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中医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五官科护理工作计划

五官科护理工作计划

五官科护理工作计划五官科护理工作计划1为了落实,激励五官科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确保医院及科室工作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年度中医护理工作计划和措施:一、工作目标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合格标准90分)。

2、分级护理合格率≥95%(合格标准为90分)。

3、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4、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合格标准为90分)。

5、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100%(合格标准为80分)。

6、年压疮发生次数为0(除难以避免性压疮)。

7、患者安全措施执行率达100%.8、非中医专业护理人员西学中自学笔记一万字二、达标措施1、完善组织科室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成立质量控制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各责护组长为副组长的质控小组,全程参与科室质量、安全、病房管理。

2、人力资源管理负责收集护士的各种资料,为护理部提供护理人员信息,并参与填写科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档案。

3、临床护理实施3.1加强护理人员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

科室进一步完善优势病种的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操作常规,督促护理人员学习,人人过关。

3.2加强中医人才培养,鼓励护理人员自学,书写中医自学笔记,每天学习5至10分钟,西医护士通过院科培训,提高中医理论水平。

3.3开展中医护理操作,目前本科室开展了耳穴压豆、敷药、高频振动雾化、中药灌肠等中医操作,每名护士人人掌握。

4、中医质量控制及评价制定考核标准,每月进行质量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核心制度、护理常规、中医操作、文书书写等内容,发现问题,晨会强调,月会通报,扣当月绩效工资。

五官科护理工作计划2一、护理质量与安全1、调整工作流程,结合医院及护理部的相关规定,对因信息化对接导致的科室流程的调整给予固化,并进行动态的调整2、医护有效沟通:SBAR 沟通模式在眼科术后眼压高患者及鼻部术后疼痛患者中给予了明确的规范,度,将对眼、耳鼻喉患者常见术后不适症状的医护沟通给予明确规范;3、继续使用品管圈、PDCA 等科学的管理方法,对科室目前的工作进行排查,对急需改进的工作进行按步骤有计划的整改,并达到有效改善的目标。

五官科护理常规

五官科护理常规

第十二章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耳鼻咽喉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耳鼻咽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评估病人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疏导,保证病人适当的活动和充分的休息。

2.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舒适。

3.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

给予饮食指导。

4.准确执行医嘱,指导病人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注意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严重鼻出血、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呼吸道异物、喉梗阻、严重耳鼻咽喉部外伤病人入院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备好急救药物及器械,协助医生抢救。

二、耳鼻咽喉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按耳鼻咽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与患者沟通交流,介绍手术注意事项。

(2)手术前晚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报告医生。

(3)饮食护理,全麻及咽喉部手术者应遵医嘱术前6~8小时禁食禁饮。

(4)教会患者预防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

(5)做好术前准备:术前1日按手术要求备皮,剪鼻毛,做好个人卫生处置。

遵医嘱术前用药,并根据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备血,植皮者常规准备供皮区皮肤,女病人询问月经史。

(6)喉部手术者指导患者以手势代替语言或准备写字板、纸笔,以利交流。

(7)入手术室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取下义齿或牙托、发夹、眼镜、手表、首饰等,准备手术需要的物品,如病例、药物、气管套管等,并随病人一同带入手术室。

(8)根据麻醉及手术方式准备床单位用物,如;氧气、心电监护仪、吸引器等。

2.术后处理(1)病人回病房后,根据不同手术及麻醉的要求采取不同的体位,如鼻部手术一般采取半卧位;耳部手术采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全麻病人按全麻术后护理。

(2)了解手术情况,按时巡视,观察耳部手术者有无面瘫,内耳手术者有无眩晕、呕吐及眼球震颤,咽部手术嘱病人将口内分泌物吐出,勿咽下。

如有呕吐、出血、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五官科护理常规

五官科护理常规

五官科护理常规一、新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1、热情接待病人,做好入院介绍,并立即通知医生,对重危者接待后积极抢救处理。

2、24小时内完成护理入院记录,新病人测末梢血糖一次,如血糖高于正常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对症治疗。

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日,待体温正常后连测3天。

测体温37.0℃以上者测4次/日,体温大于38.0℃测1/4小时,连续测6次低于38.0℃者改测4/日,体温正常3天后改1次/日。

病危病人按医嘱及病情需要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3、新病人入院时测体重1次,以后每周1次。

不能测体重时,用“卧床”表示。

4、新病人入院后按医嘱留送大小便标本及进行其他化验检查,每日记录大便次数,观察色、量、性状。

3天以上无大便者,应作通便处理;大便异常者,应及时留取标本送检,按病情正确记录尿量或出入量。

5、密切观察病情,有变化者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6、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好病人头发、皮肤护理。

