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8文言文八下《与朱元思书》(讲练)(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1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一)与朱元思书

2021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一)与朱元思书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பைடு நூலகம்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
2021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一)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风烟俱净俱:全,都
2、从流飘荡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 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 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 反:通返 返回
9、横柯上蔽柯:树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语文试卷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语文试卷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语文试卷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2004.内江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A.风烟俱净(都)B.一百许里(许多)C.皆生寒树(都)D.窥谷忘反(返回)8.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是《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4分)9.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和两方面进行了描绘(3分)10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用课文原句填空)(2分)答案:(一)11分7.B8.4分,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意合即可)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句子对,有错别字给1分)9.3分,天下独绝1分,山、水各1分10.2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二、【2004.青海省】(二)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1—16题《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风烟俱净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窥谷忘反1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独绝B.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猿则百叫无绝C.风烟俱净D.在昼犹昏皆生寒树有时见日13.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14.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15.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答案:11.净尽争着,竞争伸向更远的地方看,看到12.C13.清澈湍急1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15.寒远上寒山石经斜或寒蝉凄切16.D三、【2004.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江汉石油】(二)(12分)《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13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13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课内外阅读分层练第一部分:课内基础与朱元思书①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

从流飘荡③,任意东西④。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⑤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注】①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zhāng)(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跟、随。

④[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东西,向东或向西。

⑤[许]表示约数。

参考译文: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水皆缥碧①,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②,猛浪若奔。

【注】①[缥(piǎo)碧]青白色。

②[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超过。

参考译文: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快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①。

负势竞上②,互相轩邈③,争高直指④,千百成峰⑤。

泉水激⑥石,泠泠⑦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⑧。

蝉则千转⑨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⑩者,望峰息心⑪;经纶世务⑫者,窥谷忘反⑬。

横柯⑭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⑮,有时见日。

【注】①[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②[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③[互相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这里均作动词用。

④[直指]笔直的向上,直插云天。

⑤[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⑥[激]冲击,撞击。

⑦[泠(líng)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⑧[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⑨[千转(zhuàn)]长久不断的叫。

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部编版语文 八下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过关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 八下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过关练习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过关练习班级:学号:姓名: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水皆缥碧..(),猛浪若.()奔...(),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泉水激.( )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 )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归纳文言现象。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蝉则千转不穷。

()通()窥谷忘反。

()通()2.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今义:()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古义:猛浪若奔古义:()今义:()经纶世务者古义:()今义:()鸢飞戾天者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

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猿则百叫无绝.( ) 上: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 无:直视无.碍()猿则百叫无.绝()百: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4.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风烟俱净()解释:( )任意东西 ( )解释:( )猛浪若奔 ( )解释:( )负势竞上 ( )解释:( )互相轩邈 ( )解释:()望峰息心 ( )解释:()横柯上蔽 ( )解释:()5.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

鸢飞戾天者。

五、判断下列文意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 这是作者写的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散文,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

专题18 文言文翻译(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18 文言文翻译(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18文言文翻译——突破高考第13题文言文怎么考你能找出下列翻译的误区吗?1.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译: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叛乱攻打吴起,吴起走到楚王尸体旁边,埋伏在那里。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皇帝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朴素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3.帝阴养死士三千人,散在人间。

译:皇帝在阴间养了三千个死人,散落在人间。

归纳常见八大失误1缺乏赋分点意识,关键点没翻译,非关键点倒翻译。

2直译意识不强,遗漏了对某些词的翻译。

3不灵活意译,生硬直译造成译句生涩。

4多义词弄错意思,翻译不能切合语境。

5搞不清楚特殊句式,翻译不合乎现代语法规则。

6不明了句子的陈述对象,翻译时常遗漏主语。

7不注重理解句中虚词的用法,造成翻译不流畅。

8忽略补充原句中的省略成分,导致译句不连贯。

考题考向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

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了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的全国卷文言文翻译均设置两题,各4分,体现出命题者对文言文翻译的高度重视。

命题特点①以考查实词、虚词为主,考查句式为辅。

②两句翻译,每句字数在15~27,采分点一般为三个或四个。

③句子多为对话句,叙述性的语句备考策略1、2022、2023高考文言实词(词语)这一题型,淡化了文化常识,可以说是民心所向。

题目难度降低,重在基础知识考察,靠的是厚积薄发。

平时训练题目不必太偏太难。

2.回教材细落实。

新高考大方向开始重视教材。

教考结合,题目与教材有一定程度衔接。

2022届、2023届新高考,还是老教材新高考的过渡模式。

随着部编新教材的全面普及与推进,新高考将迎来“新教材新高考”的真正意义上的新高考。

2024届新高考地区课本文言文复习将以新教材为本,课本文言文知识点一定要绵密推进。

人教版八下文言文讲读课文译文及基础练习精选

人教版八下文言文讲读课文译文及基础练习精选

人教版八下文言文讲读课文译文及基础练习精选编辑/彭良举《与朱元思书》吴均译文:江面上的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向东或向西随意地飘荡。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白色,深深的水流清澈得千丈也能见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全都长满了苍翠的树木,看上去使人顿生寒意,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

为名利像鸢那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奔波忙碌于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中心思想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也反映出当时一部分的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水皆缥碧,…… ②……,泠泠作响。

③……,嘤嘤成韵。

④鸢飞戾天者,……(①piǎo ②línɡ línɡ ③yīnɡ yīnɡ ④yuān lì )2、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①蝉则千转不穷。

