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萃取技术应用及发展

合集下载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物质提取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原理、应用和优势。

一、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原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是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CO2作为溶剂,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使CO2同时具备液态和气态的性质。

在超临界状态下,CO2的密度和溶解能力大大增强,能够高效地溶解目标物质。

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应用1. 食品领域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以用于提取植物中的天然色素、香料和营养成分。

例如,可以从咖啡豆中提取咖啡因,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从辣椒中提取辣椒素等。

相比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方法,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更为安全,无残留物,且不会破坏目标物质的活性成分。

2. 药品领域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药物制备中具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从植物中提取药用成分,如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化合物。

此外,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还可以用于制备纳米药物载体、纯化药物和去除残留有机溶剂等。

3. 化妆品领域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以用于提取植物中的天然香精、抗氧化剂和保湿剂等。

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更为温和,可以避免高温处理对活性成分的破坏,同时还能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

三、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优势1. 高效性: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具有高萃取效率和短时间的特点。

由于CO2的高扩散性和低粘度,可以迅速渗透到物质内部,实现快速均匀溶剂萃取。

2. 环保性: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不使用有机溶剂,避免了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和残留物的安全隐患。

而且超临界CO2是一种无毒、无味、无色的气体,在溶剂回收后可以重复利用,实现零排放。

3. 选择性:通过调节超临界CO2萃取的温度和压力,可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选择性提取。

不同的物质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有差异,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条件,实现对不同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4. 适用性广泛: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适用于多种物质的提取和分离,不仅可以处理固体和液体样品,还可以处理热敏性物质。

超临界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超临界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3)扩散系数远大于液体。超临界CO2的扩散系数为(0.2 0.7)×10-7m2/s,液体的为(0.2 0.7)× 10-9m2/s液体 约为的100倍。故其传质速度远大于液体,可以较诀地 达到萃取相平衡,从而大大提高萃取效率。 在常温 常压下的气体、液体和超临界流体的几种物理性质如 表1所示。
解析釜 4. 萃取完后,通过节流降低操作压力进入分离系统。
(2)溶解力与P.T的关系 超临界CO2的溶解力受P和T的 影响较大。压力P增加,超临界C02的密度增加,溶解 力也相应增加,其实验的结果也是如此。以超临界 CO2 萃取沙棘油为例,T=39℃,P=15MP。时,油的 收率为%,同样温度下,增加压力P=25MPa时,油的 收率增加到%。但一般当压力在40MP。时,超临界 CO2 ,的溶解力就达到了实际所能获得的最高限。
超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萃取拔术的应用研究
超临界CO2的物化特性
3.一种新的单元操作 在传统的分离方法中.溶剂萃取 是利用溶剂和各溶质间的亲和性(表现在溶解度)的差异 来实现分离的;蒸馏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蒸 气压)的不同来实现分离的,而SFE则是通过调节C02的 压力和温度来控制溶解度和蒸气压这两个参数来进行 分离的,故超临界C02萃取综合了溶剂萃取和蒸馏的两 种功能和特点.从它的特性和完整性来看.可相当于 一种新的单元操作。
超临界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简介
超临界CO2萃取(Supercrifrae CO2Extrction)是利用超临 界状态下的CO2流体作为萃取溶剂,从液体或固体物料 中萃取出某种或某些组份,而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种新型 分离技术。该技术国际上自六十年代开始研究,在七十 年代末在工业上得到应用。随着对其基础理论、应用技 术和工艺装备的深入研究与开发,与传统的蒸馏、萃取 等分离技术相比,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其在技术上的先 进性和经济上的竞争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研、设计 和生产单位的关注和重视,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是一种利用超临界CO2作为溶剂,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来实现物质的萃取分离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环境友好、高效、无残留溶剂等优点,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食品领域的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咖啡因的去除、食用油的提取和天然色素的制备等方面。

1. 咖啡因的去除咖啡因是咖啡、茶叶等饮品中的重要成分,但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以将咖啡豆或茶叶中的咖啡因高效地去除,而不破坏其他有益物质的完整性,从而制备出低咖啡因的咖啡或茶叶产品。