新病人入院时做好病人的清洁卫生处臵。

7、了解病人饮食习惯,进餐时护士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饮食及进食情况,尤其是治疗饮食及试验饮食落实情况,并做好饮食指异。

自理困难者协助进食。

8、了解病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的需求,向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做好心理疏导,避免一切医源性刺激。

9、所有病人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

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前一般护理常规】1、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名称及简单过程、麻醉方式、术前准备的目的及内容、术前用药的作用,并向患者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需要的医疗处臵,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解除顾虑,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2、术前常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生化全项,APTT+PT,HBsAg,HIV,HCV,梅毒抗体,心电图,胸部X光片。

3、呼吸道准备:保暖,预防感冒,必要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胃肠道准备:全麻手术需禁食、水6-8小时,防止全身麻醉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

5、其他护理措施(1)保持口腔清洁,术前1天给予朵贝尔液或口泰液漱口。

五官科专科护理操作规程

五官科专科护理操作规程

五官科专科护理操作规程一、前言五官科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专科,主要负责眼、鼻、耳、咽喉等五官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专科护理是五官科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合理的护理操作规程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本文将就五官科专科护理操作规程进行详细介绍。

1.术前准备(1)核对患者身份,确认手术部位。

(2)术前嘱患者冲洗口腔,进食禁忌的患者要空腹。

(3)清洁手术室及其设备,准备所需物品和器械。

(4)术前讲解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解开患者的疑惑。

2.术中操作(1)建立良好的沟通与配合关系。

(2)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准备工作,如瞳孔扩大、眼球固定等。

(3)协助医生操作手术器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4)掌握手术器械的灭菌与保养方法。

3.术后护理(1)观察患者意识、血压、脉搏、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检查手术部位有无出血、浮肿、红肿等情况。

(3)适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

(4)掌握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提前预防和处理。

4.日常护理(1)监测眼压、听力和耳道清洁。

(2)协助医生进行各种常规检查,如眼底检查、喉镜检查等。

(3)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4)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5.特殊护理(1)应用冷敷或热敷进行眼部护理。

(2)进行眼球按摩或眼底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3)协助医生进行眼科手术,如白内障手术等。

(4)帮助患者戴眼镜或助听器,保持视听功能。

三、操作要点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术中器械的无菌。

2.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轻柔、细致,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适感。

3.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4.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尊重患者的隐私。

5.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密切配合医生的工作。

四、总结五官科专科护理操作规程是五官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的护理操作规程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操作规程中的一些要点,如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意细致轻柔的操作、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官科护理常规

五官科护理常规

眼科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室内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偏暗,避免强光线直射患眼及烟尘的刺激。

2. 根据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长,主管护士并通知医生。

2.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 介绍作息时间和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的检测,做好护理记录。

1. 测量入院时生命体征和体重。

2. 新入院的患者当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3. 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4. 若体温在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检测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1次。

(五)每周测体重1次。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眼部症状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嘱患者眼睛充分休息,忌看电视,少阅书报,避免在强光或弱光下阅读。

必要时外出佩带有色眼镜保护。

3.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生。

4.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遵医嘱使用外治或内服给药。

给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一)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情绪,使其配合治疗。

(十二)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耳鼻喉科一般护理常规鼻衄护理常规鼻渊护理常规因邪犯鼻窦,窦内湿热蕴积所致。

以痰浊涕量多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鼻窦,与肺、胆、脾、胃有关。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一、患者接待与评估
1. 患者接待:诊所接待人员应礼貌、热情地接待患者,指引患者到指定区域候诊。

2. 患者评估: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等信息,进行初步评估。

二、中医护理常规操作
1. 脉诊:护士应掌握良好的脉诊技术,准确把握患者的脉搏情况。

2. 舌诊:护士应详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质、舌形等情况,并作出相应记录。

3. 中药熬制:护士应掌握中药熬制的技术,遵守熬制规程,保证药材煎煮的质量。

4. 推拿理疗:护士应掌握推拿技术,对需要推拿治疗的患者进行正确的操作。

5. 针灸操作:护士应具备基本的针灸知识和技能,进行正确的针灸操作。

三、护理记录与卫生管理
1. 护理记录:护士应对患者的脉诊、舌诊、用药、病情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确保信息完整、准确。

2. 病区卫生:护士应定期对病房进行卫生清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3. 消毒操作:护士应按照规定的消毒程序对器械、设备进行定
期消毒,保证使用安全。

