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运动性活动区游戏案例:竹竿跳跳乐
大班跳竹竿教案5篇

大班跳竹竿教案5篇教案的编写过程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安排课堂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时间,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制定教案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增强他们的教学适应能力,以下是网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跳竹竿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跳竹竿教案篇1活动目标:1、探索竹竿的不同玩法,进一步萌发创新与合作的意识。
2、在玩竹竿的过程中学习助跑跨跳过宽50厘米左右的平行线。
3、在玩竹竿中进一步增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
活动准备:1、金箍棒人手一根,“树桩”四个,小红旗四面,皇冠四个。
2、幼儿会做竹竿操,练习过双脚立定跳远,部分幼儿有一定的玩棒经验。
活动过程:1、准备活动。
四路纵队走到四根长竹竿处,以组为单位,右手持竹竿,集体练习竹竿操。
t:猴儿们,我们一起出去玩吧!举一举呀,走一走;走一走呀,蹲一蹲;蹲一蹲呀,放一放;放一放呀,荡秋千;荡一荡呀,转一转;转一转呀,摇一摇;摇一摇呀,真快乐,天天做操身体好!2、探索竹竿的不同玩法。
t:猴儿们!你看我的金箍棒漂亮吗?你们想不想玩啊?我来给你们变出来。
(1)自由玩竹竿,初次探索不同玩法,满足玩的欲望。
t:请每个小朋友拿一根金箍棒,自己找一个空地方玩一玩,看谁玩的方法又多又好,还能注意安全!(学耍金箍棒、在手心里保持平衡、放在跨下当马骑……)(2)幼儿自由站成面对面的两排,请有创新玩法的幼儿在两队之间介绍并演示玩法,让个别幼儿学一学。
(3)幼儿合作玩竹竿,进一步探索竹竿的不同玩法。
教师有意识的鼓励幼儿讲给别人听,促进同伴间互相学习能力的发展。
t:刚才是你一个人玩的,现在请你自己找一个朋友一起玩,想想有没有什么新的玩法。
①两手握住竹竿的`两头,俩俩将竹竿“十”字交叉比谁的力气,进行对抗练习;②多人把竹竿放在地上跳房子;③双脚立定跳“小河”(教师针对跳“小河,移动其中一根竹竿。
)t:小河变宽了,谁有办法跳过去。
(直接在原地跳、跑了跳、等)(4)幼儿自由站成面对面的两排,请2个或2个以上幼儿站在两排中间,结伴说出合作玩的方法进行示范,同时让其他幼儿学一学。
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教案《跳竹竿》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教案《跳竹竿》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材,主要涉及第七章节:趣味跳跃。
详细内容包括跳竹竿游戏的起源、基本动作要领、节奏感培养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跳竹竿游戏的起源,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跳竹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性。
教学重点:掌握跳竹竿的基本动作要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竹竿、音乐播放设备、教学视频、口哨等。
2. 学具:每组两根竹竿、音乐播放设备、口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向幼儿介绍跳竹竿游戏的起源,激发幼儿兴趣。
(2)播放跳竹竿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跳竹竿的基本动作。
2.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示范跳竹竿的基本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动作要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两根竹竿,进行跳竹竿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节奏感培养(10分钟)(1)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按照节奏跳竹竿。
(2)逐渐增加难度,让幼儿挑战更高难度的节奏。
5. 团队协作游戏(10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团队跳竹竿游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跳竹竿游戏起源2. 基本动作要领3. 节奏感培养4. 团队协作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练习跳竹竿,并尝试按照音乐节奏进行跳跃。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与同伴一起设计一个有趣的跳竹竿游戏,并分享给大家。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教学过程中,注意安全事项,预防意外伤害。
3. 课后拓展延伸,鼓励幼儿与家长、同伴一起练习,提高技能。
拓展延伸:1. 组织跳竹竿比赛,提高幼儿竞技水平。
欢乐竹竿舞,快乐童年——以大班幼儿跳竹竿游戏为例

欢乐竹竿舞,快乐童年——以大班幼儿跳竹竿游戏为例发布时间:2022-03-06T14:52:12.633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2月作者:王晶晶[导读] 跳竹竿是我国民间体育活动,又叫竹竿舞。
是通过竹干敲击发出节拍声,跳竿的人通过判断节拍在竹竿之间跳进跳出。
跳竹竿活动剧透挑战性和趣味性。
此项活动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幼儿在跳竹竿时,不仅能增强了体质、而且交往、创新、合作、创造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同时还可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是集运动、艺术、社会交往为一体的综合活动。
本文着重介绍我园开展跳竹竿活动的背景、过程以及意义。
王晶晶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幼儿园[摘要]跳竹竿是我国民间体育活动,又叫竹竿舞。
是通过竹干敲击发出节拍声,跳竿的人通过判断节拍在竹竿之间跳进跳出。