( 尽,完 ) 欲穷其林。

( 走完 )②猿则百叫无绝。

( 停止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与朱元思书》练习题精选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与朱元思书》练习题精选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与朱元思书》练习题精选知识点是否能够准确掌握,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练习题来检验自己,下文为大家提供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大家可以通过做这些练习来检验一下自己。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基础知识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2、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蝉则千转不穷。

( )欲穷其林。

( )猿则百叫无绝(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果如鹤唳云端。

( )3.《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

字__________,吴兴故章人。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4.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介绍了优美的景色。

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7、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

①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 __②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来。

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8文言文八下与朱元思书测试含解析试题

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8文言文八下与朱元思书测试含解析试题

八下—?与朱元思书?创作人:埃半来日期:二O二二年1月11日分值:30分时间是:30分钟一.〔2021届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①己所不欲,。

〔?论语·卫灵公?〕②,气象万千。

〔范仲淹?楼记?〕③,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④两岸青山相对出,。

〔李白?望山?〕⑤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⑦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妻子相聚、秉烛夜话的诗句是,。

【答案】〔10分〕〔1〕勿施于人〔2〕朝晖夕阴〔3〕老骥伏枥〔4〕孤帆一片日边来〔5〕春风不度关〔6〕似曾相识燕归来〔7〕何当一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才能层级为识记A。

二、〔2021届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4-28题。

〔14分〕【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

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如响③。

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⑥之。

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⑦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囋〔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

③响:回响,回声。

④类:种类;物类。

⑤迭:交替地,轮流地。

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与朱元思书》一、文学常识《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卷七,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书信,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出身贫寒,好学而有俊才,官至奉朝请。

擅长诗文,也精通史学。

他的诗歌多为友人酬和、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

其散文善以骈文写小品书札,以描写山水景物见长,风格清新挺拔,尽扫齐梁浮艳之风,而蜚声于当时文坛。

时人纷纷效仿他的文体,称为“吴均体”。

曾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书未竟即去世。

著有《吴朝请集》和小说《续齐谐记》。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

从,顺,随。

缥(piǎ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绿而密。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

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

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形容很多。

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绝:停止。

鸢 (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

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柯(kē):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犹:像。

交映:互相掩映。

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一词多义】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到极点) 猿则百叫无绝(断,停)上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边)无直视无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停止)百一百许里(十的倍数)猿则百叫无绝(极言其多)【词类活用】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语,向东或向西)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负势竞上(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古今异义】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奔:古义:指飞奔的马。

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飞奔。

经纶古义:筹划、治理。

例句:经纶世务者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戾:古义:至。

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罪恶【重点句子】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与朱元思书》述说的是行旅的见闻感受。

本文仅是其中的部分节录,原文已散佚不可见。

这是一篇用骈体信札形式写成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浙江境内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秀丽雄奇的水色山光。

本文并不是纯粹的写景。

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闻、实感出发,着重从“异水”和“奇山”两个方面进行描绘,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清高思想,表达了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重点问题】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有这样的“奇山异水”,必然有人的足迹,有人的触景之情,这句是游览者自然生发的感情。

同时这句又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异水”。

四、阅读题典【题源】湖北省十堰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题目】阅读《与朱元思书》,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鸢飞戾.天者:叫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B.互相轩邈..:向东向西..:比长远任意东西C.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面D.猿则百叫无绝.:绝妙蝉则千转不穷.:穷尽【答案】C【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答案】(3分)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解析】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本句中每个字都要解释清楚,“奔”是动词名用,意为“奔马”,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

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照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中相关内容一一比照判断正误。

D错,此句是作者的想像,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

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3分)答案示例:(1)用原文。

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水清和水势迅猛的特点等。

(2)用自己的话概括。

如:写水,采用动静结合和对照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形成鲜明的对照,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写山,作者从视觉上写出了山的形貌,从听觉上写出了群峰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生命活力;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写了作者的感慨。

这些感慨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等。

【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五、牛刀小试【题源】(13年中考江苏盐城卷)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3照。

(16分)【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陶庵梦忆》)【注】①挐:撑(船)。

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

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

④芥:比喻细微,微小。

⑤①白:酒杯。

10.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3)上下一.白 (4)及.下船【答案】(1)比高 (2)看到 (3)全,部(4)到,等到每空1分。

试题分析:“轩”为活用词,其它三个均没有难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答案】A试题分析: A均为“超过”。

B前“消失”,后“极”。

C前“勉强,后为通假字。

“,D前代词,后为语气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

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实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

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1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译文:【答案】)(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

(2分,每小句1分) “焉”1分,解释为“哪里”也算对;语义连贯1分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13.填空和简答。

(6分)【答案】厌弃尘俗,向往自然。

(2分) “向往自然”写成“寄情山水”也算对。

试题分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作者情感的直接表达,既有对山水的赞美,观赏山水的喜悦与陶醉,也表达了对追名逐利之徒的鄙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能力。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当然与人的处世态度也有很大关系。

做题时要注意抓住具有这些特征的关键语句,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综合进行分析。

如果有直抒胸臆的句子,那就要抓住这些语句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揣摩。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

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2分)【答案】示例:湖山夜雪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

试题分析:题目能概括图画的内容或主题均可。

如点明时间,点明景物,点明景物的特征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图画,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出图画所表现的景物或事件即可。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2分)【答案】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

(2分)试题分析: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前文中的句子是以声衬静,后文中的句子则是直接写环境的幽静。

即一个是是间接描写,一个是直接描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手法和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我们首先要知道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实写虚写、借景抒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