四、医患沟通与心理护理
1. 患者教育:护士应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知识的讲解,引导患者正确对待治疗。

2. 患者安慰:护士应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关怀和安慰,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以上即是《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护士在中医护理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五官科护理常规

五官科护理常规

眼科疾病护理常规眼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评估要点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全身情况。

2.评估患者心理。

3.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及有无跌倒坠床风险。

(二)护理要点1.根据病情安置床位,感染患者需隔离放置,防止交叉感染。

2.遵医嘱给予眼液。

3.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4.对危重患者及生活不能自理者,要做好基础护理及日常生活护理。

(三)指导要点1.指导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忌辛辣刺激饮食。

2.做好出院指导,药物用法及复诊时间。

3.疾病应注意事项。

4.安全指导。

外眼手术护理常规(一)评估要点1.评估有无焦虑、恐惧情绪及其程度。

2.观察用药后反应和疗效。

3.观察生命体征,血糖是否偏高。

4.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及有无跌倒坠床风险。

5.评估睡眠、饮食、大小便状况。

6.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是否松脱、移位。

7.评估术后疼痛性质和程度。

(二)护理要点1.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思想顾虑及紧张心理。

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眼液。

3.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1次,必要时测血压、血糖。

4.全麻者按全麻术后患者护理常规。

5.根据手术的要求给予卧位,双眼包扎或卧床休息者,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

6.伤口剧烈疼痛的患者,应检查绷带包扎是否过紧,有无眼压增高现象,并报告医生。

7.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术后患者应与感染患者隔离。

8.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致伤口裂开或前房积血,影响伤口愈合,必要时服缓泻剂。

(三)指导要点1.手术名称、目的。

2.注意冷暖、防止手术前感冒咳嗽。

手术前做好个人卫生。

3.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安全指导,术后注意事项指导。

4.出院前教会患者点眼液及涂眼膏的方法。

5.定期复查。

内眼手术护理常规(一)评估要点1.评估有无焦虑、恐惧情绪及其程度。

2.评估有无眼部疼痛,疼痛的性质。

3.观察用药后反应和疗效。

4.观察生命体征,血糖是否偏高。

5.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及有无跌倒坠床风险。

6.评估睡眠、饮食、大小便状况。

7.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是否松脱、移位。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业务能力等级标准——中医五官科护理(眼、口腔、耳鼻咽喉科)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业务能力等级标准——中医五官科护理(眼、口腔、耳鼻咽喉科)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业务能力等级标准——中医五官科护理(眼、口腔、耳鼻
咽喉科)
一、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人的护理;喉阻塞病人的护理;视网膜动脉阻塞病人的护理;青光眼病人的护理;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护理;鼻出血病人的护理;颌面部感染病人的护理。

二、耳眩晕、鼻衄、喉痹、消渴目病、口疮等病证的辨证施护;喉癌病人的护理;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病人的护理;白内障病人的护理;内耳疾病病人的护理。

三、病机和中医防治原则。

急性会咽炎的护理;心肺复苏术的护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护理。

四、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人的护理;喉阻塞病人的护理;视网膜动脉阻塞病人的护理;青光眼病人的护理;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护理;颌面部感染病人的护理。

五、喉癌病人的护理;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病人的护理;鼻出血病人的护理;耳眩晕、鼻衄、消渴目病等病证的辨证施护。

六、中医防治原则。

扁桃体炎病人的护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护理。

七、角膜病病人的护理;鼻窦炎病人的护理,牙周炎的护理。

申报评审材料要求:任职期间内的中医护理病志或论文等相关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鼻喉科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美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调整室内温湿度。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室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检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检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一次。

(六)每周测体重一次。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舌脉、耳部症状等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

2.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神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十)遵医嘱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

给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知道饮食宜忌。

(十二)加强神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十三)根据患者病情,向患者或家属做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耳鼻喉科手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 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情志护理。

3.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滴鼻液或滴耳液或漱口液,预防感染。

4.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剪鼻毛、洗澡、更衣、理发等。

耳部手术者应剃去耳周毛发。

上颌窦术前一日应给予上颌窦穿刺冲洗。

5术前取下活动假牙或牙托及贵重饰品。

6.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腕带、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二)术后护理 1.患者回病房后卧床休息,安定情绪。

2.全麻者按全麻术后护理。

3口腔进路手术者,进温凉流质,非口腔进路者,进温凉半流质或软食。

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疑有颅内并发症者应检查意识、瞳孔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

5.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者应检查意识、瞳孔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