跳竹竿活动剧透挑战性和趣味性。
此项活动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幼儿在跳竹竿时,不仅能增强了体质、而且交往、创新、合作、创造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同时还可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是集运动、艺术、社会交往为一体的综合活动。
本文着重介绍我园开展跳竹竿活动的背景、过程以及意义。
[关键词]民间游戏;跳竹竿;幼儿发展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2-106-02《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使幼儿“乐意参加体育活动,逐步养成运动习惯,动作协调、灵活,有耐力,增强合作和竞争意识,具备一定的勇敢精神和坚持性。
”而跳竹竿时的敲法、跳法、音乐伴奏,同伴之间的配合,使幼儿同时在健康、艺术、社会等各领域都可以得到发展。
一、“竹竿舞活动” 的开展背景我园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寓教于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开展各种特色体育活动和民俗游戏,寓趣味性和教育行为一体。
在活动场地有限,运动器械短缺的情况下,我园充分利用本地盛产的竹子制作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器械,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民间游戏。
其中跳竹竿是我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对竹竿玩法的逐渐掌握起来,并且越玩越丰富。
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教案《跳竹竿》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教案《跳竹竿》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 学习跳竹竿的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4. 增进幼儿对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活动准备:1. 教具:竹竿、音乐、绳子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3. 辅助材料:标志物、小礼物等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捉迷藏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教学基本动作(10分钟):1. 教师向幼儿演示跳竹竿的基本动作,如跳跃、转身、跨步等。
2. 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基本动作,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幼儿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游戏环节(10分钟):1.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相等。
2. 每组轮流进行跳竹竿游戏,其他组观看并加油助威。
3. 游戏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4. 总结环节(5分钟):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跳竹竿游戏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四、活动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积极参与跳竹竿游戏。
2.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得到了提高。
3. 活动中,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得到了锻炼。
4. 针对本次活动,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游戏设置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课后延伸:1. 家长可以通过观看幼儿的表演,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增进亲子关系。
2. 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课后延伸活动,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3. 幼儿可以在家中与家长一起练习跳竹竿,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4. 教师可以通过群、家园联系册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
六、活动准备:1. 教具:竹竿、音乐、绳子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3. 辅助材料:标志物、小礼物等4. 视频资料:跳竹竿表演视频七、活动过程:1. 观看表演视频(5分钟):教师播放跳竹竿表演视频,让幼儿欣赏并了解跳竹竿的来源和特点。
大班跳竹竿舞教案7篇

大班跳竹竿舞教案7篇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可能出现的教学难点和问题,写教案一定要依据实际的课程大纲和学生实际的接受程度,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跳竹竿舞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跳竹竿舞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竹竿舞的基本练习方法,掌握敲竹竿的节奏。
2、初步了解跳竹竿舞基本步的跳法,发展灵敏、协调、弹跳等体育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观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
4、养成合作互助,竞争进取、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教学用具】竹竿(细竹8根、粗竹2根、各长4米)教学重难点】有节奏的跳。