2. 食用油的提取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以高效地从植物种子或果实中提取食用油。

相比传统的溶剂提取方法,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不仅可以提取更高纯度的食用油,而且避免了有害残留溶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天然色素的制备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还可以用于从植物中提取天然色素。

天然色素具有天然、安全、无污染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等领域。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以高效地提取天然色素,并且不会破坏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

二、医药领域的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天然药物的提取和纯化、药物载体的制备等方面。

1. 天然药物的提取和纯化许多药物来自于植物或动物的天然来源,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以高效地从植物或动物中提取天然药物,并且不会破坏其活性成分。

此外,超临界CO2还可以用于天然药物的纯化,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2. 药物载体的制备药物载体是指将药物包裹在一定的材料中,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以制备微米级的药物载体,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将药物高效地包裹在载体中,提高药物的传输效果和治疗效果。

三、化工领域的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回收、溶剂的回收利用等方面。

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44
7.3.4 在化工方面的应用
在美国超临界技术还用来制备液体燃料。 以甲苯为萃取剂,在Pc=100atm,Tc=400~ 440℃条件下进行萃取,在SCF溶剂分子的扩散 作用下,促进煤有机质发生深度的热分解,能使 三分之一的有机质转化为液体产物。此外,从 煤炭中还可以萃取硫等化工产品。美国最近研 制成功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既作反应剂又作萃取 剂的新型乙酸制造工艺。俄罗斯、德国还把 SFE法用于油料脱沥青技术。
47
8.2 SFE-SFC联用
SFE-SFC直接联用在大分子分析中较 具优势,在环境有机污染物和其它方面 也很有发展前途。
48
8.3 SFE-HPLC、SFE-TLC联用
SFE-HPLC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 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29
七、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
7.1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中药开
发方面的应用
7.2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30
7.1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中药开发方面的应用
在超临界流体技术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与天然药物现代化关系密切。SFE对非极性和中 等极性成分的萃取,可克服传统的萃取方法中因 回收溶剂而致样品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尤其适 用于对温热不稳定的挥发性化合物提取;对于极 性偏大的化合物,可采用加入极性的夹带剂如乙 醇、甲醇等,改变其萃取范围提高抽提率。因此 其在中草药的提取方面具有着广泛的应用。
好,廉价易得等优点。
12
2.2 超临界流体萃取
溶质在SCF中的溶解度大致可认为随SCF的密度 增大而增大。
SCF的密度随流体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十分 明显的变化。
在较高压力下,使溶质溶解于SCF中,然后使 SCF溶液的压力降低,或温度升高,这时溶解 于SCF中的溶质就会因SCF的密度下降,溶解 度降低而析出。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和应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和应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和应用一、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取的技术。

所谓超临界流体,是指在高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条件下的流体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超临界流体既具有气体的低粘度和高扩散性,又具有液体的高溶解力和可控性。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使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和溶解力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选择性提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主要原理包括溶解度变化原理、扩散速率变化原理和传质机理变化原理。

1. 溶解度变化原理超临界流体的溶解力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可以使溶解度增大或减小,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选择性提取。

当温度和压力适当增大时,超临界流体的溶解力会增大,有助于提高目标物质的萃取效率。

2. 扩散速率变化原理超临界流体的扩散速率比常规溶剂要快得多。

基于扩散速率变化原理,超临界流体可以更快地进入被提取物质的内部,提高物质的提取速率。

此外,超临界流体的扩散速率还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可以通过调节参数来控制提取速率。

3. 传质机理变化原理超临界流体的传质机理与常规溶剂有所不同。

超临界流体通过质量传递和热传递来实现物质的提取和分离。

传质机理的变化使得超临界流体的提取效率更高,同时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化学、食品、药物和环境等。

1. 化学领域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化学合成、催化反应、分析测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可以作为溶剂或反应介质,用于提取和分离化学物质,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减少催化剂的使用量。

2. 食品领域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可以用于提取天然食品成分,如咖啡因、花青素、香料等。

