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的城市发展历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
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
改革开放30年成都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30年成都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1978年以后成都城市化进程开始步入正轨1990年,成都市城市化率达到38.78%2000年,成都市城市化率已达到53.48%2007年,成都市城市化率达到62.58%2015年之前,成都城市化率将超过70%,进入城市化的后期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来,成都城市化推进一直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
尤其是近五年来,成都实施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城市化进一步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探索出一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城市化的演进历程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综合功能增强,成都城市化进程开始步入正轨,进入持续稳步发展的时期。
1.非农人口比重稳步提高,城市化水平迅速上升改革开放以来,全市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稳步上升。
1976~2007年的31年里,成都非农人口比重提高了32.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尤其是近五年来,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快了农村现代化进程,全市非农人口比重一举提高了16.8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4.2个百分点(见图1)。
按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成都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已经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
2000年,成都市进入城市化的中后期阶段,成为全省城市化最高的地区之一。
2000-2007年间,成都城市化进程仍然保持了较快的推进速度,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见图2)。
2007年,成都市成为全省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2.中心城区实体空间扩张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1980年成都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为60平方公里,1990年达到74.4平方公里,1995年达到129平方公里,1999年超过200平方公里,2005年达到285平方公里,在全国660个城市位居第八。
1990年,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区非农人口仅为161万人,2000年扩大到205万人,2006年已超过300万人(见图5)。
成都天府新区十年发展与变化

科技创新成果
依托强大的科研实力 ,天府新区在科技创 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 果。在人工智能、生 物医药、新能源等领 域,天府新区涌现出 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创新型企业。科技 创新为天府新区的经 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 力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
Part 5
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
公共服务提升
天府新区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持续增加 ,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公共服务。同时,天府新区还积极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加强社 区治理和民生保障工作
Part 2
建设成果
建设成果
基础设施建设
自2013年以来,天府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 进展。成都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等线路穿越天 府新区,构建了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同时,天府国 际机场、成都铁路枢纽等大型交通项目也在天府新区 建成通车,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交通支持
建设成果
城市发展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十年来,天府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快速增长。根据统计数据,2013年天府新区的 GDP为151.2亿元,到2023年已经增长至785.1亿元。经济增长的背后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 城市发展的推动
经济发展
Part 4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
科研机构与人才引进
天府新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引进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人才。目前,区域内已建成多所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学府。同时,天府新区还出台 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XXXX
XXXXX
20XX
成都天府新区十年发展 与变化
演讲者:xxx
1 概述 3 经济发展 5 社会治理
成都的变化

成都的变化1. 引言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经历了高速发展和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概述成都在不同方面的变化,并探讨这些变化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2. 城市建设2.1 城市规划成都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规划措施,以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各类公共设施、交通网络、绿化空间等方面的规划。
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使得成都能够有效应对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2.2 市容整治成都市政府加大了对市容市貌的整治力度。
在市区各个角落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改善和美化工程,提升了城市形象。
此外,成都还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建设的结合,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2.3 城市建筑近年来,成都涌现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高楼大厦和现代建筑。
新兴的高科技园区,如天府软件园和高新西区,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入驻,为成都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3. 经济发展3.1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成都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同时,传统产业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如制造业、建筑业等。
3.2 对外开放成都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
成都的外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外贸进出口量也逐年增长。
通过对外开放,成都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4. 交通发展4.1 建设高速公路成都加大了对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力度。
新建和改建了多条高速公路,连接了成都与周边城市和景区。
高速公路的建设加速了人员和货物的流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4.2 建设轨道交通系统成都在轨道交通系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目前已经建成了多条地铁线路,方便了市民的通勤和出行。
轨道交通的发展使得城市交通更加便捷和高效,减少了车辆拥堵和空气污染。
5. 生活品质提升5.1 教育资源成都不仅在基础教育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吸引了许多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入驻。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成都市城市变化的足迹成都市是我国首批命名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是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之一。
它有着悠久而独特的文明源,灿烂而多彩的文明进程。
近年来成都平原宝墩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成都早在文明启蒙时期就是长江上游古文明的中心,城市文明发展史已经长达4500年以上。
其文明的起源甚至有“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之说。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发现,则表明3000多年前成都都邑文化已经达到古蜀文明早期发展的鼎盛阶段。
成都正式建城的标志是在公元前311年秦国张仪规划新建成都、埤城、临邛三城。
从那时算起成都已经拥有2300多年的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
汉唐时期成都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城市,时称“扬一益二”,“天下第一名镇”。
“西蜀称天府,由来擅沃饶”(隋·卢思道《蜀国弦》)。
成都早在2000多年前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这是历代成都人巧思聪慧和幸勤劳作的结果。
今天的成都市四川省位于成都平原的西北部,四川省的省会该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城市生态和文态环境建设经过府南河综合治理工程,“五路一桥”交通工程,春熙路、红星路、琴台路等旧城改造工程和沙河治理工程,大慈寺、文殊院等历史文化片区的保护和建设等等,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加大了对文物古迹、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力度,尘世建设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获得了海外的赞誉,成为了最宜于人居的城市之一。
一、成都城市的起源与形成成都平原是古蜀文化、古蜀都邑、古蜀国的起源点。
《蜀王本纪》所载蚕从、柏濩、鱼凫、杜宇直至开明等五代蜀王,实为从渔业游团时代到畜牧和农业定居时代的五大部落,最先居于岷山石室,后在成都平原辗转迁徙,寻找定居点,逐步由游团形成聚落,直至形成中心聚落和城邑,到杜宇是形成疆域广大的古蜀王国。
从考古的角度看,在启蒙文明时代,距今4500年前成都平原宝墩文化这个漫长时代城市最初的胚胎。
从那时到现在,成都城市文明发展史已长达4500年以上。
浅析成都经济发展