恰当的跳进跳出时机。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播放歌曲《跳起来》师:刚才小朋友听到的歌曲名叫《跳起来》,是生活在我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傣族的一首民歌。
“山欢水笑真热闹,男女老少喜洋洋”,知道为什么这么热闹吗?——原来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喜洋洋地跳竹竿舞。
师:现在“竹竿舞”跳遍大江南北,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游客的兴趣,他们盛赞竹竿舞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小朋友们想看看竹竿舞是什么样的舞蹈吗?[媒体播放视频:竹竿舞]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跳“竹竿舞”,好不好?二、竹竿舞教学1、熟悉音乐节奏,掌握进出时机师:傣族人民根据竹子相打发出的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在竹竿开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出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接下来,我来播放一段节奏音乐,看看小朋友能用各种动作来表现一下这种节奏吗?[音乐播放](小朋友用手或脚的各种活动表现音乐的节奏)师:首先谁告诉我这是几拍子的节奏?(4拍)师:如果这两个手指代表两根竹竿,大家能跟着节奏用手指来模拟一下竹竿的开合吗?师:那你们能用双脚的开合来模拟一下竹竿的开合吗?师:小朋友想一下,当你准备在开—合—开开—合的竹竿间跳进跳出的时候,你们怎么做呢?(幼儿两人一组,一个用手指模拟竹竿的开合,一个用双脚开合跳的方式进行跳进跳出)(为便于幼儿学习提高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可让幼儿便练习边喊节奏,如:跳的幼儿喊进—出—进进—出,打杆的幼儿喊开—合—开开—合)(轮换练习)(教师观察及时进行指导)2、练习打竹竿方法,结合竹竿进行跳进跳出练习师:接下来我们可以上竹竿进行练习了。
大班健康《跳竹竿》游戏案例幼儿园教案反思

大班健康《跳竹竿》游戏案例幼儿园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健康领域,以《跳竹竿》游戏为主题,旨在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游戏与运动”中的跳竹竿游戏,详细内容为竹竿的摆放、跳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跳竹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提高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跳竹竿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重点:竹竿的摆放、跳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竿、音乐播放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运动鞋、毛巾、水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提醒幼儿注意运动安全。
(2)教师展示跳竹竿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讨论跳竹竿的注意事项。
2. 教学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讲解竹竿的摆放方法,演示正确的跳法。
(2)教师邀请一名幼儿进行示范,其他幼儿观察并学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跳竹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比赛,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跳竹竿的方法。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引导幼儿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跳竹竿》游戏2. 内容:竹竿的摆放方法跳竹竿的正确姿势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练习跳竹竿,录制视频,下节课分享。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幼儿在视频中展示正确的跳竹竿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参加户外跳竹竿活动,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邀请专业教练进行讲座,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跳竹竿的知识和技巧。
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教案《跳竹竿》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教案《跳竹竿》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教材,主要围绕跳竹竿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竹竿操作,单人跳竹竿,双人合作跳竹竿,以及简单的竹竿舞蹈。
具体章节为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涉及竹竿的基本使用方法、跳竹竿的基本动作要领和节奏感培养。
二、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竹竿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安全、熟练地进行单人跳竹竿。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双人合作跳竹竿的配合与节奏感。
教学重点:竹竿的基本操作方法,单人跳竹竿的动作要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竿、音乐播放设备。
学具:每人一根竹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观看竹竿舞蹈视频,激发幼儿对跳竹竿的兴趣。