相比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方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具有高效、环保、无残留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营养保健等领域。

3. 药物领域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药物研发、制备和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摘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的原理、特点及工艺。

阐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发展与研究应用概况,并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萃取;应用;发展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绿色化学、清洁生产技术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清洁、节能的分离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萃取过程容易控制调节、萃取效率高、能耗低,使得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超临界萃取技术简介1.1超临界流体临界态指气、液两态差异消失,相变为零时的特有状态。

处于临界态的温度和压力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二者合称为临界点。

在临界点附近,温度和压力的微小变化都会使物体的密度发生极大变化。

我们把超过临界点的气体称为超临界流体(SCF),超临界流体具有其它流体所不具备的良好溶解性、流动性和传递性。

1.2技术原理超临界萃取是利用在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附近具有特殊性能的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溶剂的一种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一种被加热和压缩至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临界状态是不够稳定的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性质差别将消失,两者之间的界面亦将消失。

由于超临界流体具有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物理性质,具有近液体的溶解能力,有气体对固体和高黏度物质较强的渗透性,并且随温度和压力的微小变化有较大变化,因此具有比液体溶剂更好的萃取效率和更高的萃取速度。

SFE正是利用这一性质以及相似相容的原理,在较高的压力下,使溶质溶解在SCF中,然后使SCF溶液的压力降低或温度升高,这时溶解于SCF中的溶质就会因SCF的密度下降,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从而达到萃取分离的目的。

1.3工艺流程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都可以引起密度很大的变化,并相应地表现为溶解度的变化,因此可以用压力、温度的变化来实现萃取和分离的过程,以超临界萃取二氧化碳为例,气体经换热器换热和加压泵加压达到工艺过程所需要的温度和压力(一般均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使其成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流体进入萃取釜与物料充分接触进行选择性萃取所需要的组分,经节流阀降压至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以下,随后进入分离釜,溶质从萃取液中解析出来成为产品,定期从釜内排出,解析后的二氧化碳再循环使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概述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的分离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在超临界状态下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和扩散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的分离与提纯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在萃取过程中的应用。

同时,还将探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概念超临界流体指的是在临界点之上的高压高温条件下,流体达到临界状态。

在超临界状态下,物质的密度和粘度等性质与传统液体和气体有明显差异,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和扩散性能。

常用的超临界流体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汽、乙烯等。

与传统的有机溶剂相比,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具有以下优点:•高溶解能力: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比传统有机溶剂高,可以溶解更多的物质。

•可控性强: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可以控制溶解度和提取速度。

•萃取效率高:超临界流体在溶解物质后,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或者减压来实现溶剂的快速脱失,从而提高萃取效率。

•环保可持续:超临界流体一般是可再生的,可以循环利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化工领域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化工领域用于分离和纯化特定化合物,常见的应用包括:•油脂提取:利用超临界流体(常用的是二氧化碳)可以高效地从植物油中提取脂肪酸、甘油等有机成分,用于制备食用油或者化妆品等产品。

相比传统的溶剂提取方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更加环保,不会产生有机溶剂残留。

•天然色素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色素,用于食品、化妆品和纺织品等行业。

•聚合物分离:超临界流体还可以用于聚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提高聚合物的纯度和质量。

制药领域在制药领域,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离、纯化和微粒制备等方面,常见的应用包括:•天然药物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可以高效地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药物成分,用于药物生产和研发。

超临界萃取

超临界萃取

超临界萃取1. 引言超临界萃取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介质的分离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指在超过其临界点(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条件下存在的物质状态,表现出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这种技术已经在化学、食品、制药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2. 超临界萃取原理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基于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

在超临界条件下,流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都显著增强,从而增强了其对目标物质的溶解能力。

超临界萃取可以选择性地提取目标物质,同时不引入有毒或有害的溶剂。

超临界萃取的基本步骤包括: - 原料准备:选择合适的原料,通常为植物或动物组织。

- 超临界流体的选择:根据目标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超临界流体,常用的有二氧化碳和乙醇。