日期:CATALOGUE目录•成都经济发展概述•成都产业结构分析•成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成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成都经济发展策略建议•成都经济发展案例研究成都经济发展概述古代发展近代发展现代发展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创新创业环境成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为主导,同时传统产业如纺织、食品业的重要中心之一,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完善的创新创业政策支持。
010203战略规划投资环境人才引进成都产业结构分析农业01林业02畜牧业03建筑业旅游业成都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等。
政府加强了对旅游业的投入,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服务业成都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包括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
政府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成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内需拉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投资企业投资投资拉动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网络,使得出口贸易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成都的出口贸易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外资引进成都市政府积极引进外资企业,通过提供税收优惠、简化审批程序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成都。
外资的引进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也促进了成都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和合作。
出口贸易出口拉动VS成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问题产业结构单一产能过剩缺乏创新驱动01科研投入不足02知识产权保护不力03技术引进依赖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空气质量恶化水污染严重噪音污染扰民030201环境污染问题成都经济发展策略建议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结构升级1 2 3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创新创业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增强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03加强生态建设01加强环境保护02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成都经济发展案例研究成都高新区作为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其发展历程和经验对其他地区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城市发展历程中城市更新的梳理总结——以成都市实践为例

相较于广州、深圳、上海,成都提出城市更新目标稍显滞后,这是成都城市发展进程所决定的,但这也为成都的城市更新带来了后发优势。
目前,成都市整体处在“市场机制推动下的城市更新”与“以人为本和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相融合的阶段[1]。
城市更新不再单纯是风貌改造,而更多地考虑人居环境、产业提升、内在价值的实现方式和过程。
2中国主要城市城市更新实践在中国,城市更新这一理念既是新的讨论,也是一直持续到今天的研究对象。
在中国城市发展历程中,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吴良镛先生的北京旧城住区更新——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和新四合院为典范,对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做出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探索。
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城镇化加速演进(见图1)叠加社会结构的重组,我国城市发展到今天,城市既有建筑质量、空间品质、社区环境、人口老龄化、城市中心迁移等问题逐渐变得异常明显,许多城市面对这些问题做出了代表性尝试,为后续城市发展提供了实证参考和借鉴。
作为“存量演进”的重要手段,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历程上的完善和复兴,有着与城市发展相似的历史发展脉络,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猛发展,整体上已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演进”的新阶段,城市更新已经成为业界对城市发展的新共识。
通过梳理中国主要城市更新实践,回顾其演进历程,结合成都市城市更新现状进行梳理,探究城市更新的主要驱动因素,展望未来城市更新在城市新旧更迭融合中的作用。
关键词 城市发展;城市更新;驱动因素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23.31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ese cities have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and have changed from “incremental era” to a new stage of “inventory evolution” entirely. Urban renewal has become a new consensus for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industry. Through sorting out the urban renewal practices of major cities in China, and reviewing its evolution process, the paper combs the current status of urban renewal in Chengdu, explores the main factors driving urban renewal, and prospects the role of urban renewal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old and new”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renewal; driving factors1引言2021年8月3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
成都概况简介

成都概况简介
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西部战区机关驻地、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都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56所,各类人才约389万人;世界500强企业285家。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十大古都之一。
公元前四世纪,开明王朝九世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先后有7个割据政权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会,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
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名胜古迹,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成都先后获世界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十强、中国十大创业城市等。
2016年4月,国务院明确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
2019年3月1日,成都获得202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的城市发展历程
成都市的城市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文明时期,至今已经有近2300年的城市建设史。
在古代,成都是一座军事要塞
和商业中心,具有战略和经济地位。
随着历史的变迁,成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
清朝时期,成都城墙经历了多次拓展和修缮,城市规划逐渐呈现出现代化的风貌,城市中心区域逐渐形成。
民国时期,成都开始实行城市规划,建立了城市道路、桥梁、公园等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也逐步完善。
1949年以后,成都市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
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大背景下,成都市逐渐形成了一批大型工业企业和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城市面貌和经济实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市更加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了全面升级,城市规模和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成都市开始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同时,成都市也在积极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加强与国际化城市的交流合作,推动成都市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文化城市和现代化的经济中心。
总之,成都市的城市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历经多次变迁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和城市风貌,也展现了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