(2)邀请几名幼儿进行竹竿操作示范,让其他幼儿观察并讨论竹竿的使用方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示范并讲解竹竿的基本操作方法。
(2)教师示范单人跳竹竿的动作要领,强调注意安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竹竿操作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4. 双人合作跳竹竿(10分钟)(1)教师示范并讲解双人合作跳竹竿的配合与节奏感。
(2)幼儿分组进行双人合作跳竹竿练习。
5. 简单竹竿舞蹈(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竹竿舞蹈动作。
(2)幼儿跟随音乐,完成竹竿舞蹈。
六、板书设计1. 竹竿的基本操作方法2. 单人跳竹竿动作要领3. 双人合作跳竹竿配合与节奏感4. 简单竹竿舞蹈动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练习单人跳竹竿,熟练掌握动作要领。
(2)与同伴合作,完成双人合作跳竹竿。
2. 答案:(1)单人跳竹竿:双脚交替跳跃,注意节奏感。
(2)双人合作跳竹竿:两人面对面站立,每人握住竹竿一端,同时跳起,交换位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竹竿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单人跳竹竿动作要领。
大班健康《跳竹竿》游戏案例幼儿园教案反思

大班健康《跳竹竿》游戏案例幼儿园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健康领域活动,主题为《跳竹竿》游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章第三节“传统民间游戏”,详细内容为介绍跳竹竿游戏的起源、玩法及规则,引导幼儿通过实践体验,锻炼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跳竹竿游戏的起源、玩法及规则,培养幼儿对民间传统游戏的兴趣。
2. 通过参与跳竹竿游戏,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节奏感。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跳竹竿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教学重点:掌握跳竹竿的基本技巧,了解游戏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竿、音乐播放设备、计时器。
学具:每组两根竹竿,若干软垫。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跳竹竿游戏的起源,引导幼儿关注民间传统游戏。
邀请幼儿示范跳竹竿,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示范跳竹竿的技巧,讲解游戏规则。
引导幼儿关注跳竹竿时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跳竹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4.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跳竹竿比赛,评选出“最佳节奏奖”和“最佳团队奖”。
比赛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的安全,及时调整比赛节奏。
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跳竹竿游戏的起源、玩法及规则。
2. 跳竹竿技巧:身体协调性、节奏感。
3. 比赛结果:“最佳节奏奖”、“最佳团队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探讨跳竹竿游戏的乐趣,并尝试创新玩法。
2. 答案: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参与度较高,但对跳竹竿的节奏感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民间传统游戏展览,了解更多民间游戏,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运动性活动区游戏案例:竹竿跳跳乐
一、活动生成的背景:
我园地处美丽的汀江南河畔,汀江南岸的竹子一直是最受本地大人小孩喜爱,且随手可取的游戏材料。
老辈人在劳作休息时,经常随手伐几条竹竿,围在一起,敲一敲、唱一唱、跳一跳,它是我们当地最喜闻乐见的民间游戏之一。
我园为了更好地传承上杭民间文化,充分挖掘这一民间游戏的活动价值,积极开展生动有趣的跳竹竿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上杭民间体育游戏的魅力,在游戏中传承上杭民间文化,在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中浸润,快乐游戏、快乐成长。
《竹竿跳跳乐》无需场景布置,器具就地取材,且易学好玩,符合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深得家长和幼儿的喜爱。
二、游戏材料和场地:
竹竿若干、鼓、合适宽敞的户外场所。
第一阶段:让幼儿初步尝试敲竹竿和跳竹竿的节奏,研究单纯的玩法(分分合),结合鼓声的节奏有规律的敲竹竿、跳竹竿,发展弹跳能力。
第二阶段:尝试玩方形杆(两组或四组竹竿摆成正方形),增加念古诗《锄禾》《咏鹅》《静夜思》配上节奏(X X|XX X|),发展身体协调能力。
第三阶段:加大难度,增加竹竿数量,让幼儿跳出花样竹竿。
十字杆(六组至八组竹竿交叉),6-10人共同在十字杆上转着跳,拉手跳等,锻炼大班幼儿与同伴交往、合作的能力。
三、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一)第一阶段游戏:
实录一:竹竿搭成简单的丼字形,1个孩子敲鼓打节奏,4个孩子伴着大鼓的节奏口里念着“分分合”的节奏在敲竹竿,节奏慢而稳,5个孩子跟着节奏一个跟着一个跳,有条不紊进行。
竹竿又长又比较重,时间久了,敲竹竿的孩子一会儿就累的满头大汗,力不从心,稍不注意就夹到手,口中节奏越变越快,跳竹竿的孩子跟不上节奏。
竹竿没敲好直接影响跳竹竿,因为没有敲出一定的规律,跳竹竿时老被竹竿夹脚,跳竹竿的孩子在抱怨:“老师,她们打竹竿的节奏太快了,来不及跳,我们被竹竿夹到脚了”。
分析解读:
1.认知发展:孩子敲竹杠的节奏不稳,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节奏越来越快的现象。
2.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提供的竹竿太长,太粗重,竹竿敲久了比较吃力.