- 超临界萃取设备:使用高压容器和恒温器来实现超临界条件。

- 萃取过程:将原料置于超临界流体中,通过参数控制溶解和分离的过程。

- 分离和回收:通过减压和蒸发等方法将目标物质从超临界流体中分离提取,并回收使用。

3. 超临界萃取的应用3.1 化学领域超临界萃取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有机化合物,提取天然产物和制备新型材料。

由于超临界流体可调节的溶解能力,可以选择性地提取目标物质,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带来的环境问题。

3.2 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中,超临界萃取被广泛用于营养成分的提取,如咖啡因从咖啡中的提取,花青素从葡萄皮中的提取等。

超临界萃取不仅能够提取目标物质,还可以保留原料的营养成分,提高产品的质量。

3.3 制药领域超临界萃取在制药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药物的分离和提纯,提高药物的纯度和效果。

此外,超临界萃取还可以用于药物的微粒化和载药体系的制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4. 超临界萃取的优缺点4.1 优点•高效:超临界流体具有较高的扩散速度和溶解能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目标物质的提取。

•环保:超临界流体通常采用二氧化碳等无毒无害的物质,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河子大学分离工程课程论文《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生物化工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中国·新疆·石河子2012年7月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新疆兵团化工绿色过程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3)摘要: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性质,原理、萃取过程和技术特点,综述了超临界技术在萃取分离、环境保护、材料科学、反应工程、生物技术、清洗工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并对超临界技术对多氯联苯的提取中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超临界萃取应用有机农药引言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简称SFE)是一种提取天然物质成分的新技术。

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70年代投入工业应用,以其环保、高效等显著特性迅速超越了传统技术,并取得成功。

过去,分离天然的有机成分一直沿用水蒸汽蒸馏法、压榨法、有机溶剂萃取法等。

水蒸汽蒸馏法需要将原料加热,不适用于化学性质不稳定成分的提取;压榨法得率低;有机溶剂萃取法在去除溶剂时会造成产品质量下降或有机溶剂残留;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则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分离方法的不足,它利用在临界温度以上的高压气体作为溶剂,分离、萃取、精制有机成分。

近二十多年来,超临界技术在国内外迅猛发展,在食品、化工、香料、环保、纳米材料、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取得了众多的重要成果。

德国在1978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套用于脱除咖啡豆中咖啡因的工业化SFE 装置[1],后各国也相继建立了SFE实用装置。

随后美国、日本等国也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进行研究,其研究范围涉及食品、香料、化工、医药等领域,并取得一系列进展[2-3]。

我国从事SFE技术的研究是近十几年的事,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4]。

本文针对目前研究很热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进行一个简单的综述,并对其巨大的应用的前景提出展望。

1 超临界流体特性简介[5]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简写SCF)是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非凝缩性的高密度流体。

物质的气液平衡线并不随温度和压力的增加而无限延伸,当系统处于高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时,气相和液相的界面消失,这时称为超临界状态。

相图中高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的区域称为超临界流体区。

气体、液体和超临界流体的性质对比示于表1[6]。

从表1数据可知,超临界流体具有密度大、黏度小、扩散系数居中的特点。

超临界流体既具有液体对溶质有较大溶解度的特点,又具有气体易于扩散和运动的特性,传质速率大大高于液相过程。

也就是说超临界流体兼具气体和液体的性质。

更重要的是在临界点附近,压力和温度微小的变化都可以引起流体密度很大的变化,并相应地表现为溶解度的变化。

超临界萃取和分离就是利用压力、温度的变化来实现的。

虽然超临界流体的溶剂效应普遍存在,但实际上还要考虑溶解度、选择性、临界点数据及化学反应等诸多因素,常采用的超临界流体并不太多。

表2列出了文献中介绍可作为超临界萃取的溶剂及其临界性质[7]。

表2中各化合物均可用于超临界萃取,但以CO2最受关注。

超临界CO2作为萃取剂有以下特点:①CO2密度大,溶解性能强,传质速率高;②临界压适中,临界温度31.6℃,分离过程可在接近室温条件下进行;③便宜易得,无毒,惰性以及极易从萃取产物中分离出来等。