6.定时巡视患者,注意敷料有无松脱移位、伤口有无渗血等,鼻咽部手术者局部行冷敷,嘱患者如有血液流入咽部应轻轻吐出勿咽下,以便观察失血情况,避免刺激胃部引起不适。

如有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7.鼻腔有填塞物者,应防止松动、脱落,可用湿纱布盖于口部,以防口干。

8鼻腔填塞物取出后,应观察有无出血情况。

嘱其避免打喷嚏,勿用力拧鼻或做剧烈运动,并给予麻黄素液滴鼻,防止出血盒感染。

9.做好口腔护理,给予漱口液漱口。

10.咽部手术者应卧床休息,少说话,气管切开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时吸痰,翻身,防止并发症。

11.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鼓励患者数量信心,战胜疾病。

八、耳鸣、耳聋护理常规因外邪或脏腑实火上扰耳窍,或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以耳鸣、耳聋为主要表现。

病位在内耳,与肝、肾有关。

神经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耳部外伤史、爆震史、耳毒性药物用药史、耳流脓史。

2.起病状况、音调高低、是否在夜间或安静时加重。

3.睡眠、生活、工作状况。

4.有无听力下降。

5.心理社会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

6.辨证风热侵蚀证、肝火上扰证、痰火郁结症、气滞血瘀症、气血亏虚症。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耳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血压、舌脉及二便的变化。

3.观察患者有无恶寒、发热、头痛、眩晕等症状。

2.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服后观察其效果和反应,并做好记录。

3.饮食护理(1)肝火上扰者,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

(2)肾精亏损者,多食补肾益精之品。

(3)脾胃虚弱者,宜食健脾祛湿之品,忌辛辣燥热及鱼腥之品。

禁烟酒及刺激性饮料。

4.情志护理劝慰患者,避免过度忧郁及恼怒,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临症护理(1)肝火上扰者引起的头痛目眩,遵医嘱针刺。

(2)耳鸣影响睡眠者,嘱患者:用手摩擦两涌泉穴,直至发热,睡前用热水泡脚。

6.并发症护理。

(1)眩晕1)患者多卧床休息,防防跌倒,必要时加设床档。

2)低盐饮食,禁饮酒,咖啡及浓茶。

(2)失语1)做好情志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多于患者交流,健全语言能力。

(三)辩证施护1.风热侵袭症(1)指导患者起居有时,适时增减衣服,避风寒。

增强机体抵抗力。

(2)积极治疗感冒,多饮水。

2肝火上扰症(1)肝火上扰症型宜清肝泻火,解郁通窍。

做好情志护理,多关心,安慰患者,耐心解释,使其保持心情平和,避免忧思。

(2)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以助疏肝解郁,使患者知晓情志与耳鸣耳聋息息相关。

3.痰火郁结证。

(1)中药以清热泻火,化痰为主,汤药宜凉服,也可用决明子30g煎汤内服。

(2)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少食肥甘,忌辛辣炙博之物。

4.气滞血瘀症(1)指导患者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足浴或用手摩擦两足底涌泉穴,令其极热,有引火归元作用,可减轻耳鸣症状,促使入睡。

(2)指导患者多食黑木耳,新鲜三七等食物。

5.气血亏虚证(1)指导患者多食补血益气食物如桂圆,大枣,黑芝麻等。

(2)对于伴有心悸失眠者,可耳针取穴心,肾,神门,皮质下等,每日按摩3次,每次1-2分钟。

(四)健康教育1.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严密监测听力变化。

2.怡情养生,保持心情舒畅。

3.避免噪声刺激。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5.饮食有节,忌生冷辛辣食物。

九鼻鈕因肺热上蒸,避血逆行或燥气外袭所致。

以鼻出血为主要表现。

病位在鼻腔,与肺肝脾有关。

鼻出血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有无鼻部外伤,地域,气候,及生活史。

2.既往鼻出血史。

3.心理社会状态。

4.辩证肺经热盛证,胃火炽盛证,肝火上炎证,脾不统血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记录。

1)观察出血量,色,病情急缓,血压,脉搏。

呼吸等变化。

2)如有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脉速,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热盛,胃火炽热肝火上炎者中药汤剂宜凉服;脾不统血者宜温服。

3.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禁忌辛辣之物。

4.情志护理安慰患者,及时清晰血迹,解除恐惧,保持心态平静,配合治疗。

5.临症护理(1)出血较轻者,遵医嘱用麻黄素滴鼻,明胶海绵贴服于出血区止血。

(2)出血较重者,遵医嘱可用云南白药或油砂条填塞出血鼻腔。

(3)大便不畅者,遵医嘱中药开水泡服。

6.并发症护理(1)再次性鼻出血1)指导患者简易止血法:如指压止血法,用手指用力将鼻翼压向鼻中隔或冰敷鼻部,前额及后颈。

2).给予冷流质饮食,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2)疼痛1)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伴随症状。

