手揉搓面部及两脚,使气血活动,然后
再离座,并且应当作适度的运动。
七、坐时要面带微笑,使面部的神经松弛,慈容可掬,心

曾氏——家道传承
——曾氏存诚:
一、曾国藩一生待人接物更是以诚为本,以拙为用。 他一生要求自己“不说大话,不求虚名”,做事
“情愿人占我的便益(宜)贰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
(宜)”。别人以巧似伪欺骗他,他却仍然以诚以 拙相待。 二、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
曾国藩左宗棠照顾曾国藩小女儿曾纪芬聂缉椝的故 事。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故事。

不交——九种损友
一、不交志不同者。 二、不交善于奉承的人。 三、不交恩怨颠倒,全无性情者。 四、不交不孝敬长辈,不友爱兄弟的人。 五、不交迂腐人。 六、不交落井下石的人。 七、不交好占便宜的人,特别是不要发生经济往来。 八、不交德薄的人。 九、不交忘恩负义的人。

曾文正公嘱咐
修身、齐家、成事: 就是涵泳二字,最不易识,余尝 以意测之曰:涵者。如春雨润滑, 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 则难透,过大则离枝,适中则涵 养而没兴。泳则,如鱼之游水、 如人只准足。
《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曾国藩——观人的精气神
观人八诀 一、邪正看眼鼻:眼闪鼻歪的人不正直 二、聪明看嘴唇:嘴唇厚的人多半忠厚 三、功名看气宇:气宇轩昂的人更争气 四、事业看精神:精神专注的人易成功 五、寿夭看指爪:手脚要有气而又柔软 六、风波看脚跟:脚步稳重的人有担当 七、条理看语言:透过语言看人的内心 八、信又要不信: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他发现绿营军没有战斗力,并发现三个问题: 第一:军饷少,且为官克扣严重。 第二:官气重、架子大。 第三:操练好看而不实用。
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 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
并派人赴广东贰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在团练湘勇期间,他严肃军纪,开辟新的军队,
而后创立新军——湘军 湘军特点招募农夫为士兵,将军一职基本文人担 任。军纪严明、赏罚分明、有军歌及一系列制度 和文化。

时年二十七岁 进入仕途后顿感自己才 学疏浅、心中无物。 而后开始不久积极交往良师益友。 31岁时访问理学大师唐鉴,号镜海先生。 后师从镜海先生、艮峰前辈等。

讲躬行心得者,则有镜海先生、艮峰前 辈、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穷经知 道者,则有吴子序、邵蕙西;讲诗文字 而艺通于道者,则有何子贞;才气奔放, 则有汤海秋;英气逼人志大神静,则有 黄子寿。又有王少鹤、朱廉甫、吴莘畬。 此四君者,皆闻予名而先来拜。 一直到四十岁离开京城,去担任江西主 考官时得知母亲去世,回家乡安排后事。
情自然也放松了。千万不可以使面部表情生硬枯槁,变成
峻冷,内心就会僵硬紧张起来。
八、最初习坐时,应该采取每次时间少,但次数加多的方
式。如果勉强久坐下去,则会心生厌烦,不如每次时间短
一日多坐几次才好。
曾氏——家道传承

其他日课:刚日(单日或晴天)贰读经
柔日(双日或阴雨天)读史。 经书: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 庸》及其《五经》、《道德经》 余平生好四本书:《史记》、《汉书》、《庄子》、 《韩文》
感恩天地自然 感恩国家护佑 感恩祖宗父母 感恩古今圣贤 感恩各位同道、学长们的支持!
谢 谢

曾国藩——《挺经》与《冰鉴》
观人如是: 一、观其精气神,听其言语思维 二、观其刚强之气 ,则能成大事 三、观其寿禄长短,是否是有福之人。
用人: 一、古今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要义。 二、 可以有傲骨,不能有傲气。 三、凡做一事,要全副专注。要有意志 四、要有胆识和恒心 五、心存仁义、肩负重任,才能成为人才。

曾氏——家道传承
——曾氏主敬:
一、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 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二、主敬(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 敬之工夫也)
三、敬恕(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天德王道,彻 始彻终,心性、事功,俱可包括)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 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氏——家道传承
——曾氏修身:
一、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 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二、早起(黎明即起,醒后贰勿沾恋。)
三、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 阅,都是徇外为人。) 四、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五、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六、勤俭(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节约、 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七、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 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