当前绝大部分超临界流体萃取都以CO2为溶剂。

2 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超临界萃取技术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它综合了溶剂萃取和蒸馏两种功能的特点。

其过程是在超临界状态下使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在萃取副罐中接触,通过改变体系的压力和温度使其选择性地萃取其中某一组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萃取罐中的超临界流体通过减压阀进入分离罐,通过温度或压力的变化,降低超临界流体的密度,使所萃取的物质与超临界流体进行分离,而超临界流体又可循环使用。

利用超临界流体具有低粘性、高溶解系数、低毒性和低可燃性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操作条件可以有选择性地把目标化合物萃取出来。

由于全过程不使用或少使用有机溶剂,避免了萃取过程中溶剂对人体的损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与一般液体相比,SFE的萃取速率和范围更为扩大,具有以下特点:①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可提取纯度较高的有效成分或脱出有害成分;②选择适宜的溶剂如CO 可在较低温度或无氧环境下操作,分离、精制热敏性物质和易氧化物质;③SFE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溶解性,能从固体或粘稠的原料中快速提取有效成分;④通过降低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容易使溶剂从产品中分离,无溶剂污染,且回收溶剂无相变过程,能耗低;⑤兼有萃取和蒸馏的双重功效,可用于有相物的分离、精制;⑥同类物质如有机同系物,按沸点升高顺序进入超临界相。

3 影响SFE的因素超临界流体萃取影响因素主要有:萃取条件,包括压力、温度、时间、溶剂及流量等;原料的性质和萃取剂的种类。

3.1 萃取压力的影响萃取过程中超临界流体(SCF)密度的变化直接影响萃取效果,萃取压力是影响超临界相密度的重要参数。

萃取温度一定时,压力增加,液体的密度增大。

临界压力附近,压力的微小变化会引起密度的急剧改变,而密度的增加将引起溶解度的提高,通过调节压力和温度可控制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这是超临界萃取具有的独特优点[5]。

例如,CO2在37℃下当压力由8MPa升到10MPa时,其密度增加近一倍,压力的变化能显著提高SCF溶解物质的能力。

根据萃取压力的变化,可将SCF分为三类。

即高压时,SCF的溶解能力强,可最大限度地溶解所有成分,低压临界区仅能提取易溶解的成分或除去有害成分,中压区的选择萃取在高低压之间,可根据物料萃取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压力进行有效萃取。

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其溶解能力增加缓慢,这是由于高压下超临界相密度随压力变化缓慢所致。

另外,压力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还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3.2 萃取温度的影响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较为复杂。

温度对提高超临界流体溶解度的影响存在有利和不利2种趋势:一方面,温度升高,超临界流体密度降低,其溶解能力相应下降,导致萃取数量的减少;但另一方面,温度升高使被萃取溶质的挥发性增加,这就增加了被萃取物在超临界气相中的浓度,从而使萃取数量增大。

因此溶解度-温度曲线通常有最低点[8]。

3.3 其它条件的影响SFE中,萃取剂流量一定时,萃取时间越长,收率越高。

萃取刚开始时由于溶剂与溶质未充分接触,收率较低[9]。

随着萃取时间的加长,传质达到某种程度,则萃取速率增大,直到达到最大之后,由于待分离组分的减少,传质动力降低而使萃取速率降低。

萃取剂的流量大小主要影响萃取时间。

一般来说收率一定时流量越大,则溶剂、溶质间的传热阻力越小,则萃取的速度越大,所需要的萃取时间越短,但萃取回收负荷大,从经济上考虑应选择适宜的萃取时间和流量。

4 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应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用于茶叶、咖啡豆脱咖啡因;食品脱脂;酒花有效成分提取;植物色素的萃取;植物及动物油脂的萃取。