回应与支持:
1.教师介入:⑴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敲竹竿的小朋友和跳竹竿的小朋友要怎样合作,才能保证节奏一致?才不会夹脚?⑵集体研究用这个节奏(X X|XX X|)念古诗,全体幼儿熟练掌握节奏。
3.材料支持:选取了一些比较细的竹竿,并把竹竿截短一些,竹竿长度控制在2.5米。
(二)第二阶段游戏: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把竹竿摆成方形,把“分分合”节奏换成了古诗《锄禾》《咏鹅》(X X|XX X|)的节奏,孩子们边念古诗边跳竹竿,手口一致,节奏整齐划一,跳竹竿的弹跳动作也更协调了,再也不会被竹竿夹住脚了。
同时也吸引了周围玩的小朋友,大家掌声响起,“好厉害,好厉害呀,我也要去试试。
”就这样,这个游戏越来越多小朋友参与了.
分析解读:
1.认知发展:幼儿在跳竹竿游戏中,已经能很好的跟上节奏,较好地掌握了跳竹竿的基本要领及方法,孩子们把念古诗的节奏加进游戏中,不仅提高了游戏的趣味性,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
2动作发展:游戏中幼儿不会被竹竿夹住脚了,动作也敏捷、快速,弹跳动作得到发展,身体协调能力得到提高。
回应与支持:
1.材料的支持:加大难度,增加竹竿数量,引导孩子尝试从玩“方形杆”转为玩“十字杆”。
2.策略的调整:让幼儿继续挑战,探索跳竹竿的多种玩法。
如:单人跳、双人跳和多人跳,并加入舞蹈动作。
(三)第三阶段游戏:
实录一:户外活动开始了,卢斌彬说:“我们把竹竿搭成不同的形状来跳吧”蓝恬昕小朋友说:“搭成圆圈跳”“不行,我要搭成十字形”……只见孩子们大声争吵着,一个个面红耳赤,毫不相让,这时,丘安妮小朋友说:“别吵了,我们用石头剪刀布决定,谁赢了就听他的”,最后刘伟龙赢了,他提出搭成十字形玩,孩子们都同意了。
实录二:古梓彤和曾可萱一起商量:“我们还可以手拉手一起跳。
”“我可以配上《登鹳雀楼》《咏鹅》的古诗来跳”,李以璇小朋友说:“我们可以变换节奏跳。
”王星尹小朋友说:“我们增加竹竿跳吧””……孩子们对自己创新的玩法玩的更起劲了,每天乐此不疲的变换着花样玩。
虽然每次新玩法都要尝试多次才能成功,被竹竿夹脚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但孩子们脸上依然笑呵呵的.
分析解读:
1.社会性发展:从孩子们的争吵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与同伴交往和合作能力正在逐渐提高,能初步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这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2.创新能力发展: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断变换花样玩竹竿,自发地与同伴玩起了自创的跳竹竿方法,一次次协商和尝试,激发了孩子的创新能力。
回应与支持:
1.教师支持策略:①孩子们在游戏中敢于尝试,敢于解决问题的勇气令我刮目相看,我以此为契机,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讨论:可以加快节奏来跳竹竿吗?我们可以用几拍子的音乐节奏来跳?竹竿还可以摆成什么形状?(比如:可以把竹竿多种摆放,幼儿可结合舞蹈动作,幼儿可面对面或背对背跳等等。
)②组织幼儿共同规划游戏的场地,共同制定游戏玩法和规则。
2. 材料的支持:增加场地和竹竿,引导幼儿分组玩,继续挑战创造多种玩法,快节奏的跳法等,更好地锻炼身体的手脚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