2)做好心理护理。

3)局部按摩合谷穴位,冰袋冷敷,温凉饮食。

(三)辩证施护1.肺经热盛证(1)病室空气不宜干燥,冬天屋内有暖气可在地上洒些水,可湿润空气防止因鼻燥而。

(2)劝其多饮清凉饮料,如桔子汁、西瓜汁等。

2.胃火炽盛证(1)耐心细致认真解释,消除紧张情绪,防止因情绪激动而牛血复潮。

(2)合理调节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禁止过食辛辣动火之物,禁烟酒。

(3)中药宜凉服,多饮清凉饮料。

3.肝火上炎证(1)劝其尽量少恼怒,平时克服急怒的脾气,以防止升火扭血加重。

(2)室内湿度不易过高,空气要流通,衣服不易穿的过多。

4.脾不统血(1)注意休息,不易过度劳累。

(2)要严密观察病情,若鼻牛不止,同时兼有其他出血,症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为气随血脱,可用独参汤益气固脱。

(四)健康指导 1.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避免低头位作业防止鼻出血。

去除挖鼻恶习,调节情志,忌暴怒、郁闷。

2.多食干粮、水果、蔬菜,以滋养鼻粘膜。

3.积极防止鼻衄的全身疾病。

十、鼻渊护理常规因邪犯鼻窦,窦内湿热蕴积所致。

以痰多涕量多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鼻窦,与肺、胆、脾、胃有关。

急、慢性鼻窦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伤风鼻塞史。

2.鼻塞、头痛、流脓涕、嗅觉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肺经风热证、脾胃湿热证、肺脾气虚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发热、头痛卧床休息。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4)头痛剧烈时宜卧床休息,及时改善鼻窍通气,清除鼻窍内分泌物,观察患者鼻塞轻重,鼻涕的性质、量、气味及嗅觉减退的时间等。

(5)出现鼻塞严重、张口呼吸、剧烈头痛、高热、面部鼻窦相应处红肿明显时,报告医师。

(6)需手术者,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

2.用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温服。

(2)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鼻部滴药,保持鼻腔清洁,引流通畅。

(3)鼻塞流涕时,及早改善鼻窍通气,遵医嘱局部热敷,促使炎症消退,改善症状。

3.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富营养,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4.情志护理对焦虑不安者,给予安慰,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5.临症护理(1)肺脾气虚者,遵医嘱用芳香通窍、行气活血中药熏鼻。

嘱患者用鼻吸进热气,从口中呼出,反复多次。

(2)肺经风热所致头痛,遵医嘱针刺止痛。

(3)鼻塞时,遵医嘱用芳香通窍中药中药滴鼻剂。

(4)穿刺引流患者,按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注意体位,保持引流管通畅。

6.并发症护理(1)颅内并发症:硬膜下脓肿脑脓肿脑膜炎:保持鼻通气,对于鼻塞的患者给予1%的麻黄素收缩肿胀的鼻粘膜(小儿为0.5%的麻黄素),保持咽鼓管的通气功能。

(2)眼部并发症:球后视神经炎:导致视力下降。

多加休息。

卧床应明亮。

保持室内空气通畅。

但要避免直接吹风及阳光直射。

(3)咽部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可导致支气管哮喘。

工作环境粉尘、污染较重的地方,应戴口罩,避免细菌进入鼻腔。

(三)辨证施护1. 肺经风热证解表清热、疏风通窍。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疾病,以免发生急性鼻渊,对急性鼻渊亦应及时治疗,以免急性转为慢性,可用葱白煮水带茶饮。

按揉迎香、太阳、风池、曲池、足三里等穴,每日2次。

2. 胆经郁热证清胆泻热,利湿通窍。

给予清热泻火的食物,如苦瓜、西瓜等,忌辛辣刺激之品。

畅情志,平和心态,积极治疗。

3. 脾胃湿热证清热化湿通鼻。

适当休息,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之品。

4.肺脾气虚证益气煦鼻。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加强营养,尤要注意食物中维生素A、C 的供给。

(四)健康教育1.锻炼身体,避免感受风寒。

常用冷水洗脸,鼻部按摩,增强抗病能力。

2.加强自我保护,注意保暖,避免粉尘环境。

感冒流行季节,出门宜戴口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