在医药工业中用于酶、维生素等的精制;动植物体内药物成分的萃取;医药品原料的浓缩、精制;糖类与蛋白质的分离以及脱溶剂脂肪类混合物的分离精制等。

在化妆品工业中用于天然香料的萃取;合成香料的分离精制;化妆品原料的萃取、精制。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超临界流体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1 食品工业我国食品工业应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已逐步由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化,集中用在提取动植物油脂、食品杀菌,啤酒花提取,天然色素提取,米胚芽提取,桔皮中萜烯清油的提取及食品脱臭等方面。

4.2 精细化工在精细化工领域,超临界萃取技术应用于天然香料精油提取,烟草中提取香精,提取咖啡香气成分,植物中去植物碱,烟草中去尼古丁以及精制化妆品原料等。

4.3 医药工业在医药工业上,超临界流体技术主要用于重要有效成分提取,类类固醇类样品提取, EPA和DHA的提取,酶及维生素的精制回收等。

当用于天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时,主要具有如下优越性[10]:(1)萃取能力强选择最佳的萃取条件,可将待提取物萃取完全。

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还可有选择地分离天然植物中多种物质。

(2)萃取速度快10~20min可使产品分离析出,2~4 h左右便可完全提取。

(3)萃取污染少操作方便,无须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对环境友好。

4.4 环境方面(对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提取)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分析监测,水果中的农药残余物分析,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液,活性炭再生、石油加工,超临界络合萃取、超临界干洗等都是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应用。

在所有的超临界流体中,C02由于其合适的临界条件以及物理、化学特性而最为常用,已经在土壤和沉积物中PCBs的萃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大多数超临界萃取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可添加有机溶剂修饰剂,用作植物物质、环境样品、聚合物和食品提取的溶剂。

超临界萃取具有分析选择性,提取效率可通过调节超临界流体密度、极性、温度及压力进行微调。

其对基质和分析物的依赖性很强,必须针对每一种物质和分析物进行优化。

因为超临界流体通常对较大分子量的有毒有机物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可以较容易地将其从各被污染物中分离出来,因此该方法在环境保护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方法萃取过程简单迅速,通常只需几分钟或数十分钟即可完成操作[11]。

5 前景展望超临界流体由于具有独特的优点,它与常用的有机溶剂相比,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溶剂(特别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超临界水),因而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和青睐,以期用超临界技术解决更多、具有更高价值的问题,如可使用超临界CO2作为有机溶剂替代品,应用在生物、药物、食品包装和环保等领域;运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粒度分布较窄的粒子,用于陶瓷、通讯、电子、激光技术等领域;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现已运用超临界技术发电;在中草药提取方面,由于超临界萃取的操作温度低、提取时间快、抗氧化物质、药用有效成分集中、无残留溶剂等,因此在祖国传统中药的应用发展上,将会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环境保护方面,超临界流体技术有效解决废水及城市污泥中难分解的有机物,不会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在未来的环境治理中,它会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在核废料的处理、有毒有害金属化合物的分离与清除,都将成为可行的工业过程;材料科学家们将继续探求利用超临界技术,生产作为高效催化剂的精细粉和用于电子工业的微薄膜产品。

总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21世纪发展的两大主题。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方法,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在21世纪将具有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1] Korner J P.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ull-scale supercritical gas extraction plants. Chem Eng Progress, 1985, 81(4):63[2] 朱自强.超临界流体技术—原理和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 Srtahl E, Quirn K W, Gerars D. Dense gases for extraction and refining[M].New York: Springer –Verlay, 1986.[4] 雷小刚等.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与装置的研究开发.化工机械,1995,22(6):360[5] 方立.超临界萃取技术及应用[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9,4(7):34[6] 安芸忠德.新的分离技术超临界抽出法[J].化学装置(日),1984,3(59):36-42.[7] 张镜澄.超临界流体萃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8] 李卫民,金箔,冯毅凡.中药现代化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 王建鸣,超临界萃取技术的新进展[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20): 57—58.[10] 尹卫萍,陈素兰.环境样品中有机物分析的前处理技术.江苏地质,2001,25(1):37[11] 李守君,张金龙,史伟国,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3):374-3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